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插秧活動方案共6篇(小學生插秧活動方案),以供參考。

插秧活動方案共1
活動方案---插秧為主題
活動目標:
1、通過組織幼兒外出活動,和爸爸媽媽一起參加游戲等活動,真正讓幼兒走進大自然,開闊孩子們的眼界,增強孩子們的團隊意識,更好地感受春天的氣息,體驗勞動所帶來的收獲,增進與家人之間的情感。
2、讓幼兒在感受大自然美好的同時,豐富幼兒的知識,開拓眼界,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和收獲成果的喜悅。
3、促進家長與幼兒園、家長與幼兒、家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4、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活動準備 一:通知的到位,
二:說明本次活動的具體流程和重要性,并向家長提出本次活動需注意配合和準備的具體事項和物品。
三:活動前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 四:禮物和班牌 活動事項:
時間:周六(3月26日)。 地點:南山公園
方式:集體活動和分散活動相結合。
參加對象:大、中、小、班幼兒和家長及老師。
活動過程:
1、早上7點40分準時來園集合。
2、幼兒上車前小便,清點人數(shù),8點10分準時排隊上車。請家長配合上下車孩子的安全。 3、交代要求:
(1)要暈車的孩子和爺爺、奶奶帶領的孩子盡量安排坐前面。
(2)保持車廂整潔,并提醒孩子注意安全,
(3)提醒家長活動中遵守時間及一些注意事項。
(4)帶好您自己的孩子,要跟著班上老師走,及帶好自己的物品。
華僑二幼兒園中B班
插秧活動方案共2
插秧日記
“明天早上7點30在局大門口集合,到來龍村插秧去!”
插秧?現(xiàn)在不都用上插秧機了嗎?又或用秧盤育秧拋秧了嗎?
插秧?依稀看到兒時的我和伙伴們奔跑在田埂間,大人們三三兩兩分布在田間,扯秧,犁田,劃行子,挑秧,插秧有條不紊的忙碌著。耳邊隱約聽見大人們勞動中的歡笑聲,伙伴們在田埂坡上找到一窩野鴨蛋的尖叫聲??諝庵袕浡鴹d子花、槐花的濃香,手中捧著紅的野草莓、紫的桑椹子、嫩的薔薇莖。噢,那一幅阡陌相通,雞犬相聞的恬靜的農村風景畫,久違了,咱們明天見!
道路,硬化了,寬闊了。不遠處,“隆隆隆”,聯(lián)合收割機在割麥打麥。放眼望去,田里都杵著麥垛和油菜桿,并沒有水汪汪的秧田,沒有綠毯似的秧苗。
“今年旱啦,一直不下雨,麥田和菜籽田都等灌了水才能插咧。實在無法,水田里都種土豆了。昨天才抽了點水,再不插秧就過季了,”迎著我疑惑的雙眼,大媽無奈地念叨著,“瞧這秧長的!”
這是我的記憶中的青蔥秧苗嗎?不,它矮小稀疏,田壟間沒有夾生著似蘭花的野豬草,秧苗間、水面上浮著厚厚的一層青苔似的浮游植物。挽起褲腿,赤腳踩進去是需要點勇氣的?!疤锢镉行◆~嗎?有泥鰍嗎?”我急切的問道?!澳睦镞€有喲,連螞蝗都不長了?!?/p>
驀的,我眼前一片霧氣。我是農民的女兒,我們是大地的兒女。而如今,我們的母親經歷著怎樣的巨變和磨難呀!農村勞動力青黃不接,殺蟲劑除草劑等的濫用致使土地不堪重負。我默默地拆開秧把,熟練的插著?!昂⒆觽兌歼M城打工去了。大兒子還當上班長,還是工地上的代表咧?!贝髬尶次夷枘璧?,不停的叨叨著?!芭畠航衲臧淹鈱O也接進城了,還買了房?!薄霸龠^幾個月就好了,看,田間水利灌溉工程已修進村了”“村里也有垃圾專用車了”。
“這插秧也不難啊,”從未做過農活的同事嚷道。是的,各種農活都不屬高難技術活,但它需要和農人踏實堅韌的品質合二為一,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社會在進步,事物也隨之發(fā)展變化,這就賦予了我們新的使命和職責。合作社的成立、機械化的作業(yè)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規(guī)劃,規(guī)模生產,提高了勞動效率。生物肥料的推廣、“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的落實,讓土壤得以良性循環(huán)。家電下鄉(xiāng)等各種補貼、農村醫(yī)療養(yǎng)老等各種制度的不斷完善讓農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城鄉(xiāng)差別也越來越小。
“手把青苗插稻田,低頭便見水中天。順應自然方成道,原來退步是向前?!倍呉老鱽聿即蜕械囊鞒?。不錯,社會生活中的我們更是需要傳承農人的品質,常自觀身心,做到“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清靜,免受“色、聲、香、味、觸、法”之六塵污染,做足自己,盡到責任,各行各業(yè)自然就方成方,園成園了。
“姑娘們,收工了,上來喝口水?!?/p>
捶著僵硬的腰腿,瞅著那越來越直的秧苗甜甜的笑容,我豁然開朗——“青青秧苗,皆是法身”。
楊紅麗
于2011年5月23日午間
插秧活動方案共3
《插秧》教學反思
今天我講了一節(jié)組內研究課《插秧》。這是一首很簡短的小詩,意境很美,內容很簡單。因此我在教學設計的時候,從情感上打動學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同時著重注意進行拓展訓練,引導學生想象:水田這面鏡子,還會映出什么?農民插秧,還會插在哪里。為了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我下載了音樂,搜集了很多學生感興趣的圖片,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情緒比較高,基本上達到了本課預設的教學目標。但是課后,也有幾點值得反思:
1、時間分配上需要更合理一些:
