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后感七年級作文_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4篇 關于三國演義讀后感的作文,供大家閱讀。
三國演義讀后感七年級作文_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1
許多人讀完《三國演義》后,都會記住寬德仁厚的劉備,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陰險狡詐的曹操,義薄云天的關羽,相比這些人,我更偏愛趙云。
趙云十七歲拜師學習槍法,深得師傅真?zhèn)?,趙云身長八尺,濃眉大眼,相貌堂堂,威風凜凜,趙云先后追隨袁紹、公孫瓚。見他們皆不是時才之人乃投劉備帳下,趙云對劉備忠心耿耿,連諸葛亮都說他是不可多得的將才。他憑借超群的武藝,過人的膽識多次隨劉備、諸葛亮外出,總能化險為夷。先后兩次危難之中扶幼主,又輔佐劉備成就一番霸業(yè)。
劉備在荊州失利后,派趙云保護家眷突圍,當發(fā)現自己沖出來時,不見了甘糜二位夫人和阿斗,又單槍匹馬地沖入曹軍尋找她們,趙云殺得曹軍盡皆喪膽,殺了個七進七出,把甘夫人送出后,去尋找糜夫人與阿斗下落,在糜夫人投井自殺后,趙云懷抱阿斗,殺散曹軍,左沖右突,突出重圍,此情此景曹操不由得贊嘆:“真虎將也!”這一場仗,趙云奪得輕釭寶劍,砍倒大旗兩面,殺死曹軍名將五十余名,血染征袍,這就是著名的長坂坡救主的故事,這一故事足以看出趙云的赤膽忠心。
后來孫劉聯盟共殺退曹操后,趙云又助劉備奪下荊州四郡,后來,孫權用陰謀騙孫夫人與阿斗回東吳,正巧遇上了趙云,這又有了后來的截江奪阿斗,后來劉備與劉璋決裂奪得益州時,有人建議將成都有名的田宅分給諸將,趙云卻說:“益州人民久遭戰(zhàn)火,應還與百姓,安居復業(yè)?!眲渎爮牧怂慕ㄗh,益州人民皆深感趙云之仁德,這個故事令我對趙云更增加了幾分敬佩。
劉備平定漢中后,劉備稱帝,又封趙云為五虎大將。
趙云一生過著戎馬生涯,不曾打過敗仗,他死時諸葛亮說:“國家損一棟梁,我損一臂也!”劉禪又說:“朕昔年幼,若非叔父則死于亂軍矣?!?/p>
蜀國五虎將中趙云不像關羽那般心高氣傲,不像張飛那般魯莽輕率,不像馬超那般年輕氣盛,不像黃忠那般勇而無謀,相比這些人,趙云在世人心中有國將家臣的風范。在我的心中更是無人能比。
后來,三國終于統(tǒng)一了,但不是魏蜀吳,而是晉,他救出來的劉禪舉國投降。哎,千古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可是趙云曾在史冊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令世人敬仰。
三國演義讀后感七年級作文_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2
過來人告訴我,好讀書,讀好書,最后能體會到讀書好。例如“鑿壁偷光”的匡衡、“懸梁刺股”的孫敬蘇秦、“聞雞起舞”的祖逖經歷一番刻苦勤讀后都終有所成。
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我從小就喜歡讀,從兒童版、青少版到原著,都讓我如癡如醉,受益匪淺。
這本書寫的魏、蜀、吳三國之爭,最終三國歸晉的故事,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得我們去思考,為什么天下之勢會分合輪回?我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是人有貪念,某帝王強大以后,就想著吞并別國,其他帝王亦然,于是國家之間就引發(fā)了戰(zhàn)爭,然后那個統(tǒng)一的帝王會因欲望膨脹而腐化而逐漸衰敗,最后又造成分裂——歷史車輪這樣不斷循環(huán)轉動著。
這部著作中的諸多人物,都得到生動形象的刻畫,可以說達到淋漓盡致的地步。例如,曹操的生性多疑、孔明的神機妙算、張飛的莽撞沖動、劉備的擅用賢才等等。我想他的目的是想借人物的性格特點來反映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社會現實,而那些人可能就代表了當時的某些人了吧。文中也揭示了許多對我們有用的道理,例如,輕敵必敗、兵不厭詐、爾虞我詐、忠義兩全、精忠報國等等。
隨著閱讀對書中人物的認識,我不免產生復雜的感情。我憐惜“鳳雛”先生龐統(tǒng)亡于落鳳坡,也憐惜如此強大的蜀國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而我憎恨那反叛的魏延、樂不思蜀的阿斗;我敬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的孔明、重忠義的關羽、文武雙全的趙云。這樣的人在當今社會中也存在著,有些才華橫溢的人往往英雄無用武之地;也有人命運多舛,比如霍金就是明顯的例子。魏延、阿斗之流的人則是那些忘恩負義、沉迷于某種欲望的小人;而孔明則是那些孜孜不倦、手不釋卷的人才,比如鄧稼先、李大釗、聞一多等。這本書于己于人都很有借鑒意義,可見讀書的好處。
當然,一個人的學識并非一蹴而就,不是讀一本兩本書就能立竿見影,而是靠日積月累的,俗話說得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人類的進步亦然,讓書籍中的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然后不斷地認識世界,才能對其改變,然后人類才能進步。
書籍,人類的精神食糧;書籍,人類的營養(yǎng)品;書籍,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人讀的書越多,知識就越淵博,正如古語云:開卷有益。
三國演義讀后感七年級作文_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3
那是一個王者崛起的時代的神話,演繹著英雄的本色;那是一段風起云涌的歷史,書寫著神奇的故事;那是一曲千古流傳的絕唱,散發(fā)著迷離的格調。
三國的風是綠色的。給人帶來無盡的希望。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祝他完成霸業(yè)。是什么打動了諸葛亮?是榮華富貴,是那至高無上的權利,是那眾人贊賞的目光?不,都不是。僅僅是劉備的執(zhí)著,劉備的謙虛,劉備的誠心。所以,諸葛亮就像那股山野清新的風,吹來了無盡的希望,讓劉備看到了諸葛亮為他的千秋霸業(yè)勾勒出的宏偉藍圖。歷史告訴我們:做一件事,只要真心誠意,那么就一定會成功!
