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人間草木》讀后感20篇(人間草木讀后感500字),供大家賞析。
《人間草木》讀后感1
讀《詩經(jīng)》讀到一句:“鳳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背鲎浴对娊?jīng)·大雅·卷阿》,詩人借鳳凰和鳴,歌聲飄飛山崗;梧桐生長,身披燦爛朝陽來象征品格的高潔美好。
時有梧桐,郁郁而生,蔥蔥茂茂;時有朝陽,端著萬丈霞光,從容揮灑。
此時再看《詩經(jīng)》,大多皆從草木寫起,便如“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再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時人風(fēng)雅,以牡丹喻國色,以松竹言品行。那我便暫且從草木說起吧。
爬山虎
我曾經(jīng)寫爬山虎,枝干盤虬,紫紅色的藤蔓纏繞著網(wǎng)線,蒼翠的葉片迎風(fēng)招展。及至深秋,雖說看起來仍舊繁茂,可卻隱隱露出精力不濟氣血不足的疲態(tài)來,風(fēng)若是刮得緊致一點,黃葉飛舞,刻意的優(yōu)雅也無法掩蓋凋落的事實。
按本意來說,該是稱贊其生命力頑強,品性不屈,雖然渺小,亦可偉大。但是如今想來,一切都不過是身為作者的臆想。
作家與其眼中微小的事物
作家們總是能從那些微小的事物中幻想出許許多多的故事。他們說過草木無情,卻又把草木想象得有情有義。
詩人們喜歡寫草木,歲寒三友,春風(fēng)一家都被描繪過無數(shù)次。他們寫蘭花,贊其有君子之風(fēng),又寫寒梅,稱其不畏霜寒?!稅凵徴f》里寫道:“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p>
我說過這一切都是作者的臆想,他們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平凡的.草木,似乎越是微小越顯其可貴。很多人附和他們,將這些本該自生自滅的草木捧成了珍寶,雇了人悉心栽培,供人觀賞。
我想如此一來,草木便也不能稱之為草木了。草木的微小,在于其漫山遍野,隨處可見;世人眼中的可貴,便是它們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亦可從容生長。一旦被拘泥在富庶的花園之中,草木也就不是草木了。就像盆景,在我看來也只是盆景。盆景之于草木的區(qū)別,在于自由。草木可以肆意生長,盆景卻只能被束縛在那一方真正渺小的天地。
自由使人有了想象的空間,草木的自由,使其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生長成任何模樣。在自由的世界里,一切相遇都不再試普通的相遇,而是邂逅。因而才產(chǎn)生了那么多的詩作名篇。
草木只是生長,詩人只是想象。
最后,容許我再臆想一次。身為草木,也許它們并不想做那詩人筆下的君子大家,它們或許,只是想做平凡的草木,恣意生長。
《人間草木》讀后感2
初讀標題以為這是一本描寫自然景色的書,又加上這是一本散文,應(yīng)該很深奧難以理解,但只讀到第一篇,這種想法便被打破。汪曾祺在本書中第一篇章所描繪的并不是奇麗壯美的風(fēng)景,而是那些生活中常見卻不尋常的小物,通過細致的觀察將其寫下來?!队箢^》這一名字很直白,很樸素,內(nèi)容也很樸素:作者離家去上海,心情失落之時看見了一顆芋頭,只是這顆芋頭很特別,它是從煤塊中生長出來的,沒有土壤、肥料,僅有一點雨水供它成長。作者將它成為“奇跡”,是啊,這是奇跡,這顆小小的芋頭需要克服多少困難才能在這班惡劣的環(huán)境中生存!我的心也被震撼了。我們總以為植物是弱不禁風(fēng)的,總給以他們最周到的照料,沐浴在陽光下,定時施肥澆水,可其實這樣的環(huán)境下生長出的植物,才是真正脆弱的。植物本身比我們所想的堅強的多,他們可以經(jīng)歷風(fēng)吹雨打,可以在夾縫中生存,只要我們相信,它們就能夠創(chuàng)造奇跡。
對于我們?nèi)祟惗砸嗍侨绱?,我們會逃避困難,畏懼失敗,因為這種滋味很不好受,可換個角度想,只有經(jīng)歷足夠的風(fēng)雨,我們才能像那些頑強的小生命一樣不懼風(fēng)雨,坦然相待,也才能變得堅強起來,走向更高更遠的地方。同時,我們的生活中也會遇到不少似文中的芋頭一般的`植物,我覺得這份遇見是一種幸運,因為看見它們——那些堅韌的,充滿生機的植物們,真的會如文中所說,心情變得舒暢起來,內(nèi)心更加堅強,多了幾分勇氣與朝氣來面對生活。
《北京人的遛鳥》講述了北京許多不同階層的人都有養(yǎng)鳥的愛好他們趕早遛鳥,為了讓鳥鳴叫,遛鳥的們會相聚在一起,不會叫的鳥兒聽其他鳥兒鳴叫能很快學(xué)會。這樣的生活是悠閑而快樂的,即使是短暫的、僅有清晨的一小段時光。讀到這樣的文章,心里覺得很輕松,眼前似乎出現(xiàn)了北京人們清晨遛鳥的情景,雖無法親身體驗,但仍覺得心情得到了舒緩、放松。現(xiàn)在的生活都太忙碌了——無論大人小孩。
文中這般悠閑的生活已經(jīng)很難得了,其實我們也可以在平時多出去走走看看,也行不是多么著名的名勝古跡,不是多么壯美的名山大川,只是身邊的一草一木,我們的身心也能得到放松,感受到生活的美。閱讀便是如此,它能讓我們看到離我們哪怕很遙遠的風(fēng)光,了解不同地區(qū)的風(fēng)土人情,更能讓我們的心靈得到一份慰藉。
《人間草木》讀后感3
《人間草木》這本書敘述,很散。但我認為,它是真正的形散而神不散,整本書都給人一種很放松的感受。讀上幾頁,你會感到十分的舒適,那是一種愉悅的感覺。
我以前似乎從來沒有讀過這樣的書:大到泰山、天下山水,小到一份小吃。這本書就像我們的另一雙眼,帶我們領(lǐng)略樂山大佛、泰山、伊犁等名勝古跡。又讓我們洞悉了人間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
整本書讀完,竟覺得意猶未盡。似一杯清茶,回味無窮。這本書不像漫畫書,有一種奇異的吸引力,而是一種淡淡的風(fēng)味。讀《人間草木》像是外出進行了一次旅游。
我在想:為什么叫《人間草木》?作者寫的,絕不僅“草木”二字吧。但為何只有草木?他寫了山,寫了水,寫了人,寫了食物。又為何是人間之草木。
記得有一句詩,是寫草的:“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在字里行間,我似乎感受到了生命的張力。由小及大,無一不是如此生生不息?!安菽尽倍?,不就是生命的代表嗎?
