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金縷衣自遣對比閱讀答案附賞析6篇,歡迎參閱。
金縷衣自遣對比閱讀答案附賞析1
《自譴》《金縷衣》閱讀答案
金縷衣
無名氏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自譴
羅隱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1.請簡要分析這兩首詩表達的思想有何異同。(6分)
2.《自遣》一詩在情感上和字詞運用上“重迭之中有變化”,請針對其中一方面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5分)
參考答案
1.【參考答案】相同點:這兩首詩都含有珍惜當下、及時行樂的思想。(2分)
不同點:前者說花兒與少年,所以“莫待無花空折枝”頗有不負青春、及時努力的意味;(2分)后者取象于放歌縱酒,表現(xiàn)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頹唐情緒。“今朝有酒今朝醉”讓人感到一種內(nèi)在的凄涼、憤激之情(如答放縱自我、享受生活亦可)。(2分)
2.【參考答案】情感上重迭而富于變化。首句說的'是得意時誠可高興,失意時也不必悲傷,次句則是從反面說同一意思:倘不這樣,“多愁多恨”是有害無益的。三四句“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得即高歌”的反復與推進,“明日愁來明日愁”則是“失即休”的進一步闡發(fā)??傊?,從頭到尾詩情有一個回旋和升騰。
字詞上重迭而富于變化。首句前四個字與后三個字意義相對,而二、六字(即)重迭,次句意思是多愁悠悠,多恨也悠悠,“多”“悠悠”重迭形成同意反復。三四句句式相同,三句中“今朝”兩字重迭,四句中“明日愁”三字重迭,但前一個“愁”是名詞,后一個則是動詞,詞性亦有變化。(重迭中有變化是本詩突出的藝術手法,學生答出詩歌重迭處得2分,變化處得3分。)
金縷衣自遣對比閱讀答案附賞析2
金縷衣
無名氏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自譴
羅隱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8.請簡要分析這兩首詩表達的思想有何異同。(6分)
9.《自遣》一詩在情感上和字詞運用上重迭之中有變化,請針對其中一方面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5分)
參考答案
8. 【命題立意】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分析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參考答案】相同點:這兩首詩都含有珍惜當下、及時行樂的思想。(2分)
不同點:前者說花兒與少年,所以莫待無花空折枝頗有不負青春、及時努力的意味;(2分)后者取象于放歌縱酒,表現(xiàn)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頹唐情緒。今朝有酒今朝醉讓人感到一種內(nèi)在的凄涼、憤激之情(如答放縱自我、享受生活亦可)。(2分)
9. 【命題立意】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賞析能力。
【參考答案】情感上重迭而富于變化。首句說的是得意時誠可高興,失意時也不必悲傷,次句則是從反面說同一意思:倘不這樣,多愁多恨是有害無益的。三四句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得即高歌的反復與推進,明日愁來明日愁則是失即休的進一步闡發(fā)??傊瑥念^到尾詩情有一個回旋和升騰。
