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植物調(diào)查報告6篇,供大家賞析。

植物調(diào)查報告1
一、調(diào)查情況:
果然公園里綠色掩映,不少植物都發(fā)芽了。請看——
1、 柳樹已經(jīng)長出了嫩綠的新葉和同樣顏色的小柳絮,上面蓋著銀白色的絨毛。枝條柔軟并呈現(xiàn)褐綠色。一般一枝約長三十厘米的柳條上有十七八個包裹著柳絮的小葉團,已顯露出柳絮的有五六個,位于中上方。
2、 三葉草長得較大,且開出了乳白色的球狀花。每朵大花球均由十到二十朵小花組成。葉片大多數(shù)是三片,也有四片,五片的畸形變異品種。每棵三葉草莖長在五厘米左右。
3、 向陽的苧麻已經(jīng)開放,花呈深紫色,但十分純,并無藍色或紅色的混合花。花樣子如同蝴蝶,很好看。不過沒什么香味。
4、 玉蘭綻放出潔白的花朵?;ǔ拾胪该魃?,有微微的香味,葉還沒有。
5、 杜鵑還未開花,但新綠的葉子已經(jīng)長出不少了。枝條摸上去粗糙得很。
6、 薺菜的小花不大起眼。它的莖在六至十厘米范圍內(nèi),不太短,上頭開著五六朵白花,像筆尖那么小。它們的果實是三角形的,每兩粒長在一起。
7、 桃花打出了米粒般的花苞,那些小苞愛扎堆生長,五至七個長在一起,顏色比開花時深許多,葉子并沒有長出。碧桃還沒打苞。
8、 迎春花開了,每株均有零至八朵開放。色明黃,五瓣花形同喇叭,上粗大,下細長,花蕊也很長。每朵花約長二厘米,雄蕊比雌蕊短一至六毫米。
9、 忍冬已經(jīng)呈碧綠,長得十五至二十五厘米。
10、野蘭花長得像香水百合,只不過要小得多。莖長十厘米,呈三十度傾斜?;ǘ錇檠┌咨瑹o一點雜色。香味濃郁沁人心脾,真高雅。
11、兩種不知名山花已開放,一種呈寶石藍,四瓣,無香味,高約一厘米,集體生長,一株只開一朵花;另一種呈淺紫色,馬蹄形,高五厘米,泛著鵝黃的斑點布滿了花瓣,一株二朵,無香味。
12、不知名的小草蒼翠欲滴,很美。
不錯吧?這就是公園中最靚麗的風景線。
二、總體品評:
潛山公園的綠化情況是好的,它擁有數(shù)量繁多,品種豐富的植物,而且人工修整,剪除各種小植物如野花、野草的情況基本沒有。那里還有翠鳥、白鷺等動物,環(huán)境十分優(yōu)美。
三、問題與建議:
雖然潛山公園有茂密的樹林,絢麗的花叢,但問題也有不少。
1、 有異物如各色不透明塑料袋蓋在草坪上,造成雨水、陽光不能直接為植物提供營養(yǎng),從而導致植物發(fā)育遲緩,畸形。
2、 缺少供給植物的肥料;
3、 有人大面積將各類植物連根拔起后拋棄。
為了讓潛山公園更美麗,我們要做些什么呢?瞧,我已經(jīng)想好了:
1、 及時清除異物,讓保安巡邏,發(fā)現(xiàn)有人刻意丟棄異物,則采取一定的處罰措施,并大力宣傳嚴重后果。
2、 購買有機肥對植物進行定期施肥。
3、 采取監(jiān)控措施,防止對植物的大面積人為傷害。
4、 用警戒線攔塞危險區(qū),珍貴植物區(qū);
我相信,用了以上措施,潛山公園一定會更加美麗。
植物調(diào)查報告2
一 、課題的提出
我們的校園是市級規(guī)范化校園,她猶如一座綠色公園,校內(nèi)綠化達到了“黃土不見天,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設計特色。每當我們漫步于樹蔭下或站在樓上極目遠眺整座校園,就會感到特別的幸福!但經(jīng)我們初步調(diào)查,大多同學對校園植物了解甚少,對如此豐富的、方便的課程資源,我們應該利用起來,讓學生自己去了解一下校園植物及其分類。同時,作為北中學子,我們應該更多關注給大家身心帶來寧靜致遠的校園。為此,我們七年級生物興趣小組決定對學校各種花木進行一次研究性學習,主要對植物種類、用途、分布、習性等進行一次較詳細的調(diào)查和研究,使大家更快更易的熟悉校園植物,并初步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調(diào)查范圍 學校校園內(nèi)所種植的各類植物。(野生類不列為本次研究范圍)
三、調(diào)查方法 實地調(diào)查、實物標本、查閱資料、訪談、小組討論。
四、研究時間 xx年5月到xx年7月
五、研究成員 生物興趣小組
六、指導老師 xx
七、研究過程
1、 實地調(diào)查 :由指導老師分次帶領各班學生參觀并初步認識校園內(nèi)樹木,熟悉樹木分布,并做好記錄,畫出植物分布草圖,將不認識的樹木重點記錄、做記號。
