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電路教學反思11篇(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教學反思),供大家賞析。
電路教學反思1
《不一樣的電路連接》教材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里面是怎樣連接的,相當于解暗箱。二是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并聯(lián)與串聯(lián)電路在連接方法上的本質不同。鑒于我校四年級學生比較多動,上課時總需要一定的時間約束紀律,再加上這兩部分內容在本質上沒有較大的關聯(lián),因此安排兩課時教學。
一、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材料要求是每組有2個四接線柱的接線盒,由于材料限制,實驗室只有12個四頭接線盒和12個六頭接線盒,因此為每組學生準備了1個四頭接線盒和1個六頭接線盒。 活動分兩塊。第一塊是這樣安排的:先讓學生觀察1個六頭接線盒,告訴學生其中兩個接線頭用導線連接在一起,是哪兩個接線頭連在一起呢?你們在不打開盒子的`情況下準備怎么做?在學生確認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后,再讓學生說出所有的檢測可能,學生在數(shù)學中已學過基礎的排列組合,因此能比較快的列出所有的檢測路線。接著讓學生小組檢測,老師做記錄,共同推斷里面的怎么連接的。再打開盒子,讓學生看看里面是怎么連接的。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明白盒子外面和內部的關系,為后面的檢測活動做鋪墊。 第二塊活動是出示一個四頭接線盒,讓學生小組進行檢測和記錄,然后小組討論推測內部是如何連接的,將推測結果進行畫一畫。然后小組進行匯報,說出理由。這一活動充分放手給學生,教師只做引導。這一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即使推測依據(jù)充分,得到的結論不一定是確定的。 第一課時的教學效果從學生作業(yè)中看出,95%的學生掌握得較好。
二、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
由于第3課簡單電路中學生已對兩個燈泡的不同連接方式已有了解,因此在第一塊活動中就是讓學生用兩個小燈泡、一節(jié)電池進行連接,再現(xiàn)燈泡的兩種連接方式,發(fā)現(xiàn)燈泡串聯(lián)時暗,并聯(lián)時亮。讓學生分析原因。再通過講解讓學生明白原因。第二塊活動是讓學生用兩節(jié)電池和一個燈泡進行連接,發(fā)現(xiàn)電池串聯(lián)時燈泡亮,電池并聯(lián)時燈泡暗。先讓學生來分析原因,再通過教師講解明白原因。 第三塊活動是進行應用,一是給2個小燈泡、2節(jié)電池、5根導線,讓學生接亮最亮的電路,并分析原因;二是分析教室里的電燈、電風扇是通過哪種方式的。
電路教學反思2
去年參加培訓時,西大附小的一位年輕老師選擇上《簡單電路》的第一課時,當時上得可以說不是很成功,我在聽課時就在想,如果讓我來上又該如何把握呢?
很久沒有上過五年級的課,今年重新來一篇還是感覺挺有意思的,好多實驗我自己也想重新做一篇。在進入《電與磁》單元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購置了新的電池,新的導線,新的小燈泡,自制了一塊簡單電路的演示板,為了讓學生能有充分的活動時間與動手機會,我將小組分為兩人一組,以便為課堂提供最大的保障,有經驗的科學老師可能都有一個體會,準備不充分的科學課堂,真正上起課來會讓自己都感覺很別扭的.。
本課雖名為《簡單電路》,但對學生來說實則不簡單。如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需要學生用導線、電池、小燈泡組成一個最簡單的電路,并嘗試點亮小燈泡,然后畫出電路圖。就這樣簡單的過程對他們來也是不易的,原因有二:一是現(xiàn)在的學生不像我們小時候一樣,有經常去小商店買電池的經歷,店主一般會用小燈泡與導線連好的簡單電路來試燈泡,所以對如何點亮小燈泡是比較清楚的,但他們現(xiàn)在的生活中小燈泡基本不會用到了,也沒有去買電池的經歷,所以沒有實際經驗;二是小燈泡里面的結構學生們并不清楚,而且既便事先給他們講清楚,因為沒有通路的概念,他們也還是不能理解只有電流流過小燈泡才能點亮。記得前幾年第一次上這一課時,我在提供材料時給學生準備了小燈座,孩子們很快點亮了小燈泡,但后來一研究教材我才發(fā)現(xiàn),我多提供了一個材料卻導致孩子們少了很多探索的步驟,少了思考的機會,于是在這次上課時,我重新整合了教材進行教學,并得到以下經驗:
1.我只準備了小燈泡,導線和電池,讓他們自己去試,看能有多少種方式可以讓小燈泡亮起來。課堂上以兩人小組的方式進行探究,學生很快得出了兩種連接方式:一種是利用導線把小燈泡的一個接點和電池負極相連,小燈泡的接觸點和電池負極相連。一種是把電池兩極顛倒過來。還有一種方式:燈泡的螺紋處與電池正極接觸,燈泡的接觸點用導線與電池負極連接。而得出后種方式的小組極少,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思維習慣使然,學生們一般都習慣于把燈泡立于電池正極或負極上,把燈泡“橫臥”在電池的正極或負極上則屬于“另類思維”。但不管怎樣,學生的探究熱情非常高漲,很多人也許是第一次親手點亮小燈泡。課堂上我給足了他們時間,讓每個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初步感受了簡單的電路。應該說,這是他們本節(jié)課最大的收獲。
2.本課的難點是掌握電流在電路里的流向。在認識小燈泡的時侯,根據(jù)小燈泡的解剖圖,學生很容易就指出了電流從一個接點進入,通過燈絲從另一個接點流出。在組成簡單電路的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安裝成功一個電路,就思考這個電路里的電流的流向。雖然在我的引導下,利用課件上的示意圖學生勉強能說出,但我清楚,能真正理解的學生不多。這個知識點雖不是本課的重點,不是一定要學生掌握的內容,但如果這個知識學生理解了,那么對于以后學生組裝較為復雜的電路,是有幫助的。
課后我想,如果下次能把各種方式的電路中電流的流向都做成動畫課件,那就更形象直觀了,也許這樣對于學生的理解會大有幫助。
電路教學反思3
這一課是《電》單元的最后一課,內容很多,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里面是怎樣連接的,就是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接線盒,第二部分是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根據(jù)材料的不同,各可以連出2種電路。
第一部分檢測接線盒內部連接,學生在檢測方法上不存在困難,我從最簡單的四個點只有兩個點連在一起導入,讓學生自己檢測并記錄,當接線盒內只有兩個點相連時,推測的答案是唯一的。再教師在投影儀上演示一個內部有3個點互連的接線盒,這個時候推測結果將出現(xiàn)4種情況,大部分班級一開始都只有想到3個點全部連上的那種情況,給予時間思考后,當有個別學生能夠想到只連能亮的兩個點就行時,剩下來的2種情況大部分學生也都能想到了。教師演示的這個實驗目的是要學生了解檢測后推測的情況有時是唯一的,有時也會出現(xiàn)多種情況。
第二部分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學生存在理解困難,首先是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的區(qū)分,我以糖葫蘆做比喻,像糖葫蘆這樣兩個小燈泡串在一起的電路稱為串聯(lián)電路,兩個小燈泡并列著連在電路中的稱為并聯(lián)電路。其次是哪一種連接方法小燈泡更亮的問題,由于教科書中安排的.先比較兩節(jié)電池、一個小燈泡的兩種連法以前都沒有涉及過,因此我將教學順序調換,先在黑板上畫出學生熟悉的兩個小燈泡、一節(jié)電池的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電路,明確什么是串聯(lián)什么是并聯(lián),然后請學生回憶下哪種連法小燈泡更亮,在這里的回憶,其實更像是猜測,因為學生大多都記不起來哪一種連法更亮,我的目的只是要引起學生的意見不統(tǒng)一,然后通過投影儀演示小燈泡的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電路,通過驗證學生能很清楚地看到并聯(lián)要亮很多,然后教師講解,在串聯(lián)電路中電壓可以分開來也可以加起來,但在并聯(lián)電路中不可以。接著要求學生分組用兩節(jié)電池和一個小燈泡組裝電路,有了前面的活動,大大降低了組裝的難度,學生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當變成兩節(jié)電池后又變成串聯(lián)電路小燈泡亮,教師進一步要求思考原因,學生能回答出串聯(lián)電路中小燈泡上電壓可以由兩節(jié)電池加起來所以更亮。通過以上兩個實驗學生最終可以只要記憶“串聯(lián)電路電壓既可以加也可以分”這一句話就可以推測出哪一種連法更亮,減少了記憶內容。
