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桂林山水教案12篇 《桂林山水》優(yōu)秀教案,供大家參閱。

桂林山水教案1
一、教學內(nèi)容分析
《桂林山水》是S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贊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課文按照“總-----分------總”的順序分為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先寫漓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著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的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是本單元重點訓練用段意歸并法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好例子。語言優(yōu)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習作的典范。
二、教學目標
1、會認“駱”等7個字,會寫“漾”等11個字。掌握“峰巒”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抓住景物特點,學習寫景方法。(重點)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難點)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由于這篇課文是一篇寫景文章,對于農(nóng)村的學生來說,他們大部分沒有見過桂林山水,單憑文字感悟理解是很枯燥乏味的。于是我搜集了一些關于桂林山水的視頻讓學生觀看,這樣可以拉近文本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從中感受桂林的山水之美,進而更深層次地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之美。對于文中一些排比句的用法,學生們有一定的基礎,理解起來不會很難。仿寫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加以指導和評價。
四、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人,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去年暑假,老師有幸去廣西桂林游玩了一趟。
2.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去觀賞桂林山水去領略它獨特的美。坐穩(wěn)你們的小船,我們出發(fā)了
學生聽故事,
也可講一講自己的體驗。
教師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情境,緊緊抓住學生的
注意力,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閱讀的愿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整體感知,帶人情境
范讀課文。(播放桂林山水的錄像)
此時,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小結(jié),并引讀第一節(jié)。怪不得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對課文作整體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調(diào)
三、體會情感
1.自由朗讀。
要求:說說你為什么這么讀。
2.交流朗讀,在讀中體會水的:“靜”、“清”、“綠”。
過范讀、指名讀、齊讀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靜、清、綠。(“靜”這句讀得輕而緩慢;“清”這句讀出驚喜,讀得讓大家都看見江底的沙石;“綠”這句讀出贊嘆之情。)
把最吸引自己、最美的地方用筆劃出
來,好好地練一練,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讀表達出來。
通過激情朗讀,讓學生能夠更深入的體會本文的中心思想。感受作者的情感表達。
四、讀中比較
引導學生把“無瑕的翡翠”與“碧綠的草坪、“綠色的玻璃”加以比較,體會作者描寫的形象性和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讀了這句話,你對漓扛的水有怎樣的印象?
學生概括地說。
讓學生感悟作者表達“綠”的精妙
五、教學策略選擇
本文語言優(yōu)美、意境清新,層次清晰,講授時主要運用講授式、啟發(fā)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策略,通過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利用多媒體聲音、圖像資源,借助大量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產(chǎn)生“視象”,引導學生入境入情,欣賞美景,品讀課文,以達到體會畫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從而完教學目標。
六、教學評價設計
上課能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能否認真學習,積極主動回答問題。
答題時簡潔、準確能否自由表達合作時相互配合能否善于合作、善于思考,并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不同的看法。
能否獨立思考,積極糾正他人錯誤,是否敢于否定,贏得大家認可。是否欣賞自我,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否有效朗讀
七、教學課件
八、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水:清、靜、綠
山:奇、秀、險
甲天下
九、教學反思
反思這節(jié)課的教學,存在著很多方面的不足,給我感觸最深的是課件的運用與課堂教學沒有完全的統(tǒng)一,在第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當中,課件的出示有些快,而教師的語速有些慢。在第一課時的結(jié)尾處,教師點課件的時機不夠好,課件出示稍微有些早。在指導學生背誦課文時,如果教師課件出示背誦提綱,引導學生背誦課文效果會更好。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清晰地看到了自身的長處和不足,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努力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力爭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育工作者。
桂林山水教案2
【教學內(nèi)容】
教學課文的2、3、4節(jié),理解課文內(nèi)容,積累好詞、好句、好段,并能背誦這3小節(jié)。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理解桂林山與水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將山與水的特點寫具體的。
2、能夠背誦課文的2、3節(jié)。
3、積累有關描寫桂林的好詞、好句、好段。
4、通過配樂朗讀,讓學生能抒發(fā)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
【教學重點】
1、通過朗讀理解桂林山與水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將山與水的特點寫具體的。
2、能夠背誦課文的2、3節(jié)。
3、積累有關描寫桂林的佳句。
【教學難點】
怎樣將桂林山與水的特點寫具體的。
【教學課時】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回憶一下,甲是什么意思?
二、新課傳授
過渡:
人們?yōu)槭裁催@樣說呢?我們來看課文。
(打開書,看第二節(jié))
1、學第2節(jié):
?、?桂林有一條玉帶似的漓江環(huán)繞其間,它有些什么特點呢?請聽課文錄音,邊聽邊思考,漓江的特點是什么?請各用一個字概括出來。
(聽錄音、看錄像)
看錄象時配上理查德的鋼琴曲,讓學生從音樂與畫面中感受桂林之美。
真美啊!它有些什么特點呢?
(靜、清、綠)
⑵ 文中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呢?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些句子,老師讀前半句,全班一起讀后半句。
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靜啊翡翠。
?、?作者為什么要在靜、清、綠前加上真字呢?
