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李中瑩經(jīng)典語錄3篇 李中瑩經(jīng)典語錄文章,以供借鑒。

李中瑩經(jīng)典語錄1
李中瑩談親子教育
怎樣培養(yǎng)孩子,把孩子培養(yǎng)成健康活潑是每個家長都在考慮的問題,最近香港NLP高級執(zhí)行師、情緒管理專家李中瑩在接受記者時的一番話也許對各位有所啟發(fā)哦。
1、有的家長總是想方設法給孩子提供最好的(如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食品與玩具),感覺對自己的孩子“怎么愛他也不夠”,希望給孩子一個完美的世界。李中瑩老師是怎樣看待這種現(xiàn)象呢?
家長的職責是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如果你給他事事安排如意,這樣做反而妨礙了他的成長,成長必然是有痛苦的。比如小孩子學走路、出牙,都會經(jīng)歷一點痛苦,這是成長的代價。
我發(fā)現(xiàn),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些父母愛的方式是錯誤的,至少有以下三種錯誤的方式:一是妨礙孩子的成長;二是控制孩子的成長,三是代替孩子成長。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
在親子關系中,有二句話對孩子的傷害最大,后遺癥最大:第一句是“我這樣做是對的?!?,第二句是“我這樣做是為了你好?!?/p>
2、親子關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最重要的是無條件的愛。有真愛的家長或者真正懂得表達愛的父母會時時不忘投向孩子肯定的目光,而且沒有任何輔加條件。一個小孩子正是在這種肯定的目光中,才漸漸地發(fā)展出自信心,然后才能發(fā)展出自尊,再漸漸地發(fā)展出自愛。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5000次以上的肯定。
事實上,不少父母并不知道如何肯定自己的孩子。肯定孩子也是一種親子教育技巧,要多多練習:父母可以肯定孩子的情緒,或肯定孩子的動機;肯定孩子可以肯定的部分,或者從他的角度來作出肯定。
給孩子講道理,大一點的孩子會產(chǎn)生無力感,年齡較小的孩子則聽不明白。先肯定或接受孩子,孩子才會接受你,你的機會就會更多,這樣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親子關系中還有一個部分也很重要:孩子的心理發(fā)展要和他的生理發(fā)育一致。如果一個人的心理發(fā)展與生理發(fā)育不同步,就很容易產(chǎn)生各種沖突與心理困擾。
所以,父母的責任是要幫助孩子建立起自我概念,建立起自信、自尊與自愛,培養(yǎng)他規(guī)劃好自己人生的能力,這樣的孩子將來才有可能擁有成功而又快樂的人生!維護孩子的自尊心。
3、對于比較頑皮的孩子,父母怎么做才比較有效?
如果孩子本身并沒有存在什么問題的話,不少好動、頑皮的孩子往往比較聰明。從大腦發(fā)育的角度來看,如果我們重復同一個動作,對于我們的大腦而言,只是運用了其中一小部分神經(jīng)網(wǎng)絡而己。而頑皮、好動的孩子往往動作很豐富,每一次動作都不一樣,這樣,他就會在他的大腦中構(gòu)建更多更豐富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因此,這樣的孩子往往更聰明、更能干。
父母可以怎么做呢?不妨安排一個親子時間,與他一起做“頑皮的孩子”,給他充分的頑皮的自由,與他一起玩?zhèn)€痛快,當然,你也要設立一定的“規(guī)矩”,比如玩好了,一定要自己收拾玩具。
4、在親子教育的過程中,父母該如何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呢?處理孩子情緒問題的焦點是:讓孩子與他的“感覺”在一起。
有不少父母或祖父母輩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不允許孩子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形:
“不許哭,否則拐賣孩子的人來抓你了?!边@樣,孩子的情緒不但沒有被接納,反而增添了恐懼。
“男孩子怎么可以哭呢?”聽了這樣的話,孩子心里會產(chǎn)生愧疚感。“不要哭,警察來了!”這會使孩子產(chǎn)生犯罪感。
你知道嗎?一個小小孩的自信往往是被我們這些不懂得如何來愛孩子的父母所摧毀的。
處理孩子的情緒困擾大致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接受。接受受情緒困擾的孩子。
第二步:分享。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并用語言描述孩子的感受,取得他的認同并使他產(chǎn)生信任。
