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繩子》11篇 大班繩子的教案,以供借鑒。

幼兒園大班教案《繩子》1
活動目標:
1、想象生活中各種像繩子的事物。
2、體驗形體表演的樂趣。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兒歌的童趣。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兒歌:《繩子象什么》【附】;各式粗細長短不一的繩子。
活動過程:
老師邊念“兒歌《繩子象什么》”,邊做出兒歌內容的大致形體的動作,如:
——“繩子細長長”:雙手向上,雙腳墊高,將身體往上拉。
——“像小蛇”:扭動身體左右晃動。
——“粗短短”:慢慢將身體左右縮至最小。
——“Q又軟”:前后搖動身體。
——“圍圈圈”:趴在地板上雙手繞成圓圈狀。
——“開進大花園”:匍匐前進。
和幼兒討論繩子擺蕩、抖動時像什么?繞成圓圈、三角形、正方形又像什么?
用繩子配合形體動作做出各種可能的聯(lián)想物,如:洗澡的毛毛蟲、游泳的鴨子、跳舞的小丑、軟綿綿的棉花糖、粘粘的口香糖。
記錄幼兒對繩子產生的聯(lián)想物,進行“繩子變身”的游戲。
請幼兒假裝自己是繩子試試看,變成聯(lián)想物的樣,如:
——老師:“繩子變身了。”
——幼兒:“變什么?”
——老師:“變成會轉動的電風扇”
老師示范動作,帶動幼兒參與。
幼兒配合口令做動作的同時,可用節(jié)奏輕快的音樂作為開始結束動作的號令。
將幼兒聯(lián)想的內容在海報紙上,張貼在語言區(qū),供有興趣的幼兒繼續(xù)“變身”。
活動評價:
能用繩子配合形體表現(xiàn)聯(lián)想的東西。
能配合口令做動作。
【附】兒歌《繩子像什么》
繩子細長長,像小蛇兒在路中央,像面條兒Q又軟,繩子圍圈圈,像一列火車開進大花園!
活動反思:
不足:整個活動我缺少幼兒為主體
建議: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愉悅氛圍中掌握了活動重難點,在活動中,幼兒運用了以下學習方法。
1、觀察法:幼兒通過觀看圖片,直接感知理解兒歌內容。
2、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是幼兒語言發(fā)展的一個最好時機。
3、體驗法:幼兒在運用動作來體驗兒歌所表達的情感中無形中增加了對這首兒歌更好的理解。
幼兒園大班教案《繩子》2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繩子,知道繩子的種類、用途。
2.探索繩子的各種玩法,體驗玩繩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各樣的繩子
2.各種繩織物品、各種帶繩的玩具
3.課件:(1)楊浦大橋(2)人走鋼絲(3)降落傘(4)纜繩
活動過程:
一、以玩繩導入活動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些玩具,請小朋友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來玩一玩吧。
二、認識各種各樣的繩子
1.剛才你們玩的是什么?這些玩具上都有什么?(繩子)
2.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些繩子,請小朋友每人拿一根,看一看你拿的是什么樣的繩子?(毛線繩、尼龍繩、草繩、塑料繩、線繩、彈力繩等)
3.引導幼兒比較發(fā)現(xiàn)繩子的不同(長短、粗細、軟硬、顏色、彈力、原料不同)
4.歸類:送繩寶寶回家(請幼兒根據類別送繩回家)
三、說一說繩子的用途
1.這是誰的家?xx繩有什么用?可以用來干什么?
2.觀看繩制品,并說出是用什么繩制成的
四、拓展生活經驗
1.除了剛才認識的繩子,你還見過什么樣的繩子?(鼓勵幼兒交流分享經驗)
2.播放課件:認識不常見的繩子的種類和用途(鋼索繩、鋼絲繩、牽引繩、纜繩)
五、探索集體玩繩的樂趣
出示長繩和繩網啟發(fā)幼兒說出不同的玩法,并組織幼兒多人玩繩,教育幼兒團結協(xié)作。
幼兒園大班教案《繩子》3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一物多玩的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新能力。
2.引導幼兒主動與同伴合作,培養(yǎng)合作意識。
活動重點、難點
如何引導幼兒想出更多新穎的玩法,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能力。
活動準備
1.不同材質、顏色的繩子:毛線繩、麻繩、尼龍繩、棉線繩、紙繩、藝術繩、塑料繩、草繩等。
2.輔助材料:細鐵絲、串珠、紙盒、鞋子、小桶、手編籃子、橡皮筋等。
活動過程
1.“花操”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孩子們,讓我們拿起手中的花跟著音樂一起跳起來吧!
