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語】本文是會員“xiayatu”收集的魯迅的朝花夕拾讀書心得,供大家賞析。

人生無非是經(jīng)歷生老病死。然而,在閱讀魯迅的《朝花夕拾》里的《父親的病》后,我對“病”這個詞有了更深的感悟。
文章敘述了魯迅的父親生病時,雖然找到名醫(yī),卻反而被治死的故事。魯迅在文中一句話概括道:“這就是中國人‘命’,連名醫(yī)都無能為力?!贝_實,這便是舊社會的現(xiàn)實!這類現(xiàn)實源于病癥,而中國人的精神則由一種封建迷信和愚昧的“病”構(gòu)成的!這類在精神上病是很難醫(yī)治。只有打破那“封閉社會”的束縛,才能迎來再生。
盡管我父親的病不算嚴重,但在這些自以為是的“名醫(yī)”眼里,這都無所謂,結(jié)果還是造成我父親的去世。其實,所謂的名醫(yī)自身也背負著自己的病痛。這種病不會致命,卻會使人的心靈慢慢墜落,變得無情無義。因此,只有正直之人才能算得上是真正健康的人。心里存在偏見和邪念的人,實際上都是有病的。
若想治愈別人,首要的是自我療愈,只有先把自己的心靈治愈,才可以照顧別人。只有有著健康心態(tài)、無偏見且開放的人,才能獲得真正健康、幸福與成功。
魯迅生活的時代是一個充滿迷信、狠毒與密閉的時代。閆夫人在父親臨終時的呼喊,讓魯迅感到無比心煩,促使父親沒法平靜。陳連河雖寶貴,但無能為力。當(dāng)她看到無能為力時,還說需要調(diào)查任何非法行為,宣稱這是他前世所導(dǎo)致的難題。在這個混亂而殘酷的世界中,他的父親在這群心存“心臟病”的人中痛楚去世,這令魯迅對封建主義充滿著惱怒,厭煩心里的病痛,以及那些有名無實的無能者。
疾病和心靈的痛苦在封建社會中更加呈現(xiàn)。心理的病痛比任何具體的病癥更加嚴酷絕情。
醫(yī)生能治各種病痛,卻治不好心里的病痛,只有本身才能去除心中的煩惱……
魯迅的朝花夕拾讀書心得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