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高一化學教案7篇,以供參考。

高一化學教案1
一、 學習目標
1、 掌握原電池實質,原電池裝置的特點,形成條件,工作原理
2、 了解干電池、鉛蓄電池、鋰電池、燃料電池
3、 了解金屬的電化學腐蝕
二、 知識重點、難點
原電池原理、裝置特點、形成條件、金屬的電化學腐蝕
三、教學過程
引入: 你知道哪些可利用的能源?電池做為能源的一種,你知道
是怎么回事嗎?它利用了哪些原理?你知道金屬是如何生
銹的嗎?
新授: 原電池原理及其應用
實驗:4-15:①將鋅片插入稀硫酸中報告實驗現(xiàn)象。
?、趯~片插入稀硫酸中報告實驗現(xiàn)象。
?、蹖⑴c鐵鋅銅片相互接觸或用導線連接起來插入稀硫酸中報
告實驗現(xiàn)象。
?、茉冖壑邪唁\片和銅片之間連上電流計,觀察其指針的變化。
結論:①鋅片能和稀硫酸迅速反應放出H2
?、阢~片不能和稀硫酸反應
?、坫~片上有氣體生成
?、茈娏饔嫷闹羔槹l(fā)生偏轉,說明在兩金屬片間有電流產生
結論:什么是原電池?(結論方式給出)它的形成條件是什么?
原電池定義: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叫做原電池.
形成條件: ①兩個電極
?、陔娊赓|溶液
?、坌纬砷]合電路
討論:1、Zn|H2SO4|Cu形成裝置后有電流產生,鋅片上發(fā)生了什么
反應?銅片上發(fā)生了什么反應?(可以取鋅片周圍的`溶液
用NaOH溶液鑒別;取銅片上生成的氣體檢驗。)
結論:在鋅片周圍有鋅離子生成;銅片上生成的是H2
討論:可能造成此現(xiàn)象的原因?倆金屬片上的反應式的書寫。
結論:在Zn上:Zn – 2e- = Zn2+
在Cu上:2H++2e-= H2
Zn失去電子流出電子通過導線--Cu--電解質中的離子獲得電子
我們把: 流出電子的一電極叫負極;
電子流入的一極叫做正極
兩極反應的本質:還是氧化還原反應,只是分別在兩極進行了。
負極失電子 被氧化 ,發(fā)生氧化反應
正極得電子 被還原 發(fā)生還原反應
實驗:分別用兩個銅片和兩個鋅片做上述實驗④。
結論:兩種情況下電流計不發(fā)生偏轉,說明線路中無電流生成,銅
片上無氣體生成。即兩電極必須是活潑性不同的金屬與金屬
或金屬與非金屬(能導電)
高一化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能量最低原則、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規(guī)則,能用以上規(guī)則解釋1~36號元素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2、能根據(jù)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則和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順序圖完成1~36號元素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和價電子排布;
教學重難點:
解釋1~36號元素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教師具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引導式啟發(fā)式教學
教學過程:
知識回顧:
1、原子核外空間由里向外劃分為不同的電子層?
2、同一電子層的電子也可以在不同的軌道上運動?
3、比較下列軌道能量的高低(幻燈片展示)
聯(lián)想質疑:
為什么第一層最多只能容納兩個電子,第二層最多只能容納八個電子而不能容納更多的電子呢?第三、四、五層及其他電子層最多可以容納多少個電子?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與原子軌道有什么關系?
引入新課:
通過上一節(jié)的學習,我們知道:電子在原子核外是按能量高低分層排布的,同一個能層的電子,能量也可能不同,還可以把它們分成能級(s、p、d、f),就好比能層是樓層,能級是樓梯的階級。各能層上的能級是不一樣的。原子中的電子在各原子軌道上按能級分層排布,在化學上我們稱為構造原理。下面我們要通過探究知道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的排布。
板書:一、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交流與討論:(幻燈片展示)
講授: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核外電子在原子軌道上的排布是從能量最低開始的,然后到能量較高的電子層,逐層遞增的。也就是說要遵循能量最低原則的。比如氫原子的原子軌道有1s、2s、2px、2py、2pz等,其核外的惟一電子在通常情況下只能分布在能量最低的1s原子軌道上,電子排布式為1s1。也就是說用軌道符號前的數(shù)字表示該軌道屬于第幾電子層,用軌道符號右上角的數(shù)字表示該軌道中的電子數(shù)(通式為:nlx)。例如,原子C的電子排布式為1s2s22p2?;鶓B(tài)原子就是所有原子軌道中的電子還沒有發(fā)生躍遷的原子,此時整個原子能量處于最低.