字詞上重迭而富于變化。首句前四個字與后三個字意義相對,而二、六字(即)重迭,次句意思是多愁悠悠,多恨也悠悠,多悠悠重迭形成同意反復。三四句句式相同,三句中今朝兩字重迭,四句中明日愁三字重迭,但前一個愁是名詞,后一個則是動詞,詞性亦有變化。(重迭中有變化是本詩突出的藝術手法,學生答出詩歌重迭處得2分,變化處得3分。)
金縷衣自遣對比閱讀答案附賞析3
古詩兩首閱讀答案及對比賞析
滁州西澗
(唐)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淮中晚泊犢頭
(宋)蘇舜欽
春陰垂野草青青,
時有幽花一樹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滿川風雨看潮生。
注:
①《滁州西澗》作于德宗建中二年,當時詩人正在滁州刺史任上。
②蘇舜欽曾被誣陷,削籍為民,流寓蘇州。此詩系詩人回蘇州途經(jīng)淮中時所作。
1.請從景與情兩方面對《滁州西澗》的前兩句進行賞析。(5分)
2.兩首詩分別體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請結(jié)合詩作簡析。(6分)
參考答案
1. 暮春之際,群芳已過,詩人閑行至澗,但見一片青草萋萋。詩人獨獨喜愛澗邊生長的幽草,上有黃鶯在樹陰深處啼鳴。幽草,雖然不及百花嫵媚嬌艷,但它那青翠欲 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趨時悅?cè)说娘L標,自然而然地贏得了詩人的喜愛。這是清麗的色彩與動聽的音樂交織成的幽雅景致。“獨憐”是偏愛的意思,偏愛幽 草,寫出了詩人隨緣自適、怡然自得的開朗和豁達,流露著詩人恬淡的胸懷。
2.韋詩體現(xiàn)了詩人超逸脫俗、恬淡閑適的人生態(tài)度。詩人憐幽草、聽黃鸝,處在一種極其安靜閑適的心境,因而即使春潮春雨突然來襲,自己也會和那個自 橫的野渡孤舟一樣,處之泰然。蘇詩體現(xiàn)了命途多舛的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作者于“春陰垂野”處欣賞“幽花一樹明”的生機,于古祠孤舟旁看滿川風雨、春 潮奔騰的壯闊。壓抑、孤寂的現(xiàn)狀與壯闊、奮發(fā)的精神形成鮮明對比。
對比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山澗水邊的幽靜景象和詩人春游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
詩的前二句“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是說:詩人獨喜愛澗邊生長的.幽草,上有黃鶯在樹陰深處啼鳴。這是清麗的色彩與動聽的音樂交織成的幽雅景致?!蔼殤z”是偏愛的意思,偏愛幽草,流露著詩人恬淡的胸懷。后二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是說:傍晚下雨潮水漲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沒有行人,一只渡船橫泊河里。這雨中渡口扁舟閑橫的畫面,蘊含著詩人對自己無所作為的憂傷,引人思索。還更加說明韋應物寧愿做一株無人關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職。末兩句以飛轉(zhuǎn)流動之勢,襯托閑淡寧靜之景,可謂詩中有畫,景中寓情。
蘇詩
這是一首寫景小詩,作者借春日晚景的描繪,抒發(fā)了自己孤獨寂寞的情感。
如果把這首小詩比作一幅暮春鄉(xiāng)村的風景畫,那么詩的一二句首先潑墨鋪寫了這幅畫的底色和背景。這是一個春草青青的季節(jié),但沒有一點春天的生氣和溫馨,而是陰云低垂,籠蓋四野,偶爾看到一樹鮮明的春花在暮色中也顯得十分的幽暗。春天的草和花應該說是最美好的,卻為晦暗和陰云垂蓋,實在讓人感到可惜和不公平。在迷蒙的底色中我們看到懷才不遇的作者本人和腐敗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因此我們說這令人喘不過氣來的天氣里,這讓人煩躁不安的暮色中飽含了詩人無限的愁情和憂思。
