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碳的化學性質教案5篇(碳的化學性質優(yōu)質課),供大家參考。

碳的化學性質教案1
一.知識教學點
單質碳的化學性質(穩(wěn)定性,碳和氧氣、氧化銅的化學反應)。
二.重、難、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單質碳的化學性質。
2.難點:碳單質跟氧化銅、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
3.疑點:怎樣證明金剛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
4.解決辦法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從學生已經(jīng)知道的許多事實,結合教材中的插圖和閱讀材料,啟發(fā)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思考新的問題,做到溫故而知新。
(2)學生閱讀教材中的選學內(nèi)容,啟發(fā)學生用化學方法證明金剛石和石墨的元素組成,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做好木炭還原氧化銅的演示實驗,提出學生應注意觀察的問題,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啟發(fā)調(diào)動學生思考問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本質上理解木炭的還原性。
三.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了解單質碳在常溫下穩(wěn)定,在高溫下化學活動性強。
2.了解金剛石、石墨、無定形碳有著相同的化學性質。
3.掌握單質碳的可燃性和還原性。4.初步了解化學變化的熱理變化。
(二)整體感知
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碳的.化學性質,是對以前學過的化學用語的運用和鞏固。通過第一、二節(jié)對碳的學習,使對碳這種固態(tài)非金屬單質所特有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這是學好本章的基礎。
(三)教學過程[復習提問]:
1.碳的單質有哪幾種?
2.金剛石、石墨有哪些物理性質?為什么它們都由碳元素組成卻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導入]:通過上節(jié)課學習,我們知道碳的幾種單質有不同的物理性質,是由于碳原子排列的不同。但因為它們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所以具有相同的化學性質。下面我們學習碳的化學性質。
[板書]:
一.碳在常溫下穩(wěn)定、高溫下活潑[學生活動]:
1.閱讀教材第82頁第一段,看插圖5-5。
2.舉例說明碳在常溫下穩(wěn)定。
[講解]:隨著沮度的升高,碳的活動性大大增強,在高溫下,它能和許多物質起反應。
[板書]:
二.碳的化學性質
1.碳跟氧氣的反應(可燃性)[復習提問]: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是什么?[學生活動]:練習寫出碳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講解]:在氧氣或在空氣中,當氧氣充足時,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如果氧氣不充足,則燃燒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注意聯(lián)系生活實際,以燃煤的火爐為例加以汲明,并指出這兩個反應中有放熱現(xiàn)象。[學生活動]:配平碳不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板書]:C + O2==CO2(碳充分燃燒)2C + O2==2CO(碳不充分燃燒)[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第83頁選學材料,分組討論:怎樣證明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講解]:將金剛石和石墨分別燃燒,其產(chǎn)物都只有二氧化碳。[板書]:2.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應(還原性)[教師活動]:①演示[實驗5-4],用木炭還原氧化銅。 ②指導學生觀察思考:石灰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試管里的粉末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在反應中生成了什么物質?
[學生活動]:
?、僭诮處煹闹笇?,認真觀察實驗,討論井回答問題。
?、诰毩晫懗鲞@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實驗:C和CuO的反應現(xiàn)象:
?。?)有紅色固體生成;
?。?)有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產(chǎn)生?;瘜W方程式:C + 2CuO==2Cu + CO2↑
[教師提問]:這個反應的條件是什么?它屬于什么反應類型?
[講解]:在這個反應中,木炭奪取了氧化銅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木炭是還原劑,具有還原性。氧化銅失去了氧被還原為銅。[教師提問]:在燃燒很旺的爐火里,添上大量的新煤后,溫度為什么會降低?[講解]:下層的煤,燃燒時生成的二氧化碳,與上層新煤中的碳會反應生成一氧化碳,這個反應是一個吸熱反應,因而添加新煤后,爐溫會降低。
[板書]:C + CO2==2CO
[講解]:碳燃燒時放出熱量,碳使二氧化碳還原成一氧化碳要吸收熱量。這就是化學反應中的放熱或吸熱現(xiàn)象。
[板書]:
三.化學反應中發(fā)熱和吸熱現(xiàn)象熱能——→電能(如火力發(fā)電)、動能(如蒸汽機)等。[學生活動]:討論如果設有化學反應放出的熱能,世界會變成什么樣?