第三步:處理事情,商量對策。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比如在幼兒園被小朋友咬了一口,原因是什么?事情發(fā)生的經(jīng)過是什么樣的?如果孩子年齡太小還不太會用語言表達,父母可以先從老師那里了解事情的始未,用語言描述一番,寶
寶可以用點頭或搖頭來表示。大一點的孩子,父母可以與他一起商量對策,先想出三種以上的處理方案,然后選擇其中可操作性最強的那一種去執(zhí)行。
這個過程對孩子而言,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的機會,學習如何處理生活中的沖突,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感覺,學習如何從另一角度來看問題。
在處理孩子情緒問題的過程中,父母要注意的是多說感受,不要直接講“對與錯”;要先接受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先談事情的經(jīng)過。這樣處理才有效。在親子教育中,年輕父母不能照搬書本上的教條,一種方法無效,馬上要調(diào)整,換新的方法與策略再試,要追求效果最大化。
李中瑩經(jīng)典語錄2
由于影視作品的影響,我們一想到心理治療,腦海中往往浮現(xiàn)的是弗洛伊德式的躺椅,以及追根溯源的、漫長的精神分析。這對于都市中很多繁忙的現(xiàn)代女性來說,想起來就頭大。而NLP簡快療法第一眼看上去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簡”及“快”。快速見效的心理療法?這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技術?這世界上難道果真有能醫(yī)治心病的速效藥?
讓我們和李中瑩共進下午茶,和這位著名的NLP專家談一談!
李中瑩,美國職業(yè)催眠治療師,NLP培訓師,香港專業(yè)效能管理學院的創(chuàng)辦人。專門研究處理情緒和態(tài)度、思考模式及對外溝通等問題的研究。曾在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等學府講授心理輔導技巧。
第一杯茶:愛一個人只給你一個權(quán)利
愛一個人只給你一個權(quán)利——為他做一些事情,讓他更成功更快樂,而這還要看他是否愿意接受?!钪鞋?/p>
談話背景
李中瑩先生在其著作《愛上雙人舞》一書中專門探討了“如何擁有和諧的戀愛、婚姻生活”,并從NLP的角度,對如何改進婚姻提出了建議。
觀點:愛只給了你一個權(quán)利
面對婚戀中的恩恩怨怨,李中瑩先生說,90%的情感和婚姻問題源于三個錯誤的信念,而錯誤的信念必將導致錯誤的思維、決策及錯誤的行動。比如,愛一個人就要求他也愛我。但實際上,愛一個人并沒有給你以下權(quán)利:
一、要求對方也愛你;
二、要求他照顧你的成功幸福;
三、讓你可以操控他的人生。如果恰巧對方也愛你,能照顧你的幸福生活,并愿意讓你參與他的人生,那是你的幸運,但并非你應份的權(quán)利。愛一個人只給你一個權(quán)利——為他做一些事情,讓他更成功更快樂,而這還要看他是否愿意接受。專業(yè)鏈接:BVR
BVR是NLP的基本概念。BVR代表信念、價值、規(guī)條,是Beliefs,Values & Rules的縮寫。它是我們思考、決策、行動的基本決定因素。
信念是指人認為事情應該是怎樣的(如認為:男人應當照顧自己的女人),而價值是事情的意義(因為覺得:這樣才顯得他愛我),規(guī)條是事情怎樣安排才能取得價值(所以,他一定要在我生日時送我禮物)。根據(jù)NLP的理論,所有內(nèi)心的困擾,都是來自一些BVR的沖突。
典型情境
當結(jié)婚的時候,女方的父親往往會對女婿說——我把她交給你了,你可要好好照顧我的女兒。這顯然是把女兒當成小孩的說法。所以,很多人結(jié)婚的時候,看上去是兩個20多歲的人,但心理年齡可能只有12歲,兩個12歲的人在一起,再生小孩,這個情況非常普遍。
分析:托付心態(tài)是對婚姻的最大的殺傷力[/B]
李中瑩先生指出,這種把照顧自己的責任,交給另一個人的心態(tài),就是“托付心態(tài)”,也是婚姻中最具殺傷力的心理模式。托付心態(tài)是兒童對父母的心態(tài),只能導致一方依賴另一方。而在托付心態(tài)下的兩個人就成了1+1=,就是一個人要背負另一個人,兩個人都有很大的無力感。
表面上看來背負者很累,其實被背負的人更可悲,因為她已經(jīng)對自己的幸福無能為力,人生的步伐停頓了。因此被背負的人常常有抱怨和委屈,抱怨的潛臺詞是在說:“你要對我的成功快樂負責,你沒有做到。”而委屈的潛臺詞是:“你比我高,你做了傷害我的事情,我沒有能力改變?!?/p>
而健康的愛情應該是這樣的:每個人的成功快樂必須是自己照顧自己,同時,我愛她,她愛我,我讓她成功快樂,她也讓我成功快樂,這樣兩個人加起來就是1+1=4。他強調(diào)道:這樣兩個人就非??鞓?同時沒有壓力。
舒唱感言:你是不是討愛者?
