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念奴嬌過洞庭張孝祥閱讀答案 翻譯 賞析共8篇 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翻譯,以供參考。
念奴嬌過洞庭張孝祥閱讀答案 翻譯 賞析共1
試題:
(1).下面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秋草無色,秋水無波,畫面的空靈使中天的一輪皓月、湖上的一葉扁舟分外突出。
B.“素月分輝,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的景與“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的情交相呼應,交相融合。
C.詩人獨以一顆心面對浩瀚水天,欣然領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懷坦蕩,無懼兩鬢已斑,前途坎坷。
D.這是一首豪放詞,也是現(xiàn)實主義的詞作。這些特點在詞中的描寫和抒情中有明顯的體現(xiàn)。
(2).上闋和下闋的結(jié)尾,作者都采用了模糊表達的方式。試分析這樣寫的好處。(4分)
(3).這首詞和我們學過的《前赤壁賦》寫的都是月下泛舟時的所見與所感,拋開文體的因素,你更喜歡哪部作品?為什么?請從思想內(nèi)容或藝術手法的角度闡釋。(10分)
答案:
(1)D(不是現(xiàn)實主義,是浪漫主義。)
(2)①擴大詞句的內(nèi)涵。
②引起讀者思考,吸引讀者參與想象。(兩點4分,一點2分。)
(3)明確喜歡哪一部作品,簡要說明原因,聯(lián)系相關的詩句,從思想內(nèi)容或藝術手法的角度具體闡釋。
念奴嬌?過洞庭創(chuàng)作背景:
人們比較熟悉辛棄疾與蘇軾之間的繼承和發(fā)展關系,但卻較少有人注意張孝祥在蘇、辛之間所起到的過渡性作用。張孝祥實際上是南宋豪放詞派重要的奠基人之一。這首《念奴嬌》就是廣泛傳誦的張孝祥的代表作。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張孝祥因受政敵讒害而被免職。他從桂林北歸,途經(jīng)洞庭湖,即景生情,寫下這首詞。
念奴嬌過洞庭張孝祥閱讀答案 翻譯 賞析共2
這首中秋詞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時即景抒懷之作.開篇直說地點與時間,然后寫湖面、小舟、月亮、銀河.此時作者想起嶺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無所作為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過由于自己堅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盡長江做酒漿痛飲.全詞格調(diào)昂奮,一波三折。
夜半更深,一個人劃小舟泛于廣闊的洞庭湖上,天地間唯有自己,“表里俱澄澈”,“妙處難與君說”.但這寂寥仍讓他想起往事,“應念嶺表經(jīng)年,肝膽皆冰雪”.當職期間,自問心中無愧,也就把這往昔打點.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西江水作酒,北斗星作盅,天下萬物邀作賓客,舉杯暢飲.扣舷而嘯,將心中郁悶盡散入虛無之中,其氣勢之恢宏,讓人心胸登時為之開朗。
張孝祥的詞上承蘇軾,下啟辛棄疾,是南宋詞壇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這首詞,上闋主要是寫景,景中寓情;下闋著重抒情,意轉(zhuǎn)激昂.通篇景中見情,筆勢雄奇,境界空闊,表現(xiàn)了作者胸襟灑落、氣宇軒昂,顯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質(zhì).因此南宋學者魏了翁認為:“張于湖有英姿奇氣……洞庭所賦,在集中最為杰特.”這首詞歷來為人稱頌,還因為他在詞中所創(chuàng)造的獨特意境,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因而受到后人的重視.在寫作此詞的同時,作者還寫了一篇小品《觀月記》,記載了這次夜游的經(jīng)過,可以并讀。
