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人間失格優(yōu)秀讀后感3篇(讀人間失格的觀后感),以供借鑒。
人間失格優(yōu)秀讀后感1
“我這一生,盡是可恥之事?!边@是我對于這本日本文學大師太宰治先生的作品《人間失格》中印象最深的句子。
我終于還是鼓起勇氣提筆寫下這篇文字,為什么會用“鼓起勇氣”這樣令人怪異的詞?原因是太宰治先生在書中描繪的文字中的“喪”已經(jīng)侵蝕了我,這種不可抗拒的感染力像毒在血液中迅速流淌,慢慢深入骨髓……
在一位摯友的推薦下我初次接觸了太宰治先生的書籍《人間失格》,我懷著淡然的心態(tài)開始讀這本書,卻以意猶未盡結(jié)尾??此破降臄⑹鲋袔еЯ颓治g力,一點點打動我。
查閱了關于太宰治先生的資料,才知道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出身豪門,一生立志文學,師從金伏鱒二等小說名家;大學時代曾積極投身于左翼運動,卻中途逃脫;生活放蕩不羈,卻熱衷于閱讀《圣經(jīng)》;五度自殺,四度殉情未遂,三十九歲時與最后一位情人投水自盡。若是發(fā)生在當下的話怕是媒體們大肆炒作的素材了吧?《人間失格》是他的遺作,也是最被人知曉的作品。
回到書中的內(nèi)容,作者以自傳的形式訴說了自己的人生軌跡,真實而又深刻。小說主人公葉藏酗酒,放逐自我,用藥物麻痹自我,自殺,輾轉(zhuǎn)于多個女人之間,藥物和酒精侵蝕了他的身體和靈魂,他痛苦不堪,卻又無法掙脫。
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么?只是敘述自己的一生嗎?不是,是一種發(fā)自靈魂的的拷問:人生的意義是什么?是虛度光陰嗎?當然不是,但是這世上有很多人都在這么做,活著的每一天仿佛機械般行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人生沒有活出該有的色彩,枯燥無味。等到躺在病床上的最后一刻,回味起自己的人生,才恍然大悟,后悔莫及。
那些人是誰?可能是你身邊的人,也有可能是你自己。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直面的是人類共同面對的普遍課題,描寫了社會中概率越來越高的自閉者、叛逆者、邊緣者的悲劇。作品主人公就是這些人中的代表。葉藏若是處于當下,一旦試圖叛逆、忠實于自我地生活,那么社會會越來越容不下他,他就會被異化成“人間失格者”。太宰治先生的作品之所以會受世人稱贊,原因大概是悲哀的人都有葉藏的影子吧。他不斷引起人們的共鳴,殘酷地給予世人痛擊,甚至成為了不少人的精神導師。
“因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淪中生出驕傲。因為驕傲,所以不選擇生,所以拒斥粗鄙的樂觀主義”。他從掛著失真的笑討好所有人的童年,到掙扎于金錢與愛日漸倦怠而絕望的青年,葉藏于安樂時創(chuàng)作絕望之詩,于不如意時寫出生之喜悅,這樣的反差令人感到他的直率和悲哀。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所有人內(nèi)心的無意識深處都存在著一個“永遠的少年”。他不會老去,永遠不會長大成人,他是永遠的英雄,永遠的青春。他不會定型成某一特定角色,不被世俗束縛,會一直樂此不彼地追逐著自己的夢想,但卻沒有實現(xiàn)夢想的能力。這不是一種病態(tài),它代表著所有人心中永不可及的“理想”。在這種意義上,人們把太宰治先生的文學稱為永恒的“青春文學”。我們在他作品的主人公中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一個純真的“永遠的少年”帶來的心靈上的沖擊無可避免。他與這世界的人性的丑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打開了窺視人性的窗戶,從中看見自己的不足,他人的弊端,呼喚起心中一直藏起的膽戰(zhàn)和寒栗。
