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讀后感 篇1
我讀了《中華成語故事》我記住了成語“呆如木雞”、“盲人摸象”、“廢寢忘食”、“掩耳盜鈴”。我還知道講這些成語的小故事。我最喜歡的是《盲人摸象》的故事。
故事講了幾個盲人摸象。高個子摸到大象的耳朵說:“大象像一把又大又扁的蒲扇”。年老的摸到大象的尾巴說:“大象像又細(xì)又長的蛇”。小個子摸到大象的腿說:“大象像大柱子”。第四個盲人摸到大象的牙說:“大象像上粗下細(xì)的大蘿卜”。四個盲人爭爭吵吵,誰也不服誰。最后趕象的人說:“你們說的都不對,都是只摸到了一部分”。
通過這個故事,我知道了觀察事物要看全部。以后我們觀察事物的時候千萬不能當(dāng)“盲人摸象”呀。
《成語故事》讀后感 篇2
在這個暑假中我讀了一本書,叫《成語故事》,里邊有一百一十二個故事,有目無全牛、南轅北轍、鵬程萬里、七步之才等故事。其中我最喜歡七步之才和南轅北轍,先從七步之才開始講。
七步之才講的是曹操原來要讓曹植繼承自己的事業(yè),而曹丕一心想
當(dāng)皇帝,只在曹操面前說好話,終于曹操同意了讓丕當(dāng)黃帝。而曹操因病而去世了。曹丕找借口說在曹操去世的時候曹植的禮儀不當(dāng),要被處死,后來曹丕又出了一道題說走七步背一首詩而且要以兄弟為詩,但是不能出現(xiàn)兄弟二字。曹植邊走邊背,背完正好走了七步,曹丕聽了,免了他得死罪。
南轅北轍的故事講的是一個人要去楚國去,他的一個朋友看見了問他要到哪里去,那個人說要到楚國去,他的朋友不明白就問:“楚國在南邊,你為什么到北邊去呢?”他說我的馬跑的快?!薄八呐笥延终f:“馬跑的再快,走錯方向也到不了楚國?!澳莻€人又說:”沒事我?guī)У你y子多?!俺谀线吽惨?。他的朋友又說:”馬跑的越快走的越遠(yuǎn),走得越遠(yuǎn)你就越到不了楚國?!f玩頭也不回的走了。
讀了這本成語故事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成語故事》讀后感 篇3
這本書里有742個成語故事,如:愛屋及烏、草船借箭、畫蛇添足、畫龍點睛、狐假虎威、打草驚蛇和賠了夫人又折兵等故事,在這些故事當(dāng)中,我最喜歡的是“畫龍點睛”了!
這則故事比喻說話、寫文章時,在關(guān)鍵處用神來之筆點名要旨。
從前,有一個人,他非常擅長畫龍。他畫龍已經(jīng)達(dá)到了出人意料的境界。最神奇的就是他畫龍點睛的傳說了。有一次,他在金陵的安樂寺的墻上畫了四條白龍,但這四條白龍卻沒有畫出眼睛。許多人都不知道為什么,就問他道:“先生,您畫的龍為什么不畫眼睛呢?”他一本正經(jīng)地回答道:“一旦畫上眼睛,龍就會破墻而去?!贝蠹叶疾幌嘈潘f的,紛紛讓他畫眼睛,看看龍是否會飛出去。他再三解釋,點了要飛出去,可大家執(zhí)意要他畫,于是,他拿起筆畫了起來。奇跡來了,他剛畫了兩條龍的眼睛,就雷聲大作,暴雨傾盆而下。突然,“轟”的一聲巨響,墻破裂了,大家一看,兩條畫眼睛的龍已經(jīng)飛走了,而兩條沒畫眼睛的龍還留在墻上。大家這才心服。
這本書又可以讓我們知道成語,又可以增長知識,我覺得,買這本書值了。
《成語故事》讀后感 篇4
在這個學(xué)期里班級讀書漂流活動中我讀了很多的課外書,也學(xué)了很多很多的課外知識?,F(xiàn)在我就給大家介紹一本書《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里有一篇文章叫《名落孫山》這篇文章是宋朝的,文章里講了一個名叫孫山的人,既聰明又幽默,有一次他和一個同鄉(xiāng)的兒子一同去考舉人,結(jié)果到放榜的時候?qū)O山在榜上的名字居然是最后一名,從此鄉(xiāng)親們就取了一個名落孫山的名字,來形容考試沒有被錄取的人。
這篇故事講了一個道理:付出不一定有收獲,但是不付出就一定不會有收獲,只要你全心全意的去做這件事,那么成功就一定是屬于你的。
《成語故事》讀后感 篇5
玖了成語故事這本書,我學(xué)到了許多成語,也理解了他們的意思。
在這些成語故事里面,我最喜歡“杯弓蛇影”這個成語了。它講的是應(yīng)郴請杜宣來喝酒,一張弓的影子映入了杜宣的酒杯中,杜宣以為是蛇嚇得汗如雨下。但不能不喝,杜宣喝了幾小口就走了。杜宣回到家中又感覺到蛇在肚中蠕一動,難受到喝水吃飯都困難。杜宣吃了很多藥,病情也沒好轉(zhuǎn)。應(yīng)郴來到杜宣家問他怎么會鬧病,杜宣就事情的來龍去脈給應(yīng)郴描述了。
