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文言文教案5篇,歡迎參閱。

文言文教案1
一考點;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二考點細化: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三復習要求:復習掌握文言文各種常見句式知識;在了解句式用法、特點的基礎(chǔ)上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文言文句式復習教案。
四教學內(nèi)容:
(一)判斷句:
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其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例題1:注意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
?、訇悇僬?,陽城人也。②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③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④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⑤七略四庫,天子之書。⑥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吡海岢鹨?;燕王,吾所立。⑧此三者,吾遺恨也。
?、豳T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詞"乃""即""則""皆""是""誠""為"等表示判斷。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例題2:注意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
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②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奂唇裰畟袢辉谀拐摺"芰焊讣闯㈨椦?。
?、荽藙t岳陽樓之大觀也。⑥非死,則徙爾。
?、叽私粤紝?,志慮忠純。⑧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崛缃袢朔綖榈顿?,我為魚肉。⑩我乃楚狂人,風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詞"非"、"弗"、"莫"等表示否定判斷。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例題3:注意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
?、俚歉叨?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堅利也。
?、鄯菕短揭猿焙V愐病?/p>
(二)被動句
文言文中,有些語句的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就是被動句。其常見類型有:
1、"見""…見…于""于"表被動。如:"吾常見笑于大方之家。"
例題4:注意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被動句。
①臣誠恐見欺于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酃蕛?nèi)惑于鄭秀,外欺于張儀。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時,學于余。
2、"為"、"為…所"表被動。如:"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俣硭绹鴾纾瑸樘煜滦?。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③為予群從所得。④恐為操所先。
?、萜浜蟪找韵?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
(三)倒裝句:
文言中的倒裝句,是相對于現(xiàn)代漢語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們將文言倒裝句式分為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主謂倒裝等。
1、賓語前置:
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于謂語動詞的前面,以示強調(diào)。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賓語。賓語前置通常分為四種情況。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大王來何操?"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將賓語提前。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
(4)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語后置
通常定語應該放置于中心詞的前面,但文言語句中卻有很多句子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強"都是后置定語。文言中的定語后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1)用"之"使定語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2)用"者"的后置。如:"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3、狀語后置
文言文中,介詞結(jié)構(gòu)作狀語往往都會置于句后作補語。如:"貧者語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補語的介詞短語。
4、主謂倒裝
這種情況很少,往往是為了表示強烈的感嘆。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國。"
例題6:判斷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俦C穸酰苡?。②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鄣潞稳?,則可以王矣?④何由知吾可也?
?、萆跻樱瑸跫喼畽M,皂隸之俗哉?、抻繇f蘇州、白樂天諸公于其中
?、吖史矠橛拚撸胰粢?,教案《文言文句式復習教案》。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語。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
(2)承后省。如:"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愛是溪,(予)得其尤絕者家焉。"
(4)對話省。如:"(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
2、省略謂語。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賓語。如:"可燒而走(之)也。"
4、省略介詞賓語。如:"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之)掩戶。"
5、省略介詞"于"。如:"今以鐘磬置(于)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焉。"
例題7:補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偃绞蠂L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②故西門豹為鄴令,名聞天下。
?、劬?寧許以負秦曲。④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
?、萁癞斶h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⑥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邍四已?道路以目。⑧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帷幕。
?、崾恐居诘蓝鴲u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五)固定結(jié)構(gòu)
在了解古代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特殊句式時,應注意其中的固定結(jié)構(gòu)。這些固定結(jié)構(gòu)大致可分為表示疑問、表示反問、表示感嘆、表示揣度和表示選擇五種。
1.表示疑問
?、俸我浴?(根據(jù)什么…?憑什么…?)
《論浯六則》: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廉頗藺相如列傳》:王曰:"何以知之?"
②何所…?(所…是什么?)
《木蘭詩》: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賣炭翁》:賣炭得錢何所營?
?、勰魏巍?(…怎么辦?為什么…?)
《鴻門宴》:未辭也,為之奈何?
《阿房宮賦》: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④如…何,奈…何?(拿…怎樣呢?)
《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
《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菔肱c…?(與…比哪個…?)
《鄒忌諷齊王納諫》:吾孰與徐公美?
《廉頗藺相如列傳》: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薨病?(怎么…呢?)
《赤壁之戰(zhàn)》:然劉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
⑦獨…耶?(難道…嗎?)
《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之姊耶?
2.表示反問
?、俸巍?也)?(怎么能…呢?)
《游褒禪山記》:何可勝道也哉?(兼有感嘆)
?、诤巍瓰?(…干什么呢?)
