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人過年作文 篇1
馬上就來到了大家期盼已久的大年了。過大年是中國的傳統(tǒng),大年中孩子們要穿新衣服、守夜。在守夜中我們又悄悄長大一歲了。晚上十二點我們就期盼到了放旺火,它代表一年中每天紅紅火火,如果你那天把什么東西打碎了,你不要害怕,你就和你爸爸媽媽說:歲歲(碎碎)平安。
今年是狗年,狗年中要快樂、平安,旺上加旺!
寫人過年作文 篇2
除夕,是全國人民期盼的一天,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天,這一天我有一件最開心的事要跟大家一起分享。
“什么事呢?”我聽到大家開始議論紛紛了,“拿紅包,吃年夜飯……”大家猜來猜去,還是沒猜中我心里的那份快樂,告訴大家吧,我最開心的事當然是放煙花嘍!那么有年味的事大家怎么會猜不中呢?
除夕中午,我和媽媽、弟弟坐著阿姨的車,來到煙花批發(fā)商店。進了店門,玲瑯滿目的煙花把我們的眼睛搞得眼花繚亂,我和弟弟手忙腳亂地挑選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煙花,不一會兒,就選好了自己認為滿意的煙花。買好了煙花,我和弟弟期盼著趕緊放煙花,我抑制不住心中的興奮,幾次要抱著煙花沖出去,都被攔住。
終于,熬過了整整一個下午,吃完了一桌香噴噴的年夜飯。耳邊傳來陣陣噼里啪啦的鞭炮聲,爸爸好似看穿了我的心思,笑嘻嘻地對我們說:“放煙花去了!”我和弟弟一把抱起煙花就往樓下跑,好像趕火車似的。開始放煙花了,弟弟趕緊捂著耳朵,躲得遠遠的。我首先捧出一個叫“龍飛鳳舞”的煙花,爸爸把煙花放在地上,彎下腰,拿出打火機,點燃導火線,“咝咝……”緊接著煙花里的火藥像導彈一樣沖向天空,把寂靜的夜空劃了一道彩色的光芒,頓時在天空中綻放出一朵朵五彩繽紛的花朵,又好似龍飛鳳舞,漂亮極了!接著我高呼:“過年萬歲,過年萬歲!”弟弟愣住了,不知道是被美麗的煙花迷住了,還是在想怎么說才能表達對煙花的喜愛之情。突然,弟弟又跳又喊:“煙花萬歲,煙花萬歲!”逗得家人哭笑不得。接著,我也拿出一根長木棍一樣的煙花,學著爸爸的樣子點燃導火線,右手把煙花傾斜著拿著,只見“長木棍”里冒出了一絲青煙,接著有一串火苗直竄天空,隨著一聲巨響在空中綻開了美麗的禮花,就這樣,一個接著一個,空中升起一朵朵鮮艷奪目的花兒,直把天空映得發(fā)白。這時,我的心情猶如這盛開的“花兒”一樣,心中所有的煩惱,都隨著這煙花煙消云散了。
每年的除夕是我最開心的日子,每當除夕放煙花,也是我最開心的一件事!
寫人過年作文 篇3
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有許多“故事”,快樂的、悲傷的、憤怒的……兒時的一個“故事”,至今想起來仍覺得有趣。
記得我6歲那年,剛剛學會騎自行車,為了向伙伴們炫耀,經常騎著它在小區(qū)里玩。這天,天高氣爽,我特別想騎自行車。于是,把它拎了出去,叫上爸爸、媽媽和奶奶,讓他們看看我的“真本領”。由于奶奶十分心疼我,想讓我騎得慢一點,就笑著跟我開了個小玩笑:“路上小心點,別騎得太快,摔疼了,我們可不負責哦!”
我牢記住奶奶的話。告別了爸爸、媽媽和奶奶后,就向小花園騎去。我越騎越快,就像一只快樂的小鳥。我一邊騎,心里一邊想:瞧瞧,本姑娘騎得多快多好,馬上就可以破世界紀錄了。
可是天有不測風云,就在洋洋得意之際,我的車子被路上的一顆小石子磕了一下,開始搖搖晃晃跳起了“迪斯科”,我也跟著搖晃了起來,一下子,人仰馬翻……我傷心地看著傷口,真想飛奔回家讓奶奶幫我包扎一下,可是一想到奶奶說過摔疼了,他們不負責,只能打消了這個念頭。我垂頭喪氣地從口袋中找出一張餐巾紙,把傷口處的血跡擦干凈,然后就推著自行車,象是斗敗的公雞似的,一瘸一拐地回家去了。
回到家,家人見了我腿上的傷,著急地問我怎么回事。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們。奶奶笑著點了點我的腦門:“真是個小傻瓜!我只是跟你開個玩笑,你怎么還當真了啊!走,我去幫你包扎?!闭f完,就帶我去小房間包扎傷口了。
雖然時間已經過去那么久了,可今天想起這件事,我仍會忍不住發(fā)笑。這是童年里最記憶!