身為心理咨詢師的多年生涯讓我有一個很深的感受,在兩性之愛的世界里,討愛者多。那份討愛的幕后源于幼小時從父母那里沒有得到足夠的愛。于是,輕一點的“討愛”是怪對方陪自己不夠,重一點的就會因為嚴重地缺乏安全感而做出“盯梢”等等看似乖僻的行為。
幼稚的男人和幼稚的女人一樣,允許自己一生都活在“小孩子”般的狀態(tài),內(nèi)心只有兩個字“我要”!當你聽到有人在說“沒有你我活不下去”之類的話的時候,你應該知道這是一個很小的孩子對媽媽說的話才對。但在戀人之間也會常常聽到這類的話。這一類人基本上是站不起來的,即使是站在那里也是顫顫巍巍的。于是只有把肩膀靠在了另外一個人身上,還美名其曰“愛情”。
第二杯茶:NLP幫你找到第三選擇
凡事必有至少三個解決方法
● 對事情只有一個辦法,必陷困境,因為別無選擇
● “沒有辦法”使事情畫上句號,“總有辦法”則使事情有突破的可能
● 重要的是你想不想回家,而不是這條路通不通
——李中瑩
談話背景
NLP,既身心語法程序?qū)W,其基礎是對大腦神經(jīng)運作機制的理解。在NLP的技術中,往往通過改變大腦中視覺、聽覺、感覺的經(jīng)驗元素,快速有效地幫助人建立積極的內(nèi)心“印記”,以此替代不良的“印記”,從而迅速消除不愉快體驗及影響。作為NLP培訓師,李中瑩先生著有《NLP簡快心理療法》 一書,并針對心理治療和企業(yè)管理的不同需要而設置了不同的NLP的培訓課程。
觀點:凡事必有至少三個解決方法
在NLP的12條前提假設里有一條是“凡事必有至少三個解決方法”。李中瑩先生說,當人在一個場景只有一個選擇的時候,是容易出問題的。有兩個選擇也不夠好,因為我們常說左右為難,進退維谷。只有當出現(xiàn)了第三個選擇時,就開始好了。從神經(jīng)學的角度來說,有第三個方法,就一定要有網(wǎng)絡,有了網(wǎng)絡思維就打開了。一般來說想到第三個方法,就可以有四五六個方法出來。
典型情境
一個太太抱怨先生不體貼自己,本來抱怨是因為對方?jīng)]有做好,希望對方改進,但結(jié)果往往是越抱怨,對方離自己越遠,事態(tài)卻依然如故。
分析:如何讓心靈癱瘓的人站起來
面對這種內(nèi)在無力甚至是心靈癱瘓,李中瑩先生認為,一個問題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常常是因為堅持用無效的方式去處理問題。比如那位太太盡管看到了抱怨無效,但依然堅持。
所謂心理治療的效果,只不過是改變一個來訪者和人、事、物的關系。比如說,一個人害怕死亡,那就要改變他跟死亡的關系(內(nèi)心對死亡的看法)。NLP的觀點是,每一個人已經(jīng)具備了足夠的能力,就是內(nèi)心的能力,無需外求??梢哉f,一個人可以給自己制造問題,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心理輔導從來不是改變外面的世界,而是改變來訪者腦袋里的世界。
NLP的技術可以幫助人發(fā)現(xiàn)其他的選擇。當某一個新的選擇有效時,那個問題的死結(jié)就被打開了,這個過程是:
一、面對;
二、接納;
三、放下;
四、轉(zhuǎn)身朝向未來。比如,一對男女戀人分手,男方很生氣,朋友勸說他,他還是不服氣。不服氣就是沒有接受。沒有接受就不能放下,于是,就卡在那里了。而一個人如果堅持不改變,全世界對他都沒有辦法。人,永遠都要靠自己改變自己。
專業(yè)鏈接:10分鐘處理分手后的不良情緒
羅小姐在兩個月之前與男友分手,現(xiàn)在有時心情依然會受影響。
李:你現(xiàn)在閉上眼睛想象你的前男友就在你眼前。他現(xiàn)在臉上什么表情?