此詞別本題作“過洞庭”,此詞為月夜泛舟洞庭,寫景抒情之作.上片描寫廣闊清靜、上下澄明的湖光水色,表現(xiàn)作者光明磊落,胸無點塵的高尚人格.下片抒發(fā)豪爽坦蕩的志士胸懷,表現(xiàn)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肝膽皆冰雪”可謂是一切志士仁人的共同品性,是人類最可寶貴的品格.結(jié)尾幾句以西江北斗、賓客萬象的奇思妙想和偉大氣魄,表現(xiàn)他淋漓的興致和凌云的氣度.表現(xiàn)出對宇宙奧秘,人生哲理的深深領悟,達到一種超越時空的極高的精神境界.有人說本詞相當于蘇軾的《前赤壁賦》,可謂真知灼見.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尚能泰然自若,游于物外的處世態(tài)度,表現(xiàn)出對宇宙奧秘,人生哲理的深深領悟,達到一種超越時空的極高的精神境界.王闿運極力推崇此詞說:“飄飄有凌云之氣,覺東坡《水調(diào)》猶有塵心”(《湘綺樓詞選》).全詞將清奇壯美的景色,與詞人的主體人格相一致,達到一種寵辱皆忘,物我渾然不分的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個人資料:
張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國,別號于湖居士,漢族,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生于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少時舉家遷居蕪湖。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為唐代詩人張籍之七世孫;父張祁,任直秘閣、淮南轉(zhuǎn)運判官。張孝祥少年時闔家遷居蕪湖(今安徽省蕪湖市)。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張孝祥狀元及第,授承事郎,簽書鎮(zhèn)東軍節(jié)度判官。由于上書為岳飛辯冤,為權相秦檜所忌,誣陷其父張祁有反謀,并將其父下獄。次年,秦檜死,授秘書省正字。歷任秘書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宋孝宗時,任中書舍人直學士院。隆興元年(1163年),張浚出兵北伐,被任為建康留守。又為荊南湖北路安撫使,此外還出任過撫州,平江,靜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長官,頗有政績。乾道五年(1169年),以顯謨閣直學士致仕。乾道六年(1170年)于蕪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僅三十八歲。
有《于湖居士文集》40卷、《于湖詞》1卷傳世。《全宋詞》輯錄其223首詞。其才思敏捷,詞豪放爽朗,風格與蘇軾相近,孝祥“嘗慕東坡,每作為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
念奴嬌過洞庭張孝祥閱讀答案 翻譯 賞析共3
【年代】:宋
【作者】:張孝祥——《念奴嬌》
【內(nèi)容】:
洞庭青草,近中秋,
更無一點風色。
玉鑒瓊田三萬頃,
著我扁舟一葉。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
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jīng)年,
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
短發(fā)蕭騷襟袖冷,
穩(wěn)泛滄溟空闊。
盡挹西江,細斟北斗,
萬象為賓客。
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作者】:
張孝祥(1132-1169) 字安國,號于湖居士,簡州(今屬四川)人,卜居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廷試第一。曾因觸犯秦檜,下獄。孝宗時,任中書舍人,直學士院。隆興元年,為建康(今南京市)留守,因贊助張浚北伐而被免職。后任荊南湖北路安撫使,治水有政績。進顯謨閣直學士致仕。其詞早期多清麗婉約之作,南渡后轉(zhuǎn)為慷慨悲涼,多抒發(fā)愛國思想,激昂奔放,風格近蘇軾。與張元干的愛國詞章,對后來辛派詞人的創(chuàng)作很有影響。有《于湖集》,詞集《于湖詞》。
【注釋】:
洞庭青草:青草湖與洞庭湖相通,故并稱。
玉鑒瓊田:指洞庭湖潔凈如玉。
嶺表經(jīng)年:指作者在嶺南任職一年多。
孤光:指月光。
蕭疏:指頭發(fā)稀疏。
襟袖冷:兩袖清風。
“盡挹”三句:舀盡長江的水,以北斗為酒器,邀請宇宙萬物為賓客,細斟豪飲。
【賞析】: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張孝祥出知靜江府(今屬廣西),次年夏被讒,落職北歸,途經(jīng)洞庭湖時,因景興感,遂作此詞,作者描繪了洞庭青草的絕妙夜色,抒發(fā)了內(nèi)心的悲憤不平,表現(xiàn)出作者的高風亮節(jié)及坦蕩胸懷。
念奴嬌過洞庭張孝祥閱讀答案 翻譯 賞析共4