2、 采集標本 :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指導學生將不認識的和暫時不能確定的樹木的葉片采集下來,壓制做成植物標本。
3、 采訪討教:帶領學生將所做植物標本拿去請教學校花工師傅,弄清樹木的名稱和特性。另外,還請花工師傅到實地介紹各類樹木的種植方法和管理植物的經(jīng)驗。
4、 查閱資料:與電腦老師聯(lián)系,利用學生的信息課時間讓學生上網(wǎng)查閱資料,獲取各類樹木的相關資料(樹名、科名、習性與特點等)。另外,小組分工回家查閱有關資料。
5、 核準資料:經(jīng)過以上各項活動,學生對校園樹木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有了一定的基礎。為了使自己的認識更科學、更準確,我們在老師的幫助下,小組分工核準,使我們的資料更全面、更完整、更準確。
6、 整理資料:集中、收集所有學生的資料,對資料進行全面整理、篩選、分類。
7、 制作標牌:將資料打印,制成小卡片。每張卡片上正面標明樹名、學名、科名、英文名、習性與特點等。反面標明責任班級,將標牌固定在標本上。
8、 展示陳列:按班級分成小組,將各小組所制標本置于實驗室內(nèi),參觀交流。
八、研究成果
1、 七年級學生對校園植物的種類、科屬、習性與特點、分布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確認校內(nèi)樹木有43個種類,26個科屬,大小花木約1萬多棵)
2、 為今后植物學教學準備了材料,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收集、調(diào)查和處理資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 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協(xié)調(diào)的意識有所增強。
5、 為學校綠化建設提供可借鑒的科學依據(jù)。
6、 校園植物名錄表附后。
九、體會和感想
1、遇到的困難
首先,在選題方面有點憂郁,不知道從大的方面入手,還是從小的方面入手,由于時間的有限,要趕在樹木落葉之前完成本項活動,決定只認識樹木名稱、科屬及分布。
其次,在實地調(diào)查方面,剛開始對校園植物的認識很少,多數(shù)學生對此一竅不通,并且由于后期已經(jīng)到了冬季,有些樹葉已經(jīng)落光,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干,無法辨認。后來在學校養(yǎng)花師傅的幫助下,大致有了一些了解。再經(jīng)過尋查相應文字資料,根據(jù)植物的樹皮顏色、紋路等特點將植物介紹與其實物對號入座。
第三,學校植物分布比較零亂,必須實地了解、調(diào)查、記錄。并一一確定它們的位置,加上班級活動時間不一致,做事不免重復,所以,需要多次進行實地了解,加深印象。
第四、學校沒有可供查閱的文字資料,必須到外面借資料,還算幸運,網(wǎng)絡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大部分資料都是網(wǎng)上找到的,但為此花去了很多時間,而且各網(wǎng)站的資料也各有說法,難以確定。
2、感想
在兩個多月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得到了學校各位領導、年級主任、各班班主任及其他同仁的大力支持和鼓勵,在此,我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回想我們的路程,雖然付出了很多,但是研究成果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我們也感到欣慰。
一位學生頗有感觸地說:“啊,以前我們對學校植物一點都不熟,每天來來往往,看著那么多的綠色植物在眼前晃過,我們卻對它們是那么無知,現(xiàn)在,通過這個活動,我們學到了好多,也懂得了很多。
3、今后的打算
(1)下一步,我們將在此研究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校園綠色植物網(wǎng)》,將我們調(diào)查的植物實物拍攝制成圖片,并附以文字簡介,制作校園植物分布簡圖等。
