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_无码熟妇人妻AV_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_国产AV寂寞骚妇

蘇軾人生態(tài)度的詩句3篇 欣賞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

時間:2022-10-05 14:07:03 綜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蘇軾人生態(tài)度的詩句3篇 欣賞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供大家參閱。

蘇軾人生態(tài)度的詩句3篇 欣賞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

蘇軾人生態(tài)度的詩句1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下面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蘇軾經(jīng)典詩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賞析:這是蘇軾最有名的詞作之一,也是最能夠代表他風格的作品。這首詞從總的方面來看,氣象磅礴,格調(diào)雄渾,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通篇大筆揮灑,卻也襯以諧婉之句,英俊將軍與妙齡美人相映生輝,昂奮豪情與感慨超曠的思緒迭相遞轉,做到了莊中含諧,直中有曲。特別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氣魄和藝術力量塑造了一個英氣勃發(fā)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報國、壯懷難酬的感慨,為用詞體表達重大的社會題材,開拓了新的道路,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蘇軾把青天當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李白的《把酒問月》詩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辈贿^李白這里的語氣比較舒緩,蘇軾因為是想飛往月宮,所以語氣更關注、更迫切?!懊髟聨讜r有?”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像是在驚嘆造化的巧妙。

  最后兩句是千古名句,“嬋娟”就是月亮的意思。兩個人好像個千里,但卻可以共同凝望天上的月亮。王勃有兩句詩:“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币馕渡铋L,傳為佳句,與“千里共嬋娟”有異曲同工之妙。另外,張九齡的《望月懷遠》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痹S渾的《秋霽寄遠》說:“唯應待明月,千里與君同?!迸c東坡詩句頗有同趣。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賞析:畫以鮮明的形象,使人有具體的視覺感受,但它只能夠表現(xiàn)一個特定的畫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詩,雖無可視的圖像,卻能夠用形象的語言,吸引讀者進入一個通過詩人獨特構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彌補某些畫面所不能表現(xiàn)的東西。

  這首題畫詩既保留了畫面的形象美,也發(fā)揮了詩的長處。詩人用他饒有風味、虛實相間的筆墨,將原畫所描繪的春色展現(xiàn)得那樣令人神往。在根據(jù)畫面進行描寫的同時,蘇軾又有新的構思,從而使得畫中的優(yōu)美形象更富有詩的感情和引人入勝的意境。

  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

  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賞析:這首詞上下句之間、上下闋之間,往往體現(xiàn)出種種錯綜復雜的矛盾。例如上片結尾二句,“枝上柳綿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處無芳草”,強自振奮。這情與情的矛盾是因在現(xiàn)實中,詞人屢遭遷謫,這里反映出思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上片側重哀情,下片側重歡樂,這也是情與情的矛盾。而“多情卻被無情惱”,不僅寫出了情與情的矛盾,也寫出了情與理的矛盾。佳人灑下一片笑聲,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詞人雖然寫的是情,但其中也滲透著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墻里、墻外、佳人、行人一個無情,一個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憂憤之情,也蘊含了他充滿矛盾的人生悖論的思索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鬃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賞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的一首悼亡詞,表現(xiàn)了綿綿不盡的哀傷和思念。此詞情意纏綿,字字血淚。上闕寫詞人對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寫實;下闕記述夢境,抒寫了詞人對亡妻執(zhí)著不舍的深情,寫虛。

  這首詞運用分合頓挫,虛實結合以及敘述白描等多種藝術的表現(xiàn)方法,來表達作者懷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對亡妻的哀思中又糅進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將夫妻之間的情感表達得深婉而摯著,使人讀后無不為之動情而感嘆哀惋。

  蘇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鬃微霜,又何妨!

  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賞析:蘇軾在宋詞中屬于豪放派,境界開闊,宏大。這首詞具有明顯的豪放派的特質(zhì)。此作是千古傳誦的東坡豪放詞代表作之一。詞中寫出獵之行,抒興國安邦之志,拓展了詞境,提高了詞品,擴大了詞的題材范圍,為詞的創(chuàng)作開創(chuàng)了嶄新的道路。作品融敘事、言志、用典為一體,調(diào)動各種藝術手段形成豪放風格,多角度、多層次地從行動和心理上表現(xiàn)了作者寶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風與豪氣。

