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線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對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過程、方法、態(tài)度、價值觀等,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也是教師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教師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能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如我在教學《認識方向》后,我就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及教學時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仔細回味,在回味中對其本節(jié)課的成敗及其原因反復進行思考和剖析:就本節(jié)課的內容講,很貼近生活實際,但是我在教學時就忽略了這一點,僅僅是停留在書本上,停留在課堂中。如果要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與生活相結合起來,是一件很用的事,但就是由于本人教學方法的不當,使得自己的教學出現(xiàn)了不足。通過反思,我總結出了一定的經驗和教訓,并及時改進自己的不足,逐步形成更為合理的教學方法。
學生們已經認識了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有了一定“方位”知識,對方位的判斷應該有了一定的能力。但由于我本節(jié)課教學的不足,這些知識,在學生那里只能是書本知識,沒有生活的經驗,如果要求學生隨時隨地能判斷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學生還無從著手。在課堂學到的“方位”知識僅僅停留在書本的層面上。其實這一部分知識比較貼近生活,學生比較感興趣,樂于探究,如果我在教學時,把學生帶到操場上,站在不同的位置,以某一物體作參照物,教給他們判斷方位的方法,并讓學生小組反復體驗、實踐,學生就會對“方位知識”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就會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讓數(shù)學真正走進生活。
同時,在反思的過程中我認識到:在知識獲得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在發(fā)展過程中落實知識的傳授,也就是說,課堂反思,不僅僅是老師的事,也應要求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反思哪些知識自己掌握得好,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么。
很多學生從不回頭去想這類問題,總是義無反顧的勇往直前,正是因為沒有回頭思考,學生得到的`僅僅是知識,而沒有能夠得到比知識結論更為重要的東西——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后應該如何改進學習方法,積累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怎樣養(yǎng)成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我認為,作為老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引導學生自我反思,是讓學生積累自己知識的經驗,對新知識進行反思,對自己所學知識進行舉例驗證,把書本知識轉換成生活能力,這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是讓學生在驗證的過程中又知道先從什么地方著手去解答題目和解決問題,從而尋求掌握知識規(guī)律的有效途徑;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從中掌握和領悟學習的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
總之,教師教中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師的教學經驗;使先前的經驗不斷地得到審視、得到修正、得到強化、得到否定等,這樣才能不斷提煉經驗,改進方法,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效果;學生在學中反思,可以讓自己知識方面的缺陷得到彌補,可以有效提高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斷總結學習經驗,提高自我、發(fā)展自我。
數(shù)學《線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2
一、關注經驗、有效互動
荷蘭數(shù)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數(shù)學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識。”新課標也指出:數(shù)學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類生活,勞動和學習不可缺少的。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有利于學生主動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線的認識》一課是第二單元的起始課,學生沒有一定的知識經驗,我在思考,直接進入線的認識,曾聽過,一位教師的課,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學生沒有興趣,感覺到很生疏,于是,我就從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捕捉學生頭腦中對線的印象。新課伊始,出示線團,激起學生對線的認識,由此,學生想到了光線、直線、曲線、射線、線段。學生對線的認識不是一張白紙,是有一定生活經驗的,抓住這一點,一個有效的提問:“生活中有哪些線呢”,激發(fā)學生思考的`欲望,生成出線的分類。可以說:教學設計要從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始,有利于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生長點,更有利于師生間的有效互動
二、適機追問、有效互動
新課程把教學定位為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師逐步形成了“對話”意識,教師與學生之間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念,實現(xiàn)著生命的涌動,與學生平等交流不失時機的追問,溝通、合作、有效互動?!皩υ挕笔且环N師生互動方式,抓住生成的教學資源適機追問,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是一種教學的藝術,和學生間構建平等和諧的對話,是轉變教師角色的表現(xiàn)。在認識線段時,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從實物中抽象出線段,抓住這條線有多長,引發(fā)學生思考,一位學生說出正好是11厘米,教師抓住,這一生成的教學資源適時追問:“你是怎么量出是11厘米的?”學生正確表述。從而引出線段是有固定長度的直線是有兩個端點的。追問要用在關鍵處不能提出瑣碎的小問題,只有精當?shù)淖穯枺庞欣趯W生思考、有利于師生有效互動。
三、經歷過程、有效互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場?!边@兩種教學方法,我更贊同于后一者,本節(jié)課我就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積極思考,合作交流的漁場,讓學生經歷從實物中抽象出線,動手畫線,發(fā)現(xiàn)交流線的特點,生生間進行交流、合作。最終發(fā)現(xiàn)線的特征,有人可能會說,這三種線,直接告訴學生概念及特征,干嗎還要費力去發(fā)現(xiàn)呢?其實讓學生不但知道三種線的概念,還要知道三種線的來歷,知道線與生活中的線的聯(lián)系,了解三種線的特征,知識是線的概念和特征,而獲得線的認識過程與方法就會積淀小數(shù)學的思考,數(shù)學的解決問題的大思路。新、舊課程都有線,處理思路大不同,加上發(fā)現(xiàn)與探究,就加大了線的含金量。那就是在經歷新知形成的過程中,師生間,生生間有效互動,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力、表達、傾聽、合作、質疑能力得到了相應的發(fā)展,在師生間,生生間有效互動中,出現(xiàn)精彩的生成,找準“課眼”,有利于師生共同發(fā)展,實現(xiàn)教學相長。
四、改變方式、生生互動
新課標指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習數(shù)學的主要方式。”本節(jié)課,在教學線段的特征時,讓學生觀察它有什么特點?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匯報,生生間交流、補充、傾聽,一生說有兩個端點,不能無限延長,一生補充說:“必須是一條直直的線”,一生又說:“線段是有頭有尾的?!苯處熥プr機板書重點詞語,共同總結出線段的特征,在認識三種線是,通過學生從實物中抽象出線,在本子上畫出來的過程,就面向全體學生,全員參與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在認識三種線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時,設計了一個表格,讓學生小組交流后匯報。