羅:就是那種嬉皮笑臉的表情。
李:你現(xiàn)在想起他,非常不高興是10分,沒有不高興是1分,你現(xiàn)在感覺是幾分?
羅:6分。
李:好,現(xiàn)在我來說一段話,你在心里重復,說完了就點頭。
羅:好。
李:我感謝你和我共度了一段生命中的時光。和你在一起,我獲得了成長;和我在一起,你也得到了成長。現(xiàn)在我接受你回到自己的人生中,我也要放下這段關系,回到自己的人生中去。
李:你現(xiàn)在看他臉上什么表情?
羅:不象剛才那樣了,有點難過。
李:好。現(xiàn)在你想象,你的父母就在你的背后,他們給了你生命所需要的所有,能想象出來嗎? 羅:能。
李:現(xiàn)在你想象,你的前男友,他的父母也站在他的背后,給了他的生命所需要的所有??梢詥幔?羅:可以。
李:在你和他交往的時候,你對他的一些期望,其實是你對自己父母的期望,現(xiàn)在你把這些期望從他那邊收回來,還給你的父母。想象出來后你就點頭。(羅小姐點頭)
在你們交往的時候,他對你的一些期望,其實是他對自己父母的期望,現(xiàn)在你把他的這些期望還給他的父母。想象出來后你就點頭。
(羅小姐點頭)
李:你現(xiàn)在看他臉上什么表情?
羅:不那么難過了。
李:好,你現(xiàn)在想象,他和他的父母在一起,轉(zhuǎn)身走向他自己的人生去了。你也和你的父母在一起,轉(zhuǎn)身走向你自己的人生??梢韵胂蟪鰜韱??
羅:可以。
李:好,羅小姐,現(xiàn)在請睜開眼睛。你最近旅行去過哪里?(批注:即使是前面有轉(zhuǎn)換,在后面依然使用積極記憶混合鏈接)
羅:云南麗江。
李:那里好玩嗎?
羅:我非常喜歡那里。
李:好,你現(xiàn)在想起你的前男友,心情怎么樣?非常不高興是10分,沒有不高興是1分,你現(xiàn)在感覺是幾分?
羅:2分。
李:那就可以了。
(注:本個案根據(jù)李中瑩老師實際治療案例綜合整理)
注:
在NLP療法中,往往需要改變記憶中的經(jīng)驗元素,比如視覺元素,聽覺元素,感覺元素。
在處理這個個案時,當羅小姐在想象中“看到”男友的表情變化的時候,實際上已經(jīng)改變了她大腦中對男友印象的“經(jīng)驗元素”,這本身既是治療的一部分,也是治療效果的表現(xiàn)。這樣,當羅小姐再次想到前男友的時候,大腦會自動找到帶來更良好的感覺的“照片”,而不是原來引起她不愉快的“照片”。
詢問旅行這類無關話題是“打破狀態(tài)”的技術,在打破治療狀態(tài)之后,再進行治療效果的測試。
通過這樣簡短的治療過程,咨詢師改變了來訪者和前男友的關系、以及來訪者對前男友的看法,因此在重新面對同一分手事件時,大腦中有了新的選擇,不再被原來的模式所困擾。
第三杯茶:認識負面情緒的正面力量
動機和情緒總不會錯,只是行為沒有效果而已。
所有負面的情緒會有其正面的價值。只要你明白了,就能善用它。
——李中瑩
談話背景
李中瑩先生亦是情緒智能方面的專家,他的EQ工作坊教授如何有效處理情緒技巧。
觀點:正面的負性情緒?