《鴻門宴》:何辭為?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左傳·僖公三十年》:夫晉何厭之有?
?、苋缰巍?(怎么能…呢?)
《荷蓨丈人》: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
?、葚M(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
《捕蛇者說》:豈若我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兼有感嘆)
《采草藥》:豈可一切拘以定時哉?
《鴻門宴》:沛公不先入關(guān),公豈敢入乎?
《殽之戰(zhàn)》:未報秦施而伐秦師,其為死君乎?
《廉頗藺相如列傳》: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薨病?乎)?(哪里…呢?)
《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兼有感嘆)
?、卟灰唷?(不是…嗎?)
《論語六則》: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察今》: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唷恰瓪e?(…不是…嗎?)
《屈原列傳》:子非三閭大夫歟?
?、釋帯?(哪里…呢?)
《祭妹文》:寧知此為歸骨所耶?(兼有感嘆)
?、忸櫋?(難道…嗎?)
《為學》: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嘆)
⑩獨…哉?(難道…嗎?)
《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
3.表示感嘆
?、俸纹洹?!(怎么那么…?。?
《伶官傳序》: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谥薄?只不過…罷了!)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不可,直不過百步耳!"
?、畚?!(只…罷了!)
《譚嗣同》:吾已無事可辦,惟待死耳!
?、芤缓巍?多么…啊!)
《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菀唷?!(也真是…啊!)
《五人墓碑記》:…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嗚呼,亦盛矣哉!
?、蕖稳缭?!(…該是怎樣的呢!)
《〈指南錄〉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4.表揣度
?、贌o乃…乎(歟)(恐怕…吧?)(兼表反問)
《季氏將伐顓臾》:求,無乃爾是過與?
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
?、诘脽o(微)…乎?(該不是…吧?)(兼表反問)
得無教我獵蟲所耶?
日飲食得無衰乎?
③其…歟?(不是…嗎?)(兼表反問)
《師說》:其可怪也歟?
?、堋鼛住瓪e?(…或許…吧?)
《孟子二章》:吾王庶幾無疾病歟?
5.表示選擇
?、倥c其…孰若…?(與其…,哪如…?)
《馮婉貞》: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凇瓪e(耶),抑…歟(耶)?(是…,還是…呢?)
《伶官傳序》: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
?、燮洹?其…也?(還是…呢?還是…呢?)
《馬說》: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文言文教案2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激發(fā)動機
1. 文言文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知道為什么叫文言文嗎?
2. 通過對比“口頭語言:吃飯了嗎?”與“書面語言:飯否?”引發(fā)興趣
二、目標建設(shè),獨自自學
1. 自讀課文,讀準句讀。
2. 提出預習中的問題。弈秋,“秋”是人名,“弈”表示善于下棋。
三、小組互助,質(zhì)疑釋疑
1. 小組選一篇有感情朗讀。
2. 解釋每句話的含義。
四、課堂對話,教師精講
1. 這位老師叫什么名字?弈,秋。
2. 介紹“孟子”,解釋重點字:惟、繳、俱、弗、若、非然(搶答闖關(guān),會的同學自主站起來回答)
3. 抓住“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領(lǐng)悟道理: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理解。
五、課堂小結(jié),歸納升華
1. 試著背誦課文。
2 .小組互相檢查。
六、教學反思:
在本節(jié)課中,我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組織學生用搶答的方式解釋重點字。孩子們意興盎然,積極搶答,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記住了枯燥的文言文注釋。
文言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繼續(xù)掌握文言詞匯,了解“銘”的特點。
2、技能: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3、情感:理解作者保持高尚節(jié)操的愿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情趣。學習古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不斷增強個人的魅力。
4、態(tài)度:用不同時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的評價古人。
設(shè)計理念:張揚師生個性,強調(diào)朗讀品味、滲透學法指導,重視合作討論、滲透時代觀念——與時俱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提一個問題讓大家選擇一下:設(shè)有一個王公大廈,要得到它,須說若干句違背自己良心的話,做若干件傷天害理的事;設(shè)有一簡陋室,那里綠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擁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個?
生:我選擇后者,因為……
師:恭喜你,你的選擇居然與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詩人不謀而合,他便是劉禹錫。你有望成為新時代的劉禹錫!
還是讓我們來看一看劉禹錫的《陋室銘》吧!
