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 篇1
看完《少有人走的路》,感覺作者派克先生還真是很了不起啊,這個系列寫得很深刻透徹,也很有趣,竟然可以讓人在覺得釋懷的同時又感覺到壓力。就好像派克所說的,精神的追求大家知道是相似的,可是個人卻可能以為自己的心靈旅程是獨一無二的,而派克告訴我們,其實這依然是雷同的,自我所感受到的,其實他人亦然;
沒有絕對幸福的童年,把一切歸咎于童年受到的傷害其實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所謂人性,并不是指一成不變的某種特質(zhì),其實是在不斷的調(diào)整和變化的;人們會覺得始終保持思考太累人,因此往往更容易追求精神而忽視心靈;而當心靈被忽視壓抑得太久,就會通過別的癥候表現(xiàn)出來。呵呵,這篇讀后感其實幾乎還是抄錄的派克先生的話,我不過是按我的需要把它們串聯(lián)了一下。
我覺得派克很了不起的原因之一,是覺得他非常睿智豁達,也非常平和包容,他說過其實人未必一定要去找心理醫(yī)生,某些心理醫(yī)生其實只是把你改造成社會所接受的模式,而讓你徹底失去了自己,這個例子在亦舒的一部小說中已經(jīng)表現(xiàn)過了?!艾F(xiàn)代心理治療目標是讓患者恢復‘正?!?,用統(tǒng)一標準規(guī)范人們的生活,結(jié)果只能令個性萎縮,變得淺薄而蒼白?!?/p>
而且心理健康也并非總是陽光活潑,毫無陰影。事實上,“抑郁造成的空虛,乃是思緒和情感的溫床;年齡的增長和衰老,可以促使我們關(guān)注心靈;死亡讓人更強烈的了解到生命的意義;深刻體會眼前生活的空虛,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讓我們失去一部分的純真,這對心靈也是有好處的。”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 篇2
這真是不可思議的一本書。
人的成長是一生的過程,它不是18歲的時候就能完成的“作業(yè)”,而很多人甚至到臨死之前也沒能做到,甚至不曾意識到。對于這個問題,我想我身邊的家人,朋友當中很多人都還沒意識到吧?父母給我的傳統(tǒng)觀念認為:立足社會,并能夠為社會,人類作貢獻才是人生價值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人生的最高目標。而個人的成長是擺在這個首要目標之后的,又自己在“私下”的時間里慢慢去做的事??偠灾?,人精神上的成就和物質(zhì)上(被社會承認)的成就相比是不足掛齒的。但是,沒有強大的精神后盾,人生又怎么能走的“順暢”呢?我認為,個人心智的成長是必須的,是比在社會能力上的進步更重要的。社會,不管是否“正常”,它都可以被稱為“社會”;然而不健康的人生,將導致一個人一生的不幸。
這本書的作者在我面前展開了一個不一樣的人生,一個與我們社會中所“習慣”的人生定義所不同的人生。的確,我們的社會太過于依賴“習慣”,依賴“和大多數(shù)保持一致”。因為經(jīng)驗告訴我們,這樣做好像是“最安全的”,雖然這可能不是“最正確的”。但“安全”可比“正確”重要多了!所以,我們寧可放棄“進步”和“成長”;我們寧可“墨守成規(guī)”,做“習慣的事”,而不冒險改變。在書中,作者提到“人的一生都要冒險”。我覺得如果以作者的人生定義為基準,那么這句話是正確的。因為,不冒險改變就無法實現(xiàn)“個人成長”。
必須時常反省自己,調(diào)整前行的方向。
我們生活中有太多不愿意冒險改變自己那一成不變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的人了。即使,他們的習慣已經(jīng)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他們?nèi)匀痪芙^改變!這些當中,也包括我自己,包括我親愛的家人和我的“知己”們。如果我們不努力尋求改變,我們的祈禱和對命運的抱怨都將是徒勞的!
也許,我們還真的像書中說的不夠“自尊自愛”吧?