在這樣的背景上,一條孤獨無伴的小船停泊在古老恐怖的古廟旁,凄風苦雨,滿川迷蒙,詩人夜不成寐,在黑暗中呆望著春潮暗漲。這里“孤舟”無疑就是詩人自比,而“滿川風雨”則是坎坷人生的象征。虛實結(jié)合,字里行間滿溢作者的孤獨寂寞之情。
欣賞這首絕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間動靜關系的變化。日間船行水上,人在動態(tài)之中,岸邊的野草幽花是靜止的;夜里船泊牧犢頭,人是靜止的了,風雨潮水卻是動蕩不息的。這種動中觀靜,靜中觀動的藝術構(gòu)思,使詩人與外界景物始終保持相當?shù)木嚯x,從而顯示了一種悠閑、從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風度。
全詩四句,無一句不寫景,無一句不寄情,雖然色調(diào)有點晦暗低沉,但情真意切,語言精當,清新可誦,所以后人皆視之為寫景小詩的代表作。
金縷衣自遣對比閱讀答案附賞析4
蝶戀花閱讀答案附賞析
蝶戀花
趙令畤
欲減羅衣寒未去,不卷珠簾,人在深深處。紅杏枝頭花幾許?啼痕止恨清明雨①。
盡日沉煙香一縷②,宿酒醒遲,惱破春情緒③。飛燕又將歸信誤,小屏風上西江路④。
【注釋】
① 止:猶只。② 沉煙:點燃的沉香。③ 宿酒:昨蜍所飲的酒。 惱:撩惹。惱破:惱煞,極盡煩惱。④ 西江:古詩詞中常泛稱江河為西江。
8、結(jié)合詞意,簡要賞析紅杏枝頭花幾許?啼痕止恨清明雨兩句。(5分)
9、全詞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的哪些思想感情?請結(jié)合詞句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8、紅杏枝頭的花不知還剩多少?美麗的面龐尚有啼痕,只恨被這清明時節(jié)的細雨(打落)。(2分)這兩句運用了設問和擬人手法,(2分)寫出了抒情主人公對雨打花落、春之將逝的感傷之情。(1分)
9、(1)感嘆青春將逝之情(答惜春傷春之情亦可)。如啼痕止恨清明雨,借寫清明雨打落紅杏,含蓄地表達對美好的時光易逝的嗟嘆。(2)孤獨寂寞之情。如人在深深處,寫主人公一個人在深閨閑居,盡日沉煙香一縷寫整日對著一縷裊裊沉香出神。(3)對遠方之人的思念之情。如飛燕又將歸信誤,小屏風上西江路,飛回的燕子又耽誤了帶來回信,主人公只好空對屏風悵望,而小巧的畫屏上畫的正是愛人所去的西江之路。(感情1分,結(jié)合詩句分析1分。每點2分,共6分)
【譯文】
想要減掉羅衣,可是寒氣還沒有退去。珠簾也無心卷起,一個人在深閨中閑居。紅杏枝頭的花不知還剩多少?美麗的面龐尚有啼痕,只恨被這清明時節(jié)的細雨(打落)。
終日無聊悶坐,看著沉香的輕煙一縷。昨夜喝悶酒而大醉,今早醒來得太遲。被惜春的情懷所困,心中充滿了愁緒,飛回的燕子又耽誤了帶來回信,我淚眼凄迷,呆呆地望著小巧的屏風,那上面畫的是遙遠的西江的水路。
【賞析】
《蝶戀花欲減羅衣寒未去》由趙令畤創(chuàng)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首詞寫春日閨中懷人。語言婉約清麗,情致柔各纏綿,意境蘊藉含蓄;結(jié)尾馀韻不盡,神味久遠,深得好評。本詞寫閨人的傷春懷遠之情,用語簡練,清超絕俗。
這首抒寫閨中懷人之情的詞,語不多,情無限,寫得清超絕俗,澹雅疏秀,別具一格。
上片首句寫冬春之交閨客佳人欲減羅衣,卻又躊躇起來,因為她感到此時寒意猶未消去,暗示了女主人公因氣候變化無常而最難將息的心情。不卷珠簾,人深深處。雖未直接說出閨中人的心緒,卻畫出一位佳人惆悵自憐之態(tài),使人隱隱感受到她心中的愁悶。蝶戀花·感懷 閱讀答案附賞析蝶戀花·密州上元 閱讀答案附賞析蝶戀花·春景 閱讀答案附賞析蝶戀花·小雨初晴迥晚照 閱讀答案附賞析蝶戀花·盡日驚風吹木葉 閱讀答案附賞析蝶戀花·重游晉祠題壁 閱讀答案附賞析蝶戀花(歐陽修)庭院深深深幾許蝶戀花(歐陽修)歐陽修:蝶戀花蝶戀花(柳永)蝶戀花(晏幾道)晏幾道:蝶戀花蝶戀花(蘇軾)蝶戀花(晏殊)蝶戀花(趙令畤)趙令畤:蝶戀花蝶戀花(周邦彥)蝶戀花(賀鑄)蝶戀花 閱讀答案蝶戀花 桐葉晨飄 閱讀答案蝶戀花 暮春 閱讀答案
