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電教工作匯報材料3篇(教學工作匯報材料),供大家閱讀。

電教工作匯報材料1
2010年,我校全面貫徹和落實發(fā)展電教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特別重視教師現(xiàn)代教育技術培訓和電教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電教工作取得顯著的成績。
一、組織建設完善,管理科學規(guī)范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電化教育工作,成立了由校長為組長的電教領導小組,設立電教處,并配備3名專職電教教師。成立了現(xiàn)代遠程教育管理領導小組,制定有具體的管理應用制度。
在日常教學中,我校2個計算機房、語音室、電子備課室、多媒體教室實行開放式運行,各室規(guī)章制度齊全,每次使用都有記錄,并定期進行維護。我校還定期召開現(xiàn)代教育經驗交流會,總結在日常電教工作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在“人人上一節(jié)公開課”活動中,要求教師必須使用課件。
二、逐年增加電教投入
2010年,我校投入經費20余萬元購置了24臺惠普高配置電腦,建成第二個計算機教室;購置了4臺移動多媒體,推進了學校“班班通”工程的建設,實現(xiàn)移動多媒體進課堂,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硬件保障;為教學樓每個辦公室配置了辦公電腦,開通了校園局域網,并通過adsl連接因特網,為教師網上備課、電子備課提供了方便,教師辦公信息化、自動化初具規(guī)模。
三、學校網絡建設完善,網絡資源豐富
學校自主運行的校園官方網站(www..com)于09年1月1日正式運行。網站內容豐富、版面新穎、信息更新及時,運行以來未出現(xiàn)任何技術性錯誤,成為宣傳我校的一塊堅實陣地。開通了學校教師博客圈,全體教師人人建博客,成為師生課后交流的主陣地。
在農村遠教資源接收方面,我校從未間斷,為全體教師提供了大量的教學資源,在家在校都可以通過學校網站進行查閱,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軟、硬件保障。
今年5月,成功開通了學校數字圖書館,進一步豐富了學校的圖書資源,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自主探究式的學習環(huán)境。
四、加強教師培訓,全面推進電化教育
為了提高教師的運用電化教學的水平,我校積極安排教師參加各級培訓,同時還深入開展“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校本培訓工作。09年3月對全體教師在學校機房進行了培訓,培訓活動有計劃有總結。功夫不負有心人,在5月份由邢臺市進行的統(tǒng)一考核中,我校教師無一人掉隊,全部通過考核,為今后的多媒體教育整合墊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 “英特爾未來教育”試點學校,7月,我校安排兩位教師到石家莊參加為期1周的培訓,獲得省級主講骨干教師資格證書,并于9月份對全體中青年教師進行了二次培訓,提高了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幫助教師利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改進課堂教學方法。
在每學期的“人人上一節(jié)公開課”活動中,要求教師必須使用課件,并進行了優(yōu)秀課件評比。
現(xiàn)代遠程教育工程不僅僅應用于課堂教學,我們還充分利用現(xiàn)代遠程教育資源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教育影片,安全教育片,積極鼓勵學生撰寫觀后感,并及時發(fā)表在學校網站和校報上。
五、電教工作屢獲獎項
我校組織教師積極主動地參與省市電教系統(tǒng)組織的各項活動并屢屢獲獎。參加邢臺市電教館安排的“迎奧運知識大收集”活動,作品《福娃幸運星》、《奧運百年》、《龍騰奧運》獲得河北省二等獎,其中電子作品《奧運百年》獲得邢臺市一等獎,我校教師李捧蘭、李愛英被評為優(yōu)秀指導教師。趙麗娟老師的信息技術課《畫我的小房子》獲邢臺市優(yōu)質課一等獎、《精彩封面巧設計》獲河北省優(yōu)質課二等獎。宋偉霞老師的信息技術課《西游記》獲得邢臺市優(yōu)質課一等獎。牛麗英老師的語文課件獲邢臺市一等獎。
我校電教工作雖取得一些成績,今后我們還要進一步深化電教改革,繼續(xù)鼓勵教師圍繞現(xiàn)代遠程教育開展有關的教育科研,為我校教育教學的現(xiàn)代化和信息化建設創(chuàng)造更加輝煌的未來。
