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擺渡人》讀后感10篇 擺渡人讀后感600字,供大家參閱。
《擺渡人》讀后感1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p>
這本書講的是一名15歲的高中生迪倫在去探望生父的途中,因火車事故而死。在擺渡人的保護與引導(dǎo)下,成功逃離荒原,重回人間的故事。
這是一本教我們學(xué)會如何去愛的偉大作品,故事情節(jié)令人激奮、恐懼、溫暖,回歸人性,引人深思。
書中的擺渡人,也就是迪倫的.擺渡人崔斯坦,他高大、健壯,有著一雙鈷藍色眼睛。他擺渡過無數(shù)靈魂,雖有失敗,但卻極少數(shù)。面對所有靈魂,崔斯坦始終保持著冷漠的態(tài)度,然而因迪倫,他的生命有了質(zhì)的改變。她是他唯一一次最心甘情愿地去守護的靈魂,因為她,崔斯坦成了自己的擺渡人。
在故事末尾,迪倫最終說服了崔斯坦,重回事故發(fā)生的地方——隧道口,和崔斯坦一起回到迪倫以前的生活。
崔斯坦本不是人,他只是個普通的靈魂擺渡者而已,但為了自己所愛,他不顧一切,即便是遍體鱗傷,也無所畏懼。心向所至,崔斯坦成功渡劫了自己。
“不要忽略人生中每一個讓你意想不到的時刻,那是你的靈魂擺渡人在向你告密?!碑斘覀冎泵嫔妗⑺劳雠c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如果生命進入再次的輪回,你又愿意為此付出怎樣的代價?
人性,本是善良的,但經(jīng)歷了風(fēng)風(fēng)雨雨,有的便會變得陰險狡詐,但生命本是生氣勃勃的,即使是有一絲希望,只要勇于嘗試、挑戰(zhàn),便是起死回生!
存在,是因為有人需要。擺渡人這一職責(zé)雖艱辛,但卻引導(dǎo)了無數(shù)靈魂不受惡鬼魔爪的傷害。為了自己心愛的人,即使是虛擬的,也會變成真實。
做自己的擺渡人,一心向善!
《擺渡人》讀后感2
一葉輕舟,孤獨地漂泊在水面上,而水面卻被陽光曬的金黃,抬頭才發(fā)現(xiàn)陽光上還有團團烏云。
擺渡人,是岸與岸之間的相接,更是靈魂與靈魂的相擁。當他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如果生命進行再次輪回,他們又愿為此付出怎樣的代價。
克萊兒。麥克福爾,《擺渡人》的作者,一個極其平凡的人,卻寫出了不平凡的作品,塑造出來的主人公崔斯坦和迪倫都是那樣的令人深省。這是一個史詩般動人的故事,它令人激奮、恐懼、溫暖、回歸人性、引人深思。
上帝為了幫忙孤苦無依的.靈魂,找到回家的路,便為每個靈魂安排了一個擺渡人,陪伴他們一齊走過這段艱難的路程。崔斯坦,迪倫的擺渡人,他不明白自我為什么活著,沒有屬于自我的相貌性格,唯獨擺渡人的身份能證明他的存在,護送靈魂是他的職責(zé)也是他的使命,歷經(jīng)千辛萬苦后,只為一個靈魂得到歸宿,而自我卻沒有歸宿,周而復(fù)始地完成宿命的輪回?;蛟S也正是他這樣,之后才會有一個女孩出此刻他的生命里,改變他,讓他感受到生活的完美,也讓他找到了自我最終的歸宿。當他為了自我所愛的,所想要得到的東西時,他能夠奮不顧身甚至舍棄生命,只為守護一個無形的承諾,堅持不懈地追求,直到最終。他也得到了他最初向往的幸福。
但,崔斯坦和迪倫之中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擺渡人?是崔斯坦還是迪倫,沒有定數(shù),記得有部電影中說:“怯懦囚禁人的靈魂,期望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圣者渡人?!倍蟼愑蒙挽`魂的不懈追求告訴我們:禁錮我們的從來不是有形的鐵鏈和枷鎖,而是來自我們心中無形的膽怯和對未來的恐懼與擔憂。你的信念決定你自我的人生,僅有無所畏懼的自由靈魂,才能抵達美麗的彼岸,才能擁有完美的結(jié)局?;蛟S,在過程中有多么的不盡人意,多么的坎坷,但想想總是完美的,當場最終擁有了圓滿,你會感激那些挫折,因為是他們讓不可能變成可能,讓夢想照進了現(xiàn)實。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擺渡人》讀后感3