電路教學反思4
在電流和電路教學中,自己課堂并不算很好,內容太多,都不知道怎樣處理更好了。有一些做法和想法需要記錄一下,以免自己忘記。
1、電流教學中,書中用兩個驗電器(其中一個帶電,另一個不帶電),自己的體會是書本想說明有些物體可以傳導電荷,有些不可以傳導電荷。不需要提出電流概念和方向問題。
2、書中的發(fā)光二極管LED具有單向導電性,有時我們教學時只是關注了單向導電性,而未體會,發(fā)光二極管可以說明電流中的'電流有方向性的問題。
3、電路狀態(tài)中,最難的是短路問題。我讓學生連接電路,簡單電路,串聯(lián)電路,并聯(lián)電路,再三種電路中體會理論上導線對電流無任務阻礙作用,認識各種情景下的短路現(xiàn)象。
4、電路圖和實物圖的畫法,沒有在本節(jié)課重點練習,主要是等到學完串并聯(lián)電路后再練習,顯得較為容易些。并且在講解實物圖畫電路圖時,學生容易在燈泡上畫三根導線,所以我在課堂電路連接中,讓孩子們體會移動導線后,作用效果是否發(fā)生變化,如果跨原件移動導線,電路效果是否發(fā)生變化。
電路教學反思5
這節(jié)課重點是讓學生利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中存在的故障,并進行排除。通過探究活動,進一步理解電路的原理。學生小組實驗中的電路中的故障都是課前我預先設置的,有的是導線問題,如里面的銅絲斷了,接頭沒有剝掉塑料套;有的是燈座問題,如燈座的接線柱的線掉了,燈座壞了;有的是燈泡問題,如燈泡壞了,燈泡沒有擰緊;有的是連接問題……在教學中,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很多故障學生在一開始實驗就發(fā)現(xiàn)了,并且很快就排除了,而且沒有意識到這就是老師故意為他們設置的故障,因此還喊著“我們這組沒有故障”,完全不按照我的設想一步一步去檢測。
出現(xiàn)這種情況,作為老師,應該是種什么樣的感受呢?是遷怒于學生打亂教學秩序,沒按老師的教學意圖走,使得本應充滿懸念的實驗探究變成了一次平淡無味的`動手操作,還是欣喜于學生的聰明?我想,如果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從教學的實效出發(fā),那毫無疑問應該是后者。學生一眼就能看出電路中存在的故障,說明了他們已經掌握了電路的基本知識和連接要領,說明了前面幾節(jié)課的效果不錯,或者說明這部分知識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掌握。那么,對于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教師不必再花太多的時間去指導。但是,這次探究實驗就這樣結束了嗎?不,還沒有,因為如何利用電路檢測器來檢測電路中的故障學生還沒有學會。但是原來電路中的故障已經排除,怎么辦呢?于是我就換了種方式,讓學生假設“燈座、燈泡、導線”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有問題,該如何用電路檢測器進行檢測。這樣,學生還是通過動手,掌握了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故障的要領。
一堂課,當出現(xiàn)了我們課前沒有料到的情況時,作為教師,應當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只要緊緊圍繞教學重點,以學生的學為中心,我們的教學就會真正成為有效的教學,我們的課堂,也就會成為學生喜歡的課堂。
電路教學反思6
《探測暗盒里的電路》是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電和磁》中的第三課。本節(jié)課緊緊圍繞檢測暗盒里的電路這一活動展開,首先從暗盒中是什么入手,在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后,與學生共同思考、探測暗盒中可能是一個電珠或一節(jié)電池或一段導線,怎么來進行檢測呢?之后給出檢測方法,要使用檢測器從而推斷是暗盒中的電學元件到底是什么?提出判斷簡單暗盒的方法后,再探測復雜一點的'有ABCD四點暗盒,讓學生學會分析、判斷,從而學會相關的科學知識。檢測的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給學生解暗盒的一種方法、一種思想,學會借助一些現(xiàn)象做出合理的解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做到了精煉,而且起到了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獲取知識。還體現(xiàn)了指導學生進行有序觀察,讓學生討論方法,設計實驗記錄來達到有序、不遺漏的觀察分析,體現(xiàn)了他們的主體地位,