板書:1、能量最低原則
講解:原則內容:通常情況下,電子總是盡先占有能量最低的軌道,只有當這些軌道占滿后,電子才依次進入能量較高的軌道,這就是構造原理。原子的電子排布遵循構造原理能使整個原子的能量處于最低狀態(tài),簡稱能量最低原則。打個比方,我們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鷹等鳥比作能量高的電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鳥比作能量低的電子。能力高的鳥常在離地面較高的天空飛翔,能力低的'鳥常在離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動。
練習:請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順序寫出各原子軌道。
學生:1s2s2p3s3p3d4s4p4d4f5s5p5d5f5g6s
講解:但從實驗中得到的一般規(guī)律,卻跟大家書寫的不同,順序為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大家可以看圖1—2—2。
板書:能量由低到高順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
過渡:氦原子有兩個原子,按照能量最低原則,兩電子都應當排布在1s軌道上,電子排布式為1s2。如果用個圓圈(或方框、短線)表示滿意一個給定量子數(shù)的原子軌道,這兩個電子就有兩種狀態(tài):自旋相同《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或自旋相反《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事實確定,基態(tài)氦原子的電子排布是《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這也是我們對電子在原子軌道上進行排布必須要遵循的另一個原則――泡利不相容原理。原理內容:一個原子軌道中最多只能容納兩個電子,并且這兩個電子的自旋方向必須相反;或者說,一個原子中不會存在四個量子數(shù)完全相同的電子。
板書:2、泡利不相容原理
講解:在同一個原子軌道里的電子的自旋方向是不同的,電子自旋可以比喻成地球的自轉,自旋只有兩種方向: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在一個原子中沒有兩個電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個量子數(shù)。因此一個s軌道最多只能有2個電子,p軌道最多可以容納6個電子。按照這個原理,可得出第n電子層能容納的電子總數(shù)為2n2個
板書:一個原子軌道最多容納2個電子且自旋方向必須相反
交流研討:C:最外層的p能級上有三個規(guī)道
可能寫出的基態(tài)C原子最外層p能級上兩個電子的可能排布:
?、?p:《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②2p:
《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③《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2p:《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④2p 《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p有3個軌道,而碳原子2p能層上只有兩個電子,電子應優(yōu)先分占,而不是擠入一個軌道,C原子最外層p能級上兩個電子的排布應如①所示,這就是洪特規(guī)則。
板書:3、洪特規(guī)則
在能量相同的軌道上排布,盡可能分占不同的軌道并切自旋方向平行
交流與討論:
1、寫出11Na、13Al的電子排布式和軌道表示式,思考17Cl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總結第三周期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特點
2、寫出19K、22Ti、24Cr的電子排布式的簡式和軌道表示式,思考35Br原子的電子排布,總結第四周期元素原子電子排布的特點,并仔細對照周期表,觀察是否所有原子電子排布都符合前面的排布規(guī)律
[講述]洪特規(guī)則的特例:對于能量相同的軌道(同一電子亞層),當電子排布處于全滿(s2、p6、d10、f14)、半滿(s1、p3、d5、f7)、全空(s0、p0、d0、f0)時比較穩(wěn)定,整個體系的能量最低。
小結:核外電子在原子規(guī)道上排布要遵循三個原則:即能量最低原則、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規(guī)則。這三個原則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也就是說核外電子在原子規(guī)道上排布要同時遵循這三個原則。
閱讀解釋表1-2-1:電子排布式可以簡化,如可以把鈉的電子排布式寫成[Ne]3S1。
板書:4、核外電子排布和價電子排布式
活動探究:
嘗試寫出19~36號元素K~Kr的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
小結:鉀K:1s22s22p63s23p64s1;鈣Ca:1s22s22p63s23p64s2;
鉻Cr:1s22s22p63s23p63d44s2;鐵Fe:1s22s22p63s23p63d64s2;
鈷Co:1s22s22p63s23p63d74s2;銅Cu:1s22s22p63s23p63d94s2;
鋅Zn:1s22s22p63s23p63d104s2;溴B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