在此書的第二和三部分,作者(譯者)的文筆十分犀利!我?guī)缀鯚o法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閱讀。作者在書中多次討論了在童年時期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guān)系和教育方式對子女未來心理成熟度的影響。并提出“什么是真愛?”這一問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把孩子以后能過上安穩(wěn)的生活當作自己對孩子最現(xiàn)實,最真誠的期望。然而明確地指出“孩子,我希望你能成長為具有智慧的成熟的人”的家長是比較少見的?!鞍卜€(wěn)”在傳統(tǒng)的觀念上一直被認為是“幸福”的體現(xiàn);而尋求子女生活上的“安穩(wěn)”,這真的是對子女最大的關(guān)愛嗎?這真的完全是對子女未來最無私的考慮嗎?在這一點上,作者提出了反對意見。實際上,本書作者的觀點和孔子的“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的思想比較相似,是對常人的幸福觀念的一種挑戰(zhàn)。
我很想把這本書推薦給現(xiàn)在我生活中的人們,雖然我知道他們就如書中所說的“把自己的心靈藏在厚厚的盔甲下”,而且孔子也說過“忠告而善道之,不可而止…”。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 篇3
通過閱讀這篇《少有人走的路》的拆書稿,讓我深刻體會到,一篇文章想要吸引讀者的重要性。
首先,這篇拆書稿的作者開頭就運用了提問這個“抓手”——“你是否曾經(jīng)感覺自己的運氣很差?好像做什么事情,總會碰到些出乎意料的問題,生活遠沒有想象中那么順利?!钡葞讉€“抓手”成功吸引讀者繼續(xù)往下看,緊接著作者又提了幾個大眾最關(guān)心的一些苦難問題,繼續(xù)吊足讀者的好奇心。
其次,拆書稿作者開始介紹《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的作者斯科特·派克,通過他的介紹讓我們了解到斯科特·派克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其描寫文中主角通過眾多方法治愈患者們的雄心壯志。
通過這篇拆書稿的內(nèi)容讓我們了解到人生其實就是由各種苦難構(gòu)成的,和運氣無關(guān)!
隨著拆書稿內(nèi)容閱讀的深入,我心里一直有一個疑問,什么樣的人能勇敢積極地面對并戰(zhàn)勝這些苦難呢?文中內(nèi)容,給了我們答案——成熟的人!
那如何才能變得更成熟呢?書稿又給出了兩個關(guān)鍵字“自律”。
再次,拆書稿作者又運用了觀點+故事的敘述法,對實現(xiàn)自律的四個原則進行了深入闡述:延遲滿足,承擔責任,尊重事實和保持平衡。
最后,拆書稿作者提到自律和“放縱”應保持平衡,以及愛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有哪些?作者通過很多案例讓我們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愛——愛需要關(guān)注和傾聽,以及,愛又是如何促使我們更自律?我們應當如何去愛?
成功引出阻擋我們愛和自律的原罪——懶惰!
心智成熟的道路,既艱難,又痛苦,才會被稱為“少有人走的路”。
這篇拆書稿成功運用“抓手+故事”結(jié)構(gòu)體的寫作模式,通篇內(nèi)容邏輯清晰,主線明確,即使沒有看過《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的人也能快速了解此書的精髓,提升閱讀速度,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 篇4
《少有人走的路8尋找石頭》是心理學大師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的收官之作,書中在家庭、婚姻、金錢、死亡等方面,進行了深刻的思考。作者在外面旅行,在走一條人們很少走的路,那就是走一條發(fā)現(xiàn)之旅。
作者是一位心理學大師,他用深刻的思維,破解史前的巨石之謎。心理學認為人的心靈過程有三個:身體過程、情緒過程與思維過程,身體過程就是身體對事物的感知;情緒過程可以理解為我這個存在對感知到的事物的接受或抵觸;思維過程則是用文字思考的過程。
書中探討了如何進行積極、正向的思考。因為每一種思想都會帶來相應的結(jié)果。人們做一件事情的動機品格往往決定了這件事情的結(jié)果。所以,如何進行思維方式非常重要,它將深刻地影響我們做事的動機和成效。
