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收集的沈括《活板》優(yōu)質教案3篇,以供參考。

沈括《活板》優(yōu)質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目標:通過學習本文,了解作者及《夢溪筆談》;了解時間(工作程序)、邏輯相結合的說明順序;掌握“帖、旋、砥、就……”等字的含義及“火、為、帖”等字的不同用法。
2、能力教學目標:學生在掌握文言字詞含義及用法的基礎上,初步學會結合注釋翻譯文言語句;通過口述活版的制作過程,畫簡要的工作流程圖,從而能指出課文的說明順序。
3、思想教學目標:學生在了解活版“活”的特點和它在印刷史上的劃時代意義中,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熱愛科學、開拓創(chuàng)新的熱情。
二、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疏通文言語句;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文言詞語;理解課文的說明順序。
四、教具準備
1、錄音機、磁帶
2、投影儀、投影片
3、鉛字打印機的字模、字框
五、教學方法
能力型教學模式(省級教改課題)
六、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教師以簡短的'導語提示課文知識重點,凝聚同學們的注意力) 利用教具字模、字框引出“活字印刷”的話題,然后導入新課:同學們,我手上這一個個的是鉛字打印機上的字模,如“是”“我”“國”“中”“人”,一字一印,我按照句子排列:如“我是中國人……”,把整篇文章的字模,放于字框中,固定,壓平,就可以反復印刷了,印完之后這些字模拆下來可以反復使用。這可以說就是“活字印刷”的雛形。你知道印刷技術在哪個國家的什么時代發(fā)明的?(學生參與回答)我可以很自豪地告訴大家,這“活字印刷”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是900多年前,北宋的平民畢升發(fā)明的,比德國的答凳堡活字印刷要早400年,這是多么偉大的創(chuàng)舉啊!今天我們有幸在語文中學習《活板》一文(板書課題),了解活字印刷在當時的制作、印刷情況。
2、教師報導讀題
(教師按課文重點歸納出五六個知識點,化解為若干個問題,拋磚引玉,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掌握課文的經絡重點。報導讀題時,要求學生不看書,不作記錄,靜聽默記)
a、對照注釋閱讀課文,用圈點勾畫法疏通詞句,做到能口譯全文。
b、在原文中找出練習三及投影片上的字,理解其不同含義及用法。
(投影片1)
請你根椐說明內容,畫出簡要的工作流程圖。然后說說第二段在具體介紹活版時是按什么說明順序介紹的,
c、按這樣的順序說明有什么好處?
d、文中用到了哪些說明方法,試舉例說明。
e、學習了這篇課文后,結合你現(xiàn)有的歷史知識,談談對你有什么啟示?
3、聽課文錄音
(學生聽課文錄音初步感受課文,明確一些字詞的讀音,并思考導讀題)
默讀課文,做書間筆記
(學生用鉛筆在課文中圈點勾畫,作批注) a、快速在每個自然節(jié)前,依次編上節(jié)碼,例:1、2、3……
b、給生字、生詞注音釋義(文言文還應包括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的理解)。
c、用( )括出打比方、舉例子等說明方法的句子。
沈括《活板》優(yōu)質教案2
教學題目:
《活板》
教學目標:
?。ㄒ唬┲R與能力
掌握文言文實詞的含義,會認讀課文,讀準句詞。
?。ǘ┻^程與方法
體會文章的結構形式,理解說明語言的簡明、生動,掌握說明文的寫作方法。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民間藝術的神奇
教學重點:
疏通全文
教學難點:
1、課文第二段的分析。
2、本文的寫作手法。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紙、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它們都是由中國相繼傳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其中,畢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畢昇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印刷術的先河。本文就是介紹畢昇活字印刷術的一篇科技說明文。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了解作者作品