2.擴散思維,相互交流。
師:說一說你們手中拿的花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幼:我覺得這花是用五彩繩做成的。
幼:我的花是用各種塑料繩做成的。
幼:我的花是用彩紙搓成的繩子做成的。
(幼兒互相說,個別說。)
師:你認為用繩子還能做什么呢?
幼:我會用塑料繩跳繩。
幼:我會用毛線編小辮子。
幼:我能用絲線穿手鏈。
幼:我覺得可以用這樣的細線縫衣服。
(引導幼兒自由選擇各種材質的繩子進行第一次操作,并在教師的引導下相互交流作品,教師予以小結。)
3.創(chuàng)新想象,合作體驗。
師:我們找自己的好朋友,兩人或多人合作來玩這些繩子。看看誰能想出更好玩的玩法。
(引導幼兒共同合作,體驗玩繩的樂趣,在合作中創(chuàng)新繩子的玩法,感受繩子的奇妙。比如:翻繩、花樣跳繩、游戲拔河、釣魚、捆送貨物等。)
4.材料啟迪,升華經驗。
師: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好多不同的材料,我們再動手做一做,看還能不能找出繩子更多的玩法
(教師引導幼兒自由分組,利用教師投放的各種輔助材料,自由操作玩繩,鼓勵幼兒玩出與眾不同的花樣。)
師:你們來介紹一下這次又有什么新的發(fā)明吧!
幼:我們這一組的小朋友是把細鐵絲這樣一彎,纏繞上一些彩絲繩做成了頭卡、發(fā)卡還有蝴蝶結。
幼:我們這一組的小朋友有的給鞋子系上鞋帶,有的給小桶、小籃子都系上手提帶了呢!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互相評價。)
5.邏輯分類,歸納整理。
師:今天,咱們小朋友制作出了這么多物品,真是讓老師大開眼界。 (引導幼兒依次找出所做物品哪些是裝飾品,哪些是游戲用品和藝術品。)
6.概括總結,拓展知識。
教師總結繩子的用途,說明繩子的種類多、用途也很多。還有一些特殊用途的繩子呢?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有什么用處呢?小朋友們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到網上或圖書館搜集一下關于這方面的資料!
幼兒園大班教案《繩子》4
設計意圖:
1.現(xiàn)代教育模式造成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定向思維,沒有自己的思想,為了使幼兒重返天真,重新找回好奇心。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建議培養(yǎng)5~6歲幼兒的的探究能力,能通過觀察、比較與分析驗證自己的猜測。
活動目標:
1.知道繩子會發(fā)出聲音。
2.會運用觀察比較與分析法驗證自己的猜測。
3.對周圍的事物有好奇心,喜歡探索。
4.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yǎng)。
5.了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難點:比較與分析法的運用
重點:幼兒自己探索使繩子發(fā)出聲音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有在老師的指導下探索事物的經歷,會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事物的不同之處。
2.物質準備:若干個兩孔的扣子和數(shù)條細且結實的繩子。
教學方法:
情景創(chuàng)設法:在活動結束創(chuàng)設小小音樂家的情景,激起幼兒對小樂器的探索,為活動延伸幼兒和家長共同制作一個樂器留下好奇。
操作法操作法是科學活動的基本方法,這個活動的整個過程都是以幼兒的操作為主,充分調動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
活動過程:
1.教師自制一個能使繩子發(fā)出聲音的裝置,請幼兒閉上眼睛,使繩子發(fā)出聲音,并拆開裝置,讓幼兒看到教師手中的繩子和扣子,請幼兒睜開眼睛,猜測是什么東西發(fā)出的聲音。
2.給幼兒一人發(fā)兩顆扣子,一跟繩子,請幼兒使繩子發(fā)出聲音。(幼兒自行探究)
3.成果展示:請幼兒展示出自己的組合,輪流用自己的繩子做樂器演奏并伴唱。
4.猜測自己的繩子為什么會發(fā)出聲音。
5.討論你的樂器是繩子發(fā)出的聲音還是扣子發(fā)出的聲音。
結束部分:
一起唱什么樂器在歌唱,并用自己的小樂器伴奏。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在家長的幫助下制造一個不一樣的樂器。
活動反思:
繩子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東西,取材方便,玩起來花樣可以不斷翻新,對于大班幼兒生理、心理發(fā)展很適宜,通過對繩子不同用途的認識、探索,在有趣的活動中充分感受到了繩子的多變性,并能將繩子的變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本活動幼兒比較感興趣,符合大班幼兒現(xiàn)有的發(fā)展水平,使每個孩子都能積極主動地玩耍、探索,獲得了各種能力的發(fā)展,在和繩子的操作中感受到了玩繩的樂趣。在活動準備方面,不管是幼兒的知識準備,課前的操作材料準備,我覺得都挺充分的,特別是我為了這次活動還在網上搜集了許多有關繩子的圖片,制作了兩個PPT,分別是《各種各樣的繩子》和《繩子的用途》,幫助幼兒認識幾種最常見的繩子以及相應的用途。
在活動中我自己覺得有很多的缺陷:
一、家長方面。雖然是我請父母幫助其完成親子單,但是有部分是父母獨立完成的,幼兒沒有真正的參與進去,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沒有很好的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教案設計得不夠科學,我在活動前雖然讓孩子收集了很多的繩子及用繩子做成的東西,并在活動中還布置了展覽臺,但是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如果是每組提供每種繩子一份,那么讓幼兒通過觸摸能更好的感受到不同繩子的不同材質。
三、活動中讓幼兒說說自己玩的繩子這一環(huán)節(jié),假如讓幼兒將自己的操作成果(特別是扎禮物)呈現(xiàn)在集體面前,并及時給予表揚及鼓勵,那么能更好的加強幼兒的成就感。
科學活動是嚴謹?shù)模且獙⒒顒釉O計的既嚴謹又生動有趣,卻是是很難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幼兒園大班教案《繩子》5
活動目的:
1、交流各自玩繩子的方法,學會與小朋友分享快樂,對繩子的各種玩法積極進行嘗試,并學習使用“我會這樣玩繩子”的表達方式。
2、會正確的使用繩子鍛煉身體,練習跑和跳以及邊跑邊跳的基本動作,增強手眼協(xié)調的能力。
3、利用繩子創(chuàng)編兒歌,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提高書面語言的詞匯量。
4、初步培養(yǎng)幼兒體育活動的興趣。
5、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活動準備:
1、熱身運動歌曲《幸福拍手歌》、《我是一條小青龍》、《三個和尚》、《洗澡歌》、《拔蘿卜》、《兔子舞》、《數(shù)鴨子》、《蟲兒飛》。
2、繩子:長繩、短繩若干,短繩的數(shù)量是長繩的一倍。
3、歌曲《紅月亮》、《歡樂的跳吧》、《我有一頭小毛驢》《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伴奏《健康歌》
4、“我的主意最好”配飾若干。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大約八分鐘)
播放背景音樂,進行熱身運動
運動方式:模仿操(聽音樂,做動作)。通過動作模仿,既可以達到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為活動的開展建立一個快樂的氣氛的目的。又可以達到讓幼兒熱身的目的,為安全開展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1.1背景音樂《幸福拍手歌》,開始的準備部分,建立一個快樂的心情;
1.2背景音樂《我是一條小青龍》,小肌肉運動;
1.3背景音樂《三個和尚》,伸展與平衡;
1.4背景音樂《數(shù)鴨子》,體轉運動;
1.5背景音樂《洗澡歌》,大肌肉運動;
1.6背景音樂《拔蘿卜》,伸屈運動;
1.7背景音樂《兔子舞》,跳躍運動;
1.8背景音樂《蟲兒飛》,放松運動。
2、討論和陳述部分
問題:(1)繩子的用法?
(2)我會這樣玩繩子?
2.1我來動動腦:短繩玩法的探索
將準備好的短繩子發(fā)給小朋友,每人一根,自由探索玩法(操作方法),然后使用“我會這樣玩繩子”的表達方式進行講解和示范,與小朋友一同分享繩子帶給自己的快樂。
2.2我們一起想辦法:長繩玩法的探索
將小朋友分組,并把準備好的長繩子發(fā)給各小組,每組一根,然后采取競賽的形式或是頭腦風暴法,看誰的辦法又多又好,對好的要發(fā)放“我的主意最好”配飾一個。
3、練習部分
3.1師生“健康—安全”問題互動
思考:怎樣使用繩子,既能保護自己又能鍛煉身體?