人間有多少美好?說不清,也數(shù)不清。有一句話打動了我的心:“一定要愛著點什么,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弊x完這本書,我明白了人間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東西。
如今的人間尚存許多美好:一根野草,一朵小花,一坎山丘,都是人間的饋贈,生命的火把。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誤入世外桃源處,人間春風(fēng)攬草木。走進自然,有的人會感到心曠神怡,悠然自得,正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倍械娜藚s會感到乏味。這是因為他們?nèi)鄙侔l(fā)現(xiàn)美好的心靈。
《人間草木》告訴我,人間草本皆可令人動容。一花一木一果,都在作者的筆下,栩栩如生,讓人心生向往。一座山。食一味果,嗅一叢花,離自然近一點,眼的.美好自然會令你動容。
人間草木,是簡單的,是無華的。走進自然吧!那時,你會像那輕盈的芳草,被春風(fēng)吹拂,隨風(fēng)搖曳。高樓大廈的冰冷,無法阻擋我對人間草木的摯愛。人間的春風(fēng),總會拂照草木,吹進我的心中。
《人間草木》讀后感4
汪曾祺的《人間草木》,我是在《慢煮生活》中看到的。本文用了幾個小標題來表現(xiàn)“人間草木”。作者筆下的文字簡潔明了,很普通的文字,編排起來卻顯得很高級。汪曾祺老先生的'選材每個都源于生活,寫于生活,讓人感覺到很舒服。
例如描寫槐花這一片段,開頭“玉淵潭的槐花盛開,像下了一場大雪,白得耀眼?!彼鼛砹损B(yǎng)蜂的人,也是故事的開頭。而最后一段寫道“玉淵潭的槐花落了?!别B(yǎng)蜂的人也走了。這就是故事的結(jié)尾。作者開頭結(jié)尾自然,又有雙重含義。
我在想:為什么叫“人間草木”?作者寫的,絕不僅“草木”二字吧,但為何只有草木?他寫了花,也寫了人。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痹谧掷镄虚g,我似乎感受到了生命的張力。由小及大,無一不是如此生生不息。
“草木”二字不就是生命的代表嗎?人間有多少美好?說不清,也數(shù)不清。這篇文章告訴我,人間的草木皆可令人動容。一花一木一果,在作者的筆下,栩栩如生,讓人心生向往。爬一座山,食一味果,嗅一味花,離自然近一點,眼前的美好自然會令你動容。
讀《人間草木》,我明白了人間還有這么多我們不知道的東西,人間還有這么多美好:一朵小花,一根野草,都需要我們細細去尋找、品味、欣賞。
《人間草木》讀后感5
汪曾祺的書零零碎碎地讀過一些,總覺得應(yīng)當(dāng)是散落在人間的月亮碎片,皎潔純凈,發(fā)著光令人心曠神怡。再讀《人間草木》,便在其間看到了散落的光輝和煙火人間。
“味道甚至是難于記憶的,只有你又聞到它你才能記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蘊。”史鐵生在他的《我與地壇》里說過。汪曾祺回憶起江陰的那個有著濃厚果香的水果店,我想那個鮮活地立在江南小鎮(zhèn)上的水果店,可能站在了一條胡同口,門口或許掛了一塊破舊了的旗,就單單寫了一個“果”字,或許有一個木制的牌子,上書“百香閣”,做工就精良了不少,文字也比單單一個“果”字文雅細致了許多。但是時令水果的店,沒有幾十年歷史也是撐不起木制匾的,轉(zhuǎn)念一想,有著如此深厚的果香,那應(yīng)當(dāng)有著許久歷史,果香深深地浸到了做墻的木頭板子里,果香和木頭香氣一起蘊孕。店門口是齊膝的門檻,不小心就要栽個跟頭,一排排的果架上擺放著用籃子裝著的時令水果,也許有十幾種,也許只有幾種。門口的臺階趴著一只狗,眼睛是亮的,和水果店里的葡萄一樣,亮晶晶、水靈靈。買了一籃水果,店里賣水果的姑娘急忙贈了一小把枇杷葉,這姑娘,可能是戴望舒在雨巷里遇到過的,撐著油紙傘,慢慢悠悠走過,也可能是村上春樹在晴朗天氣里遇到的百分百女孩。店門外是黃昏的炊煙,胡同里洗洗涮涮的聲音,散落一地的人家煙火氣。
汪曾祺說:“我后來到過很多地方,走進過很多水果店,都沒有這家水果店的濃厚的果香?!贝蠹s氣味與彼時的心境都是相關(guān)的,果香濃郁的那段日子,他說,“那年我正在戀愛,初戀?!?/p>
汪曾祺的.文字從來都是人間草木清香里慢慢走出來的,平淡如飲白水,越來越只依賴平淡的必需的生命點綴。就像夏天的一場雨,雨后清晨,暖暖的小小的水汽塊兒觸碰著肌膚,周圍蕩漾著花香與植物生氣。
于是又想起他《昆明的雨》,雨季和緬桂花都是綿長又柔軟。云南的雨季飽滿清亮,天空永遠都是高遠又純凈,烏云黑得很有層次感,里面應(yīng)當(dāng)是充滿了雨水吧,滴完了雨水,還是慢慢悠悠地飄在空氣里,白得耀眼,這時候世界上又都是亮的,露珠閃著奇異的光,色彩熱烈。常常想起兩年前的夏天,坐在有著小院子的二樓,院子里一棵緬桂花,一棵紫薇,都長了三層樓高,從二樓走廊和露臺一伸手就摘地到。常常是有雨的下午,坐在二樓自習(xí)室為高考奮戰(zhàn),小樓建在水中央,稍一俯身便可看到窗外蘆葦在雨中搖晃,雨滴打在睡蓮葉子上,在上面滾了兩圈,院子里的緬桂花香味一陣陣飄過,雨滴滴答答的聲音,在書卷里長出一個繾綣的雨季。
此刻不想讀詩,只想看草木,看瑣碎的平常,于是世間萬物遠沒有一棵樹、一種食物、一種氣味更重要的了,即使在混亂的年代,孟夏仍有草木長。
《人間草木》讀后感6
坦率地講,我看書,多半是帶著點附庸風(fēng)雅的強迫性,一天強迫自己看幾章幾頁,一點點地向前推進,看得吃力,毫無樂趣。
這兩天,在朋友的推薦下,看汪曾祺老先生的《人間草木》。說來羞愧,在此之前,我居然對汪老是一無所知的。更沒有看過他的文章。得虧朋友推薦,讓我今生有緣讀到他的文字,真是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
汪老寫的都是一些稀松平常的事,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那些景都是我們熟悉的,離我們不遠,或者我們就置身其中,讓我們感到親切,也能勾起我們心里那些美好的回憶。
汪老《花園》里寫的那些童年趣事里,就有我童年的影子。我童年里的花園比汪老的花園更大(請允許我傻笑一下)。村子周圍的自然曠野,雖然被全村人共有,但我總能在這座大花園里,找到屬我自己的小花園。我的.小花園是移動多變的,今天在這里,明天在那里?;蛘咭惶炖铮衔缭谶@里,下午在那里。反正是隨我高興,我想畫地在哪里就在哪里。