?、?比較句子。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用贊美的語氣讀第二句。
⑶ 作者運用了什么手法將這些特點寫具體的呢?那么文中將什么比作了什么?
(出示翡翠,介紹光澤,顏色)
這樣比有什么好處?
⑷ 這句話除了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還運用了什么方法?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能使人加深印象,讀起來郎郎上口。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分句,有感情地讀。
?、?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分句,讀一讀:
?、?水真靜啊,想一想哪些詞應該讀輕點?再讀一遍。
② 讀得真好,將江底的沙石讀成重音,還有哪個字應該讀得拖一點?
③ 很好,將一塊翡翠讀成重音,突出了真綠。
④ 連起來讀,喜歡哪一部分就站起來讀哪一部分,如全喜歡就一直站著。配樂朗讀,使學生沿著音樂的情緒處理課文的朗讀。
⑹ 學到這里,老師有個問題,這是寫漓江的水,為什么開頭要寫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欣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呢?
?、?漓江的水確實美極了,想不想再次蕩舟漓江。放錄像,師配樂背誦,使學生受音樂的感染,老師在音樂的襯托下飽含感情地背誦,為學生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誰也能學著老師的樣子,根據(jù)這道填空題試著背一下這一節(jié)呢?配樂背誦,讓學生對老師進行模仿,可以降低背誦的難度。
2、學第3節(jié):
⑴ 游覽了漓江的水,我們迫不及待地要去看看桂林的山。輕聲讀課文,找出桂林山的特點。
?、?你最喜歡作者寫的哪一個特點呢:
四人小組討論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你能在說完后發(fā)出邀請,請一些同學一起把這句話讀一讀嗎?在討論時配以古箏彈奏的音樂,讓學生放松心情,仿佛走進桂林如詩如畫的意境中。
① 把山比作老人、巨象、駱駝寫出了山的形狀千奇百怪。
?、?把山比作屏障,寫出山的顏色秀麗多姿
?、?通過危峰,寫出險,通過自己的感覺寫出險。
?、?你們一定已經(jīng)對桂林山充滿了好奇,讓我一起去領略一下桂林山的美景。
(請一位同學配一下音,讀一讀課文的第3節(jié))
朗讀時配以音樂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陶冶學生的情操。
?、?真美!讓我再來試著背背這一節(jié)。
(小組合作,上講臺背)
背誦課文時配以音樂,使學生能背誦的有感情,得到美的享受。
3、第4節(jié):
這樣的美的山圍繞著這樣美的水,這樣美的水倒映這樣美的山,使你有什么感覺?(齊讀第4節(jié))配樂背誦,讓學生受情緒感染。
三、總結(jié)
1、我們隨著作者一起游覽了桂林,欣賞了那里的美麗風光,會不會唱《讓我》?
老師將歌詞改編了一下,大家跟著音樂唱。
用《讓我們蕩起雙漿》為背景音樂進行填詞創(chuàng)作,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又能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
2、桂林山水歷來為文人所青睞,留下許多著名作品,老師今天帶來了許多課外書籍,請同學們兩人一本,找到有關描寫桂林山水的優(yōu)美句子,讀一讀,愿意讀的,一個接一個自己站起來讀,好嗎?
3、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麗,風景如畫,有著許多象桂林一樣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觀:如杭州西湖(幻)、長江三峽、安徽黃山、江西廬山等等。今天老師布置一個回家作業(yè),去收集寫著名景點的文章下節(jié)課交流。
希望我們今后有機會一起到祖國的大好河山游覽。
【板書板書】
水:靜、清、綠
桂林山水
山:奇、秀、險
桂林山水教案3
【文本細讀】
《桂林山水》是一篇記寫桂林優(yōu)美風光的經(jīng)典之作。課文從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山中的溶洞三個方面,為讀者展示了一幅“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畫長卷。作者對桂林山水風景特點進行觀賞、分析、思考后,從水、山、洞三個方面概括寫了桂林山水給作者留下的美好印象。而在記寫每一方面景色的時候,又都是采用了比較的方法,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也讓讀者在比較中更清楚地把握景物特點。作者把漓江和大海、西湖比較,說明漓江的水是靜的、清的、綠的;把桂林的山和泰山、燕山比較,說明桂林的山是奇的、秀的、險的;把桂林的溶洞和作者在電影中見到的溶洞比較突出了桂林溶洞剔透、幽深、絢爛的特點。最后作者又把山、水、洞聯(lián)系起來描寫,使人產(chǎn)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總體印象。
作者對桂林山水特點的把握與概括是準確鮮明,表達中一處處妙喻更使桂林山水洞的形象逼真地呈現(xiàn)在了讀者面前,排比句的運用使桂林風光的意境美、文章表達的語言美和作者心中濃濃的情感美融為一體。文章結(jié)構(gòu)明晰、描寫生動,語言華美,在表達上學生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滋養(yǎng)。
教學《桂林山水》要把認識了解桂林風光的自然美,體會文章的畫面美、語言美,同營造課堂的氛圍美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對桂林風景名勝有更多的了解,對桂林風光畫面有更深的印象,對文章的表達有更多的感悟,使課堂成為師生一次美的享受。
【教學目標】
?。薄⒅R與技能目標:
?、?認識本課“陸、擴、”等12個生字,掌握“槳、涉、賞”等12個生字,注意積累本課中優(yōu)美的詞匯。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三自然段。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大意,背誦第4自然段。
?。病⑦^程與方法目標: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想象文字勾畫的桂林風景圖。
⑶ 學習體會作者抓住特點從幾個方面觀察描述景物的方法。了解比喻、排比,體會它們在文章中的表達效果。
⑷ 能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語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桂林山、水、洞“秀美、奇美、幽美”的特點,培養(yǎng)孩子投身自然、熱愛大自然優(yōu)美風光的思想感情。
【策略與方法】
反復朗讀,背誦,讀中感悟。
【學生準備】
搜集有關于桂林山水的圖片,資料,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 ,導入新課
師:昨天我們和詩人一起游歷了洞庭湖,天門山,今天,我們要求有天下第一之稱的桂林山水去看看,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檢查預習課文的讀書情況。
?。病⒆灾髯x文,明確要求:
?、?對一些較長的句子要重點讀、反復讀,直到讀通順。
?、?遇到難讀的長句子,要和同伴互相傾聽讀正確。
?。?、理解詞語:
在讀中結(jié)合語言環(huán)境、借助工具書、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波瀾壯闊、水光瀲滟、峰巒雄偉、重巒迭彩、危峰兀立”等字詞的意思。
?。?、文章主要從那幾方面寫了桂林山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師生對話、品味語言
1、再讀課文,對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漓江的水“靜”在哪里?除了靜還有“清”、“綠”都體現(xiàn)在哪里?
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來理解。
如果說,漓江的水是靜的,使我們所看見的,那么如何讓每有感觸到他靜的人通過我們的聲音感覺出他的靜呢?
試著練習朗讀。
桂林的山“奇”在哪里?再讀課文,抓住具體的詞句分析體會。
?。场⒖戳怂?,欣賞了山,也瀏覽了洞,那么桂林山水整體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呢?
又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础⒄勔徽剬W習了這篇文章的收獲,特別是在描寫景物方面:
如:注意觀察分析景物的特點;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安排使文章脈絡非常清楚;比喻、排比可以讓表達更加生動、流暢;適當引用名言佳句可以讓文章畫龍點睛、妙筆生花……對于排比句,重在讓學生體會,不要作為知識點讓學生記憶。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指導重點字的書寫,如“栽”字,找出同樣結(jié)構(gòu)的字進行指導書寫。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背誦該篇文章,可以配樂背誦。
桂林山水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二、教學重點
通過閱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熱愛祖國大好河山;通過品味詞句,反復誦讀積累語言,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課件圖像,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然后讓學生談感受。
二、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
導語:那么,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找出來讀一讀。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將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讓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去觀賞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自讀全文,學習字詞。
讀準字音,找出新詞,對不懂的詞句,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請教同學、老師。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導語:我們先來欣賞漓江的水。觀察圖畫或觀看課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話來描述。
1、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齊讀(根據(jù)課堂讀的實際情況,可以讓學生個體再讀,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讀),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
品讀作者怎么寫出漓江水與眾不同的“靜、清、綠”?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ㄌ攸c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ㄌ攸c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zhì)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水平如鏡的西湖?在讀議中讓學生體會,用對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和作者的贊美之情。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感受。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3、引導學生“發(fā)生這個句子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讓學生談對排比句的感性認識)注意通過范讀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三個“啊”的變調(diào)。能背的可以看著畫面當堂背誦。
四、鞏固識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邊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里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
翡:上下結(jié)構(gòu),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
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
筏:上下結(jié)構(gòu),右下不要丟撇。
第二課時
一、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導語: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呢?
2、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畫一畫,結(jié)合插圖來欣賞。
3、互相交流:課文怎么寫桂林山的特點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較,也是用這樣的段落句式)
在學生的回答中,教師隨機展示課件,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
特點之一“奇”?!肮鹆值纳秸嫫姘?,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指導學生讀出感受,理解詞語,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圖像,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看資料的補充資料圖片,讓學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
模仿句式練習,說說像什么。比如:還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通過圖像,讓學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蔥蔥,色彩明麗。
特點之三“險”。重點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導學生通過字面、結(jié)合語句領會。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導“?!钡囊馑技础案呗柾怀觥保缓笞寣W生自己連起來解釋,并放到句子中理解。這樣,教給方法后,再讓學生自己休會“怪石嶙峋”的意思。
4、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重點指導讀好“真奇啊”“真秀啊” “真險啊”。
二、山和水相遇的景象(學習第四自然段)
導語: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圖片,當山和水相映襯時,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1、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理解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引導理解字面意思,“畫卷”即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斑B綿不斷”,接連不斷?!斑B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
?。?)觀看圖像片斷,同時配音介紹:“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坌斜滩ㄉ?,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p>
3、引導邊讀邊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休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種陶醉山水之間的感覺,然后說自己的體驗。
三、指導背誦
用師生引讀的方法練習背誦。
四、抄寫句子
注意分號的用法。
抄寫描寫山、水特點的兩個句子,要求以標點為標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個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同時提示,每兩個特點之間用分號來分隔,可以把各個特點分得很清楚。指導分號的書寫。
課后反思:本文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讀完全文,學生都能體會到祖國山河的壯麗。
板書: 總述 甲天下
桂林山水?