拓展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因此擠占朗讀時間。這樣有點喧賓奪主,感覺華而不實。
2、不要用成年人的觀點去代替孩子理解:
講課過程中,學生質疑時提到:為什么農民插秧會插在藍天上、白云上、青山上、綠樹上。這對于成年人很簡單的問題,沒想到學生真的不明白。所以,要充分備學生,以兒童的視角看待問題,才能使自己的課堂真正達到解惑答疑的地方。
3、要發(fā)散學生思維,不能要求孩子有一律的標準答案。
課結束的時候,有一首需要補充的小詩,我讓孩子一起來做這道題。課后,趙主任告訴我,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孩子分別來說一說,這樣會寫出不同的小詩,學生是教會更獨特,語言也會更豐富,思維會更活躍。我覺得很受啟發(fā)。
插秧活動方案共4
《插秧》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認識6個生字,會寫“田、照、藍、農、民”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背誦文。 3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的勞動之美,然后進行續(xù)寫。
前準備:預習: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認生字、讀讀文; 教具:生字卡片,文插圖、班德瑞《田園風光曲》。
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導入新。
同學們都喜歡猜謎語,下面聽老師說一則謎語:“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你問他是誰,他說你知道?!保▽W生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鏡子有關的,看看作者在文中把什么寫成了鏡子?(板書題:插秧)[上伊始,教師用一則謎語引出與本學習內容相關的東西,以激起學生的學習情趣。]
二、據(jù)題質疑,據(jù)圖釋疑。
同學們看到這個題可能會問:“插秧”是什么意思?誰插秧?在哪兒插秧?(指導學生觀察書上插圖,引導學生理解圖中戴斗笠的人把水稻的秧苗插在稻田里的活動叫插秧。)究竟是誰插秧?在哪兒插秧?讓我們一起學習文。[“插秧”這一名詞對于城里的孩子來說比較陌生,如果學生對“插秧”一詞都不理解的話,根本就無法進行文的學習;如果單純由老師向學生灌輸“插秧”一詞的定義,學生也會一頭霧水。因此在教學中應利用文插圖來幫助學生理解“插秧”的含義,并通過學生的質疑引發(fā)其學文的欲望。]
三、自主識字,初讀感知。
出示學過的識字方法,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認字學詞,讀通文。(1)借助拼音;(2)問別人;(3)聯(lián)系上下文猜字;(4)聽別人讀。 2同桌互讀正音。 3指名讀文。其他小朋友認真聽,評一評讀得怎么樣。 4運用游戲,檢查學生識字情況。
現(xiàn)在我們要把生字朋友從文中請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同學們還認不認識?出示生字卡片,用“開火車”和“摘字”(把字貼在黑板上認識哪個字就摘哪個字來讀,其他學生跟讀3遍。)兩種游戲來檢查學生識字情況。并讓學生匯報自己是采用什么方法認識這些字的。
把生字朋友送回文家中,全班齊讀文,解決先前質疑的兩個問題,初步感知文內容。
[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是識字,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重要的是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也即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開始出示了四種學生已經學過的識字方法,叫他們選擇其中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識字,這樣既復習鞏固了原有的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的能力。同時,識字是比較枯燥的,為了讓學生識起字來饒有興趣,在教學中引入了兩種識字游戲——“開火車”和“摘字”。這樣能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提高識字效率,鞏固識字效果。]
四、細讀文,理解意思。
四人小組讀文,講講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討論解決不明白之處。
2全班交流小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相機指導。
3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習慣。同時,打破傳統(tǒng)的“串講”形式,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學生自己能讀懂的教師就不再去多講,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皩W而不思則罔”,質疑是思維的火花,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注重了學生質疑問難能力的培養(yǎng),收到較好的效果。]
五、范讀引路,熟讀成誦。
教師范讀文。學生評一評老師哪些地方讀得好?還有什么不足之處?
