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簡便計算的教學反思范文6篇(四年級下冊簡便計算教學反思),以供參閱。

簡便計算的教學反思范文1
在教學本課之前,我安排了這樣的預習作業(yè):將左右兩邊相等的算式用線連起來(共五組),我故意安排了兩組不相等的,居然大部分同學都上當了,說明他們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表面,沒有認識到其實質。
在教學例題時我特別加強了“分別乘”的指導,不但結合實例讓學生明白為何要分別乘再相加,而且用一些形象的箭頭讓學生感受分別乘的過程;而在學生探究了例題和試一試后,讓他們通過比較,體會在利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時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有時合起來乘容易,有時分別乘更容易,要靈活運用。
但是,今天的課堂作業(yè)讓我十分失望,我本以為“分別乘”的`指導比較到位,但還是有一些同學出現(xiàn)15×(20+3)=15×20+3這樣的錯誤,并且有兩名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列出了(18+22)×15的算式后,還將它用乘法分配律展開計算,結果計算錯誤百出,如何讓學生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我還得進一步地學習研究。
簡便計算的教學反思范文2
滿校園都洋溢著愚人節(jié)的氣氛,權且滿足了學生這興奮的心情吧!
到今天為止,第三單元《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就算是告一段落了。從昨天的測試來看,大部分孩子們對于基礎的簡便運算題已經(jīng)能夠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簡算了,但是情況也不能太樂觀,這期間還有一些學習困難的孩子對于變形后的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例如昨天的一道考題:777*9+111*37。題目中已經(jīng)提示要將777轉化為111*7了,但是孩子們的思維還是不開闊,想不出下一步該怎么算。今天用最后一節(jié)課對于整個單元進行了一個回顧與整理,順便將昨天的題作為一個重點題目講了一下,從孩子們的.反應中看得出來,大多數(shù)的學生已經(jīng)能夠掌握這種先變型后計算的方法了,但那幾個學困生仍然是無從下手。
這節(jié)課設計的亮點就是先給學生講解典型例題,然后再讓學生仿照例題做“模擬訓練”。收效還不錯,講解的時候提醒孩子們該題的解決方法是什么,怎樣通過轉化能將不太容易解決的問題變成可以進行口算的例子。孩子們在真正的理解了運算定律之后才著手練習,因此,正確率就相應的跟著提上來了,今后的練習課,當然是跟計算有關的練習還可以繼續(xù)采取這樣的形式讓學生鞏固知識要點,從而將解決問題的方法內化為今后學習的方法。
然而,課總是不那么十全十美,今天遇到的問題是沒有能夠將這種檢查的工作貫穿整節(jié)課,課上肯定仍然有“渾水摸魚”的孩子,看表情是已經(jīng)聽的很明白、很清晰了,但是實際操作的時候就出問題了,比如說講完第一個例子之后,隨之就出了一個模擬訓練題:666*9+222*73這個題,有5名同學居然又要將666和222都要轉化成111再進行簡便運算了,殊不知本題就是要將加號兩邊的算式變出相同的因數(shù)來就可以了,孩子們卻在大費周章的進行“照貓畫虎”!哎!還是在學習的舉一反三和逐類旁通方面沒有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引導?。?/p>
這個單元到此就結束了,不可以再花太長的時間練習了,否則后面的課就要出問題了。但是可以講深化練習放在自習課的時間去開展,定要將簡便運算的方法滲透給每一位力求上進的孩子們!讓簡便運算不再是個解不開的謎藏在孩子們中間。
簡便計算的教學反思范文3
反思一:教學應該更多的關注美感,學生的情感。
《數(shù)學課程標準解讀》有這樣一段:作為學生的一般性發(fā)展的數(shù)學學習,應該更多的關注學生的情感因素。事實上,健康的富有活力的學習活動,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自信以及相反尊重的學習氛圍非常有利于學生非智力因素與智力因素協(xié)調發(fā)展,有益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見,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的重要。
本節(jié)課的情景創(chuàng)設的目的是為了激起全班學生的情感共鳴,通過差生比優(yōu)生算得塊的意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思考發(fā)現(xiàn)題目特征,理解簡便算法的實質是“湊整”。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對于多數(shù)學生而言,課的設計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是當時我看到優(yōu)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體現(xiàn)出的榮辱不驚時,我知道對他們我失敗了,顯然這不是他們的精神需要。
反思二:教學中應該考慮學生更多的鼓勵,對優(yōu)勢進行挫折教育。
差生體現(xiàn)出榮辱不驚時我想到了小學數(shù)學教育網(wǎng)上講的一個意義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師到市場上買菜,遇到當年他教育過的一個做小生意發(fā)財?shù)膶W生,正在賣雞蛋的學生熱情地邀請老師去吃飯,老師說:“賣雞蛋這樣的工作你不覺得難為情嗎?”學生說:“這和當年你教育我的情形相比,我覺得算不了什么”