1、作者簡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我國古代著名科學家,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譽之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上最卓越的人物”。他出身于封建官僚的家庭,幼時嗜好醫(yī)學,33歲中進士。
政治上比較進步,是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助手之一。47歲拜翰林學士,55歲時王安石變法失敗,便退居江蘇潤州(今鎮(zhèn)江市)附近,建夢溪園,寫成《夢溪筆談》一書,享年65歲。
2、作品簡介
《夢溪筆談》是筆記文學體裁的綜合性論著。全書包括《補筆談》、《續(xù)筆談》共30卷,計609篇。其內容廣博,天文、歷法、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地質、醫(yī)學、軍事、歷史、文學、哲學、等幾乎無所不包。
其中以自然科學為主。它總結了古代,特別是宋代自然科學領域的光輝成就,記錄和贊揚了當時勞動人民的創(chuàng)造,闡述了自己在自然科學方面的
見解,是我國和世界科技發(fā)展史上一部重要文獻,受到國內外廣泛重視和高度評價。被稱為“中國科學史的里程碑”。
四、疏通文意
1、讀準字音
和(hu) 煬(yáng)更(gēng)互
燔(fán)土訖(qì) 予群眾(zng)
2、認真聽課文朗讀錄音(播放《活板》音頻)。
3、自己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停頓正確。
(現(xiàn)場老師組織學生朗讀課文)
4、翻譯課文
?。ìF(xiàn)場老師組織學生自己翻譯,并釋疑解難)
5、概括段落大意
?、儆煤喴恼Z言概括每段大意;
?、跒榈诙蝿澐謱哟尾⒏爬總€層次的大意。
?。ìF(xiàn)場老師組織學生看書,完成學習任務,時間5分鐘) 討論后明確:
第一段:介紹我國雕版印刷發(fā)展的情況。
第二段:具體說明活版印刷的.發(fā)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第一層:活版發(fā)明的時間和發(fā)明人。
第二層:活版的制作方法,包括制活字模與排版、制版兩項。
第三層:活版印刷的效能,在于印得越多越快。
第四層:活版的印刷使用方法及應注意的事項。
第三段:交代活版的下落。
6、歸納全文內容
請同學們在概括段意的基礎上,用一句話來歸納全文的內容。 (現(xiàn)場老師組織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文章重點介紹了由畢昇發(fā)明的活版的制作和使用流程及顯著效果。
五、合作探究:
本文著重采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
明確:全文采用了時間順序;主體部分采用了程序順序:刻字——排版——印刷——拆版。
六、課堂復習整理(指導學生自主完成)
七、布置作業(yè):
1、反復朗讀課文,并完成課后練習三。
2、熟讀課文第二段,口述活版的制作過程。
沈括《活板》優(yōu)質教案3
教學設計思路
這篇文章以平實淺顯的文字,介紹了畢昇創(chuàng)造活版和活版印刷術的有關情況。文章緊扣活板“活”的特征,因此在設計本篇教學設計時,注重引導學生認真體會程序的條例清楚、層次分明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對文中出現(xiàn)的古今異義、一詞多義以及同義詞要注意比較辨析,整理歸納。
教學目標
?。ㄒ唬┲R與能力掌握文言文實詞的含義,會認讀課文,讀準句詞。
?。ǘ┻^程與方法體會文章的結構形式,理解說明語言的簡明、生動,掌握說明文的寫作方法。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民間藝術的神奇。
教學重難點
?。ㄒ唬┙虒W重點1、了解作者和《夢溪筆談》。2、疏通全文。
?。ǘ┙虒W難點1、課文第二段的分析。2、本文的寫作手法。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文言文必須在熟練朗讀下才可以理解其基本意思。
2、討論法:學習文言文比較枯燥,應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媒體
