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正面管教》心得體會10篇 關于正面管教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
《正面管教》心得體會1
如果你是一個家長,你應該讀這本書。
如果你是一名教師,那你更應該讀這本書。
如果你經常對孩子的行為無法理解,對管教孩子束手無策,甚至被孩子氣的想動手打人,那么我強烈推薦你讀這本書。
因為此書不僅能幫助你建立新的教育觀念,同時能幫助你對孩子的行為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更能幫助你找到合適有效的的管理孩子的方法,可以說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實踐的指導書籍了。
這本書我覺得是比較符合我的教育觀的,同時也給了我一些新的教育的理念和好的實用方法!
全書共有12章,前面幾張是一些理念的介紹,和一些孩子行為的解讀,中間是一些引導孩子的方法,最后就是一些比較實用的管理技巧。
我們都知道想要和一個人處理好關系,就必須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這樣才能去理解他人的想法和行為,對待孩子也不例外,我們一定要學會解讀孩子行為背后的意義,這樣我們才能更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那么我們就能更好地知道該怎么去處理孩子的問題了。首先,我們必須要有尊重的態(tài)度并且在孩子遇到困難或者問題時給予鼓勵,用一個和善且堅定的態(tài)度去對待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尊重以及對自己的尊重。同時在遇到孩子不聽管教時,不能使用懲罰的方法去對待孩子,縱然懲罰可以帶來短暫的效果,但是對于長期效果來說是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最后就是教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品格。
我們能感覺得到,有時候言行背后的感覺比言行更加重要,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不管怎樣一定要確保把愛傳達給對方。這是我們教育的前提。同時,孩子作為一個社會人他們隨時隨地都在做著決定,并且在形成對自己以及對社會的的信念。我們要明白,一個孩子的首要目的需要歸屬感和價值感的,當然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感也是很重要的。當一個孩子出現(xiàn)不當行為時就代表這個孩子失去了信心,感受不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抱著平等的態(tài)度,在犯錯誤時把錯誤當做學習的機會,幫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自尊,最后讓自己贏得孩子。
當我們養(yǎng)育一個孩子,或者養(yǎng)育一群孩子時,我們應該要明白出生順序對孩子有哪些影響,會造成孩子什么樣的表現(xiàn),又該如何去教育他們。不僅如此,所有的好的教養(yǎng)都是基于理解的前提。我們對孩子理解的越多,我們的管理就會越有效。要明白我們所謂的叛逆,不正常行為,都只是符合孩子年齡的行為。孩子們是意識不到他們錯誤行為的觀念的,家長一定要通過自己對孩子的情感反應和你要求孩子停止時孩子的反應來辨別孩子的行為目的及觀念,從而幫助家長針對性的進行有效的鼓勵。
那么我們到底該怎樣去更好的管教孩子呢?首先,我們要學會運用的認識自然后果與邏輯后果,并決定自己去做什么,而不是孩子去做什么。其次,我們必須要關注于解決問題。最后就是有效的運用鼓勵。那如何有效的運用鼓勵呢?首先要注意鼓勵的時機,在雙方都處在沖突中時肯定不是一個好的時機。當然鼓勵并不是贊揚,所以鼓勵之前先想想你是在激勵孩子自我評價還是依賴別人的評價?是尊重孩子還是在擺家長架子?是看到了自己的觀點還是孩子的觀點?你會不會對你的朋友這樣講話?搞清楚這幾個問題你就明白鼓勵與贊揚的區(qū)別了。不僅如此,相互的尊重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要著眼于孩子的優(yōu)點,并且不能要求孩子完美。我們需要的是進步。要將孩子的不良行為轉向積極的一面,允許孩子犯錯,并給孩子補償?shù)臋C會。
現(xiàn)在不管是教育孩子還是什么都逃避不了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所以我們要學會避開社會壓力,要學會在無外人在的情況下進行教育。不僅是大人的生活需要儀式感,孩子也是一樣需要的,所以要留給自己和孩子特殊的相處時間,高質量的陪伴孩子。
《正面管教》心得體會2