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電路教學反思7
《簡單電路》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教學內容。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達到以下幾點:
1、知道常用電器的工作需要一個完整的回路;
2、用一些基本組件連接一個簡單電路。
3、一個簡單電路需要一個能持續(xù)提供電能的裝置——電池。
根據(jù)以上要求我是這樣設計《簡單電路》一課的: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一個簡單的電路需要一個能持續(xù)提供電能的裝置——電池。
2、電從電池的一端經過導線和用電器返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電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電路可以有不同的連接方式。
過程與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點亮更多的小燈泡。
2、觀察描述記錄有關數(shù)據(jù)。
3、用簡單符號表示一個電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對電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
1、使用相同的材料,電路可以有不同的連接方法。
2、用簡易符號表示一個電路的不同部分。
教學難點: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點亮更多的小燈泡。
教學準備(實驗器材):
每個小組小燈座2個、電池盒一個、一號電池一節(jié)、導線4根、小燈泡2個,記錄紙若干,記號筆1支。
教學流程:
一、導入
給學生一節(jié)電池和一根導線、一個小燈泡 要求點兩小燈泡。 由不方便從而引入解決的辦法,導入到電池盒和燈座的使用。
二、講解小燈座和電池盒的構造與用途。
我們知道了小燈座和電池盒的'用途,現(xiàn)在就請各小組利用小燈座和電池盒來點亮你們的小燈泡,同學們邊做試驗邊聽老師的提示。
學生操作 教師巡視
好,非常的棒,大家真了不起,各小組都把自己組的小燈泡點亮了,同時我們的手也解放出來了,請大家安靜下來,做好位置。
對試驗結果的記錄是我們學習科學的一種很好的方法,現(xiàn)在請同學們拿出科學本把我們剛才的電路用實物圖畫出來。
同學們在畫電路的時候有什么感覺啊,是不是實物圖不容易畫???
為了解決實物圖難畫的問題,科學家們有一個辦法能讓它變的更簡單,看起來更清楚,同學們想知道是什么辦法嗎?那就是畫簡單的電路圖(板書課題:3.簡單電路),請大家翻開課本的第7頁。
指導學生認識一些簡單的符號,(燈泡,電源)并說明它們分別表示電路中的哪一部分,再告訴他們用線段連接的方法,同時要求同學們指出電流是怎么樣流動的。
同學們,大家看,我們用一節(jié)電池、一兩根導線就能點亮一個小燈泡了。如果老師再給大家提供一個小燈泡和幾根導線,那么你們能不能使2個小燈泡同時亮起來呢?
三、讓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
相信大家都能夠讓兩個小燈泡同時亮起來,在這里老師要提醒大家,試驗做的好不好,聽老師的要求很重要。在這里試驗中老師有幾個小小的愿望:
1、希望大家合作,小聲交流。
2、希望大家“先畫電路圖再動手操作”,完成一個“從想到做”的過程。
3、希望大家把自己試驗過程中看到的,想到的問題記錄在科學文件夾上。
現(xiàn)在各小組組長再來老師這里領取一個小燈泡,一個小燈座和幾根導線,請大家根據(jù)本組的方案動手做試驗。老師也請同學們在試驗的過程中交流以下幾個問題。(板書問題)
1、小燈泡亮了嗎?
2、用了幾種連接方法,那種方法更好,為什么?
3、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燈泡同時發(fā)光?
4、畫出電路圖,指出電路中的電流是怎么流動的。
學生試驗,教師板書要求,巡視。
同學們真的很聰明,我們不但點亮了一個小燈泡,我們還使兩個小燈泡同時亮了起來。那么我們有沒有辦法讓更多個小燈泡同時亮起來呢?生活中你有見過很多燈同時亮起來的情景嗎?
