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美術教案常用6篇 美術教案有哪些,歡迎參閱。

美術教案常用1
活動目標
1.嘗試體驗用手指點畫的方法畫鵝卵石。
2.體驗局部組合成整體的新奇感。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chuàng)新意識。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yǎng)成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鵝卵石若干,手指點畫的示范畫。
2.裁成小路形狀的繪畫紙(數(shù)量與班級人數(shù)相匹配),各種水粉顏料若干。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兔姐姐和兔弟弟在松鼠大嬸的店門口鋪了一條五彩石頭路,漂亮嗎?(老師引導幼兒觀察鵝卵石,并嘗試用手指點畫的方法畫鵝卵石)。我們也來畫些五彩的石頭吧。
2.教師分給幼兒每人一個鵝卵石,請幼兒說一說它們的樣子。
3.教師示范用手指點畫的方法畫鵝卵石,請幼兒在練習紙上練習點畫鵝卵石。
4.教師出示繪畫紙及繪畫材料,讓幼兒分組制作繪畫作品《五彩石頭路》。請幼兒用不同的顏色在“小路上”進行手指點畫。
5.操作時教師講清活動規(guī)則,幼兒進行自由創(chuàng)作。
6.教師根據(jù)幼兒能力,進行個別指導。
7.欣賞作品。
(1)將幼兒完成好的作品分別擺在桌子上,引導幼兒欣賞“五彩石頭路”
(2)啟發(fā)幼兒將作品連在一起,將小路變長,體驗局部組合成整體的新奇感。
(3)引導幼兒使用各種顏料進行涂畫,把幼兒畫好的石頭展示到手工區(qū),供幼兒欣賞。
8.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作為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
美術教案常用2
活動目標:
1.認識鞭炮,知道過年要放鞭炮。
2.學習制作立體紙漿作品的方法,并體驗制作紙漿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鞭炮、紅色紙漿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快過年了。小朋友來聽聽這是什么聲音?(放錄音)
2. 教師放鞭炮圖片,請小朋友來說說鞭炮長得像什么?
小結:鞭炮是紅顏色的,是一個接著一個相連在一起的,長長的好漂亮??!
二、教師講解、示范
1.幼兒看看老師是用什么來做鞭炮的?(出示材料)把
2.紙漿粘貼在紙筒上,要全部都鋪滿。(邊示范邊講解)
3.也想來試一下粘貼鞭炮。(讓幼兒示范)
三、幼兒操作,老師指導
提醒幼兒注意紙漿不能鋪得太厚,注意保持衣服和桌面的整潔。
四、活動評價
展出幼兒的作品,并把我們制作好的鞭炮放在教室外晾干,等晾干后在一起來把鞭炮串起來
美術教案常用3
23、霧凇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4個生字,其中綠色通道內的五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選擇“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中的一個造句。
3、了解吉林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以及霧凇的奇異景象,使學生受到美的陶冶。
4、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了解吉林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及霧凇的奇異景象,感受霧凇的美。教學時間:兩課時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一、復習《九九歌》,揭示課題
1、指名背誦《九九歌》。
2、古人從冬至起每九天算做一個“九”,從一“九”數(shù)起,二“九”、三“九”,一直數(shù)到九“九”為止。其中最冷的時候正是三“九”,故有“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之說。
3、揭題。
在這三九嚴寒,大地冰封之際,在我國北方吉林卻可以觀賞到聞名全國的奇觀——霧凇。
二、觀看霧凇景觀的圖片。
1、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2、你有什么問題要問?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從課文中尋找答案。
三、初讀課文
1、錄音范讀課文,體會霧凇的.美麗、奇特。生邊聽邊思: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自學課文。
4、檢查自學效果。
?。?)生字詞正音。
大地冰封十里長堤俗稱凝結攝氏零下
淹沒模糊霧凇綴滿鍍上繚繞瓊枝玉樹
?。?)釋詞。
?。?)指導讀長句子。
?。?)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四、再讀質疑
五、指導寫字
1、自己設法記憶字形,有困難的做上記號。
2、交流記憶有困難的生字。
3、指導書寫。
老師范寫“凝、攝、零”三個字。
4、學生完成習字冊。
六、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組詞。
堤()俗()模()凝()
提()浴()摸()疑()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吉林霧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詩情畫意的美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長江
三峽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跟著作者來到吉林欣賞這
美麗的霧凇。
讀課題(霧凇),理解“凇”
二、學習課文
1、欣賞霧凇,點出:這就是聞名全國的吉林霧凇奇觀.
2、學習第一自然段:
文中哪些詞語寫出了霧凇的美麗?為什么稱它為“奇觀”?
如此美麗的霧凇,你想讀好它嗎?
出示第二句話(自讀、指名讀)
過渡:霧凇那如雪般潔白,似銀樣閃爍的容顏,晶瑩的霜花“綴滿”枝頭,
奇妙的美景綿延千里,難怪作者要說它是??
