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以下是熱心會員“jixiadun”整理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以供借鑒。

護士這一專業(yè)在醫(yī)學領域中備受重視,任何正規(guī)的醫(yī)療行為都離不開護理人員的崗位。那么,如何才能夠做好護士這個職業(yè)呢?接下來,我將分享我在某醫(yī)院擔任護士期間的一些經(jīng)歷。
呼吸內(nèi)科是我實習的第一站,在這里一切都需要從頭開始學習,許多時候讓我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在老師耐心的指導和其他實習同學的幫助下,我逐漸掌握了開具化驗單和其他申請單的技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也開始能夠理解并執(zhí)行老師開的醫(yī)囑,從簡單到復雜,對抗生素的使用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查房時,帶教老師會詳細講解一些病癥的要點。在遇到新病人時,老師會認真修改我所記錄的病歷,并在第二天查房時講解他們的診斷思路,這讓我進步頗多。在呼吸科,我接觸到多種疾病,如氣胸、胸腔積液、COPD、哮喘和肺炎等,通過記錄病例和進行體格檢查,對這些疾病的癥狀和體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讓我感到遺憾的是,我當時沒有主動提出去肺功能實驗室觀察肺功能實驗的操作過程。
從呼吸科出來后我去了血液科。在這個科室,我最有意義的經(jīng)歷是完成了一次骨穿。雖然我在血液科只待了一個星期,但通過前幾天的觀察,我終于在出科前一天親自實踐了一次。看到自己成功完成操作,我非常感謝老師的信任和支持。骨穿在血液科是常規(guī)檢查,主任張慧英在我們?nèi)肟频牡谝惶炀驮敿氈v解了整個過程。血液科是我認為與我們檢驗專業(yè)最相關的科室,看到骨髓報告單讓我感到親切,這與B超、CT等檢查相比,我們更加了解和熟悉。通過在血液科的一周經(jīng)歷,我對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缺鐵性貧血有了深入的認識。
本月我最后去的科室是心內(nèi)科。由于在校期間對心電圖的學習較少,跟隨老師查房時感到有些吃力。當老師討論心電圖中的P波、U波和ST段時,我起初一頭霧水,但經(jīng)過幾天的適應,我漸漸能夠理解一些簡單的內(nèi)容。在心內(nèi)科,我還參觀了一次導管室,觀看了冠脈造影和一次PCI手術,當看到導絲通過橈動脈穿刺進入心臟時,醫(yī)學的發(fā)展讓我感到驚嘆。能夠成功為冠脈狹窄的患者實施PCI,我感受到作為醫(yī)務工作者的驕傲。有時,坐在辦公室里聽老師們的討論,我也能從中獲取很多知識。在心內(nèi)科,見到的最多病人是冠心病,通過老師與患者的交流,我了解了冠心病的危險因素,認識到冠脈造影是冠心病確診的依據(jù),并對冠心病的治療有了一定的了解。
這是我實習的第一個月,接下來的時間里,我會繼續(xù)努力學習和實踐,力爭有所收獲,并為減輕患者痛苦、挽救更多生命貢獻自己的力量!
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相關文章:
★ 軍訓的心得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