暑假里,我讀了美國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簡尼爾森的讓數(shù)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yǎng)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yè)成績,書中主要介紹了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書中用了非常多的案例來告訴我們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以及為什么這樣做背后深層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講解了家長和老師為什么必須這么做的深層蘊涵,以及如何正確解讀孩子的錯誤行為背后的信息,該怎樣采取最有效的應對方法。
在家庭和學校里,我們有時都會認為懲罰和驕縱會永遠存在。很多人都會從這兩個極端考慮問題。那些認為懲罰有效的人,通常就會懲罰孩子。那些不相信懲罰的人,常常就會走向另一端,對孩子驕縱。正面管教能夠幫助家長和老師在與孩子溝通時找到一條既不懲罰又不驕縱的路。在學校里課堂上,調皮搗蛋的學生時常會讓我們不知道拿他怎么辦,往往我們采取的態(tài)度就是讓學生站一會,或是課后留下他再就是請家長了。第二天他來學校就乖乖的一段時間了,老師們往往這時會覺得“還是請家長有用啊”。看了這本書發(fā)現(xiàn)這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學生沒有真正有收獲,沒有愛上學習,反而會對這門課的老師產生厭惡,根本達不到學習的目的。
書中說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庇袝r我們會認為鼓勵并不容易,因為老師或是家長很習慣以負面方式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作出回應,懲罰能促使孩子改善他們的行為。老師和家長也沒有深想過懲罰帶來的影響。這也就回到我們上面的問題,遇到孩子們犯錯,特別是還要請家長去學校了,當然是絕大多數(shù)的人認為幫助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對他做錯的事進行懲罰,才不會再犯。而這本書告訴我們的'是要鼓勵。而書中說到的是鼓勵而非贊揚。鼓勵是給孩子機會,是對孩子的相互尊重。書中講到一個叫杰森的五年級孩子,在課堂上如何的搗蛋,杰森的老師在開始也試到這些懲罰,留下抄幾遍課文,請他站起,送校長辦公室,而結果是杰森只會做鬼臉。之后老師怎樣運用鼓勵,給與尊重和友善的態(tài)度,在杰森每取得了一點小小的進步,哪怕是今天的課堂只是比前兩天的課堂少了幾聲亂叫,老師都會鼓勵并回以微笑,終于讓這個孩子在課堂上與老師同學越來越愉快地相處。
書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讓我們老師在與孩子們的相處過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的方法,對待學校里課堂上的一些活潑的好動的學生們,老師們學會用正確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們在自信、自立的快樂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將來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
《正面管教》心得體會3
在教學中,對待學生的不良行為,老師們大多采用的態(tài)度是:批評、懲罰,而很少有人關注學生的不良行為背后的因素即孩子們做出不良行為的目的是什么,因而也就很難使問題得到完美的解決。
讀了《正面管教》這本書,我明白了孩子的不良行為一般有四個目的:一尋求過度關注,二尋求權力,三報復,四自暴自棄。知道了這四個目的,我們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就可以采用相應的措施。比如,如果孩子的不良行為目的是尋求過度關注,老師可以通過讓孩子參與一個有用的任務轉移孩子的行為。如果孩子的不良行為目的是自暴自棄,那么老師應該表達對孩子的信任,鼓勵孩子任何一點點的積極努力,關注孩子的優(yōu)點,不放棄孩子。
總的來說,不管孩子的不良行為出于何種目的,過度控制的管教方式都是不可取的,而“鼓勵”就顯得極為重要。鼓勵是改變孩子行為最有效的方法,我們不要把目光只盯在孩子的缺點上,而是要多關注孩子的優(yōu)點。要告訴自己,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所以我們也要放棄對孩子的任何完美主義的期待。當孩子出現(xiàn)不良行為時,我們要明白,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但不能永久性的解決問題,只有通過鼓勵來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極效果。我們贏得孩子最好的途徑便是尊重孩子,以平等的態(tài)度來解決問題。因此,讓我們多多鼓勵孩子吧!