?。?)等春暖花開時,再次認識植物,,將所得資料打印、過塑,制成制作標牌(個體較小的且數(shù)量大的植物,制作一個較大的標牌),每張卡片上正面標明樹名、學名、科名、英文名、習性與特點等,反面標明責任班級。
(3)分工掛牌:按班級分成小組,由學生親自給花木掛牌,并按標牌反面所指定責任班級對花木進行長期保護。
植物調(diào)查報告3
綠化是環(huán)境美的重要標志。綠色象征著春天,象征著生命,象征著青春和幸福。不管是頭頂上的大樹,還是腳下的綠茵,在它們身上都有一種綠色的氣息,一種生命的跡象。從植物與人的關系來看,校園植物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起著良好的作用。在我們感到疲勞的時候,看著窗外的綠蔭,頓時會感到賞心悅目,可見校園綠化是多么重要:
一、校園綠化的重要性及功用
春天,校園里盛開著大紅的杜鵑、潔白的玉蘭、紫色的鳶尾等,使整個校園色彩繽紛,芳香襲人;夏天,高高的梧桐樹為我們撐出一片綠蔭,雪松下的石板凳成了看書、乘涼的好地方;秋天,桂花開放,這樣的校園是多么美麗。當我們漫步在林蔭下,流連在綠茵如毯的草坪和艷麗多姿的花壇旁,頓時感到心曠神怡。
1、德育功能校園是美的,校園充滿了詩意,在充滿詩意的環(huán)境中,學生的心靈得到了凈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學校征集綠地,宣傳大家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沒有人去摘一朵花,沒有人去踐踏草坪,大家互相謙讓,彬彬有禮?!皩W校是個花園,更是一塊育人的圣地?!备咂肺坏男@綠化環(huán)境熏陶著校園內(nèi)的所有人。
2、審美功能“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的確,提高師生的審美能力和美的修養(yǎng),藝術化了的校園綠化環(huán)境更具有直觀性。花壇中,株株龍柏、黃楊被修剪得整整齊齊,這是一種韻律的美。滿壇的虞美人、金盞菊蔥蔥籠籠,紅的似艷蝶翻飛,黃的似錦鍛云霞,蓬蓬勃勃,這是一種展示生命的美;秋天到了,滿樹的桂花飄香,楓葉變成了紅蝴蝶了,銀杏葉成了黃蝴蝶了。我們覺得,詩化了的校園,以其自身豐富的美育因素,陶冶著學生。
3、勞動功能一棵樹,只栽不養(yǎng)護,就不會開出好花來;一個綠化后的校園,只建不管,也就美麗不起來。面廣量大的校園綠化,需要全體師生共同來管理。管理就意味著付出勞動。于是,花園成了學生理想的自然勞動教育基地。光靠書本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適度的體力勞動,將使學生對“勞動”一詞體會更深入。
4、智育功能把校園綠化同學科教學結合起來,可充分發(fā)揮校園綠化中的智育功能。校園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應該成為一種知識的載體,充分發(fā)揮它們在學科教學中的作用。自然學科中我們把校園看作是第二自然實驗室;在櫻花樹下走走,月季花前停留,往往可以找到的靈感。
5、社區(qū)功能學校在社區(qū)中是一個育人的場所,是一個傳播人類文明的地方。所以,要擔負起育人的責任,其形象首先應該是文明的,是值得他人信賴和尊重的。實踐中,我們又認識到,家長對學校的印象,也總是首先通過對校園環(huán)境的認識來獲得的。所以創(chuàng)建一個藝術化了的校園綠化環(huán)境,不僅能樹立學校自身良好的形象,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學校在社區(qū)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這對辦好學校是極為有利的。
二、學校的主要植物
經(jīng)過實地考察,我們采集制作了許多植物標本:
雪松、羅漢松、龍柏、金葉女貞、小葉黃楊、構樹、臘梅、桂花、十大功勞、火棘、石楠、蔥蘭、龍爪槐、紫荊花、梔子花、廣玉蘭、櫻花、月季、杜鵑竹子、紫薇、紫藤、冬青、銀杏、花桃、紫葉李、鳶尾、棕櫚、香樟等。
三、學校綠化的方案
綠化的形式可分為自然型、幾何型、混合型三種。
自然型是采用我國傳統(tǒng)造園,它采用小中見大,半虛半實、以假亂真等手法設計園林小品,達到綠化的目的。
