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政治教師讀書隨筆3篇(高中政治教師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

政治教師讀書隨筆1
《萬歷十五年》黃仁宇
本書是美籍華裔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首次以其“大歷史觀”分析明代政治制度的癥結(jié),并探究現(xiàn)代中國之來路。主要分為七章,從幾個很有代表性的主要人物:萬歷,申時行,張居正,海瑞,戚繼光,李贄,展開探究全面的政治制度問題。雖然取名《萬歷十五年》,但在時間和空間上并不局限,并稱為“大歷史觀”,對于政治、歷史、社會都有較深入的分析。在這本書中,也能看出一些英文翻譯的痕跡,也可以看做一本外國人對于中國古代官僚政治的看法的書。
張居正,申時行,海瑞,戚繼光,李贄,這些書中的主要人物都在各自的領(lǐng)域積極探索,致力于改革和創(chuàng)新。但是,他們最終或身敗,或名裂,沒有一個人功德圓滿。這種情形,斷非個人的原因所得以解釋,而是當時的制度已經(jīng)山窮水盡,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無不成為犧牲品而遭殃受禍,文官為主的官僚政治體制卻依然阻礙該改革的進行。所以政治制度是
這是一本影響比較大的書,寫法在上個世紀80年代是十分新穎的,并且于史學研究方法和思路上也有所突破,不僅對于學術(shù)有重要影響,對于其他方面也有很深的影響,很多人都讀過這本書。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出版之后面向大眾的歷史寫作層出不窮,比如易中天等人,與這本書開創(chuàng)的寫作方法不無關(guān)系。
《宋代文官選任制度諸層面》 鄧小南
本書學術(shù)性較強,所及史料非常詳實,論述范圍也十分專門。但宋朝是一個在人事和科舉制度比較有特點的朝代,研究其制度的成因與利弊,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對當今社會也十分有意義。我只大體上闡述一下自己對于宋代官制的看法,并不詳究書中繁雜的各種“疊床架屋”似的官制。
書中主要圍繞宋代文官選任制度中的各種問題的矛盾沖突與折衷論述?!八未墓俾毺攸c在于官、職、差遣分離。對寄祿官秩的磨勘敘遷、對差遣職任的委派除授,構(gòu)成宋代銓選的主要任務?!彼未婆e最盛,這是統(tǒng)治者拉攏士人階層的一種手段,并有較成熟的薦舉制作為補充,這樣的官僚系統(tǒng)是有經(jīng)驗的,但是我認為宋代的官僚機構(gòu)的繁復是一大弊端,冗員的現(xiàn)象便體現(xiàn)在官、職、差遣的分離,也體現(xiàn)在“員”與“闕”的矛盾之中,這與當今大學生的就業(yè)問題有兩分相似,很多大學生好似候“闕”的“員”,這應當讓我們思考制度問題。
宋代官制與當今相似的另一個問題是“官場文化問題”。磨勘法固有它存在的積極原因,比如書中所述“防止攀援朋比”,“加強集權(quán)的政治”,(p117)但是不可否認的產(chǎn)生了人浮于事,“不求奮勵事功,但務墨守成規(guī)以保無過”的消極官場文化。這與當今時代的有些現(xiàn)象十分相似,官員但求無事,不求上進,這是有歷史因素的,也有政治制度因素。當今對于基層的官吏的“考課”竟與古代驚人的相似,首先是稅收,其次是穩(wěn)定發(fā)展,即“無事”,當然今天的監(jiān)察制度可能更加嚴格,但依然沒有改變官員文化中消極的一面。中國就缺乏一種忙碌于政事的官場氛圍,官的文化需要改進,但中國來自人民的壓力不像西方那樣大,缺乏改變的動力。所以我認為當今對于官員選任仍缺乏沙汰機制。
政治教師讀書隨筆2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錢穆著
這本書主要分為五個部分,分別講述了秦漢,唐,宋,明,清中國歷史上政治制度比較突出的五個重要朝代的政治制度史。這本書的條理十分清晰,每個朝代分別從政府的組織,考試和選舉,賦稅制度,國防與兵役制度四個方面來分析制度優(yōu)劣。本書比較重于對于政治體制的變遷與優(yōu)劣的分析,而且重于細節(jié)方面的研究。
錢穆先生的淵博學識當然不可否認,但個人覺得錢穆先生的意見中個人的對于民族自尊的主觀好惡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主觀成分過多。對于細節(jié)方面的評述還顯客觀,但對于中國古代關(guān)聯(lián)政治制度總體的評述和把握就顯得過于主觀,帶有個人的情緒。例如書中有這樣的話,“由歷史事實平心客觀地看,中國政治,實在一向是偏重于法治的,即制度化的,而西方近代政治,則比較偏重在人治,在事實化?!边@在現(xiàn)在看來近乎是可笑的。這可能與這本書原來是演講稿有關(guān),必須要有引發(fā)聽眾共鳴的東西,也可能與當時的學風與歷史條件有關(guān),但放在今天就不能不用略帶批判的眼光來讀這本書。
錢穆先生在書中對于漢代的政治制度十分推崇,而對于清朝則迎頭痛批其“‘部族政權(quán)’之下的‘法術(shù)’和‘私心’”,我覺得這樣說是不全面的。首先漢代與清代的條件相隔兩千年,社會各個方面差距很大,漢代“官級較少”,“經(jīng)濟生活簡單”(王昆吾:讀《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所以統(tǒng)治難度要大大低于清朝。然而也可以這樣看,漢代對于當時的社會來說制度是合格的,而清代的制度對于它所處的時代來看則十分腐朽。但是這也是制度的表面現(xiàn)象,