在人們以往的認識中,容易把情緒分成有好有壞。李中瑩先生提出“認識負面情緒的正面力量”這一概念,并且指出:“所有負面的情緒會有其正面的價值。只要你明白了,就能善用它?!?/p>
典型情境
一個人在遭遇車禍后就對汽車很恐懼;因為戀愛中曾被遺棄就對異性很憎恨;因為受到老板嚴苛對待就討厭老板厭惡工作;因為前夫沒有照顧好小孩就很氣憤,和他糾纏不休……
分析:讓情緒帶你離開
很多人都是自己情緒的奴隸,情緒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在自己產(chǎn)生負面情緒的時候,或者壓抑,或者逃避?!皦阂帧笔菑娮鲗捜?,“逃避”就是使自己忙于其他的事。
情緒是人類最重要的最活躍的東西。很多人覺得對情緒無能為力,但其實情緒能夠給我們提供很多東西。比如憤怒,它的正面意義就是可以給我力量去改變一個我不能接受的情況。大部分人的錯誤是用憤怒帶給他的力量去“遷怒”于外邊的人、事、物,這往往不會有效果,只能在制造的惡性氛圍中繼續(xù)惡性循環(huán)。如果保留憤怒帶給你的力量,把它用在改變自已,例如被老板苛責后,借情緒的動力讓自己更努力地做事,就會最終改變老板的看法,證明自己的能力,才是對事情真正的改變。
再比如說痛苦,不管是生理的痛還是心理的痛,都是指引人要改變方向,要離開威脅,從而擺脫痛苦,朝向快樂的方向走。所以,在一個關系中,感到痛的那個人就是需要采取行動的那個人,而不是另一個人。應用NLP簡快療法的技術,比如“逐步抽離法”,可以把情緒交還給負責情緒的潛意識部分,讓情緒和理性剝離開,這樣即使引起困擾的事情沒有解決,一個人也可以很快從負面情緒中抽離。讓負責理性的意識層面就可以更好地工作,從負面情緒、負面事件中提取正面的價值,并找出更好的選擇。
舒唱感言:
美國專門研究情緒的心理學家洛伊.馬提納博士說,連接身體與心靈的自然愈合能力,最強而有力的途徑就是情緒。情緒不僅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內(nèi)分泌系統(tǒng)有內(nèi)在的關連,而且深深連接起我們的思維模式與生理健康。
我們排拒自己的情緒,只因為我們對它們下了論斷,只因為我們認為它們是“壞”的,“錯”的,但其實并非如此。情緒就只是情緒罷了,如果我們可以接納自己,就可以發(fā)揮情緒的引導力量,使自己更加的喜悅與開放。
專業(yè)鏈接:逐步抽離法[/B]
逐步抽離法是NLP簡快心理療法中一種處理來訪者情緒的技巧。其方法是:
1.讓來訪者坐在椅子上,回想帶來困擾的事。
2.站起來,走開數(shù)步,“看”著椅子上代表情緒的“自己”。
3.檢查自己內(nèi)心的負面情緒,用一種顏色來代表(如黑色),想象黑色陰影的大小。
4.想象黑色陰影全部飛向椅子上的自己。
5.感受心里的情緒,顏色變淡,形狀減小了。
6.重復4、5的做法,直至情緒全部送向坐著的自己。
7.如果心里還有一點情緒,可以由它好了。那是潛意識堅持保留一點感受作為推動力。
李中瑩:我是一個信差
TH:對于非專業(yè)的普通人來說,NLP簡快療法能夠提供什么幫助?
李:在生理健康上,假如有一個健康的基線,如果你低于基線,就是生病了,你可以打針,吃藥,做手術,做各種治療;如果你想比基線還高,你可以服用保健品,可以健身跑 步打太極練瑜伽……
但在心理健康上,如果你低于基線,有精神分析,完形療法,各種咨詢和治療的方法,以至精神科的藥物。但如果希望能夠更成功更快樂呢?就沒有太多的方法,只能等到一個人掉到基線以下在把他救上來。NLP則是一種對于基線以上和基線以下都有效的方法,相當于有病治病,無病可以強身健體。
我一直認為,我是一個信差,把這種好的學問帶給需要它的人。
TH: NLP簡快療法為什么能夠“簡”而“快”?