氪K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
注意:大多數(shù)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符合構造原理,有少數(shù)元素的基態(tài)原子的電子排布對于構造原理有一個電子的偏差,如:K原子的可能電子排布式與原子結構示意圖,按能層能級順序,應為
1s22s22p63s23p63d1;《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但按初中已有知識,應為1s22s22p63s23p64s1;《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教案
事實上,在多電子原子中,原子的核外電子并不完全按能層次序排布。再如:
24號鉻Cr:1s22s22p63s23p63d54s1;
29號銅Cu:1s22s22p63s23p63d104s1;
這是因為能量相同的原子軌道在全充滿(如p6和d10)、半充滿(如p3和d5)、和全空(如p0和d0)狀態(tài)時,體系的能量較低,原子較穩(wěn)定。
講授:大量事實表明,在內層原子軌道上運動的電子能量較低,在外層原子軌道上運動的電子能量較高,因此一般化學反應只涉及外層原子軌道上的電子,我們稱這些電子為價電子。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價電子的數(shù)目密切相關,為了便于研究元素化學性質與核外電子間的關系,人們常常只表示出原子的價電子排布。例如,原子C的電子排布式為1s2s22p2,還可進一步寫出其價電子構型:2s22p2 。圖1-2-5所示鐵的價電子排布式為3d64s2。
總結:本節(jié)課理解能量最低原則、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規(guī)則,能用以上規(guī)則解釋1~36號元素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能根據(jù)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則和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順序圖完成1~36號元素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和價電子排布。
一個原子軌道里最多只能容納2個電子,而且自旋方向相反,這個原理成為泡利原理。推理各電子層的軌道數(shù)和容納的電子數(shù)。當電子排布在同一能級的不同軌道時,總是優(yōu)先單獨占據(jù)一個軌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這個規(guī)則是洪特規(guī)則。
板書設計:
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1、能量最低原則
能量由低到高順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
2、泡利不相容原理
一個原子軌道最多容納2個電子且自旋方向必須相反
?。?、洪特規(guī)則
在能量相同的軌道上排布,盡可能分占不同的軌道并切自旋方向平行
?。?、核外電子排布和價電子排布式
高一化學教案3
一、教材分析
氣體摩爾體積是在學習物質的量的基礎上學習的,它將氣體的體積和氣體的物質的量聯(lián)系起來,為以后學習氣體參加反應的計算奠定了基礎。
二、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理解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
2、理解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
3、掌握氣體體積與物質的量之間的轉換關系。
?。ǘ┻^程與方法:
從分析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入手,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意識,通過設置問題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進行歸納,體驗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對結論的影響。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和氣體摩爾體積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合作的精神,感受科學的魅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氣體摩爾體積。
教學難點: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氣體摩爾體積。
四、教學過程
【引入】在科學研究和實際生產中,常常用到氣體,而測量氣體的體積往往比稱量質量更方便。那么氣體體積與它的物質的量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氣體體積與其物質的量之間的橋梁——氣體摩爾體積。
氣體摩爾體積
【教師活動】播放電解水的實驗視頻。
【學生活動】觀察、討論、思考并回答問題。
1、閱讀教材P13 —P14科學探究的內容,并填空。
?。?)實驗中的現(xiàn)象:兩極均產生氣體,其中一極為 氫氣,另一極為氧氣,且二者體積比約為 。
?。?)
質量(g)物質的量(mol)氫氣和氧氣的物質的量之比氫氣氧氣從中你會得出結論:在相同溫度和壓強下,1molO2和H2的體積。
2、下表列出了0℃、101 kPa(標準狀況)時O2和H2的密度,請計算出1 mol O2、H2的體積。從中你又會得出什么結論?
