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最苦與最樂》教案3篇 最苦與最樂完整教案,供大家參考。
《最苦與最樂》教案1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理清作者的思路與文章的脈絡。
2.學習作者如何講責任與未盡的苦處與樂處,讓學生理解人生的最苦與最樂,鼓勵學生勇于承擔責任,學習待人處世的正確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掌握文章提到的'責任的觀點,理清文章結構與脈絡。
2.難點:理解責任的內容,了解人生的最苦與最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說苦樂
1、談話導入新課。
2、讀課題看看標題的組成有什么特點?
二、自讀自悟
1、介紹略讀方法。
2、給出自讀提示,學生自讀學習。
自讀提示內容:用換標題的方式理解文章
《苦與樂》——結合課文內容找觀點
《最苦與最樂》——結合旁批提示理清思路
3、學生自讀學習
三、互動質疑
1、既然講的是苦樂,為何標題不是《苦與樂》?
2、《最苦與最樂》能表現(xiàn)作者思想,為何標題不是《最苦與最樂》?
教師圍繞自讀提示,引導學生交流探討,明確課文內容與結構。
四、 點撥反饋 (結合實踐,談苦樂)
1、結合學生實際,引導學生解讀文本。
2、圍繞“你還覺得苦嗎?”談苦樂。
五、感悟分享(補充資料,自主展示,說責任)
1、根據(jù)課后閱讀提示明確“責任”。
2、給出梁啟超的資料,感知“責任”。
六、總結拓展(學生自主總結,教師引導拓展)
談收獲,明責任。
七、推薦作業(yè)。
1、微作文: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談談自己對苦與樂的認識。
2、作者是如何把責任與苦樂這么大的話題說的入情入理、讓我們感同身受?再讀課文,找一找你最喜歡的一個詞、一句話、一段文,試從寫作上分析一下(提示:可從修辭手法、論證方法、語言特點等方面入手)。
《最苦與最樂》教案2
一、課題釋疑理內容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最苦與最樂>。之前,大家已經(jīng)閱讀了課文,我想先問問大家,發(fā)現(xiàn)課文標題的特點沒有?
生1:是一個并列短語。
生2:前后兩個詞語之間意思相反。
師:像這樣的標題大家還見過嗎?
生3:本冊還有一篇課文《重復與變化》。
師:大家覺得這樣的標題好嗎? 生4:很好!很引人注目。 生5:能夠引起讀者對內容的思考,思考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師:它們之間是有一定的關系,如果我們將這個題目改為“樂從苦中來”,行不行?
生6:不行,文章并不是寫苦與樂的關系的。
師:那就改成“苦與樂”,可以巴? 生7:也不行,改后的題目太寬泛了。作者談的不是一般的“苦與樂”,而是苦與樂的典型情況,也就是“最苦”和“最樂”的事。
生8: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最苦和最樂的.事各是什么。
師:作者認為最苦與最樂的事到底是什么呢?
生9‘:最苦的事是未盡責任,最樂的事是盡了責任。
師:你怎么知道的呢?文中能找到證據(jù)嗎?
生10:第l段開頭寫到“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第3段開頭寫到“自然責任盡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 師:看來最苦與最樂的事都與責任有關系。(板書:未盡――責
任――攝苦;盡一責任――最樂。) 看來題目不能改了,改了與文章內容不太相符。那將題目改成“最樂與最苦”,總可以吧?
生11:還是不能改,因為文章的順序是先寫最苦,后寫最樂。 師:除了順序原因外,還有其他原因嗎?
生12:一般說先苦后甜,先寫苦,再寫樂,符合人們的思維規(guī)律。 生13:這種“最苦”,一般的人不容易體會,放在前面寫引入注意些。 師:俗話說,快樂易寫,痛苦難描,所以作者將“最苦”先寫,重點寫。那文章到底哪些地方寫“最苦”,哪些地方寫“最樂”呢?
生14:第l、2段寫最苦,第3段寫最樂。
師:第4、5兩段是在寫什么呢?(生概括不上來。)請同學們一起將這兩段文字再默讀一遍吧! 生15:進一步論述人應該勇于承擔責任,不能逃避責任。
師:這與課題有關系嗎?
生16:這是對文章中心論點的深化,道出了作者的寫作目的。 二、文本解讀觸心靈
師:通過大家對文題的審讀,我們基本了解了課文內容,但是這不算讀懂了課文。真正讀懂課文還得走進作者的思想,走進作者的情感,從文中讀出自己的影子來。怎么讀出自己的影子來呢?比如老師讀“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這句話,就想到我今天上這節(jié)課,這么多老師來聽課,給了我壓力,我就有了一種責任。要是我推掉這節(jié)課,身體可能會輕松些,但是我就會擔心其他老師們會怎樣評價我,也許就有人。
《最苦與最樂》教案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理清本文的結構,感受文章嚴密的論證。
2、明確作者的觀點,理清文章的脈絡。
二、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從論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責任的含義。引導學生樹立對家庭、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
1、學習文章的論證方法: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2、領會作者對人生價值的思考,對責任的思考。
教學難點:
苦樂觀的深刻內涵,理解責任的含義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體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為了誰》引出“責任”這一話題。
二、檢查字音(課件出示)
三、出示學習目標(課件)
1.明確作者的觀點,把握文章的`脈絡.
2.理解文章所運用的論證方法.
3.理解責任的含義,樹立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
四、學習課文,整體把握
(一)我是課堂小主人
學習方式:學生根據(jù)所學課文的情況質疑,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1、對字、詞、句的理解方面。
2、從議論文的三要素考慮。
3、從文章內容與結構思考。
?。ǘ熒献魈骄?,解決課文的重、難點
思考:
1.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表明了作者怎樣的觀點?
2.作者是如何來論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盡責任?
3.作者認為人生最大的快樂是什么?作者為證明它引用了那些古語、俗語?
4.人生應該怎樣對待責任?
?。▽W生分析討論后,讓學生分組競賽回答)
五、總結課文,梳理結構(課件出示)
六、鞏固練習(課件出示)
文章的題目叫《最苦與最樂》,齊讀最后一段,看哪些句子分別照應了“最苦”和“最樂”?
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顦?/p>
責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別?!羁?/p>
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顦?/p>
想躲責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遠不能解除?!羁?/p>
七、思維拓展:
?。ㄒ唬┪艺f你說明責任
我看到很多同學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門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們把這種等待化為了一種責任;晚上放學回家,他們必然會準備好熱騰騰的飯菜,這是把對孩子的服務當成了一種責任:每天早上,他們又把洗凈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頭,這是把對孩子的關愛當成了一種責任。責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實體現(xiàn)在點滴的生活細節(jié)中。同學們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責任了嗎?
作為我們中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責任究竟有些什么呢?請照仿例句說話。
例句:責任是一絲不茍的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
責任是“
?。ǘ┢穱L人生苦與樂
討論:給你一串葡萄,有酸有甜,你是先品甜的還是先嘗酸的?
八、結束語
九、作業(yè):
1、積累:
請摘抄日常生活中與“苦、樂”相關的詞語、俗語、諺語。
例:知足常樂、苦盡甘來、苦中作樂、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2、寫作:
結合自己的親身感受,選擇其中一種責任寫一寫你感受到的苦與樂
十、板書設計
最苦未盡責任與最樂盡責任
《最苦與最樂》教案3篇 最苦與最樂完整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