以下兩句點明女主人公愁悶的表層原因清明時節(jié)的連綿春雨。這場雨,不僅使氣候寒未去,欲減羅衣不能,更重要的.,它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損失雨打花枝,落紅無數(shù)!所以,簾雖未卷,而女主人公十分關切庭院中的花兒,迫不及待地問詢:紅杏枝頭花幾許?當然,不消問,她也料到嬌艷的杏花定然會遭到的命運了。她仿佛看到那枝頭稀稀拉拉幾朵殘存的紅杏,依稀還帶著雨痕,像啼哭一樣,憎恨那殘酷無情的清明雨呢!當然花兒哪有悲與恨,只不過是人的感情折射而已。但從其情緒之強烈程度看,閨中人因此而啼哭而憎恨,看來不像是一般傷春、惜花的意緒了。詞是中女主人公之止恨清明雨,當別有感恨。人世間有許多人和事有如花兒般的美好,結(jié)果卻被一場無情風雨破壞了。紅杏枝頭花幾許?啼痕止恨清明雨,這兩句詞實是頗富有象征意味的。
詞之上片,將女主人公惜花傷春的意緒表達得頗為動人。
過片三句,轉(zhuǎn)寫閨中人內(nèi)心極度的凄寂和苦悶。盡日沉煙香一縷,她終日對首一縷裊裊香煙出神,深閨之寂寞冷清和人的百無聊賴可想而知。盡日,即李清照所說愁永晝也。盡日苦坐愁城,無法排遣,唯有借酒澆愁。宿酒醒遲,可見恨深酒多,以致一時難醒了,而醒來仍然是空對沉煙香一縷而已,此種境遇何等難挨!惱破春情緒,關合上片惜花恨雨,極力渲染出一個愁字。
結(jié)尾兩句點出女主人公愁思重重的深層原因佳人懷人心事。飛燕又將歸信誤,她多么希望燕子給她帶來遠人的信息,而它們卻如史達祖筆下那便忘了,天涯芳信的雙燕,非常令人失望。于是她只好空對屏風悵望:小屏風上西江路,淡煙流水的畫屏上畫的正是通往西江之路,回想當初心愛之人正是從這水路遠去的!歇拍寫出了閨人佳人對心上人的一往情深,讀之令人感到意猶未盡,一詠三嘆。
《草堂詩余正集》評此詞結(jié)句曰:末路情景,若近若遠,低徊不能去。這一評語,極為準確,精煉地概括出此詞含蓄蘊藉、語婉意深的風格。蝶戀花·感懷 閱讀答案附賞析蝶戀花·密州上元 閱讀答案附賞析蝶戀花·春景 閱讀答案附賞析蝶戀花·小雨初晴迥晚照 閱讀答案附賞析蝶戀花·盡日驚風吹木葉 閱讀答案附賞析蝶戀花·重游晉祠題壁 閱讀答案附賞析蝶戀花(歐陽修)庭院深深深幾許蝶戀花(歐陽修)歐陽修:蝶戀花蝶戀花(柳永)蝶戀花(晏幾道)晏幾道:蝶戀花蝶戀花(蘇軾)蝶戀花(晏殊)蝶戀花(趙令畤)趙令畤:蝶戀花蝶戀花(周邦彥)蝶戀花(賀鑄)蝶戀花 閱讀答案蝶戀花 桐葉晨飄 閱讀答案
金縷衣自遣對比閱讀答案附賞析5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含意很單純,簡單來說,可以用莫負好時光一言以蔽之。意在勸勉年輕人要珍惜美好時光,這原是一種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墒?,它使得讀者感到其情感雖單純卻強烈,能長久在人心中繚繞,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它每個詩句似乎都在重復那單一的意思莫負好時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變化,重復而不單調(diào),回環(huán)而有緩急,形成優(yōu)美的旋律,反復詠嘆強調(diào)愛惜時光, 莫要錯過青春年華。從字面看,是對青春和愛情的大膽歌唱,是熱情奔放的坦誠流 露。然而字面背后,仍然是愛惜時光的主旨。因此,若作行樂及時的宗旨看 似乎有些不貼切,作珍惜時光看,便搖曳多姿,耐人尋味。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勸君開始,惜字也兩次出現(xiàn),這是二句重復的因素。但第一句說的是勸君莫惜,二句說的是勸君須惜,莫與須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復中的'變化。這兩句詩意又是貫通的。金縷衣是華麗貴重之物,卻勸君莫惜,可見作者想表達還有遠比它更為珍貴的東西,這就是勸君須惜的少年時了。至于其原因,詩句未直說,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貴如黃金也有再得的時候,千金散盡還復來;然而青春對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復返的??墒?,世人多惑于此,愛金如命、虛擲光陰的真不少呢。一再勸君,用對白語氣,致意殷勤,有很濃的歌味,和娓娓動人的風韻。兩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為肯定后者,似分實合,構(gòu)成詩中第一次反復和詠嘆,其旋律節(jié)奏是紆回徐緩的。