植物調(diào)查報告4
一、課題的提出
我們的校園是市級規(guī)范化校園,她猶如一座綠色公園,校內(nèi)綠化達到了“黃土不見天,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設計特色。每當我們漫步于樹蔭下或站在樓上極目遠眺整座校園,就會感到特別的幸福!但經(jīng)我們初步調(diào)查,多同學對校園植物了解甚少,對如此豐富的、方便的課程資源,我們應該利用起來,讓學生自己去了解一下校園植物及其分類。同時,作為北中學子,我們應該更多關注給家身心帶來寧靜致遠的校園。為此,我們七年級生物興趣小組決定對學校各種花木進行一次研究性學習,主要對植物種類、用途、分布、習性等進行一次較詳細的調(diào)查和研究,使家更快更易的熟悉校園植物,并初步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調(diào)查范圍
學校校園內(nèi)所種植的各類植物。(野生類不列為本次研究范圍)
三、調(diào)查方法
實地調(diào)查、實物標本、查閱資料、談、小組討論。
四、研究時間
xx年5月到xx年7月
五、研究成員
生物興趣小組
六、指導老師
xx
七、研究過程
1、實地調(diào)查:由指導老師分次帶領各班學生參觀并初步認識校園內(nèi)樹木,熟悉樹木分布,并做好記錄,畫出植物分布草圖,將不認識的樹木重點記錄、做記號。
2、采集標本: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指導學生將不認識的和暫時不能確定的樹木的葉片采集下來,壓制做成植物標本。
3、采討教:帶領學生將所做植物標本拿去請教學?;ü煾?,弄清樹木的名稱和特性。另外,還請花工師傅到實地介紹各類樹木的種植方法和管理植物的經(jīng)驗。
4、查閱資料:與電腦老師聯(lián)系,利用學生的信息課時間讓學生上網(wǎng)查閱資料,獲取各類樹木的相關資料(樹名、科名、習性與特點等)。另外,小組分工回家查閱有關資料。
5、核準資料:經(jīng)過以上各項活動,學生對校園樹木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有了一定的基礎。為了使自己的認識更科學、更準確,我們在老師的助下,小組分工核準,使我們的資料更全面、更完整、更準確。
6、整理資料:集中、收集所有學生的資料,對資料進行全面整理、篩選、分類。
7、制作標牌:將資料打印,制成小卡片。每張卡片上正面標明樹名、學名、科名、英文名、習性與特點等。面標明責任班級,將標牌固定在標本上。
8、展示陳列:按班級分成小組,將各小組所制標本置于實驗室內(nèi),參觀交流。
八、研究成果
1、七年級學生對校園植物的種類、科屬、習性與特點、分布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確認校內(nèi)樹木有43個種類,26個科屬,小花木約1萬多棵)
2、為今后植物學教學準備了材料,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收集、調(diào)查和處理資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協(xié)調(diào)的意識有所增強。
5、為學校綠化建設提供可借鑒的科學依據(jù)。
6、校園植物名錄表附后。
九、體會和感想
1、遇到的困難
首先,在選題方面有點憂郁,不知道從的方面入手,還是從小的方面入手,由于時間的有限,要趕在樹木落葉之前完成本項活動,決定只認識樹木名稱、科屬及分布。
其次,在實地調(diào)查方面,剛開始對校園植物的認識很少,多數(shù)學生對此一竅不通,并且由于后期已經(jīng)到了冬季,有些樹葉已經(jīng)落光,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干,無法辨認。后來在學校養(yǎng)花師傅的助下,致有了一些了解。再經(jīng)過尋查相應文字資料,根據(jù)植物的樹皮顏色、紋路等特點將植物介紹與其實物對號入座。
第三,學校植物分布比較零亂,必須實地了解、調(diào)查、記錄。并一一確定它們的位置,加上班級活動時間不一致,做事不免重復,所以,需要多次進行實地了解,加深印象。