這個故事主要諷刺了老師對待差生教育行為,是值得我們反思的,正如學生比賽贏了也不敢伸張。是啊,我們真的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陽光,不僅讓他們可以經(jīng)受挫折,還能正常的沐浴燦爛的陽光,擁有健康的人格。
從另一個層面看:學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師的關照,他在無數(shù)次的挫折和打擊面前變得堅強,而這種品質將使他終身受益。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課,而學習上的一帆風順的優(yōu)生,卻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會在一次不正規(guī)的比賽中哭泣。有人專門研究過國外的293個著名文藝家的傳記,發(fā)現(xiàn)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遭受過重的的挫折?!白怨庞⑿鄱际菈?,從來紈绔少偉男”的說法,表面有成績的人大多是有磨難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兒童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對于優(yōu)生也是如此。
簡便計算的教學反思范文4
曾經(jīng)真的以為自己是一個很負責任的人:我愛我的學生,我愛我的數(shù)學教學,甚至可以為了我的學生與數(shù)學教學,放棄我個人的休息時間,為的只是我愛的學生能愛上我教的數(shù)學,能把數(shù)學學得很出色。然而為什么總是事與愿違,成效“背叛”了設想,作業(yè)“背叛”了課堂?一切顯得那么捉襟見肘,“徒勞無功”成了我這學期最大的感受,到底問題出在哪里呢?當我回想起教學中一點一滴的瑣事,老師們交流時的經(jīng)驗之談,再重新翻閱起一些理論書刊時,我似乎意識到自己其實早已經(jīng)“背叛”了數(shù)學教學。
“哦,簡單,簡單!”黃玄昶又樂滋滋地高高舉起他的手,果然不出我所料,他的回答又正中我的下懷,這不正是我所期望的答案嗎?說實話,開公開課我就喜歡像他這樣的學生,積極舉手發(fā)言,而且一步一步被我“引進”來,突出所謂的教學重點,攻克預設的教學難點,最后解決相應的問題,“看上去很美”,真的`,經(jīng)過我的“引導”,他能“自主探索”,尋求規(guī)律,最后消除疑問,這不是一件看上去很“完美”的事嗎?
可是……“怎么又錯了!”我真是納悶,上課如此“高效”的人,怎么作業(yè)就這么慘不忍睹?題目稍一拐彎,就轉不過來了,曾經(jīng)我把他定論為思維的靈活性不夠,然而上完這堂《利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運算》后,經(jīng)過反思與請教,我終于發(fā)現(xiàn)我錯了。
簡便計算的教學反思范文5
教學加減法、乘除法的運算定律,學生對單純的運算定律能有個初步的理解,但是對實際計算中運算定律的運用不能靈活地加以運用,對這節(jié)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習的遷移。
對于小學生來說,運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的教學應著重幫助學生把這些零散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在“交換律”這節(jié)課中,教師在目標領域中設置了過程性目標,不僅和學生研究了“交換律”“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了數(shù)學問題的產生、碰到問題“怎么辦”和“如何解決問題”。激勵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結構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加以觀察、分析,主動獲得“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既獲得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又體驗了成功的情感。
2、注意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個性化的數(shù)學課程改革精神,培養(yǎng)學生靈活、合理選擇算法的能力。
對于小學生來說,運算定律的運用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對于數(shù)學能力的要求較高,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運算定律的運用也為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供了極好的機會。教學時,要注意讓學生探究、嘗試,讓學生交流,相應地,老師也應發(fā)揮主導作用,當學生探究時,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學生的思路,酌情因勢利導,不失時機地給予適度啟發(fā),當學生交流時,耐心傾聽,洞悉學生的真實想法,加以必要的點撥,幫助學生講清自己的算法,讓其他同學也能明白。
3.注重教學內容的'現(xiàn)實性。