師板書:奇觀
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讀出霧凇的美麗,奇特,讀出我們的自豪心情。
三、精讀第二自然段
多媒體出示:1、哪一句話概括地寫霧凇是怎么形成的?2、霧凇是在什么時候形成的?
3、過于飽和的水汽是從哪里來的?
4、這霧氣遇冷后會有什么變化?
5、霧氣是怎么凝結成霧凇的?
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仔細地讀讀第二自然段,拿出筆劃劃你找到的詞語和句子,說說你的理解。
自學、同桌交流、指名說
1、霧凇,俗稱樹掛,是在嚴寒季節(jié)里,空氣中過于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而成的。(霧凇形成的兩個前提條件)
師相機板書:水汽——遇冷——凝結
2、出示“從當年12月至??陣陣霧氣?!保ㄟ@符合一個條件“過于飽和的水汽”)
3、出示“每當夜幕降臨,氣溫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左右時??”(符合條件“遇冷”)
4、出示:“每當夜幕降臨,??銀松雪柳了?!?/p>
談談你的體會,指名說。
a.燈光、樹影模糊了,這蒸騰的霧氣,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與原句比較)指導朗讀
(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這三個疊詞說明霧越來越濃,蒸騰的霧氣受冷后凝成的冰晶把松針、柳枝裹了一層又一層。)
b.指導“最初?逐漸?最后?”指導朗讀。(邊讀邊想,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銀線--銀條--銀松雪柳的一幅幅畫面來)有感情的朗讀。指導背誦。(抓關鍵詞)
每當夜幕降臨,氣溫(),這霧氣便(),(),籠罩著()。樹木被()。(),燈光,樹影()。這蒸騰的霧氣,(),(),()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最初像(),逐漸變成(),最后()上全都是()。
自由背,指名背,齊背。
過渡:美麗的霧凇掛在道路的兩旁,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呢?
四、講讀第三自然段
觀察多媒體圖片,讓學生形容一下
過渡:十里江堤的樹木,一夜之間變成一片銀白,簇簇松針恰似銀菊怒放,晶瑩多姿,垂柳青枝變成瓊枝玉樹,一片晶瑩潔白,江岸霧氣繚繞,人在其中,猶入仙境,你也來贊美一下吧!(指名說)
出示“這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呀!”(指導朗讀)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你覺得恰當嗎?
小練筆:多媒體出示,用詩詞填空。
五、指導賞背
課文把霧凇的美麗寫得如此淋漓盡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腦子里?那就請大家自練,然后選你最喜歡的一句或一段,背給大家聽。
六、總結全文,布置作業(yè)
霧凇的美,美在壯觀,美在奇絕。吉林霧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詩情畫意的美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長江三峽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大家以后如果有機會,可以去親身體會一下。
我們祖國風景優(yōu)美,資源豐富,名山勝水數(shù)不勝數(shù),像我們學過的《九寨溝》,老師剛講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長江三峽等,大家回去閱讀一些介紹祖國名勝的文章,體會祖國的美。
七、板書設計:
23霧凇
奇觀
水汽——遇冷——凝結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美術教案常用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較為簡潔的線條畫出幾種不同的面部表情。
2、培養(yǎng)幼兒的繪畫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趣味練習:觀察各種表情
2、畫紙,蠟筆。
活動過程:
一、情境引起興趣
1、教師:老師帶來了好吃的東西,誰想來嘗嘗呀?
請一幼兒品嘗香蕉,然后給小朋友說說什么味道的?
教師根據(jù)他的表情畫一個笑臉
2、教師:還有好吃的呢,誰也想嘗嘗呢?
請一幼兒品嘗杏(或其它酸的水果)
引導小朋友看看他的表情。
二、出示圖片,觀察表情。
1、教師:高興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讓幼兒知道,眼睛大大,嘴巴上翹。
2、你能看出這個小朋友怎么了嗎?(想睡覺,困了)
教師:嗯,因為他閉著眼睛呢,是嗎?
3、這個小朋友開心嗎?你怎么看出來的'呀?
他的眼睛是什么樣子的?嘴巴是什么樣子的?
三、教師范畫,讓幼兒猜表情。
1、笑臉。(高興)
2、用三角眉表現(xiàn)。(生氣時的表情)
3、閉著眼睛。(睡覺時的表情)
四、幼兒作畫
1、啟發(fā)幼兒想想還有什么表情
比如:吃辣椒是什么表情?
哭的時候是什么表情?
2、鼓勵幼兒大膽運用線條表現(xiàn)各種表情。
美術教案常用5
【活動目標】
1、學習用長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圖形進行組合,表現(xiàn)側面、正面以及高矮不一的房子。
2、了解住宅小區(qū)的房子結構,房子有前有后的布局安排以及簡單的小區(qū)設施。
3、用遮掩的方法來表現(xiàn)整體與部分的和諧。
【活動準備】
幼兒參觀過住宅小區(qū)。有畫過正面與側面房子及高樓的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討論“住宅小區(qū)”。
提問:
1、為什么叫住宅小區(qū)?