物質物質的量(mol)質量(g)密度(g·L-1)體積(L)O211.429H210.0899結論:在標準狀況下,1mol任何氣體的體積都約是。
【過渡】1mol任何氣體在同溫、同壓條件下體積幾乎相等,1mol固體或液體是否也類似的關系呢?【問題】下表列出了20℃時幾種固體和液體的密度,請計算出1 mol這幾種物質的體積。
密度/g·cm-3質量/g體積/cm3Fe7.86Al2.70H2O0.998H2SO41.83
結論:在相同條件下,1mol固體或液體的體積。
高一化學教案4
一、說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離子反應》屬于高一課本第一章第二節(jié)內容?!峨x子反應》是重要的化學用語,在中學階段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于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中學化學中要學習許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都可能涉及離子反應及其方程式的書寫?!痘瘜W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要能通過實驗認識離子反應極其發(fā)生條件,了解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而學生剛進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識不豐富,電解理論又沒有學習,因此本節(jié)知識對學生來說具有相當?shù)碾y度。這一節(jié)我把它分成二課時。第一課時講電解質。第二課時講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及其書寫方法。把難點分散,重點突出。學好這一節(jié)內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學反應的本質。既鞏固了前面已學過的電離初步知識,又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識、電解質溶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并且正確而又熟練地書寫離子方程式,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它還是歷年高考的熱點,在高考中幾乎年年考。
?。病?本課時的教學目的:
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編寫教材的意圖,結合本課的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使學生了解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含義。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通過實驗現(xiàn)象分析、探究化學反應實質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全面認識事物、分析事物的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情感。
2、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
3、對學生進行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含義
教學難點: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含義
教學方法:設疑、實驗、討論、講解相結合
二、說教法
教學活動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xié)調發(fā)展,根據(jù)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學方法:
?。?、實驗促學法:
通過教師的演示,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理解并掌握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含義。
2、情景激學法:創(chuàng)設問題的意境,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在意境中主動探究科學的奧妙。
?。场?探究、歸納法:通過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討論、實驗、歸納,最終掌握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含義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將微觀現(xiàn)象宏觀化,有助于學生掌握離子反應。
三、 說學法: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活動的真諦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學習。因此在本節(jié)教學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實驗解決問題。新課引入,知識的鞏固、升華均用實驗。目的在于使學生明確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性,使他們注重自己對實驗的觀察,分析,設計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揮化學實驗最大作用,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上。
2著重突出了教法對學法的引導。在教學雙邊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已知到未知、由個別到一般。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對比,歸納,總結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實現(xiàn)知識和能力的遷移的目的。
四、說教學程序:
?。ㄓ霉适聦胄抡n):引入化學家阿累尼烏斯突破法拉第的傳統(tǒng)觀念提出電解質自動電離的新觀念,引入本節(jié)課對于電解質的介紹,并適時對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創(chuàng)新精神教育。
(提問):下列初中所介紹過的物質哪些可以導電?為什么可以導電?
鹽酸、 NaOH溶液 、NaCl固體 、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
讓學生思考、討論
?。ㄗ穯枺}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動的離子是怎樣產生的?什么樣的物質在什么樣的條件下可以電離產生自由移動的離子呢?
目的:通過連續(xù)的提問引發(fā)學生思考,(鹽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導電是因為溶液中有自由移動的離子,而這些自由移動的離子又是由電離產生)同時也在討論中引入本節(jié)的第一個重要概念:電解質的概念(酸、堿、鹽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tài)下可以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這些物質我們稱之為電解質)。
(舉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B)
A:固態(tài)氯化鈉不導電,但氯化鈉是電解質, B:氯化氫水溶液能導電,所以氯化氫是電解質
C:銅能導電,所以是電解質 D:硫酸鋇的水溶液不導電,所以硫酸鋇是非電解質
結論:1、化合物;2、電解質導電條件:水溶液或熔融狀態(tài);3、電解質是一定條件下本身電離而導電的化合物,而SO
2、SO3、CO2等化合物的水溶液雖然導電,但它們溶于水后跟水形成了新的電解質而導電,并非其化合物本身電離所為;4、硫酸鋇、氯化銀等難溶于水的化合物,在溶解的部分或熔融狀態(tài)下是完全電離的,故是電解質。5、酸堿鹽、金屬氧化物、水是電解質,蔗糖、酒精燈大多數(shù)有機物為非電解質。
目的:電解質、非電解質的概念的區(qū)分和理解是本節(jié)的難點。通過一道典型例題從各個角度概括了二者容易引起混淆的地方。并讓學生在思考和討論中自己得出結論,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演示實驗):把相同濃度、相同體積的HCl、CH3COOH、NaOH、NaCl溶液和氨水分別導入五個小燒杯,并放于溶液導電性實驗裝置中,接通電源。
?。ㄌ釂枺?、相同條件下,不同種類的酸堿鹽溶液的導電能力是否相同?
2、影響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強弱的因素是什么?
結論:不同種類的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不同,自由移動的離子的濃度和離子所帶的電荷數(shù)會直接影響溶液導電能力的強弱。進而給出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這兩個名詞。
目的: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及實驗觀察的能力,深化對反應的認識和概念的理解。進而給出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這兩個名詞。
(提問)強弱電解質的電離有何差別?
動畫模擬:HCl、CH3COOH、NaCl 在水中的溶解和電離情況。
結論:NaCl溶于水時完全電離成水合鈉離子和水合氯離子,HCl完全電離成水合氫離子和水合氯離子,而CH3COOH溶于水時只有一部分電離成離子。而這種“全部“與”“部分”即可區(qū)分電解質的強弱。
?。ㄓ懻摚〣aSO4、CaCO3、AgCl等難溶于水的鹽是否屬電解質?CH3COOH易溶,是否屬強電解質?
