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關于大班數學教案3篇 大班數學教學教案,歡迎參閱。

關于大班數學教案1
活動領域:數學1、熟悉左右,掌握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位、
2、初步理解用1個"物"代表1個數字、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2、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活動準備:
1、大田字格紙、小動物貼絨教具、
2、音樂《圓圈舞》、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熟悉左右、
?。?)小朋友好!我是馬老師,我們打個招呼吧!剛才你們是用哪個手和我打招呼的呢?
(2)小朋友你們平常都用右手來做什么事情呢?我們身上除了左手和右手還有什么分左和右的?(眼睛腿腳耳朵肩膀)2、游戲"我說你做"右手摸耳朵左手摸頭發(fā)右手寫字左手指眼睛右手拿筷子吃飯左手捏鼻子右手拍拍左腿左手摸摸右耳朵左手和右手握握手3、出示大田字格,引導幼兒說出大田字格紙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位、
(1)提問:看看這張大紙上有幾個格子?這是一張?zhí)镒指竦募?,其中兩個格子在右邊,兩個格子在左邊、請一名幼兒指一指,哪兩個格子在左邊,哪兩個格子在右邊?
?。?)這張?zhí)镒指襁€可以有另一種說法:有兩個格子在上邊,有兩個格子在下邊、誰愿意上來給大家指一指,哪兩個格子在上邊?哪兩個格子在下邊?
?。?)如果我想說其中一個小格子應該怎么說呢?引導幼兒說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位、
4、送小動物到相同方位的格子里、
?。?)現在有4只小動物它們都想回到和自己上身貼有相同方位的田子格里去,誰愿意幫助小動物,把它們送到田字格里?
(2)你們真聰明!把小動物們都送回了不同方位的`田子格里面,小動物和開心、我們和小動物們一起跳個"圓圈舞"開心一下吧!
?。?)播放課件:出示4只卡通兔子圖片,固定在大田字格紙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小格里方位、
?。?)這個大田字格里有4只小兔子,你們看看這4只小兔子都是什么顏色的?
?。?)你們觀察一下這4只小兔子分別住在哪個格子里呢?
(6)現在小兔子要到鄰居家做客,看看紅兔子從……到……白兔子呢?
5、播放課件,引導幼兒用紅、黃、灰、白兔子分別代表數字(2,3、5,6)(1)兔子們去拔蘿卜,看看紅兔子拔了幾個蘿卜?(2個)黃兔子拔了幾個蘿卜?(3個)灰兔子和白兔子呢?
?。?)引導幼兒用不同顏色的兔子代表不同的數字、教師出示兩個數相加的加法題、
6、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中,我先以猜謎語的形式激發(fā)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接著以游戲貫穿整個活動過程,幼兒學習興趣比較濃厚,幼兒在愉快的游戲、操作、探索中掌握了知識、
2、為幼兒提供觀察、思考、發(fā)現、表現的機會,通過活動不但激發(fā)了幼兒探究事物的興趣,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了幼兒的思維能力、空間方位知覺能力和判斷力、
總之,通過本次教學活動,我感到,要讓教學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就要遵循幼兒教育的原則,真正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
關于大班數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能按照線索推論前后的變化。
2、提高幼兒的視覺辨認能力。
3、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活動準備:
圖片若干(大小不同)、海洋圖一幅、魔術統計表
活動過程:
1、穩(wěn)定幼兒情緒--游戲"大家一起來"。
2、提問幼兒:你有沒有見過大海?會變魔術的大海呢?(讓我們來看看大海是怎樣變魔術的)
3、魔術"神奇的海洋"。
--教師示范魔術過程!
--小的圖片進去,大的'圖片出來。
--哭的圖片進去,笑的圖片出來等。
--讓幼兒觀察原本的東西,放入海洋,會有什么變化?
--讓幼兒根據線索推論前后的變化。
4、"我是神奇魔術手"。
--請個別幼兒按照相同的規(guī)則變魔術。
--請幼兒把變出或者推論出來的圖片繪畫出來。
5、請幼兒想一想,還可以變什么有趣的魔術呢?
6、教師講解題目,幼兒做練習。
7、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設置的是讓幼兒自己動手做一做,在做之前,我先將幼兒活動材料《數學》第二頁的《魔法機器》講解了一遍,我著重想他們講了第一個魔法機器發(fā)出的是每樣物品比原有的多1的指令,然后我讓幼兒觀察第二臺魔法機器,看看第二臺機器發(fā)出的是什么指令,在這個點上,我處理的不夠好,因為有一部分幼兒知道了第二臺機器發(fā)出的比原物多2的指令,卻不是全體幼兒,所以導致在做第二臺時,仍有一部分幼兒照著第一臺機器那樣,畫了比原物多了1。我應該事先在講解時,兼顧到所有的幼兒,而不只是部分幼兒。
小百科:機器是由各種金屬和非金屬部件組裝成的裝置,消耗能源,可以運轉、做功。它是用來代替人的勞動、進行能量變換、信息處理、以及產生有用功。
關于大班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習7的加減,能根據花朵顏色的不同列出加、減法算式并進行7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2、進一步鞏固對加、減法算式及其含義的理解。
3、愛動腦筋,能積極參與加減運算活動。
教學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看圖列組成式的經驗,學習過6以內各數的加減和7的組成。
2、物質準備:
——教具:圖片一張(上面畫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樹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蘋果。)
——學具:《幼兒用書》(P11、12、13頁),幼兒人手一支筆。
教學過程:
1、看猴子去。
——教師:還記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嗎?小猴們旅行回來了,我們去看看它們吧。
——教師(出示圖片):小猴在哪里?它們都在干什么?
——請幼兒說一說每個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們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來表示嗎?
——引導幼兒列加法或減法算式,并說一說每個數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來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繼續(xù)引發(fā)幼兒的思考:你還能列出和剛才不一樣的算式嗎?
2、幼兒操作活動。
——看圖按特征標記列算式。請幼兒觀察畫面上的實物有多少?它們的顏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樣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組加法或減法算式。
——觀察連續(xù)的三幅圖,講述圖片的含義,列出加減算式。
——帶領幼兒分別打開《幼兒用書》第12、13頁,引導幼兒練習7的第二組、第三組加減運算。(也可采用分組練習的方式,本活動只完成一頁練習,其它練習放在日?;騾^(qū)域中進行。)
3、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動,鼓勵幼兒說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幫助幼兒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關于大班數學教案3篇 大班數學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 大班教案冬天來了優(yōu)秀3篇(幼兒大班冬天來了教案)
★ 大班繪本教案:《母雞蘿絲去散步》3篇 幼兒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教案
★ 幼兒園大班畢業(yè)典禮主持稿12篇(大班畢業(yè)典禮教師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