應(yīng)郴回到家,在廳堂里思考,北墻上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坐在那天杜宣的位置上,取來一杯酒,也放在原來的位置上。果然發(fā)現(xiàn)不細(xì)看,酒杯中弓的影子確實像一條蛇。應(yīng)郴把事實告訴了杜宣,杜宣的病很快痊愈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問題,都要想一想為什么。要通過調(diào)查實踐去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或真相,去尋求正確的解決方法。
《成語故事》讀后感 篇6
《成語故事》集合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成語,這里每一個故事篇幅不長,卻蘊涵了一個個大道理,大的智慧。今天我撲在書上,吸取著書中的營養(yǎng)。
在這么多個故事,我尤其喜歡《負(fù)荊請罪》這個故事。他講敘了戰(zhàn)國時班,藺相如因完璧歸趙立了大功,得到趙慧文王的器重,拜他為上卿,官位排到老將廉頗大將之上。脾氣暴躁的廉頗,因此非常不滿,覺得自己戰(zhàn)功卓著,不因該排在一個文弱書生之后。藺相如出于對趙國著想,處處避讓廉頗,他的隨人甚為不解。藺相如解釋說:“秦國之所以不敢進攻趙國,是因為我和趙將軍,一旦我們倆內(nèi)斗,秦國就會趁虛而入,侵略趙國?!笔窒侣犃耍浅8袆?。這件事傳到廉頗的耳朵里,他非常慚愧,便負(fù)荊請罪,從此他倆成了生死之交。
從這個故事中,我感受到藺相如的博大胸襟與廉頗的知錯就改,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除此之外,我從《亡羊補牢》的故事中明白了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廢,而是要一鼓作氣,一氣呵成。
高爾基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個高尚的人說話?!痹跁杏腥〔槐M的知識,有取之不盡的做人的大道理。在書的熏陶下,我們不斷進步,不斷成長?!耙淮绻怅幰淮缃?,寸金難買寸光陰?!蔽乙湎r間,多讀書,讀好書。在書的海洋里,盡情的遨游,盡情的享受。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成語故事》讀后感 篇7
我讀了《成語故事》,它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的成語共有82個,它是按第一個字的音序歸類的。有的成語比較好理解,比如胸有成竹,有的成語則需要探明出處才能理解其中的奧妙,比如近水樓臺,有的甚至失去原來的意義,比如朝三暮四。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成語是“八仙過?!?。這個故事講的是八個神仙過東海去參加蟠桃盛會。八個神仙有的把葫蘆變成一葉扁舟,有的把花籃當(dāng)船,其他幾位神仙也把自己的寶物投入大海,最有趣的要算張果老,他從一只小箱子里拿出一只紙驢,吹了口仙氣,它就變成了一只活蹦亂跳的小毛驢了,他倒著騎在驢背上渡海。在渡海的過程中,他們各顯神通,最終都順利地渡過了東海。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比喻各自顯示自己的能力和本領(lǐng)。
成語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它是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文化符號。讀完這本成語故事,我說話的時候就會用到我讀過的這些成語,媽媽經(jīng)常會說我:“你還挺會用詞的?!睂懳恼碌臅r候,我也會用到這些成語,我的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老師也夸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文章詞句很生動。這就是我讀《成語故事》這本書的收獲。希望大家也抽空多學(xué)成語,這樣就能大大提高我們的口頭表達(dá)能力和寫作能力。
《成語故事》讀后感精選7篇相關(guān)文章:
★ 《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3篇 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100字左右
★ 《成語故事》讀后感 10篇 成語故事讀后感400字四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