[目的意圖]: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利用化學反應放出熱能的重要性。
(四)總結、擴展小結:碳和氫氣的化學性質比較
碳(C)氫氣(H2)常溫下化學性質穩(wěn)定化學性質穩(wěn)定可燃性C + O2==CO2 2C + O2==2CO 2H2+ O2==H2O還原性C + 2CuO==2Cu + CO2↑ C + CO2==2CO H2+ CuO==Cu + H2O
四.布置作業(yè)教材第85頁習題第1、2、5題。
碳的化學性質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比較了解幾種碳單質物理性質不同,但化學性質相同;
通過實驗,掌握單質碳的可燃性、還原性、穩(wěn)定性。
能力目標
通過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的設計,初步提高氣體反應裝置的設計能力;
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碳單質的學習,了解同一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物質,這些物質的物質性質和用途不同,但卻有相同的化學性質,從而提高學習化學興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碳單質(金剛石、石墨、球碳等)是初中學生學習氧氣、氫氣之后首次全面學習的固態(tài)非金屬單質。此節(jié)內(nèi)容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氧氣、氫氣學習的繼續(xù),同時為后面學習金屬單質打下基礎。
碳單質有定型碳和無定型碳兩類。金剛石、石墨是重要的定型碳,做重點介紹。從學生較熟悉的金剛石、石墨入手學習,而后介紹球碳,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由宜到難,由遠及近,又熟悉到陌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化學與社會的關系、體驗化學科學的發(fā)展。
另外,教材編排首先對碳的典型單質——金剛石和石墨的結構、物理性質、用途進行學習,而后再簡介無定型碳,最后安排碳單質的化學性質學習,旨在使學生從感性上理解碳單質結構不同,物理性質不同,但化學性質幾乎相同。
教法建議
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充分運用學生已學知識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已增長學生的知識鏈、能力鏈。如碳的化學性質中,關于碳還原性的教學,可提示學生在氫氣還原氧化銅裝置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從而自己設計出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這樣的教學處理有利于學生提高探究能力,提高實驗的設計能力。
2.聯(lián)系實際生活、聯(lián)系科學研究進行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運用網(wǎng)上資料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善于觀察身邊的生活,從生活中學習化學。同時將所學化學運用于社會中解決科學問題。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創(chuàng)新思維。
教學設計
請同學在黑板上寫出碳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從碳的原子結構可以看出,最外層只有4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既不容易得電子,也不容易失電子。通常狀況下,碳的化學性質很穩(wěn)定。如教材中有宋朝黃庭堅的墨寶,雖歷經(jīng)千年仍不變色。但隨溫度升高,碳單質的化學活動性大大增強。
1.碳的可燃性
【講解】木炭與氧氣或空氣中氧氣反應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煤的主要成份是碳,爐火著得旺時,發(fā)生的也是碳與氧氣生成二氧化碳的反應,同時放出大量熱供人使用。
當氧氣供給不足時,碳燃燒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
2.碳的還原性
【演示】碳和氧化銅的反應。(邊實驗邊引導學生觀察實驗,并依據(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思考。)
【現(xiàn)象】加熱片刻后,黑色物質突然發(fā)紅光,隨后看到紅色物質,同時澄清石灰水中冒出一定量氣泡,石灰水變渾濁。
【結論】黑色氧化銅與木炭反應,生成紅色的銅和二氧化碳。
【講解】同樣,碳也能與氧化鐵反應得到鐵和二氧化碳。
早在幾千年前中國就掌握了這項技術,可放映用木炭來煉鐵。木炭煉鐵的錄像
【提問】觀察上述兩個反應,判斷是不是氧化還原反應?如果是請指出還原劑是什么?