蘇軾人生態(tài)度的詩句2

  論蘇軾人生態(tài)度的豁達及其文學

  作品的曠達

【內(nèi)容提要】

  北宋的建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伴隨著統(tǒng)治階級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的調(diào)整,在文化領域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在這樣一個文學多方面豐收的時代,蘇軾做為北宋文學變革中一位影響極大的人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一生屢遭貶斥,坎坷多艱。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走向了曠達清放。人們對蘇軾的作品及其人格所表現(xiàn)出來的清曠豁達贊賞不已。本文擬結合北宋的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背景,聯(lián)系蘇軾的人生經(jīng)歷和政治觀點,深刻分析其人生態(tài)度的豁達和文學作品的曠達及其深刻的社會意義。

【關鍵詞】蘇軾

  人生態(tài)度

  豁達

  文學創(chuàng)作

  曠達

  引言

  中國古代文人中, 蘇軾是具有典型意義的。他處在中國封建社會的轉型時期,在由盛而衰的特殊時段,他將傳統(tǒng)文人出仕與入仕、進與退完美地協(xié)調(diào)在一起。作為宋代文化孕育出來的曠世奇才,他歷經(jīng)磨難而笑對人生,具有坦蕩堅貞的品格、隨緣自適的文心和風流灑脫的氣度,其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令人嘆服,而其作品則在傳統(tǒng)的陽剛與陰柔之外,形成一種曠達的藝術風格。研究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及其作品風

  格,對我們認識中國后期封建社會文人的文化心理結構和作品的藝術內(nèi)涵有很大的意義。

  一、宋代的文化背景和文人的價值取向

㈠、宋代的文化背景。宋代的文化背景集中體現(xiàn)在封建統(tǒng)治階層方面。由于自古以來兩種生產(chǎn)方式的沖突(農(nóng)耕文明和游牧文明)達到極其激烈的程度,所以無論是對宋代的文化還是文人的價值取向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公元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代周而起,雖然他建立了趙宋王朝,但國力并不強大,燕云十六州始終沒能收復,臥榻之下也只好聽任遼和西夏等強鄰酣睡,所以兩種生產(chǎn)方式的沖突并沒有因為宋王朝的建立而平息。但不管怎樣,畢竟北宋結束了安史之亂以來二百余年的分裂割據(jù)狀態(tài),農(nóng)耕文明則自然成為主導,但依然呈現(xiàn)的是守勢而非絕對的強勢。在此基礎上,統(tǒng)治階級的心理也發(fā)生了不小的變化,由進取漸趨內(nèi)斂,由拓僵開國的豪情,逐漸變?yōu)橹螄貥I(yè)的冷靜。于是“杯酒釋兵權”的出現(xiàn),顯得如此自然而隨意,但卻是極具深意的標志性事件。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宋代的文化順應統(tǒng)治階級需要,采取了最為穩(wěn)妥,最有利于調(diào)和矛盾的方式,即“三道并重”。對儒、釋、道的并重很好的調(diào)節(jié)了文化界的紛爭,而在此基礎上,出現(xiàn)了“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則進一步從精神上加強對知識分子的束縛,同時,適應當時統(tǒng)治階級娛賓遣興、歌舞升平的需要,由晚唐五代以來形成的浮靡文風繼續(xù)發(fā)展。

㈡、文人的價值取向。宋代政治文化的獨特性決定了士大夫人格的獨特性。宋代社會可以說是大變于唐,他有兩大特點,一是君主專

  制的強化。二是文人政治。這種制度實際上強化了文人士大夫對君主政權的依賴性。①宋代士大夫人格的特質(zhì)突出表現(xiàn)在他們?nèi)松鷥r值取向的狹窄和單一。因為宋王朝是個君主專制高度強化的社會,文人出路并不多,他們不能脫離中央集權的巨大引力。這樣宋代文人只能在忠君,報國的位置上確定其政治人生的價值。理學以儒家倫理綱常的所謂道統(tǒng)為基礎,雜以為政教所利用的道、佛思想,建立了一套為鞏固專政政權服務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這樣的思想對于強化君主專制統(tǒng)治是非常適合的,理學的最大作用是將儒家外在倫理規(guī)范變成對人的行為。思想的約束變成內(nèi)在心性的自覺要求。在這種自覺的意識下,宋人士大夫的文化人格已是大不同于唐人了,他們收斂了內(nèi)心深處放蕩狂放的欲望,至情至性的浪漫,而是老成正經(jīng)規(guī)矩。宋代詩文較少有至情之作,卻充滿了強烈的政治關懷與忠君的道德意識。但是骨子里,文人士大夫所以失去自己創(chuàng)功建業(yè)的理想,沒有失去自己“達則兼濟天下”的夢想,所以在進取與隱退、入仕與出仕、社會與個人的矛盾間徘徊。中國的知識分子是極具韌性的,也是極具自我奉獻精神的,他們會自覺不自覺地思考自己在整個社會的價值實現(xiàn)。在宋代的歷史大背景下,文人們沒有失去社會責任感,也沒有失去自己主動地、理性地理想追求。然而,當建功立業(yè)注定只能成為美麗的憧憬,當兼濟天下的理想注定只是泡影,很多文人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要么遁隱以逃避,要么變化以迎合,但也許都不是他們本意的抉擇。

