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長與山海經讀后感800字 篇1
我讀了魯迅先生寫的《阿長與山海經》之后我發(fā)現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guī)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后寫了長媽媽“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敘述得很詳細。
文章著重寫了魯迅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我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我對她的感情至深。我從“后來長毛果然進門來了,那老媽子便叫他們‘大王’,——據說對長毛就應該這樣叫,——訴說自己的饑餓。長毛笑道:‘那么,這東西就給你吃了罷!’將一個圓圓的東西擲了過來,還帶著一條小辮子,正是那門房的頭。煮飯老媽子從此就駭破了膽,后來一提起,還是立刻面如土色,自己輕輕地拍著胸脯道:‘阿呀,駭死我了,駭死我了……’”這里我想為什么“老媽子”不會嚇暈過去呢?最有意思的是“她竟然把‘山海經’念成‘三哼經’”這讓我捧腹大笑。
我希望大家像長媽媽一樣用關懷,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純樸的年代,去關懷身邊的一個人!
阿長是個胖而矮、愛嘮叨的老媽子。就是這樣一個樸實的形象,讓我覺得這故事很真實。
長媽媽的有些習慣確實很煩人,比如說那“大”字型的睡姿,想想被那粗笨的大腿壓在身上的感覺,簡直讓人嫌棄到懷疑人生!說實話,整篇文章并沒有很多篇幅說長媽媽的好,但慢慢的,她開始讓我心生喜歡了。
最讓人感動的,就是長媽媽買來了《山海經》那一段,作者并沒有寫一個根本不識字的農村婦女是怎么買到這本書的:她問了多少人?走了多少路?去了多少店?她把“山海經”都念成“三哼經”了,她又是如何向別人打聽的?期間曲折。文中并沒有答案。
阿長與山海經讀后感800字 篇2
曾經,我學過一篇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講述了魯迅先生因不同的事件對長媽媽產生的看法。
翻開文章的第一頁,課文的內容中的“阿長”便吸引了我的眼球,一個個問號在我的腦海里時隱時現:為什么魯迅先生稱“阿長”?為什么不稱“長媽媽”?即使她是魯迅先生的傭人,那也不應該直呼她的名字吧!這里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呢?
我耐心的讀下去,便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原來是長媽媽謀害了魯迅先生的小隱鼠。但為什么后來魯迅又開始敬佩長媽媽了呢?原來是一個不識字的阿長從集市上給魯迅帶來了他最喜愛的《山海經》。
讀到這里,我的心不由得一震:為什么魯迅先生對阿長的情感變化的這么快?我認真地思考了這個問題,心里不由得起了一種慚愧,我想起了我自己,和同學發(fā)生過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之后,還一味地否認同學,同時也沒有換個角度,換個思維想一想。平時,不愛上哪個老師的課,在課上就老是走神,老師給自己提出的種種建議,換來的是仇恨的眼神,感覺他說什么都是錯的,讀完這篇課文之后,我才明白了很多。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對立面,包括人,動物。在與同學交往時,我不能只抓住同學的缺點不放,來給他的人格下定義,有時人的性格不是這么簡單就可以隨便形容的,有些時候必須往深處去挖掘。難道你覺得這個讓你特別反感或得罪過人的人處處都讓你反感嗎?難道你覺得這個人沒有優(yōu)點值得你去欣賞嗎?這些問題在我的腦海中時隱時現,給我增加了更多的慚愧感。
我覺得人與人交往不可以只抓住他的小辮子不放,如果他有幫助過你或關心過你的話,還是要把心放寬,忘記曾經的矛盾,還是多想想對方的好處吧!
畢竟人與人交往交得是一顆心!
