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小小的船》教學反思12篇(小小的船第一課時教學反思),供大家閱讀。

《小小的船》教學反思1
新課程要求我們開放課堂。開放從過程角度來講,人是開放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存在,教育不應該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這樣會限定和束縛了人的自由發(fā)展。
在進行《小小的船》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質疑的環(huán)節(jié),我問學生:“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月亮?!薄澳闶窃趺粗赖??”在學生的回答中,我知道他們有的從圖上知道的;有的從課文知道的……此時已經基本上完成了預先的任務,我正準備拋出第二個問題時時,聽到有一個學生說:“老師,我還有,我還想說!”
看著他那急著想說話的樣子,我就讓他說了,“我還看到天藍藍的,星星一閃一閃的,很美麗?!甭犞搪暷虤獾脑?,好像自己也被一種童真童趣所感染,經常能看到的藍天白云似乎也變得更美了,我表揚了他,送給他一個大姆指。
其它小朋友見我表揚他,也刷刷地舉起了小小的手,此時我趁機拋出了第二個問題:“如果你坐在這小小的船里,你會看見什么?”學生的回答非常豐富:“看見了流星雨”、看見了北斗七星“、“看見了飛船”、“看見了長城”,大家越說越起勁,我很意外,沒想到他們的知識面這么豐富,觀察得這么仔細,而且能把自己的觀察和想象力結合起來利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加工創(chuàng)造。
因為這個環(huán)節(jié)時間的延長,這堂課沒有完成預先設計的教學內容,但是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未完成并不影響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素質。這堂課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熱情、思考、靈感改變了原先的教學設計,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不應該是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教師也不應拘泥于預先設定的程式。開放課堂,尊重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熱情,讓我們用一顆寬容的心允許學生打破我們的預設,讓我們在師生互動中多一些即興的創(chuàng)造,使我們的課堂更充滿生命力!
《小小的船》教學反思2
《小小的船》是人教版新課程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韻文。課文以優(yōu)美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描繪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圖——月兒是小船,“我”坐在“船”上看著藍藍的天空和閃閃的星星……韻文想象奇特。
本課教學,內容簡易,易于學生理解,韻律性強,便于朗讀及背誦。我根據(jù)這一特點,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朗誦方式,在識字和寫字教學上也用了編口訣和兒歌的創(chuàng)新方法來識字。本課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課堂氛圍良好,具體過程如下: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浪漫溫馨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要求學生說話時想像意境美,從不同的角度展開說話,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這首詩有豐富的想象空間,第一句中“彎彎的月兒”可愛而有趣,在理解月兒和小船之間的聯(lián)系后,立即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這彎彎的月兒還像什么。同時我用課件展示課文圖片,利用良好的感官感受讓學生體會課文帶給我們的美感享受。
識字教學中,我讓學生學習老師給生字編口訣,先編拼音,再談結構,最后組詞,學生課堂積極舉手,都很想給生字朋友編口訣。
寫字教學除了編兒歌外,我讓學生寫字過程中注意查找自己和同學的難看的字,通過展臺的展示,大大鼓動了學生寫好字的愿望。這一環(huán)節(jié)鍛煉了他們自我檢查和反思進步的能力。
本課教學,我采用了一些創(chuàng)新大膽的教學方法,通過這一嘗試,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學生心理特點,和識記規(guī)律,積累了更多的教學方法,今后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更多的嘗試和鍛煉:
1、學生識字的集中性,借鑒北京景山的教學案例,通過集中識字減小學生識字的難度。
2、創(chuàng)設更多的趣味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愛好。
3、加大一年級學生知識積累,拓展學生知識視野
《小小的船》教學反思3
《小小的船》這篇課文是在聽了劉老師的課后上的,當時感覺很多“點”我也看到了抓住了,比如疊詞的運用等,但在之后的語文教學研討活動,我從老師們的發(fā)言中仍然發(fā)現(xiàn)了許多我沒有重視到的問題。