電教工作匯報材料2
代王中學電教工作匯報
一、學校概況
代王中學創(chuàng)建于1969年,學校占地面積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平方米,綠化面積平方米。學?,F(xiàn)有教職工106人,其中大學專科以上學歷102人,大學本科學歷54人,專任教師95人,崗位合格率%,中學高級教師7人,中學一級教師30人。學生1900多名,班級設置28個。近年來、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取得長足發(fā)展,其中電化教學起到了巨大作用,成為主要亮點。
未來的中學教育是由現(xiàn)代化的教育觀點、教育設施、教師隊伍與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共同支撐的立體化教育。我校多年來進行電化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學校十分重視電教工作,把它列入了學校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總體規(guī)劃中,并逐步向電化教育的標準化、規(guī)范化邁進。
二、加強領導、建章立制、確保正常運行
為了加強對學?,F(xiàn)代教育技術的領導管理,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首的電化教育領導小組,其成員由校長、教導主任、電教中心教研組長等9人組成。下設學校電教中心組,由專職電教人員2名以及各教研組組長和電教骨干教師組成。各班級推薦一名學生為電教課代表。由此形成全校電教工作網絡,組織開展電教工作。學校把電教管理列入了《教師全員崗位規(guī)范》,設立專業(yè)管理員,健全了各項規(guī)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建立電教評估標準,從電教意識、電教使用、電教研究、電教成果等方面明確指標,考核評價。通過一系列具體措施,我校電教使用學科覆蓋率和教師占有率達100%,電教課開課率達40%。
三、加大投入,狠抓硬件設施建設
學校為了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工程建設,多方籌集資金,保證現(xiàn)代教育設備、教學軟件有計劃、有重點地添置。現(xiàn)在,各班都配備了電教常規(guī)武器:電視機、錄音機、投影儀;錄音磁帶每班一套,投影片達到了兩班一套,到2000年初,我們已完成每班一套的配置。
學?,F(xiàn)有一座配套設施完善的標準化實驗樓,2003年投資11萬元建成了多媒體教室;微機房二個,電腦121臺;2005年投資萬元,建成56座位語音室,56座位微機室;2006年投資萬元,安裝了3套多媒體遠教播放設備;安裝了電子備課室;完善了計算機課件制作系統(tǒng),建成了以制作室為中心的局域教學網絡,2007年我校注冊了網站域名( net網頁制作》、韓永明老師的《yoo 365網頁制作》、吳云剛、師亞娟、李阿妮等老師的信息課論文均獲得市、區(qū)級獎勵。
我們還通過多種形式的電教活動促進電化教學的普及程度,每學期我們進行教師的電教課設計比賽,電教評優(yōu)課活動。為了全面開展電化教育,我們采用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全面推廣的辦法,提高電教使用率和教學效果。在教育教學中,我校要求教師做到“四個盡量”:能夠使用電教手段的盡量使用;能夠運用多種媒體的課盡量運用多種媒體;能夠自制軟件的盡量自己制作軟件;能夠承擔電教課題研究的盡量開展課題研究實驗。老師們都能自覺地將電教媒體與傳統(tǒng)教育結合起來,提高了教學效率。還有不少教師自覺地總結經驗,撰寫出優(yōu)秀的教學論文。本學期,進行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公開課活動,這次活動得到各教研組的大力支持,共有12名教師代表10個學科參加了本次活動,這12節(jié)課的教學凝聚了各教研組的智慧以及教師個人的大量心血,他們從備課到上課都下了大量的功夫,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學校的多媒體教學的全面開展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
五、展望未來,加強現(xiàn)代教育研究,推進電化教育
近幾年來,由于學校領導高瞻遠矚,勤勉務實,學校辦學水平上了新的臺階,教育教學水平和學生整體素質也逐步提高。本學期組織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區(qū)教育局組織的陜西省教育軟件作品大賽和市教育局組織課件大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我們意識到,如果停留在已有的水平上而不思進取,則必將被時代拋棄,應該積極探索,闖出新路,形成特色,教育才會賦予生命。我校積極開展了“以電教為突破口,優(yōu)化教育,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課題研究,加強電教科研力度,做到有目標,有方案,有活動,有檢測,有總結。