深層的經(jīng)濟文化因素還未考慮,并不僅僅是制度的問題。所以對于錢穆先生中國政治制度是逐步倒退的,“后不如前”,這個也是有問題的。
《中國政治制度史導論》 張鳴著
作為一個對歷史了解十分有限和片面的理科學生,我覺得讀一下這種導論類的書還是有必要的,不了解古代政治制度的大體原貌是無法去讀更深一些的書的,所以就在嚴老師的書目外選了這本書。總的來說這本書與老師課上的內(nèi)容互有聯(lián)系與印證,又各有所長。這本書按照朝代劃分,講述了從先秦到晚清各朝政治制度的大體狀況,對于構(gòu)建中國古代官僚政治體系很有幫助。書中的史料講解方面很全面,基本還原了各朝各代的政治面貌。對于政治體系的研究主要從政治中樞變遷,中央行政機構(gòu),地方行政機構(gòu),科舉學校制度,人事制度,政治文化和軍事制度等方面做概述式的講解,因而對于各個政治、歷史事件抱有比較客觀中立的態(tài)度,可以對基本知識做出一定的解析。這本書還有分析了制度變遷的內(nèi)在原因,雖然并不十分深入,但對于像我這樣的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啟迪作用的。
這本書細節(jié)方面較為全面,對于各種制度的聯(lián)系發(fā)展和變遷原因也有詳盡全面的論述。對于制度主義和歷史主義的方法都有所介紹。缺點是沒有對于經(jīng)濟的過分關(guān)注,對于財政制度、司法制度之類的,即使有所涉及,也是蜻蜓點水,一筆帶過。這本書淺顯易懂,故而比較好讀。也不乏幽默之處,據(jù)說人大的張鳴教授的課也是不錯的。
政治教師讀書隨筆3
不同的榮辱觀,是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反映。青少年正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時期,幫助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倳浱岢隽松鐣髁x榮辱觀,通過認真的學習,我們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意義,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的任務是如何將榮辱觀滲透到教育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有正確榮辱觀的學生。
作為一名德育課程教師,我認為要通過加強德育課程的建設(shè)來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以下談自己的四點認識:
一、要旗幟鮮明地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
當前,因為高考應試的需要,一些地區(qū)和學校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學校德育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德育課程擔負著培養(yǎng)“三觀”的重要任務,學習了總書記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講話后,我們應該認識到當前德育課程不僅不能削弱,而且應當加強,應該在不同年級旗幟鮮明地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尤其是高中畢業(yè)年級的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社會的關(guān)注度在提升,但是往往會出現(xiàn)認識上偏差;他們面臨著新的選擇與考驗,但是往往會遇到許多的困惑,因此,他們更需要用正確的“三觀”進行引導。
另一方面,當前,中小學都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教師們嘗試著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關(guān)于榮辱觀的教育,我認為,政治課教師一定要認真學習“八榮八恥”榮辱觀,并將它轉(zhuǎn)化為自己的思想,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言”和“行”表現(xiàn)出來,課堂上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讓學生在正確輿-論的引導下進行思考和活動,不能讓課堂形成所謂的“探究”、“辯論”的氛圍,形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局面。
二、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要將專題教育活動與日常教學相結(jié)合
“三觀”教育既要有能夠觸動學生心靈的、主題鮮明的專題教育課程,又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做到“潤物細無聲”。