洞庭①青草②,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
玉鑒③瓊田三萬頃,著④我扁舟⑤一葉。
素月⑥分輝,銀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怡然⑦心會⑧,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⑨經(jīng)年⑩,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
短發(fā)蕭疏⑾襟袖冷,穩(wěn)泛滄溟⑿空闊。
盡挹西江⒀,細斟北斗⒁,萬象為賓客。
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⒂。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注釋:
1?? 洞庭:湖名。
2???? 青草:湖名,北與洞庭湖相接。
3??? 玉鑒:玉鏡。瓊田:美玉一般的田野。
4??? 著:安置,此指飄浮著。
5???? 扁舟:小船
6???? 素月:潔白的月亮。
7???? 怡然:閑適的樣子。
8???? 會:領悟嶺表:五嶺以南。
9??? 嶺表:五嶺以南。
10?? 經(jīng)年:年復一年。
⑾ 蕭疏:形容頭發(fā)稀少,如秋天草木。
⑿ 滄溟:茫茫的大水。
⒀ 盡挹西江:指豪飲。西江:《莊子?外物》:“我且南游吳霸占之土,激西江之水而迎子?!?/p>
⒁ 細堪北斗:飲酒。
⒂ 今夕何夕:《詩經(jīng)?綢蓼》:今傷心夕,見此良人,此贊嘆良辰美景。
賞析:
一輪秋月,萬頃碧波,月沉碧水,波光映月,好一派空曠清幽景致!此間只覺有清氣蕩胸而來,飄然欲仙。
如此景致,前人道“讀之冷然灑然,真非煙火食人辭語”(《于湖詞序》)。不知化作清風一縷歸去,再不能亡妄評于此
念奴嬌過洞庭張孝祥閱讀答案 翻譯 賞析共5
試題:
(1).下面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秋草無色,秋水無波,畫面的空靈使中天的一輪皓月、湖上的一葉扁舟分外突出。
B.“素月分輝,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的景與“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的情交相呼應,交相融合。
C.詩人獨以一顆心面對浩瀚水天,欣然領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懷坦蕩,無懼兩鬢已斑,前途坎坷。
D.這是一首豪放詞,也是現(xiàn)實主義的詞作。這些特點在詞中的.描寫和抒情中有明顯的體現(xiàn)。
(2).上闋和下闋的結(jié)尾,作者都采用了模糊表達的方式。試分析這樣寫的好處。(4分)
(3).這首詞和我們學過的《前赤壁賦》寫的都是月下泛舟時的所見與所感,拋開文體的因素,你更喜歡哪部作品?為什么?請從思想內(nèi)容或藝術手法的角度闡釋。(10分)
答案:
(1)D(不是現(xiàn)實主義,是浪漫主義。)
(2)①擴大詞句的內(nèi)涵。
②引起讀者思考,吸引讀者參與想象。(兩點4分,一點2分。)
(3)明確喜歡哪一部作品,簡要說明原因,聯(lián)系相關的詩句,從思想內(nèi)容或藝術手法的角度具體闡釋。
念奴嬌·過洞庭創(chuàng)作背景:
人們比較熟悉辛棄疾與蘇軾之間的繼承和發(fā)展關系,但卻較少有人注意張孝祥在蘇、辛之間所起到的過渡性作用。張孝祥實際上是南宋豪放詞派重要的奠基人之一。這首《念奴嬌》就是廣泛傳誦的張孝祥的代表作。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張孝祥因受政敵讒害而被撤職。他從桂林北歸,途經(jīng)洞庭湖,即景生情,寫下這首詞。
念奴嬌過洞庭張孝祥閱讀答案 翻譯 賞析共6
洞庭湖與青草湖相連,浩瀚無垠,在這個中秋將至的時候,沒有一絲風過的痕跡。是玉的世界,還是瓊的原野?三萬頃明鏡般的湖水,載著我一葉細小的扁舟。皎潔的明月和燦爛的銀河,在這浩瀚的玉鏡中映出她們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體會著萬物的空明,卻不知如何道出,與君分享。
感懷這一輪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嶺海之間,胸襟仍像冰雪一樣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著蕭瑟幽冷的須發(fā)和衣袂,平靜的泛舟在這廣闊浩淼的蒼溟之中。讓我捧盡西江清澈的江水,細細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請?zhí)斓厝f象統(tǒng)統(tǒng)來做我的賓客,我盡情的拍打著我的船舷,獨自的放聲高歌啊,怎能記得此時是何年!