分述:水:靜,清,綠。山:奇,秀,險。
總結(jié):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桂林山水教案5
一、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會認生字,能正確讀寫。
3、體會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贊嘆——描述”來抒發(fā)熱愛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理解、體會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通過讀和觀景移情法,感受多媒體信息以及語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讓學生盡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
第一教時
一、預習探究
1、出示小黑板,朗讀生詞。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二、合作交流
1、初讀課文,劃出生字詞,查字典,學習生字詞。結(jié)合上下文內(nèi)容說出“無瑕”等詞意。
2、了解課文大意,圍繞課題劃分段落。
3、初步觀察圖意,整體感知畫面展示的優(yōu)美景色。
4、在文中劃出表示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特點詞語。
三、品讀感悟:
1、你到過桂林,看到過那里的美麗景色嗎?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別處有什么不同?
2、看看課文怎樣圍繞題目來寫,再用一個句子說出每個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匯報自習情況。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寫乘著船觀賞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寫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寫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寫了桂林的山和水。
師生討論后小結(jié):
1、初讀完全文,你感到題目和課文內(nèi)容有什么關系?(課文內(nèi)容緊緊圍繞題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來寫)
2、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qū)懩??先總寫什么?再分別寫了什么?最后又寫什么?全文的記敘順序是“先——(先總起)再——(再分述)后——(后總結(jié))”
四、鞏固延伸:
質(zhì)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別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請在文中作上“——”和“?”記號。)
第二教時
一、教學內(nèi)容:
1、能用一二句話,贊嘆優(yōu)美的畫面。
2、通過讀,能體會漓江水“靜”、“清”、“綠”的三個特點。通過讀和動手繪圖,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險”的三個。
3、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體會作者描繪漓江水特點的句式。并在此基礎上,想象漓江水的“甜、涼”的特點,再進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學生能掌握“贊賞——描述”的句式。
二、教學過程:
(一)、理解第一段,隨文入景。
1、激發(fā)談話:你們想去桂林游玩嗎?為什么?課文的作者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課文的第一小段告訴了我們。請找出來?!藗兌颊f,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這個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人們都這么說,桂林的山水風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來觀賞觀賞。)
3、讀第一段。進一步啟發(fā)談話(播放多媒體教學軟件:出現(xiàn)一幅桂林山水畫卷,再出現(xiàn)文字和聲音::人們都說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這樣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也隨作者乘著木船沿著漓江,一起去觀賞桂林的山水吧!)
特點是什么?(大家讀書時要學會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畫出桂林“水”特點的詞語)
5、學生匯報:找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靜、清、綠。
6、老師出示帶點的幾個詞進行比較,說說哪個詞讓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贊不絕口,禁不住脫口而出的?
?。?)漓江的水真靜??!
?。?)漓江的水好靜??!
(3)漓江的水很靜??!
以上幾句中的“真”“好”“很”哪個好?“真”程度更深?!罢妗弊诌€可以怎樣說——非常非常,多么。
7、讀好“真”,應讀重點,聲調(diào)要稍提高。反復品讀:漓江的水真靜?。∽髡呖吹竭@么清靜的水,贊不絕口,接著,描寫出漓江的水靜得如何。我們把作者用的這種方法叫做“贊賞——描述”。
(二)進一步體會重點詞句,朗讀指導,讀出你在游玩時所見美景的喜悅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體軟件范讀錄音作朗讀指導:漓江的水真靜?。焕旖乃媲灏。焕旖乃婢G啊。)
1、讀,體會重點詞句:真靜啊,是說的水怎么樣——還可以怎樣說出這層意思,這層感受?(漓江的水很靜很靜,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靜啊……)
2、讓學生仿照詞語重疊的方法說出對贊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綠啊……
3、老師朗讀示范學生試讀: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稍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綠,是很美的,同學們試著念出美的意思來。
4、師生或男女學生互為引讀,讀出很驚喜的感情。如:師——漓江的水真靜啊!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5、在讀與體會重點句子中相機理解“無瑕的翡翠”等詞的含義。
(三)進行創(chuàng)造性聯(lián)想的訓練。這么美的景色,你怎樣“觀賞”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弊x后理出:“贊賞——描述”。
2、談話創(chuàng)設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這么“靜”這么“清”這么“綠”,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槳,你想干什么?(啟發(fā):望著這清凌凌的碧綠的江水,我真想——(用雙手掬成一個勺子;跳下水中;用雙手掬水洗一洗臉)你會有怎樣的感覺呢?
老師出示:漓江的水真()啊?。ǎ┑谩?/p>
擬定學生1:我把一掬水潑在臉上,漓江的水真涼爽??!涼爽得讓你感受到臉上放了冰琪琳。
擬定學生2:漓江的水真明凈?。∶鲀舻孟瘛?/p>
擬定學生3:我搖著雙槳,那“潑——潑——”的水聲真好聽……
3、圖象創(chuàng)設情景:出示“象山圖”請注意觀察,你們看看,這頭“象”把長長的鼻子伸進了清凌凌的水中,這頭“象”會想什么,說什么呢?