1.唱讀、跳讀問題
研討活動中,很多老師就提出了學生們在讀兒歌時容易“跳讀”、“唱讀”的問題。比如“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一句,應該是“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孩子們很容易把它帶節(jié)奏的讀“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還有的孩子會在播放了配樂的兒歌后于朗讀也不自覺的“唱讀”,這也不是朗讀的正確打開方式,不利于孩子們在朗讀中抒發(fā)感情。所以劉老師在上課時一直不停地用范讀的方式帶領學生一句一句地朗讀,同時加上正確的斜線斷句符號,引導學生們關注朗讀的停頓處而非帶節(jié)奏的“跳讀、唱讀”。
2.反義詞:小小的——大大的
在上優(yōu)質展示課時,我注意到劉老師加入了“說相反的話”這一內容。比如:一位學生在說完“小小的船”后又想起了“大大的”一詞,緊接著劉老師就問:“這樣相反的話還有很多,誰來說一說反話?”后來在研討活動中有老師問起,劉老師說這是她在上課時根據(jù)孩子們的回答突然間想到的。我想這應該是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才能達到的吧,只有知道學生們的能力范圍在哪兒才能做到這樣“有范圍的拓展”,所謂“課堂向四面八方打開”,也應該是在適宜范圍內打開的。像這樣適度的拓展能夠讓課堂打開,讓學生自然的接受新知識,而不是一定說要去花一整節(jié)課去專門訓練,其實新知識早已融入每節(jié)課中了。
3.關于“看”和“閃”
其實是關于識字教學。劉老師的課讓我學到了識字教學有趣的方法,比如在教學“看”時,出示了“孫悟空遠望的經典手勢——單手搭在眼睛上”再講解:看,孫悟空手在眼睛上正努力的用火眼金睛看呢!看這個字,上半部分就像手,下面是個目,也就是眼睛,手搭在眼睛上就叫“看”。再比如“閃”——一個人快速地通過一扇門,就像飛快的閃過去一樣,星星也是這樣忽明忽暗一會兒亮一會暗。在現(xiàn)場能感受到學生們的注意力被孫悟空一下子吸引住了,而且特別容易記住這個字。我感覺識字教學其實就有點像是通過老師的講解讓孩子喚起腦中的已有記憶,將之聯(lián)系起來,甚至日后再看到這個字時能迅速調動起這部分的記憶,這就達到了識字教學的效果。
這是教的第一首兒歌,從中學到了關于兒歌的朗讀注意點;同時文離不開字,識字教學仍然是我們需要花力氣去摸索去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地方。
《小小的船》教學反思4
這天,我上了一年級語文《小小的船》一課,課后反思,認為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加強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潛力。
去年我教六年級,從高年級下來,感到學生閱讀潛力對學生十分重要,而且培養(yǎng)十分不易,需長時間培養(yǎng)。因此,在一年級就要有開始實施。我認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華。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讀,才能讀出情,讀出趣呢?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設置了這樣的情境:先欣賞詩歌〈〈小小的船〉〉學生聽的很搞笑,這時,我問:“你們喜歡嗎?想學嗎?這恰巧是我們要學的課文?!睂W生十分高興,興趣被調動起來。在讀的過程中,我靈活變換形式朗讀,有范讀、自由讀、齊讀、男女生比賽讀、閉著眼睛想像讀等等。
二、培養(yǎng)學生課外收集資料的潛力,促進家長與學生聯(lián)系,深化感情。
《小小的船》是一首深受兒童喜愛的兒歌,里邊有很多天文知識。例:月亮的變化規(guī)律,為此,我讓學生向家長詢問月亮的知識,上課與同學交流,看到學生興高采烈的樣貌,我覺得工夫沒有白下。在語文教學中,我堅持讓學生收集資料,拓寬學生知識面,進行知識積累,同時獲得家長的一致好評。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潛力。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潛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從小就開始起步。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也就應培養(yǎng)。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讓他們用“?!眮韯澦麄冋J識的字,在劃的過程中,學生得到了認同感,有了成功的喜悅,明白自我會認許多的字,學習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
四、調動學生感知,多種方法來識字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教學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本學期識字量個性大,對學生也是一個挑戰(zhàn)。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感知和用心性,用多種方法去識字。如教學“坐”字,可用編口訣的方法來記----兩人坐在土上;教學“尖”時,可出示尖的實物觀察特點來記----上小下大的物體是尖的;其它字可用熟字加減的方法來記。……