教師在傾聽幼兒講述的過程中,鼓勵幼兒積極動腦,回答問題。并糾正幼兒已有經驗中的錯誤認知,引導幼兒自己提出改正的辦法。
3.2教給幼兒正確的跳繩方法
3.3跑跳練習
背景音樂《喜洋洋》、《紅月亮》
進行跑、跳練習,學會使用繩子進行跑步練習和跳躍練習。練習結束后,分享跑與跳的不同和自己在跑跳過程中的感受。
3.5障礙賽
背景音樂《我有一頭小毛驢》
在操場或活動室設置障礙物,鞏固幼兒跑跳練習的熟練程度。
3.6嘗試邊跑邊跳,慢慢掌握邊跑邊跳的能力。引導分享邊跑邊跳的學習感受。
背景音樂《渴望春天》
4、創(chuàng)編部分
4.1兒歌創(chuàng)編
“繩子變變變,變成……”請小朋友回答。
4.2總結繩子的玩法,進行游戲創(chuàng)編
根據活動總結,將自己關于繩子的玩法在頭腦中慢慢形成一個游戲,并學著制定規(guī)則。將本組小朋友創(chuàng)編的游戲與其他組的小朋友交換玩,在玩的過程中,積極發(fā)現(xiàn)別人游戲的優(yōu)點,與自己的游戲對比,說出自己游戲的優(yōu)點和缺點在哪?想辦法改正,也可以請老師和小朋友幫忙。
5、游戲部分
5.1自由游戲
玩自己創(chuàng)編的游戲或是與別的小朋友交換游戲玩。享受自己創(chuàng)編的游戲給別人帶來的快樂的同時,體驗別人創(chuàng)編的游戲給自己帶來的快樂,感受跑跳帶給自己的快樂。
5.2我們比一比
拔河比賽,可對半分組,也可男女生分組進行比賽??紤]到幼兒體力的問題,本活動逐漸減少活動的力度,進入結束部分。
6、放松部分
6.1跟著背景音樂《雪絨花》慢慢調整呼吸,稍作休息。
6.2自由做操,有興趣的可跟著背景音樂《健康歌》做健康操,在輕松歡樂的氣氛中結束本次活動。
活動延伸:
1、開展繩子變變變,續(xù)寫兒歌的展覽活動,將幼兒的作品在園里展示。
2、與爸爸媽媽一同思考除了繩子還可以用來練習跑跳的體育器具有哪些,拓寬幼兒的知識面。
3、家園合作,為幼兒提供更多練習跑跳的機會,增強鍛煉身體的意識,普及更多的鍛煉方法。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設計思路是在課堂教學中轉變教師角色,讓教師成為問題的引出者,解決問題的參與者和合作者,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成為問題的最終解決者。其次是體現(xiàn)“玩中學,學中玩”的快樂教學理念。學生在積極的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既鍛煉了身體,增長了技能,又解決了課堂中實際問題,發(fā)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本節(jié)課的設計過程主要體現(xiàn)如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活動中一個教學器材多種用法的運用。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引導學生嘗試、研究教學器材的多種用法。
二、“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設計本節(jié)課最突出的成就。通過學生親身體驗---感悟---總結跳繩的動作要領—-創(chuàng)造更多的不同的跳繩方法,從而在實際中證明邏輯思維的正確性和科學性,避免了主觀臆斷,使每一個學生都從一名學生轉變成為一名發(fā)明家。
三、“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是設計本節(jié)課最突出的特點。學生都能在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環(huán)境中,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使學生在課堂中嚴肅而不失活潑,技能和快樂雙豐收。
以上是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和教學設計的說明,通過課堂實踐,我認為以下是本節(jié)課較好的幾個方面:
1、本節(jié)課的亮點就在于課堂教學中轉變教師角色,讓教師成為問題的引出者,解決問題的參與者和合作者,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成為問題的最終解決者。讓學生自己通過練習體驗動作技術難點,由教師引導學會各種跳小繩的方法,并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編的興趣,讓他們人人都是發(fā)明家。
2、在一器材多用時由組長進行組織,帶領本組的成員進行擺創(chuàng)編。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通過嘗試性練習相互合作,交流,相互體驗不斷的調整游戲的規(guī)則,思考感悟正確的游戲方法,使學生明白一種器材可以有很多種用法;其次學會在創(chuàng)編時相互學習、合作.
3、本節(jié)課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自主的學習空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能在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環(huán)境中,主動地進行學習,使學生在課堂中嚴肅而不失活潑,技能和快樂雙豐收。
4、在副教材活動中,以游戲“看誰投得遠”進行上肢的訓練,又利用這個游戲使學生對小繩的用法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更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編玩法的積極性。
5、其實,我個人認為體育課教學的目的是在學會簡單運動技術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熱愛體育活動,學會“玩”,并且在“玩”的過程中鍛煉身體。所以,我在這節(jié)課上把學生創(chuàng)新的內容安排的比重較大。我個人也是在嘗試,希望大家能多給我提意見!