我也像汪老那樣嚼過草根,品過它淡淡的甜味;壓過青草,看青草被壓扁過后又緩慢伸直;抓過蟋蟀,但不是養(yǎng)在篾籠里,而是裝在瓶中。我在玩螳螂時,母親也警告過我,說是螳螂碰過的地方,會長修子(尋常疣)的,我就拿著小樹枝撥弄著螳螂玩,不敢用手碰觸。因為是鄉(xiāng)下的野丫頭,沒汪老那么斯文,我爬過樹,掏過鳥窩,把一窩小鳥帶回家養(yǎng)。至于后來怎么樣,已是忘了。拿網(wǎng)捕蟬的事,我也做過。我拿家里的網(wǎng)絲兜、細鐵絲和竹桿,做一個捕蟬的網(wǎng),聽到蟬聲就仰頭在樹桿上找。我記憶里是沒有捕到過一只蟬的。但用這自做的網(wǎng),倒是有捕到過蝴蝶,拿回家后,學(xué)哥哥姐姐的樣,夾在書中做標本,過后再也不管了。夏天,我喜歡靜靜躺在小河流水的地方,感受著流水輕撫而過的溫柔。秋天,便是偷吃最好的季節(jié),餓了,花生、紅薯和板栗都是被偷的對象。
當(dāng)然,我也干過一兩件有益無害的正經(jīng)事。我喜歡花花草草,就撿來斷磚石頭,在我們家門前的院子里圍起一個花壇,讓父親幫我填上土后,我種了菊花、月季、桅子花和一堆從田野里挖來的不知名的花?;▔锼募居芯G葉,有花開。父親說種上花的院子到底不一樣,看著,飯也要多吃一碗。有一年,看母親種絲瓜,我就跟她討來一些絲瓜籽種在屋后的空地上,等瓜苗長起時,我也學(xué)著母親的樣,撿了些豬糞埋在苗旁,時不時去澆些水。沒想到,我種的絲瓜比母親種的好,結(jié)的絲瓜家里吃也吃不完,母親叫隔壁左右的鄰居來摘時,總不忘說一句:"是我幺女種的。"這事讓我高興了好一陣。
汪老的童年留在他心中的花園。我的童年留在我心中的花園。因為要得簡單,容易滿足,我們的童年都是快樂無憂有趣的。
汪老先生的《葡萄月令》,寫了葡萄從入窖到出窖的整個生命歷程。
我生于農(nóng)村,長于農(nóng)村,看著父母翻田弄地,播種收割十幾年,卻從來沒有想過把他們的辛勤勞動寫于筆下。因為心里覺得那是不足為提的。如果非要讓我去寫,大概一定會濃墨重彩地添加進一些歌功頌德,強行賦予我自以為是的意義,讓文章空洞無趣。
汪老寫葡萄,像極了一位熟悉農(nóng)事的葡萄老農(nóng),用平淡樸實的話語,把侍弄葡萄的農(nóng)事一月一月地向我們細細道來,把所有的意義都賦予在侍弄葡萄的過程里。讓讀者自己去想會,去感受,去頓悟,去吸收自己需要的營養(yǎng)。
生命的意義莫過如此:在過程中去感知,去體會。
汪老在《人間草木》篇里,講了三個小故事:山丹丹,枸杞子和槐花。坦誠地講,我是不懂汪老所賦予的深意的。我只講個人喜歡。我喜歡山丹丹的草木本有心和隨遇而安的皮實;喜歡摘枸杞子二老淡泊名利的童心未泯;喜歡槐樹花里那位婦人的簡單純樸。我在未嫁時,也跟槐花里那位婦人的想法差不多,如果有個人伸出手來跟我說:"跟我走吧!"我便跟他走。后來,我們家的大頭先生出現(xiàn)了。我就跟他走了。
因為要得少而簡單。所以幸??鞓?。摘枸杞子的二老是。養(yǎng)蜂人的女人是。我想我也是。就象現(xiàn)在這樣,曬曬太陽,看看書。
汪老在他的《我的創(chuàng)作生涯》里寫道:"我曾經(jīng)說過,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潤,讓人覺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詩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來歇一會,喝一杯不涼不燙的清茶——讀一點我的作品。我對生活,基本上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我認為人類是有前途的,中國是會好起來的。我愿意把這些樸素的信念傳達給人。"
汪老他做到了!
《人間草木》讀后感7
寒來暑往,春去冬來,細細回憶起來,初讀汪老先生似乎已經(jīng)是一年前,但我仍清晰地記得汪老先生筆下的世界那樣靈動,那樣可愛,《人間草木》中的一花一樹都別具風(fēng)味。
在汪老先生的書中,飄散著清晨馥郁的梔子花香,彌漫著糖炒栗子甜蜜的香味,充溢著葡萄酒香醇的味道。他似乎很懂生活,也很會生活,懷著滿腔的愛去探索世界,云南、昆明、成都…在他的.筆下,每個城市都那么溫柔迷人,他愛吃、愛旅游、愛風(fēng)景,卻不愛游手好閑,他說:“我不愿當(dāng)什么’離休干部’,活著,就還得做一點事?!蓖衾舷壬嬲媲星械脑趷壑@個世界,愛著山川河流,星辰大海,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世界,觸碰世界。在河岸邊、山頂上留下自己的足跡,留下自己對自然最美好的描繪,在多年以后,人們可能會想到:噢,原來汪曾祺這么有趣,他的書這么經(jīng)典,這難道不是人生的意義所在嗎?
汪老先生說:“一定要愛著點什么,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辈菽揪鞈僦怅?,汪老先生愛戀著人間。這世間萬物,都值得被愛,愛一直陪伴身旁的親人,愛傾情相助的朋友,愛一顆樹,一束花、一只鳥,只要心中懷有愛意,世界就不會那么糟糕。
青春正好,相比于死氣沉沉的生活,為什么不讓人生更加精彩呢?鳥獸蟲魚、美食美景,只要肯去看,肯去發(fā)現(xiàn),對世間萬物抱有善意,他們也會回報以同樣的溫柔,當(dāng)世界中充滿了愛,人生就有了意義,這一輩子才不算虛度,多年以后回想起來,想到那個熱愛生活,努力奮斗的自己,是多么可貴的回憶。所以,愛點什么吧,一草一木中蘊藏著繁華的世界,山海之間埋藏著閃爍的寶藏,愛點什么,這世間萬物。
《人間草木》讀后感8
簡淡的筆墨描寫世間百態(tài)的清歡,草木山川,花鳥蟲魚吐露世間的美好與靈動。端起手中茶,方可天人合一,融化在大自然的淡雅樸素中。獨自一人,背靠綠水,面向青山,可謂是“人間之至味,清歡也”。
“蓮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崩ッ鞯挠晗孪峦M#埔晃还媚锵破鹚凉嵃椎娜惯?,指端從發(fā)間掠過,使人舒適愜意。一張畫,一首詩,體現(xiàn)昆明雨季使人動情之處。我雖沒到過昆明,卻也在汪曾祺的筆下看到了這座花香四溢,雨來人去的清城。游走在雨后昆明的小道間,仿佛置身于世外,在靈動與淡雅中,品味花香與茶香融合在一起的淳樸。
“看花鳥看蟲魚,看的都是人生,談食物談故人,談的都是情懷?!逼降氖止P,耐人尋味的文章汪先生寫的不是作品,她談的是生活論的是生活中本該有的簡單。他讓我明白,人活著比的不是誰成功誰輝煌,比的是誰認真誰細心,只有認真體會世間百態(tài)的人才懂得什么叫“生活”。
《人間草木》是一本適合閑人看的書,這里的閑,不是無所事事,而是心無雜念。只有戒除浮躁的人才能理解它的韻味。
歌德曾經(jīng)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在我讀《人間草木》時的感覺就像是與一位“生活家”最真摯的交流。他的'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兩個字:不俗。我們以一種普通人的姿態(tài)與超凡脫俗的人對話,不正是一件榮幸的事嗎?