《正面管教》心得體會4
疫情期間我又讀了一遍《正面管教》這本書,讀完之后我對“和善而堅定”這幾個字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態(tài)度堅持已同孩子商定的規(guī)則。其次是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避免過度控制或驕縱。
一、尋找不良行為的原因
孩子出現(xiàn)不良行為,是因為他們在以錯誤的方式追求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當孩子出現(xiàn)不良行為時,很可能是因為家長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因此對于孩子的不良行為,作為家長不要生氣,而需自我檢討。
二、使用正面管教的方法
?。ㄒ唬┶A得合作的四個步驟
1、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達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
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4、讓孩子關注于解決問題。
?。ㄗ⒁猓寒敽⒆臃稿e時,千萬不要啰嗦,不要說“我早就說過……”。這樣的'話語,對于解決當前的問題無益,只會增加孩子的反感)
?。ǘ┒鄦枂l(fā)性問題
在孩子犯錯時,不直接告訴孩子要怎么做,而是多問啟發(fā)性問題,如“發(fā)生了什么事?”“你覺得原因是什么?”“你覺得該怎么辦呢?”“下次怎么避免呢?”。這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還能引發(fā)孩子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ㄈ┓e極的暫停
當發(fā)生沖突時,給雙方情緒緩沖期。如果孩子還小,家長可以同孩子一起“暫?!保缫黄痖喿x。如果孩子比較大,可以提前和孩子溝通,如果發(fā)生沖突時,你會先暫時離開現(xiàn)場,等你們都冷靜下來了,再一同商量解決方案。
?。ㄋ模Q定自己做什么,而不是孩子做什么。
當孩子反復出現(xiàn)某些不良行為時,不要去嘮叨孩子該怎么做,而是告訴孩子你自己會做什么。如孩子總是將臟衣服亂扔時,不要去強制要求孩子把臟衣服放到臟衣籃里面,你只需告訴孩子你只會洗臟衣籃里面的衣服,并和善而堅定地實施。
?。ㄎ澹┙毯⒆訌腻e誤中學習
首先我們自己要做到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而不是在犯錯后垂頭喪氣。在犯錯后勇于承認錯誤,并積極尋找解決方案,便是給孩子樹立了正面的榜樣。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錯誤,接受自己的錯誤,同孩子一同尋找解決方案。
?。┒ㄆ陂_家庭會議
每周可以設定固定的一天開展家庭會議。由家庭成員輪流主持。
家庭會議的內容如下:
1、表達對家庭成員的感謝,并舉出實例。
2、專注于前段時間出現(xiàn)的問題,并達到全員一致意見。如未達到一致意見,該問題推遲至下次家庭會議。
3、討論家務事分配,鼓勵孩子承擔家務活。
4、計劃家庭活動。
5、分享錯誤經歷,并一同討論解決方案。
我們往往對孩子有著諸多評判、期望、指責、失望、憤怒。但事實上,愛和快樂才是我們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們表達無條件的愛,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尋找積極的方面,和善而堅定地對孩子說“不”,幫助他們找到真正的“是”,是我們?yōu)槿烁改?、師長可以、更應該采用的正確教養(yǎng)方式。
《正面管教》心得體會5
一個多月一階段的課程結束了,每個周六的下午,就好像自己的特殊時光,又坐在課堂里的感覺很好,分享自己成長和育兒心得,讓人欣喜,更讓人獲得平靜。
一階段的課程開始,正好是我家6歲半的寶貝踏進小學的課堂,說實話,上半年我都在為此焦慮,在看過《正面管教》也進行了一些實踐之后,我決定參加家長課堂,進行更深入學習。記得寶貝剛出生的時候,就很認同“愛和自由”,“無條件的愛”的育兒理念,可是面對具體問題,還是不知道怎么處理?!墩婀芙獭方虝以趺醋?,才能無條件的給孩子愛和自由。尤其是“共情”和“啟發(fā)式提問”,讓孩子和我更貼心,讓他學會思考,體諒別人的感受,自己解決問題。這兩個月來,我們很順利的開始了小學的新生活,通過“慣例表”培養(yǎng)學習和生活的好習慣,寶貝也很快熟悉了新環(huán)境和新朋友,更開朗,也更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吧蠈W”這件曾讓我們全家緊張焦慮的問題,不再是問題,家里大部分時間都是平和,溫馨的氛圍。當然我們還是會有讓彼此生氣,發(fā)脾氣的'時候,我們都慢慢學會了疏導自己情緒的方法,每當寶貝最后平靜下來,掛著眼淚給我一個擁抱和親吻的時候,我真切的感受到他是上帝派來拯救我的天使。
意外的收獲是,以前很少看育兒書的爸爸,雖然沒有參加正面管教的學習,也在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以前他面對
孩子的過度要求是一味的妥協(xié),面對孩子的一些問題手足無措。慢慢地,我能感受到他和孩子在一起時態(tài)度的轉變,更加溫和而堅定。
非常慶幸自己參加了正面管教的學習,我還會一直在學習的路上,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正面管教》心得體會6
歌德曾經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談話”。
的確,書就像指向標,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初次接觸這本書,是源于女兒班主任老師和我溝通孩子學習習慣的事情,老師便推薦這本書給我閱讀?!墩婀芙獭酚擅绹?尼爾森編著。它讓數(shù)百萬孩子、父母和老師受益終生的經典之作?!墩婀芙獭芬殉蔀楣芙毯⒆拥狞S金準則,即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父母要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yǎng)出自律、合作以及責任感,并學會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書中還列舉了大量的家長管教孩子的例子,使我開始反思自己對兩個孩子的管教方式。作為父母的我們,經常會因為孩子多次犯同樣的錯誤而生氣、發(fā)火。然后給予更多的說教、苛責、呵斥,而不是讓他們從自己的錯誤中體驗后果。讀完這本書后,我認為正面管教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來做。