開頭的語句的確是我感觸最深刻的,我想作者能寫下如此篤定的肺腑之語必定是經(jīng)歷了社會的險惡,人性的冷漠以及自我的摒棄吧。一個僅三十幾歲的人能看透這一切,用盡一生才學寫下不朽佳作,必定擁有著無與倫比的才學,這是太宰治先生的作品給我最大的驚喜。
“人間失格”中的“格”一詞我將之理解為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誰沒有過痛苦和折磨?人間失格者不論何時都會存在,只是存在皆有意義,不論何種際遇都必有其須經(jīng)歷的因緣。與其凝望著深淵,不如懷抱溫柔,明媚地活著。這是最基本的積極處世之道。
生而為人,實則我幸。
人間失格優(yōu)秀讀后感2
因為筆者是日本文化愛好者,因此嘗嘗看一些日本的動漫和輕小說,同時也對日本文學有著稍微了解,而在諸多動漫和輕小說作品中,都介紹了日本文學家太宰知的遺作《人間失格》,譯為中文則是“喪失做人的資格”。
有人評價這部作品充滿了滿滿的負能量,讀了其中某些文字之后的確讓人很不舒服,例如書中有這樣的文字:“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世間就是個人之見的爭斗”,諸如此類的文字,而我讀完之后也是覺得自己的心情莫名變得低落,然而想著僅僅心情低落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想著從小說中尋找答案:大庭葉藏(主人公)是如何主動或被動地“人間失格”。
故事還還是要順著時間順序發(fā)展:
第一個階段:大庭葉藏的少年時期。
無疑葉藏在世人眼中是幸福的孩子,無他,只是因為他出身良好,父親是國會議員,自然葉藏小時候是不愁吃不愁穿的,而在大正末年以及昭和初年的日本,仍然有好多人吃不上飯。
但是這一切都不能讓葉藏感到高興,因為他無法感知他人,認為這一切都很疑惑。他的父親是一個典型的專制者,而在葉藏小時候,他曾經(jīng)被家里的男仆和女仆侵犯過。他認為告訴父母是沒有用的。而為了與世間人之間的聯(lián)系,他就充當了一個“小丑”的角色。
第二個階段:大庭葉藏的中學時期。
這個階段的葉藏還是一如既往的充當著大家“開心果”的角色,可是這樣子葉藏就幸福了嗎?結(jié)果在一次“小丑”表演之后葉藏的一個同學直接就說:’騙子!”。而葉藏為了使自己的把戲不表露出來就和這個人經(jīng)常在一起。而葉藏仿佛在這個人面前脫下面具一樣,他向這個同學表露了自己的夢想:當一名像梵高那樣的畫家。而這位同學對葉藏做出了兩個預言:葉藏未來會成為一個情場高手和一個很有名的畫家。
第三個階段:大庭葉藏的高中及以后
葉藏終于離開了故鄉(xiāng),到了東京。初到這花花世界,他仍然感覺到一種莫名的空虛,在這里他遇見了堀木正雄這個人,這個人教葉藏怎樣飲酒、怎樣與女人相處,而因此葉藏變成了一種真正的游戲人間。
這時葉藏的父親離開了議員的位置,而因此沒有理由在東京有房子,于是葉藏只好開始了租房的生活,而葉藏和堀木正雄的大手大腳,也讓葉藏陷入了困境。葉藏周游于各種女人之間,但是其精神卻越來越空虛,第一次殉情自殺,被救,后來葉藏充當?shù)退纂s志的漫畫作者,他的精神也越來越差,一次次,在一個藥店老板娘的引誘下, 他開始注射嗎啡,一步步,終于家人知道了,葉藏就開始了自己“精神病人”的身份,此時他徹底喪失了做人的資格。作品結(jié)尾有這樣的文字:
“今年,我將滿二十七歲,由于早生華發(fā),在周圍人眼中,我已年過四旬。”
可能有人認為葉藏是自己作的。偏偏沒有順從父親,結(jié)果卻一步步淪陷。然而當我們再翻開小說時,就會發(fā)現(xiàn),錯的到底是誰?
