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_天宮課堂觀后感7篇 天宮課堂故事,歡迎參閱。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_天宮課堂觀后感1
今天,我們在學校度過了神奇的一天!因為,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二課。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采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向大家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激發(fā)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
我們聚精會神觀看課堂,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瞬間,每當3位航天員展示、講解完一個太空實驗時,大家總是不由自主地贊嘆、鼓掌,原來在低重力的太空環(huán)境里會發(fā)生這么多神奇而有趣的現象。叔叔阿姨們通過生動有趣的實驗傳授了我們很多的科學知識,使遙不可及的太空變得觸手可及。若不是親眼所見,我們無法想象在太空中拋出的物體,竟然可以沿著拋出的方向和速度做直線運動;地球上的水和油因為密度不同,油浮在水面上,但是太空里處于微重力環(huán)境,靜止狀態(tài)下,水和油很均勻地混合在一起。同學們歡呼著,大叫著直呼,不可思議!
觀看了這堂直播課,我們感受到了太空的魔力和科技的魅力。大家紛紛下定決心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努力去學習學習更多的知識,去探索更多的奧妙。少年強則國強,希望我們大家好好學習,不斷激發(fā)自己的潛力與活力,爭取長大后有機會上太空旅行,為祖國的科技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_天宮課堂觀后感2
_年前,中國航天事業(yè)正式起步,每一次航天發(fā)射任務的成功,都是中國航天不斷努力奮斗的真實體現。
未來,隨著新一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不斷發(fā)展,我國運載火箭能力將再一次實現新跨越:長征六號甲、長征七號甲、長征八號等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正按計劃開展研制,以實現運載火箭整體的“更新換代”;長征五號火箭將先后執(zhí)行多個重要發(fā)射任務,支撐我國探月三期月球采樣返回、2020年火星探測器發(fā)射、空間站核心艙建設等重大工程項目的穩(wěn)步實施;重型運載火箭有望在2030年實現首飛,使我國航天運輸系統(tǒng)水平和能力進入世界航天強國前列……與此同時,中國航天空間運輸的方式也將實現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復使用、由單一航天運輸向航天運輸與空間操作相結合等重大突破。不難想見,隨著中國航天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必將承載著中國的航天夢,凝聚著中國航天人的奮斗精神,一次次飛向太空,開啟中國航天事業(yè)的“新長征”。
仰望星空,征途漫漫。300次發(fā)射,僅僅是中國航天事業(yè)“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還有500次、1000次,甚至更多次的突破,等待著我們去不懈奮斗。相信在未來,我們必將能創(chuàng)造更多的航天奇跡,實現新的更大的“航天夢”,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為精彩的中國印記。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_天宮課堂觀后感3
3月23日下午,我收看了在中國空間站開講并直播的“天宮課堂”第二課。這是中國空間站的第二次太空授課。
本次的太空授課活動中主講老師依然是女航天員王亞平,指令長翟志剛擔任攝像,葉光富從旁協(xié)助。在軌演示的四個實驗分別是: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和太空拋物實驗。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太空“冰雪”實驗。王亞平老師將袋子里的過飽和乙酸鈉溶液擠出來,在空中形成一個液體球,接著用一根沾有結晶核的棉棒觸碰了這個小球,液體球迅速結晶,結晶后的小球看起來就像冬天的冰球。但這個”冰球“竟然是個熱球!
結合之前學過的有關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化學知識我知道:只有溶液達到飽和狀態(tài),才會出現結晶沉淀。所以在過飽和乙酸鈉溶液里只要有一丁點的結晶和顆粒,就能迅速打破它的穩(wěn)定狀,析出大量晶體,同時還會釋放出大量熱量。
王亞平老師的進一步解釋道:“在地面上,我們在做這個實驗的時候要用到容器,所以結晶的形狀很容易受到容器外形的影響。但是在太空中,我們可以把它懸浮在空中。失重環(huán)境下,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擠出的液體形成了一個飽滿均勻的液體小球,所以當它結晶之后,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通過本次的直播課我的內心被太空的浩瀚、科學的神奇和祖國先進的的航天技術深深震撼著。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_天宮課堂觀后感4
我們致敬夢想。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實驗到出艙活動,從單船飛行到組合體穩(wěn)定運行,我國的載人航天事業(yè)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跨越了發(fā)達國家三四十年的發(fā)展歷程。世界各國中第五個獨立研制和發(fā)射衛(wèi)星、第三個把人類帶往太空,先后把12名航天員17人次送入太空,成功率100%,如今更是邁向了“空間站時代”。偉大事業(yè)始于夢想,是夢想照亮前進的方向。
我們更是在致敬青春。神舟系列一次次關鍵技術的突破,讓太空離我們越來越近,萬戶飛天不再只是傳說。三位今天出征的航天員中,兩位60后,一位70后。而在地面,我國載人航天器研制設計工作的主力軍神舟團隊平均年齡僅33歲。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和民族命運緊密相連,是曾經年輕和正值韶華的他們共同托起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_天宮課堂觀后感5