從江南秀色到小四合院,從舊人舊事到風(fēng)土人情,每一個細節(jié)都有讓人癡醉的魅力。這本書中沒有大道理,也沒有多么宏大的題材,正是他的那份簡單和汪先生獨特的審美,讓我對他產(chǎn)生了別具一格的喜愛,讓我在無數(shù)個午后的下午細細品讀。
還記得那只琥珀扇墜,那只記錄了汪曾祺與奶奶許多回憶的扇墜。扇墜中的那只小黃蜂形態(tài)如生,讓汪先生記憶深刻,再往后汪先生看到的琥珀中的昆蟲多少缺失了些靈氣。因為那些琥珀不是偶然形成的。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他們往往不是刻意的。就像我無意中看到的那篇文章中說的那樣:真正的美,多少要包含一點偶然。
讀完這本書,讓我不能忘懷的還是清歡二字。
清歡,是人間之至味。最美好,不過恬淡舒適,最愜意,不過《人間草木》。這本書教給我的不僅僅是生活的美好,更多的是他教給我面對平淡生活的勇氣,做一個食煙火的普通人就好。品味生活,做自己生命的主宰者,讓簡單美好的大自然伴隨我們,讓這個炊煙裊裊世間成為生活的主打歌。
《人間草木》讀后感9
談生活,資歷尚淺,就如同不到老年,寫回憶錄就缺少味道;即使有那個資歷,也未必能談好,談的有生活的味道。
生活的味道不是品嘗出來的,而是感覺,這種感覺可能是一瞬間的,也可能是不變的。汪曾祺在《人間草木》里,談的無非是日常生活的,或許是不起眼的所見,及所感,又流露著真性情。在此,借他之眼,談己之觀。
在其一節(jié),談及兩位離休的老夫妻,在路邊撿枸杞——只為“玩”。一個“玩”字,滿含生活的樂趣,像一對剛在一起的戀人,新鮮感十足;又是真實的愛到老的一對,簡單里都泛著濃情蜜意。枸杞盛產(chǎn)于寧夏,那里也有大片的薰衣草花海,想起梁靜茹的歌,期待在那樣的夏天,在知了的叫聲中,思念或愛戀。
《貓》之篇:說來也巧,總覺得有時候挑書來讀,讀者和作者會有緣。貓之節(jié)第一句“我不喜歡貓”,一下子拉近我與汪之間的緣。首先我覺得我也是不喜歡貓的,其次我也寫過一篇關(guān)于貓的小文,開頭第一句:我不喜歡貓??傆X得貓骨子里是惰性的,習(xí)慣性的等著有人來哄她,來喂食;而貓的眼神看起來又不太和善,眼睛的亮快要閃到看他的人;更有一種琢磨不透之感,不知道喜歡貓的人都是怎樣性格的人??赡苁情L期形成的習(xí)慣,我覺得自己和貓親近不起來,因為習(xí)慣,我已習(xí)慣不懶惰(其實,只要有條件,人人都喜歡懶惰吧),喜歡直爽,不喜歡模糊不定。不過,近期,卻喜歡上了朋友圈里一些身邊朋友自己的“小貓“生活照,或許相處久了,它們和我的朋友之間也成了朋友,我看它們的眼神,也有了友善吧(寫到此處,窗外一只貓叫,勉強不那么討厭了)。
相比于寫活物,我更喜歡靜景吧。汪說,寫風(fēng)景,是和個人氣質(zhì)有關(guān)的。如同他本人,自認為自己生活在水邊,相對柔和,對于高山(泰山),卻只能仰止。這也讓我再次印證自己的“認為”:人是有偏愛之心的。對于不喜歡的人或食物,我們最仁慈的是不作評價,很吝嗇用自己喜愛的詞句來敷衍。看得出,汪是不喜歡宏偉的泰山,所以從泰山本身,到泰山所見之景、所遇之人,之感悟,作者的語氣里似乎都表達著“趕快下山”之感,即使寫了兩晚上的字,也僅是為泰山主溪賓館提一句“溪流崇嶺上,人在亂云中”。一個“崇”字,卻含“亂意”之意。談及靜景,我應(yīng)是偏愛自己的,我的'名字中僅就一個“靜”字。但我總覺得越是看起來“靜”的,卻往往是動的?!办o”常被用作“暗示”:要靜下來,要冷靜…卻往往心理翻騰。真正靜時,是不需要這個字眼來提醒的。之所以喜歡靜景,是因為我們可以更多的賦予靜以活力、心意,如,我看平靜的湖水,我可以說它在與我說話;我仰止高山,我可以說它在抱著我,在接納我;我看陽臺那朵常見的花朵,我可以說它懂得我的心思,傳達我的情感——就像昨天夜里,我夢見家鄉(xiāng),第二天在路的一角,卻驚喜的看見路邊熟悉的小花,那是小時候家院前后,似乎天天都在開花的“天天開”,我想它們是來陪伴我,或是幫我寄托思鄉(xiāng)之念吧。
《人間草木》讀后感10
在安靜的午后,拿起桌上的一本書,手邊放著一杯清茶,或許這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意境。但在每當(dāng)我捧起汪曾祺老先生的那本《人間草木》細細品讀時,我便能感受到那種無人能打擾的靜謐,那種不一樣的意境。
在品讀汪曾祺的作品好似聆聽一位性情和藹、見識廣博的老者談話,雖然話語平常,但在平常的話語中隱藏著與眾不同的趣味。翻閱他的作品,大多是風(fēng)和日麗、小橋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就是這樣的景色讓我們感覺到了安靜,祥和的氣氛。汪曾祺憑著對事物的獨到領(lǐng)悟和審美發(fā)現(xiàn),從小的視角、細膩之處著手。譜寫著凡人小事,記錄著鄉(xiāng)情民俗;談?wù)撝B蟲魚,還有對辭章典故考究。同樣,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間充分流露出他對凡人小事和鄉(xiāng)土民俗的深深眷戀和對往日生活情景的緬懷!
在汪朗為他父親的作品寫序時有提到“老頭兒之所以對花鳥魚蟲感興趣,并寫了不少這類違章,是因為他覺得,人們?nèi)绻軌蝠B(yǎng)成一些正常愛好,具備文明素養(yǎng),懂得親近自然,知道欣賞沒,就不至于去搞打 砸搶,去毀壞世間的美好事物?!蓖粼鞯倪@一番話,讓我們這些生活在快節(jié)奏的社會里的人有很大的`感觸。
在他筆下的大自然是具有色彩,具有生命力的與其他作者描寫的自然則截然不同!文章中,作者在一九四六年夏天,離開昆明去上海,途徑香港時。因為等船期,滯留了幾天。但在這幾天,作者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跡,那邊是陽臺上的一堆煤塊里竟然長出了一顆芋頭。在沒有土壤,沒有肥料的環(huán)境下,它奇跡般地活了下來。正是這芋頭生長出的大葉子,讓作者獲得了生活的勇氣,讓作者在寂寞的羈旅中多了一筆色彩。同樣作者在以這幾片碧綠肥厚的大葉子提醒著我們:生活處處有著希望,無論何時何地都要留心;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也要有更多的勇氣去堅持,堅挺下去,才會有成功,才會有看到陽光的那一天!
還記得作者在書中提到他祖母首飾盒中的琥珀扇墜。那一滴琥珀里有一只小黃蜂。這只小黃蜂在透明的琥珀里形態(tài)如生,好像它還活著。祖母告訴他這是因為在小黃蜂飛動的時候,一滴松脂滴下來,恰巧把它裹住。松脂在地下好多年后,便形成了現(xiàn)在的琥珀。但當(dāng)作者后來發(fā)現(xiàn)那些人造琥珀時,總覺得那些琥珀里的小昆蟲缺少了一些靈氣。是因為那些琥珀并不是因為偶然才形成的。作者會在生活的一點一滴中都可以發(fā)現(xiàn)美的存在。因為真正的美,多少要包含一點偶然。
在夏天的昆蟲中,作者有提到很多小時候經(jīng)常捕捉,玩弄的小蟲子。例如,蟈蟈,蟬,蜻蜓,刀螂。作者描述了他們小時候如何捉蟲子,捉到蟲子后又喂它們吃什么。這一篇文章滿足了我們這些從小就很少接觸大自然的好奇心。作者也有在文章最后提到他希望現(xiàn)在的孩子也能玩玩昆蟲,對自然發(fā)生興趣。并不能再電子玩具的包圍中長大!