【小結】碳在上述兩個反應中都做還原劑。這兩個反應都體現(xiàn)了碳的還原性。
碳不但能還原某些金屬氧化物,也能還原某些非金屬氧化物。
播放木炭與二氧化碳反應錄像
木炭和二氧化碳的反應可以表示為:
這個反應需要吸收熱量才能進行。由上述反應可以看出,有的反應過程中放出熱量,有的反應卻要吸收熱量,說明化學反應總是伴隨熱量的變化。通常用“-Q”表示吸熱反應,“+Q”表示放熱反應。如:
【討論】燃煤爐子中,發(fā)生了哪些化學反應。
【總結】碳在常溫下比較穩(wěn)定,但隨溫度升高碳的活動性大大增強,在高溫下碳能與很多物質反應。
碳的化學性質教案3
碳的化學性質之三
教學目的
知識:使學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學性質——穩(wěn)定性、可燃性、還原性,碳的化學性質之三。
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思想教育:通過碳與氧在不同條件下反應的產(chǎn)物不同,滲透物質所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既決定于物質本身的性質,又決定于反應條件的學習方法的指導。
重點難點
碳的可燃性和還原性;碳與氧化銅、二氧化碳發(fā)生的氧化、還原反應,以及分析。
教學方法
實驗探討法。
教學用品
儀器:大試管、鐵架臺、酒精燈、帶導管的單孔塞、燒杯。藥品:炭粉、氧化銅、澄清石灰水。
教學過程
附1:課堂練習一
1.碳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是__,核外電子總數(shù)是__,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__。
2.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__,隨著溫度的升高,碳的活動性__,化學教案《碳的化學性質之三》。
3.碳燃燒可以生成兩種氧化物,__和__,其中碳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__和__。
4.下列符號,既能表示一種元素,又能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還能表示一種單質的是[ ]
A.O2 B.N
C.2H D.C
5.下列性質中,不屬于碳的化學性質的是 [ ]
A.穩(wěn)定性 B.吸附性 C.可燃燒 D.還原性
6.下列各組物質中,具有可燃性的一組物質是 [ ]
A.H2和O2 B.H2和CO2
C.C和H2 D.C和O2
附2:課堂練習二
7.寫出碳分別跟氧氣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一氧化碳的兩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前者說明碳具有____性,后者說明碳具有____性。
8.已知碳的某種氧化物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3∶8,該氧化物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____,該氧化物的'化學式為____。
9.在C+CO22CO反應中,被氧化的物質是 [ ]
A.C B.CO
C.CO2 D.C和CO
10.試管中裝有黑色粉末,加熱后變成紅色固體,同時有一種無色氣體生成,該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根據(jù)上述現(xiàn)象判斷該黑色粉末可能是 [ ]
A.木炭粉 B.氧化銅粉末
C.二氧化錳 D.炭粉和氧化銅
附3:課堂練習答案
1.6 6 4 2.穩(wěn)定 增強 3.CO CO2 +2 +4 4.D 5.B 6.C
7.2C+O22CO C+CO22CO 可燃 還原
8.1∶2 CO2 9.A 10.D
附4:隨堂檢測
1.用墨書寫和繪制的字畫,年深日久也不易褪色,這是因為 [ ]
A.墨是黑色的,顏色深,褪一點色不明顯
B.墨跟紙張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C.字畫上的墨跡干后,不易起變化
D.常溫下碳(墨的主要成分)的化學性質穩(wěn)定,不易發(fā)生化學變化
2.碳在氧氣中燃燒 [ ]
A.只生成二氧化碳
B.只生成一氧化碳
C.既可能生成二氧化碳又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D.既不生成二氧化碳也不生成一氧化碳
3.在C+2CuO2Cu+CO2↑反應中,還原劑是 [ ]
A.CuO B.C
C.Cu D.CO2
碳的化學性質教案4
一、碳在常溫下穩(wěn)定、高溫下活潑
二、碳的化學性質
1.碳的可燃性,碳的化學性質。
點燃
C + O2========C02(碳充分燃燒)
點燃
2C + O2========2C0 (碳不充分燃燒)
2.碳的還原性(用于冶金工業(yè))。
高溫
CuO+ C========2Cu +C02 ↑
現(xiàn)象:(1)有紅色固體生成。
(2)產(chǎn)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高溫
CO2+C=======2C0
三、化學反應中放熱或吸熱現(xiàn)象
轉化
熱能──→電能(如火力發(fā)電)、動能(如蒸氣機)等
四、小結:
碳與氫的`化學性質比較。
碳
氫氣
常溫下
化學性質穩(wěn)定
化學性質穩(wěn)定
可燃性
點燃
C + O2========C02
(O2充足)
點燃
2C + O2==========2C0
(O2不充足)
點燃
2H2 + O2========2H2O
還原性
高溫
C + CO2========2C0
高溫
C +2CuO==========2Cu+C02 ↑
點燃
H2 + CuO========2H20
碳的化學性質教案5
一、設計思路
1、關于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很穩(wěn)定的教學。
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思考的驅動性。認識到化學就在身邊,進一步認識“性質決定用途”。
實物展示:用墨抄寫的古書。
多媒體播放(字畫的奧妙):用墨寫的字畫。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古代一些書法家、畫家用墨寫字作畫,我們知道墨的主要成分是碳黑,這些字畫歷經(jīng)千百年,但墨跡依然清晰不變,這是為什么?