㈢、蘇軾的典型性。于是,蘇東坡走來了,帶著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帶著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帶著一種不需要對別人察

  言觀色的從容,帶著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帶著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帶著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②所有的人都停止了爭吵和喧鬧,靜靜地看著他。喜歡的,驚為天人,恨之者,斥為妖魔,但是,在這樣的時代這樣的時候出現(xiàn),蘇東坡的典型意義是毋庸置疑的。他的典型意義正在于,他是上述地主階級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鮮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開其端的進取與隱退的矛盾雙重心理發(fā)展到一個新的質(zhì)變點。③政治上,蘇軾向來是積極的,飽含熱情的,他所到之處,多有善政,受到人們的歡迎。他到了杭州,修葺了“蘇堤”,他到了徐州,親自率軍民參加黃河防堵?lián)尵裙ぷ?,保全了一城人的生命財產(chǎn)。在瓊州三年,他多方鼓勵、培訓當?shù)睾笠惠叺膶W者、文人,始終保持對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和旺盛的創(chuàng)作力。蘇軾一直堅守自己除弊救民的政治理想,卻不贊成王安石比較激進的變法;他與司馬光等舊黨集團交誼很深,但也不同意他們盡廢新法。蘇軾在新法推行時雖上書神宗表示反對,但對裁抑貴族特權、增強國防力量等措施,卻表示贊同。多年來做地方官的經(jīng)歷,使他對社會矛盾和新法的某些好處有進一步了解。這時司馬光要廢除一切新法,他則主張:“較量利害,參用所長”(《辯試館職策問札子》第二首)?!狈磳?zhí)政大臣一意孤行。隨著王安石變法的推行,蘇軾的厄運也就接踵而來,屢遭貶謫,越貶越遠。一個被文史家稱為“烏臺詩獄”的案件,成為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即便站在朝廷的立場上,這也完全是一個莫須有的可笑事件,一群大大小小的文化官僚硬要說在和很多詩中流露了對政府的不滿和不敬,方法是對他詩中的詞句和意象做上綱上線的推斷和詮釋,搞了半天連

  神宗皇帝也不太相信,在將信將疑之間不得已地判了蘇東坡的罪。④但是,偉人就是偉人,進退維谷之間,遭遇坎坷之時,他依然保持著自己可貴的人生熱情和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不是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安置嗎,那我就認真的自省調(diào)整,誠懇地自我剖析,不斷完善自我,于是頓悟后的蘇東坡成熟了,于是黃州赤壁留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這樣光照千秋的曠世奇作,其中展現(xiàn)的曠達和樂觀的情愫一直被人所稱道。然而,事情還遠沒有結束,到了晚年,哲宗親政,大反元祐黨人,蘇軾又成為新貴打擊的對象,又被一貶再貶,從英州(今廣東英德)、惠州一直遠放到荒僻的儋州(今屬海南省)?!昂D线B歲不熟,飲食百物艱難”、“藥物、醬等皆無”、“然胸中亦超然自得,不改其度”(《與元老侄孫》)??梢娝趷毫拥沫h(huán)境里生活雖然艱苦,蘇軾卻能“食芋飲水,著書以為樂”,仍然一如既往,關心國事民情。⑤作者以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地對待人生的曲折、苦難和不幸,正如他詩中所說“九死南荒吾不悔,茲游奇絕冠平生”。他一生磨難跌起,但即使在艱難危苦之中,他也能苦中作樂,活得有滋有味。蘇軾,不要富貴,不合流俗,在當時的“太平盛世”,蘇軾卻喜歡任俠居山,超然物外卻又積極入仕,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獨特的人生態(tài)度,二、蘇軾能夠做到這些的原因