?。ㄒ唬┙叹邷蕚涠嗝襟w課件
(二)素材準備印刷術的發(fā)展資料,活字印刷模型。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結構與過程
?。ㄕn堂導入)同學們,咱們都知道手頭上的課本、練習冊等都是印刷而成的,可是同學們了解印刷術的演變過程嗎?不知道吧,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同學習一下,看我們的印刷技術是如何演變提高的。(板書)課題
?。ㄖv授新課)
一、課前熱身,疏通文意
1、簡介作者和《夢溪筆談》
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紙、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它們都是由中國相繼傳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在《辭海》中,對“印刷術”是這樣介紹的:
我國是最早發(fā)明印刷術的國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稱“刻板印刷術”??贪逵∷⒃谖覈拼验_始盛行,并先后傳至日本、朝鮮、越南、菲律賓、伊朗等國,影響到非洲和歐洲。宋代慶歷年間(1041—1048),畢昇首創(chuàng)泥活字板,使書籍印刷更為方便。之后,又陸續(xù)出現(xiàn)用木、錫、銅和鉛等金屬制成活字板印刷書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鉛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為現(xiàn)代金屬活字印刷術奠定了基礎??梢?,畢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畢昇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印刷術的先河。
這篇文章的作者沈括,是一位杰出的科學家,他的《夢溪筆談)是中國科技史上的重要著述。
2、要求快速閱讀課文。檢查朗讀(準確程度、流暢程度)
3、聽錄音,注意斷句和特殊字的讀音。
4、解題:活板,即為活字板,“板”同“版”。
5、疏通全文。以“開火車”的形式,一人一句,遇到疑難句,同桌幫忙。
提醒學生特別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將注釋中的重要詞語劃出。
二、整體感知
1、指名朗讀第1段,教師指導學習。
疏通文意:板,刻板、雕板,這里義為“用雕板”;印,動詞,印刷。唐,唐代,公元618—907年;尚,還;盛,廣泛的,大規(guī)模的;為,動詞,使用;之,代詞,指“板印書籍”這種方法,可譯為“它”。五代,公元907—979年;時,時候;始,開始;五經,指易、書、詩、禮、春秋五種儒家經書。已后,以后;典,經典,例如“五經”;籍,一般書籍;皆,都;為,判斷動詞,是;板本,雕板(印刷的)本子。
總結:(一)專用名詞:朝代、書名、人名、地名、官職等不譯。(二)文言文省略較多,譯為現(xiàn)代漢語時,要疏通上下文意,補上。(三)文言文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現(xiàn)代漢語以雙音節(jié)詞為主,譯時有很多單音節(jié)詞要補上一字變成雙音節(jié)詞。
請同學譯出第1段全文:用雕板印刷書籍,唐代的人還沒有廣泛的使用它,從五代的時候開始(用雕板)印刷五經,以后(各種)經典書籍都是雕板(印刷的本子)。
分析:介紹活板,先說雕板,既說明了活板淵源又提出了比較對象?!吧形词椤保⒎墙^無,用詞考究?!吧形础加 詾椤?,干凈利落的交代了雕板印刷的發(fā)展過程,自然的引向說明中心——活板。
提問:課文這一段介紹了什么?
提示:簡述我國雕板印刷發(fā)展狀況。(板書)我國雕板印刷發(fā)展狀況
學生齊讀。
2、疏通第2段文意。
這一段是全文主體,具體說明了活板的發(fā)明、制作、印刷及有關事項。(板書)活板的發(fā)明、制作、印刷等
?、賹W習第一層。(指名學生朗讀第一句,教師指導,看注釋,疏通文意)
為,動詞,發(fā)明。慶歷年間,有(個)平民畢昇,又發(fā)明了活板(印刷)。
提問:第一段中“唐人尚未盛為之”的“為”譯為“使用”,這里的“為”譯為“發(fā)明”,根據(jù)什么?
提示:根據(jù)上下文意。前一處賓語“之”指“板印書籍”的方法,“為”譯為“使用”;這一處賓語是“活板”,所以“為”譯為“發(fā)明、創(chuàng)造”。
提問:這一句十二個字,介紹了什么?