2學生練讀。教師設問:水田里映照著藍天、白云、青山、綠樹,給你什么感覺?農民伯伯在這么美的環(huán)境中插秧是什么心情?重點指導學生讀出水田映照著藍天、白云、青山、綠樹的美和農民插秧時歡快、充滿希望的心情。
3配樂朗誦,嘗試背誦。
[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基本訓練。它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強語感,發(fā)展語感,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學時,不宜講太多的有關朗讀的知識,主要應通過教師范讀來引路,讓學生從聽中進行評價感悟,從模仿練讀中得到自悟。]
六、發(fā)揮想象,拓展延伸。
小朋友們,你們想想水田這面鏡子里還會映照著什么?根據(jù)回答,相機板書:鳥兒、飛機、花兒??
2你能不能照著書上的句式,當小作家把水田映照的東西寫一寫。
[這篇文句式整齊,結構相同,有利于學生積累語言,內化其表達方式。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續(xù)寫文,不但讓學生產生了新奇感,而且運用了所學語言。]
七、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讓學生用自己習慣或喜歡的方式記憶字形。 2全班交流匯報識記字形方法。教師適當提供識記方法:如用部法記“藍”字?? 3重點指導書寫:藍:上面是“艸”,要與“籃”區(qū)分開來。 農、民:與后語文天地中的練習結合起來指導。 4學生進行書寫練習。
教學反思:《插秧》這一的教學設計,我主要想體現(xiàn)三個新程標準的理念:一是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識字方法自主識字,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二是通過初讀、細讀、背誦這一有層次、有梯度的讀的設計,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積累語言,內化的表達方式。三是注重生生、師生間的互動。評價變得開放,既有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又有學生對教師的評價,評價的目的不再只為了甄別與選拔,而是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
插秧活動方案共5
2011年全椒縣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
推廣工作總結
2011年,我縣為部級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示范縣,在省、市主管部門的指導、支持下,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相關單位的密切配合下,立足前幾年打下的堅實基礎,攻堅克難,奮力爬坡,做到服務多樣化、運轉市場化、技術多元化,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截止10月30日,全縣新增插秧機104臺(其中高速機8臺),育秧流水線8套,育秧硬盤萬張,完成機插秧作業(yè)面積萬畝,圓滿完成了市政府、縣政府下達的工作指標。
一 堅持行政推動不放松
為了做好今年的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縣政府一如既往高度重視,準備充分,部署有力。以全政 [2011]34號文件形式,安排落實了今年的水稻育插秧機械化工作任務,要求各鎮(zhèn)各部門高度重視,增強責任感,切實把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落實到議事日程,做到“認識不減、力度不減、扶持不減”,“確保人員到位、措施到位、責任到位”,每個鎮(zhèn)必須建立3個面積在500畝以上的示范片,要落實到田頭、機頭、人頭。今年,縣政府再次把水稻育插秧工作列入農村工作綜合考評中,并設立水稻育插秧推廣工作單項獎。提出四點要求:1.搶抓機遇,把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推廣工作打造成各級組織的社會事業(yè)和參與者的人生事業(yè);2.狠抓關鍵,不斷創(chuàng)造、培植、支持水稻育插秧工作的載體、平臺和著力點,推動此項工作又快又好地發(fā)展;3.健全機制,促進工作常態(tài)發(fā)展,成就“三農”偉業(yè);4.加強領導、強化管理,為做好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各鎮(zhèn)政府會后相繼成立了機插秧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實施方案》,出臺了獎懲措施,落實了示范片,工作開展有序。