李:NLP簡快療法之所以能快速有效,因為它把焦點放在“解決”上,而不是“問題”上。傳統(tǒng)的輔導工作用很多時間放在找出原因上,而NLP簡快療法認為“未來”更重要,所以會將談話重點轉(zhuǎn)移到“那你想下次有
怎樣的不同?”這樣來訪者就能集中于有效的思考,也會更合作。
所以,NLP簡快療法的興趣不在于“為什么”(Why),而是在“做什么”(What)和“怎樣做”(How)。
TH:我發(fā)現(xiàn)您在談話時,不管是在咨詢中還是在平時,都特別犀利,能夠一下子“擊中死穴”,請問這是什么原因?
李:在NLP中,有一套技巧,叫做“檢定語言模式”,是NLP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檢定語言模式幫助你發(fā)現(xiàn)語言模式中透露出的對世界的看法,從而從語言中發(fā)現(xiàn)對方(或自己)思維中打結(jié)的地方,并且進行相應的發(fā)問和響應,這可能就是所謂“擊中死穴”。
這套技巧原來是英文的,我把它中文化,花了半年的時間。現(xiàn)在看來這套東西很簡單,有三大類12種語式,但當時費了很大氣力。明白了這套技巧拓寬了我的思路,好像原來頭腦里的“胡同”都變成了像北京的四環(huán)、五環(huán)那樣的道路。
比如在歸納類當中,有一種語式是“能力限制式”,比如一個人說:“我不可以放松?!边@顯示說話者把自己放在一個不良的框框中。所以就可以反問:“你做了些什么去阻止自己放松?”
再比如,在扭曲類里,有一種語式是“因果式”,常見的說法是“他這樣說使我無心工作。”這句話背后的含義是自己無力處理自己人生里的事情,別人要做自己的情緒保姆。而化解的回應就是:“兩件事之間怎會有關系呢?”
TH:《無極》里謝霆鋒那句著名的臺詞——“你使我失去了做一個好人的機會”——就是因果式啦!TH:您認為,咨詢師和來訪者是什么樣的關系?對您來說,咨詢中印象最深的情景是怎樣的?
李:在國外,一個人正式成為醫(yī)生要宣誓的,要說我一定要盡我的所能去治病救人。但心理醫(yī)生則不能夠這樣地宣誓,因為沒有一個人可以解決別人的心理困擾,人只能自己救自己。心理咨詢/治療/輔導只是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來訪者可以發(fā)揮出自己已經(jīng)有的能力,自己幫助自己。
就好象是武俠小說中,一個人受了傷,要到一個山洞里去用內(nèi)力療傷,然后門外站一個護法師傅,幫他守護著山洞入囗。我就是那個師傅,我做完我該做的事情,我也不知道里面發(fā)生了什么,我就走了。這么多年我已經(jīng)練成了這樣的本事。當我在做個案當中,我身邊的這個人,他/她就是我整個的世界,在那一刻,李中瑩沒有了,只有他/她。但當我做完了之后,立刻放下、忘掉。
李中瑩經(jīng)典語錄3
李中瑩親子關系全面技巧 專輯 李中瑩親子關系全面技巧 專輯
關鍵詞: 親子關系
很多人的一生,都倍受孩提時代的影響。孩子的每一天,都值得我們?nèi)リP注,讓我們用正確的愛,對待我們的孩子。
NLP親子教育的基礎信念
1、孩子一生下來,便愛、信任及聽從父母。
2、孩子再壞的行為都不是針對父母的。
3、家長對孩子付出的愛是沒有其他任何東西可以代替的。
4、孩子在不斷地努力學好,就算當他弄得最糟的時候也一樣。
5、每一個孩子都具備使他擁有一個成功快樂人生所需的全部能力,家長只不過是幫他 把這份能力釋放出來。
6、孩子的智力和能力都很正常,雖然他沒在乎家長在乎的事。
7、任何行為都不等于整個人。
8、總有更好的方法,只在于家長肯不肯去找。
9、家長是每個孩子成長結(jié)果的最大決定因素。
10、所有親子關系的改善,必先來自家長的一些改變。
請家長謹記:
欲想孩子有所不同,家長必須先在自己的思想、言談、行為和情緒表現(xiàn)有所不同。自己不準備改變,而只想去改變孩子的家長是不會成功。
家長對于身份的正確態(tài)度