學校通過電教課,看到了電化教學帶來的巨大效益,為此,經過認真討論研究,我們制訂下階段的工作重點是將科研的初步成果全面鋪開,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實驗,每個教師都要參與進來。加強實驗研究管理,建立合理的結構機制,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出優(yōu)化標準,對教學效果進行更科學的評估,保證科研的條件和環(huán)境。讓電教科研之花開得更艷。
六、有待解決的問題
由于教學任務緊,電教設備有限,教學強度大,教師們使用電化教學的積極性還有待提高,電教設備的使用率還很低,原創(chuàng)的課件資源少,這些問題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解決。我們相信,在全體領導,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工作上會取得更大的成績。
臨潼區(qū)代王中學
2007年1月3日
電教工作匯報材料3
電教中心匯報
我縣共建設遠程教育站點267個,其中縣級平臺1個,鄉(xiāng)鎮(zhèn)站點9個,村級站點257個。擁有專兼職站點管理人員325人,舉辦電教干部、遠程教育管理員培訓班5次,培訓人數400余人。制作拍攝遠教片50余部,向省市上報32部。撰寫上報電教信息12篇。在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中,有27個村涉及“文化資源共享”項目,涉及村遠教設備、文化共享設備齊全且全部能正常使用。
目前,我們正在進行的工作有三項,一是制定《依托“四個覆蓋”建設大電教格局實施意見》,目前已完成初稿,尹主任正在進行潤色。二是根據河北省文化廳 “文化資源共享之星” 上報要求,經過協(xié)商選定梁村鎮(zhèn)張冬艷作為典型,并專門制作了專題片,現(xiàn)已上報市委組織部審核。三是為迎接黨的十八大,更好服務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滄州市決定開展全市黨員教育電視片觀摩評比活動,要求10月15日之前上報,為此我們正在搜集遴選優(yōu)秀電教片,現(xiàn)在已初步選定3部。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將本著“電教平臺網絡化、課件內容多元化、教育管理規(guī)范化”的原則,開展五項工作:
一、制發(fā)《依托“四個覆蓋”建設大電教格局實施意見》。積極與省、市電教處,文廣新局、網通公司等部門專家進行溝通,征詢改進意見,進一步完善《大電教實施意見》。
二、建立完善電教平臺。堅持資源共建、共享,建立完善“一欄三網”。即與縣電視臺,開辟黨建專欄、利用文化資源共享工程,完善遠程教育網、增設專家視頻服務系統(tǒng),強化肅寧黨建網、聯(lián)合網通公司,開發(fā)黨建專網。構建涵蓋內容更豐富,傳播形式更多樣,運轉更靈活的“大電教”平臺,進一步擴大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覆蓋面。
三、豐富課件資源。按照服務黨員、干部、人才的要求,每年投入一定經費,引進省市電教片。同時,積極組織開發(fā)富有肅寧特色的“鄉(xiāng)土教材”,結合“四個覆蓋”工作、創(chuàng)先爭優(yōu)、基層建設年等工作,積極制作優(yōu)秀黨員、黨組織、村民代表、致富能人、綜治區(qū)長等典型人物的電教片,用身邊優(yōu)秀人、典型事進行教育培訓,激發(fā)黨員干部及群眾的學習興趣。同時,開發(fā)涵蓋農業(yè)技術、法律常識、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講座和專題片,提供致富信息、實用技術、科普知識,為各類人才的發(fā)展開闊視野、拓寬思路。
四、建立電教收看制度。建立電教管理“兩簿一冊”制度,即電教設備維護簿、收看情況簿、黨員點名冊。爭取全部行政村達到“四有”標準,即有播放場所、有站點設施、有專人管理、有播放收看制度。
五、規(guī)范管理服務隊伍。進一步壯大以村“兩委”干部、大學生村官、村計生專干為主體的終端站點管理和服務隊伍。舉辦專項業(yè)務培訓,提高骨干隊伍的工作能力和服務水平。探索激勵和保障機制,調動其工作積極性。
電教工作匯報材料3篇(教學工作匯報材料)相關文章:
★ 正常晉升中學高級教師職務考評答辯材料3篇(教師職稱晉升答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