幼兒園大班教案《繩子》6
目標:
1.能以手腳著地爬的方式沿直線和曲線行進,提高身體的協(xié)調與控制能力。
2.能自主創(chuàng)設路線并以手腳著地爬的方式行進,體驗和同伴一起用繩子游戲的樂趣。
準備:
材料準備:繩子,音樂。
經驗準備:有手膝著地爬的經驗,有沿線行進的經驗。
過程:
一、熱身運動—一在繩子兩側行進
?。ㄒ唬┤雸?/p>
師:今天我們來和繩子玩游戲,我們要沿著繩子來運動身體,但不能碰到繩子。現(xiàn)在,請大家跟著我一起進入場地。
在輕快有力的背景音樂聲中,幼兒一個跟著一個共同抓住一根繩子小跑步入場,教師帶領幼兒沿s線、螺旋線跑。
?。ǘ┳鰺嵘韯幼?/p>
將繩子放置成直線。教師邊喊口令邊帶領幼兒沿著繩子做熱身運動:
交替走,一二一二;(兩腳跨在繩子兩側交替沿繩子行進,雙臂做擴胸動作。)
踮腳走,一二一二;(兩腳跨在繩動作。)
腳跟走,一二一二;(兩腳跨在繩子兩側腳跟著地沿繩子行進,雙臂做叉腰動作。)
繞著走,一二一二;(在繩子兩側小跑行進。)
側身走,一二一二;(側身沿繩子兩側小跑行進。)跳起來,摸摸腳。(雙腳在繩子兩側跳躍兩次,俯身用手摸腳。)
?。ㄎ觯涸摕嵘砘顒右岳K子為材料,將走、跑、跳等下肢動作和上肢動作、腹背運動等相結合,有喚醒身體各部位參與運動的作用,為接下來的手腳著地爬做好了準備。)
二、和繩子一起游戲——以手腳著地爬的方式沿直線和曲線行進
(一)沿直線行進
1.自主嘗試沿直線繩子行進的方法。
(1)明確任務。
師:剛才我們是用腳來沿繩子行進的。現(xiàn)在請你們試一試,能不能用身體的其他部位來沿直線繩子行進,但身體不能碰到繩子?
(2)隨背景音樂自主探究。
觀察與指導要點:提醒幼兒在行進過程中保持適當?shù)拈g距,避免碰撞;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身體部位和方式沿繩子行進,提示幼兒可手腳并用、改變身體方向等。
?。?)交流分享。
師:誰愿意來展示一下你的方法?手腳著地爬時身體的哪些部位是懸空的?感覺身體的哪個部位特別緊張?身體可以怎么改變方向?身體向下或向上哪個更具挑戰(zhàn)?師(小結):原來我們可以有很多方法沿直線繩子行進,比如可以腳跨繩子兩側,手腳著地向前或向后爬行;也可以雙腳在繩子一側,雙手在繩子另一側,手腳著地往左或往右側身行進。
2.練習以手腳著地爬的方式沿直線繩子行進。
(1)明確要求。
師:請你們用手腳著地爬的方式沿直線繩子行進,可以試試變換身體方向爬行。
(2)自主練習。
觀察與指導要點:提醒幼兒在爬行過程中保持身體懸空狀態(tài),引導幼兒保持適當?shù)拈g距,鼓勵幼兒嘗試以不同身體方向,如正向爬、側身爬、倒著爬等沿直線爬行。
?。?)提高難度。
設置高度離地20厘米左右的繩子,鼓勵幼兒嘗試沿直線爬行通過。
(析:在該環(huán)節(jié)中,幼兒主要學習手腳著地爬,明確動作要領。教師用語言和動作提示的方式指導幼兒在自主練習的過程中保持手腳著地、身體懸空的爬行姿勢,幼兒在直線行進過程中提高了身體的平衡和協(xié)調能力。)
?。ǘ┭厍€行進
1.分組創(chuàng)設行進路線。
師:剛才我們練習了沿直線爬行,現(xiàn)在要增加難度了,請你們用最快的速度把這些繩子變成彎彎曲曲的線。
2.自主練習以手腳著地爬的方式沿曲線爬行。
?。?)明確要求。
師:請你們手腳著地沿曲線爬行,也可以試試變換身體方向爬行。
?。?)自主練習。
觀察與指導要點:提醒幼兒在行進過程中不碰觸繩子,鼓勵能順利沿曲線爬行的幼兒嘗試沿離地20厘米左右的曲線繩子爬行。
?。?)交流分享。
師:沿曲線繩子爬行有難度嗎?你們是怎么順利通過的?