在面對孩子時,家長應該用正確的態(tài)度來看待自己的身份:
(1)家長不是超人,也不是完美的人,家長只是平常人。所以,家長需要承認自己: · 會勝,也會敗。
· 有心情好的時候,也有心情不好的時候。
· 比一些人聰明,也比一些人蠢。
· 在一些事情上能力強,在另一些事情上能力弱。
· 不能擁有所有想要的東西。
· 不能永遠沒有錯。
(2)家長與孩子有相同的需要。因為家長與孩子都是人,所以:
· 家長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孩子也是一樣。
· 家長希望得到公平對待;孩子也是一樣。
· 家長希望別人對他們和藹、友善;孩子也是一樣。
· 家長希望做得好的時候有人贊賞;孩子也是一樣。
· 家長希望在做得不好時,有人諒解和鼓勵;孩子也是一樣。
· 當感到悲痛、煩惱、頹喪的時候,家長希望友人給予支持、安慰;孩子也是一樣。
(3)家長永遠是孩子的家長,永遠給孩子愛和支持。所以:
· 孩子成功,家長分享喜悅。
· 孩子快樂,家長覺得開心。
· 孩子不斷地學習和進步,家長不斷地予以鼓勵和嘉許。
· 每次孩子倒下再爬起來,家長都給予支持。
(4)家長用說話和行為來實現(xiàn)上面的道理,因此所說的與所做的一致:
· 在孩子面前,家長無須永遠正確、成功、愉快。
· 家長不害怕對孩子承認錯誤。
· 面對孩子,家長無須隱藏內(nèi)心的情緒。
· 家長也不用擔心孩子會因此變得脆弱。
家長用自然、輕松的方式表現(xiàn)出他/她就是這樣,便已足夠去走過他們的人生旅途,孩子自然也會以真誠、自信和積極的態(tài)度去創(chuàng)造他們的人生。
親子關系的十個基本要訣
(一)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
◎沒有兩個人對同一件事的看法絕對一致,所以孩子看法與你的不同,沒有什么奇怪。
◎孩子一定會有一些地方比你更好,而你的優(yōu)點長處,孩子不會全部擁有。
◎每一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guī)則都不同。所以你不能要求孩子有完全與你一樣的性格。
◎尊重別人的不同之處,別人才會尊重自己獨特的地方。你能接受孩子的不同之處,他才會接受你對他的看法。
◎發(fā)生在一個人身上的事情,不能假定發(fā)生在另一個人身上也會有一樣的結(jié)果。所以你的經(jīng)驗是孩子的參考,但并不一定保證是正確或可行的法則。
(二)一個人不能控制另一個人
◎一個人不能改變另外一個人。改變自己,孩子才會有可能做出相應的改變。
◎一個人不能“教導”另外一個人。所以,沒有“教”,只有“學'。因此,“教”孩子重要,使孩子“學”到了才更重要。
◎一個人不能要求別人放棄自己的一套信念去接受另外一套。孩子也有自己的一套。明白的他一套,從他的角度看,才最有機會接受你的意見。
(三)溝通的意義決定于對方的回應
◎自己說什么不重要,對方聽到什么才是重要。老是強調(diào)自己說的怎么正確沒有用,孩子接收到的訊息對他來說是什么意思才重要。
◎用孩子聽得明白,能夠接受的語言對他說話會有最大的效果。
◎說話有沒有效果由講者控制,由聽者決定。孩子的反應告訴你說的話沒有效果,你可以改變說話的文字和方式去控制效果。
◎改變說的方法,才有機會改變聽的效果。沒有效果的說法,越說孩子會越不接受,效果越差。
(四)孩子是跟隨家長的行為和情緒而學習,而不是家長的指令
◎家長處理一件事的行為模式,孩子看到了,下次也會跟著做。
◎孩子看到家長面對一個情況時產(chǎn)生的反應,便會認定那是正確的。并且在自己面對同樣的事情時會做出同樣的反應。
◎言語或文字本身不能在孩子身體和腦子里產(chǎn)生有學習效果的行為或情緒反應。所以教導式的訓導效果不大。
◎家長的指令,若用孩子不懂的語言模式發(fā)出,會使孩子難以跟隨。要先想一想孩子會不會不明白,修正了才開口。
(五)所有行為必有其正面動機