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即興偶感,娓娓道來,于不經(jīng)心、不刻意中設(shè)傳神妙筆,成就了當(dāng)代散文的經(jīng)典。文中那一幕幕的浮世悲歡,看得人平靜欣喜,又有些淡淡的惆悵!
《人間草木》讀后感11
大雨。窗外被粉筆涂灰了。窩在家里讀汪曾祺的《人間草木》。這本書,有顏色,有味道,有聲音。仿佛指尖化作歲月清淺的一桿痩筆,流過混著木質(zhì)芬芳的紙張,文字從空白的背景躍進了一幅流動的抽象派畫作,心靈也在色調(diào)的琴鍵上演奏著夏花的舞曲。這書,它是有靈魂的,它是有生命的,它是充滿了草木馨香的。
我好讀散文,最愛便是這本散文集《人間草木》,這書,題材大同小異,講花鳥魚蟲,講四季,各地的風(fēng)情。文字平淡卻又真味,正巧草木本不必借著丹青著色,鮮花本不必系著香囊招搖,只在一位老者溫婉的聲音里,娓娓道來。汪老寫這些草木總是像風(fēng)扶落葉,又如紙上素描,把人與草木的溫情繪入文字編織的鄉(xiāng)間密居里,于四季蔬果、花塵草影中深藏溫情。
花草樹木,對我們來說再熟悉不過了,我們的世界與草木相連,它們本該是我們的親人,是朋友??上喾?,我們的淡漠親手斬斷了草木的芬芳。如今的世界越來越浮躁,興許現(xiàn)在年少的我們,還可以在快樂時去輕撫春日的馨花而溫暖,在傷痛時聽著草木的低語而欣慰。但成年后,有多少人還會為了一束花,一棵草,一點繁星,一聲自然的呢喃而一慟一笑呢?
現(xiàn)在的人們漸漸失去了童真的目光,迫于壓力變得更為現(xiàn)實,自由與浪漫的空間像牙膏殼越來越癟而無法回彈。世俗太浮躁了,我們已經(jīng)忘卻了青鯉翻動水紋的樣子,花骨朵在晨中舒展的樣子,春風(fēng)掀起睡蓮的樣子,蜻蜓點水,蛙叫蟬鳴......有的只是各種各樣的電子提示音,汽車低沉的咆哮,工廠生產(chǎn)的墨云,被腥臭填滿身體的河流,人們歇斯底里的宣泄……它們?nèi)玢戾w流卷走了一切浪漫的星光,粗暴的'扯下了草木如畫般的色彩,花的種子殆盡在喧囂和沉郁的目光里......那些不經(jīng)意的美好,便悄悄藏起身了。
我無法改變這些,只感幸運于還有汪老這樣的同是細致而微之人。我想,小小的花草魚蟲,那些角落里的生命,才是是心靈遼闊的一方凈土。我愿此生,能以草木為梳,撫平凌亂惶惑的鬢角;能以鳥鳴為歌,放飛世俗禁錮的內(nèi)心;能以青樹為檐,坐看花束飄落在風(fēng)和時間的縫隙里,并溫上一壺清茶……如此,或許是真正的幸福吧。這樣的人生,即使平淡,也像清寧的咖啡那樣恬淡而味兒卻漸濃。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蓖粼飨壬峙率菍@句話體會最深的人。也許對于汪曾祺先生來說,一棵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段深情。我也希望能與這些人間草木常相作伴,追憶往事,傾訴衷腸。
《人間草木》讀后感12
行者無疆。四周山色臨窗透,一夜溪聲入夢清。一葉飄落而知秋,一葉勃發(fā)而又春。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卻又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由此可見,出門遠行,價比千金。國子監(jiān)、胡同、泰山、天山……這些孕育著一方文化的地方,其魅力并非文字可承載。汪曾祺就像一個拿著大口袋的尋寶人,來到一個大寶窟,只能帶走其中一二藏在自己的字里行間。宅在屋子里的作家如同沒有陽光雨水滋潤的種子,即便深埋于沃土之下,也無法生根發(fā)芽,更別提枝繁葉茂了。藝術(shù)永遠是源于生活,不懂得熱愛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的人,也無法寫出動人的文字。
北平是汪曾祺先生人生的過客,但是他對這里的了解比我這個常住人士要多得多。關(guān)鍵就是他懂生活,懂發(fā)現(xiàn)。街邊小草,枝頭小鳥,也是錦繡山河中的一滴墨。關(guān)注這些一草一木,我們在能更好的詩意地棲息在這個世界中。
接觸到汪曾祺寫的小說還是在學(xué)“端午的鴨蛋”的'時候,他樸素而形象,生動而有趣的語言吸引到了我。特別是描寫吃鴨蛋的時候,寫到筷子一戳,紅油就流出來時,我的口水也跟著流出來了。于是我開始更多的關(guān)注他。
不出所料,《人間草木》這本書依舊是他那令人舒適的風(fēng)格。他寫的都是生活中的常事,卻比我們多了一雙更會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像“故鄉(xiāng)的元宵”這篇文章,他會發(fā)現(xiàn)故鄉(xiāng)元宵時唱的歌前面都有個“格炸炸”,會發(fā)現(xiàn)燒香的老媽媽鞋底的牛屎,會發(fā)現(xiàn)外地沒有的習(xí)俗“看圍屏”,他的發(fā)現(xiàn),都是些很與眾不同的東西,別人在欣賞煙火,他在觀察煙火的聲音。這里可以體現(xiàn)出他的敏銳。
《人間草木》讀后感13
今天,我來到了胡天寧家。聽金老師說,中國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名叫汪曾祺。說著,還拿出了這位作家的一本書——【人間草木】。
這本書有著淡黃色的封面,封面上畫著一叢竹子和一塊竹石,看上去與我以前看過的兒童故事書完全兩樣。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這本書,看到一篇文章——【夏天】。果然,與我以前讀過的兒童文學(xué)完全不同。
這本書中的文字簡潔、深奧。比如:“寫大字一張,讀古文一篇?!本透爬俗髡咭粋€早上干的事,就像對聯(lián)一樣,或者是五言詩中的兩句。
說它深奧,比如:“此吾鄉(xiāng)所未有?!边@句話,聽金老師解釋了我才知道,意思是“這是我們家鄉(xiāng)所沒有的?!?/p>
其實,簡潔和深奧是相輔相成的,簡潔了就會深奧,而深奧的.文字都會很簡潔。
慢慢地,我開始讀出一點意思了……
汪曾祺用他特有的文字寫出了夏天的花、草木、水果、蟲子。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寫蟲子那段,他寫道:“全身碧綠如玻璃翠,小巧玲瓏,鳴聲亦柔細?!惫?,這只蟲子真有趣。這樣的蟲子我也曾見過呢……