目的:利用討論,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
課堂小結:電解質:在水溶夜里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如:酸、堿、鹽、金屬氧化物、水等。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鞏固練習然后布置課后作業(yè):用幾個不同層次、有發(fā)散性的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從練習中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 離子反應
一、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反應
(一)、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1、 電解質:在水溶夜里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如:酸、堿、鹽、金屬氧化物、水等。
2、 非電解
質: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如:大多數(shù)有機物等。
(二) 、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
1、 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全部 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2、 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3、 強弱電解質的區(qū)別。
高一化學教案5
【知識目標】
1.認識化學鍵的涵義,知道離子鍵的形成;
2.初步學會用電子式表示簡單的原子、離子和離子化合物。
【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化學物質的形成過程,進一步理解科學研究的意義,學習研究科學的基本方法。
2.在分析、交流中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敢于質疑,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幾與人合作的團隊精神。
【情感目標】發(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
【重點、難點】離子鍵、化學鍵
【教學方法】
討論、交流、啟發(fā)
【教學用具】PPT等
【教學過程】
講述:我們每天都在接觸大量的化學物質,例如食鹽、氧氣、水等,我們知道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今天,我們要研究的是這些微粒是怎樣結合成物質的?
問題:食鹽是由什么微粒構成的?
食鹽晶體能否導電?為什么?
什么情況下可以導電?為
什么?
這些事實說明了什么?
學生思考、交流、討論發(fā)言。
多媒體展示圖片(食鹽的晶體模型示意圖及熔融氯化鈉和溶液導電圖)
解釋:食鹽晶體是由大量的鈉離子和氯離子組成。我們知道陰陽離子定向移動
才能形成電流,食鹽晶體不能導電,說明這些離子不能自由移動。
問題:為什么食鹽晶體中的離子不能自由移動呢?
學生思考、交流、回答問題。
闡述:這些事實揭示了一個秘密:鈉離子和氯離子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而且很強烈。
問題:這種強
烈的相互作用是怎樣形成的呢?
要回答上述問題,請大家思考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學生思考、交流、發(fā)言。
板演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因為是陰陽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所以叫離子鍵。鍵即相互作用,氯化鈉的形成是由于離子鍵將鈉離子與氯離子緊緊地團結在一起。
板書:離子鍵:使陰陽離子結合的相互作用。
問題:鈉離子與氯離子之間的離子鍵是不是只有吸引力?也就是說鈉離子與氯離子可以無限制的靠近?
學生思考、討論、發(fā)言
歸納:離子鍵是陰陽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即有吸引力(陰陽離子之間的靜電引力),也有排斥力(原子核與原子核之間、電子與電子之間),所以陰陽離子之間的距離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它們只能在這兩種作用力的平衡點震動。
如果氯化鈉晶體受熱,吸收了足夠的`能量,陰陽離子的震動加劇,最終克服離子鍵的束縛,成為自由移動的離子。此刻導電也成為可能。
引申:自然界中是否存在獨立的鈉原子和氯原子?為什么?
說明:原子存在著一種矛盾情緒,即想保持電中性,又想保持
穩(wěn)定。二者必選其一時,先選擇穩(wěn)定,通過得失電子達到穩(wěn)定,同時原子變成了陰陽離子。陰陽離子通過靜電作用結合形成電中性的物質。因此,任何物質的形成都是由不穩(wěn)定趨向于穩(wěn)定,也正是原子有這種矛盾存在,才形成了形形色色,種類繁多的物質。所以說:矛盾往往是推動事物進步、
發(fā)展的原動力。問題:還有哪些元素的原子能以離子鍵的方式結合呢?
這種結合方式與它們的原子結構有什么關系嗎?
學生思考、交流、討論
歸納總結:活潑金屬易失去電子變成陽離子,活潑非金屬易得到電子形成陰離子,它們之間最容易形成離子鍵。例如元素周期表中的Na、K、Ca、及F、Cl、、O、S等。由這些陰陽離子隨機組合形成的物質有NaF、K2S、
CaO、MgCl2、Na2O等。
活動探究:分析氯化鎂的形成過程。
我們把通過離子鍵的結合成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即含有離子鍵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
板書:離子化合物:許多陰陽離子通過靜電作用形成的化合物。
講述:既然我們已經認識了離子鍵和離子化合物,我們該用什么工具準確地表達出離子化合物呢?元素符號似乎太模糊了,不能表示出陰陽離子的形成;原子結構示意圖可以表達陰陽離子的形成,但是太累贅,不夠方便,考慮到陰陽離子的形成主要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有關,我們取元素符號與其最外層電子作為工具,這種工具叫電子式。用點或叉表示最外層電子。例如原子的電子式:Na Mg Ca Al O S F Cl 陽離子的電子式:Na+ Mg2+ Ca2+ 陰離子的電子式:F- Cl- O2-S2-
離子化合物的電子式:NaF、 CaO、 MgCl2、 Na2O、 K2S
列舉兩個,其余由學生練習。
引申:我們由氯化鈉的形成發(fā)現(xiàn)了一類物質即離子化合物。那么,其它物質的情況又如何呢?