擬定學生1:看著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擬定學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讓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樣舒服。
播放多媒體軟件:一幅“象山圖”出現(xiàn),再出現(xiàn)文字和聲音:漓江的水真甜?。?/p>
(四)進一步體會漓江水的特點。小結(jié):你剛才隨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觀賞,還是玩賞了漓江的水?為什么?
{播放多媒體軟件:出現(xiàn)兩幅人們在水中玩耍的情景,再出現(xiàn)文字和聲音:漓江的水真涼爽??!}
(五)先小結(jié)文上的學習方法,再理解第三段,體會桂林的山的特點。
1、想一想,剛才我們是怎樣玩賞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圖,進入佳景;讀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賞佳景。小結(jié)后老師板書。)
2、準備怎樣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師出示描繪桂林山的圖景。再用一個句子贊一贊圖描繪的桂林的山。
4、將桂林的山的三個特點畫出,老師出示描寫桂林山的三個特點的詞語: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還可以怎樣說,說出這種感受。此文轉(zhuǎn)自淘、教。案網(wǎng)()、仿照剛才讀“靜”“清”“綠”的方法,怎樣讀,讀出很“奇”、很“秀”、很“險”的感受來。(奇,先把聲調(diào)提稍高,隨后讀得輕而平;秀,可讀得平穩(wěn)一點,重音停頓稍久一點;險,先要提高聲調(diào)讀得稍短促。)
5、按“贊賞——描述”引讀。采用多種形式,讀出你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邊讀邊出示多媒體軟件:出現(xiàn)三幅圖,分別再現(xiàn)文字和聲音:(1)桂林的山真奇?。。?)桂林的山真秀?。。?)桂林的山真險??!}
6、創(chuàng)設情景,玩賞佳景。
?。?)看圖說“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圖,你看,一頭巨大的象來到江邊,它在干什么,請用“贊賞——描述”想象佳景。
擬定學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來到江邊,津津有味地喝著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駱駝山圖,你看,這頭巨大的駱駝蹲在山上,在四面張望,它在看什么?
?。?)你看到這么神奇的山,你會怎樣做,怎樣“玩賞”?老師啟發(fā)后,說一說: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機,拍下這一幅幅精美的畫卷;你是否拿出你的錄象機,拍下這連綿不斷的畫卷。
(5)老師出示一幅圖:一座高聳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腳下,有什么感覺?
擬定學生1:桂林的山真險啊,好象就要倒下……
擬定學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筆,直插云霄……
(6)老師出示“形態(tài)萬千”、“奇峰教案
桂林山水教案6
教學設計說明:
本課教學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樹立“教是為了學”的觀念。再重視改進教法的同時,更要重視學法的指導;在讓學生“學會”的同時,更要指導學生“會學”。本課教學,要重視語言文字的學習。抓好語言文字的訓練,做到因道學文,以文悟道,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言文字課。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種獨特的美。想象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象。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二、直接揭示學習課文的方法“從中心入手”學課文。
揭示操作步驟: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說說作用。
?。▽W生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劃出中心句。)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抓關鍵詞理解句意
2。第二步:圍繞中心句,了解內(nèi)容,理清思路。
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nèi)容?是怎樣一步步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理清思路,先總寫桂林山水“甲天下”,接著分述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特點,最后總結(jié)總體感受。
三、熟讀課文
1。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jié)內(nèi)容引入新課
學生自由談上節(jié)課的收獲
二、圍繞中心句,學習詞句,領悟感情。
1。默讀思考:從哪些詞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課文寫了漓江水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
讀后小組討論交流,明確:
?。?)文中運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漓江水“甲天下”。
?。?)漓江水的特點:靜、清、綠。
(3)運用多種方式,讀出感情。
2。指導學生用學習第二節(jié)的方法自學第三節(jié)
思考:從哪些詞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課文寫了桂林山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
自學后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并進行朗讀指導。
三、學習重點句,領會意思和作用。
1。生讀第四節(jié)找出重點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了解句子的作用。
四、展開朗讀比賽,再次領略意境,領會作者的情感。
桂林山水教案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2.積累課文優(yōu)美的語段,初步體會排比句式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通過看圖、學文,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風景,感受大自然的美,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產(chǎn)生熱愛祖國錦繡山河的思想感情及愛美的情趣。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課前準備:
錄音帶,搜集圖片(課文配音的桂林山水風光片,各種形態(tài)的漓江水、桂林山的圖片資料)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1.導語:桂林在我國廣西東北部,是一座古城。那里山峰挺秀,江流清澈,巖洞瑰麗,四季如春,漓江如玉帶,連綿80公里風景如畫真是山清水秀石美洞奇。今天讓我們隨著課文一起走進《桂林山水》。
2.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然后讓學生談感受。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導語: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找出來讀一讀。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將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讓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去觀賞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僮宰x全文,學習字詞。
?、谧x準字音,找出新詞,對不懂的詞句,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請教同學、老師。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導語:我們先來欣賞漓江的水。觀察圖畫或觀看課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話來描述。
?、僮髡呤窃鯓用鑼懙??