四、讓跟多的小燈泡亮起來(本環(huán)節(jié)主要給同學們課后交流)
五、小結
六、評價檢測
關注學生使用電池盒和小燈座時的操作情況。
收集學生的電路圖
電路教學反思8
這節(jié)課重點是讓同學利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中存在的故障,并進行排除。通過探究活動,進一步理解電路的原理。同學小組實驗中的電路中的故障都是課前我預先設置的,有的是導線問題,如里面的銅絲斷了,接頭沒有剝掉塑料套;有的是燈座問題,如燈座的接線柱的'線掉了,燈座壞了;有的是燈泡問題,如燈泡壞了,燈泡沒有擰緊;有的是連接問題……在教學中,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很多故障同學在一開始實驗就發(fā)現(xiàn)了,并且很快就排除了,而且沒有意識到這就是老師故意為他們設置的故障,因此還喊著“我們這組沒有故障”,完全不依照我的設想一步一步去檢測。
出現(xiàn)這種情況,作為老師,應該是種什么樣的感受呢?是遷怒于同學打亂教學秩序,沒按老師的教學意圖走,使得本應充溢懸念的實驗探究變成了一次平淡無味的動手操作,還是欣喜于同學的聰明?我想,假如從同學角度動身,從教學的實效動身,那毫無疑問應該是后者。同學一眼就能看出電路中存在的故障,說明了他們已經掌握了電路的基本知識和連接要領,說明了前面幾節(jié)課的效果不錯,或者說明這局部知識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掌握。那么,對于同學已經掌握的知識,教師不必再花太多的時間去指導。但是,這次探究實驗就這樣結束了嗎?不,還沒有,因為如何利用電路檢測器來檢測電路中的故障同學還沒有學會。但是原來電路中的故障已經排除,怎么辦呢?于是我就換了種方式,讓同學假設“燈座、燈泡、導線”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有問題,該如何用電路檢測器進行檢測。這樣,同學還是通過動手,掌握了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故障的要領。
一堂課,當出現(xiàn)了我們課前沒有料到的情況時,作為教師,應當和時調整教學方案,只要緊緊圍繞教學重點,以同學的學為中心,我們的教學就會真正成為有效的教學,我們的課堂,也就會成為同學喜歡的課堂。
電路教學反思9
今天是最后一節(jié)《電路出故障了》的教學,上完了六節(jié)課,一直在不斷地反思與改進。但從整體來看,由于學生手中的實驗材料(電路元件)基本都是好的,所以在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時,很難找到壞了的電路元件。和預想的教學效果有一定差距。
這最后一節(jié)《電路出故障了》的教學,本以為一切也會很順利地完成,不會出現(xiàn)什么意外情況,(畢竟已經上完了六節(jié)課,預設與生成之間已經經過了多次磨合)可還是出現(xiàn)了“故障”,這兩處故障偏偏又是很好的資源,讓我和孩子們都收獲了很多。
1、教育資源
當我讓小組合作制作電路檢測器時,我發(fā)現(xiàn)A小組的兩名男同學都跑到了臨近的B小組,A小組就剩下兩名女同學,而B小組又有些人滿為患。我走過去,笑著說:“喂,臭小子,你倆是叛變了?還是家里呆不下呀?”倆男生看著我,不好意思地退回到自己小組。我隨口囑咐道:“快,抓緊時間,四人團結合作,馬上就能成功?!闭f完我就到其他小組巡視去了。等我回來時,倆男生又跑去B組看熱鬧了。我沒說什么,因為孩子們的'電路檢測器已經做好了?;氐搅酥v臺上,我夸獎了高效合作小組,“剛才老師發(fā)現(xiàn)了C小組合作最有實效性,第一個最好了電路檢測器,然后四人彼此心照不宣,馬上坐好。大家知道為什么他們小組做得最快最好嗎?”“他們合作的好?!庇袔讉€孩子回答?!笆堑?,因為他們合作的好,他們很團結,知道合理分工,而不是各行其政?!蔽彝nD了一下,繼續(xù)說:“剛才A小組的兩名女同學表現(xiàn)也很好,雖然他們只有兩個人合作,但動作也很快,做的也很好。另外兩名男孩子精力過于旺盛,他們很愿意擔當其他小組的質量監(jiān)督員。做的也不錯。但老師有個建議,請同學們記好了,我們首先應該先完成自己的任務,然后有精力再去幫助別人。你們說好嗎?”我眼望著那兩個男孩子,他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2、課程資源
在使用電路檢測器時,我要求孩子們用自己小組制作的電路檢測器檢測手里的電路元件時,D小組的同學在操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問題,并及時舉手發(fā)問?!袄蠋?,我們剛才檢測這節(jié)電池時小燈泡還亮呢,為什么又檢測一遍,小燈泡卻不亮了呢?”說著,還特意操作一遍讓我看。這時孩子們大多已經檢測完畢,于是,我走上講臺,將剛才的問題拋給了孩子們。孩子們一時發(fā)懵,于是我重新操作一遍。眼尖的孩子看明白了其中的端倪,趕忙舉手:“老師,我知道了,他們是把電池裝反了?!庇谑俏易屵@孩子走上了講臺演示了一遍,驗證了自己的說法。孩子們一下子都明白了。我的這個知識點也迎刃而解了。我及時表揚了D小組,因為他們不僅發(fā)現(xiàn)了問題,而且積極探求原因,當然,如果能獨立解決問題就更好了。
這最后一節(jié)課真是出乎意料,不過,也很好,為我和孩子們提供了這么好的資源,我得感謝這“故障”?。?/p>
電路教學反思10
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流規(guī)律,是激勵學生動手動腦學物理,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最佳章節(jié)。在這課的教學中,我利用課前復習,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引導學生作好探究前的準備。接著讓學生連接并聯(lián)電路,通過質疑引發(fā)學生思考和猜想,引發(fā)學生探究。在設計實驗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討論合作設計實驗方案,尤其是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步驟和記錄數(shù)據(jù)的表格。實驗探究由兩個同學一組,分工合作完成。待實驗完成后,老師利用實驗投影儀展示交流學生成果,引導學生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總結串聯(lián)電路的電流規(guī)律。通過隨堂練習及時總結鞏固所學知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反思這節(jié)課的教學,突出三種“意識”強化,具體總結如下:
一、突出了學生的自主意識
初中物理教材要求的分組探究實驗不很多,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規(guī)律是一個很好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素材,在課堂教學應把握好這個素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本節(jié)課堂教學中,兩個學生為一組,配一套實驗器,學生經討論商討探究方案,大膽嘗試,在實驗過程體現(xiàn)實驗全過程,從而總結知識,掌握探究方法。整個一節(jié)課突出了學生自主探究,采用提問和展示的方式,讓學生動起來,動手做實驗,動腦思考問題,不僅掌握了知識,訓練了技能。
學生課前不懂得預習,多數(shù)是因為在課堂教學中沒給足學習展示預習成果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體會到課前預習和不預習一個樣,所以課前學生不預習了。因此,學生自主能力和意識相對薄弱也是因為在以往的教學中忽視了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一旦被激活,學生便能自主地去學習知識,老師的教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突出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學生在學習中常會遇到疑難和困惑,一方面可以向老師求助,更多情況下需要幾個同學商討解決。在現(xiàn)代的學習和研究領域中,合作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同學間的互幫互學可以增進友誼,同時相互激勵,形成良好學習氛圍,促進大家共同提高。
在本節(jié)課堂教學中,兩名學生一組,一個學生動手實驗,另一個學生負責記錄數(shù)據(jù),分工合作,遇到困難,共同商討解決。在課堂教學中給足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讓他們真正能自主鉆研問題,甚至更好地落實“一幫一”,為教師省時省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突出了教師的主導意識
在探究實驗教學中,如何保證學生探究按照老師的教學設計一步一步展開,教師的主導顯得非常重要。為了突出學生自主,老師設計導學案,學生按照導學案實驗學習,老師省了“可以不講”的講,一方面為“學生的學”提供充足時間,突出了學生自主學習,收到好的效果。但這種教學,學生已明白教學整體思路,只是順著老師設計好的教學思路走下去,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探究并聯(lián)電路的教學中,將教學設計以課件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在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以設置情景問題進行激勵,引發(fā)學生自主探究,如:設計實驗步驟,設計記錄表格,在同學們設計好后,統(tǒng)一規(guī)劃,確保學生探究不偏不移,同時又突出了學生自主。
在課堂教學中突出“三種意識”,就是認真落實課程改革理念,突出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體驗知識獲取的全過程,在思中學,在做中學。為了落實這“三種意識”,老師在課前應充分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研究課堂教學各個細節(jié),讓精心備課成就精彩的課堂。
電路教學反思11
通過實驗我們認識到,將嘗試教學理論應用到物理教學中有利于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和活動課的相互結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知識領域、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有利于增強參與競爭意識,對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當然如何將此理論全面應用到物理教學中將有待于進一步的探究。
這種教學過程特別強調嘗試練習(嘗試過程)也就是說物理教學不是讓學生去“讀”科學而是“做”科學。這樣,傳統(tǒng)教學的“教材中心”讓位于“嘗試過程”,教師中心讓位于學生嘗試,可以使學生充分體驗從提出問題、用科學方法進行探索直至獲得結論的'探索過程,像物理學家那樣思考物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電路教學反思11篇(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 教學課后反思7篇
★ 紙的發(fā)明教學反思8篇(紙的發(fā)明課后反思優(yōu)缺點)
★ 《威尼斯的小艇》教學反思8篇(威尼斯的小艇教學反思簡短第二課時)
★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學反思8篇 金屬的化學性質第一課時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