?。ㄎ觯涸谠摥h(huán)節(jié)中,幼兒在掌握動作的基礎上自主改變路線,以手腳著地爬的動作去適應行進路線和速度的變化,從而提高身體移動時的重心穩(wěn)定性和動作靈敏性。)
?。ㄈ┭胤忾]路線循環(huán)行進
(1)明確要求。
師:現(xiàn)在我們要把繩子連接起來,變成封閉路線。請你們按順時針方向手腳著地向前爬,當音樂停止時馬上保持動作不動,當音樂響起時又開始爬。
?。?)自主練習。
觀察與指導要點:提醒幼兒在行進過程中注意路線的方向,不碰觸繩子;鼓勵幼兒在音樂停頓時能控制身體動作,對能堅持的幼兒給予肯定;注意觀察幼兒的運動量,尤其要關注體能較弱幼兒的運動負荷,提醒他們適時休息。
(析:在該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在能手腳著地爬過低、高、直、曲不同路線的基礎上按封閉路線循環(huán)爬行,同時做到動靜交替,這不僅對幼兒身體移動中的反應和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對體力與耐力提出了挑戰(zhàn),同時還為堅持性等學習品質的養(yǎng)成提供了機會。)
三、放松運動——靈活避讓扭動的繩子
師:剛才我們玩了沿繩子手腳著地爬的游戲,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躲避繩子的游戲,請兩個小朋友幫忙來甩動繩子,其他小朋友在繩子上活動,但要避開繩子。
幼兒園大班教案《繩子》7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想象,感受繩子用途大,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2、喜歡創(chuàng)編,有認知創(chuàng)編兒歌的興趣。
3、通過制作毛線畫,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師:課件PPT毛線粘貼畫若干張、各類毛線、乳白交、濕手帕一條。幼兒:紙、乳白交、各類毛線、濕手帕每桌一條。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1、教師出示各種各樣關于繩子的圖片(課件ppt)。
2、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繩子?
師:小朋友,繩子不僅在生活中有許多的用處,而且還可以變出許多漂亮的東西,那么你們看李老師用繩子變出了什么東西呢?(出示圖片)二、以問答的形式學習兒歌。(在問答中教師相應地配帶動作,并從對話的神情、聲音上加以區(qū)分)(1)師(小鴨子):太陽公公我問你:“繩子可以變什么?”
幼(太陽公公):“繩子可以變小鴨,變出小鴨水中游?!?/p>
“繩子可以變太陽,變個太陽紅又紅。”
“繩子可以變小河,變出河水清又清,變出小草嫩又綠?!?/p>
(2)小朋友,你們覺得剛才的對話有趣嗎?現(xiàn)在老師問小朋友回答,我們學習這首兒歌好嗎?(配帶動作師幼交換問答)三、兒歌創(chuàng)編:繩子變變變。
師:小朋友,繩子太神奇了,咱們也玩繩子變變變吧!小朋友先告訴老師繩子可以變什么?幼:......
師:(現(xiàn)在老師這兒有許多漂亮繩子,出示毛線,這是什么?幼兒:毛線)老師告訴小朋友毛線也是繩子,老師也把自己想變的東西用毛線變出了許多畫,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毛線畫),引導幼兒說出“繩子可以變…,變個(出)……
四、實際操作:教師示范,幼兒觀察。
教師: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的廢舊物品都可以回收利用,那我們今天就把碎毛線變成了許多漂亮圖畫,讓我們一起來變一變吧?。ㄓ變焊鶕约旱南胂雱邮终迟N,然后用語言表達出來
五、活動延伸:展示幼兒作品。
幼兒園大班教案《繩子》8
幼兒活潑好動,讓他們長時間坐著聽你講,肯定不會有很大的收獲。只有動靜結合才能讓活動效果最好。大班的孩子對繩子有一定的認識,在玩耍中能有意識地尋找繩子的各種變化。我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能力,設計了本次活動?;顒右庠谧層變涸谟鋹偟那榫w下,積極動腦,主動地探索出繩子的各種變化,在有趣的活動中感受繩子的多變性,并能將繩子的變化運用到生活當中去。
一、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孩子運用肢體語言表達物體變化的能力。
2.培養(yǎng)孩子利用繩子開展各種活動的興趣,并從中體驗游戲
快樂。
3.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
二、活動準備:
1.環(huán)境布置:在活動室門口牽一條長繩,高50厘米。
2.一些比較粗且柔軟的繩子。
3.準備一些細且柔軟的繩子、臘光紙、膠水、棉簽
4.課件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孩子們我們進活動室吧!剛才是什么擋著你們呀?
——繩子好玩嗎?