  任何真正的文學家都是深刻的思想家,他們的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觀察、思考和感慨,蘇軾當然也不例外。他的思想比較復雜,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在他世界觀的各個方面是既矛盾又統(tǒng)一的。政治上他從儒家思想出發(fā),排斥老莊為異端,生活上要求以安然的態(tài)度應物,“聽其所為”,而“莫與之爭”,更多表現(xiàn)佛道二家超然物外,與世無爭的灑脫態(tài)度。然而他從儒家出發(fā)的比較現(xiàn)實的生活態(tài)度,又使他對佛家的懶散和道家的放逸有所警惕。因此他一生在政治上雖屢受挫折,但在文藝創(chuàng)作上孜孜不倦,沒有走向消極頹廢的道路??傮w而言,蘇軾的思想特點在于:他能博采儒、道、佛三家之長,奉儒而不迂執(zhí),好道而不厭世,參禪而不佞佛,這使得他在政治挫折和生活坎坷中從來不放棄自己對生命價值的追求,并以此實現(xiàn)從現(xiàn)實人生到藝術人生的轉化與飛躍。⑥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他具體是怎樣結合的。

  首先,他作為一位有抱負的學者,蘇軾從小研讀經(jīng)史,儒家思想對他的影響最大,也一直是他的主導思想。他汲取了其中積極的進取精神,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并以此來治世,始終不失自己的生活理想。他的一生中,對國家的政治事務,不管其見解是否正確,總是敢于堅持自己的意見,“盡言無隱”(《杭州召還乞郡狀》),“不顧身害”(宋孝宗《御制文集序》),不肯做圓滑的官僚,不盲從,不徇私,始終保持黑白分明、表里如一的精神。⑦而另一方面,經(jīng)歷多年宦海**和人生挫辱的蘇軾,也清楚地看到政治斗爭中不可避免的陰暗、卑瑣和險惡,感受到人生的無奈。他參悟佛法,用其中的的“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化解現(xiàn)實的苦難,求得內(nèi)心的平衡,并以此來治心,用超然恬淡的心境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再次,他又研習道家法則,注重“回歸自然”,關注今生如何度過,并以此來治身,指導自己的處世態(tài)度,把自己經(jīng)受的一切都看做自然而然的事情,“知其無可奈何而安其若命”。

  公事之余,蘇軾博覽佛道兩家典籍,與許多和尚道人交往,并熱衷于道教養(yǎng)生之術,尤其當他貶官在野時,佛道思想時有冒頭,但儒家思想也并未泯滅。佛老思想幫助他觀察問題比較通達,在一種超然物外的曠達態(tài)度背后,仍然堅持著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當然,蘇軾并不是簡單的雜合,他揚棄了其中部分消極的遁世思想和懶散的無為念頭,汲取了其中恬淡而有為的積極因素,加以整合,融會貫通,加入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成為極具代表性的典型文人特質(zhì)。一般來講,各家思想對蘇軾都有吸引力,然而,他是習慣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yún)^(qū)別對待的,又大致以“外儒內(nèi)佛”的形式將二者統(tǒng)一起來,儒家的淑世精神與佛、道化解人生苦難的虛幻意識互補,使他的人生觀沒有發(fā)展到對社會人生的厭惡和傷感,他在以佛老莊禪超物我齊生死的空無思想化解人生憂患的同時,亦含有一種儒家士大夫在惡劣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中追求道德人格挺立的意味⑧。蘇軾一生,并未隱遁,也從未真正歸田,然而他的很多作品又如此超然和灑脫,豁然和達曠,仿佛將人世的一切苦難都看透,這是他的獨到處,也是他思想特點的外在體現(xiàn)。

  三、豁達人生態(tài)度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影響

  蘇軾“最深于性命自得之際”,懂得生活的藝術,具有坦蕩堅貞的品格、隨緣曠達的文心和風流灑脫的氣度,他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對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影響極大,他的詩、詞、文等所展現(xiàn)的曠達,正是這一人生態(tài)度的外在體現(xiàn)。