三、四句則構(gòu)成第二次反復和詠嘆,單就詩意看,與一、二句差不多,還是 莫負好時光那個意思。這樣,除了句與句之間的反復,又有上聯(lián)與下聯(lián)之間的較大的回旋反復。但兩聯(lián)表現(xiàn)手法就不一樣,上聯(lián)直抒胸臆,是賦法;下聯(lián)卻用了譬喻方式,是比義。于是重復中仍有變化。三、四沒有一、二那樣整飭的句式,但意義上彼此是對稱得銖兩悉稱的。上句說有花應怎樣,下句說無花會怎樣;上句說須怎樣,下句說莫怎樣,也有肯定否定的對立。二句意義又緊緊關聯(lián):有花堪折直須折是從正面說行樂須及春意,莫待無花空折枝是從反面說行樂須及春意,似分實合,反復傾訴同一情愫,是勸君的繼續(xù),但語調(diào)節(jié)奏由徐緩變得峻急、熱烈。堪折直須折這句中節(jié)奏短促,力度極強,直須比前面的須更加強調(diào)。這是對青春與歡愛的放膽歌唱。這里的熱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膽,而且形象、優(yōu)美。花字兩見,折字竟三見;須莫云云與上聯(lián)莫須云云,又自然構(gòu)成回文式的復疊美。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與字的反復、句與句的反復、聯(lián)與聯(lián)的反復,使詩句瑯瑯上口,語語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緒由徐緩的回環(huán)到熱烈的動蕩,又構(gòu)成此詩內(nèi)在的韻律,讓人讀后十分回味。
《金縷衣》,起詩意單純而不單調(diào),有往復,有變化,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作為獨立的詩篇一搖曳多姿,更何況它在唐代是配樂演唱,難怪它那樣使人心醉而被廣泛流唱了。
此詩另一顯著特色在于修辭的別致新穎。一般情況下,舊詩中比興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詩的發(fā)端;而絕句往往先景語后情語。此詩一反常例,它賦中有興,先賦后比,先情語后景語,殊屬別致。勸君莫惜金縷衣一句是賦,而以物起情,又有興的作用。詩的下聯(lián)是比喻,也是對上句須惜少年時詩意的繼續(xù)生發(fā)。不用人生幾何式直截的感慨,用花(青春、歡愛的象征)來比少年好時光,用折花來比莫負大好青春,既形象又優(yōu)美,因此遠遠大于及時行樂這一庸俗思想本身,創(chuàng)造出一個唯美意象世界。這就是藝術的表現(xiàn),形象思維。錯過青春便會導致無窮悔恨,這層意思,此詩本來可以用但卻沒有用老大徒傷悲一類成語來表達,而緊緊朝著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繼而造出無花空折枝這樣聞所未聞的奇語。沒有沾一個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也讓人十分深味。
金縷衣自遣對比閱讀答案附賞析6
《少年游》閱讀答案附賞析
柳永
參差煙樹灞陵橋①,風物盡前朝。衰楊古柳,幾經(jīng)攀折,憔悴楚宮腰②。
夕陽閑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③。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④。
[注]
①灞陵橋:在長安東(今陜西西安)。
②楚宮腰:以楚腰說柳。
