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熱心會員“kozx66”整理的觀看流浪地球觀后感,以供借鑒。
《流浪地球》講述了悲慘的故事,但此時的孩子們卻是幸福的?;叵胛疫@個年紀時,只能看到《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上甘嶺戰(zhàn)役》《鐵道游擊隊》等愛國教育影片,而如今他們卻能欣賞到這樣的大型科幻大片。關于科幻電影,我曾看過《后天》,那時候的感受非常震撼,但《流浪地球》更勝一籌,無論是視覺上的震撼、情感的共鳴,還是希望的啟迪,都是難以比擬的。或許有人會問,中國為什么前些年不能拍攝出這樣的影片?雖然借鑒與參考的因素不可否認,但從無到有絕對是創(chuàng)新,而從一再到一大于二也是創(chuàng)新,《流浪地球》便屬于后者,并且這一次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的主角換成了中國人。
故事中,地球開始了長達2500年的漂流。在這漫長的過程中,人類只能生活在地下城市,無法見到太陽、月亮,更無法再看到曾經(jīng)的藍天。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顯得如此渺小,人類也是。至今,我們的祖先走到如今的人類生存實屬不易。對于個人而言,生活也同樣艱難,從童年到現(xiàn)在,或許我們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的險境,大家不妨想一想,如果以往某個因素稍有偏差,我們可能就無法見到今天的太陽。對于我們微不足道的個體來說,珍惜當下、好好生活,努力過好每一天尤為重要。
堅定的希望是《流浪地球》中人類所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我相信,我們是無法失去希望的,放棄希望是一種罪過。在影片中,吳京飾演的父親并沒有放棄希望,在關鍵時刻,他駕駛空間站沖向木星的氫氣層,引爆了空間站上攜帶的30萬噸燃料;劇中的劉啟和他的救援團隊在大家紛紛撤離時,選擇逆向而行,前往動力中心重啟動力。他國的救援人員也在號召下堅持希望,最終返回基地協(xié)助救援。正是因為這種希望,他們成功拯救了地球與人類,使得地球擺脫了木星的引力,回歸正常軌道。
影片的場面加上3D效果,為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北京和上海的冰封大地、被寒冷封閉的央視大褲衩與東方明珠,以及地震引起的建筑物傾塌、木星大氣波帶來的火球沖擊等場景,展現(xiàn)得絲毫不遜色于國外大片。而情感的描繪亦細膩動人,有父子關系的碰撞、兄弟情誼的磨合、朋友之間的義氣重生,所有情感在宏大背景下交融,恰到好處,打動人心。因此,電影結(jié)束時,影院燈光亮起,座位上的觀眾還不愿離去,依然沉浸在影片帶來的氛圍中。網(wǎng)上有人說《流浪地球》的上映將開啟中國科幻電影的新紀元,作為非專業(yè)人士我無法妄加評論,但我只想說這是部優(yōu)秀的電影,愿意向身邊的朋友推薦,同時也想寫下觀后感以作記錄,就如現(xiàn)在正在做的事情一樣。
觀看流浪地球觀后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