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不足之處:課堂氣氛過于活躍,學生的學習習慣還要進一步的強化培養(yǎng),面向全體還應加強,自我的評價性語言還不夠豐富,語言組織潛力還有待加強。
《小小的船》教學反思5
一、課前布置。學生在音樂課上學會唱《小小的船》這首歌,還配上活潑可愛的動作。
二、識字教學。本課的識字教學分兩步進行:一是學部首識字,比如學“舟”字旁認識“船”,學“弓”字旁認識“彎”字,學“門”字框認識“閃”字。二是隨圖讀文,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這樣學生既能記住它的形,又能理解它的意思,識字效果比較好。
三、豐富詞匯。在識字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要把一件事物描寫的鮮活具體,可以加上一些形容詞,比如:船——小小的船;天——藍藍的天;月兒——彎彎的月兒;星星——閃閃的星星。這種詞語的教學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為今后積累詞語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四、朗讀訓練。通過聽錄音范讀、齊讀、小組讀、個人讀、師生對讀、聽老師背誦等多種形式,給了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促使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到臨下課時,大多數(shù)學生已經能熟練背誦課文。
《小小的船》教學反思6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彼孕W閱讀教學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就顯得猶為重要。
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使學生敢于說自己的理解與看法。作為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創(chuàng)造能力的民主環(huán)境,要善于分析并支持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個人看法,要讓學生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讓他們有自己獨自的看法。如,在學習課文“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在感受作者的意境時,允許學生有自己獨特的感受,所以,設計提問“如果你坐在這小小的船里,你會看見什么?”學生的回答是豐富的:“看見了流星雨”、“看見了太陽系的行星”、“看見了中國的長城”、“看見了我們的家”……還設計提問“你坐在小小的船里想干什么?”就出現(xiàn)了“在月亮上蕩秋千”、“與朋友打電話”、“與星星游戲”、“把書包掛在月亮上”等奇思妙想。
可見,讓學生自由地去創(chuàng)造,可以與觀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斷的判斷力相結合,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加工進行創(chuàng)造。
《小小的船》教學反思7
《小小的船》是一首情景交融的詩歌,描寫夜空的美麗景色。這首詩歌的韻律協(xié)調,音樂性很強。作者選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描寫優(yōu)美的色彩,鮮明的自然景物,使詩歌內容更富有想象。低年級孩子,年齡幼小,識字過程是枯燥的,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激發(fā)學生認識情感、激活學生認字思維,從而讓學生找到識記的方法和樂趣,在樂趣中識記、主動識記。在《小小的船》教學中經過反復的修改教案,創(chuàng)造豐富的教學情景,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突出孩子的主體地位,扎實地落實了教學目標。
首先,讓故事激發(fā)興趣。我在開課時,設計了謎語激趣引入。在開課環(huán)節(jié),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開課時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這樣一下就抓住了學生的心,調動了他們的興趣。
第二,注重識字教學。學生一開始就對課堂產生了濃厚興趣,抓住這個機會,我們利用設計好了的各種認讀識字的形式將知識點更好的傳授給學生。首先要學生對本課的認讀生字有個初步的認識。例如通過自由朗讀、點名朗讀、齊讀課文等形成學生對生字的音和形有整體的感知。學習生字,我不是一味地讓學生用各種方法記字形,而是預設了幾個教學點,“坐”字用猜字謎、反義詞(坐對立)來幫助學生釋義,學習“彎”字,我演示了偏旁“弓”的變化過程,幫助學生記形。鞏固生字環(huán)節(jié),我用了游戲“摘星星”,學生興趣濃厚,效果非常明顯。
第三,練習想象說話。在本課教學中,我還不失機會地積極開擴學生的想象空間。我設計的“彎彎的月亮像什么”、“彎彎的事物有那些”、“藍藍的天空像什么”、“閃閃的星星像什么”等問題,并讓學生想象“你坐到月亮上,會看見什么?”讓孩子積極投入了想象和思考,并鼓勵他們踴躍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學生對課文內容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但在此過程中還存在很多有待改進的地方,比如在各種形式的識字過程中,要更注重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識字、認字、讀字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來,識字認字的方式可更多樣。老師給學生示范如何讀好疊詞,讀得長一點重一點,把小小的船的小而可愛讀出來,在把詞放到兒歌里去讀,配樂讀,打著拍子讀,想象著畫面讀,我想這樣多層次的朗讀訓練一定能讓學生讀出韻律讀出感情。說話表達時,老師要時刻提醒學生把話講完整。只有持續(xù)改進才能教學的工作持續(xù)推進。
