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印度電影個人觀后感3篇 看印度電影觀后感,以供借鑒。

印度電影個人觀后感1
《起跑線》再度發(fā)揚了印度電影觸及社會痛點,批判社會現(xiàn)實的優(yōu)點。與本片沉重的主題不同,《起跑線》用繽紛的色調(diào)和詼諧的調(diào)侃連接了教育不公、貧富差距、數(shù)典忘祖、社會歧視鏈、子女培養(yǎng)目標和人性異化等主題,結(jié)尾的處理讓人驚喜連連,諷刺意味十足。
《起跑線》在敘事手法、鏡頭運用、人物塑造等方面中規(guī)中矩,故事也簡單的很:一對“暴發(fā)戶”夫妻拼盡全力讓子女入學。然而小人物的命運卻牽動著整個社會,給觀眾強烈的帶入感。
《起跑線》中還有這樣一段話:“在印度,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語言,而是階級的象征?!庇终f:“你的女兒是服裝店老板的孩子,以后肯定子承父業(yè);而我們家孩子就不一樣,出來以后一定要開拓一番事業(yè),所以我們只說英語?!甭犅牥桑@段言語多么的輕巧,好像窮人就活該窮一輩子,自己就應該永遠富足一樣。
《起跑線》最滑稽的一段是主角一家為了裝富人,去照相館拍假照片,顯擺自己出國旅游。而笑點的擔當則是男主角,每到關(guān)鍵時刻,男主身上的市井痞氣就戳穿了“富人”的謊言。人們總是說,培養(yǎng)一個真正的貴族,需要三代人的時間?!镀鹋芫€》則真實的告訴我們,原生家庭和經(jīng)濟背景給一個人留下的烙印,是一輩子無法擺脫的,也是任何謊言所不能掩蓋的。這就好比從沒學過英語的男主角,就算無比努力地翻爛了字典,寫的推薦信也是亂七八糟;從未體驗過富人生活的男女主角,就算渾身名牌也絲毫不像貴族。
《起跑線》第一次讓我驚訝的地方在于,影片不僅滿足于裝富很難,反而進一步展示了裝窮更難。正如臺詞所說:“貧窮這門課程,不是一天兩天能夠?qū)W會的。”看看印度社會吧,富人的社區(qū)干凈整潔,豪車豪宅;窮人社區(qū),一下腳就能踩著牛糞,到處是蚊子,沖廁所的水都沒有,吃水靠搶,吃米要靠分配。但無論貧富,都把英語當成了階級的象征,只不過富人歡迎英語,而窮人則對英語表示強烈排斥。
《起跑線》用鮮明的對比有力地回擊了這些毫無根據(jù)的鄙視。男女主角雖然富有,但在孩子入學的問題上卻不擇手段,以偽造貧困證明,欺騙學校,犧牲窮人入學資格為代價,獲得了德里文法學校貧困生入學名額。
實際上,本片笑料的來源,從本質(zhì)上講是夫妻二人對孩子教育理念的不同,這正是安吉麗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之間離婚的主要原因。男主堅持認為無論在哪所學校,關(guān)鍵要讓孩子快樂,對新鮮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不屑一顧。女主則更加實際,與其有一個快樂童年,她認為更重要的是一個美好的未來,進行高強度超齡學習。總之,一方讓孩子遵從個性發(fā)展,另一方則注重孩子的服從與認同。我認為這兩點完全可以兼顧。我們總說先做人再做學問,但在實際教學中,老師連知識都講不好,怎么去教做人呢?老師把責任推給家長,家長則把希望寄托在老師身上,兩頭都落空,把孩子耽誤了。好在夫婦二人最終達成了一致,在學習知識與階級教育面前,還是選擇了讓孩子做一個健康而陽光的人。
影片的最后,陽光明媚,男女主角牽著女兒走出校園。曾經(jīng)他們?yōu)榱俗哌M這所學校而費盡努力,吃盡了窮人的苦,富人的累,而今天他們走出來卻無比的輕松。校園里坐著一批仰仗權(quán)勢的富豪,校園外則是巨大的貧富差距。一對父母能做什么呢,一個人又能做什么呢?只能讓自己的孩子更加幸福罷了。車廂里滿是孩子的笑臉,可能他們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的人生本可能是另外一種樣子,而這種寒意,在暖暖的陽光之下,變得更加刺骨。
印度電影個人觀后感2
本周末看了《印度合伙人》,被電影主人公善良、執(zhí)著和迎難而上的精神所感染。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男主人公在聯(lián)合國發(fā)表的演講,他并沒有被成功后的名利所污染,依舊保持著初心,為了讓這個國家更多貧困的人生活越來越好而孜孜不倦的努力。這讓我馬上就聯(lián)想到了我們企業(yè),想到了我們美好的價值觀;盡管動因不同,但卻是殊途同歸,心懷善良、堅持夢想、克服困難、淡泊名利、保持初心。
這部電影講述的主題是在中國再平常不過的女性日常用品——護墊!這個東西居然還能拍一部電影?帶著好奇心我走進電影院。
這個在中國微不足道的事情在印度卻是一件大事。
故事因男主角出于對妻子的關(guān)愛而展開,歷經(jīng)磨難,終于成功??梢姡鋈魏问?、無論在任何國家,愛才是最大的動力源泉!