齊讀(根據(jù)課堂讀的實際情況,可以讓學生個體再讀,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讀),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
品讀作者怎么寫出漓江水與眾不同的“靜、清、綠”?
?。ㄌ攸c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ㄌ攸c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ㄌ攸c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zhì)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根據(jù)課堂實情,教師點撥:為什么開頭先提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在讀議中讓學生體會,用對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和作者的贊美之情。
?、谥笇W生有感情地朗讀并感受。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垡龑W生“發(fā)現(xiàn)這個句子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讓學生談對排比句的感性認識)注意通過范讀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三個“啊”的變調(diào)。能背的可以看著畫面當堂背誦。
四、鞏固識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邊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里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匚”。
翡:上下結(jié)構(gòu),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
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
筏:上下結(jié)構(gòu),右下不要丟撇。
第二課時
一、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導語: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呢?
?、谡埻瑢W們自己讀一讀,畫一畫,結(jié)合插圖來欣賞。
③互相交流:課文怎么寫桂林山的特點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較,也是用這樣的段落句式)
在學生的回答中,教師隨機展示課件,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
特點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指導學生讀出感受,理解詞語,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圖像,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看課件的補充資料圖片,讓學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
模仿句式練習,說說像什么。比如:還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通過圖像,讓學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蔥蔥,色彩明麗。
特點之三“險”。重點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導學生通過字面、結(jié)合語句領會。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導“?!钡囊馑技础案呗柾怀觥?,然后讓學生自己連起來解釋,并放到句子中理解。這樣,教給方法后,再讓學生自己體會“怪石嶙峋”的意思。
?、芫毩暲首x,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重點指導讀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
二、山和水相映的景象(學習第四自然段)
導語: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圖片,當山和水相映襯時,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僦笇в懈星榈乩首x。
?、诶斫饩渥樱骸跋袷亲哌M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a.引導理解字面意思,“畫卷”即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斑B綿不斷”,接連不斷?!斑B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
b.觀看圖像片斷,同時配音介紹:“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平,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p>
③引導邊讀邊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種陶醉山水之間的感覺,然后說說自己的體驗。
三、指導背誦
用師生引讀的方法練習背誦。
四、抄寫句子,注意分號的用法。
抄寫描寫山、水特點的兩個句子,要求以標點為標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個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同時提示,每兩個特點之間用分號來分隔,可以把各個特點分得很清楚。指導分號的書寫。
桂林山水教案8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场⒗斫庵攸c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或電影、錄像。
【教學過程】
一、寫生字和詞語
二、指名讀課文
下面,我們接著上節(jié)課來學習第四自然段。
三、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或投影,啟發(fā)學生把山、水聯(lián)系起來讀感受。
?。?、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⑴ 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ā爱嬀怼崩L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斑B綿不斷”,接連不斷?!斑B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爸坌斜滩ㄉ?,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nèi)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系?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lián)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五、指導背誦
1、在了解句與句關系的基礎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在了解自然段之間的關系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全文。
六、完成“思考·練習3”抄寫句子,注意分號的用法
要求:
1、以標點為標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字詞。
2、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
3、想想分號的用法
?。ㄩL句子中有三個并列的分句,每個分句中已經(jīng)用了逗號,并列的分句之間要用分號。這樣,要以把一個個意思分得很清楚)
七、全班背誦課文
八、作業(yè)
?。?、背誦課文。
?。?、完成語文訓練第一課。
【板書設計】
山 奇、秀、險
桂林 甲天下
水 靜、清、綠
桂林山水教案9
教師思考:
本課是小學課本中的寫景名篇。全文以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情寓景中,景中顯情,全文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通過自主賞析,使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鼓勵學生利用搜集的資料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設計特色:自主賞析,開放式學習。
信息資料:
1、師生查閱有關西湖、泰山、香山、大海以及桂林山水和桂林其他方面的資料。
教學目的:
1、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促進學生的語言積累。
3、圖文結(jié)合,自主賞析,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審美能力。
4、借助搜集的資料,進行開放式、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
1、讓學生展示搜集到的有關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等方面的資料。
2、播放桂林山水的錄象片或投影片,引導學生按先局部后整體,先山水后其他的順序觀察。思考:桂林山水與上面的四處景觀有什么水同之處?