記性不太好的緣故,看了10頁左右,才發(fā)現(xiàn)幾年前讀過這本書。用飛機上的時間快速重溫了一遍。
記得第一次讀的時候,最喜歡的是這個設(shè)定:死亡之后的靈魂穿越一片荒原,有機會再次回到軀殼實現(xiàn)復(fù)活。
我想這在醫(yī)學(xué)上是可以驗證的:一些重癥病人陷入昏迷后,他們的思想也應(yīng)該是游離狀態(tài)。那些有著堅韌意志的的靈魂蘇醒的概率遠大于易于放棄意志軟弱的的靈魂。
重溫的感悟是:每個靈魂都是獨特的,但最有趣的靈魂是哪種呢?我想是純粹的、以及能夠考慮他人的——哪怕知道已經(jīng)死亡的情況下,也不是一味的悲傷,而是去關(guān)心另外一個靈魂。
主人公迪倫就是一個有趣的靈魂。她會考慮擺渡人的感受,哪怕擺渡人可能只是一團光而非人類。她也是勇敢的,在歷經(jīng)艱險穿越“荒原”后,竟然有勇氣原路返回再經(jīng)歷一次。
二讀也發(fā)現(xiàn)這本書的不足:
1、迪倫與擺渡人之間的愛情,缺乏一些支撐。更多是危難之間的依靠。
2、擺渡人來到現(xiàn)實世界與迪倫相認,需要一個科學(xué)的解釋與合法的身份。比如這樣的設(shè)定就更合理:他在另外一個人身上復(fù)活,改變了外貌,但不變的藍眼睛讓他們相認。
3、那個猶太營的士兵,故事沒有展開。那個因為迪倫而泯滅的`婦女的靈魂,沒有后續(xù)補充。一部偉大的文學(xué)作品,每一個小人物都應(yīng)該完整,且是宏大歷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結(jié)論:擺渡人更像是一部輕松的童話故事。它并不能真的擺渡什么、治愈什么。就像主人公迪倫,她之所以獲得救贖,更多還是靠自己的意志,而非擺渡人。所以,自己才是自己的擺渡人。
《擺渡人》讀后感4
擺渡者的角色就像一個活在對方眼中的完美自己,作為向?qū)?,為取得他所要引領(lǐng)的那些人的信任,他會變成他們眼中最好的形象,他做過很多很完美的形象,卻唯獨不知道自己本應(yīng)該是什么樣子。他感覺到悲傷。
而迪倫,在荒原里,她所遇到的一切路況,場景,天氣,都是她內(nèi)心的折射。
看起來是一本向?qū)е敢齽偹廊サ娜舜┻^荒原(人間與地獄的通道)的小說故事,卻更像一本心理學(xué)小說。
死去后,會遇到一個引導(dǎo)者,也就是擺渡者,他的模樣,形象,性格,年紀等等都會符合剛死去靈魂的期待。他的任務(wù)是帶領(lǐng)那些靈魂穿越荒原,到他們該去的地方去。
而所穿越的荒原,也是依照行者的想象而來,所有的場景,氣候都是其內(nèi)心的'折射??赡軙?jīng)歷生前所害怕的一切。
在歷經(jīng)艱難險阻到達目的地之后,可能還是有大多數(shù)的人想再回去,但是如同在那里生活了很多很多年的老婦人所說,他們不是真的想離開,或者說是想離開,但是又害怕會面臨的風(fēng)險,不敢孤注一擲。這應(yīng)該和我們現(xiàn)在很多時候的心態(tài)一樣吧,對現(xiàn)在的生活不滿意,卻不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害怕面臨的風(fēng)險,會陷入還不如現(xiàn)在的處境中去。
好在,最終,勇敢的迪倫還是毅然的決定返回。從來沒有人做過,或者說,從來不知道是否有人做成功過的一件事。并且,迪倫還帶著崔斯坦一起返回。回來的途中,迪倫做了崔斯坦的向?qū)?,有恐懼,不確定,但是一直都很堅定。還好,他們成功了,最終回到了人世間。這應(yīng)該是一個喜劇,看到后來,一直繃著一根弦,不知道如果不成功,他們會怎樣。
16萬字的一部小說,從昨天下午開始,今天看完了。很吸引人,忍不住一口氣看完?;蛟S,也是比較應(yīng)自己的心境,一直都希望自己更勇敢堅定些。行走一生,會遇到很多的人,在這些人身上可能會有你想要的樣子,但從沒有一個人可以像崔斯坦那樣,可以從頭到尾渡我們到彼岸?;蛟S,只有我們自己,才是自己的擺渡人,自渡彼岸。
