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苔絲》小說讀后感范文3篇 苔絲 讀后感,供大家閱讀。
《苔絲》小說讀后感范文1
托馬斯·哈代(1840~1928)是英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大部分作品,包括《德伯家的苔絲》,都是以他的故鄉(xiāng),英國南海岸的多爾塞特為背景的。
第一次讀《德伯家的苔絲》還是在高中時,記得那是一本刻畫女性內(nèi)情感的動人小說,一位少女的生命被慢慢地、但確確實實地毀了,不是被她的敵人,而是被那些自稱愛他的人,我不禁感嘆,這是怎樣的愛,何以摧毀自我所愛?如今重讀《苔絲》,我同樣為主人公的命運而不平,但我不禁要問:為什么?為什么苔絲這樣一個聰明美麗、勤勞善良的少女,最終卻作為被害者被送上了絞架。
在這部作品中作家哈代經(jīng)過設(shè)置許多偶然巧合的情節(jié)讓人感到苔絲的一生好像都由命運作祟,是命運把她一步步推向杯具的結(jié)局。但我認為并不是這樣,因為偶然性與必然性緊密相連,偶然性是許多社會必然性與自然必然性的交叉點,是必然性的一種反映。生在資本主義社會的苔絲,其杯具命運是社會規(guī)律的必然反映。所以造成她杯具命運的根源就是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
故事中的主人公苔絲生活在英國資本主義侵襲到農(nóng)村并毒化社會氣氛的維多利亞時代。她雖然勤勞善良、聰明美麗;但作為一個勞動者,一個無權(quán)無錢的農(nóng)業(yè)工人,社會地位低下,自然會受到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壓迫和凌辱。隨著資本主義的入侵,那些自食其力的占有少量土地和生產(chǎn)資料的農(nóng)民,都不得不隨之破產(chǎn)。苔絲家中的老馬被郵車撞死后引起了家中經(jīng)濟生活的改變,在無路可走的情景之下,她不得不委身亞雷。可見,苔絲的杯具命運和她的經(jīng)濟貧困緊密相連。
苔絲的毀滅與偽善的宗教同樣是緊密相連的。恰恰是亞雷這個偽善的人物為我們揭露了偽善的宗教。他是依靠商業(yè)致富的資產(chǎn)者和暴發(fā)戶,一個“肉欲的人”。他設(shè)下圈套引誘了苔絲,卻利用《圣經(jīng)》的典故把職責推到苔絲身上,之后他還居然變成了一個勸人行善的牧師??梢娫谫Y本主義社會,宗教只是反動統(tǒng)治階級麻醉、欺騙和愚弄勞動人民的一種工具。
苔絲也是資產(chǎn)階級虛偽道德的犧牲品。作品中安璣就是資產(chǎn)階級虛偽道德的體現(xiàn)者,他雖然是個有開明思想的知識分子,但他心理深層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倫理道德觀念。他自我也有過放蕩行為,并得到苔絲的原諒,但他卻不肯原諒原本無辜的苔絲。本階級的印記仍深深地烙在他的靈魂深處:認為“身份不一樣,道德觀念也不一樣?!彼€用傳統(tǒng)的貞操觀來看待一個女人的純結(jié)與否,對苔絲沒有絲毫的同情,置苔絲于痛苦絕望之中,使苔絲又被迫回到亞雷的身邊。安璣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虛偽的資產(chǎn)階級道德最終把苔絲推向了杯具的深淵。
苔絲的杯具也與她的性格有關(guān),苔絲是哈代塑造的一個全新的婦女典型。她有著雙重性格。一方面她敢于反抗傳統(tǒng)道德和虛偽的宗教;另一方面又不能徹底擺脫傳統(tǒng)道德對自身的羈絆。異常是后者與她的杯具命運直接相關(guān)。
由于苔絲出身于一個農(nóng)民家庭,殘存于農(nóng)民身上的某些舊道德和宿命觀點使她在反抗傳統(tǒng)道德時出現(xiàn)了軟弱的一面。當她受到世俗輿論、傳統(tǒng)道德迫害的同時,又用這一道德標準來靜觀自我,認為自我是有罪的。“她把自我看作一個罪惡的化身”“她老覺得全世界的人都在注意她的情形,不敢抬頭見人”,她比別人更不能忘記自我的恥辱。苔絲正是這樣用一張自我織成的道德羅網(wǎng)把自我束縛起來。其實,她的自我束縛意識有其深刻的歷史基礎(chǔ),是整個社會意識的具體表現(xiàn)。苔絲作為必須歷史時期的個人,必然會構(gòu)成特定的歷史時期的社會意識和道德觀念,她的思想和行動也必然會受到時代和社會意識的制約。
所以苔絲的杯具既有社會的因素,也與她的性格有關(guān),但這些因素都與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反映。苔絲的一生注定是一個杯具。
《苔絲》小說讀后感范文2
苔絲的杯具,說到底是一場社會杯具。苔絲在還是少女之時,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為了謀生,他不得不到處飄蕩,受盡剝削和欺凌。異常是在他父親死去時,住了幾代人的房子由于租期已到,不得不被狠心的地主逼著搬出去,其狀殘不忍睹。這些不正真實地描繪了當時社會中窮苦農(nóng)民所受到的階級壓迫嗎?