《小小的船》教學反思8
本詩有四句話。第一、二句"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是理解課文的難點。教學時,點擊課件(二)后,引導學生觀察月兒的形狀,通過觀察,學生很快明白月兒是彎彎的.,兩頭尖尖的,讀著課文,想著情景,學生頓悟:"彎彎的""小小的""兩頭尖"等詞語的意思。也就明白了一二句詩的含義了。牐牭己劍引導學生想象。學生在理解前兩句詩的含義后,教師又點示課件(三),邊點示邊向學生描繪:有個小女孩看見夜空中這一輪彎彎的月兒,兩頭尖尖的,像一只漂亮的小船,她想:要是能坐在小船似的月兒里,看看美麗的夜空景色,那該多好??!想著想著,她仿佛看見這遼闊的藍天變成大海,月兒變成小船,自己坐上了小船,觀賞美麗的碧空。此時,學生沉浸在課件設置的情境中,仿佛自己就是小女孩。教師趁熱打鐵問:"藍藍的天"和"閃閃的星星"分別像什么,再把學生從想象中引入課文,學生通過讀悟出第三、四句的意思。
《小小的船》教學反思9
我根據(jù)一年級小朋友的認知特點,以說說、讀讀、唱唱、演演、畫畫為這節(jié)課的主要線索,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使他們走入情境學習,讓他們坐上“月亮船”,面對“美麗的星空”自由想象,自由表演,自由體驗,自由誦讀。整堂課孩子們始終處于激奮狀態(tài),讓人感受到課堂上處處流淌著靈性、悟性與人性。
一、創(chuàng)設情景,自由想像。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彼?,課的伊始,我就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了一幅一彎月亮掛在藍天上的畫面,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一個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當我問孩子們“你覺得月亮像什么?”時,孩子們不假思索地說出了月亮像小船,月亮像秋千,月亮像搖籃等比喻句。孩子們的想象力出乎我的意料。
二、引導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闭n上,我先通過范讀,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我又通過播放課件,使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還和學生一起通過邊讀邊做動作,充分感知了月兒那種“彎彎”、“尖尖”惹人喜愛的形象。這一節(jié)課的閱讀我還讓音樂貫穿始終。不管是我的范讀,學生的自由讀和個別讀,還有學生的表演讀和想象讀,音樂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記得課前,當我一打開《小小的船》這首歌曲時,優(yōu)美的曲子,一樣的歌詞,馬上就引起了全班小朋友的興趣。他們有的輕聲吟唱,有的隨歌曲的旋律搖擺起身子。有人說,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哈姆雷特”都不盡相同,因為每一個讀者都給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賦予了獨特的情感色彩。此時,課堂的氣氛是和諧與開放的,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xiàn),豐富多彩的個性得到張揚,童真童趣在自然狀態(tài)下表露。
三、想象畫,再一次激發(fā)了學生的表達。
蘇霍母林斯基說:“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闭n堂上,當學生置身于美麗的星空,聆聽著美妙的音樂,坐在神奇的月亮船上之時,這種需要頓時被強烈地激發(fā)出來。當我要求學生想像自己也遨游在太空,把自己的所聞所見所做畫下來時,學生個個興奮不已。
“林老師你快看我在太空見到的八角怪”,
“林老師,我在太空遇見了機器人!”
“林老師,我回地球了,這是我在太空時做的事情,你看!”
……
看到學生這一幅幅有創(chuàng)意和大膽的想像畫,我樂了。我不時地走到他們中間,和他們握手,“呀,看到你回地球了,我真高興?!薄罢垎柲銊偛旁谔湛吹搅耸裁茨兀俊蔽疫€時不時提醒小朋友如果你還在太空遨游的話,(意思是還沒有作好畫)可別叫林老師去看你的畫,因為林老師在地球上。所以,每當小朋友回到地球了,他們就會發(fā)個信號給我,告訴我自己回來了。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里,學生美美地進行了一番創(chuàng)造性思維,師生交互彼此的情感,課堂上再次出現(xiàn)了高潮。望著亢奮的孩子們,我再次深切地體會到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是何等重要。
回顧整堂課,在欣喜之余也留下不少遺憾,比如在讀的指導方面還是不太飽滿,有幾處當學生談得不太好時就急著請別的同學來試試。其實,本著呵護每個嬌嫩生命的天職,我應迅速判斷學生讀不好的原因,并利用看圖讀、表演讀、想像情境讀、范讀等手段讓學生在悟中讀、讀中悟,讓每一個學生在每堂課都能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體驗成功。讓他們豐富多彩的個性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健康的人格得到更和諧全面地發(fā)展。