記得那也是一個夏天的早晨,我在樓下看蟲子,那是一塊熱鬧非凡的草坪,撥開草叢一看,那兒簡直就是蟲子的天地,有全身碧綠如翡翠的螞蚱,有全身烏黑如煤炭的蛐蛐……
我最喜歡蹲在草地上看小蟲子吃東西,跳來跳去,聽它們唱歌。
有了這些蟲子,夏天就變得更有趣了。我想如果汪曾祺也看到了這些蟲子,一定會寫一篇更精彩的文章。
汪曾祺筆下的夏天是有情有趣的,而我生活中的夏天也正是如此有意思。
《人間草木》讀后感14
我關(guān)于汪曾祺先生最初的印象,是被選錄進課本的《端午的鴨蛋》帶給我的,那“吱—”的一聲,一筷子下去,浸出的紅油在我的腦海里飄了好多年,后來在大學(xué)的課堂上,老師選錄了《人間草木》的片段讓我們賞析,先生為梔子花鳴不平,給菌菇分類,寫江南的氣候,繪四川的情,字里行間溢出的對生活的喜愛跨越時空通過PPT傳達給了我,于是乎讀先生的作品就提上了日程。
說來慚愧,我懶,被短視頻耽誤了,讀起文章來不像以前,斷斷續(xù)續(xù)的,《人間草木》讀了一小半,就想賣弄賣弄,寫點東西,寫寫這本薄薄的書帶給我的大大的思考。
看先生的書,先吸引我的是畫,書中夾的書簽上的畫最是可愛,一支繪了兩只茶杯,一把蒲扇,一支畫了茶壺和菊花,先生的畫畫得漫不經(jīng)心的,就寥寥幾筆,顏色都不肯用多了,但你仍覺得美,仍覺得先生當(dāng)時所見所感就是畫上這樣,畫中無一人,卻全是人的氣息,恰似剛剛還有位閑人在這畫中飲茶,只是此時走開了,把景留給了畫。我愛先生的畫風(fēng),于是學(xué)著模仿一下,得了個“畫虎類犬”的結(jié)果,后來我正經(jīng)讀起書來才覺得先生走了那么多路,見了那么多人才能大道至簡,境生物外,我沒個幾十年的功夫還是不行的。
先生的寫的花美,寫的果子也甜,我最愛的是看花吃果子的人,先生筆下人是鮮活的,別的作家寫底層謀生的人常常寫他們的苦難,眼里都是痛苦,字里行間全是壓迫,先生寫的底層人也為生活所迫,也背井離鄉(xiāng),但人是真的,可愛的,做的也是與花呀,蜜呀打交道的生計,在《槐花》一文中,男人和女人以“養(yǎng)蜂”為生,女人差男人二十歲,三十歲的年紀得了個便宜奶奶當(dāng),對他的孫子還百般呵護,當(dāng)自己的血脈,年輕的我要是遇見了這樣的事,準的在心里罵罵那個男人“老??心鄄荨?,再恨恨那個女人“不爭氣”,可是看了這篇文章,全然沒那股子氣,還在想,潔白的槐樹下,昏黃的燈光照著,鍋里的.水滾著,男人和女人嗦著面,嘮著嗑,多美?。∮谑呛跷一腥淮笪蛭覟槭裁床荒軐懗錾鷦拥娜?,即使我曾經(jīng)見到過這樣的情景,但我買糖人就只是買糖人,我沒有關(guān)心過做糖畫的這位師傅怎么開始了這門營生,冒米粉的老板夫婦也默契十足,但男的不帥女的不靚,我對他們的愛情故事提不起來興趣,我對人的認識是淺薄的,我寫的人常常是靜態(tài)的,著重刻畫他們的眼睛鼻子,還硬要往可愛了寫,失了真,但先生筆下的人是動態(tài)的,他對他們不帶有成見,他愿意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感,他寫的別人的事也算是私密了,別人也愿意告訴他,這樣看來先生真的招人愛呀?;被淞耍俗吡?,緣止了,我覺的先生不甘心這樣的美好就他自己珍藏了,就寫了出來,千千萬萬的讀者讀到了這個故事,后來放下書,閑逛時見到槐花和養(yǎng)蜂人也會多看兩眼,多攀談幾句吧。
先生寫的這本書叫《人間草木》,我私以為這本書算得上半本是食譜了,尤其不適合晚上看,特別是減肥的晚上看,因為這草木太香了,我原以為葡萄就是葡萄,品種再多能吃出個什么來,后來我知道還真能吃出個花來,先生要吃葡萄,從人家還是個種子的時候就惦記上了,一年十二個月,從下雪開始,到下雪結(jié)束,每個季節(jié)什么樣子記得明明白白的,什么時候該施肥,什么時候該著色也清清楚楚的。梨、石榴、桃、楊梅、木瓜地瓜等等天然品種要做個地區(qū)分類,品質(zhì)檢測和歷史追溯,像栗子、豌豆芽、黃豆、馬鈴薯等等這些易加工的,就要記錄一下做法,比較一下口味,還能做個店鋪推薦呢!我羨慕先生,同一種食材天南地北的吃,古今中外的吃,炸著吃,炒著吃,蒸著吃,還生吃,讀《十五從軍征》都能從字眼里摳出美食。我就不行,我太懶了,都是點外賣吃,食材也不認識幾種,就算吃到了“上古神菜”,就最多嘆一句好吃,點擊收藏就了事了。
人們常說“吃飯不積極,思想有問題”,那我覺得先生是真真思想純凈的人,他全書不揭露什么,不說教什么,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就寫寫畫呀草呀,但你就愿意聽他的,去認識這些花草,還暗暗計劃著把這些畫畫草草安排進自己的生命里。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種了足夠多的花,我的朋友來訪我,我也讓他們和我的花坐一會,并告訴他們,這些花兒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
《人間草木》讀后感15
在去年的語文課堂作業(yè)本上,我讀到了汪曾祺先生的《葡萄月令》(節(jié)選)。這篇閱讀理解按月份介紹了一年當(dāng)中葡萄的種植、培育、采摘、貯藏等有關(guān)知識。地地道道的說明文,卻讓我瞬間領(lǐng)悟到了一個成語——妙筆生花。于是找來這本《人間草木》,窩在家中細讀。
讀盡葡萄的前世今生,后面還有花卉,有雜草,有雨后冒出來的菌菇,也有一葉落而知秋的梧桐……他寫自家的花園,寫天池的雪水,寫北京寫四川,寫新校舍也寫懷舊事,按著平平淡淡不疾不徐的節(jié)奏,娓娓道來。不過都是生活中的尋常事情,一些我們不經(jīng)意間常常忽略的細節(jié),在先生的筆下依舊純粹平常,卻也顯出了難能可貴。我想,大概是因為他記憶中的`這一草一木,總是跟人結(jié)合在一起的。他記住了繡球花,因為這些花像極了小姑姑房中的一雙白緞子繡花的小拖鞋。他記住秋海棠,是因為生肺病去世的母親。母親臨終前住的小房外的小天井里,不知道誰種了兩三棵秋海棠,花色蒼白,樣子很可憐……你看,人間草木記錄的不僅僅是萬物生長的時序,還有人的感情。
而此時的我,記起了學(xué)校教學(xué)樓前面的那棵樹。記得剛上小學(xué)的時候,最喜歡在那棵樹下和小伙伴一起追逐玩鬧。彼時它被粗大的竹竿架著,密密麻麻的鐵絲纏繞著,像個犯人似的牢牢地固定在地上。老師常常連哄帶警告地要求我們遠離它,以免受傷??晌覀兌疾辉趺绰犜挘?dāng)時就想,這樹連自己站立都做不到,這么柔弱,還需要害怕?如此油鹽不進,難怪老師常又好氣又好笑地罵我們:“你們這群木頭!”
