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網(wǎng)友“s0343”收集的《第七天》讀后感,歡迎參閱。
《第七天》這本書論述了一個逝者因缺乏墓地等問題重回故地,回憶起往日諸多。因為見到前妻驟然去世的消息,所以在火災中無法脫險。在冥想中,他回憶起前妻、爸爸、鄰居、生父母等與其息息相關的人事。
閱讀這本書讓我深感緣分的奇特,這些在實際生活中無法相遇的人,竟能在死后的時光中相逢。顯然,并非所有人都如此幸運。楊飛臨死前無緣見父,死后依靠他人的幫助,最后被引導找到爸爸;楊飛生前與李青沒有相遇,但在尋覓回憶的過程中,返回他們共同生活的區(qū)域,得到碰面等。有緣分的事,如同命運的安排,隨其自然。
這份荒謬也許值得細究,然而這次的荒謬的確無法激發(fā)探究的熱情。內容上多數(shù)都是社會負面新聞的雜糅,敘述顯得平淡無奇,特別是第五天的橋段,讓人枯燥,幾乎必須逼迫自己繼續(xù)閱讀。然而,余華在多個故事間的聯(lián)系上安排得頗為巧妙,的確值得稱道。
余華自身就是位高手,而這部作品使讀者覺得無端的消極。常常有讀者不禁感嘆,心中充滿憂傷。然而,我認為這不過是一種矯揉造作,強制賦予凄苦。對于很多不幸,文中并未提供合理的應對之法。
先鋒文學的特點在于以敘述性語句表述敘述內容,但這篇作品多處反復描述及代表性描寫過于冗余,反而顯得矯情。
文章的主題圍繞對愛的探索與贊揚而展開:楊飛與楊金彪之間的父子情,楊飛與李青的愛情,張李之間常常爭執(zhí)的友情,鼠妹與伍超的感情等。雖然社會陰暗面與不公仍然存在,但我們仍需相信,這些感情、親情與友情是值得信賴的,值得一生去追尋。
站在逝者的角度去創(chuàng)作,讓我們更為珍惜每一天的生活,珍視生命里的每一個相逢,認真對待每一個挑選。而愉悅、眼淚、憂傷、無奈、痛苦與后悔,剛好形成了大家鮮活而真實的人生。
《第七天》讀后感相關文章:
★ 史記的讀后感6篇
★ 西廂記讀后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