《小小的船》教學反思10
《小小的船》是一首深受兒童喜愛的兒歌,它語言親切,意境恬靜,畫面優(yōu)美。
一、教學效果:
1.加強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設置了這樣的情境:先放兒歌《小小的船》學生聽得很有趣,這時,我問:“你們喜歡這首歌嗎?想學嗎?這恰巧是我們要學的課文?!睂W生非常高興,興趣被調動起來。然后我設計了謎語和傳說故事激趣引入。
在開課環(huán)節(jié),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開課時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在讀的過程中,我靈活變換形式朗讀,有范讀、自由讀、齊讀、男女生比賽讀、閉著眼睛想象讀等。學“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一句時,我就采用了比較讀的方式,用原句與“彎的月兒小的船”比較,問學生:“你覺得哪句話好?”學生一一說,認為只有一個“彎”字不美,顯得別扭,“彎彎的”好聽,能想象出它的樣子。我讓他們反復讀,在我的范讀引導和自己的感悟下讀得好極了,臉上洋溢著笑容。
2.注重識字教學。在鞏固生字和指導書寫環(huán)節(jié),我把學生看作識字的主體,把識字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努力調動學生的感知和積極性,引導學生:“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實踐證明,在掌握一定的識字技巧后,學生潛在的創(chuàng)造能量會得到很好的發(fā)揮,想出許多好的識字方法,如“加一加,猜一猜”等。而在指導書寫環(huán)節(jié),我注重學生觀察能力和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yǎng),讓他們從小就養(yǎng)成認真寫字,正確寫字的好習慣。
二、成功之處:
在《小小的船》一課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到詩歌中去尋求問題,提出問題。通過朗讀、思考、查找資料,師生共同解決問題,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訓練。在本文的教學中,啟發(fā)他們想象“彎彎的月兒像小船,那么藍藍的天空像什么?閃閃的星星呢?”此時,學生一個個的創(chuàng)新思維,便像旭日東升、霞光萬道,發(fā)散在各自的想象世界之中,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對美麗夜空的向往,和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溝通家長與學生的聯(lián)系,深化感情?!缎⌒〉拇肥且皇咨钍軆和矏鄣膬焊瑁镞呌泻芏嗵煳闹R。例:月亮的變化規(guī)律,為此,我讓學生向家長詢問月亮的知識,上課與同學交流。看到學生興高采烈的樣子,我覺得工夫沒有白下。在語文教學中,我堅持讓學生收集資料,拓寬學生知識面,進行知識積累,同時獲得家長對孩子的關注,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配合老師做好學生工作。
三、不足之處:
課堂氣氛過于活躍,經常發(fā)言的孩子說的多,忽視了沉默寡言的孩子,面向全體還應加強,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還有待加強。老師表現(xiàn)不夠幽默,課堂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忽視了學生語言的完整性,沒有強調學生說完整的話。
四、改進措施:
多看文學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讓自己的課堂語言更具魅力;多聽課,多向專家及周圍的教師學習;多動筆,課后經常寫教學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文筆。
《小小的船》教學反思11
《小小的船》以優(yōu)美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描繪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圖——月兒是小船,“我”正坐在“船”上看著藍藍的天空和閃閃的星星……想象奇特,易于激發(fā)兒童朗讀的興趣,驅遣他們的想象。
教學片斷:
?。ǔ鍪菊n件:藍藍的天空和閃閃的星星)
師:小朋友,彎彎的月亮你覺得像小船,那藍藍的天像什么呀?
生1:我覺得藍藍的天像大海。
生2:我覺得藍藍的天像一張藍色的紙。
生3:我覺得藍藍的天像一條大河。
師:那你們覺得誰的說法最好呢?
生1:我覺得藍藍的天像大海最好,因為大海和天空都是藍藍的。
生2:而且大海和天空都很大的。
師:小朋友說得真好。那我們就學著最好的說法一起來說一遍,好嗎?
師:小朋友再看看,那一閃一閃的星星又像什么呀?
生1:我覺得星星像一朵朵美麗的花。
生2:我覺得星星像一個個五角星。
生3:我覺得星星像螢火蟲,一閃一閃的。
師:是呀,夏天的晚上,螢火蟲飛來飛去的,就好像天上的星星在一閃一閃的。
生4:我覺得星星像太陽光照下來的河水,一亮一亮的。
師:你很會觀察,這個時候的河水是最美的了。
生5:我覺得星星像金銀財寶。(學生都笑了)
……
師:小朋友的想像都很獨特。老師覺得星星還像一顆顆美麗的珍珠。你們覺得像嗎?
