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大學生水滸傳讀后感3篇 《水滸傳讀后感》,供大家品鑒。
大學生水滸傳讀后感1
武松,《水滸傳》里的經典人物,關于他的戰(zhàn)役,婦孺皆知。景陽岡打虎、怒殺潘金蓮、醉打蔣門神、智救宋江、單臂擒方臘……他的英勇,無人媲美;他的武功,無人攀比;在我眼中,他就是一條重情重義的漢子。
如何這般夸獎,因為在他的大哥宋江受人欺壓時,他根本不顧及自己的安危,就算只有一口氣,也不放棄,他只知道,如果沒有大哥的話,他現(xiàn)在還是個農民,過著平淡的生活,哪像現(xiàn)在如此快活,衣食無憂。
當梁山眾兄弟得知自己的宋江哥哥還在牢里受著階下囚的待遇時,急得坐立不安,武松見大家全都丟了魂兒,便自告奮勇的說愿去法場救出宋江,軍師吳用聞后,也贊同他的建議,便為他們出謀劃策,絕定在行刑那天,大兵攻進,一舉救出大哥。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梁山眾兄弟全都寢食難安,平時最愛說話的武松和李逵,如今也一言不發(fā)。軍師吳用想盡辦法,讓死氣沉沉的梁山恢復往日的活氣。其實,他自己心里比任何一人都更擔心宋江的安危,只是不讓眾兄弟丟失信心罷了。
法場開幕,只見宋江正一步步地走向死亡,武松瞧見縣官滿臉笑容,他剛想直起身子,摘了那縣官的烏紗帽,可吳用卻一把拉住了武松,說道:“不急不急,待到時機成熟,你再去報仇也不晚?!蔽渌芍缓们ザ?,忍氣吞聲地看著那縣官得意的樣子。時間正一點點的流逝,最令人心驚的時刻終于到來,死神化成了一只無形的手,正不停的拽著宋江。吉人自有天相,武松最終還是按捺不住,提起他那大砍刀,一步跨上斷頭臺,首先一刀砍死了劊子手,只見那頭滾了三尺遠,嚇得旁人都鴉雀無聲,特別是那縣官,剛剛還有說有笑,十分快活,此時卻被武松這般舉動嚇壞了,直叫官兵圍住他,自己卻一溜煙兒地跑了。說時遲,那時快,武松似一頭猛虎,咆哮著沖向那些官兵,趁這時候,梁山眾兄弟全都現(xiàn)了身,群眾大聲喊叫,躲進了各自家中,這時他們才敢大鬧一番,先怕傷了這兒的老百姓,官兵見這情形,自知已不可能獲勝,正想丟下自己手中兵器逃掉時,武松又大吼一聲,震得那些官兵肝膽碎裂,翻身跪下求饒,武松看他們如此對待宋江哥哥,也饒不得,便一刀砍死了他們的頭領,把剩下的人全都放了。那些人全都使盡平生氣力,跑下了這個令人恐慌的刑場,消失在了人海中。武松的氣還未消,一想起自己的哥哥在牢中受了如此痛苦不堪的待遇,心里過意不去,又一刀砍斷了斷頭臺、審判臺,這才解了心中的怒氣。
我眼里的武松不僅是有勇有謀、重情重義的人,還是豪放、勇敢、機智、倔強的漢子!
大學生水滸傳讀后感2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創(chuàng)造了璀璨的文化。四大名著更是具有代表性。這個暑假,我翻開了其中一本極具“英雄氣魄”的書——《水滸傳》。
北宋時期,官場腐敗,民不聊生,平民百姓造反起義已成常態(tài)。梁山上的一百零八個好漢也是如此,雖然他們都并非完人,雖然他們最終還是失敗了,但擁有英雄氣概的人卻層出不窮。
一百零八個好漢,他們個個個性鮮明,活靈活現(xiàn),但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還屬花和尚魯智深。他魯莽,直率,總是輕易動手打人,說話也從不拐彎抹角,在寺廟里也不守規(guī)矩,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粗人了。但他也是一個講義氣的人,他為了幫素不相識的婦人和老人報仇,二話不說就打死了鎮(zhèn)關西,雖然是以這種方式解決問題,但他的勇猛和英雄氣概實在讓我敬佩。
還有那天真爛漫的李逵。他也一樣是個“粗俗”的人,脾氣又大,動不動發(fā)火,一發(fā)火就動手打人動口罵人,但每次發(fā)完火,留下的卻只有后悔與愧疚。他身上,也體現(xiàn)著一種放蕩不羈的英雄氣魄。跟魯智深還頗有幾分相似。
合上水滸傳,回到現(xiàn)實世界,我開始思考,思考英雄的定義。我問自己,也問社會,還有多少英雄人物在身邊?當然,現(xiàn)在我們處于法治社會,不能為了報仇隨便出手傷人,殺人。但當陌生人急需我們的幫助時,又有幾個人能夠伸出援手?老人摔倒,旁邊馬上圍滿了人卻沒人搭理或一句話語。少女被人販子拐騙走,路人卻匆匆走過,每個人都抱著“別多管閑事”的心態(tài),以冷漠來回應。這樣的情況,我們還見得少嗎?