(通過四處景觀與桂林山水風光的比較,凸現(xiàn)桂林山水的特點,渲染氣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3、引導學生暢談觀看后的感受。
(鼓勵學生表達,利于發(fā)現(xiàn)學生對畫面的觀察能力水平,同時也使學生接受了一次言語表達的訓練。)
二、朗讀課文,自學字詞。
?。ㄍㄟ^自學、小組交流的形式,為下文的學習作好鋪墊。)
三、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賞析。
1、自讀,尋找欣賞點,填寫記錄。
我最欣賞的(字、詞、句、段、標點、其他)理由是()。
(尊重學生語文學習的主人地位,必須解放他們。欣賞點是學生眼睛發(fā)現(xiàn)的文章精華,必須堅持以讀為本,自讀自找自賞析,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閱讀興趣,才能形成個性的體驗,才能達到積累語言,增強語感的目的。)
2、交流、賞析、結(jié)合資料談體會。
采用小組賞析或全班賞析的方法。讓學生針對自己的欣賞點,暢所欲言,說出自己對課文有關內(nèi)容的個性感受。賞析的辦法可由學生自由選擇。如
?。?)感情誦讀:聯(lián)系上下文,感悟用詞的準確,句段語言的優(yōu)美。
?。?)自問自答:如自己提出為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自己解答。
?。?)換、刪、增詞對比:如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去掉句中的真、啊或后半句的內(nèi)容等,與原句比較,體會表達效果。
?。ㄕ麄€環(huán)節(jié)意在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其閱讀理解、語言表達、交流合作等多種能力的發(fā)展。)
四、朗讀全文,升華情感。
在自主賞析的基礎上,采用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課文。
?。ㄍㄟ^誦讀,進一步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
第二課時
一、觀看影片引入,回顧上節(jié)內(nèi)容。
1、利用錄象或投影片,展示桂林山水圖,師生共同感情朗讀全文,也可試著背下來。
2、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內(nèi)容,抓住桂林山水的整體特點。(水:奇秀險
山:靜清綠)
二、匯報交流資料,教師吸收反饋。
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課下搜集的的有關桂林山水和桂林其他方面的信息資料。
?。▍R報交流自己搜集資料的過程,實際是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的過程,是交流交際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吸收反饋信息的過程,教師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教學的新的切入點,學生知識技能新的增長點,利于教學目的的新構(gòu)建。)
三、提示學習建議,小組合作學習。
結(jié)合學生的資料情況以及學生的不同層次,教師可向?qū)W生提出如下學習建議,或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學習的主題。
1、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練習感情背誦。并試著說出你喜歡的理由或為什么這樣讀、背。
2、結(jié)合學習談談學習文中哪部分
桂林山水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文中的生字、詞。
情感目標: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培養(yǎng)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情操,陶冶愛美情趣。
能力目標: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培養(yǎng)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情操。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三、教法、學法的設想:
1.誦讀法:體會詩歌優(yōu)美、深情的語言,精彩的語句和段落可作背誦要求,從而感受祖國的壯麗山河。
2.研討探究法:對文章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可鼓勵學生結(jié)合以往經(jīng)驗,研討交流。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桂林的迷蒙云霧,桂林的綠樹紅花優(yōu)美如畫,山水如歌,讓我們共同欣賞、聆聽
2、整體感知:這既是一篇優(yōu)美的山水詩,又是一曲深情的祖國頌。作者緊扣桂林山水的特點,敘述了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
(1)初讀詩歌,體會其中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說說自己的感受。(學生各抒已見,教師給予適當?shù)狞c撥評價。)
提示:桂林山水如詩如畫、美不勝收;山水相依,自然和諧;山環(huán)水繞,令人陶醉,富有浪漫主義的傳奇色彩
?。?)梳理詩歌結(jié)構(gòu):(學生小組討論完成,教師給予指正評價。)
明確:第一部分:從開頭至歌中歌--山山應我響回聲,是對桂林山水和城市特點的概括。
第二部分:從招手相問老人山至使我青春永不老,聯(lián)系個人感受以抒發(fā)對桂林山水的摯情。
第三部分:從七星巖去赴神仙會至最后,概括了桂林山水從歷史到現(xiàn)實的巨大變化,表達了對祖國美好河山的歌頌。
3.探究賞析:
?。?)觀賞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學生自讀課文,找出體現(xiàn)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xiàn);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
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觀賞漓江的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特點之二清,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點之三綠,從色彩和品質(zhì)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
練習朗讀,讀出桂林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桂林水的喜愛之情。
?。?)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教師進行相應的指導。
4.積累遷移:默讀詩歌,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nèi)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系?
提示: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lián)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5.布置作業(yè):
?。?)這首詩從桂林山水甲天下寫起,結(jié)束于桂林山水--滿天下。兩句詩雖然僅有一字之差,但意境卻大不相同。作者為什么用滿字替換甲字呢?談談你的理解?
?。?)積累詩歌中的優(yōu)美句子,并加以背誦。
六、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歌
賀敬之
山:奇、秀、險
甲天下
水:靜、清、綠
桂林山水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本組有三篇課文,兩篇描寫祖國的山水,景美,文也美。三首古詩的含義深刻,啟發(fā)學生怎樣做人。
二、教學目的要求:
1、通過自學讀懂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特別要注意邊讀邊展開想象,使課文所描寫的景物在腦海中浮現(xiàn)。
2、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大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本組教材的重點與難點:
通過本組教材的教學,要進一步訓練學生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課時安排:
1、桂林山水
2課時
2、林海
2課時
3、古詩三首
2課時
積累運用
3課時
1、桂林山水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緊緊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敘述了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二、教學要求:
1、通過自學讀懂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培養(yǎng)學生邊讀課文邊展開想象的能力,使課文所描寫的桂林山水的美景在腦海中浮現(xiàn)。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四、教具準備:
投影片、錄音帶。
五、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出示投影彩圖,提問:誰知道這幅圖畫的是哪里的景色?(桂林山水)桂林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一個風景區(qū),素有“山水佳天下”的美名。
二、板書課題
三、邊聽錄音邊思考:
1、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佳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桂林山水佳天下”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ü鹆稚剿拿捞煜碌谝唬?/p>
2、你同意這種評價嗎?為什么?
