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英語電影龍貓觀后感3篇(龍貓觀后感英文版),供大家品鑒。

英語電影龍貓觀后感1
1988年4月,日本東京的電影院同時貼出兩張電影海報,一張是宮崎駿的《龍貓》,另一張是高畑勲的《螢火蟲之墓》,上映日期赫然都是4月16日。觀眾傻眼了,宮崎駿和高畑勲都是吉卜力的主力干將,在同一天上映公司的兩部動畫,這不明擺著腦袋被夾了節(jié)奏么?難道剛成立時間不長的吉卜力,現(xiàn)在就起內(nèi)訌了?
而此時在吉卜力的辦公室,一貫工作起來不要命的宮崎駿卻難得地放松了下來,他倒一杯茶給大自己幾歲的高畑勲,說道:“你猜,觀眾們是先笑了再哭呢,還是先哭后笑呢?”
幾天后兩部動畫同時上映。想著看吉卜力笑話的人卻驚訝的發(fā)現(xiàn),很多人在看了其中的一部后,接著又買了另一部動畫的票。據(jù)統(tǒng)計,當時有40萬人次同時看了這兩部動畫,而他們普遍表示,兩部動畫看下來,一會兒想哭一會兒想笑,整個人都感覺不好了。
兩部動畫一起看,無論誰先誰后,都會讓觀眾格外體會到平靜生活的不易。其實兩部動畫放在一起不僅僅是一個宣傳噱頭,更是以《龍貓》的和平反襯《螢火蟲之墓》的戰(zhàn)爭,以《螢火蟲之墓》的殘酷凸顯《龍貓》的美好,將反戰(zhàn)這一主題表現(xiàn)地更加入木三分。但作為一個淚點相對較低的人,《螢火蟲之墓》對我來說實在過于殘酷,如此美好的生命就這樣被現(xiàn)實殘忍地撕裂毀滅,讓我很難再拾起勇氣看第二遍。而《龍貓》則恰恰相反,如此溫暖,如沐春風,我甚至忘了自己看過幾遍。
并不是要比較兩部動畫孰高孰低,而是對我而言,更喜歡平和的影像。生活是由涓涓細流匯成,戰(zhàn)爭這樣殘酷的驚濤駭浪,大多數(shù)人都沒經(jīng)歷過,所以看《螢火蟲之墓》,更多是以獵奇的心態(tài),迎接直接的悲劇力量沖擊,直到被沖擊地落荒而逃。《龍貓》魅力在于從平凡的生活中提取出的點點滴滴,不猛烈,卻沁人心脾,不知不覺見你就被這種溫和的力量潤物無聲了。我總是帶著笑開始看這部動畫,而到聽完歡快的片尾曲《我的鄰居龍貓》后,卻突然感覺眼角有淡淡的濕潤。
這部如夢如幻的作品自始至終洋溢著夏天的勃勃生機,孩子們的喜怒哀樂中都夾雜著河邊青草的氣息,清爽如風。它甚至沒有完整地講述一個故事,因為它本身就如同站在樹端吹著塤的龍貓,是宮崎駿編織的一個關于童年的夢,這個夢,我們都曾做過。
《龍貓》中幾乎沒有什么沖突,在宮崎駿的作品中算得上別具一格。玉米快要成熟的季節(jié),父親帶著兩個女兒來到鄉(xiāng)下的房子里,等待快要出院的母親。就這么簡單,所有的故事都是圍繞著這兩個四歲和十二歲的小女孩展開的。打掃房子,上學,種樹,看望媽媽,迷路,或許,這些簡簡單單的事情在我們少年的暑假中也都做過。然而,也就是因為這些事情的似曾相識,才讓我們對兩個小女孩的故事感到親切又回味無窮。甚至連龍貓的出現(xiàn)都不令人驚訝,我們不是也曾夢到過么,有一個巨大且法力無邊的朋友,帶著我們在茂密的森林里穿梭,在翠綠如茵的玉米地上空飛行。人最快樂的事情之一就是重溫以前的美夢,何況是童年時沒有任何雜質的純真的美夢。所以電影結束時,不要急著離開,長大之后,童年美好的夢早被我們遺忘,電影幫我們把它找了回來,閉上眼睛,是不是又聞到河邊的青草和泥土的味道?
宮崎駿說:“在我們鄉(xiāng)下,有一種神奇的小精靈,他們就像我們的鄰居一樣,居住在我們的身邊嬉戲、玩耍。但是普通人是看不到他們的,據(jù)說只有小孩子純真無邪的心靈可以捕捉他們的形跡。如果靜下心來傾聽,風聲里可以隱約聽到他們奔跑的聲音。”可是恐怕現(xiàn)在被鋼筋水泥和電子玩具包裹的孩子們已經(jīng)喪失了與精靈交流的能力。宮崎駿一直在作品中展現(xiàn)人類與自然的沖突,雖然《龍貓》里沒有對抗,只有田園般的美好,但他也在這里寄托了自己的理念:只有干凈如孩童般的心靈,才能毫無欲念地感受自然的美好,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所以他的作品中主角總是少年,這位已過古稀之年的老人,依然有一顆少年般的心。
龍貓在電影中只出現(xiàn)了四次,第一次是小梅鉆進樹洞時,第二次是姐妹兩個雨中站牌下等車時,第三次是院中的橡樹發(fā)芽時,第四次是小月尋找迷路的小梅時。它就像西方的孩子們心目中的圣誕老人一樣,并不頻繁地出現(xiàn),而出現(xiàn)就為你帶來快樂。雖然再也回不到童年,但看完電影,在群星閃爍的夜晚,我們也會盼望,在遠處的樹梢上看到一只吹著塤的龍貓,那是夢,也是快樂。
英語電影龍貓觀后感2
想必大家一定認識日本的宮崎駿吧!我們所認識的一些可愛的動畫人物就是出自于他的筆呢!