念奴嬌過洞庭張孝祥閱讀答案 翻譯 賞析共7
【年代】:宋
【作者】:張孝祥——《念奴嬌》
【內(nèi)容】:
洞庭青草,近中秋,
更無一點風色。
玉鑒瓊田三萬頃,
著我扁舟一葉。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
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jīng)年,
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
短發(fā)蕭騷襟袖冷,
穩(wěn)泛滄溟空闊。
盡挹西江,細斟北斗,
萬象為賓客。
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作者】:
張孝祥(1132-1169) 字安國,號于湖居士,簡州(今屬四川)人,卜居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廷試第一。曾因觸犯秦檜,下獄。孝宗時,任中書舍人,直學士院。隆興元年,為建康(今南京市)留守,因贊助張浚北伐而被免職。后任荊南湖北路安撫使,治水有政績。進顯謨閣直學士致仕。其詞早期多清麗婉約之作,南渡后轉(zhuǎn)為慷慨悲涼,多抒發(fā)愛國思想,激昂奔放,風格近蘇軾。與張元干的愛國詞章,對后來辛派詞人的創(chuàng)作很有影響。有《于湖集》,詞集《于湖詞》。
【賞析】:
人們比較熟悉辛棄疾與蘇軾之間的繼承和發(fā)展關系,但卻較少有人注意張孝祥在蘇、辛之間所起到的過渡性作用。張孝祥實際上是南宋豪放詞派重要的奠基人之一。這首《念奴嬌》就是廣泛傳誦的張孝祥的代表作。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張孝祥因受政敵讒害而被免職。他從桂林北歸,途經(jīng)洞庭湖,即景生情,寫下這首詞。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抒情詩。它以生動的筆墨,描繪了中秋節(jié)前夕洞庭湖雄偉壯闊、晴明澄澈的絢麗畫面,抒寫了作者光明磊落、冰肝雪膽般純潔高尚的情操,反映了作者對投降派的蔑視。
詞的上片寫湖上美景。開篇三句點地域與節(jié)候的特點,說明了這是一個接近仲秋節(jié)的、風平浪靜的洞庭湖之夜?!坝耔b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是詞中壯麗的佳句,它形象地概括出洞庭湖廣闊無涯、優(yōu)美而又平靜的特點,抒發(fā)了作者泛舟湖上所得的樂趣。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以世間萬物的主人翁而自居的思想境界。“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三句既是對洞庭湖的夜景加以補充,同時又是作者愛國抗金這一高尚人格的具體寫照,暗地里還反映了作者對南宋小朝廷腐朽黑暗政治的憎惡和不滿。'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兩句,以虛帶實,含而不露,似合而實起,引出下片。
下片以”應“字領起,似承而轉(zhuǎn)。作者回憶起”嶺表經(jīng)年“的為宦生涯,并以”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來象征自己純正無私和潔身自好,這對讒害自己的政敵,無疑是一有力回擊。在結(jié)構(gòu)上,它又與上片”表里俱澄澈“的意境上呼下應。”短發(fā)蕭疏襟袖冷,穩(wěn)泛滄溟空闊“承上,進一步抒發(fā)積郁于胸的堂堂正氣,暗示出盡管屢遭讒害,環(huán)境險惡,但自己依然兩袖清風,穩(wěn)操航向,安如泰山。不僅如此,詞人還由此而產(chǎn)生出一段浪漫主義的幻想?!北M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三句是詞中傳神之筆,它進一步突現(xiàn)出作者襟懷坦蕩、識見超邁與樂觀豪爽的性格,頗有居高臨下,對投降派不屑一顧的氣勢。煞尾,以”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結(jié)束全篇,更覺神余言外。