③蘅皋:長滿杜蘅的水邊陸地。
④蘭橈:橈即船槳,蘭橈指代船。
【閱讀訓練及答案】
(1)詞中“憔悴楚宮腰”的句子化用了前人的兩句名句,這兩句名句是“ , ?!?《陽關》是送別的名曲,這首曲子指的是唐朝著名詩人 的七言絕句《 》。
(2)簡要分析這首詞的表現(xiàn)手法。
(3)請指出上闋后三句運用了哪種表達技巧?并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5分)
(4)結(jié)合本首詞的下闋來分析詞人“腸斷”的因由。(6分)
答案:
(1)“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陽關三疊曲》)
(2)運用襯托手法,借助衰楊、古柳、夕陽、秋光等最易牽動游子思鄉(xiāng)、悲秋情懷的意象,以哀景襯哀情,突出離愁之深重。
(3)參考A:哀景襯哀情。(1分。借景抒情、以景襯情,也可以。答“比喻”不給滿分)眼前的煙柳歷經(jīng)滄桑而衰敗,又加上歷來被離別之人攀折,如今也是憔悴不堪。(2分)作者以哀景襯哀情,借傷柳而傷別,加倍突出了人間的.別離之頻繁,別恨之深重。(2分。提及滄桑之感亦可)
參考B: “憔悴楚宮腰”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1分)詞人眼中所見到的楊柳幾經(jīng)攀折,那如楚宮腰的婀娜多姿的柳樹早已憔悴不堪了,已是古老且衰敗。(2分)擬人手法的運用,不僅形象生動地描繪了眼前煙柳姿態(tài),而且強烈表現(xiàn)了詞人心中所生的歷史滄桑之感(離愁別恨)。(2分)
(4)關鍵詞:秋日、夕陽——漂游思鄉(xiāng);陽關曲——別離之苦;乘舟憑欄——孤寂)夕陽閑淡而且秋光已老,這種凄清孤寂的環(huán)境已經(jīng)讓詞人心中滿是離愁,而送別的陽關曲不由得讓獨自乘舟而去的詞人更是肝腸寸斷。
[注]①蘅皋:長滿杜蘅(香草名)的水邊陸地。②蘭橈(ráo):指劃船的槳,這里代指船。
(1)結(jié)合本詞內(nèi)容具體賞析“衰楊古柳,幾經(jīng)攀折,憔悴楚宮腰”三句。
(2)“獨自憑蘭橈”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獨自”二字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案:
(1)以哀景映襯哀情 ,借傷柳以傷別 ,加倍突出人間別離之頻繁,別恨之深重 。
(2)結(jié)句“獨自憑蘭橈”描繪了一幅獨自一人倚在畫船的船舷的畫面 ; “獨自”二字,筆力沉重,透露出一種孤寂難耐的情懷,充分表達了依依惜別的衷情,孤身飄零的苦況 。
【賞析】
這是一首典型的婉約之作。風格柔婉,語言清麗,情思纏綿。上闋重在寫景,情融其中,景物描寫句句含情。開頭兩句總寫灞陵橋全景:楊柳參差,如煙如霧,景色之凄迷,與前朝完全相同。此等景象,最易牽動游子思鄉(xiāng)的情懷?!帮L物盡前朝”一句,意蘊豐厚,使人頓生物是人非之感,如同一條紐帶將現(xiàn)實的羈旅之愁與歷史的興亡之感連接起來,在貌似冷靜的描述中,透露出詞人沉郁的思緒。后三句專寫離愁,詞人極寫“折柳贈別”的習俗:“幾經(jīng)攀折”,暗喻人間離別之頻繁;“憔悴楚宮腰”,一語雙關,字面上指屢遭“攀折”之柳衰弱不堪,如同楚王宮中餓死的宮女的細腰,實際上是抒寫飽受折磨的離人憔悴之態(tài),突出離愁之深重。下闋重在抒情,借助“夕陽”、“秋光”等凄涼意象,對“離愁”進行映襯、渲染?!半x思滿蘅皋” 一句,使抽象的“離愁”似乎伸手可觸,形象化地表現(xiàn)離愁之多,無處不在。走筆至此,詞人意猶未盡,又用“一曲《陽關》”之句,從聽覺的角度進一步強化“離愁”,表現(xiàn)其令離人肝腸寸斷的“殺傷力”。詞末以“獨自憑蘭橈”收煞,表現(xiàn)離人孤獨之悲。全詞內(nèi)涵深廣,悲秋與離愁渾然一體,景物與人事有機交融。詞人運用襯托手法,以哀景襯哀情,把離別的哀情渲染得淋漓盡致,堪稱抒寫離愁別緒的佳作。
金縷衣自遣對比閱讀答案附賞析6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