2、簡介作者、解題,揭示目標。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官至監(jiān)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這篇《陋室銘》是被他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
介紹:表現(xiàn)文體的字有說、記、序、銘……。
押韻──追問:立即讓學生瀏覽課文,找出韻腳和所押之韻。
二、初讀課文,要求大聲朗讀,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停頓。
過渡語:我國古代的詩文有很多都是用韻的,這些文章往往讀起來瑯瑯上口,極具音樂美。因此,古文往往需要大聲朗讀。請同學自由朗讀本文,注意──大聲朗讀。
1、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注意正音、句讀)。
3、錄音范讀。
4、齊讀。
三、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粗譯課文。
1、自由讀課文或默看注釋,理解句意,讀懂課文。遇到疑難,互相討論。時間:5分鐘。(教師巡視,解決疑難。)
2、學生質(zhì)疑,教師引導學生解決。
3、指名粗譯課文(告訴學生:中國語言具有含蓄美,許多意思和意境都是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所以大家在翻譯時,不求十分精確,只求大致理解。)
4、齊讀課文,形成完整印象。
四、出示思考題,理解中心、寫法。
1、陋室,陋室,陋在何處?(看圖畫、看課文:不放過任何一個詞──咬文嚼字)
?。臻g小、景致少、人來少、擺設(shè)少:從圖畫上看,房子確實很小,一個人坐著彈琴,室內(nèi)就覺得擁擠,可見其?。晃恼聝?nèi)所提到的景致,只有“苔痕”、“草色”,可見其少;自古讀書的窮人就少,能成為鴻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階綠”了,更見來客少;室內(nèi)陳設(shè)歷歷在目,其“少”一目了然。)
2、陋室,陋室,真的陋嗎?(換角度想:同樣一篇文章,剛才讀,讀出陋室簡陋,現(xiàn)在卻要讀出不簡陋。這不是自相矛盾,這需要換角度想。思維角度:主人、環(huán)境、客人、生活。)
(討論板書:人品高尚(德馨)、景色清幽、來人不俗、生活高雅)
文言文教案4
學習目標
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jù)課后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內(nèi)容。
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W習《學弈》)
一、讀通全文,感悟讀法。
1.師: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先聽老師范讀課文,再跟老師讀課文。(范讀時做到抑揚頓挫、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感染學生,激發(fā)誦讀興趣。領(lǐng)讀時有意識地讓學生感悟語速和斷句方法。)
2.學生自由練讀,把不認識的字注上音,并在練習本上寫兩遍。
3.在學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確讀法后,練習熟讀。
二、結(jié)合注釋,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學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學生自讀課文,結(jié)合文后的注釋理解每一話,然后說說這篇文章主要講什么內(nèi)容?
3.同桌互講,相互糾正補充,不懂的記下來。
4.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說全文大意。
三、導悟相濟,突破難點
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
1.把你和同學都讀不懂的句子提出來。(結(jié)合學生提問重點理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思援弓繳而射之”、“為是其智弗若與”、“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這幾句話。)
?。?)討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從中能得出一個什么道理?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jīng)歷和體會。
?。?)指名說說“思援弓繳而射之”的意思。你從哪個詞知道射的是“天鵝”呢?(“之”字。)
(3)指名說說“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意思。這句話中的“之”是指哪個人。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奇怪嗎?兩個人一起學習,可是學習效果卻不相同。用書上的話說說原因。
指名讀“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p>
師范讀,讓學生體會怎樣讀聽得更清楚,學生指出老師停頓的地方然后試著讀讀。
?。?)”為是其智弗若與?”這句意思是什么?