在2022年的12月9日下午15:40,“天宮課堂”第一課開始啦。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要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這不僅代表著中國的載人航天技術更先進了,也意味著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已經向教育領域前進了一步。
在“天宮課堂”中,三名航天員老師做了許多有趣的實驗,都讓我驚嘆不已,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浮力消失實驗。王亞平老師在空間站把乒乓球放入有水的杯子中,再用吸管朝乒乓球吹氣,接下來發(fā)生了神奇的一幕,乒乓球沉在水里不浮起來了。然而,在地面上的同學不論用什么方法,乒乓球還是浮在水面上。之后,王亞平老師講了,這是因為浮力是隨重力產生的,太空中沒有重力,浮力幾乎消失,所以乒乓球不能像在地面上一樣浮起來。
是啊,太空中一切是多么奇妙有趣,這樣還有誰不能喜歡科學呢?正因如此,我國的科技也越來越發(fā)達。探月工程叫“嫦娥”,月球車叫“玉兔”,定位系統(tǒng)叫“北斗,”空間站叫“天宮”……人們把中國航天與中國的傳說和神話聯系在一起,使中國航天有了傳說和現代的意蘊。古人所向往的,沒有實現的夢想,現在已經實現。我們作為祖國的未來,要熱愛科學,學習科學,不能貪玩,要有夢想,好好學習,長大了創(chuàng)建更好的中國。
通過這次太空授課,我知道了航天科技不僅能壯國威,更關系我們家庭和生活的幸福,讓我們就像王亞平老師說的,“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吧!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_天宮課堂觀后感6
今天下午第三節(jié)上課前,本可以外出透透氣,結果,剛剛走到門外,卻被老師叫回教室,一看,是《第二次天宮課堂》,馬上就來興致了,上次已是很久之前,卻依舊記憶猶新,不知這次,會有什么新東西。
眾所周知,太空和我們地球是有極大不同,有一部分便體現在重力,太空是種微重力,所以,有些在地球上習以為常的事,在太空中卻很難做到,但正因為這樣,才有了在太空中研究的意義。
首先是太空“冰雪”實驗,有一種似冰不是冰的神奇晶體——醋酸鈉,在地球上作這一實驗需要些技術,不過,在太空中則是另一番景象,先擠出一些過飽和醋酸鈉溶液,在空中懸浮著,用醋酸鈉晶體一碰,一團“熱雪”便出現,好神奇。
接著是液橋實驗,在微重力的環(huán)境下,水的表面張力無限擴大,于是,在玻璃板上滴水,兩塊玻璃板上的水連在一起,便會形成罕見的水橋。
然后的實驗是水油分離實驗,同樣在地球上甚至不用去做,用什么樣的方法水油也不會混在一起,因為密度不同,所受浮力不同。但如果是在太空,沒有浮力,油水自然會混在一起,這時候,便需要離心力,使勁甩,油水才會分離,離心機,甚至太空站都用的這個原理。
最后是證明牛頓第一定律,學過物理的都知道,此實驗無法用實驗證明,但在太空中,離實驗證明更近一步,因為只有空氣阻力和微重力在作怪。
這次課堂,我受益匪淺,同時,也明白數、理、化三科的重要性,學不好,連這都看不懂。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_天宮課堂觀后感7
奮斗是圓夢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試驗田”中勤懇耕耘,心有天地經緯、腳向浩瀚天宇,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艱苦奮斗,在反復試驗求索中砥礪前行,在精益求精攻關下追求卓越,敢闖難關、勇開新路。一個個航天員在嚴格系統(tǒng)全面的訓練中學經驗、強本領,飛天遨游、出艙行走需要扎實的功底,需要他們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和強健的體魄,寒來暑往的刻苦訓練讓他們擁有超強的意志力與自信心。為了偉大的航天事業(yè),航天工作者與航天員,將艱辛與曲折作為事業(yè)發(fā)展的“階梯”,以志氣鍛造骨氣,以骨氣厚積底氣,在接續(xù)奮斗中實現航天事業(yè)更高水平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
從“神一”的發(fā)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yè)成果豐碩。在“追夢”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當然,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難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魯迅先生曾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雙腳踏出來的,是一步一個腳印開拓出來的。從1956年中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創(chuàng)新是發(fā)展中一以貫之的堅持,是推動航天事業(yè)發(fā)展壯大的核心競爭力。走前人沒走過的路自然少不了彎路,闖前人沒闖過的關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為先驅,方能成為先鋒,唯有敢闖,才能闖出新天地,搶占“新高地”。
偉大事業(yè)孕育著偉大精神?;赝教焓聵I(yè)發(fā)展史,無論是“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fā)射,還是神舟系列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無論是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的全面建成,還是“嫦娥”奔月與“天問”探火,從大膽設想到成功實踐,無不彰顯著中國與時俱進的航天實力。中國的航天事業(yè)從艱難起步到艱辛跋涉再到取得輝煌業(yè)績,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國身影、中國足跡,在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這種精神與力量必將引領著14億中華兒女萬眾一心齊奮斗,激蕩起磅礴偉力,奮進新征程,逐夢新時代。
“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_天宮課堂觀后感7篇 天宮課堂故事相關文章:
★ 年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觀后感范文3篇 天宮一號太空授課觀后感
★ 武漢暑假安全第一課云課堂觀后感范文7篇(暑期安全第一課觀后感)
★ 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后感心得體會5篇(天宮一號太空授課觀后感)
★ 大學生燈塔大課堂第十六課觀后感心得3篇 教師觀看燈塔大課堂第十六課心得體會
★ 燈塔大課堂第二十七課觀后感心得體會3篇 燈塔在線第二十七課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