阿長與山海經讀后感800字 篇3
讀了《阿長與山海經》后,一個不息的感動在我心底生了根。
著重寫了作者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背地里喜歡切切察察,生的很胖睡覺時擺成“大”字形,胳膊還搭在我脖子上,還謀死了我的隱鼠,這些都讓作者很討厭她,作者在文中用樸實而又帶點韻味的語言娓娓道來,讓讀者細細體會其中,不由得產生情感共鳴,她確實令人厭煩。
長媽媽是一位滄桑的人,她有文化,迷信,有麻煩的禮節(jié),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卻替“我”做了。慢慢地,她開始讓“我”又恨又愛了,她相信許愿,相信神靈,她帶著一顆純真的心生活在這個復雜的世界上。
“我”對阿長的感情可以說是很深的,因為阿長懂得關心、關愛孩子,所以值得尊敬,“我”真正原諒她的是因為她為我買了渴盼已久的繪圖ㄍ山海經》,這也是最令人感動的地方,雖然作者沒有寫這樣一個不識字的人是怎么買到這木作者搜尋了好久都很難買到的書的,誰知道她走了多少路?誰知道她問了多少人?誰知道她去了多少店?誰知道她竟然把“山海經”念成“三哼經”時書店老板是否懂,她又是怎樣向別人打聽這本書的?但是每個人心里都會有一番思索有一個答案的,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獨特的長媽媽。是啊,這個長媽媽有很多缺點,像個小孩子,但一切都無關緊要,因為她有一顆善良的心。
在印象中,“阿長”這個名字,外表與心理存在強烈的反差,不過,這么多年,一遍遍讀過這篇之后才越發(fā)覺得人物的真實的可感。
阿長與山海經讀后感800字 篇4
在《朝花夕拾》這本書中,其中《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令我感觸更深,不僅讀到了阿長的品質,也讀到了作者魯迅對讀《山海經》的渴望。
長媽媽是魯迅的保姆,她卻不識字,聽著名子叫阿長,聽起來一個人好似又瘦又高,體型好的,但她事實上卻又粗又胖,但魯迅卻因一件事而敬畏他,阿長知道魯迅喜歡看《山海經》,她一個沒文化的人卻把《山海經》買來了,魯迅因此感動。
魯迅為何成為這么著明的作家也是有原因的,他不僅對一些歷史和科普類感興趣,文學類也是甚是喜愛。他愛《山海經》中畫著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的人,也因為他沒見過才由此對《山海經》產生興趣,去嘗試接觸一下新的東西,也許會讓知識面不斷地擴張。
在魯迅那個時代,書的模樣,是十分粗拙的,紙張很黃,圖像也很壞,甚至幾乎全用直線湊合,但那也成為了魯迅心愛的書,這就是因為他看中了書的靈魂,能抓住書的靈魂的人,他總是能愛上這本書。當魯迅收到阿長的禮物后,深知她一定經過很大的努力才換來這本書,對《山海經》更是愛不釋手。阿長在不識字的情況下,把《山海經》成“三哼經”,還經過自己的努力買書,魯迅也對她產生了敬畏心。
《阿長與山海經》雖然主角是長媽媽,卻讀出了對書的渴望,利用書走向成功的道路。
阿長與山海經讀后感800字 篇5
正如魯迅說的有些事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長媽媽,這個勞動婦女,樸實善良的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長媽媽并不是是很好看,但這并不能掩飾她的淳樸善良和待人真誠。
長媽媽的離去令人懷念,但魯迅連她的姓名都不知道,使他感到慚愧。
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在我們的身邊默默的陪伴,或許他們的一些行為使你感到厭惡,但他們對我們的愛卻是那么的濃,使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快樂與幸福。就你的老師一樣,他會毫不留情的指出你的錯誤;就像你的家長一樣,整天的對你絮絮叨叨;就像你的朋友一樣,逼你做一些對你有益但你又不喜歡的事。
珍惜你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要到失去了才后悔。珍惜他人對你的愛就是珍惜你自己。當他們對你提出意見時,不要忘了說一句謝謝。牢記你身邊的每一個人,牢記他們對你的愛,對你的好。這樣才不會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