師:哪個詞是第二個人?這句話該怎么讀呢?指名讀,齊讀。
四、流利朗讀,積累語言
課件出示全文及朗讀錄音,生邊看邊跟讀體會語感,然后練習把全文朗讀好,最后師生合作背誦全文。
五、遷移訓練、練讀古文
拓展讀“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鷸蚌相爭”等淺顯易懂、故事性強又為學生熟知的文言成語故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二課時
?。▽W習《兩小兒辯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孔子嗎?你能講講他的故事嗎?(學生講述,老師結(jié)合學生的講述補充孔子的生平,介紹他是一個極有名的學問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這么有學問,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國時,卻被兩個小孩的一個簡單的問題給難住了,你們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難題了嗎?今天我們就學習《兩小兒辯日》。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說說題目是什么意思?(重點理解“辯”字)
二、初讀課文,梳理學法
1.自由讀課文,憑自己的理解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學生對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們是怎樣學習《對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點字詞;二要讀出詩文韻味;三要感悟人文內(nèi)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讀熟課文,自學理解
1.自由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通過解決。
2.同桌互相讀文,糾正字音。
3.反復讀文,把課文讀熟。
4.學生對照注釋,自己理解課文,記下不懂的問題。
5.按學習《學弈》的方法自學課文,小組內(nèi)交流學習成果。
四、激勵測試,交流感悟
出示測試題,各小組搶答積分,評出優(yōu)勝學習小組。
1.回答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為:也:
如:此:乎:
始出:小兒:
2.兩小兒在辯論什么?(太陽大???太陽冷熱?太陽遠近?)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讀好兩小兒的話,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誦課文,看哪組能讀出古文韻味。
五、深化感悟,明確寓意。
1.各組提出分歧較大的問題以及不懂的問題,同學交流討論。(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這兩個小孩爭的是什么問題,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么?o引導學生理解兩個小孩是根據(jù)不同的感覺說明地面距離太陽的遠近。)Co
C
2.你同意他們的意見嗎?用科學知識解答兩小兒提出的問題。(根據(jù)學生回答引導學生課下收集資料,將課內(nèi)學習延伸到課外。)
3.這個故事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你想對他說什么?
(引導學生肯定兩小兒敢于嘲笑孔子,挑戰(zhàn)權(quán)威;或贊揚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練習有感情背誦課文。
5.以表演的形式復述課文內(nèi)容,看哪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準備)
6.向?qū)W生推薦閱讀《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
(內(nèi)蒙古赤峰市松山區(qū)第四小學
萬素麗)
B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文言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于一體的文言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成語導入:“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皩P闹轮尽边@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
介紹孟子資料: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國(現(xiàn)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睹献印肥敲献优c他的.弟子合著的,內(nèi)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yǎng)等。
3.釋題:“弈”指什么?“學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F(xiàn)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圍棋。)
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zhì)疑,及時歸納整理并板書:(1)誰學下棋?(2)怎么學下棋?(3)學得結(jié)果怎么樣?(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課前同學們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教師范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fā)其誦讀興趣。
2.讀后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為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復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5.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為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后注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表示疑問或反問,跟“嗎”“呢”相同;弗若,不如;為是其智弗若與,在這句話里,“為”應讀第四聲;然,這樣。
3.學生對照注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學弈》參考譯文: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4.同桌互相講說故事內(nèi)容。
四、自讀思考,體會文中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逐一解答就課題提出的問題
1.誰學下棋?誰是老師?――有兩個人學下棋,老師是全國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這兩個人)怎么學下棋?――“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學得結(jié)果怎么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雖然后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解答這個問題后,教師可以追問:是什么原因使“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引導學生理解:兩個人學習結(jié)果不同,并不是因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別,而是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不同――前一個專心致志,后一個三心二意。)
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聯(lián)系生活,深化認識
1.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
?。ㄗ鍪裁词轮挥袑P闹轮荆恍囊灰獠拍艹晒?。)
2.你能聯(lián)系實際說一說嗎?
?。ㄗ寣W生聯(lián)系生活、學習中的經(jīng)歷充分發(fā)言,認識到不專心產(chǎn)生的不良結(jié)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六、復述故事,背誦課文。
1.同桌互相講故事
2.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全文注釋如下:
弈秋(人名),通(全)國之(文言助詞,的)善(擅長)弈(下棋)者(的人)也(文言助詞)。使(讓)弈秋誨(教)二人弈,其(其中)一人專心致志(集中意志),惟(只)弈秋之(文言助詞,有提起動詞性謂語“為”的作用,從而使句中的“弈秋之為”取消了句子的獨立性,成為了“聽”的狀語。――這一點只對教師講,之所以提出這個“之”字,使為了和本文其他“之”字含義相區(qū)別。)為聽,一人雖聽之(他,指代弈秋),一心以為鴻鵠(天鵝)將至(原是生絲繩,這里指系著絲繩射鳥用的箭)(到),思(想)援(拉開)弓(弓箭)繳而射之(它,指鴻鵠),雖與(和)之(他,指代另一個學生)俱(一起)學,弗(不)若(如)之(他)矣(文言助詞)。為(因為)是(這,指這個人)其(他的)智(智力、智慧)弗若與(文言助詞,同“嗎”)?曰(說):非(不是)然(這樣)也。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1.請生背誦《學弈》。