《擺渡人》讀后感5
這本書在書架里擱置了好幾個月,最近因為一些事情不愉快,就想起了這本書,看是否能從中找到答案。
迪倫再去看父親的途中失事,當她努力爬出隧道時,看到了一個小男孩(迪倫靈魂的擺渡人),他引她回家,她渡他成人;從一開始的不解困惑,到漸漸地了解交談,再至后來的相愛,一個靈魂愛上了擺渡人的故事躍然紙面,途中有一個個的關(guān)卡,途中有妖魔鬼怪,再“回家”的路上(與其說回家,不如說是追逐光明)也有各種各樣的誘惑,一切都是未知的。對于迪倫來說,未知是可怕的,對于我們來說,未知也是可怕的,但可怕的不是未來會發(fā)生什么,而是在你決心要走向未知的那一刻你的`心理對于未知是害怕的,因為不確定,所以才有無限可能,每一次的選擇,都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因為深知這一點,所以,做出選擇的那一刻才會如此糾結(jié),因為你不知道你現(xiàn)在的選擇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蝴蝶效應(yīng)。因為害怕,所以才會覺得未知是可怕的。其實,世界上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吧,難得是我們是否有踏出自己的舒適區(qū)(安全屋)的勇氣。
一開始的迪倫是害羞,膽怯的女孩子,但是再途中,我們可以看到她所具有的打破常規(guī)的勇氣,在她到達邊界踏入舒適區(qū)的時候,還有勇氣重新回到那個可怕,凄涼,充滿危險的荒原,即使在沒有擺渡人指引的情況下,她勇敢地踏上了尋愛之路。她完成了自我救贖,她是她自己靈魂的擺渡人。而崔斯坦也在迪倫的救贖下重新找到了自己,無關(guān)名字,無關(guān)面貌,無關(guān)擺渡人身份,迪倫認識了不一樣的崔斯坦,他們二人相互擺渡,相互救贖。
若是愛情,兩人相互進步,聆聽內(nèi)心,傾聽生命,一起成長。
若是生命,發(fā)現(xiàn)自己,找到生存的意義。
若是生存,也要堅守自己的底線,不要被妖魔鬼怪侵擾。
人必有他的來處,也有他的去處,一切隨緣,順其自然,若不能改變世界,那就只有改變自己。
以愛之名,渡人之心。
唯有愛不可辜負。
等你來。
《擺渡人》讀后感6
晚上的時光,除了陪女兒,就是在讀書,最近偶然的機會,在kindle的首頁看到了《擺渡人2》,也就因著當初讀過《擺渡人1》,打了開來。
書本身不長,如果集中精力讀起來,我想也就是2個小時的時間。我是用了2個晚上的空閑時間來看完的。看完了這本書,現(xiàn)在坐在這里,我還是要思索這本書究竟在傳達什么理念?說實話,這是這本書一直困擾我的問題。擺渡人2,描述的是迪倫和自己的擺渡人穿過了荒原和人間的界限,回到了人間;他們在人間,享受著生活必須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就如我在讀完《擺渡人1》發(fā)表的讀后感“我對《擺渡人》的疑惑和深深地贊美”中預(yù)料的那樣,擺渡人不得不面對對于生活的無知,以及憑空出現(xiàn)給迪倫家庭帶來的困惑,尤其他本人還是一個異性的身份。在這同時,書本又分開而寫另外一個擺渡人的遭遇,當然最終也是穿越了荒原,來到了人間。兩位擺渡人和被擺渡人的,本應(yīng)該不屬于這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也就有很多不一樣的事情發(fā)生,首先就是同時回到人間的`擺渡個體,不能離開的太遠,否則就會產(chǎn)生死去時的感覺;第二,必須接受審判官的審判,因為他們違背了擺渡人的原則;第三,由于兩個世界的穿越,必然存在通道,那么通道的打開,也就給了惡鬼可趁之機,他們同樣也來到了人間。故事的結(jié)局,崔斯坦和迪倫留在了人間,另外的蘇珊娜回到了荒原。
很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讀完后,似乎沒有什么感悟,只是疑問,自己究竟為什么要花這么長時間去讀完?