問題:氯氣、水是由什么微粒構成的?
是不是它們的組成微粒間也存在著作用力呢?
學生思考、交流、發(fā)言。
說明:兩個氯原子之間一定是通過強烈的相互作用結合成氯氣分子的,水中的氫原子與氧原子之間一定也存在著很強烈的相互作用。而且這些強烈的相互作用力與離子鍵有些不一樣,我們將這種相互作用叫共價鍵。我們將在下一節(jié)課學習。
我們將物質中這些直接相鄰原子或離子間的強烈的相互作用力統(tǒng)稱為化學鍵。
板書:化學鍵:物質中直接相鄰原子或離子之間的強烈的相互作用。
總結:世界上物質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但是我們目前知道的元素卻只有100多種,從組成上看正是100多種元素的原子通過化學鍵結合成千千萬萬種物質。才有了我們這五彩斑斕的大千世界。而這些原子形成物質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即由不穩(wěn)定趨向于穩(wěn)定。這是自然規(guī)律。
課后思考題:
1.認識了氯化鈉的形成過程,試分析氯化氫、氧氣的形成。
2.結合本課知識,查閱資料闡述物質多樣性的原因。
二、共價鍵
1.概念:原子之間通過共用電子對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價鍵。
2.成鍵微粒:一般為非金屬原子。
形成條件:非金屬元素的原子之間或非金屬元素的原子與不活潑的某些金屬元素原子之間形成共價鍵。
分析:成鍵原因:當成鍵的原子結合成分子時,成鍵原子雙方相互吸引對方的原子,使自己成為相對穩(wěn)定結構,結構組成了共用電子對,成鍵原子的原子核共同吸引共用電子對,而使成鍵原子之間出現(xiàn)強烈的相互作用,各原子也達到了穩(wěn)定結構。
板書:3.用電子式表示形成過程。
講解:從離子鍵和共價鍵的討論和學習中,看到原子結合成分子時原子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這種作用不僅存在于直接相鄰的原子之間,也存在于分子內非直接相鄰的原子之間,而前一種相互作用比較強烈,破壞它要消耗比較大的能量,是使原子互相聯(lián)結形成分子的主要因素。這種相鄰的原子直接強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學鍵。
板書:三、化學鍵
相鄰原子之間的強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學鍵。
討論:用化學鍵的觀點來分析化學反應的本質是什么?
教師小結:一個化學反應的的過程,本質上就是舊化學鍵斷裂和新化學鍵形成的過程。
高一化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氮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遞變性。
?。?)掌握N2的分子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重要用途。熟悉自然界中氮的固定的方式和人工固氮的常用方法,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意義。
2.能力和方法目標
?。?)通過“位、構、性”三者關系,掌握利用元素周期表學習元素化合物性質的方法。
(2)通過N2結構、性質、用途等的`學習,了解利用“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等線索學習元素化合物性質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氮氣的化學性質。氮族元素性質遞變規(guī)律。
教學過程
[引入]
投影(或掛出)元素周期表的輪廓圖,讓學生從中找出氮族元素的位置,并填寫氮族元素的名稱、元素符號。根據(jù)元素周期律讓學生通過論分析氮族元素在結構、性質上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教師引導]
氮族元素的相似性:
[學生總結]
最外電子層上均有5個電子,由此推測獲得3個電子達到穩(wěn)定結構,所以氮族元素能顯-3價,最高價均為+5價。最高價氧化物的通式為R2O5,對應水化物通式為HRO3或H3RO4。氣態(tài)氫化物通式為RH3。
氮族元素的遞變性:
氮 磷 砷 銻 鉍
非金屬逐漸減弱 金屬性逐漸增強
HNO3 H3PO4 H3AsO4 H3SbO4 H3BiO4
酸性逐漸減弱 堿性逐漸弱增強
NH3 PH3 AsH3
穩(wěn)定性減弱、還原性增強
[教師引導]
氮族元素的一些特殊性:
[學生總結]
+5價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等)有較強的氧化性,但+5價磷的化合物一般不顯氧化性。
氮元素有多種價態(tài),有N2O、NO、N2O3、NO2、N2O4、N2O5等6種氧化物,但磷主要顯+3、+5兩種價態(tài)。
[教師引導]
氮族元素單質的物理性質有哪些遞變規(guī)律?