這首詞畫面開闊,意境優(yōu)美,大氣磅礴,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藝術感染力很強。其特點集中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恰當?shù)谋扔?。詞中用”玉鑒瓊田“來形容波平浪靜與水晶般透明的洞庭湖,反襯出”扁舟一葉“之中的作者人格的純潔高尚。”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比喻詞人心地純凈,俯仰無愧。二是奇特的想象。詞中幕天席地、友月交風的意境固然來自現(xiàn)實生活,但是,如果沒有充分的、大膽的想象,決不會寫得如此生動感人。至于同中寫到的吸江酌斗、賓客萬象的境界,則純系想象之詞了。正是由于作者把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能出現(xiàn)的事物寫得惟妙惟肖,生動傳神,才反映出作者強烈的愛憎與美的理想。作者正是通過想象這一心靈的眼睛去探察客觀事物內(nèi)部的奧秘,憑借想象這一心靈的翅膀向著理想的境界起飛。三是豪放的風格。古代描寫洞庭湖的佳作層出不窮。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杜甫的《登岳陽樓》是著名的律詩,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是著名的散文。它們都以自己的特點和豐富的內(nèi)容而千古不朽。但就平靜的洞庭湖之夜并把自己置身湖上舟中來抒發(fā)豪情逸興的佳篇,卻并不多見。這一點充分顯示出作者藝術上的獨創(chuàng)性。這首詞句句有人,筆筆含情,”情以物動,辭以情發(fā)“,在藝術上達到了內(nèi)情與外景水乳交融的妙境。詞中那種豪放的風格,也由此產(chǎn)生。
--引自”梅影笛聲"
念奴嬌過洞庭張孝祥閱讀答案 翻譯 賞析共8
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的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念奴嬌·過洞庭
張孝祥
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銀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海③經(jīng)年④,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fā)蕭騷⑤襟袖冷,穩(wěn)泛滄浪空闊。盡挹⑥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選自《張孝祥詞集》)
【注釋】①這首詞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當時,詞人因讒言而被貶職,從廣西經(jīng)洞庭湖北歸。這首詞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寫詞人的高潔品質(zhì)和豪邁氣概。
②青草:湖名,與洞庭湖相連,在湖南岳陽市西南,總稱洞庭湖。
③嶺海:一作嶺表。即嶺南,兩廣之地。北有五嶺,南有南海,故稱嶺海。
④經(jīng)年:年復一年,幾年。 ⑤蕭騷:蕭條稀少。 ⑥盡挹:舀盡。
(1)“妙處難與君說”中“妙處”有怎樣的內(nèi)涵?聯(lián)系上闋,簡要分析。(4分)
(2)“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一句是如何表現(xiàn)豪邁氣概的?請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①景象清疏淡遠、湖水澄靜寬廣;月色皎潔,水天相印。(2分)②作者泛舟湖上,內(nèi)心澄澈,物我合一。(2分)
(2)①選取“西江”“北斗”“萬象”等宏大的意象,凸顯豪放之氣。(2分)②運用奇特的想象,使詩歌氣魄宏大。詞人化身為萬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萬物為賓客,體現(xiàn)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手法如“夸張”等,言之成理即可)
二:
1. 范仲淹《岳陽樓記》中描寫洞庭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闭埥Y(jié)合本詞的上片分析二者景物描寫有何不同?(5分)
2. 南宋學者魏了翁評價張孝祥的詞集時說,詞人“有英姿奇氣……洞庭所賦,在集中最為杰特?!闭埥Y(jié)合全詞,簡要概括這首詞中詞人的形象特點。(6分)
試題答案:
1. (5分)范詩“銜遠山”等句描寫白天洞庭湖的動態(tài)之景。“銜遠山、吞長江”寫出洞庭湖的洶涌奔流;“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寫出洞庭湖湖面廣闊、水勢浩淼的壯觀景象。(2分)本詞上片主要描寫月下的洞庭湖靜態(tài)之景。在皎潔的月光照耀下,遼闊的洞庭湖風平浪靜,萬頃碧波,如潔白明凈的玉界瓊田,水天一色。“表里俱澄澈”描繪了天地間空明的坦蕩景象。(3分)
2. (6分) ①人格高尚,光明磊落,心無纖塵,如月下的大江表里澄澈;(2分)②胸坦蕩懷,忠肝義膽,如同晶瑩的冰雪;(2分)③境界高遠,氣魄豪邁,身處逆境而從容沉穩(wěn),身心與博大的宇宙融為一體。(2分)
(4)月下的洞庭湖,妙不可言,請用四個四字短語概括其“妙處”。
(5)下闋第六、七中“挹”“斟”兩個詞有什么表達效果?請結(jié)合有關句子簡要分析。
(6)請簡要概括這首詞中詞人的形象特點。
參考答案:
(4)風平浪靜,碧波萬頃,潔白如玉,水天一色。
(5)“挹”,表現(xiàn)詞人豪邁的氣派,要舀盡長江水為酒,開懷暢飲;“斟”,表現(xiàn)詞人從容的氣度,把北斗星當作酒杯,細斟慢酌。
(6)①人格高尚,光明磊落,心無纖塵,如月下的大江表里澄澈;②胸坦蕩懷,忠肝義膽,如同晶瑩的冰雪;③境界高遠,氣魄豪邁,身處逆境而從容沉穩(wěn),身心與博大的宇宙融為一體。
(7)下面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3分)
A. 秋草無色,秋水無波,畫面的空靈使中天的一輪皓月、湖上的一葉扁舟分外突出。
B. “素月分輝,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的景與“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的情交相呼應,交相融合。
C. 詩人獨以一顆心面對浩瀚水天,欣然領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懷坦蕩,無懼兩鬢已斑,前途坎坷。
D. 這是一首豪放詞,也是現(xiàn)實主義的詞作。這些特點在詞中的描寫和抒情中有明顯的體現(xiàn)。
(8)上闋和下闋的結(jié)尾,作者都采用了模糊表達的方式。試分析這樣寫的好處。(4分)
答案:①擴大詞句的內(nèi)涵。②引起讀者思考,吸引讀者參與想象。(兩點4分,一點2分。)
三:
1、請從情景關系的角度賞析詞的上片。(3分)
2、“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中的“冰雪”是什么意思?請簡要分析。(2分)
參考答案
1、(3分)情景交融。詞人描寫了廣闊的湖面、澄澈的湖水、素潔的月光,營造了幽謐、廖闊的氛圍,烘托了詞人悠熱自在的心情和坦蕩曠達的胸襟。
2、(2分)比喻,他的肝膽如同冰雪一樣晶瑩,表達了他忠貞高潔的品質(zhì)和坦蕩磊落的胸懷。
四:
(1)“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歷來為人稱絕。請簡要賞析。
(2)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這三句詞想象奇崛。詞人欲舀盡西江水,慢慢倒入北斗這個酒勺中,來招待天地萬物。詞句于奇崛的想象之語中表達詞人愉悅的心境和豪邁的氣度。
(2)表達了詞人不同流合污、獨守高尚節(jié)操的決心和寵辱皆忘、縱情山水的悠然、愉悅的`心情。
參考譯文
洞庭湖與青草湖相連,浩瀚無垠,在這個中秋將至的時候,沒有一絲風過的痕跡。是玉的世界,還是瓊的原野?三萬頃明鏡般的湖水,載著我一葉細小的扁舟。皎潔的明月和燦爛的銀河,在這浩瀚的玉鏡中映出她們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體會著萬物的空明,卻不知如何道出,與君分享。
感懷這一輪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嶺海之間,胸襟仍像冰雪一樣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著蕭瑟幽冷的須發(fā)和衣袂,平靜的泛舟在這廣闊浩淼的蒼溟之中。讓我捧盡西江清澈的江水,細細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請?zhí)斓厝f象統(tǒng)統(tǒng)來做我的賓客,我盡情的拍打著我的船舷,獨自的放聲高歌啊,怎能記得此時是何年!