所以,不得不佩服作者,佩服作者這種引人入勝的手法;佩服作者,在第一本書,牽住了讀者的胃口;也佩服故事的簡單的情節(jié)。
寫到這里,權(quán)當記錄自己讀過這本書吧!
《擺渡人》讀后感7
閑暇之余,翻出了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所著的《擺渡人》。進入15歲少女迪倫的世界,同她一起踏上火車與五歲之后就未曾謀面的父親相見,路途中意外發(fā)生后,迪倫從堆滿尸體的車廂里艱難地爬出黑暗的隧道后,看到了等待她的崔斯坦。
無助的迪倫只能跟著崔斯坦一起走出荒原,她們走過了山峰,也闖過了山谷,還有那深不見底的惡臭湖水,躲過無數(shù)惡魔,漸漸的迪倫發(fā)現(xiàn)自己不再屬于這個世界。崔斯坦就是靈魂擺渡人,并且她愛上了這個帶領(lǐng)她、保護她,穿越茫茫荒原,護送她到達天堂的靈魂擺渡人,同時崔斯坦也愛上了善良勇敢的迪倫。
因為責(zé)任,崔斯坦護送迪倫到達靈魂的天堂,周而復(fù)始的擺渡一個又一個靈魂,從不思考自己的過去和未來。
因為愛,迪倫竟走出天堂重返險惡叢生的荒原,從柔弱到堅強,從被擺渡到成為擺渡人,最終帶領(lǐng)崔斯坦重返人間。
這本書令人激奮,且恐懼,又令人溫暖而引人深思。想想我們,除了失去生命,其他的一切都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小插曲。當我們今天在抱怨人際關(guān)系越來越復(fù)雜的時候,我們要敲開心扉,問問自己是否真心對待他人?當我們還在抱怨工作不如意的時候,我們要反思,問問自己為之付出了多少努力?當我們在羨慕別人生活時,我們要認清現(xiàn)實,想想自己是否具備同樣的能力?當我們總是失敗,我們要分析原因,想想自己是否缺乏勇敢和堅定?
書中的'荒原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的就是靈魂內(nèi)心的景象,人生如同荒原之行。你哭泣,天空便會狂風(fēng)大作,陰雨密布;你歡笑,身邊就是燦爛陽光,寧靜如水。如何渡過荒原?除了勇敢面對之外,還要有強大的信念,“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是我們自己,努力做最強大的自己。
《擺渡人》讀后感8
我包括很多人大概都不知道人的終點是什么,人死后又是怎樣的場景。原來人是有靈魂的,死后依然是你自己,只是你脫離了你的身體,走的時候你還能看到你的親人是怎樣的悲痛,而你這時只能看著,然后你會遇到自己的擺渡人。然后你會跟著他走,去哪?往前。在這段往前的旅途中你會慢慢意識到原來你已經(jīng)死了,現(xiàn)在身處荒原,還面臨著被惡魔抓走的風(fēng)險,你可能再死一次。這次,是靈魂的死,魂飛魄散,你只能依賴自己的擺渡人,然后不斷往前。
這段旅途是如此有風(fēng)險而艱難,而你還有別的選擇嗎?只能跟著自己的擺渡人了吧!往前是什么?一條分界線,當你走到那里你就又回家了,然后你將離開自己的擺渡人,在那個“家”等待著與親人團聚,是的,總有一天你會等到的。那里不是天堂,卻也是天堂,“家”是你最終的想象,打開一扇門又回到了你理想的生活中去了。
我只覺得原來死的歷程是這么神奇,如果你違背了那里的.游戲規(guī)則,你可以逃跑,兩種結(jié)果,一是魂飛魄散,一是回到自己的身體里面,也就是還陽,這大概就是在鬼門里走一遭又回來了吧!這簡直太神奇了,不是嗎?