三年級的時候,我們搬到了三樓的教室,從此與這棵樹“天各一方”。我開始在樓上觀察它。我發(fā)現(xiàn)連我們這兒最可怕的臺風(fēng),都沒有把這樣一棵樹連根拔起的威力。而這些竹竿依舊駕著這棵樹,就像一個身強體健的年輕人拄著一根破拐杖,完全影響到我們朝氣蓬勃的校容校貌。
今年疫情后開學(xué)到校,我突然發(fā)現(xiàn)全部竹竿都被拆除了,生銹的鐵絲已經(jīng)無力地匍匐在垃圾車里被運走了,干凈的樹干也終于利落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老師告訴我:“這顆樹已經(jīng)長大了,以后都不需要這些支架來保護了?!蔽抑肋@棵樹,一開始是長在別的地方的,它被人連根挖起來,經(jīng)過長途運輸被種在了這里。其實它離開土壤的那一刻,已經(jīng)失去生命成為一塊木頭了。但是經(jīng)過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的澆灌和養(yǎng)護,它終于重新生長成樹。如今它日漸強壯,終于可以卸下所有的保護架,獨自去面對風(fēng)雨雷電。
而我呢,已經(jīng)從一個一年級的小屁孩,長成一個四年級的小學(xué)生了,再過幾個月,就要進入五年級——小學(xué)倒計時了。我突然感覺纏繞在自己身上的鐵絲正在被點點被卸下,有些甚至是自己脫落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口中的我們這些一年級被種下的木頭,經(jīng)過了幾年,都已經(jīng)成活了,并且還在繼續(xù)汲取營養(yǎng)向上生長。
希望我們這些在茁壯成長的木頭,快些變成大樹,也能如這人間草木,那般可愛。
《人間草木》讀后感16
汪先生說:“世間最為普通的事物,平中顯奇,淡中有味。”所以他用最溫柔的筆觸寫下:“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只記花開不記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風(fēng)中?!北闶刮矣X得:人間溫暖,如二月和煦的春風(fēng),如三月燕在梁間的呢喃,如四月牛毛細雨潤物無聲。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追尋。賞花木的人,憐花木的人;大抵就是先生這般了吧!于是由花及人:那一年,花開得不是最好,可是還好,我遇見你,那一年,花開得好極了,好像專是為了你,那一年,花開得很遲,還好,有你。我說,花木是上帝送給人類最好的`禮物。我是聞著花香鳥語來到這人世間的?!耙恢σ蝗~總關(guān)情”,所以那亦或是先生對這世界所有美好感情的寄托吧。草木鐘情于光陰,于是有了先生筆下?lián)u曳的花姿,溫暖人心的文字。
總是在黑色里溫柔地愛色彩的我們,也開始在色彩里朝圣黑白。為什么呀?因為人間有草木,草木有溫情,人間忽值得罷!
《人間草木》讀后感17
筆尖流轉(zhuǎn),勾勒著華夏的符號。娓娓而來,人間的一草一木傳出芳香。
我們舉頭望天,看得到鋪天蓋地的霧霾沉寂了世界,卻看不到飛鳥的奮力翱翔,閃爍它生命的光輝;我們穿過樹下,看得到滿地的枯黃阻礙行走,卻看不到樹葉燃燒著自己的身軀延續(xù)了樹的枯榮;我們俯身低頭,看得到讓自己頭破發(fā)麻的螞蟻在腳下穿梭,卻看不到它們正舉著重其千倍的食物一次又一次地進行著原始勞動,只為挨過下一個嚴冬……
曾幾何時,有那么多絕美的畫面從眼前悄然劃過,我們卻不曾得知;曾幾何時,有那么多生命的贊歌在耳畔流轉(zhuǎn),我們卻不為所動……
讀《人間草木》,我才知道自己,曾經(jīng)錯過了那么多。
人間草木,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之中!汪曾祺筆下的芋頭、豆芽、鐵蒺藜、紫薇、秋花、冬樹……無一不是隱秘在不為人所注意的小角落里。正是這樣細小的生命,分織交繪我們這樣美麗的世界。作為經(jīng)歷過風(fēng)風(fēng)雨雨的作家,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這些細小美好的眼睛,正是體現(xiàn)了汪曾祺細膩的心。
世間風(fēng)物,平中顯奇,談中有味,既有濃郁的人文關(guān)懷,又彌漫著最獨特的氣質(zhì)。短短一篇《螃蟹》,揭露了“兇惡和滑稽往往相似”的真理;一片《刀螂》,呼吁孩子們從電玩中解脫出來,回歸自然的懷抱……我們自陽光從天際中露出便投入另一片光芒下——屏幕的光。手機屏幕的光,電視屏幕的光,電腦屏幕的光已將孩子們的視野與心團團圍住,封鎖。這樣的孩子們又如何知道遛鳥的學(xué)問,逗蟲的樂趣呢?在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不斷壯大的同時,現(xiàn)實世界正在以殘忍的速度不斷縮小。
行者無疆。四周山色臨窗透,一夜溪聲入夢清。一葉飄落而知秋,一葉勃發(fā)而又春。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卻又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由此可見,出門遠行,價比千金。國子監(jiān)、胡同、泰山、天山……這些孕育著一方文化的地方,其魅力并非文字可承載。汪曾祺就像一個拿著大口袋的.尋寶人,來到一個大寶窟,只能帶走其中一二藏在自己的字里行間。宅在屋子里的作家如同沒有陽光雨水滋潤的種子,即便深埋于沃土之下,也無法生根發(fā)芽,更別提枝繁葉茂了。藝術(shù)永遠是源于生活,不懂得熱愛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的人,也無法寫出動人的文字。
北平是汪曾祺先生人生的過客,但是他對這里的了解比我這個常住人士要多得多。關(guān)鍵就是他懂生活,懂發(fā)現(xiàn)。街邊小草,枝頭小鳥,也是錦繡山河中的一滴墨。關(guān)注這些一草一木,我們在能更好的詩意地棲息在這個世界中。
《人間草木》讀后感18
“自報家門”這一篇文章離現(xiàn)在隔得遠了,是汪老一九八八年創(chuàng)作的,在《作家》上刊登了。讀汪老的文章,真是驗證了一句話“第一遍讀,實在是沒有什么感覺,就像村口樹下的老爺爺捧著杯水,和你東一點,西一點地嘮家?!?。而這篇嘮的就是汪老的家鄉(xiāng),一個江蘇北部不大的城市——高郵,還有自家的親戚。
讀汪老的書,品汪老的文字,第一個給人的感覺就是平淡而有味,結(jié)構(gòu)卻是“隨便,”“苦心經(jīng)營的'隨便”。他就用了短短一個自然段的功夫,把在高郵湖小時候玩樂的情景,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你的面前,用幾個常見的景象,就能勾勒出一幅緩緩流淌的畫面:孩子在運河堤上,俯瞰底下人家的房屋,感覺自己是如此的高大;在村口,幾個婦人抱著木盆,上面放著洗衣棒,趕到河邊,爭著平坦的石頭,沒爭到自然少不了嘟囔。
再讀,就讀到了汪老“從家到學(xué)校要經(jīng)過的一條大街,一條彎彎曲曲的巷子”,各種鋪子,手工作坊,布店,醬園······數(shù)不勝數(shù),寫出上學(xué)路上的一個普通學(xué)生的所見所聞。有手藝人的辛勞,篤實,輕甜,微苦的生活氣息,滿滿生活的味道。按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接地氣”。
汪老,寫食物,寫草木,寫戲曲,寫眼中的世界,體現(xiàn)出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是一個生活家。做學(xué)生,做教師,做歷史博物館的職員,做教導(dǎo)主任,做文藝刊物編輯,然后被下放,之后做劇團的編劇,都體現(xiàn)出他是一個文人,一個純粹的文人。我們無法知道汪老這一生有多么精彩或是平淡,有多少自己沒滿意或是沒實現(xiàn)的,我們只知道,有一位長者,在高郵,在書里,靜靜地等你來,陪你“嘮家常”,品人生。
《人間草木》讀后感19
就在今天早上,讀完了汪曾祺老先生所寫的散文集《人間草木》。本來想寫個梗概給大家看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編后記中寫的很全,寫出了汪老被草木動物觀察的細致,也寫出了情懷。那我只好沒得寫啦。轉(zhuǎn)念一想,我也是一個頗愛草木的人。所以也就寫寫我與草木的二三事吧。
花里面我養(yǎng)過的花的品種搬著指頭就可以算出來……但是我最愛家里的吊蘭。我記得那還是上小學(xué)時爺爺送給我的一盆。嗯,到現(xiàn)在還活著!