宮崎駿是1941年1月5日出生的,是日本有名的動畫師、動畫制作者、漫畫家。他這一生出版過的著作有:《懸崖上的金魚公主》、《千與千尋》、《移動的城堡》等等。
《龍貓》主要講的是:兩個活潑可愛的姐妹和她們的爸爸搬進一個鬧鬼的屋子中,在此她們認識了灰灰的煤煤球和神通廣大的龍貓。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們的媽媽不能夠分享她們的快樂。她們的媽媽住院了。這種遺憾的生活維持了很久。
有一天,醫(yī)院來了電報,是媽媽的病情又加重了。急性子的妹妹決定一人只身徒步去醫(yī)院看媽媽,姐姐發(fā)現(xiàn)妹妹失蹤后,立刻和村民們一起到處尋找,眼看黑暗就要來臨,還是連妹妹的一點消息都沒有,情急之下姐姐前去森林求助于龍貓。終于在龍貓的幫助下找到了妹妹。
看完《龍貓》,我的心中百感交集。
日本人愛干凈、整潔。電影中人們的穿著十分干凈,房間里一塵不染,進出門也有著脫鞋、換鞋的習慣。而中國在幾十人的會議室中都能產(chǎn)生大量廢品垃圾,令人不堪入目。
電影中的日本人十分有禮貌,見到人們都會問好,對人也很真誠,沒有半分虛假、做作的情緒在里面。而中國,家中許多年輕人對老齡人惡語相向。公交上,年輕人為了不給老人、孕婦讓座,裝睡、低頭玩手機等花招應有盡有……老人在外面摔了跤,也沒人扶,生怕扶了被碰瓷。這種惡習如何不讓人厭惡呢?
希望人們觀看此文能有所改進,別繼續(xù)丟人了吧!
英語電影龍貓觀后感3
平淡的故事,卻將何為童年賦予了辭喻橫生的形態(tài),艱辛的生活,卻在不經(jīng)意間匯聚成了治愈心靈的暖流,宮崎駿的《龍貓》是一部充滿了魔力的動畫,唯美細膩的畫風里,電影不僅誘人共情于童年的美好,更喚醒著人們心中一份久違的純真。
在宮崎駿長達數(shù)十年的動畫電影創(chuàng)作中,《龍貓》的劇情或許并不是最離奇,立意并不是最深遠,但卻是最受歡迎,具代表性的經(jīng)典之一,這源于宮崎駿所賦予一個普通家庭天馬行空的童話色彩,不僅成功的逗樂了孩子,大人同樣也能透過這部電影去回溯于童年的美好,去感思于電影中一幕幕所暗藏的情愫,反倒是已然失去童年的大人,方才得以能去更為深刻的感悟到這部電影里最為彌足珍貴的所在。
《龍貓》的故事雖然洋溢著自然的美好,但其實也充滿了生活的艱辛,電影以一位父親帶著兩個女兒遷居于一處年久失修的老宅為引,在這個家庭里,體弱的媽媽常年因病住院,父親一肩扛起了家庭的重擔,年幼的姐姐小月不僅要照顧妹妹,同樣也要幫助父親料理生活,而最小的女兒小梅,雖然在伊始看似無憂無慮,但隨著劇情的發(fā)展,我們不難看到一個在最需要母親年齡的小女孩,母愛的缺位是何等的殘酷。
電影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卻仍舊灑滿了暖人心房的朝陽,病床上的母親用書信記掛著孩子,字里行間中蘊含著最為溫柔的母愛,一肩扛起家庭的父親對待女兒有著足夠的愛與信任,面對發(fā)現(xiàn)龍貓的女兒,他并沒有去反對,而是同孩子一同查探,至于小月雖然早早擔起了家的責任,但她卻仍舊有著一顆屬于孩子的童心,除了主人公外,電影更是透過和藹可親的老婆婆,善良靦腆的小男孩,以及一眾村人的形象,為觀眾搭建起了一個充滿人情味,民風淳樸的桃園世界。
透過電影給出的童話設定,我們得知只有孩子才能看到龍貓,在電影里龍貓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其實并不多,宮崎駿將大部分的時間都放在了對家和情感的細膩勾勒上,但每一次龍貓的出現(xiàn)卻又是那樣的恰到好處,它憨厚可愛的樣子,它對小月與小梅的陪伴,以及它在最后叫來貓巴士對小月與小梅的幫助,都使這個角色隨著劇情的推進越發(fā)的深入人心,龍貓在電影中的存在也并不單單是一個討人喜歡的萌角,而是真正成為了純真美好的的象征。
長大了的我們,總是會看到生活的現(xiàn)實,而孩子卻總是會看到生活的美好,這部電影宮崎駿想做的就是給你一顆能去發(fā)現(xiàn)龍貓的純真之心,因為換一個角度,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不是只有殘酷困境,真的還有很多美好可期可遇。
英語電影龍貓觀后感3篇(龍貓觀后感英文版)相關文章:
★ 電影《烈火英雄》觀后感心得_觀《烈火英雄》有感3篇(《烈火英雄》電影觀后感300)
★ 動畫片西游記之大圣歸來電影觀后感精選3篇 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動畫片 觀后感
★ 電影《星球大戰(zhàn)》的觀后感心得5篇(星球大戰(zhàn)觀后感作文)
★ 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觀后感優(yōu)秀作文3篇 關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