政治課的教學內(nèi)容中有許多是體現(xiàn)“八榮八恥”榮辱觀的,如“我國公民與國家的關(guān)系”、“樹立科學世界觀,反對各種迷信活動”、“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選擇崇高的人生目標”、“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等內(nèi)容。教師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結(jié)合社會的實際、學生的實際進行榮辱觀的專題教育活動。只要教育具有針對性、生動性,又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是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許多中學生在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時能夠表現(xiàn)出一定的愛國熱情,但是他們的熱情通常只是表現(xiàn)在一種情緒上,而對“辛勤勞動”、“團結(jié)互助”、“誠實守信”既在認識上有很大的誤區(qū),又很少落實到行動中。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滲透榮辱觀的教育就現(xiàn)得尤為重要,教學案例的選擇、對具體事件客觀公正的分析、對學生言行的正確評價等教育的滲透會讓思想認識更深刻,對行動的落實會起到積極地作用。
三、堅持“三貼近”原則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
如何讓社會主義榮辱觀在德育課程上得到落實呢?舉一個小例子:一位初一年級的學生曾經(jīng)問我:“您讓我們愛國,可是國家為我們做了什么呢?”,我利用教材“國家職能”的相關(guān)內(nèi)容,選擇了大量的有一定時效性的材料,說明國家如何對人民負責,并引導學生列舉他們所知道的、感受到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因此,德育課程落實榮辱觀要堅持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只要以正確的榮辱觀為指導,立足于學生現(xiàn)實的生活經(jīng)驗,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貼近學生的認知方式,注重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德育課程的實效性就能突顯出來。
四、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需要多元的評價標準
德育課程作為一門必修課程需要有合理的評價標準。無論對學生還是對教師,評價都不應該只是試卷的考試分數(shù)。不同的學校要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采用多元的標準來評價德育課程的教學效果,讓德育課程得到良性的發(fā)展。
最后,給家長提一點希望:榮辱觀的教育需要家長的支持。曾經(jīng)一位教師對我說,一位學生對教育他的老師說:你明年還想簽合同嗎?不想干了你就說話。也許這個案例太典型,但它卻折射出我們社會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反映出我們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家長對德育課程表現(xiàn)出不屑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影響到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事實證明,家長的這種做法只能對孩子的健康發(fā)展起到消極的作用。希望家長在為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物質(zhì)條件的同時,要加強對孩子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導。
政治教師讀書隨筆3篇(高中政治教師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 2020年疫情期間優(yōu)秀教師教師個人年終述職報告 小學教師述職報告2020抗疫
★ 教育教學基本功競賽心得體會共3篇(體育教師參加基本功大賽心得)
★ 有關(guān)期末教學總結(jié)3篇 教師學期末總結(jié)
★ 初中英語教師個人研修計劃模板3篇 小學英語教師個人研修計劃
★ 2020教師節(jié)演講稿900字范文精選(5篇)(教師節(jié)演講稿左右)
★ 教師年終工作個人總結(jié)20215篇 2020-2021學年度教師個人工作總結(jié)
★ 職業(yè)教育師資培訓會議簡報范文(關(guān)于教師業(yè)務培訓的簡報)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政治教師讀書隨筆 政治 教師 讀書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