[師生共同總結后投影]
課本中表1-1。
[引入第一節(jié)]
高一化學教案7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了解化學在人類進步中的作用。
2.使學生明確在高中階段為什么要繼續(xù)學習化學。
3. 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了解高中化學的學習方法。
4.通過了解我國在化學方面的成就,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過程:
[引言]在高中,化學仍是一門必修課?!盎瘜W——人類進步的關鍵”這句話引自美國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講話。也許我們對這句話的含意還知之甚少,相信學完本節(jié)課后一定會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觀點,對化學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化學經歷了史前的實用技術階段到以原子-分子論為代表的近代化學階段,以及以現(xiàn)代科學技術為基礎、物質結構理論為代表的現(xiàn)代化學階段
早期的化學只是一門實用技術,在這一方面我國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國的四大發(fā)明有兩項是化學的成就。我國的燒瓷技術世界聞名。精美的青銅制品世上罕見,以上這些科學技術在世界人類的進步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對藥物化學和冶金化學的廣泛探究之下,產生了原子-分子學說,使化學從實用技術跨入了科學之門。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人們發(fā)現(xiàn)了大量元素,同時揭示了物質世界的根本性規(guī)律——元素周期律?,F(xiàn)代物質結構理論的建立,使物質世界的秘密進一步揭開,合成物質大量出現(xiàn)。
我國的化學工作者也做出了突出貢獻。牛胰島素的合成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質,為人類探索生命的秘密邁出了第一步。
化學理論發(fā)展促進了合成化學發(fā)展?;瘜W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滲透,促進了材料、能源等科學的發(fā)展。
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一直是人類進步的重要里程碑。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都是以材料作標志。沒有半導體材料就沒有計算機技術;沒有耐高溫、高強度的特殊材料就沒有航天技術;沒有光導纖維就不會有現(xiàn)代通訊;沒有合成材料,今天的生活還會這么豐富多彩嗎?
[設問]除了合成材料外,人類社會還有哪些問題需要化學解決呢?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提高燃燒效率,開發(fā)新能源需要化學;保護人類居住的環(huán)境需要化學;提高農作物產量,解決吃飯問題需要化學;維護人體健康更離不開化學,我們不難看出在社會發(fā)展中,化學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
[設問]怎樣才能運用化學知識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呢?
[一分鐘演講]:請學生根據(jù)本節(jié)課提供的素材和自己的體會,做一分鐘演講:“化學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過渡]化學對于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如此重要,應該如何學好化學呢?
[講解]除了要注重化學實驗,掌握有關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重視科學方法的訓練十分重要。在化學研究中常用的科學方法有實驗法、模型法、邏輯法等。
在化學學習中,我們要從實驗中獲取大量的感性知識;許多結論要通過實驗驗證;許多未知需要實驗去探索;作為研究化學必備的實驗技能需要通過做實驗去提高。
目前的實驗條件下,原子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要研究化學規(guī)律必須了解原子的結構,這就需要建立原子的模型,通過模型去想象原子的真實結構。不僅原子需要,分子也需要,前面的牛胰島素分子模型,是許多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結晶。因此,模型法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邏輯法是科學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比如我們根據(jù)硫酸、鹽酸等酸的性質可用歸納的方法得到酸的通性,又可以用類比的方法推斷磷酸的性質。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學習中要注意訓練科學方法,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還要緊密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要勤于思考,并多閱讀課外書籍,以獲取更多的知識。相信
-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化學在人類進步中的作用。
2.使學生明確在高中階段為什么要繼續(xù)學習化學。
3.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了解高中化學的學習方法。
4.通過了解我國在化學方面的成就,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學方法
演講法、討論法、電化教學法。
教學媒體
電視機、放像機、投影儀、實物。
教學過程
[引言]在高中,化學仍是一門必修課?!盎瘜W——人類進步的關鍵”這句話引自美國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講話。也許我們對這句話的含意還知之甚少,相信學完本節(jié)課后一定會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觀點,對化學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投影]運用納米技術拍出的照片