三國的雨是灰色的。朦朦朧朧,讓人看不清方向,在夜色籠罩下,是什么?是曹操的眼睛,它讓你頭骨轉向,他讓你分不清東南西北。歷史告訴我們:生活是殘酷的,現實的生活,就更加殘酷?!叭瞬粸榧海煺D地滅”有時反而是正確。
三國的墻是泥金色的。掩蓋了人心。一片泥金色的世界里,酒香四溢,佳肴美味,雜然陳前。餐桌上的是歡笑,笑臉下的是陰謀。誰也不知道,明天的路將會怎樣,貂蟬的美貌讓呂布失去了理智,失了男兒的血性,失去了他善良的本性。他太愚昧了,他不知道背后有一支利箭已對準自己。歷史告訴我們:對待他人,要真誠,關愛他人,我們也會收獲關愛;但關愛之情不可無節(jié)制,俗話說得好: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不要被美好的事物所迷住,美好的事物也有消極的一面。
三國的天空是紅色的。血一般的紅。關羽的義,打動了所有人,憑他的義氣,可以讓風云變色,使天地動容。他一臉紅色,映在了人們心中,成了人們心中英雄的形象。歷史告訴我們:做人要講義氣,要有正義感,邪惡永遠打不過正義。
三國的越是金黃色的。花,染不透鄉(xiāng)愁;月,回不了故夢。劉備有多少次對月長嘯。他心中的夢何時才能園?漢室江山何時才能統(tǒng)一?他唯有對月長嘆。歷史告訴我們:人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總會有些磕磕盼盼但我們要樂觀面對。
三國的色彩數永遠道不完的,唯有天空中高懸著的明月,見證了歷史,見證了一切。讓我們用心去讀三國,品三國,去感受三國史詩般的壯美!
三國演義讀后感七年級作文_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4
歷史就如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鐵礦,只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沉淀更多的精髓,而不會因為人們的挖掘而減少。如果說三國是這座鐵礦中一塊美麗而碩大的礦石,那么陳壽則原封不動的將其挖掘了出來,組合在一起成了廣為流傳的《三國志》,羅貫中卻將陳壽挖掘出來的鐵礦石加工成了一件件精美的飾品,匯合成了同樣家喻戶曉的中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首飾與原料本是同一種物質生成,可內容卻截然不同,原料是真實而死板的,首飾則是原料經過藝術加工后美麗而精致的。
就拿《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做個對比吧,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同樣一個故事,在這兩部書中卻有著千差萬別。在《三國志》中,三顧茅廬的故事情節(jié)主要收錄在《隆中對》一章中,這一章主要向我們講述了一代天驕諸葛亮對當今天下形勢淋漓盡致的分析以及對前來問計的劉備給出精妙絕倫的建議。而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這些分析的話語卻連亮點都算不上,反而在《隆中對》中僅僅用“凡三往,乃見”五個字就一筆蓋過的內容,在《三國演義》中卻成了最為主要的情節(jié),在羅貫中的筆下,三顧茅廬以劉備為主角,諸葛亮世外桃源般的茅廬為中心展開了離奇曲折的故事,且對其中天氣、景象、語言、動作等細節(jié)都進行了極為細致的描寫,如在小說中提到劉備先后將其認為是諸葛亮的三個朋友以及他的弟弟與叔父,這些在《三國志》中完全沒有提及,甚至在真正歷史中也并不完全存在。由此可見得羅貫中的文采有多好,僅僅只通過《三國志》中的五個毫不起眼的字便能聯想出如此豐富多彩的情節(jié),使得劉備寬容一切的精神完全蓋住了諸葛亮的光芒,也正是因為羅貫中生動精彩的描寫,三顧茅廬這個故事才能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婦孺皆知的典故。
小說雖然精彩,且更使人喜愛,但我們不能根據一部小說來評價一段歷史或一個人,更不能完全依賴于小說而淡忘真實的歷史,畢竟小說里參雜了許多作者的個人感情,就像我們不能因為首飾的精美而忘記了它真正的原料一樣。但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三國演義》這樣一篇精彩的典故,它使一部枯燥無味的歷史變得活靈活現,也同樣帶給我們許許多多的驚喜與興趣。
三國演義讀后感七年級作文_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4篇 關于三國演義讀后感的作文相關文章:
★ 初二寫有關平凡的世界名著的讀后感3篇(平凡的世界讀后感讀后感初二)
★ 傅雷家書讀后感_傅雷家書心得體會范文3篇(讀完傅雷家書的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