㈠、蘇軾文學作品總的風格。概括的講,蘇軾的文學作品總的風

  格就是曠達。在人們通常的認識里,蘇軾是豪放派(當然這主要針對他的詞作而言),其實在他的作品里,真正可以稱為豪放的只有寥寥幾首,至于《念奴嬌·赤壁懷古》則更多的以周瑜年少風發(fā)反襯自己的失意,但總體格調(diào)依然是曠達的,絕不是一味的消沉。還有那首膾炙人口的《水調(diào)歌頭》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本來甚為明顯,蘇軾因政治處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蘇轍的別離,中秋對月,不無抑郁惆悵之感。但是他沒有陷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中,旋即以超然達觀的思想排除憂患,終于表現(xiàn)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的矛盾過程。此外,在他的諸多散文和詩作中,也表現(xiàn)出曠達的藝術風格。

㈡、曠達文學風格的形成。蘇軾文學作品風格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與他的人生態(tài)度關系很大,也深受其人生經(jīng)歷的影響,最后才成為一種自覺的風格,在所有的作品中得到體現(xiàn)。

  1、蘇軾對于宇宙,人生、社會徹悟后形成了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他“遠去了刀光劍影,暗淡了鼓角爭鳴”,用一種曠達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所以對宇宙的探討,奠定了其作品曠達的基調(diào)。

  當種種不幸襲來之時,他都以一種曠達的宏觀心理來對待,把這一切視為世間萬物流轉變化中的短暫現(xiàn)象;他不愿以此自苦,而更多地在“如寄”的人生中尋求美好的、可以令人自慰的東西。仕途坎坷,屢遭貶謫;人到中年的蘇軾,流落黃州,與好友兩游赤壁,極目渺渺蒼穹,感慨人生短促,多少壯志隨風消逝,多少期許轉頭成空,他卻未言失意沮喪,反以豁達胸懷寫成前后《赤壁賦》,紓解胸臆苦悶,重尋人生快樂之源。下面,就讓我們以他的前《赤壁賦》為例,來見

  證其作品的曠達吧。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词捳?,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于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p>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清風明月,水光接天,本就是用來賦閑邀客的,簫歌奏和,詩酒相發(fā),原也是借以寄情抒傲的,前兩段寫眼前美景自是實況真事,為全篇渲染氣氛、醞釀情緒。一樂一悲,后先相應,人生之無常難測、世路之乖舛多戾不正如此嗎!作者睹物興情,情以物興,兩段敘事、寫景、引情,意在鋪陳,提起下文,是本賦的基礎。作為“烏臺詩案”受害者的蘇軾,內(nèi)心肯定有一定的矛盾與掙扎:一是他太出色,“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為當路者沮之”;二是他的性格和遭際,早已練就了他處驚不變、逆勢順迎的本領。他不乏詩友過訪,亦不缺野老相問,但是“望美人”垂顧的期望還不可能消弭,為朝廷所用的執(zhí)著會時時撞擊心扉。三四兩段借賦之本體,主客問答,即景懷古,暢論

  變與不變的哲理,這是全文的重心。這里主也是客,客也是主,互為參照、相為表里。之所以采用此種形式,一則行文上顯得奇崛多變,有助開掘,生發(fā)義理;二則與此前山川風物、心緒起落后先映照,好似此蘇與彼蘇在意氣相斗相和、自說自話,正是如此,被排擠、遭貶謫的心中郁結苦悶,就在這輕松的對答中得以消解緩釋。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一世之雄的曹操何等氣魄;雄姿英發(fā)、指揮若定,少年得志的周郎何等風流。贊耶羨耶,抑或兼而有之,但借客一聲“而今安在哉”的反問,一下子使詩人蘇軾的精神空間提升到一個超邁古今、獨步天下的舒闊境界:偉大與渺小原是一回事。執(zhí)迷也罷,超脫也罷,出將入相也罷,臨漁問樵也罷,在歷史的長河中都不過是短短的一瞬。既然非凡的世事都將轉空,橫空的人物終成過客,人還必要去執(zhí)念一物,不托意于簫音、不縱情于酒歌嗎!人事如此,造化亦然。水月之屬,變是永恒的,不變也是長久的。人作為大千世界的一分子也是與時俱進,與物相生,不會總是一種姿態(tài)和面目。在蘇子看來,既然“萬物皆備于我”,既然人事上所取有限,人為何不拜自然之賜,盡享清風之爽、明月之潔呢?借眼前景,因當前情,作者以曠達的胸懷、超然的態(tài)度,不滯于物,無礙于事,讓自己的思想休假,精神散步,誰人能有此等襟懷和能耐?而且全篇景、情、理水乳交融、相互應發(fā),筆端寄興,興盡而止。無論內(nèi)容或形式此賦均堪稱登峰造極之作,垂之永久。其實,英雄豪杰之悲,不一定是嬴不得全世界的凄慘,而是窒礙難圓、賠上性命的死呆。生命的來臨與消逝,即使蓋世英雄也無法過問,不能預知。平凡人物的悲哀,是生無補于