[講解]照片上的兩個字是在硅晶體表面,通過操縱硅原子“寫出”的。“中國”兩個字“筆畫”的寬度約兩納米(1nm=1×10-9m
m),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漢字,說明人類已進入操縱原子的時代,目前只有中國等少數(shù)國家掌握。我們應該為此感到自豪。
[過渡]化學在人類進步的歷史上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播放錄像]化學發(fā)展史
(如無錄像片可閱讀課文)
[講解]化學經歷了史前的實用技術階段到以原子-分子論為代表的近代化學階段,以及以現(xiàn)代科學技術為基礎、物質結構理論為代表的現(xiàn)代化學階段。
[投影板書]
實用技術 近代化學 現(xiàn)代化學
(冶金、火藥、造紙)(原子-分子學說)(物質結構理論)
[講解]早期的化學只是一門實用技術,在這一方面我國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國的四大發(fā)明有兩項是化學的成就。我國的燒瓷技術世界聞名。精美的青銅制品(見彩圖)世上罕見,以上這些科學技術在世界人類的進步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對藥物化學和冶金化學的廣泛探究之下,產生了原子-分子學說,使化學從實用技術跨入了科學之門。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人們發(fā)現(xiàn)了大量元素,同時揭示了物質世界的根本性規(guī)律——元素周期律?,F(xiàn)代物質結構理論的建立,使物質世界的秘密進一步揭開,合成物質大量出現(xiàn)。
我國的化學工作者也做出了突出貢獻。
[投影]牛胰島素結晶、葉綠素結構式
[講解]牛胰島素的合成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質,為人類探索生命的秘密邁出了第一步。
化學理論發(fā)展促進了合成化學發(fā)展。化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滲透,促進了材料、能源等科學的發(fā)展。
[展示]橡膠、合成纖維、半導體材料、光導纖維實物。
[講解]以上這些物質稱之為材料,材料的含義應包括為人類社會所需要并能用于制造有用器物兩層涵義。
[投影板書]
[討論]以上這些材料對社會進步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小結]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一直是人類進步的重要里程碑。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都是以材料作標志。沒有半導體材料就沒有計算機技術;沒有耐高溫、高強度的特殊材料就沒有航天技術;沒有光導纖維就不會有現(xiàn)代通訊;沒有合成材料,今天的生活還會這么豐富多彩嗎?
[設問]除了合成材料外,人類社會還有哪些問題需要化學解決呢?
[播放錄像]化學與社會的關系
[討論]通過觀看錄像,討論在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進程中,化學有哪些作用。
[小結]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化學仍然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提高燃燒效率,開發(fā)新能源需要化學;保護人類居住的環(huán)境需要化學;提高農作物產量,解決吃飯問題需要化學;維護人體健康更離不開化學,我們不難看出在社會發(fā)展中,化學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
[設問]怎樣才能運用化學知識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呢?
[講解]自然界存在下列的光能轉換關系:
我國已合成葉綠素,如果能模擬葉綠素的功能在自然光的條件下實現(xiàn)下列轉換:
地球將會變得更干凈,這一設想一定會成功。
[一分鐘演講]請學生根據(jù)本節(jié)課提供的素材和自己的體會,做一分鐘演講:“化學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過渡]化學對于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如此重要,應該如何學好化學呢?
[講解]除了要注重化學實驗,掌握有關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重視科學方法的訓練十分重要。在化學研究中常用的科學方法有實驗法、模型法、邏輯法等。
在化學學習中,我們要從實驗中獲取大量的感性知識;許多結論要通過實驗驗證;許多未知需要實驗去探索;作為研究化學必備的實驗技能需要通過做實驗去提高,因此在今后化學學習中觀察好演示實驗,做好分組實驗、家庭實驗是十分重要的。
在目前的實驗條件下,原子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要研究化學規(guī)律必須了解原子的結構,這就需要建立原子的模型,通過模型去想象原子的真實結構。不僅原子需要,分子也需要,前面的牛胰島素分子模型,是許多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結晶。因此,模型法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邏輯法是科學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比如我們根據(jù)硫酸、鹽酸等酸的性質可用歸納的方法得到酸的通性,又可以用類比的方法推斷磷酸的性質。
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學習中要注意訓練科學方法,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還要緊密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要勤于思考,并多閱讀課外書籍,以獲取更多的知識。相信大家在新學年里一定會學好化學。
作業(yè)
1.制做一件材料標本。
2.認真閱讀課后短文,寫一篇讀后感。
[ 內 容 結 束 ]
高一化學教案7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