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很穩(wěn)定
2、關于碳的可燃性教學。
通過播放影音文件,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冬季人們?yōu)榱说钟鶉篮?,常常在室?nèi)用煤爐燒煤取暖,但如果使用不慎,就會發(fā)生“煤氣”中毒事件,你們能猜測一下“煤氣”是什么嗎?“煤氣”又是怎樣產(chǎn)生的?四個人一小組討論一下,討論的主題不僅要找到“煤氣”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找出“煤氣”是怎樣產(chǎn)生的?
含碳元素的燃料燃燒時,如果氧氣不足都會產(chǎn)生CO,所以,預防“煤氣”中毒采取的措施之一是煙道通暢,燃氣熱水器使用時,使室內(nèi)保持良好通風,有充足的氧氣,使燃料充分燃燒。
通過對“碳的可燃性”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認識身邊物質的科學知識,結合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分析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認識。
3、有關碳的還原性的教學(重點探究)
碳與氧氣反應,既可生成CO2 ,又可生成CO 。那么,碳能否與氧化物(氧化銅)反應,即碳能否奪得氧化銅中的氧呢?
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提出假設──從問題出發(fā)進行大膽地假設,提出各種可能性。
討論后對假設小結
?。?).碳能與氧化銅反應;C+CuO
Cu+CO2↑
?。?).碳能與氧化銅反應;C+CuO
Cu+CO
?。?).碳與氧化銅不反應。
利用課件引導學生分析──思維探究
通過學生交流、辯論設計好實驗裝置。培養(yǎng)學生動腦通過實驗探究科學知識的意識。
小組合作完成實驗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
收集材料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和概括。
碳與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
碳具有還原性
理論應用于實際,了解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問題。
拓展提高──碳的還原性應用
拓展提高──煤爐中碳發(fā)生的反應
及時總結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對本節(jié)課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總結與評價,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案
課題
碳的化學性質
授課人
學校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碳的化學性質,重點掌握碳還原氧化銅實驗的裝置、現(xiàn)象和結論。
2.根據(jù)碳的化學性質,了解碳的用途。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驗能力(基本操作、觀察、記錄實驗現(xiàn)象)。
4.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生活中一些常見碳單質的.使用情況,了解碳單質在常溫下的穩(wěn)定性和可燃性;
2.在學習了碳單質可燃性的基礎上,提出問題——碳能否與化合態(tài)的氧發(fā)生反應呢?通過學生的討論和教師的引導,學習碳單質的還原性,即,實驗探究——碳還原氧化銅。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引導學生體會化學實驗是獲取化學知識和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證明實踐出真知的真理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尊重客觀事實、善于合作等優(yōu)良品質。
2.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學化學的興趣和社會責任感,同時體驗探究活動的過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悅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熱愛化學的情感。
3.通過對“碳的可燃性”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辯證唯物主義的“事物變化的內(nèi)外因關系原理”的教育。
重點
學習碳的還原性。
難點
探究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和思維探究
儀器
藥品
試管、具支試管、單孔膠塞、止水夾、導氣管、藥匙、酒精燈、試管架、鐵架臺等。
碳、氧化銅、澄清石灰水、火柴等。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實物展示:用墨抄寫的古書。
2.多媒體播放:用墨寫的字畫。
觀看
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思考的驅動性。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古代一些書法家、畫家用墨寫字作畫,我們知道墨的主要成分是碳黑,這些字畫歷經(jīng)千百年,但墨跡依然清晰不變,這是為什么?
一、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很穩(wěn)定。
思考、討論、回答
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引課,認識到化學就在身邊,進一步認識“性質決定用途”。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回憶木炭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的實驗,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二.碳的可燃性:
1.完全燃燒——O2充足
C + O2 點燃
碳的化學性質教案5篇(碳的化學性質優(yōu)質課)相關文章:
★ 小學生交通安全班會教案6篇(小學生交通安全主題班會教案課件)
★ 五年級信息技術教案4華3篇(鳳凰出版社五年級信息技術教案)
★ 認識鐘表教案5篇
★ 排球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