所以說,改變教師的角色,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更有利于師生間、生生間的有效互動,更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學生能成為學習的主人,發(fā)展學生的多種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力,追求有效的師生互動方式,是一種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
綜觀本節(jié)課,也有不足之處。比如說前松后緊,學習前兩種線時間占得多,學習直線時間有些緊。有時教師給學生一些暗示,不利于學生思考,比如:把什么是直線及直線的特點直接告訴學生。
在今后的教學研究中要克服這些不足,追問的問題設計在精當一些;學生能表述清楚的,教師不能給過多的暗示;課堂節(jié)奏要快些,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落實好三維目標。
數(shù)學《線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3
《線段的認識》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學習的是線段,線段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既抽象有實際。我在設計本節(jié)課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抓住線段的兩個特征,恰當把握教學要求。盡管教材只寫出“線段是可以量出長度的”,但用直觀描述的方式表明了線段的屬性,直的、兩個端點即可以度量。教學時,我緊緊抓住線段的兩個特征,反復用多種方法強化學生對線段的認識。
2、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理解線段。教材只有半頁的內容,如果為了背出線段是什么,畫一畫線段,那不是難事,但線段的教學,更重要的是結合情境感受線段,理解它的`意義,使學生看得著,摸得到,用得上,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觀察想象力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3、提倡學習方法的多樣化,尊重學生自主。傳統(tǒng)的教學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教師講學生聽,填鴨式,學習方法單一,學生沒有自主性,本節(jié)課的設計處處體現(xiàn)教學民主。教師引導學生找問題,探索問題。這樣學生在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因人而異,多種多樣,并讓每個學生通過比較選適合自己的方法。例如,認識線段是可以度量的;又如畫線段的方法多種多樣……這些不是教師講的,而是學生從實踐中摸索出來的,學生有了成功感,學習的勁頭自然就足了。
數(shù)學《線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4
100以內兩位數(shù)的《連加》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用豎式計算連加的方法,同時體驗多樣化的算法。圍繞教學目標,根據(jù)本課內容我精心設計了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課。
體育比賽非常注重運動員的參與意識。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有了學生的參與,才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教學和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才能引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興趣,才能真正使學生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
在《連加》這堂課中,我用拍球游戲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在熱烈的氣氛中,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數(shù)學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找出解決方法,在以前的學習基礎上,列豎式解決問題,突出重難點,并及時引導學生轉向另一個重點:“你還有其他算法嗎?”學生積極地參與,踴躍地回答,找出了很多種方法,從而做到了抓住“熱點”問題,引導學生參與。
另一方面在本課我結合了生活中的`實踐,注重了親身體驗,強化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尤其還注重了精神激勵,刺激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及時做好活動后的小節(jié),對好的給予精神上的鼓勵,還輔以“紀念品式”的物質刺激。通過評價,學生既認識了別人,也認清了自己。盡管活動結束了,但參與意識更濃烈了。課結束以后,有很多淘氣的孩子對我說:“老師,這節(jié)課太有意思了!”
在本節(jié)教學中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
1、拍球游戲在數(shù)數(shù)時存在誤差,學生參與拍球的少,喝彩的多。
2、小組討論展開的不夠,有些形式化。
3、語言上欠簡潔。
4、列豎式時應該身先士卒用尺子,起到表率的作用,并且沒有強調等等。
總之,一堂課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但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是我無悔的的選擇。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都要力爭每節(jié)課精雕細琢,備好課,上好課,因為細節(jié)決定成功!
數(shù)學《線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5
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線與角》 第一課時“線的認識”。
教材分析:直線、線段與射線是一組比較抽象的圖形,學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難。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動,主要讓學生從現(xiàn)實情境中抽象出直線、線段與射線,然后通過“認一認”活動,體會到它們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個圖形的特征。接著,組織學生對直線、線段與射線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它們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最后通過“試一試”、“量一量”、“看一看”等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三種圖形特征的印象。
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班有40名學生,大部分學生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fā),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shù)學的能力。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對數(shù)學不感興趣,學習被動,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yè)不能按時完成,學習有困難,特別對應用題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存在問題。還有個別學生比較聰明,但學習不勤奮,成績不理想。
教學目標
1.經歷操作毛線的過程,知道線有直線與曲線之分。從中抽象出線段,射線,直線。
2.在觀察比較中掌握三種線的`特征。
3.體驗點與線,線與線,線與面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直線,射線,線段的特征。
難點:建立直線,射線。線段的模型。
數(shù)學《線的認識》教學反思(5篇)相關文章:
★ 小學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總結9篇(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簡易方程總結)
★ 部編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篇(部編版一年級語文教案和反思)
★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11篇 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教學反思
★ 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教學工作總結(優(yōu)秀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