只是這本書的結(jié)局太過美好,因為愛上了自己的擺渡人,兩個人開始逃亡,最后真的還陽了,連一直不得不接受自己使命的擺渡人也一起回到了現(xiàn)實世界中。
這本書評價很高,暫時還沒有特別多的感悟,只是給了我很多震撼,也覺得就算自己某一天死了,在面對死亡的時候估計也不會害怕了,因為我會遇到自己的擺渡人,而不是孤獨的走完那段旅程,然后,我會回“家”。
原來人生不是虛無主義的,活著的時候應(yīng)該好好珍惜,好好經(jīng)歷,好好感悟,然后不斷完善完美自己的理想生活,為之努力,讓它接近現(xiàn)實,最后就算沒有實現(xiàn)那個理想,可是,死后那確實我最終的歸宿和家,所有的感情還在,所有的閱歷還在,所有的思考思想也依然保留,只是那里,沒有人愿意選擇離開那個“家”,因為內(nèi)心的害怕,不愿意再走一遭面對惡魔的危險,還是因為那里是所謂的天堂。
《擺渡人》讀后感9
如果我真的存在,只是因為你需要我。
——題記
我們都是偉大的宇宙中的一粒半徑不超過微米的塵埃,在日月的輪回中追趕著遠方,不知下一秒會發(fā)生些什么,亦不知會遇見誰。
命運是個頑強的老頭,放下一個個路障,望著我們跌倒,再給了我們一記重擊之后,卻顯得那么無辜。
《擺渡人》中,迪倫遇到了她的擺渡人———崔斯坦,一個有血有肉的'荒原中的人,也存在于喬納斯等人的荒原中,除卻一顆自由的內(nèi)心,他甚至連步伐都控制不了。常說:“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作者對話”,可我并不知道克萊爾的想法。反而,我會不由自主地相信周圍的一切都是我自己心中的荒原,而誰,會是我靈魂的擺渡人?
如果說生命是一片荒原,那我們這一生都在尋找荒原和故地的交界。在那里遇見離去的故人或是舊物。像往常一樣地生活,活在另一個國度中,充滿曾經(jīng)失去的美好,像行尸走肉一樣,我更喜歡現(xiàn)實。
迪倫最后做到了,滿懷勇氣和毅力,所以她找到了幸福。并不是荒原之后碰見薩利,而是重新回到了人間,現(xiàn)實中的溫暖更容易使人屈服。在克服魔鬼和荊棘之后,失而復(fù)得的溫暖更叫人珍惜。
我不知道誰是我的擺渡人,但至少他存在于我心中的荒原,臆想崔斯坦的溫暖帥氣,又或勝于他。將《擺渡人》理解為在荒原中尋求交界或是從荒原重返人間似乎都不為過,除卻荒原,夢想就是那顆閃亮的光球,它保護我們遠離魔鬼的折磨和如梗在喉的痛苦,引導(dǎo)我們走向我們最終的歸屬,而在現(xiàn)實中,那些成功的人,或就是超越維度的引力的掙脫者,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和煦和自由。
終此一世,尋覓他。
《擺渡人》讀后感10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
在現(xiàn)實世界,她是孤獨不幸的,父母離異,好友遠去,受人捉弄,她卻無力改變。當她偶然間知道父親的電話時,她是激動又忐忑不安的,與父親見面卻成了她迫切渴望去完成的愿望,于是她只身搭乘火車去見父親,奈何火車發(fā)生事故,原以為是唯一的幸存者的她事實上卻是唯一的遇難者,命運竟和她開了這么大的玩笑。
當她醒來爬出火車殘骸后,她遇見了正在等候她的擺渡人——崔斯坦。她用她的真誠善良感化了在一次次擺渡靈魂中逐漸麻木冷漠的崔斯坦,倆人間也敞開心扉交換心意。崔斯坦為了讓迪倫穿越荒原,平安到達天堂的彼岸,他壓抑自己的情感欺騙迪倫,可是到達天堂的迪倫也開始明白自己的追尋,開始想方設(shè)法尋找返回荒原的方法,愿意冒著生命危險去找崔斯坦,勸說崔斯坦回去荒原的起點。迎接他們的會是命運的贈予還是懲罰呢?可是不管怎樣,如果前進他們依然是分離的命運,那么為何不往回走,回到最初相識的地方,跟命運反抗一回,大不了也是一起死而已,卻不用忍受生離死別的`悲痛欲絕。這一刻,她是他的擺渡人,她引領(lǐng)他向命運發(fā)出狠狠的一擊。
回到失事火車殘骸時,她成功回到現(xiàn)實世界,可崔斯坦在哪?她害怕再也見不到她了。如果是這樣,她寧愿一輩子待在荒原里,至少他在身邊。然而她見到了他,在人群中只一眼,恍如隔世。
“原來你在這里”
“我在這里”
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
世間最動情的話莫過如此。
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你是你自己的擺渡人,生命中有那么多羈絆,能拯救你的,唯有你自己。
《擺渡人》讀后感10篇 擺渡人讀后感600字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