在育插秧關鍵時間段,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曾多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調研,組織召開各鎮(zhèn)、各相關部門負責人協(xié)調會、調度會,實行每日匯報制:各鎮(zhèn)將每天育插秧進度反饋到農機局,農機局匯總后上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及縣農村工作組領導;技術人員對示范點做到一天一巡查、一天一總結、一天一匯報。期間由督查局牽頭,農機、農藝等部門參與督查各鎮(zhèn)育插秧進度。分管縣長楊勇多次深入一線檢查、指導機插秧工作,親自解決在機插秧工作中遇到的困難。
二 堅持資金扶持不減少
為了激勵農民購買插秧機、運用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鼓勵農機服務合作社從事機插秧作業(yè),縣財政安排了70萬元用于此項工作,各鎮(zhèn)政府都相應安排了專項資金用于購置插秧機補貼、作業(yè)獎勵等。
1.縣財政對規(guī)范化合作社, 2011年機插秧面積達3000畝以上的,給予每社元的資金扶持,2011年機插秧面積達2000畝以上的,給予每社元的資金扶持。 2.對購置機械育秧硬盤農機專業(yè)合作社給予每張元的資金支持。
3.對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和種糧大戶購置插秧機繼續(xù)實行優(yōu)先支持、在同等條件下優(yōu)先考慮、安排。
4.各鎮(zhèn)在中央、省財政補貼的基礎上,對推廣好的典型,根據(jù)作業(yè)面積進行獎勵,有的鎮(zhèn)對購置育秧流水線給予3000元/套補貼,有的鎮(zhèn)對機插秧農戶提供種子補貼(5—15元/斤)、育秧軟盤補貼(10—20元/畝,有的無償提供軟盤)、作業(yè)補貼(機插秧10—20元/畝)等。
三 堅持宣傳培訓不滑坡
農民對水稻育插秧技術的使用,往往取決于他們的接受程度。為了加快我縣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的發(fā)展,讓更多的農民了解、接受、實施這項新的水稻種植技術,我們充分利用農民趕廟會、上街下集等機會,支起桌子、擺上資料、豎起牌子,向過往的群眾宣傳機插秧技術。并結合陽光工程培訓和新型農民培訓,舉辦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培訓班,詳細講解育秧技術、大田耕整技術、大田管理技術和機插秧操作技術。有時為了方便群眾,總是利用下雨天、晚上,深入到農村,組織幾個村民組的農民進行技術培訓,播放宣傳光碟、散發(fā)技術資料、講解育插秧技術。今年全縣共散發(fā)技術宣傳資料2800份,舉辦培訓班9期,培訓農民420人。
四 堅持農機農藝不脫節(jié) 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需要農機農藝做到緊密結合,兩者缺一不可。為了搞好這項工作,農委安排專門技術人員與農機局安排的農機技術人員組成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指導小組,在農機部門對農民進行插秧機操作培訓時,給農民上課,講解水稻的有關知識、大田水肥管理、水稻病蟲害防治等;和農機人員一起走到田間地頭,幫助農民選種、指導農民育秧,并及時幫助解決機插戶遇到的問題。農機、農藝的緊密結合,讓農戶感到有了技術保障,增強了他們運用技術的信心。
五 改變服務對象,促進作業(yè)組織做大做強
“市場運作”是水稻育插秧機械化的發(fā)展趨勢,一家一戶的小農作業(yè),必將被專業(yè)化服務所替代。我們在推廣服務過程中,不放棄一畝地、一臺機的星星之火,同時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在發(fā)展規(guī)模化作業(yè)上,通過政策傾斜、資金扶持,積極引導農機專業(yè)服務公司、合作社發(fā)展壯大。育秧流水線配套硬盤進行育秧作業(yè),效率高、秧苗均勻、省工、省時。今年縣政府在地方財政疊加補貼中,特別增加了硬盤補貼。目前全縣已成立的22個農機專業(yè)服務組織,擁有插秧機135臺(其中高速機14臺),育秧流水線12套,硬盤張,成為機插秧作業(yè)的主力軍和領頭羊。同時我們積極幫助種糧大戶和土地流轉大戶與機插秧公司、農機服務合作社對接,為大戶找機械、為合作社找市場。今年農機服務組織與農戶簽訂機插秧服務合同畝,作業(yè)收入達450多萬元。 今年水稻機插秧工作我們順應農村發(fā)展趨勢,結合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土地流轉,堅持扶持農機服務組織抓大戶、建大片、發(fā)展機械化流水線育秧,服務對象由過去的零散農戶向承包大戶作業(yè)方向轉移,今年全縣建立500畝以上的作業(yè)片56個,比去年增加了11個。