?。?)找準教學的起點。對學生學習起點的正確估計是設計適合每個學生自立學習的教學過程的基本點,它直接影響新知識的學習程度。在過去的學習中,學生對加法和乘法交換律已有大量的感性認識,并能運用交換加數(shù)(因數(shù))的位置來驗算加法(乘法),所以這節(jié)課教師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用數(shù)學語言表述數(shù)學規(guī)律和總結怎樣獲得規(guī)律的方法上,使學生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找到生活的原型。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的實質是交換位置,結果不變,這種數(shù)學思想在生活中到處存在。本節(jié)課首先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現(xiàn)象,滲透變與不變的的觀點;采擷生活數(shù)學的實例。引導學生產生疑問,同時激發(fā)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改進材料的呈現(xiàn)方式。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學的基本內容、基本思路,應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有目的的選擇、補充和調整,讓學生參與教學材料的提供與組織,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學習環(huán)境,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探究欲望,又使學生的身心得到了一種成功的體驗。
簡便計算的教學反思范文6
長期以來,課堂上教師滔滔不絕,學生默默聆聽的教學方式和“以本為本”的教學準則阻礙著學生的發(fā)展。尤其在計算教學中,教師總是嚴格、忠實地執(zhí)行教材。學生的計算雖不成問題,但他們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并且缺乏自主構建、自主探索,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能力的培養(yǎng)。在新課程的推進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我們關注的焦點。因此,在新理念的引領下,我作了如下嘗試。
[片斷一]
師:同學們喜歡去超市購物嗎?今天,老師先讓大家盡興地去超市逛逛,好嗎?
[推出購物超市流動車,上面有98元的足球、1999元的`彩電、395元的VCD、48元的乒乓拍、4999元的電腦、29元的《三國演義》、159元的大衣等,讓學生分別以顧客和營業(yè)員的角色進行買賣。待每個同學都有了購物體驗后,回到座位。]
師:大家的收獲真不少,能介紹一下你買到的東西,描述一下付款的經(jīng)過嗎?
生1:我買了1只足球98元,我付出100元,營業(yè)員找給我2元。
師:為什么能找到2元?
生1:因為足球只要98元,而我付了100元,多付了2元,所以營業(yè)員要找給我2元。
師:噢,原來這樣。
生2:我買的是彩電,我付出2000元,找回1元。
生3:我也買了1只足球,我先付出90元,再付出8元,這樣就不用營業(yè)員找了。
……
師:在買東西的過程中,你們感到哪種付款方式最方便?
生1:我認為付出整十、整百、整千元,再讓營業(yè)員找一些零錢比較方便,這樣我們不必帶一些零錢去購物了。
生2:我認為身邊正好有零錢的話,要多少錢就付多少錢,不用營業(yè)員找了,也好把零錢用了,減輕負擔。
師:營業(yè)員們,你們的收款過程又是怎樣的呢?
生:他們買足球的話,大部分都付100元,我收了錢后,再找給他們2元。
師:為什么還要找給他們2元?
生1:因為足球是98元,我多收了2元,所以要找給他們,否則就占人家的便宜了。
生2:我記得有一位顧客買了一臺VCD,他付給我3張100元,1張50元,2張20元和1張5元,正好是395元,我就不用找錢給他了。
師:看來,你們都有豐富的購物經(jīng)驗,利用生活中的這些經(jīng)驗來進行計算,會不會給我們一些啟示呢?想試試嗎
[解讀]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將數(shù)學活動與他們的生活、學習實際相連,創(chuàng)造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在活動的體驗中,去探索與之相關的數(shù)學問題。這不僅能夠較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數(shù)學活動,而且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潛能。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模擬購物的活動情境,再現(xiàn)生活原型,讓學生投入到愉悅的“購物”活動中。熱鬧、歡快的購物場面,似乎使他們忘卻了那是在上數(shù)學課,而考慮較多的就是怎樣付款和收款,從中不斷地體驗到“多收了錢要找給人家,多付了錢要找回”。在熱熱鬧鬧購物之后,讓學生交流購物經(jīng)歷時,教師不失時機地追問:“為什么要找給2元?”“為什么能找回2元?”“哪種付款方式最方便?”為學生探究簡算方法,突破教學難點起了良好的鋪墊。
簡便計算的教學反思范文6篇(四年級下冊簡便計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 價值與價值觀教學反思3篇(價值與價值觀優(yōu)秀教案)
★ 《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2篇(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 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學反思8篇 二年級數(shù)學教學反思20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