2.分散活動:
孩子自由選擇繩子玩耍,探索玩法。
——繩子有很多玩法,我們也來玩一玩。(孩子玩繩:倆個人拉繩、跳繩、甩繩等)
老師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并鼓勵一些不愛動的孩子投入到活動中去。
不錯的3.集體活動:
——繩子有這么多玩法,老師這兒也有一條繩子,它可是神奇的繩子,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
——為什么說它是神奇的繩子?(它是人變的)
——最后小朋友在干什么?(學繩子變各種形狀。)
4.游戲活動:
——我們也來學繩子變一變。
孩子們在地板上用肢體語言來表達繩子的變化,變成一個圓、不停扭動,還可以幾個小朋友合作變成心形等。
5.粘貼活動:
這是自由活動,如有些孩子還沒有玩完,可以讓他們繼續(xù)玩,有些孩子可以將自己繩子的變化,用美工活動表現(xiàn)出來。
——孩子們把繩子的變化貼到臘光紙上吧。
6.活動結束。
反思與分析
設計的這個活動是孩子們感興趣的,活動符合孩子的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每個孩子都在活動中興趣盎然、生動、活潑、主動地玩耍,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自主性,并獲得了自我認知、身體運動、語言、美術、思維力、想象力等方面的相關發(fā)展。在活動中孩子們感受到了游戲的快樂,能夠主動積極參與探索繩子的變化,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再是以往的老師教,幼兒被動地學。培養(yǎng)了幼兒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造了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了探究活動,感受到了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了發(fā)現(xiàn)的樂趣。活動內容的組織考慮了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注重了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游戲之中。
幼兒園大班教案《繩子》9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繩子的多種玩法。
2、發(fā)展幼兒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3、進一步鍛煉幼兒身體的平衡、協(xié)調能力。
4、體驗合作創(chuàng)編游戲的樂趣。
5、體驗模仿的樂趣。
活動準備:
跳繩人手一根、音樂光盤、塑料玩具若干,籃子三個,小旗一面,小兔一只
活動過程:
1、活動準備:事先讓幼兒拿好繩兩隊站好。
隨著歡快的音樂,幼兒和教師一起做繩操。
2、教師引發(fā)幼兒玩繩的興趣:小朋友,繩除了可以做操,還可以怎么玩,請大家動腦筋,想一想,看誰想的玩法多。
3、幼兒自由玩繩:教師觀察并鼓勵幼兒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玩法。并提醒幼兒注意安全,繩不要打到別的小朋友。
4、展示自己的玩法:幼兒個別展示自己玩繩的方法,教師和其他幼兒給予肯定和表揚。
5、游戲:捉尾巴
教師交待玩法:幼兒兩人一組,各自在后腰帶上系上彩繩當尾巴。游戲開始,四散跑開,每一對幼兒要想辦法捉對方的尾巴,同時你要保護自己的尾巴。抓到對方尾巴者為勝。(只能在圓圈內跑,抓到后快速回到老師處)提出要求后,與幼兒共同游戲。游戲結束后教師針對情況,及時表揚鼓勵。
6、競賽游戲:幫兔媽媽運食物
師:游戲的名字叫《幫兔媽媽運東西》,秋天到了,兔媽媽地里的蘿卜、蔬菜都熟了,我們一起幫它運回家好嗎?通往田地的路上,困難重重,你們有沒有信心克服困難完成任務?
將幼兒分成三組,教師交待玩法,提出要求,(首先要走過一座獨木橋,然后跳過房子,在小心的走過小路,最后拿起繩子,雙腳踩繩向前跳過小河,運上東西后跳繩返回,放入小籃內,拍第二個小朋友的手,游戲以此進行,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運回最多的勝利)
7、教師小結:表揚肯動腦筋,想出各種玩繩的方法。
今天小朋友真棒,都動腦想出了繩的好多玩法,希望你們以后繼續(xù)探索關于繩的其他玩法,想出后再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8、結束:隨著音樂領幼兒做放松運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繩子》10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觸摸,感知不同材料的繩子的不同特性,了解它們的用途。
2、通過比較分析,理解長短粗細都是相對的,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精確性。
3、發(fā)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4、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不同材料的繩子的特性及用途。
難點:理解長短、粗細是相對的。
活動準備