存在的問題
(一)推廣力量單薄。推廣站只有4名工作人員,其中一人還要留守辦公室,而鎮(zhèn)農機管理員由于被鎮(zhèn)政府其他工作束縛,難以全身心投入到農機工作上。另外,機插秧涉及很多農藝方面的知識,而農機人大多是外行,加強推廣隊伍的知識培訓,更顯必要。
(二)發(fā)展不平衡。各鎮(zhèn)由于自然條件,領導重視程度,農民的積極性存在差異等因素,機插秧發(fā)展水平參差不齊。
(三)插秧機價格偏高。盡管農民在購置插秧機時已經享受了一半以上的政府補貼,但一臺機械依然要拿出
八、九千元,高速機幾萬元,居高不下的價格,直接影響著農民的購機積極性。
(四)法律不完善。疊加補貼后的插秧機仍有流失現(xiàn)象。目前沒有過硬的強制措施,應逐步完善相關法律,予以重拳出擊整治。
2012年工作打算
1、立足當前工作基礎,摸索創(chuàng)新示范推廣工作新模式;
2、宣傳工作上增加手段,加大力度,使機插秧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3、繼續(xù)加強部門合作,充分發(fā)揮鄉(xiāng)鎮(zhèn)農機、農技人員的能動性,發(fā)展壯大推廣隊伍;
4、加大對機插秧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扶持、投入,促進水稻機插秧規(guī)模化、產業(yè)化發(fā)展;
5、進一步加強技術培訓,確保培訓質量,提高機手素質;
6、做好鎮(zhèn)村宣傳發(fā)動工作,加速整村推進、成片發(fā)展。
全椒縣農機推廣站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一日
插秧活動方案共6
《插秧》教案
教學目標:1.認識6個生字,會寫“田、照、藍、農、民”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的勞動之美,然后進行續(xù)寫。
課前準備:預習: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認生字、讀讀課文; 教具:生字卡片,課文插圖、班德瑞《田園風光曲》。
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喜歡猜謎語,下面聽老師說一則謎語:“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你問他是誰,他說你知道。”(學生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鏡子有關的文章,看看作者在文中把什么寫成了鏡子?(板書課題:插秧)
二、據(jù)題質疑,據(jù)圖釋疑。
同學們看到這個課題可能會問:“插秧”是什么意思?誰插秧?在哪兒插秧?(指導學生觀察書上插圖,引導學生理解圖中戴斗笠的人把水稻的秧苗插在稻田里的活動叫插秧。)究竟是誰插秧?在哪兒插秧?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
三、自主識字,初讀感知。
1.出示學過的識字方法,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認字學詞,讀通課文。(1)借助拼音;(2)問別人;(3)聯(lián)系上下文猜字;(4)聽別人讀。 2.同桌互讀正音。 3.指名讀課文。其他小朋友認真聽,評一評讀得怎么樣。 4.運用游戲,檢查學生識字情況。
現(xiàn)在我們要把生字朋友從課文中請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同學們還認不認識?出示生字卡片,用“開火車”和“摘字”(把字貼在黑板上認識哪個字就摘哪個字來讀,其他學生跟讀3遍。)兩種游戲來檢查學生識字情況。并讓學生匯報自己是采用什么方法認識這些字的。
5.把生字朋友送回課文家中,全班齊讀課文,解決先前質疑的兩個問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四、細讀課文,理解意思。
1.四人小組讀課文,講講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討論解決不明白之處。
2.全班交流小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相機指導。
3.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五、范讀引路,熟讀成誦。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評一評老師哪些地方讀得好?還有什么不足之處?
