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傷逝觀后感2篇 觀看傷逝的觀后感,歡迎參閱。
傷逝觀后感1
誰之罪
——觀魯迅之唯一愛情小說《傷逝》
“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
這句話深深的印在了心里。什么才是支撐愛走下去的力量?《傷逝》,為逝去的東西而傷感??
想到了娜拉,那個跟子君一樣的女人,也是那般的毅然決然,然而魯迅先生卻說:從事理上推想起來,娜拉或者也實在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暗示了什么??
從美好的熱戀時充滿愛的等待,多甜蜜啊,充滿了到結合時愛的勇敢宣言,到初婚時愛的寧靜與幸福,到日常家庭生活中愛的凝定,到遭到生活的打擊后愛的無力,直到躲在冰冷的圖書館設計未來時愛人的缺席,中心詞始終是“愛”。
始終是“愛”,但卻活生生的描寫了赤裸裸的一個從“愛”到“無愛”的過程,只到涓生感到“子君,——不在近旁”時,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已經(jīng)結束了。此時,是真的`結束了。
一段抵擋住所有世俗壓力的愛情,卻被生活的現(xiàn)實活生生的掐死。還是那樣的兩個覺醒的知識分子。
我看見了一段轟轟烈烈的、自以為是的、膨脹到不知天高地厚的愛情,在生活的瑣碎面前時被一層一層的剝削,最后只剩下千瘡百孔的軀殼。
曾經(jīng)他們以為什么力量都沒法分開的愛情,在現(xiàn)實面前卻象是被挖空的礦井一般轟然倒塌。愛情在傷口惡化后便一點一點的逝去了。
“以不情為倫理,都是吃人”的東西,封建禮教確是一個吃人的社會。愛情,當然也不例外。整個社會的沉滯、腐朽是不可能不毀滅這個愛情的綠洲的。
可笑的封建倫理道德,綱常名教,仁義道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他們冒了“天下之大不韙”了,怎么再抬起頭來呢?
封建思想數(shù)千年來,都在沉重地壓制著人們的思想,壓制著人的個性的發(fā)展。它不會給你一個小小的空間,讓你去發(fā)展。在那些“衛(wèi)道士”的眼里,你如果一旦反抗了,那就是和他們?yōu)閿沉恕d干氖I(yè),說到底一句就是那些“衛(wèi)道士”們在壓制著。人們是看不慣,也看不起那些自以為是的“叛逆者”們,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只有禮教這兩個字,而沒有愛情這兩個字眼!
傷逝觀后感2
《傷逝》是魯迅先生惟一一部反映青年男女愛情小說的同名電影。作者將一對青年的愛情故事放置到“五四”退潮后依然濃重的封建黑暗背景中,透過他們的悲劇命運寓示人們要將個性解放與社會解放結合起來,引領青年去尋求“新的生路”。
電影的一開頭用一只狗引我們到達涓生的所在地——曾經(jīng)涓生和子君生活的地方。在大片的黑暗中,只有涓生的蠟燭微微的亮著。整個房間里回蕩著涓生低沉的聲音,語氣透露出對子君逝去的惋惜,和自責。整個畫面讓人們陷入子君的感情世界。
慢慢的畫面迎來了亮光,我們進入了子君的回憶。靚麗的紫藤花點綴著小屋。涓生時不時走出屋子張望,滿臉焦急,對于像子君走路聲音的人也表露出厭惡之情。在等待中,他回憶起昨天看電影的情景——子君被女主的勇敢,敢于沖出丈夫枷鎖的行為深深的吸引。但因為急著回家的原因而沒有看完。這為后來子君來到后,在說出要沖出枷鎖時的糾結做出鋪墊。子君想,最后女主怎么了?是找到了自己的愛的人,快樂的生活?還是墮落了?但最后子君還是堅信女主獲得了幸福。自己也沖出了封建家庭。在結束見面的結尾,確定自己信念的子君,走路也透出了許多自信。好似在告訴別人:“看,我敢向封建家庭說不!”后來,涓生和子君找房子,一堆家庭婦女和孩子們圍著子君看??纯催@個和愛人私奔的人和自己有什么不一樣。
在之后生活在一起的畫面,色調(diào)都比之前降低了不少,好似就表明了子君在婚后的生活中一點點的開始套入中國傳統(tǒng)婦女的圈套。一遍一遍的重復著當年告白的場景,讓涓生開始對子君才生厭煩的感覺。在畫面中,經(jīng)常插入子君以前的行為舉止,但轉眼便有回到現(xiàn)在:子君做著衣服,這樣的方法產(chǎn)生了鮮明的對比。我們也看出了子君的變化,也可以理解涓生的內(nèi)心,和慢慢滋生的厭惡。一直到他們分開,到涓生的離去。
整個電影,和小說一樣是按照涓生的視角來寫的,從一開始子君的勇敢,到后來子君的墮落。給人一種新鮮的感覺。為了突出子君的變化,采用插入回憶的手法,也很巧妙。光線的慢慢降低,也讓人的心情隨之波動。最后一切的回憶結束,又回到了那昏暗的小屋,只有涓生自責和惋惜的語氣。
傷逝觀后感2篇 觀看傷逝的觀后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