小時候的葉藏本來也算是一個可愛的孩子,但是家里仆人對他的侵犯,讓他對于周圍的有了懷疑,他相信過人嗎?他不告訴自己父母的情況,因為葉藏從小就知道“真理似乎總站在深諳處世之道的人那邊,他們總會巧舌如簧地喋喋不休。”
因為父親是政治家,葉藏從小觀察周圍的人,看著政治場合周圍人的社交,當面相互恭維,背后相互詆毀,然而雙方都相安無事,這讓葉藏大惑不解:“若我知曉那奧秘,也許就不會如此懼怕人類,也不會對每個人都盡力討好,更不會與人的生活對立?!?/p>
這樣的情緒和疑惑一直伴隨著葉藏以后的時光,周圍人的曲曲折折的話語他不是太明白,因為小時候的經(jīng)歷,他已經(jīng)對人這種生物的理解產(chǎn)生了疑惑。他錯失了一次又一次來自哥哥們的救贖。
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沉淪中感受著這世界的惡意,最終他被這世界判定為精神病人,終于喪失了做人的資格。在二十七的年華,頭上長了白發(fā),不到三十的人卻宛若四旬大叔。
葉藏錯了還是這個世間錯了?
筆者的答案是:這個世界的確讓人疑惑。
人間失格優(yōu)秀讀后感3
“人是思考著的蘆葦?!憋L吹過成片的蘆葦蕩,很美:無數(shù)纖細的蘆葦隨風搖動,還有一些卻因為根系不深,成了飛舞在空中的絮花。
在這個世界上好像還算和平的時代中,科學的浪潮一波又一波地向我們襲來,當人工智能可以如同人類一般去思維,我們作為“萬物之靈”的地位是否就此喪失?我想,這一切的一切還得從螺旋的根源說起——人類的價值觀與同情心。
很多人會認為,價值觀是對于外界事物評價的思考體系,但這不盡然。我們通過對事物的評價來尋找自身在人類社會上的定位。而價值觀的形成是日常生活的積累,是每個人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孟子曰:“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蓖樾模梢哉f是我們與他人建立聯(lián)系的心靈橋梁??吹诫娨暽系卣鸷笫軗p嚴重的災區(qū),你會萌發(fā)出對他們的惻隱之心?!盁o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他們都與我有關?!倍斖樾纳A到了一定的高度,我們便將之稱為偉大。
所以在我看來,價值觀與同情心是擁有做人的資格的先決條件,作為一個人,我們可以不偉大,也不一定要做出什么杰出的社會貢獻。做人最最重要的,是要有做人的意識,有活在當下的真實感。而不得不提的是,現(xiàn)代網(wǎng)絡的大眾普及在很大的程度上削弱了這種實感。
每天在微博,新聞上熱議的事件不少,而地下的評論看多了,便會覺得千篇一律,仿佛一個機器模子中刻出來的,既無思考也無內(nèi)涵,有時竟還會看到有人在在災區(qū)照片下邊評論:這照片拍得真具有藝術感,用得那款濾鏡?如此現(xiàn)象比比皆是。這不僅是一種歷史虛無感的體現(xiàn),更是一種人性的悲哀,我們從古至今提倡的“真善美”為何會在這個人工智能時代如此缺失?也許,在擔憂人類被機器取代之前,我們首先應該自省,自己是否有做人的資格,這資格指的不是更風在網(wǎng)上發(fā)發(fā)雞湯文,刷刷存在感。而是用行動強烈地區(qū)分開人類與機器的界限,要證明人類的價值觀與同情心是獨一無二的,它們?nèi)允潜簧鐣枰?,被我們所需要的?/p>
人間失格,希望這句警語可以永遠深埋地下,成為警戒,提醒人們的標牌。
人間失格優(yōu)秀讀后感3篇(讀人間失格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 人間失格讀后感大全心得大學生7篇 大學《人間失格》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