提示:活板發(fā)明時間、發(fā)明人身份及姓名。(加黑字板書)“布衣”二字,表現(xiàn)了人民的創(chuàng)造力,也表明作者不以地位取人的進步態(tài)度。“又”字呼應第一段,說明活板是在雕板印刷基礎上的新創(chuàng)造。
?、谑柰ǖ诙游囊?。
指名學生朗讀第二層(“其法……瞬息可就”),教師指導,看注釋,逐句疏通文意。
(1)其,他的,指畢昇;膠泥,有粘性的泥土;一印,一(個)印模,省略量詞;火,名詞,在這里是“用火”義。全句意:他的方法是使用膠質泥土雕刻文字,薄厚好像銅錢的邊緣,每個文字制作一個印模,用火燒烤使(它)堅硬。——這句介紹制作活字的工序。同學們注意單音節(jié)詞譯成雙音節(jié)詞的方法。
同學齊讀這一句(“其法……火燒令堅”)。
?。?)其,那,代鐵板;以,介詞,用;兩個“之”用法不同,前一個,助詞,可省去,后一個,代詞,指鐵板,可譯為“它”。
請學生譯文,同學校正,教師評判。(以下各句同)
譯文;預先設置一塊鐵板,那上面用松脂、蠟混合紙灰一類東西蒙蓋它。
同學齊讀這一句(“先設……冒之”)。
(3)“置”后省略介詞“于”(在)”;乃,于是;滿,用作動詞,排滿;三個“則”字,都是順承關系連詞,可譯作“就”。
譯文:想要印刷時,就拿一個鐵框放在鐵板上面,于是密密排布字模,排滿鐵框子就算作一塊活板,拿著(它)靠近火邊燒烤它;等藥物稍微熔化,就用一張平板按壓它的表面,字模就平整得像磨刀石一樣了?!陨蟽删浣榻B制作活板的工序。
同學齊讀這一句(“欲印……字平如砥”)。
(4)止,通“只”;為,認為,算做;神速,極快、快得驚人。
譯文:如果只印刷兩三本,不能算作簡單方便;如果印刷幾十幾百甚至上千本,卻快得驚人了?!@句介紹印刷工序中的一板單印。
同學齊讀這一句(“若止印……極為神速”)。
(5)請學生譯文,同學校正,教師評判。
譯文:經常準備兩塊鐵板,一塊鐵板印刷,一塊鐵板另外排布字模,這一塊印刷的剛剛印完,那第二塊板已經備好,交替輪流使用它們,轉眼間就能夠完成?!@句介紹兩板交替。
同學齊讀這一句(“常作……瞬息可就”)。
以上是第二段第二層,介紹活字印刷的制板印刷程序,是文章的說明重點。
?、凼柰ǖ谌龑游囊?。
這一層介紹活字印刷的有關工藝事項。共四句話,分別請四位同學朗讀、翻譯。
?。?)第一句譯文:每一個文字都有幾個印模,例如“之”、“也”等文字,每個文字有二十多個印模,用來準備一塊板面內有重復出現(xiàn)(這些字的時候用)
(2)第二句譯文:(活字)不使用時,就用紙條標記它們,每個韻部標上一個標簽,用木格(分別)貯藏它們。
?。?)第三句譯文:有生僻文字平時沒有準備的,隨即雕刻它,用草火燒烤,轉眼間就能夠制成。
?。?)第四句譯文:不用木頭雕刻活字的原因,因為(木頭)的紋理疏密不勻,沾水浸濕后就會高低不平,并且(字模)和藥物粘結在一起,(拆板)時不能夠取下;不好燒烤泥模,用完后再用火燒烤使藥物熔化,用手輕輕一摸擦它們,那些印模就自動脫落,一點也不會沾藥弄臟。
同學齊讀第三層。
3、學習第3段。
指名同學朗讀,教師指導,看注釋,疏通文意。
為,介詞,被;予,我。
學生翻譯。譯文:畢昇死后,他的印模被我的侄子們得到,到現(xiàn)在還(妥善的)保存收藏著?!@段介紹了畢昇活字模的下落,證明自己所介紹的活字印刷術是確切無疑的。這段說明是必要的。
三、課后練習
1、根據(jù)第2段第二層的說明,思考活字印刷的具體工作程序,參照完成練習二。
2、根據(jù)第2段第三層的說明,思考活字印刷的有關工藝的具體事項是什么,用四個短語歸納概括這一層的四句話,參照完成練習一。
3、反復朗讀全文,爭取能夠背誦。
第二課時
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已基本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節(jié)課重點分析課文第二段以及本文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一、精讀課文
1、分析第2段第二層
?、僦该麑W生朗讀或背誦這一層介紹第一道工序中制活字的有關內容。
教師分析:“其法”既總括這一句,又總領這一層。因為“活字”是“活板”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選“膠泥”為原料,因為它有粘性,可塑,易雕,可燒堅;“薄如錢唇”,用比喻寫刻字深度的精巧。“每字為一印”點出與雕板不同的特點。從選材到雕刻、燒制、畢昇一定經過多次實驗,小小印模閃射著智慧、毅力和科學精神的光輝?,F(xiàn)代鉛合金印模、鉛字就是在它的基礎上的發(fā)展起來的。(傳示鉛字字模)(板書)第一道工序
提問歸納:這一句介紹了制活字的原料、刻法、特點、成型四方面內容,真是言簡意賅。
?、谥该麑W生朗讀或背誦這一層,介紹第一道工序中制活板的有關內容。
教師分析:“冒”、“就”、“煬”、“燒”,用詞準確。兩句寫了制板工序,工具、原料、成法都寫得具體詳盡,層次清楚,文字簡潔。
提問:這道制活板工序都包括哪些步驟?