【賞析】
張孝祥是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詞人被讒言中傷,朝廷將其削職。詞人從廣西北上,回歸故里,途徑煙波浩渺的洞庭湖。此時臨近中秋,月夜泛舟洞庭,張孝祥詞興勃發(fā),作此詞以明志。詞中借洞庭夜月之景,抒發(fā)了作者高潔的品質(zhì)、忠貞的氣節(jié)和豪邁的氣概。這首詞是借景抒情、以景喻人的杰作,歷來為人稱頌。南宋學者魏了翁評價張孝祥的詞集時說,詞人“有英姿奇氣……洞庭所賦,在集中最為杰特。”
上片主要描寫月下的洞庭湖之景,景中寓情。在皎潔的月光照耀下,遼闊的洞庭湖風平浪靜,萬頃碧波,如潔白明凈的玉界瓊田,水天一色。但詞人并不是純客觀的寫景狀物,而是把自己的主觀感受融入其中。在這廣闊的、潔凈如玉的湖面上,詞人駕一葉扁舟,如游仙境,妙不可言,豪邁之情油然而生。那上下空明,“表里俱澄澈”的坦蕩景象,是詞人光明磊落、胸無纖塵的高尚人格的生動寫照,表現(xiàn)了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獨特的審美體驗。
下片著重抒情,抒寫人世滄桑之感,意氣激昂,氣魄更加豪邁。開頭五句是作者人生經(jīng)歷和感受的高度濃縮。詞人在“嶺?!保ㄎ鍘X以外的地區(qū))任職多年,不管別人如何評說,但“孤光自照”,自己無愧于心,對得起朝廷和蒼生?!案文懡员迸c上闋的“表里俱澄澈”互為呼應,表明自己襟懷坦白,忠于朝廷,肝膽如冰雪一般晶瑩潔白。“短發(fā)蕭騷襟袖冷”,從字面上看似乎略顯凄涼——自己頭發(fā)稀疏,不耐風寒;但實則是對前三句的補充,表明自己任職多年,恪盡職守,夙夜憂勤,用的是側(cè)面襯托的筆法?!胺€(wěn)泛滄浪空闊”,表明詞人孤高傲世的心態(tài)——盡管自己對朝廷披肝瀝膽,卻仍然被奸佞的讒言所中傷,身處這種逆境,自己不改初衷,仍穩(wěn)穩(wěn)地泛舟在這碧波浩淼的湖面上。此句一語雙關,既是眼前泛舟之景,又暗喻詞人對現(xiàn)實社會中的政治風浪安之若素的態(tài)度,表現(xiàn)了表現(xiàn)了寬廣的志士胸懷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慨。后五句詞人用豐富而雄闊的意象,進一步表達了志士的胸懷和英雄的氣慨。“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三句,想象奇特,氣魄宏大——詞人要舀盡長江的水為酒,把呈勺子形的北斗七星當作酒杯,邀請?zhí)斓厝f物為賓客來和他一起細斟慢酌。身陷逆境而豪情萬丈,讓人不能不肅然起敬。這三句不僅表現(xiàn)詞人淋漓的興致和凌云的氣度,更表現(xiàn)了他對宇宙奧秘和人生哲理的深深領悟,達到了超越時空的極高的精神境界。“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苯Y(jié)尾兩句,詞人意興達到極致,情不自禁地叩擊船舷,對天狂嘯,忘記了今晚是什么時辰。此時的詞人,仿佛與浩瀚的大自然融為一體,寵辱皆忘,物我難分,格調(diào)之昂揚,境界之高遠,令人擊節(jié)贊嘆。
宋詞有豪放與婉約之分。張孝祥是豪放中的重要一翼。他與張元干一起號稱南渡初期詞壇雙璧。他的詞上承蘇軾,下啟辛棄疾,是南宋詞壇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這首《念奴嬌·過洞庭》,飄飄有凌云之氣,筆勢雄奇,清奇壯美,大氣磅礴,是張孝祥豪放之詞的扛鼎之作。
念奴嬌過洞庭張孝祥閱讀答案 翻譯 賞析共8篇 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翻譯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