第四、學校沒有可供查閱的文字資料,必須到外面借資料,還算幸運,網(wǎng)絡給了我們很的助,部分資料都是網(wǎng)上找到的,但為此花去了很多時間,而且各網(wǎng)站的資料也各有說法,難以確定。
2、感想
在兩個多月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得到了學校各位領導、年級主任、各班班主任及其他同仁的力支持和鼓勵,在此,我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叵胛覀兊穆烦蹋m然付出了很多,但是研究成果得到了家的肯定,我們也感到欣慰。
一位學生頗有感觸地說:“啊,以前我們對學校植物一點都不熟,每天來來往往,看著那么多的綠色植物在眼前晃過,我們卻對它們是那么無知,現(xiàn)在,通過這個活動,我們學到了好多,也懂得了很多。
3、今后的打算
(1)下一步,我們將在此研究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校園綠色植物網(wǎng)》,將我們調(diào)查的植物實物拍攝制成圖片,并附以文字簡介,制作校園植物分布簡圖等。
?。?)等春暖花開時,再次認識植物,將所得資料打印、過塑,制成制作標牌(個體較小的且數(shù)量的植物,制作一個較的標牌),每張卡片上正面標明樹名、學名、科名、英文名、習性與特點等,面標明責任班級。
?。?)分工掛牌:按班級分成小組,由學生親自給花木掛牌,并按標牌面所指定責任班級對花木進行長期保護。
植物調(diào)查報告5
一、課題的提出
我們的校園坐落在美麗的獨山腳下,校內(nèi)綠化達到了“點上成景,線上成蔭,面上成林”的設計特色。每當我們漫步于校道或站在樓上極目遠眺整座校園,就會感到特別的幸福!那是在上八年級生物上冊“根據(jù)生物的特征進行分類”這一章時,我讓學生閱讀了教材第89頁的“林奈和雙名法”,其中的一位學生就說:“老師,我們學校那么多樹,我們都不認識,你能帶我們?nèi)フJ識認識嗎?”就是這一句話讓我在生物課上有了新的追求。為此,我和民(21)班全體學生決定對學校各種樹木進行一次研究性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初步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調(diào)查范圍
民族中學校園內(nèi)的所有木本植物。
三、調(diào)查方法
實地調(diào)查、實物標本、查閱資料、訪談、小組討論。
四、研究時間
20xx年9月―20xx年1月
五、研究成員
民(21)班全體學生
六、指導老師
農(nóng)**
七、研究過程
1.分工情況
把全班52個學生分成3組,每個小組各選出組長,同時把學校校園分成3個區(qū)域,每個小組負責一個區(qū)域。
第一組:學校門口到教師宿舍樓。
第二組:獨山腳下到學生宿舍樓。
第三組:教學樓到圍墻。
2.實地調(diào)查
由我親自帶領全班學生參觀并初步認識校園內(nèi)的樹木,熟悉樹木分布,并做好記錄,畫出植物分布草圖,將不認識的樹木重點記錄、做記號。課余時間再由組長組織本組組員在負責區(qū)域內(nèi)進一步調(diào)查、認識植物。
3.采集標本
利用星期四下午第八節(jié)課外活動的時間,指導學生將不認識和暫時不能確定的樹木的葉片采集下來,壓制并做成植物標本。
4.采訪討教
帶領學生將所做植物標本拿去請教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龍州校區(qū)的生物教師,弄清樹木的名稱和特性。
5.查閱資料
與信息課阮老師聯(lián)系,利用學生的信息課時間讓學生上網(wǎng)查閱資料,獲取各類樹木的相關資料。
6.核準資料
7.整理資料
集中、收集所有組員的資料,對資料進行全面整理、分類。
8.制作標牌
將整理的資料拿給打印部打印、過塑,制成樹牌。
9.分工掛牌
按各小組負責的區(qū)域給樹木掛牌。
10.校內(nèi)宣傳
宣傳活動:略。
八、研究成果
1.民(21)班學生對校園內(nèi)樹木的種類、科屬、分布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2.每個種類的樹木都掛上了標明其身份的樹牌。
3.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收集、調(diào)查和處理資料的能力得到了
提高。