寫人過年作文 篇4
春節(jié)是我國最重要的節(jié)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jié)日。每家每戶都會慶祝一番。有些民族還會搞一些活動來歡度新春佳節(jié),比如舞龍舞獅、說書唱戲、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
一到年關,大人小孩都忙乎開了,備年貨、掃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樂乎!貼春聯(lián)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或自己動手或請人代勞,把一年的收獲和來年的希望都寫進這小小的春聯(lián)里。同學們,說起春聯(lián),還有一個故事呢!春聯(lián),起源于桃符,它最早出現(xiàn)在周代,是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門板。據(jù)說,桃木有鎮(zhèn)鬼、驅邪的功能。因為世上的惡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二神,所以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驅鬼辟邪。后來,人們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兩位神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zhèn)邪驅惡。這種桃板就稱為“桃符”。在五代十國時期,開始有人在桃符上寫字。一次,蜀國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學士在桃符板上寫字,因看不清學士們所寫的內容,孟昶索性自己書寫“年年約余慶,嘉年號長春”。由此產生了中國第一副春聯(lián)。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遠的游子也要趕回家跟家人團聚,吃上父母精心準備的年夜飯。舊時,人們把這叫做除夕守歲、熬年。這一頓飯要慢慢吃,一直要吃到深夜。
看著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精彩節(jié)目,圍著熱氣騰騰的火鍋,聽著窗外陣陣的爆竹聲,一家人享受著天倫之樂。這時候,小孩子最開心的是長輩會發(fā)壓歲錢。據(jù)說,在魏晉時期就有這個做法。壓歲錢也叫“押歲錢”、“壓祟錢”因為歲與祟是諧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使小孩們平平安安過年。
過年了,少不了走親訪友。親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著豐盛的酒菜,互贈祝福,共謀發(fā)展大計。這一活動一直要持續(xù)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之后。
春節(jié),不僅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樂,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了我們國家的一種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種親情,一種對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安寧。
寫人過年作文 篇5
春節(jié)到了,家家戶戶喜氣洋洋,團團圓圓。春節(jié)有許多習俗,比如:貼春聯(lián),放鞭炮,吃餃子等等。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它們吧!
貼門神這是幾乎家家戶戶過年都要做的,關于貼門神還有一段有趣的神話傳說:相傳在古時候,有位龍王總想偷吃玉帝的貢品,玉帝發(fā)現(xiàn)后狠狠地懲罰了它,可龍王依然屢教不改,于是,玉帝讓兩位身強力壯的天神看守大門,不讓龍王再來搗亂。可是兩位天神和我們一樣要睡覺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個好辦法,把兩位天神的畫像貼在門上,從此貼門神的習俗就這樣代代流傳。
在我國的北方有一種習俗,就是吃餃子,餃子的諧音即“交子”,表達了人們對更歲交子,對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種渴望。而南方人則喜歡在大年的早晨吃湯圓,意味著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圓圓滿滿,團團圓圓。人們還喜歡把一種叫“薺菜”的蔬菜和湯圓一塊吃,“薺菜”有被稱作“聚財”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財進寶,心想事成。
春節(jié)里,我們更少不了要放鞭炮來活躍一下春節(jié)時歡歡喜喜的氣氛了。放鞭炮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的時侯,有一只叫“年”的怪獸,每到春節(jié)的時候就出來嚇唬人,于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用竹筒點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發(fā)出很大的聲響,嚇走了年獸,放鞭炮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春節(jié)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它是中華名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它們吧!
寫人過年作文 篇6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深情的旋律催動著人們回家的腳步。再有幾天,就要過年了,我們也準備回老家許昌過年。
臘月28一早,我們一家就開車出發(fā)了,經過8個多小時的行程,終于到家了。奶奶已經準備了一大桌香噴噴的好吃的,看著就胃口大開。
轉眼就到年三十了,我和弟弟幫爺爺一起貼了春聯(lián);奶奶準備好了餃子餡,媽媽搟餃子皮,爸爸和嬸嬸包餃子;叔叔帶著我和弟弟買來了煙花爆竹,然后叔叔就帶著我們兄弟姐妹在樓下放起了鞭炮。叔叔快四十歲的人了,但是還像小孩子一樣調皮,他竟然把一個點燃的雙響炮扔進了大垃圾桶里,只聽“嘭”的一聲,垃圾桶里升起了濃濃的黑煙。我們孩子們也摔起了摔炮,玩得不亦樂乎。
這時,從樓上傳來奶奶的聲音:“餃子起鍋了,準備放炮吧!”我和叔叔得到命令,把一掛長長的鞭炮擺放在地上,隨著叔叔一聲令下:“你們幾個躲遠一點!”然后“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就響了起來,我們在旁邊拍著手叫著:“過年嘍,過年嘍……”遠遠近近的鞭炮聲、焰火聲一起響起來了,連綿不斷,真是“爆竹聲聲辭舊歲,歡歡喜喜過大年”?。?/p>
吃完了餃子,媽媽拿出四個大大的紅包:“發(fā)壓歲錢嘍!”我和弟弟妹妹們興高采烈的拿到了自己的壓歲錢。“拿到壓歲錢,今天晚上要守歲的!”我們都高興地說:“好的!”過年看春晚是我們家必不可少的節(jié)目,我們一大家子一邊看春晚,一邊玩起了紙牌游戲。突然聽到文子妹嗲嗲的聲音:“討厭!”一下子讓我們哄堂大笑,原來是盧嘉銳不小心碰到了她。
歡聲笑語中,新年的鐘聲敲響,新的一年到來了!
寫人過年作文(合集6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