◎每個人都要為滿足自己內(nèi)心的一些需要而做事。孩子的所有行為都有其正面的意義,但他不懂得也不能說出來。
◎家長需要把孩子的行為和動機分開。孩子行為的本質(zhì)有錯或效果不好,我們應加以否定,但孩子總是不斷地企圖提升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我們必須肯定他這樣的動機。
◎找出孩子行為背后的正面動機,加以肯定,在引導孩子去另找更有效的做法,這是最容易使孩子接受你的途徑。
◎情緒和動機都沒有錯,只是所選用的做法未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情緒給孩子力量或方向,動機維持孩子想提升的心,幫助孩子找出有效的做法,是家長的責任。
(六)有更好的方法,每個人都會追隨
◎人拒絕改變是因為未曾找到更好的方法。孩子必須自己明白那是更有效的方法,他才會接受,因而改變。
◎讓一個人認識到另一個方法能使他得到更多,而付出的代價更少,這個人自然采用那個方法。孩子就像每一個人,不斷地在這點上努力。
◎提供更好的方法是幫助,即是給對方更多的選擇;指定必須用某個方法,卻是企圖操縱對方。所有人都歡迎幫助,抗拒操縱。你的孩子也歡迎你的幫助,但會抗拒你的操縱。
(七)凡事總有至少三個解決方法
◎至今未成功、,只是說至今用過的方法尚未得到預期的效果。對孩子必須堅持效果,而不是堅持方法。
◎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會有機會找到它和使事情改變。
◎?qū)σ患挛覀冎赖霓k法越多,我們做起來的把握就越大;對孩子也一樣,你的選擇越多,你的孩子達到你想要的結(jié)果的幾率就越大。
(八)成長過程是一個學習過程
◎孩子嘗試各種不同的做法,是想去找出其中最好的一個。
◎孩子從發(fā)生的事情中學習,使他懂得處理將來遇到的同樣事情。
◎孩子要不斷嘗試新的方法,才能知道哪一個是最好的。
◎孩子的生活中充滿好奇,正是為了學習如何掌握得更多。
(九)應該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替代孩子成長
◎任何替代孩子成長的企圖,最終都會在孩子的身上做成負面效應。孩子學不到,會依賴和缺乏自信。
◎家長代孩子做孩子該做的事情,不會得到孩子的尊敬。愛依賴的孩子會對父母抱怨及挑剔。
◎鼓勵和引導孩子做自己的事,是最有效幫助孩子成長的方法。這樣孩子才能夠成長的有能力和可以照顧自己。
◎孩子的自發(fā)性、積極態(tài)度、自律,都與這點有關,因為這些都需要從“自己做自己事”中培養(yǎng)出來
(十)“愛”不可以作為籌碼
◎家長對孩子的愛應凌駕一切事情,這份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信心及活力的源泉。因此孩子必須對這份愛沒有任何的懷疑。
◎這份愛若在家長的語言中表現(xiàn)出帶有條件的話,孩子會對親子關系的崇高度有所懷疑。因為這份愛,正是親子關系的基礎和支柱。
◎這份愛若因為孩子做的某些事失去的話,孩子會漸漸變得不在乎它,也就是不在乎這份親子關系。因此,不要什么事都把它拿出來做條件。◎家長若對孩子開出條件,把這份愛作為籌碼,孩子他日也會把對家長的愛最為籌碼。今天的社會中,很多親子關系完全破碎,便是這個原因。
李中瑩經(jīng)典語錄3篇 李中瑩經(jīng)典語錄文章相關文章:
★ 國慶節(jié)經(jīng)典勵志語錄_國慶節(jié)贊美祖國的好詞好句好段3篇(慶國慶贊美祖國的句子)
★ 經(jīng)典唯美情感語錄12篇 唯美的語錄 愛情語錄
★ 經(jīng)典的語錄12篇(20句經(jīng)典語錄)
★ 經(jīng)典名人的語錄12篇(著名人物的經(jīng)典語錄)
★ 關于童年的秘密讀后感大全3篇(童年的秘密經(jīng)典語錄及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