先讓學生在小組展開討論,然后在集體交流。
?。ü鹆值纳健鹆值乃?/p>
有圖片的同學可以展示圖片
3、課文是怎樣描寫桂林山水的?找同學讀讀。
四、指導朗讀課文,讀后回答:
1、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桂林山水的特點)
2、自由朗讀第二段,邊讀邊思考,讀后討論交流。
A、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將漓江和大海、西湖作比較,強調(diào)漓江的美有它獨特的地方。
、漓江水有三個特點:靜、清、綠。
、寫人們蕩舟漓江上的感覺。
B、作者是怎樣描寫漓江水的三個特點的?
C、作者為什么在漓江水靜、清、綠三個特點的前面都加上一個“真”字,它起了什么作用?
?。ㄕ媸恰暗拇_”的意思。一個真字寫出了作者對漓江水的贊美之情,突出了漓江水的特點。
D、作者寫的是漓江水的特點,為什么要先寫“波瀾壯闊的大?!焙汀八饺珑R的西湖”?
?。ㄍㄟ^比較,強調(diào)漓江水有它獨特的美。)
3、按上面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段(投影出示問題)
A、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一句各是什么意思?
(用泰山、香山與桂林山作比較,以突出桂林山的特點;
具體寫桂林山的三個特點:奇、秀、險。
B、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桂林山的三個特點的?你是怎樣理解的?
C、作者為什么要在桂林山的“奇、秀、險”前面加上一個真字?
D、作者寫的是桂林山的特點,為什么要先寫“峰巒雄偉的泰山”和“紅葉似火的香山”?
4、指導朗讀第四段,讀后回答?
A、“這樣的山”指的是什么山?“這樣的水”指的是哪樣的水?
B、“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
?。ü鹆钟猩接兴悄菢拥撵o、清、綠,山是那樣的奇、秀、險。而且山圍繞著水,水倒映著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清水秀,一片詩情畫意。)
C、“連綿不斷”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你感到像是走進了
連綿不斷的畫卷?
?。ㄟB綿不斷:接連不斷。
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
因為桂林山清水秀,山中有水,水中有山,一片詩情畫意。所以說……)
D、“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中的“碧”是什么意思?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ū蹋罕叹G。
這句話的意思是:小船在碧綠的江面上行駛,人仿佛置身于畫卷中游覽觀賞。
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愛。)
E、開頭和結(jié)尾有什么關系?
先小組討論,然后再交流。(前后呼應)
五、小結(jié):
這篇課文記敘了作者去觀賞桂林山水,具體描寫了
漓江水的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六、作業(yè):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抄寫課文中的比喻句。
3、筆答P4第二題。
七、板書計劃:
靜……不流動
漓江水 清……見沙石
綠……是翡翠
桂林山水
甲天下 奇 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
桂林山 秀 色彩艷麗、倒映水中
險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桂林山水教案12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這是一篇描寫桂林山水景色的文章,文章用優(yōu)美的文字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畫面,讓我們感受到了祖國山河的壯美,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山河美景的熱愛。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字,會寫11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句式寫一段話。
重點難點:
學習運用排比句式,了解分號的用法,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
設計思路:
本課主要采取了自讀交流與寫作相結(jié)合,讓學生充分感悟桂林山水美如畫這一畫面。接著讓學生運用課文中學到的描寫景物的方法,來練習寫其它景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CAI課件,課文配樂磁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桂林山水的畫面。
想一想:愿不愿和老師一塊走進這連綿不斷的畫卷,一起去暢游這兒的山山水水呢?
二、自讀交流感悟語言
1、自由練習朗讀課文,邊讀邊在動腦中浮現(xiàn)畫面。
2、指名學生配樂朗讀,組織學生交流對課文總的印象和感受。
3、小組合作探究:課文是怎樣描寫桂林的山、桂林的水的?
4、師生共同參與朗讀比賽,引導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美如畫。
三、轉(zhuǎn)換角色運用語言
同學們,桂林山水如此美麗,大家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贊美這桂林山水吧。
生:這里的山和水太美啦!我非常喜歡這兒。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名不虛傳!我們祖國的山河是那么的壯麗美好,我多么自豪呀!
生:桂林的山山水水深深吸引了我,這是多么令人向往呀!
教學反思:學生暢所欲言談談對學習課文后的感悟。
四、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文中喜歡的詞語。
2、練習用相同句式來寫一段描寫景物的話。
教學反思:
讀與寫相結(jié)合,讓學生運用課文中寫景的方法來練寫描寫其它景物的習作。
桂林山水教案12篇 《桂林山水》優(yōu)秀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