第一、父母的行動大于說教。
父母首先得弄明白,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應該做的事情又該怎么去做?而不是絮絮叨叨地說一通。也就是,“說1000遍還不如做一遍”的道理。其實嘮叨、催促、是非常無力感的,往往消耗家長自身的耐性。父母要用正確得當?shù)男袨槿ビ绊懞⒆?,并長期堅持不懈。
第二、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書中提到讓孩子參與到家庭活動中來,并同父母一起制定家庭事務的規(guī)則。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這可以讓孩子發(fā)現(xiàn)家庭生活中的問題,并執(zhí)行規(guī)則、以及解決問題,以此激發(fā)孩子參與其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后果。
德雷克斯說:“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惫膭?,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認可他們的,然后再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宿感和價值感。
第三、和善而堅定
和善就是要父母以尊重的態(tài)度,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且體會到父母是接受他們的感受。堅定的意義在于父母對原則、規(guī)則的堅持。
通過這本書,我了解到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應該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管教孩子,并且建立良好的溝通、合作的親子關系。我要去踐行《正面管教》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更自信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正面管教》心得體會7
近期讀了《正面管教》真的受益匪淺,書本中很多概念如同給我們打開了一扇如何與學生更加友好,親密的大門,讓我意識到自己的傳統(tǒng)教育觀念需要進行一次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一次大變動。
一、關注學生,而不是關住學生
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當孩子感受不到歸屬感及任何關注,甚至被大人用權力控制著,那么就極有可能成為一個行為不當?shù)暮⒆?。而一個行為不當?shù)暮⒆?,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在不良行為的背后,是一個僅僅想要有所歸屬并且不知道該怎樣以一種恰當、有效的方式來達到這一目標的孩子。如果將學生的錯誤行為看成是一個密碼,老師充當密碼破譯者的身份去思考他的行為真正想表達的是什么,當我們處理他的隱含想法時,孩子就能夠感受到自己有所歸屬、受到關注,能被理解了,他們才會有所改變,因為孩子在感覺更好時,才會做的更好。我們關注學生、理解學生,老師所做的工作也才會更有效。
二、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贏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懲罰的手段戰(zhàn)勝了孩子;而贏得孩子則是指大人維護孩子的尊嚴,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與大人合作貢獻他們的一份力量。贏了孩子是讓孩子成為失敗者,而贏得孩子意味著獲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書中還分享了贏得孩子的方法:
1、關愛:在你能觸及頭腦前,先觸及心靈。
2、傾聽:確保把關愛的訊息傳遞給孩子們。
3、欣賞: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自己。
4、改善而不是完美:當老師鼓勵改善,而不是追求完美。
5、溝通,少說多做,學會傾聽,學會用我句式表達感受。
三、要多鼓勵,而不是多贊揚
鼓勵是給孩子們提供機會,讓他們培養(yǎng)“我有能力,我能貢獻,我能影響發(fā)生在我身上的事情”;鼓勵是教給孩子們在日常生活和人際關系中所必需的人生技能和社會責任感,鼓勵是幫助孩子感覺好起來從而做的更好的一個擁抱,他們會因為自己的獨特之處而受到不加評判的珍惜。課堂上的贊揚、笑臉貼、獎勵卡,這些是好玩且無害的,只要孩子不認為自己的自尊取決于外在的他人的評價。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孩子可能就會變成“討好者”或“總是尋求別人的認可”。他們就學會了觀察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而不是學會自我評價與內省。他們培養(yǎng)出來的是“她尊”,而不是“自尊”。我們能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讓他們依賴于別人的贊揚。
四、教會孩子把犯錯當成學習的大好時機。
就如書中所說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所以更有益的`做法是把錯誤當做學習的機會,而不是表明了自己能力不足。當學生能夠真正理解了可以通過犯錯誤來學習時,他們就能從錯誤中獲得有價值的幫助的機會,讓孩子意識到錯誤是一個讓事情變得更好的機會。
五、要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孩子。
作為老師,要確保把愛的信息傳遞給孩子,讓其能夠感受到我們的愛,這樣不但能夠取得積極的效果,而且還會體驗到更多的快樂。這點我深有同感,許多次我和學生們都是在愛的信息傳遞中消除隔閡,增進感情?!皼]有愛就沒有教育”。
