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本文是熱心會員“fandaopaimeifu”分享的工程訓練及實習報告,以供借鑒。

工程訓練實踐課程與一般理論課有很大區(qū)別,在老師的指導下,大家及時完成試驗或和同學合作,以獲得基本的加工工藝知識。這些知識實際、生動且實用,作為理工科學生,這些基礎知識與技能是不可缺少的。
第一次參加工程訓練課時,概論課讓我了解了這門實踐課程的內(nèi)容和行為準則。提早播放的鑄造視頻激發(fā)了我的濃厚興趣。大家必須嚴格遵守課堂秩序,不遲到、不早退、不逃課,試驗期內(nèi)要服從教師的安排,未經(jīng)允許不得隨意使用設備,還需衣著軍訓服,認真聽取老師的講解。在實驗室的經(jīng)歷難以忘懷,尤其是在焊接實驗中,郭老師用心講解焊接所需器械和安全注意事項,保證我們能安全操作。在的幫助下,我掌握了很多之前不懂的知識,鼓足勇氣喚醒了第一根焊接棒。大家兩人一組,彼此激勵、共同進步,交流心得,促使學習過程愉快而輕松。
本次實踐課程讓我接觸到很多實驗儀器設備,如弧焊機、千分尺、銑床和臺虎鉗等,之前只能在電視上看到,想不到第一次親眼看到要在大學校園,使我十分激動。使用各種設備時,我都非常小心,每次試驗后都會梳理和核對用過的工件、工具量具,清潔設備,并清掃周邊環(huán)境。在學習中,我了解了機械制造的基本流程和知識,熟悉了一些零件的加工方法及關鍵設備使用,理解了新工藝、新技術和新材料在當代機械制造中的運用。
在實驗過程中,既有挑戰(zhàn)也有快樂,最讓我感覺疲憊是指鉗工操作。首先要熟練使用臺虎鉗、鋸弓、挫刀、套螺紋、劃針等設備,還要鋸斷半成品,費精力。第一次用的鋸齒幾乎損壞殆盡,鋸了很久才向邊上借走一個更好的鋸齒,才成功鋸斷。接著,我還需要用挫刀將切割面磨平,解決六邊形形狀,這很考驗精力和體力。雖然過程艱辛,但最終做出的螺紋質量很好,教師直接給了我八十多分,這讓我感到非常欣慰和開心?;貞浧疬@段經(jīng)歷,苦與樂交錯,的確讓人回味無窮。
機械制造工程訓練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技術基礎課程,強調實際操作,教師在旁幫助。在學習中工藝知識,大家了解了基本的生產(chǎn)流程和工藝,可以運用所學知識處理實踐中遇到的具體問題,提升了理工科與人文社會學科知識的結合能力。對于理工科學生而言,動手能力、在實踐中學到和獲得知識的能力,及其單獨分析和解決生產(chǎn)工藝問題能力都至關重要,這些能力也是通過實踐去培養(yǎng)的。在訓練中,大家親自操作各種設備,使用不同工具,并結合實際進行練習。
當代大學生面臨就業(yè)難題的內(nèi)在原因在于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較低。而工程訓練課程讓我第一次接觸到具體工程環(huán)境,第一次根據(jù)理論和實踐融合來驗證本身學習效率,這門課程提升了在未來學習和工作中所需的工藝知識與技能,幫我們塑造工程觀念,加強勞動觀念和集體意識,進而提升綜合素質。在學習過程中,我接觸到很多工業(yè)設備,了解了一部分設備的構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實踐是創(chuàng)新的唯一路徑,只有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培養(yǎng)自己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我們盡快適應社會生活,適應社會。
我真心希望學校工程訓練課程能越來越好,培養(yǎng)出更多的綜合型社會人才。
工程訓練及實習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