  時,死無傷于世,而生死動靜,只不過與蜉蝣寄予天地無異。至于挾飛仙以遨遊的樂趣、抱明月而長終的夢想,不論偉大的圣賢,抑或卑小的漁樵,都無法實現(xiàn)。蘇軾正是參透這一至理,他在精神上才占據(jù)了常人難及的高地,無論何種風浪,百般刀劍,都不能動搖他思想的邁勇、精神的高貴。這就是蘇軾。

  2、作品無論寫大材小事,都有一種曠達的藝術風格。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他善于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jīng)驗,也善于從客觀事物中見出規(guī)律。他的作品,無論是描繪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還是描寫宏大的歷史事件、自然景物,無不體現(xiàn)了作者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其曠達的藝術風格表現(xiàn)得極其鮮明。比如這首《獨覺》。

  瘴霧三年恬不怪,反畏北風生體疥。朝來縮頸似寒鴉,焰火生薪聊一快。紅波翻屋春風起,先生默坐春風里。浮空眼纈散云霞,無數(shù)心花發(fā)桃李。倏然獨覺午窗明,欲覺猶聞醉鼾聲。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此詩作于詩人晚年流放嶺南之時,把謫居荒涼之地生火取暖的窘困生活,寫得如此富有詩意,如此生機盎然,意趣高遠而超凡脫俗,作者曠達的藝術風格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再看看那首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綿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首詞作于熙寧八年(1075年)冬。蘇軾詞風于密州時期正式形成,這首詞即公認的第一首豪放詞。蘇軾對這首痛快淋漓之作頗為自得,在給友人的信中曾寫道:“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shù)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jié),頗壯觀也?!?蘇軾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響,歷來勤政愛民,每至一處,都頗有政績,為百姓所擁戴。密州時期,他的生活依舊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積既久,噴發(fā)愈烈,遇事而作,如挾海上風濤之氣。這首詞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籠罩全篇,藉以抒寫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氣。蘇軾時年四十,正值盛年,不應言老,卻自稱“老夫”,又言“聊發(fā)”,與“少年”二字形成強烈反差,形象地透視出、流露出內(nèi)心郁積的情緒。他左手牽黃狗,右手擎獵鷹,頭戴錦繡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獵裝,氣宇軒昂,何等威武。“千騎卷平岡”,一“卷”字,突現(xiàn)出太守率領的隊伍,勢如磅礴傾濤,何等雄壯。全城的百姓也來了,來看他們愛戴的太守行獵,萬人空巷。這是怎樣一幅聲勢浩大的行獵圖啊,太守倍受鼓舞,氣沖斗牛,為了報答百姓隨行出獵的厚意,決心親自射殺老虎,讓大家看看孫權當年搏虎的雄姿。上闋寫出獵的壯闊場面,表現(xiàn)出作者壯志躊躇的英雄氣概。下闋承前進一步寫“老夫”的“狂”態(tài)。出獵之際,痛痛快快喝了一頓酒,意興正濃,膽氣更壯,盡管“老夫”老矣,鬢發(fā)斑白,又有什么關系!以“老”襯“狂”,更表現(xiàn)出作者壯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時代,國力不振,國勢羸弱,時常受到遼國和西夏的侵擾。蘇軾由出獵聯(lián)想到國事,聯(lián)想到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處境,不禁以西漢魏尚自況,希望朝廷能派遣馮唐一樣的使臣,前來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皶斓窆鐫M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遼和西夏。作者

  以形象的描畫,表達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負,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下闋借出獵表達了自己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這首詞感情縱橫奔放,令人“覺天風海雨逼人”。詞中表現(xiàn)了作者的胸襟見識,情感興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態(tài)橫生,“狂”態(tài)畢露;雖不乏慷慨激憤之情,但氣象恢弘,一反詞作柔弱的格調(diào),“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滿陽剛之美,成為歷史彌珍的名篇。蘇軾此詞一反“詩莊詞媚”的傳統(tǒng)觀念,“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擺脫綢繆宛轉之度”,拓寬了詞的境界,樹起了詞風詞格的別一旗幟,作者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表現(xiàn)得極其突出。