但是,也有人記得他們的英雄本色,也有人體現(xiàn)著他們的英雄氣概。比如消防員,他們可以不顧自身安危,到深井里救出失足掉下去的男孩,到樓頂上,在千鈞一發(fā)之際抱住輕生的少女,沖到到火海里抱出一家子的人……他們做這些是為了什么?為了自己嗎?不,只是為了挽救他人的生命。他們,就是當今社會的英雄好漢。
《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個好漢的形象讓我難以忘懷。但我也不會忘記現(xiàn)實生活中的英雄,他們值得我們銘記。
大學生水滸傳讀后感3
《水滸傳》由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屬于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講述的是大宋仁宗嘉祐年間,洪太尉闖禍龍虎山,放出三十六員天罡星和七十二位地煞星,繼而展開引出一百單八將的故事。《水滸傳》故事情節(jié)的確是情節(jié)跌宕起伏,緊密相連,最終結局卻是一百單八將英雄好漢的離去,非常凄涼悲慘。
朝廷招安,雖然有了各種封號,卻并未重用他們,但最終他們還是只熟悉戰(zhàn)場不熟悉官場,斗不過蔡京、高俅等賊臣。而宋江明知賊臣陰謀,卻為了忠義,擔心李逵再上梁山而說服其亦飲下藥酒。不得不說,他如此了解李逵性格,是一個好的領袖,但是他也替李逵做出了選擇。所以宋江是強龍之首雖不及,賊臣之術卻也略通一二。
皇上雖然決定處置賊臣,但被賊臣婉言掩飾,故不加罪。由此可見,宋朝皇帝大多耳根子軟,雖然明白事理,卻太容易改變。宋朝本身就是一個軟弱的朝代,英雄造就時勢,時勢造就英雄,同樣的,時代會影響君主,而君主也將帶領朝代,所以宋朝會產生靖康的奇恥大辱,終被元朝所滅亡取代。
梁山好漢們雖然轟轟烈烈地過了一輩子,卻也可謂“生不逢時,逢時不生”。反觀高俅等賊臣,雖為小人卻生得很逢時。人的一生要如何選擇,還是要看自己。《水滸傳》講的是英雄好漢,自然連接到小人,亂世之中,每個人都要找到一種方法生存,梁山或者朝堂,這是兩個對立面。然而,懷著一腔熱血想報效國家,卻忽略了政壇水深的梁山好漢,可謂是合格的軍事家,而不是合格的政治家。一些人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利,一些人為了公平道義??墒菦]有權利,又如何創(chuàng)造自己的公平與道義呢?
我心中的《水滸傳》不是封建王朝的衰敗,不是政壇的水深,不是忠義為何,不是天地溯源,而是一百單八將的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從官逼民反,到組建勢力,再到各地英雄慕名而來,最后替天行道,歸順朝廷等轟轟烈烈的傳奇一生。他們或許沒有衣錦還鄉(xiāng),又遭到奸人的迫害,但是他們傳奇的一生抒寫著什么叫做俠肝義膽,什么叫做義薄云天,什么叫做英雄豪杰。在這個世界上,無論你處于什么地位,有些成功就得用棋子的命來換。當然有時候,一顆棋子,也要自己來扭轉乾坤,別人把你當棋,只要你能布超越他的局,那他就不會再把你當局。
水泊梁山是一個地理位置極佳的地方,天時地利人和,可梁山好漢們?yōu)楹芜€要歸順朝廷?大概是因為他們沒有從根本上意識到是宋王朝的問題,卻單純的認為只是奸臣的問題。以為只要皇上明白這個道理,他們就會有用武之地一展拳腳,就會替天行道報效國家。最終卻事與愿違,他們怎么也不會想到,皇上會聽信賊臣謠言殺害他們,死的死傷的傷。
一本書里往往都是作者的構思和布局,可是,當你抱著不同的心情來閱讀他們時,就會有不同的感觸。期待有一天,我翻開《水滸傳》,又有一個新的境界緩緩浮現(xiàn)。
大學生水滸傳讀后感3篇 《水滸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 小學生伊索寓言讀后感五3篇(伊索寓言讀后感小學三四年級)
★ 黨課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學后感大全3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讀后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