4.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協(xié)調(diào)的意識有所增強。
5.學生對生物科學習的興趣增強。
九、體會和感想
1.遇到的困難
首先,由于是初次進行調(diào)查,經(jīng)驗不足,決定只認識樹木名稱、科屬及分布。
其次,掛牌時用鐵線纏住樹干,纏得較松的話容易掉下來。
第三,在實地調(diào)查方面,剛開始對校園植物的認識很少,多數(shù)學生對此一竅不通,并且由于已經(jīng)到了秋、冬季,有些樹葉已經(jīng)落光,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干,無法辨認。
第四,學校植物分布比較零亂,工作量大。
第五,學校沒有可供查閱的文字資料,必須到外面借資料。
第六,上網(wǎng)查資料,各網(wǎng)站的資料也各有說法,難以確定。
2.感想
在四個多月的研究過程中,雖然付出了很多,但是,師生關系更融洽了,研究成果得到了學生的肯定,我也感到很欣慰。
黃運聰同學頗有感觸地說:“看著那么多的綠色植物在眼前晃過,我們卻叫不出它們的名稱,現(xiàn)在,通過這個活動,我也懂得了很多?;氐酱謇?,我可以教小朋友認識村里的樹木了。”
……
3.今后的打算
下一步,我們將在此研究的基礎上,對校園所有的植物進行調(diào)查,將我們調(diào)查的植物進行實物拍攝并制成圖片,附上文字簡介,制作完成校園植物分布簡圖。
植物調(diào)查報告6
1科屬習性
白芨為蘭科白芨屬,別名呼良姜、高良姜,當?shù)貢簳r沒有名稱?;ǔ淌剑骸帷狻麷3 C3 A2 G(3:3:∞)白芨喜蔭亦耐蔭,較耐寒也較耐旱,以不積水的苔蘚層或石壁腐殖質(zhì)土最佳。
2形態(tài)特征
白芨為多年生宿根草本,具V字形塊狀假鱗莖,株高30-50厘米。葉革質(zhì)、全緣、淡綠色、寬帶形急尖,長30-40厘米、寬3-7厘米,一株僅具3-4片葉,具有較長的葉鞘,平行脈互生。總狀花序于葉叢中抽出,常著花3-13朵,小花淡紫色,花瓣帶狀,徑約3厘米雌雄蕊合生?;ㄆ?月,果熟期9-10月,蒴果長圓形,有棱。種子黃白色,粉末狀極微小,靠風傳播。
3生活方式
在當?shù)?,休眠鱗莖于2月開始出芽,并在芽的基部開始長新根。芽被葉鞘所包裹,內(nèi)有幼葉和花序。3月,葉子和花序一起長大,4月份開始開花,花后假鱗莖開始膨大,逐漸生長為V字形。在秋季,V形鱗莖的2個尖端開始花和葉的分化并生長為可見的芽。在冬季經(jīng)幾次輕霜后地上部分枯死,假鱗莖休眠接受春化作用。
白芨在自然狀態(tài)下靠一分為二式分株繁殖,雖然能產(chǎn)生大量的種子(每個果莢10-30萬粒),但是不易發(fā)芽。種子是自然狀態(tài)下遠距離傳播的主要方式,種子發(fā)芽后要經(jīng)過4-6年的營養(yǎng)生長才能開花。花后如果生長良好則年年開花。
4野生環(huán)境及多樣性
?。?)白芨的野生環(huán)境特點
白芨常生長于較濕潤的石壁、苔蘚層中,常與灌木相結合,或者生長于林緣。在石壁上,常常有泉水滲出,所以它也一樣可以得到充足的水分。白芨也常生長于有山泉的地方,那里陰暗潮濕,空氣濕度也較高,比較適宜白芨的生長。白芨生長的石頭均是砂巖類,這樣白芨才能吸收到毛管水、才能牢牢地吸在上面。
(2)白芨的生物多樣性
白芨具有V字形的塊狀假鱗莖,可以為春天萌發(fā)提供大量能量及營養(yǎng)物質(zhì),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抗旱、抗寒能力。
白芨可以地生也可以附生,跟可以吸在石頭上生長,根常常埋于苔蘚層的下方。白芨的種子極細小,似粉末,狀沒有胚乳,只有幾個細胞構成的發(fā)育不完全的胚。發(fā)芽則要在濕潤的苔蘚上發(fā)芽,而且長時間不干燥。白芨的初生假鱗莖是圓球形的,當生長到一定程度才能形成V字形。
白芨的花粉呈塊狀不易散開,所以在授粉上也不是很有利。
5應用及開發(fā)前景
?。?)應用
白芨的假鱗莖可供藥用,有補肺生肌、消腫止血的功效。
?。?)開發(fā)前景
白芨的花淡紫色,并且在早春開放,十分美麗,因此可以栽植于假山林緣來點綴園林景觀,也可以植于庭院中觀賞。
植物調(diào)查報告6篇相關文章:
★ 我的植物朋友小學生作文6篇(小學生我的植物朋友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