1 活動室里掛著用長短粗細不同的繩子拴著的氣球。
2、多種材料的繩子頭若干。
活動過程
1、“夠氣球”,引起幼兒對繩子的興趣。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屋頂上漂亮的氣球,鼓勵幼兒跳起來夠氣球。
討論:為什么有的氣球能夠著,有的氣球夠不著?(拴氣球的繩子有長有短)拴氣球的繩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什么顏色的?(毛線繩、棉線繩)
2、認識幾種不同材料的繩子,了解它們的特性及用途。
(1)出示幾種繩子的樣品(毛線繩、尼龍繩、麻繩、草繩、紙繩),引導幼兒觀察,幫助幼兒憑經驗判斷繩子的材料,并教幼兒認識幾種不常見的繩子。
(2)幼兒每人取一根不同材料的繩子,摸一摸,說出有什么感覺?(草繩有點刺人硬硬的粗糙、塑料繩光滑、毛線繩毛絨絨的有彈性舒舒服服的)
(3)繩子種類擴散:除以上這些繩子,你還知道哪些?(跳繩、鋼絲繩、橡皮繩、鐵絲繩)
(4)討論繩子的用途:啟發(fā)幼兒回答,教師小結:(麻繩用于拉車、拔河,毛線繩用于織毛衣、翻繩,草繩用于捆菜,鋼絲繩用于吊拉貨物等)。通過討論,使幼兒了解不同的繩子有不同的用途。
3、比長短、比粗細。
教師出示兩根長短不一、粗細不一、顏色不一的繩子。
問:這兩根繩子有什么不一樣?(顏色、長短、粗細)
下面請幼兒每人取一根繩子,教師引導幼兒兩兩比較,拿長繩子的幼兒站到老師的左邊,拿短繩子的幼兒站到老師的右邊。
再啟發(fā)幼兒與站在自己身邊的小朋友比一比,繩子粗的跑到或停留在左邊,繩子細的也要跑到或留在右邊。
4、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好幾種繩子,知道了它們的用途。知道了繩子有長短、粗細。還知道了有些繩子也可以用來玩游戲。
5、分組游戲
現(xiàn)在我們來玩繩類游戲,老師這里有跳繩、毛線繩、橡皮繩。你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幼兒園大班教案《繩子》1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觸摸,感知不同材料的繩子的不同特性,了解它們的用途。
2、通過比較分析,理解長短粗細都是相對的,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精確性。
3、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重點難點】
1、了解不同材料的繩子的特性及用途。
2、理解長短、粗細是相對的。
【活動準備】
1、活動室的屋頂吸著用長短粗細不同的繩子拴著的氣球。
2、多種材料的繩子頭若干。
3、字卡“長”、“短”、“粗”、“細”。
【活動過程】
1、“夠氣球”,引起幼兒對繩子的興趣。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屋頂上漂亮的氣球,鼓勵幼兒跳起來將氣球夠下來。
討論:為什么有的氣球能夠著,有的氣球夠不著?(拴氣球的繩子有長有短)拴氣球的繩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什么顏色的?(毛線繩、棉線繩……)。
2、認識幾種不同材料的繩子,了解它們的特性及用途。
?。?)出示幾種繩子的樣品(毛線繩、尼龍繩、麻繩、草繩、紙繩……),引導幼兒觀察,幫助幼兒憑經驗判斷繩子的材料,并教幼兒認識幾種不常見的繩子。
(2)幼兒每人取一根不同材料的繩子,摸一摸,說出有什么感覺?(麻繩粗糙、塑料繩光滑、毛線繩毛絨絨的有彈性……)
(3)繩子種類擴散:除以上這些繩子,你還知道哪些?(鋼絲繩、橡皮繩、鐵絲繩……)
(4)討論繩子的用途:啟發(fā)幼兒回答,教師小結:(麻繩用于拉車、拔河,毛線繩用于織毛衣、翻繩,草繩用于捆菜,鋼絲繩用于吊拉貨物等)。通過討論,使幼兒了解不同的繩子有不同的用途。
3、分類游戲。
幼兒分組將雜亂的繩頭按材料進行分類。
4、比長短、比粗細。
教師出示“長”“短”兩個大字卡,分別貼在左右兩邊的墻壁上。幼兒每人手中拿一根繩子,教師引導幼兒兩兩比較,拿長繩子的幼兒跑到左邊去,拿短繩子的幼兒跑到右邊去。
再啟發(fā)幼兒與站在自己身邊的小朋友比一比,繩子長的跑到或停留在左邊,繩子短的也要跑到或留在相應的一邊。通過多次比較,使幼兒體會“長短”“粗細”是相對的。
【活動延伸】
讓幼兒自由選擇玩繩類游戲:翻繩、毛線拼圖、編繩子、系鞋帶、跳繩等。
【活動反思】
繩子是幼兒喜歡而熟悉的東西,繩子的多變性為幼兒發(fā)展認知能力提供了多種機會。活動中,通過讓幼兒觀察、觸摸,親身感知了不同材料的繩子的特性,并了解了各類繩子的不同用途。通過運用繩子的兩兩比較,使幼兒初步理解了長短、粗細是相對而言的。在游戲活動中,準備各種各樣的繩類材料,使幼兒自由選擇,發(fā)展多方面能力,進一步提高了幼兒對繩類活動的興趣。
小百科:繩子的出現(xiàn)最早可以上溯到數(shù)萬年前。在人類開始有最簡單的工具的時候,他們便會用草或細小的樹枝絞合搓捻成繩子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繩子》11篇 大班繩子的教案相關文章:
★ 大班社會教案:大家一起來節(jié)約2篇 幼兒園大家來節(jié)約教案
★ 大班數(shù)學教案相鄰數(shù)12篇(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相鄰數(shù)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