歸納:包括:設鐵板、冒藥物、置鐵范、排字模、就火煬、平模面六個步驟。其中,“密布”、“稍熔”、“字平如砥”寫出了具體技術要求。(板書)步驟:設鐵板、冒藥物、置鐵范、排字模、就火煬、平模面
?、壑该麑W生朗讀或背誦這一層介紹第二道工序:印刷的有關內容。
教師分析:用“神速”形容,前加一“板”字,表明活板印刷術的先進;形容適度,未超出說明文語言平實的總體要求。兩板交替,更靈活快速。試想雕板印刷就無法“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瞬息”呼應“神速”,體現(xiàn)了活板印刷的先進。其特點一言以蔽之:“活”。(板書)第二道工序
2、分析第2段第三層。
指名學生分別朗讀或背誦這一層的四句話,要求同學具體分析各項工藝要求怎么體現(xiàn)“活”的特點的,并用短語歸納各句大意。
①第一句。多備常用字字模,以備重復使用,體現(xiàn)了“活”的特點。這一句講的是:一字多印。
②第二句。雕板印后,大量堆積,除非再印,毫無用處?;钭植鸢搴螅梢栽僦菩掳?,非常方便靈活,為避免因“活”而亂,分類貯藏,考慮周到,辦法實用。這一句講的是:按韻貯印。
?、鄣谌洹V瓢鍟r,難免遇上生僻字,對此,畢昇也想出了辦法。又一個“瞬息”,說明有“奇”字也不會誤工,的確十分靈活。這一句講的是:奇字旋刻。
?、艿谒木?。補充說明不以木頭制字模的原因,解釋了膠泥字模的優(yōu)越性,比較說明,扣住一個“活”字,并與本段開頭相呼應。這一句講的是;舍木取泥。
同學齊讀第2段。
二、寫作特點
提問:本文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板書)寫作特點
提示:1、抓住事物特點加以說明?;畎逑冗M在“活”上。文章以雕板為比照,突出一個“活”字,既介紹了怎樣“活”,又說明了為什么這樣“活”。
2、按工作程序的順序說明?;畎逵∷⑹且环N新工藝,按程序說明是合理的順序。
3、說明的語言簡潔、平實、準確,形容適度。為了說明清楚,用了列數(shù)字、打比方、做比較等多種說明方法。
打比方:“薄如錢唇”、“則字平如砥”。
作用:使人們對膠泥字模的形狀、活版的平整程度有了一個具體的認識,使說明更準確形象。
作比較:“若止印三二本……極為神速”“不以木為之者……殊不沾污”。
作用:說明印刷的特點和膠泥刻字的優(yōu)點。
舉例子:如“之、也”等字。
列數(shù)字。
總結:本文說明緊扣中心,條理清楚、自始至終抓住一個特征“活”字作文章。
?。ㄕn堂總結)
本文介紹了宋代發(fā)明家畢昇創(chuàng)造的活板印刷術,反映了我國古代科技的偉大成就和勞動人民高度的聰明才智和卓越的創(chuàng)造精神。啟發(fā)我們:中華民族有光輝的歷史,也必將有更燦爛的未來。
三、課后練習
1、背誦全文,掌握文中特殊詞的用法。
2、完成課后練習。
板書設計
活板
沈括
我國雕板印刷發(fā)展狀況
活板的發(fā)明、制作、印刷等
寫作特點:列數(shù)字、打比方、做比較等
沈括《活板》優(yōu)質教案3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