《正面管教》這本書中常說,我們總要學生控制自己的行為,其實我們更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正是如此。我會克制自己易怒的脾氣,努力把自己修煉成為一個更理性更溫和的好老師。以和善而堅定的態(tài)度和學生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正面管教》心得體會8
2年前,當時正困惑于孩子的教養(yǎng)方式以及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雖然也閱讀了許多的育 兒書籍,并在生活中不斷嘗試及應用,但感覺始終不得要領。心中始終懷著應與孩子成為無話不說的朋友、規(guī)避傳統(tǒng)家庭養(yǎng)育的弊端、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人格……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似乎總是"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不但自己很糾結,讓孩子也有些無所適從。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買到了一本《正面管教》的書,在拿到書的當天,感覺似乎在迷霧中看到了一絲亮光,懷著激動而急切的心情,迅速地通讀全書。
并開始了我的"正面管教"初體驗,與孩子制訂"時間慣例表"、"選擇輪"……,運用"糾正錯誤的3個R"、"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共同解決問題的七個步驟"的方法與孩子溝通,這些方法與工具在剛開始使用的時候,效果極佳,讓我感覺似乎破譯了與孩子有效溝通、和諧相處的密碼。
但好景不長,在新方法的新鮮勁過去后,與孩子的關系又重回原點,讓。我對"正面管教"也產生了質疑,難道是國外的體系也"水土不服",不適應我們的國情?
我的"正面管教"初體驗以失敗告終,《正面管教》的書也被我束之高閣。
第2次"正面管教"之旅
去年,愛人報名參加了"匯智有方"的正面管教課程學習,我還抱著質疑的態(tài)度,這都是已經驗證過了的,學了也沒用……愛人結束學習之后,根據(jù)學習的內容,在家中開啟了新的."正面管教"模式。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我的家庭氛圍不斷地在改善、和孩子的溝通越來越順暢,難道是施了魔法,這些工具和方法我也都用過,可一段時間后就無效了呀!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經過與愛人的一番交流,我又重新拿起了《正面管教》,開始了我的第二次"正面管教"之旅。
在這次的學習過程中,我放下功利的心態(tài),試圖從更深的層次去理解和體會"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當以平和的心態(tài)更深入地閱讀了《正面管教》、《孩子挑戰(zhàn)》、《被討厭的勇氣》等書之后,我深切地感受到,其實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作為家長的我們才是最應該改變的,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內在小孩,只有先內觀自己,清晰地認識并照顧好這個內在小孩,我們才能更好地面對社會、養(yǎng)育孩子。
所以,我想要想養(yǎng)育好孩子,我們首先應該從認識自己入手,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正視自己、接納自己,也才能構筑與孩子相處的堅實基礎。
自我覺察 感悟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我們最寶貴的禮物,他們是我們生命的延續(xù),也是我們的一面鏡子。
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一切,但我們常把孩子看作是自己希望的實現(xiàn)者,容許自己拖延、謊言、軟弱……卻無法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我們認定若想要讓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讓他感覺更糟!"我們在與孩子的"較量"過程中,不斷嘗試去贏了孩子,而不是贏得孩子;我們始終認為孩子還太小,什么都不懂,不愿平等地與他們對話;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時常越俎代庖、事事代勞,剝奪孩子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機會;我們常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去代替孩子思考、做決定,卻始終不愿俯下身來傾聽孩子的心聲……
回頭看看,以上種種不正是作為父母的我們的"慣用伎倆",看似在孩子成長的初期,我們取得了優(yōu)勢,但隨著孩子的成長,卻發(fā)現(xiàn)我們正逐步喪失了對孩子的"控制力",問題不斷顯現(xiàn)……
我想正面管教所帶給我們的尊重、平等地對待孩子、幫助孩子尋找歸屬感和價值感,讓孩子獲得"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理念體系,正是我們這些在傳統(tǒng)教育體系下成長起來的父母所缺失的。
"大腦蓋子"理論和"和善而堅定并行"的養(yǎng)育理念更讓我認識到了自己以往在養(yǎng)育孩子過程中所經歷的誤區(qū),也找到了第一次正面管教之旅失敗之源——不了解自己、不理解孩子,一味地控制,當新方法的新鮮感過后,孩子自然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tài)。
作為一個父親,以往的養(yǎng)育方式始終更傾向于嚴厲,雖然也有閱讀相關育兒書籍,但在實際運用中更側重于技能而疏于心靈,因此常常困惑于與孩子的關系。
感恩遇見了"正面管教",它讓我首先能正視自己、接納自己也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更好地傾聽孩子的心聲、平等地對待孩子,努力去"贏得"孩子的心!