觀影后,我深刻理解了大家推薦觀影的原因,同時也被拉克希米身上那些優(yōu)秀的特質(zhì)深深折服,具體有以下幾點:
1、善于觀察和思考
受打鼓的小人啟發(fā),發(fā)明切洋蔥的小人;
修理鋪的老師傅說要自己先使用后沒問題再給用戶,啟發(fā)他自己試用自制的護墊;
2、有想法就千方百計付諸行動
到棉花加工廠去問市面上售賣的護墊里的“棉花”和他自制“護墊”的棉花有什么區(qū)別;
想知道關(guān)于纖維素纖維更多的知識,到一個教授家里做全職保姆,只為了向教授請教;
想到要做一個護墊機器就辭職到村里去貸款、購買器材,反復試驗制造機器。
3、有不屈不撓堅持的毅力
家人的不理解和村里人的驅(qū)逐沒有澆滅他發(fā)明護墊的熱情反而點燃了他更大的斗志;
制造護墊和護墊機器時遇到了困難都最終一一克服。
4、不忘初心
不申請專利,以一顆博愛利他之心深入農(nóng)村推廣機器,造福大眾;
離開美貌、智慧和善良于一體的女神帕麗,最終回到深愛他的妻子身邊。
拉克希米所做一切,所經(jīng)歷的一切,與我們正在開拓美好事業(y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有著最質(zhì)樸的初心和夢想,解決的都是人們最基本的吃住行需求,為的就是讓更多人生活更美好。所以,我們將更加堅定美好的信念,堅定美好人的追求,善于觀察并思考,面對困難想方設法排除萬難付諸行動,用我們不屈不撓的毅力和斗志,無論何時何地都不忘初心,美好心靈,美好人生!
最后,我說說全影片的高潮部分——男主角在紐約的主題演講。沒有華麗的辭藻,簡單易懂,風趣幽默,但卻能直擊內(nèi)心,催人淚下!他的演講,真正驗證了那句話——“越真誠,越感人”。尤其那一句“我要把印度變成100%護墊國家,我要給100萬女性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這就是我想做到的,我一定要做到的!”簡直燃爆了!
印度電影個人觀后感3
《起跑線》講述的是一對父母拉吉和米塔為了不讓女兒皮雅輸在起跑線上,費盡心機、不擇手段要把她送進名校的故事,而這所謂的名校,僅僅是一所幼兒園而已。電影的劇情可謂一波三折,一家人先扮富、再裝窮,在裝窮的事實被貧民窟的鄰居識破后,一家人又良心發(fā)現(xiàn)了。
《起跑線》的題材非常大膽,批判了印度的階層固化與教育制度的問題。印度人在這部電影里被分為三個等級:上層階級、中層階級、下層階級。上等人的孩子將來也是上等人。正如富太太所說:“我們送他們到德里的頂尖學校,那樣他們長大后就能有所作為,構(gòu)建他們的未來”。中等人的孩子將來也是中等人。正如培訓顧問所說:“如果皮雅進不了頂尖的幼兒園,那她就進不了我國任何一家好大學,如果她的履歷表上填的不是好大學,那她就不可能進跨國公司上班”。下等人的孩子將來也是下等人。正如鄰居所說:“如何在貧困中生存是門藝術(shù),我會教你的,因為我經(jīng)驗豐富。我爸爸很窮,我爺爺很窮,我太爺爺很窮,反正就是我祖先都很窮,我來自貧困家族?!?/p>
劇中,米塔鐵了心要把女兒送進排名前五的幼兒園,因為她覺得“不能讓女兒接受我們接受的教育”理由是“公立學校學不到東西”,說明人們已經(jīng)形成了固化的思維。但是后來他們又發(fā)現(xiàn)自己與上層階級格格不入,說英語的富家子弟根本不和說印度語的皮雅玩耍。因為,英語在印度不僅僅是一種語言,更是一種階級的象征。好學校盡可能地只收上層階級,不去好學校讀書就很難成上層階級,不成為上層階級又很難被好學校錄取,這完全就是一個怪圈。
為了進入好的幼兒園,皮雅每天要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連睡覺的時間都被剝奪,這難道不是我們身邊孩子的現(xiàn)狀嗎?為了好學校,家長們一擲千金擠破頭地購買學區(qū)房;周末的舞蹈班、奧數(shù)班哪個不是人滿為患。用雞湯大號的流行話語套路,這是一個販賣中產(chǎn)階級焦慮的電影。這樣的故事讓人親切,它會發(fā)生在北上廣深,也會發(fā)生在你回不去的老家。把最好的都給孩子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當不懂茫然的時候,出現(xiàn)各種不同聲音的時候,就需要理智的去判斷,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因為急于求成,而采取了各種非常規(guī)手段,最終就會導致一步錯步步錯,一個謊言需要無數(shù)謊言來補漏的結(jié)局。
最貴的最好的不一定就是最適合的,找準自己的定位,選擇最適合的才是最正確的。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因材施教才是我們應該關(guān)注的重點。
印度電影個人觀后感3篇 看印度電影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 追夢赤子心電影觀后感最新范文3篇(電影《追夢赤子心》觀后感)
★ 少年兒童交通安全跨直播個人觀后感范文3篇(少年兒童交通安全教育課直播)
★ 刮痧電影觀后感最新范文3篇(關(guān)于電影刮痧的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