生(齊):像。
師:當你坐在彎彎的月亮上,抬頭看著那藍藍的天空和一閃一閃的星星,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畫面呀!小朋友,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再來把這首詩美美地朗讀一遍,好嗎?
反思:
想象是通往創(chuàng)新的橋梁?!墩n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本教學片斷的設計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為宗旨,給學生創(chuàng)設充分想象的空間。在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的同時,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學生的發(fā)言充滿新意。同時,教師充分發(fā)揮了其主導作用,參與到學生的想象世界中,幫助學生拓展想象的空間,使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
《小小的船》教學反思12
《小小的船》是葉圣陶先生寫的一首美妙精巧、充滿兒童情趣和幻想的兒童詩。每當讀到它,我就會想起小時候學習這首兒歌的情景。我們那個胖胖的,嗓門特大的啟蒙老師,拿著一本書,坐在講臺邊,悠閑地揮舞著教鞭,要我們一遍一遍的讀,直讀得滾瓜爛熟。讀著讀著,我的小小的心靈里就生出了許多的想象:在晴朗的夜晚,藍藍的天空里有一彎月兒,周圍是一閃一閃跳動的星星……時間過去二十年,現(xiàn)在每當我讀起這首兒歌,眼前就浮現(xiàn)出美妙的景象,心里就會響起美麗的旋律,這些都得益于我的啟蒙老師,那時沒有先進的教學設備,只靠著一張嘴,一支筆,而生發(fā)的教育魅力卻能穿越時空,歸根結底,讓一首童謠如此根深蒂固地根植于人心的方法卻只有一個——朗讀。
一、加強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去年我教六年級,從高年級下來,感到學生閱讀能力對學生非常重要,而且培養(yǎng)非常不易,需長時間培養(yǎng)。因此,在一年級就要有開始實施。我認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華。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讀,才能讀出情,讀出趣呢?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設置了這樣的情境:先欣賞詩歌〈〈小小的船〉〉學生聽的很有趣,這時,我問:“你們喜歡嗎?想學嗎?這恰巧是我們要學的課文。”學生非常高興,興趣被調動起來。在讀的過程中,我靈活變換形式朗讀,有范讀、自由讀、齊讀、男女生比賽讀、閉著眼睛想像讀等等。
二、培養(yǎng)學生課外收集資料的能力,促進家長與學生聯(lián)系,深化感情。
《小小的船》是一首深受兒童喜愛的兒歌,里邊有很多天文知識。例:月亮的變化規(guī)律,為此,我讓學生向家長詢問月亮的知識,上課與同學交流,看到學生興高采烈的樣子,我覺得工夫沒有白下。在語文教學中,我堅持讓學生收集資料,拓寬學生知識面,進行知識積累,同時獲得家長的一致好評。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從小就開始起步。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也應該培養(yǎng)。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讓他們用“?!眮韯澦麄冋J識的字,在劃的過程中,學生得到了認同感,有了成功的喜悅,知道自己會認許多的字,學習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
四、調動學生感知,多種方法來識字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教學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本學期識字量特別大,對學生也是一個挑戰(zhàn)。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感知和積極性,用多種方法去識字。如教學“坐”字,可用編口訣的方法來記——兩人坐在土上;教學“尖”時,可出示尖的實物觀察特點來記----上小下大的物體是尖的;其它字可用熟字加減的方法來記。
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不足之處:課堂氣氛過于活躍,學生的學習習慣還要進一步的強化培養(yǎng),面向全體還應加強,自己的評價性語言還不夠豐富,語言組織能力還有待加強。
回顧整堂課,教學目標都比較好的達到,教學重點得到了突出,想象美讀的難點也基本得以突破,但也留下不少遺憾,比如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上,相對于識字的時間,品讀的時間稍稍倉促,在引導孩子說話的時候,當孩子說到“閃閃的星星像月亮。”時,沒有很好地指導孩子糾正,在教具的制作上,沒有很好地注意細節(jié),導致一些字體偏小,操作起來不是很方便。
經過這一番梳理,讓我更加明白:教師的教學理念要清晰,對教學的設計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這些想法和做法是適合此時此地的孩子們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要圍繞著教學目標,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實施都應有一定的指向性,如此,才能說是有效的課堂。
《小小的船》教學反思12篇(小小的船第一課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