2.板書課題:文言文兩則兩小兒辯日
3.介紹資料:《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列子》相傳為列御寇的論集。列御寇,戰(zhàn)國時鄭國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許多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憂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4.理解課題,質(zhì)疑問難:(1)看了課題,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兩個小孩;知道了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兩個小孩辯日這件事)(2)看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些什么?(①他們?yōu)槭裁礌庌q?②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依據(jù)是什么?③他們辯論的結(jié)果是什么?教師及時板書學生提出的問題)
二、總結(jié)學法,明確目標
1.回顧學習《學弈》一文的過程,總結(jié)學習方法。
?。?)理解課題,提出問題。
?。?)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結(jié)合注釋,疏通文意。
?。?)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2.明確方法,自主學習
*
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語速要慢,適當停頓,到讀通順為止,。
?。?)學生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師生及時評價。
*結(jié)合注釋,疏通文意
?。?)對照注釋,弄懂詞句,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
?。?)請學生參考注釋,用現(xiàn)代口語復述故事,并根據(jù)學生復述的狀況進行即時疏通點撥。
(譯文如下:孔子到東方去游學,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孔子詢問他倆爭論的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绷硪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個盤盂,這不是遠處的小而近處的大嗎?”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熱而遠的時候涼嗎?”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1)兩小兒為什么爭辯?(太陽是遠是近)
?。?)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依據(jù)是什么?(①一小兒的觀點是:“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币罁?jù)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近,中午離人遠,他是根據(jù)形狀大小來判斷的。②另一小兒的觀點是: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依據(jù)是:“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遠,中午離人近,他是根據(jù)溫度來判斷的。)
?。?)他們辯論的結(jié)果是什么?(孔子不能決也――孔子也不能判斷誰對誰錯。)
?。?)對兩小兒所持觀點,你同意哪一種?為什么?(引導學生積極發(fā)表看法,保護他們大膽發(fā)表自己見解的積極性。)
?。ń處熯m時補充資料供學生閱讀:其實太陽早上和中午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①遠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時候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由于視覺的誤差。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則顯得大。同樣的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的太陽就顯得小了。B、同一物體白色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xiàn)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的時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顯得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②日初涼、日中熱的原因:A、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待的面積里,直射比斜射熱量高。B、在夜里,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jīng)隹欤恢形?,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p>
4.學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
(1)兩小兒聰明可愛,善于動腦,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大膽質(zhì)疑,勇于爭辯。
?。?)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
盡管學識淵博,可是仍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引導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5.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分角色朗讀課文。
?。?)學生分組表演故事。(學生自由選擇使用現(xiàn)代話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學生背誦課文。
文言文教案5
【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本學期學習的文言文,產(chǎn)生自己的獨特感受,領(lǐng)悟其中的道理,達到“熟讀成誦”。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chǎn)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激發(fā)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外收集喜歡的文言文,準備交流。
2、電腦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激趣
1、師談話:中華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用之于政治,可以治國安邦;用之于軍事,可以百戰(zhàn)百勝;用之于藝術(shù),可以美輪美奐;用之于個人,可以修身養(yǎng)性……我們從小就受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2、(屏幕顯示:詩詞等)這個學期,我們在語文課上學到了哪些屬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容呢?
二、溫故知新,復習課內(nèi)文言文
1、談談對文言文的認識:
師小結(jié):文言文,言簡意賅,瑯瑯上口,便于傳誦,是中華文明的結(jié)晶,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2、談談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3、回顧本學期學習了哪些文言文。
4、小組合作,復習文言文。師提示:朗讀,釋義,明理,背誦
5、小組匯報。注意生生互動,讀得充分,入情,有韻味。形式多樣
三、歸納學習方法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溫故而知新 ……
四、拓展延伸,交流課外文言文。
1、文言文充滿哲理,飽含人生經(jīng)驗的語言,能使我們陶冶情操,充實文化底蘊。同學們在課外收集了不少文言文,我們先在小組里交流一下。(各小組交流課外收集的文言文。)
2、各小組上臺,幻燈展示收集的文言文,匯報自學收獲。
小結(jié):同學們收集到的文言文真是美輪美奐。因為時間關(guān)系,還有很多妙文我們來不及看,同學們可以下課后繼續(xù)交流。
五、總結(jié)。
板書設(shè)計:(略)
文言文教案5篇相關(guān)文章:
★ 小鹿的玫瑰花的優(yōu)秀教案9篇 小鹿的玫瑰花設(shè)計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
★ 《小鹿的玫瑰花》教案9篇(小鹿的玫瑰花優(yōu)秀教案)
★ 大班優(yōu)秀數(shù)學教案16篇(分禮物大班數(shù)學教案)
★ 小班安全教案小手流血了3篇(小班安全活動小手流血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