提出了正向思維訓練的三個層面,如何去進行思考;如何停止對某一特定事件的思考;以及如何將原先的思想替換為另外一種思想。從而幫助人們消除錯誤、不和諧的思考方式,進行自我提升,從而在生活中獲得更多成就感與幸福感。
心靈的三個層次:思維、身體、情感,情感隔離,是一種心理防御機制,是將情緒從認知中剝離開來應對焦慮痛苦的方式。宇宙是萬物沒有關(guān)于好壞的評判,好壞是你的喜惡選擇定義出來的,大部分人想著錢時候都是負面的一端出發(fā),因為同宇宙萬物沒有好壞一樣,對于潛意識而言是沒有正負能量之分的。
我們需要明白,所有由金錢引發(fā)的麻煩,很大程度上是自找的。常言道,知足者常樂。當你對自己現(xiàn)實生活不滿,有喜歡和他人比較,任何的商品信息都能刺激你購買的欲望。營銷也是很善于激起人們消費的沖動,現(xiàn)代的很多文章包括雞湯、干貨都努力地扇起你對金錢的渴望。
如果真心滿足自己所擁有的以及自己所做的,內(nèi)心的富足就是最大的財富了。它讓你遠離抑郁、焦慮等可能消耗你心理資本的負面情緒,讓你遠離三高帶來嚴重后果的巨額醫(yī)療費,讓你擁有高質(zhì)量高滿意度的人際關(guān)系。
我用了兩天時間,讀完這本書,我欽佩作者精彩的論證和實在的真情,有自己深徹的領(lǐng)悟,也有大量的實證事實來支持他的觀點。看完之后,我覺得還是那句中國老話來做美好人生的向?qū)?,還比較實在一些:“有人可愛,有事可做,有夢可追?!?/p>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 篇5
我們永遠在成長的路上,不管現(xiàn)在年齡有多大,心理建設(shè),學習愛,學習獨立一直是每個人必修的課程。
偶然在一個的推薦下買了這套心理學的叢書,開始讀第一本已經(jīng)被其中的內(nèi)容深深吸引,沒有生澀難懂的心理學術(shù)語,沒有刻板僵化的做人道理。作者用一個個生動、真實存在的不同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分析我們?yōu)槭裁磿乾F(xiàn)在的自己,告訴大家怎樣去面對自己,怎樣解開心結(jié),怎樣對待自己的生活,對自己的快樂負責。
"先苦后甜、承擔責任、忠于事實、保持平衡"作者給我們講了如何應用這4條規(guī)矩來承受痛苦和解決問題??此坪芎唵蔚膸讞l規(guī)矩,我們也從小就懂的東西,但是真正在生活和學習中運用起來卻不容易做到。
學會"先苦后甜"其實可以成為我們在工作中解決拖延癥的辦法,首先,面對問題并感受痛苦,然后,解決問題并享受快樂。如果總覺得一天的時間不夠完成工作,也許就該嘗試先把棘手的工作排在前面,先解決了困難的事兒,這樣的結(jié)果就是前面比較痛苦,后面就是幸福,快樂的時間大大多于痛苦的時間,這樣的一天工作效率會有所提升。
"承擔責任"和"忠于事實"是每個人都要勇敢面對的,人是本能性的趨利避害的,有時候我們會為了減少痛苦回避責任,逃避事實,以得到暫時的安寧??墒菃栴}不因為回避就能消失,只有當我們能忠于事實,承擔責任我,才能真的去解決問題。我們的人生就是不斷的在接受新的信息、新的事物,修訂人生的地圖,使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更加完整。生活中、工作中總有這樣那樣的困難在我們面前,挑剔的領(lǐng)導,難寫的報告,沒完沒了的瑣事,但我們只要能調(diào)整自己,讓自己認識到事實存在的必然性,然后承擔起責任,不找借口,更加努力的去解決困難,所有的事情都沒有我們想的那么難。
"保持平衡"是我們心理建設(shè)上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不寄望與別人來規(guī)劃指導我們的人生軌跡,有舍有得,找到一個平衡點。唯有如此才能讓我們能既能勇敢的承擔責任又能拒絕不合理的要求,讓我們能為了提高效率學會承受痛苦,又能讓人生的快樂多于痛苦。學習保持平衡也就是逐漸心智成熟的過程。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判斷,什么是可以放棄的東西,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要不斷地修正自己,完善自己,逐漸成為一個自律而快樂的人。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5篇相關(guān)文章:
★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學生范文3篇(《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
★ 《少有人走的路》讀書筆記優(yōu)秀領(lǐng)悟3篇 少有人走的路讀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