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收集的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教學反思模版3篇 不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反思,供大家品鑒。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教學反思模版1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tài)度)
1、知道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
2、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經歷計算的全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3、通過比較各種方法的優(yōu)點和不足,尋找最佳方法,訓練學生掌握優(yōu)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教學重點、難點:
在理解算理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理解筆算乘法的順序與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知
師:在開始本節(jié)課之前,我們先復習一下以前學過的知識。
(一)出示算式:51×8 34×2 列豎式計算(做在珠算本上)
1、說一說,在列豎式時需要注意什么?
2、教師總結:多位數乘一位數豎式的算法,強調數位對齊,從個位乘起。
師:學過的知識大家掌握的都很好,下面老師考考沒學過的知識你們能不能積極思考,算出正確結果?
(二)出示情境圖(例題)
圖中的叔叔正在給星光小區(qū)送牛奶呢,1、從圖中你能讀出哪些數學信息?誰能列式不計算。
每箱24瓶牛奶,搬了12箱就夠了,星光小區(qū)一共訂了多少瓶牛奶? 列式:24×12=
2、觀察這個算式和原來學過的有什么不同?
3、誰能嘗試著估一估星光小區(qū)大約訂了多少瓶牛奶? 師:那我只搬來240瓶就夠了嗎?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一)將新知識轉化成舊知識
師:下面就請你試著來算一算24×12的結果吧!
1、用學過的方法試著計算本題結果,說出算法;(學生板演)學生一:先算24×2=48,24×10=240 再算240+48=288 師:把12個24分成了2個24和10個24.我們要算12個24,把兩部分合并起來。
師:你能說說他為什么分開算嗎?
分開算后就變成了以前學過的兩位數乘一位數,或是兩位數乘整十數的計算了。
學生二:先算4×12=48,20×12=240再算: 240 +48=288 學生三: 先算24×2=48 再算48×6=288 學生四:24+24+…+24=288
(二)學習筆算乘法 學生出現筆算的方法:剛才還有同學列豎式計算,勇敢的進行了嘗試,誰愿意將你的豎式展現給大家看看。
學生沒有出現豎式: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用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解決了新問題!把新知識轉化成了舊知識。今天我們來學習用筆算方法計算24×12。(板書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
1、在列豎式時我們需要注意什么?(數位對齊)
× 1
……2 4 × 2=48 8
……2 4 × 1 0=240
+ 2 4 0
……48+240=288 8 看了這個豎式,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48是怎么來的?240是怎么來的?288是怎么來的? 師:十位的1乘十位的2是10個20是200 豎式中為什么不寫240,(0起占位作用,去掉后結果相同,可以省略不寫?那省略后可以把24往后移嗎?)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上第4頁試一試。
試一試上的豎式計算做完了嗎?那就把它補充完整吧!
2、做書上第5頁,第2小題后兩個和第5題。
四、全課總結,交流收獲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五、板書設計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
× 1
……2 4 × 2=48 8
……2 4 × 1 0=240
+ 2 4 0
……48+240=288 8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教學反思模版2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的教學反思
大源二小 周燚華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在教學新知時,我首先讓學生重點分析情境圖,找出今天所要研究的數學問題并列出算式14×12,最后讓學生先獨立思考計算的方法,再在小組內交流。通過交流,學生很快就發(fā)現了口算方法,即14×10=140,14×2=28,140+28=168(本)。當學生用豎式計算時,我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每一步計算的結果,尤其是理解為什么可以省略十位末尾的0不寫。本節(jié)課特別重視讓學生敘述計算過程,讓學生在“說”中理解算理。本節(jié)課從學生課堂反饋的情況看,多數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只有少數個別學生還需進行課后輔導。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教學反思模版3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
教材簡析: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主要解決乘的順序和第二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問題,使學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筆算方法。這部分內容是在筆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把第二個因數擴展到兩位數。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關鍵是:
1、掌握乘的順序;
2、理解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得多少個“十”,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fā)現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全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2.通過比較各種方法的優(yōu)點和不足,尋找最佳方法,訓練學生掌握優(yōu)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學會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教學重點、難點
1.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正確計算。2.理解乘的順序及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課題。
1、出示算式:41×7 24×2(讓學生分組筆算。并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2、老師小結:
重點通過教師的小結,使學生明確多位數乘一位數豎式的算法,強調數位對齊,從個位乘起。
3、出示情景圖:課件出示課本請警惕(1)12個23(2)
1.估算
⑴讓學生先估一估23×
23×12
2.口算
一下。
幫助學生驗證計 200、230或者
23×1
2——要求一共有多
×12表示12個23個23
A 23×10=230
12個2
323
10個23再算2 23×2=46 230+46=276 B 20×12=240 3×12=36 240+36=276
12個23或23個12分開來 ,從而解決了新的問題??磥碛龅叫碌膯栴}的時候知識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3.筆算
引導學生將口算的三個橫式簡化
23×10 = 230
23×2 = 46 2 3 × 1 2 = 2 7 6 230 + 46 = 276(1)同學一起商量。
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舊(2)(3)展示交流。
1)2 3 × 1 2 4 6 2 3 0 2 7 6 2)
× 1 2 4 6 2 3 2 7 6
位上的1乘3得34的下面寫31乘2得24的前面 寫2。這樣算的時候不寫0解算理。
3)進一步明確算理 引導學生分別說一說46
23表示什么?怎么來的?也就是230。(4)
23寫在百位和十位上就是表示23
師生共同梳理計算的過程。
23和個位上的2 2 3 ↖↑
× 1 2 6
23和十位上的1
3就表示3
↑↗
×1 2 4 6 2 3 2 7 6 4623×2和23×10
2寫在哪3
↖↑
×1 2
——23×2的積 2 3 ——23×10的積 2 7 6 ——46和230的和 【設計意圖】
1.第一個因數的個位對齊。2.位對齊。
3.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明確本節(jié)課要掌握的知識要點。
1、針對預習學案上面的練習題目進行同桌訂正。
2、課本的做一做。(分男生和女生組進行練習。)
3、集體訂正答案(找錯誤的學生或暫差生個別說一說計算的方法。)【設計意圖】教師通過對學案練習題的自主或同桌檢查,既提高了學案的利用率,有有效地檢查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還給了學生一個反思自己的機會。教師用課本中的練習題讓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鞏固練習,實際也體現了優(yōu)化練習設計,因為是計算教學,因此學生能正確熟練地計算就可以了,這樣的安排既“經濟實惠”又突出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
兩位數乘兩位數
這條街上一共有多少 2 3 ↖↑
×1 2
——23×2的積 2 3 ——23×10的積 2 7 6 ——46和230的和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在新知的探索過程中,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分兩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學生對乘法算式意義的理解為突破口,從引入部分的口算、學生用不同方法對例題的嘗試及學生對不同方法的理解,都僅僅圍繞乘法的意義來展開。20根燈柱,每根燈柱上有12盞燈,一共有多少盞燈?學生很快分析并解答了出來:20個12是多少?即24個十。第二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難點。在前面口算的基礎上,我又提出如果是23根燈柱呢?學生很快說出求23個十是多少?有的說前面的20個12再加3個12,師順勢引導先用豎式計算20×12=,再用豎式計算一下3×12=,學生算出后,再讓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23×12=,師巡視輔導,然后指名板演不同計算方法,讓學生根據題意觀察、比較、不同算法,辨析、交流分辨對錯。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掌握起來容易多了,能夠理解1個十乘3得到3個十,故3應照齊十位,其它依此類推。效果良好。
但也有些孩子在計算的過程中,容易一部分按乘法計算,另一部分按加法計算;也有一些孩子把個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的積,十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的積,應該是相加,而寫為相乘。計算不熟練。在以后的學習中要強化訓練。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教學反思模版3篇 不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反思相關文章:
★ 創(chuàng)新人才服務體系服務現代社會建設[模版]3篇 構建人才服務體系
★ 保險公司領導講話范文模版3篇(保險公司領導發(f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