阿長與山海經讀后感800字 篇6
這篇文章很好的寫出了長媽媽是一個處于社會底層的普通勞動婦女,她身上既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愛心、真誠、善良,也沿襲了封建文化的糟粕——粗野、庸俗、愚昧。但不論怎樣,她對作者魯迅的關愛是我們能感受到的,而魯迅也在文章中寄托了對她的思念。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長媽媽,是一個帶領著魯迅的女工,也就是他的保姆。魯迅先介紹了長媽媽的稱呼的由來和她外貌,以及她的`一些不太好的習慣。如:長媽媽她喜歡切切察察、十分喜歡告狀、睡覺的時候愛擺成八字型,讓我只能睡在邊上。還有,長媽媽又有許多讓我耳朵都聽出繭子的,聽得很不耐煩的規(guī)矩,比如說:元旦除夕的早晨要說恭喜恭喜還要吃福橘,不然一年都會有霉運的,人死了不可以說死掉了而要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飯粒掉到地上必須撿起來,最好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jié)的性格。
長媽媽對小時候的魯迅非常好,她聽到魯迅想要一本《山海經》就到處去尋購《山海經》然后去送給魯迅,讓魯迅充滿了對長媽媽的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長媽媽這樣一個藝術典型形象,獨特而不平凡。這篇文章既揭示了封建社會比較黑暗、腐朽的事實,也包含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愛心與同情。
阿長與山海經讀后感800字 篇7
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寫了許多回憶童年的文章,除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也是其中的一篇。
阿長是魯迅小時候的保姆,她的名字叫什么魯迅其實是不知道的,平日里叫她“阿媽”,只有在生氣時才會叫她“阿長“。阿長又矮又胖,平時常喜歡“切切察察”,總是盯著他不讓他拔草翻石頭,而且規(guī)矩特別多,小魯迅并不喜歡她,阿長經常會給他講很多民間的舊習俗:“例如說人死了,不該說死掉,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這些繁瑣的禮節(jié)和規(guī)矩讓小魯迅覺得厭煩,由于她“謀死”了隱鼠,又從太厭煩變成怨恨了。通過阿長這些絮絮叨叨的話言,我看到了一個舊社會農村婦女的縮影,她不識字,更沒有文化,聽到和學到的,只是這些迷信和老一輩人傳下來的“規(guī)矩”,她不明白社會的變化,只關心自己眼前的生活,這不免讓我為舊社會的婦女感到悲哀。
而作者對阿長態(tài)度的轉變,是從她買了“三哼經”開始的。兒時的魯迅對書已經有了很濃厚的興趣,即使看不懂,也喜歡看上面的繪圖,那時他最喜歡的就是《山海經》了,“畫著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甚至喜歡到無時無刻都在念著這本書,而阿長雖然不識字,也不明白小魯迅到底想要什么,但依然來問了關于《山海經》的事,并默默記在了心里,在她回家的時候特意買了來,這讓小魯迅十分的驚訝和驚喜,“這又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正因為這樣,魯迅先生對阿長從怨恨到敬佩,甚至親切的稱她為“長媽媽”,而在當時,這些書對小魯迅來說卻是最為心愛的“寶書”了。讀到這里,阿長的形象里又多一份樸實和慈祥,魯迅先生通過對阿長的描寫,也寫出了中國舊社會婦女的善良與純厚。
這篇文章寫出了魯迅先生對她的保姆長媽媽的思念,他把兒時記憶里的阿長活靈活現的刻畫了出來,這也是他最深刻的回憶與緬懷。
阿長與山海經讀后感800字最新7篇相關文章:
★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800字10篇(平凡的世界1到5章讀后感)
★ 《綠山墻的安妮》讀后感800字5篇(綠山墻的安妮讀后感1000字范文)
★ 六年級讀后感:《月亮與六便士》_800字6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