2、你們看到的住宅小區(qū)是什么樣子的?
3、如果我們站在一個地方看,小區(qū)內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樣?
4、小區(qū)內除了有房子,還有什么?
5、教師小結:我們站在一個地方看小區(qū)內的房子,是有高有低、有前有后、有正面有側面的,還有一些花草樹木等景物,小區(qū)內除了有房子還有花草、植物以及一些簡單的運動健身器。
二、討論如何在紙上來表現(xiàn)“住宅小區(qū)”。
1、師:怎樣在一張紙上畫那么多房子?(幼兒自由討論)
2、師:先畫遠處的房子還是近處的房子?近處地方的`房子應該靠近紙的什么位置?應該大些還是小些?
3、教師怎樣讓大家看出來,房子是有前有后的?(引導幼兒說出前面的房子是完整的,而后面的房子應該部分被遮掩的)
4、師:你見過的房子是什么樣子的?什么形狀的?幼兒講述房子的基本形象,教師在黑板上用簡單的線條在黑板上示范讓幼兒參考。
三、幼兒繪畫,教師指導幼兒畫面布局。
四、展覽幼兒作品,從整體的畫面布局來進行評價。
美術教案常用6
目標
1、探究畫面中人物造型的變化與折紙方法的關系,感受其中的趣味。
準備
操作材料:手工紙(折過與未折過的紙)、記號筆、詞條、范例
設計意圖:
生活中,很多人喜歡照哈哈鏡,孩子們也不例外原因就是鏡中人物的變形夸張,讓人不由自主地嬉笑不已,幼兒更是對此喜愛有加,簡單的小人繪畫對于大班幼兒來說不具任何挑戰(zhàn)性,但在美術活動中融入探究的環(huán)節(jié),這對于有一定繪畫技能和對事物、位置有一定經(jīng)驗的大班孩子來說更具吸引力,本次活動所呈現(xiàn)的過程與結果就像幼兒自己在照哈哈鏡,孩子們在操作過程中表現(xiàn)的“小人”造型,會因折線的關系身體部位將發(fā)生變形夸張,充滿童趣,能引發(fā)幼兒的探索和創(chuàng)造力。
活動預設方案:
1、“頂天立地”的小人
(1)教師:上大班了,孩子們你們長大了,而且我發(fā)現(xiàn)你們的本領也越來越大,特別是畫畫的本領,會畫的東西越來越多了,我要問問大家,你最喜歡畫什么?
?。?)教師:大班的孩子就是不一樣,今天,我又要請大家來畫畫了,畫什么呢?(出示詞條)
(3)教師:沒錯,畫一個“頂天立地”的小人,孩子們,什么是“頂天立地”?
教師小結:就是要頂?shù)阶罡叩牡胤?,站在最下面?/p>
?。?)教師:(出示圖片)瞧,這就是頂天立地的小人,請你們仔細觀察小人的模樣和大小,然后自己也來畫一個頂天立地的小人。
?。?)幼兒操作,并比較作品與范例之間的.差異
2、“小人”與折紙
?。?)教師:會畫頂天立地的小人了,現(xiàn)在我要請你們玩接下來的游戲。
?。?)教師:(出示兩張紙)看,這兩張紙一樣嗎?哪里不一樣?接下來,我要請你們在折過的紙上再來畫一個頂天立地的小人。
重點提示:不可以打開這張折過的紙
?。?)幼兒操作,在折紙上表現(xiàn)“頂天立地”的小人
(4)引導幼兒觀察打開折紙后“小人”的變化
教師:孩子們,請你們將紙打開,咦,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5)探索發(fā)現(xiàn)“小人”變化的原因
教師小結:原來斷開的地方和紙上的折線有關系,哪個部分畫在折線上,當你打開的時候,這個部分就會斷開。
?。?)教師:孩子們,你有沒有辦法可以讓斷了的地方連起來?(引發(fā)幼兒用連線的方式把斷開的地方連接起來)
?。?)教師示范,幼兒觀察
(8)幼兒操作,并展示作品
教師小結:瞧,“小人”的身體發(fā)生了變化,孩子們,只要你想讓小人哪里變長,你就把要變長的東西畫在折線上,這樣你們的一個個“小人”就會變成大巨人。
?。?)幼兒第三次操作
教師: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想把“小人”的哪里變長?(鼓勵幼兒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意)
3、哈哈小人
?。?)幼兒欣賞、比較同伴的作品,發(fā)現(xiàn)與眾不同之處。
?。?)引發(fā)思考
教師:孩子們,剛才我們把“小人”變成了“大巨人”,那你能把“大巨人”變回成“小人”嗎?(引發(fā)幼兒探究折紙的方法)
美術教案常用6篇 美術教案有哪些相關文章:
★ 母親節(jié)小學作文常用3篇(小學母親節(jié)作業(yè))
★ 關于教師發(fā)言稿常用3篇(教師發(fā)言稿十分鐘)
★ 格林童話讀后感常用11篇(《格林童話》讀后感怎么寫?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