《正面管教》心得體會9
第一次參加了正面管教的體驗課之后,我利用所有的空余時間閱讀了美國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這本書,感觸良多,相見恨晚。通過首期班的學習,我受益匪淺呀。
作為一名教師,我深切地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我剛懷孕的時候,我就開始買了育兒的書籍閱讀,如《卡爾威特的教育》《哈佛女孩劉亦婷》等,在這些育兒書中,我學習了一些育兒的方法和技巧,即使這樣我知道自己還是對女兒太嚴厲,有時還會傷害她的心靈,總是找不到那個平衡點。正面管教的課程讓我找到了這樣一個平衡點,那就是和善與堅定并行。
正面管教的上課形式與傳統(tǒng)的講座不同,它不光是聽,還要家長參與到角色扮演中去體驗,去感受。有一個角色扮演是家長們分別扮演孩子和家長,然后家長站得高高的,居高臨下地數(shù)落孩子的不是,甚至是訓斥。當時,我感覺大人的強勢對孩子來說太不公平了,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孩子都處于弱勢地位。我想到了自己在平時的教育中也該照顧一下我女兒的感受,而不是強調我自己的感受。我明白了,要先改變自己,不是去要求孩子改變。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加強了對原始腦的`理解。后來,當我遇到讓我生氣的事情,在要發(fā)火的瞬間,我就想到蓋子打開了,原始腦的本性要出來了,得想辦法關上,然后自己就先消氣了,想辦法和女兒溝通,要不就是暫時不理她,讓自己冷靜一下,反正不會馬上發(fā)脾氣了。我懂得了管理自己的情緒,也學會了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我在潛移默化中也教會了我女兒如何管理,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這使得我們的關系更融洽,更親密了。
正面管教這個課程的學習不僅改善了我和女兒的親子關系,也改善了我和親人以及與同事的關系,讓我的生活越來也好。
《正面管教》心得體會10
“什么是正面教育“?這是書中曾提到的一個思考題,這本書雖說還未讀完,但是對于這個思考題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這本書大體就兩個核心問題進行探討即:“什么是正面教育“和”怎樣進行正面教育“。作為一個八零后,其實在我上學階段接受的是非?!敝袊浇逃?,傳統(tǒng)教育觀下的我從未體驗過新型的教育理念。我在學生時代,印象最深刻的無非就是每次考試都想第一名,因為我知道,只有這樣才能讓老師和家長高興,其實說白了,不是為了我自己。為的是不想看到父母和老師臉上失望的表情從而做事小心翼翼。我想大部分90或是80年代的孩子都有相同感受。作為書中提到,正面教育不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去懲罰他們,而是要讓孩子將每次錯誤都當成一次成長,在錯誤中學會經驗。
但是正面教育并不是對于孩子的錯誤視而不見,而是通過這種方式使孩子不是因為害怕懲罰去改過自新,而是因為自身反思檢討去糾錯改正。這不禁讓我想到近代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的.”自然后果律“,即:當兒童犯了錯誤或是過失時,不必直接制止或者懲罰他們,而是讓他們體會到自己所犯下的錯誤和過失帶來的后果。本書中提到的正面教育和盧梭的自然后果律雖不是完全一樣,但是他們都是沒有直接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去制止和懲罰。而是用另外一種方法引導。
所以,我認為,我們不管時作為家長還是教師,要將孩子堪稱一個個體,將判斷權和選擇權交還給孩子,我們只需要稍加引導,他們就會有自己的想法,從而在這個過程中學會成長。
《正面管教》心得體會10篇 關于正面管教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 實用《正面管教》讀后感9篇 讀完《正面管教》的感悟和反思
★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讀后感3篇 讀教室里的正面管教的心得體會
★ 《正面管教》讀書的心得體會7篇(讀完《正面管教》的感悟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