有啥趣事呢?就是我家那盆吊蘭本來好好的,后來不行了,葉子泛黃,有的枝條軟弱無力。施肥澆水……都不管用,還是老樣子。后來覺得是土壤不行了,我和媽媽就開始給花做手術(shù)。結(jié)果把土拿出來,把跟搬開,發(fā)現(xiàn)中間好大一個蛆。原來是它,換了新土,鏟除了害蟲。我的花自然健健康康,活到了現(xiàn)在。吊蘭開花,花是白色的,白中帶點綠,有著黃色的蕊。一切是那么淡雅素凈,一切是那么有骨氣。這也是我這么多年喜歡吊蘭的原因。
我也喜歡竹子,同樣也是喜歡她身上那股傲然挺立的氣質(zhì),怎一個美字概括!
后來去了南方,見的`花更多了,長在高高的大樹上的,或者長在盆里面的,或長在地面上的,或者依偎在大樹旁邊的,顏色有紫的黃的紅的白的……但是我更加覺得花應(yīng)該種植在人比較少的地方,因為那樣,少了喧囂,多了幾分安靜,該賞花的人還是會去賞的。
還記得學(xué)校桂16旁邊的那顆花樹,本該很美的,但就是因為種在了學(xué)生流量比較大的地方,少了幾分美,每逢下雨,踩著花瓣,泥與雨水混合在一起,簡直像一坨垃圾……
汪老給《草花集》寫了個序,還特別解釋了一下草花不是花草,草花專指那些不名貴,但是容易種的花品種。隨便把她丟在那個旮旯里,只要給一撮土就得。
我就想,以后我的院子里也要種滿花花草草,不需要多么名貴,閑暇的時候,坐在她們旁邊,看看這些花花草草,聞一聞帶有青草氣息的淡淡的香味,也是一種樂趣,妙哉妙哉……
最后啦,改編汪老的一句話做個結(jié)尾。
有的寫,就寫幾個字;沒得寫,就空著,斷斷續(xù)續(xù),長長短短。什么時候意猶未盡,就收場。當(dāng)然我與小動物的那些故事也可以寫成個《人間動物》但這名字些許就沒那么雅致啦!
《人間草木》讀后感20
近幾天,我讀了汪曾祺的《人間草木》,這本書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作者的語言風(fēng)格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他的語言平實,質(zhì)樸,但饒有趣味。他的作品中盡是小橋流水,小四合院,小胡同等別致的景象,卻極少有雷霆怒吼,闊大無比的壯觀場面。他寫凡人小事,記鄉(xiāng)情民俗,談花鳥魚蟲,娓娓道來,不像是一位偉大作家的作品,而像是在聽一位和藹,見識廣博的老者在講故事。
例如在第一篇文章《葡萄月令》中,就突出的體現(xiàn)了他的平實與質(zhì)樸:一月下大雪;二月刮春風(fēng);三月葡萄上架;四月澆水;五月澆水,噴藥,打梢,掐須;六月澆水,噴藥,打梢,掐須;七月葡萄“膨大”了;八月葡萄“著色”;九月給葡萄噴波爾多液;十月有別的農(nóng)活,去割稻子;十一月葡萄下架;十一月下旬,十二月上旬,葡萄入窖。每一段之前的這句話,詳細地記錄了每一個時間段應(yīng)做的事。這些句子短小,精煉,沒有華麗的修飾,但讀起來并不顯得單調(diào),不但體現(xiàn)了他的寫作風(fēng)格,還使文章結(jié)構(gòu)更加清晰。
在《胡同文化》中,作者寫到了胡同里的吆喝:這里沒有車水馬龍,總是安安靜靜的。偶爾有剃頭挑子的“喚頭”(像一個大鑷子,用鐵棒從當(dāng)中擦過,便發(fā)出噌的一聲);磨剪子磨刀的“驚閨”(十幾個鐵片穿成一片,搖動做聲);算命的盲人(現(xiàn)在早沒有了)吹的短笛的.聲音。這些聲音不但不顯得喧鬧,倒顯得胡同里更加安靜了。我們也曾經(jīng)學(xué)過關(guān)于胡同中吆喝的課文,但那篇文章中突出地寫了吆喝的聲音,腔調(diào),而作者卻把胡同里吆喝的人用的特殊工具即發(fā)出的聲音都寫得十分真切,更說明他對這些人的觀察十分細致,體現(xiàn)了他對北京胡同的熱愛和對北京民俗的獨特感情。
書中還有對于花,蟲的描寫:我家的后院有一棵紫薇。這棵紫薇有年頭了,主干有杯口粗,高過屋檐。一到放暑假,他開起來,真是“繁”得不得了。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皺縮,半邊還有許多不規(guī)則的缺刻,所以根本分不清他是幾瓣,只是碎碎叨叨的一球,當(dāng)中還射出許多花須,花蕊。一個枝子上有許多朵花。一棵樹上有數(shù)不清的枝子。真是亂。亂紅成陣。亂成一團。簡直像一群幼兒園的孩子放開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亂嚷嚷。在亂哄哄的繁花之間還有許多趕來湊熱鬧的黑蜂。這種蜂不是普通的蜜蜂,個兒很大,有指頭頂那樣大,黑的,就是齊白石愛畫的那種。我到現(xiàn)在還叫不出這是什么蜂。這種大黑蜂分量很重。他一落在一朵花上,抱住了花須,這一穗花就叫他壓得沉了下來。他起翅飛去,花穗才掙回原處,還得哆嗦兩下。讀到這里,紫薇花與黑蜂互相嬉鬧的畫面頓時浮現(xiàn)在我眼前。我也曾經(jīng)見過蜜蜂在一棵長滿鮮花的樹上采蜜,覺得那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在作者筆下,一切仿佛都像人一樣,可以玩耍,交談。亂嚷嚷,湊熱鬧,抱住,掙回等都寫出了這一點。
汪曾祺的作品語言風(fēng)格獨特,觀察事物的視角獨特,這是我喜歡他作品的最大原因。
《人間草木》讀后感20篇(人間草木讀后感500字)相關(guān)文章:
★ 初中人間草木的讀后感范文4篇(人間草木中人間草木讀后感)
★ 人間草木的讀后感優(yōu)秀作文范文4篇(人間草木散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