2.學生練讀。教師設問:水田里映照著藍天、白云、青山、綠樹,給你什么感覺?農民伯伯在這么美的環(huán)境中插秧是什么心情?重點指導學生讀出水田映照著藍天、白云、青山、綠樹的美和農民插秧時歡快、充滿希望的心情。
3.配樂朗誦,嘗試背誦。
六、發(fā)揮想象,拓展延伸。
1.小朋友們,你們想想水田這面鏡子里還會映照著什么?根據(jù)回答,相機板書:鳥兒、飛機、花兒……
2.你能不能照著書上的句式,當小作家把水田映照的東西寫一寫。
七、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讓學生用自己習慣或喜歡的方式記憶字形。 2.全班交流匯報識記字形方法。教師適當提供識記方法:如用部件法記“藍”字…… 3.重點指導書寫:藍:上面是“艸”,要與“籃”區(qū)分開來。 農、民:與課后語文天地中的練習結合起來指導。 4.學生進行書寫練習。
教學反思:《插秧》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我主要想體現(xiàn)三個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一是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識字方法自主識字,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二是通過初讀、細讀、背誦這一有層次、有梯度的讀的設計,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積累語言,內化文章的表達方式。三是注重生生、師生間的互動。評價變得開放,既有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又有學生對教師的評價,評價的目的不再只為了甄別與選拔,而是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
教學理念:
1、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提供學生充分表達的機會,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
2、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識字方法自主識字,學生在開放、民主的環(huán)境中創(chuàng)新的思維火花才會迸發(fā),再創(chuàng)造的激情和靈感才會閃現(xiàn)。
3、學生喜歡閱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感受閱讀的興趣,積累語言,內化文章的表達方式 。
4、注重生生、師生間的互動。開放評價,既有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又有學生對教師的評價,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田、照、藍、農、民”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的勞動之美,然后進行續(xù)寫。
課前準備:預習,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認生字、讀讀課文;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多媒體圖片、課文插圖、班德瑞《田園風光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春天來了,老師想帶大家去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想不想去?請大家看屏幕。知道是什么地方嗎?(學生猜)這幅圖表現(xiàn)的是農民在水田里插秧。(板書課題:插秧 學生念題)
二、據(jù)題質疑,據(jù)圖釋疑。
同學們看到這個課題可能會問:“插秧”是什么意思?誰插秧?在哪兒插秧?(指導學生觀察書上插圖,引導學生理解圖中戴斗笠的人把水稻的秧苗插在稻田里的活動叫插秧。)究竟是誰插秧?在哪兒插秧?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
三、自主識字,初讀感知。
1、出示學過的識字方法,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認字學詞,讀通課文
(1)借助拼音;(2)問別人;(3)聯(lián)系上下文猜字;(4)聽別人讀。
2、同桌互讀正音。
3.指名讀課文。其他小朋友認真聽,評一評讀得怎么樣。
4.運用游戲,檢查學生識字情況。
現(xiàn)在我們要把生字朋友從課文中請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同學們還認不認識?出示生字卡片,用“開火車”和“摘字”(把字貼在黑板上認識哪個字就摘哪個字來讀,其他學生跟讀3遍。)兩種游戲來檢查學生識字情況。并讓學生匯報自己是采用什么方法認識這些字的。
5.把生字朋友送回課文家中,全班齊讀課文,解決先前質疑的兩個問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四、細讀課文,理解意思。
1.四人小組仔細看圖讀課文,講講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討論解決不明白之處。
2.全班交流小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相機指導。
3.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五、范讀引路,熟讀成誦。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評一評老師哪些地方讀得好?還有什么不足之處?
2.學生練讀。教師提問:水田里映照著藍天、白云、青山、綠樹,給你什么感覺?農民伯伯在這么美的環(huán)境中插秧是什么心情?重點指導學生讀出水田映照著藍天、白云、青山、綠樹的美和農民插秧時歡快、充滿希望的心情。
4.配樂朗誦,嘗試背誦。
(1)同位討論背誦的順序
(2)配上音樂,閉上眼睛邊背誦邊想像。
六、發(fā)揮想象,拓展延伸。
1.小朋友們,你們想想水田這面鏡子里還會映照著什么?根據(jù)回答,相機板書:鳥兒、飛機、花兒……
2.你能不能照著書上的句式,當小詩人把水田映照的東西寫一寫。
七、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讓學生用自己習慣或喜歡的方式記憶字形。
2.全班交流匯報識記字形方法。教師適當提供識記方法:如用部件法記“藍”字……
3.重點指導書寫:藍:上面是“艸”,要與“籃”區(qū)分開來。 農、民:與課后語文天地中的練習結合起來指導。
4.學生進行書寫練習。
插秧活動方案共6篇(小學生插秧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相關熱詞搜索:插秧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