苔絲身為一個貧家女子,不僅僅遭受階級壓迫,并且還遭到紈绔子弟的恣意蹂躪和舊道德觀念的無情摧殘。
亞歷克就是這個紈绔子弟,他輕薄好色,厚顏無恥。先是利用苔絲的年幼無知,已卑鄙手段誘奸了她,給她造成了終生的陰影和遺憾。其后又在苔絲一家走投無路之際,欺騙苔絲說克萊爾不會回來了。從而迫使苔絲痛苦的投入自我的懷抱,再一次毀了苔絲的幸福。最終,這個惡少死在了苔絲的刀下,其完全是罪有應(yīng)得。
苔絲的丈夫克萊爾則是個比較復(fù)雜的人物。表面看來,他溫文爾雅,和藹可親;實際上并沒有完全擺脫傳統(tǒng)觀念和世俗偏見。所以,當苔絲向他坦白的時候,盡管他自我也有過不清白的歷史,他卻始終抱著傳統(tǒng)觀念不放,是苔絲為不潔的女人。
縱觀全書,哈代是把克萊爾當成一個正面人物來處理的。誠然,克萊爾之后醒悟了,給泰絲帶來了幾日的幸福時光,說明他與亞歷克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可是我認為,他的罪責并不輕于亞歷克。如果說亞歷克是從肉體上殘害了苔絲,那么克萊爾則是從精神上摧殘了苔絲,使他陷入絕境,最終走向滅亡。
《苔絲》小說讀后感范文3
這是我第二次看《苔絲》,看著的時候,自我有點憤怒,怎樣能是這樣的呢?不一樣社會,不一樣?xùn)|西,不一樣結(jié)果。
一個那么好的姑娘就這樣被這個社會玷污了,碰到了錯的人,家庭的原因,讓她沒能看清這個社會的樣貌,不知是否相信那些關(guān)心她的人,人的誘惑也是一樣的,憑什么男女之間是那么的不公平哈。是女的真的就那么珍貴嗎?
苔絲,從你身上我看到了,你的寬恕,你的諒解,你對愛的堅持,你一向在追求著自我的真愛,過程是艱辛的,可是結(jié)局有點完美。有點厭惡安奇,明明那么愛苔絲,就因為她被世俗給污染了,你對她冷冰冰的,都不給人家機會,嘴上說能夠?qū)捤∪思?,結(jié)果類。還不如對苔絲狠點呢,就不要有那么多的依靠了,就不會抱有那么多的期望了??赡苓€會有另一種結(jié)局。
突然發(fā)現(xiàn),無論是愛還是被愛,都是一種杯具了。被一個你不愛的人愛上,他有那么固執(zhí),那么庸俗,像個流氓,和你說話帶著有點調(diào)戲的感覺,對你肉體上總是占有欲的,真是想想都覺得可怕,又因為某種原因,不能擺脫他,哎,怎一個杯具呢?愛上一個你愛的人,他以往和你說,無論做了什么錯事,他都會原諒你的,可是,絕對不可能的,這種情景實現(xiàn)的幾率不大,自我還是看著辦吧,不是什么事都能夠那么坦白的。最可靠的人就是自我了。
《苔絲》小說讀后感范文3篇 苔絲 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相關(guān)熱詞搜索:苔絲讀后感 苔絲讀后感范文 苔絲小說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