  3、曠達的文學風格,是蘇軾在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中不斷自省、反思、調(diào)整、總結形成的。“烏臺詩獄”之后,他痛不欲生,到黃州之后他反思歷史,觀察現(xiàn)實,調(diào)節(jié)心態(tài),形成這種曠達。蘇軾一生,飽經(jīng)磨難,然而每一種經(jīng)歷都是一種財富。蘇軾那種談笑于生死之際的曠達情懷,那種經(jīng)歷磨難而始終樂觀向上的精神,和任性逍遙、隨緣自適的創(chuàng)作個性,是在貶謫黃州之后才真正樹立起來的。盡管他說自己“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答李端叔書》);然而正是在他到達黃州,自號“東坡居士”之后,才創(chuàng)作出大量優(yōu)秀作品,形成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個高峰。譬如他被貶到當時為遠惡之地的嶺南時,吟道:“日啖荔支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再看看他的《定**》。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此詞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后的第三年。蘇軾在黃州處境十分險惡,生活也很窮困,但他依然很坦然樂觀。從這首

  詞里,我們便能看到他的開朗的性格、豁達的胸懷及超脫的人生觀。詞前有一個小序,介紹作者寫作此詞的緣由。三月七日這一天,作者和一些人因事到沙湖,回歸途中遇雨,不巧的是雨具已被前期拿走,同行的人都因無法避雨而狼狽不堪,只有蘇軾毫不介意,好象什么事也沒發(fā)生一樣。不一會兒,雨過天晴,一切都又復歸如常。作者便寫出這樣一首于簡樸中見深意,尋常處生波瀾的詞來,借此表達了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展示了作者不為外界的風云變幻所干擾,總是以自己的定規(guī)行事的生活態(tài)度。只“莫聽”二字便見性情。雨點穿林打葉,發(fā)出聲響,是客觀存在,說“莫聽”就有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不但如此,還要吟著詩句悠然信步,這里隱含著對生活厄運的挑戰(zhàn)。首兩句是全篇主腦,以下詞情都是從此生發(fā)。接下來是“竹杖芒鞋輕勝馬”,這里有點調(diào)皮的味道。別看我穿者草鞋,拄著竹杖,在這風雨橫行的沙土路上,要比騎馬舒服自在多了。這種幽默不僅是蘇軾個性的反映,而且是他從多年的政治**中總結出來的處世之方?!罢l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边@點小小的風雨有什么值得可怕,人的一生不知要經(jīng)過多少風風雨雨呢!在這兩句中作者已點明了穿林打葉的風雨實為生活中的災難和不幸。不要把風風雨雨看得太重了。他本人就是以這種“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態(tài)度來對待坎坷不幸的遭遇的。正是這種穩(wěn)定的心態(tài)結構,才使他度過一次次的難關,始終沒有垮下來。下片兩句“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是指一陣料峭的寒風吹在他濕淋淋的身上,使他略有寒意。正在他冷凍難捱的時候,“山頭斜照卻相迎?!睖嘏年柟庖褳樗屪吡撕猓媸恰傲痘饔忠淮濉?,他終于送走了厄運,迎來了光明,怎不使他心花怒放呢!厄運過去了,回頭看看厄運發(fā)生的地方,“回首向來蕭瑟處,”作者看到的是什么呢?“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好象什么事情也沒發(fā)生過。不管是風吹雨打還是陽光普照,一旦過去,都成了虛無,反映了他不隨物悲喜的思想,和上片“一蓑煙雨任平生”一樣也反映了他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在遭受挫折時,不要悲觀失望;在境遇順達時,不要沾沾自喜,而要永遠保持自己內(nèi)心平靜和超脫,只有這樣,才能在世態(tài)炎涼、瞬息萬變的社會里生活下去。詞序中說:“已而遂晴,故作此詞?!卑藗€字閑閑寫下,卻是點晴之筆。沒有這個“已而遂晴”,這首詞他是不一定要寫的。寫晴,仍牽帶著原先的風雨。天已晴了,回顧來程中所經(jīng)風雨,自有一番感觸。自然界陰晴圓缺的循環(huán),早已慣見;宦途中風雨的襲來,卻很難料定何時能有轉機,但必定有雨過天晴時候。遭受風吹雨打的人都是要望晴的吧,蘇軾于此想得更深,他說無風雨更好。無風雨,則盼晴、喜晴的心事也不需有了,這便是“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真諦。如何得到政治上“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境界?是“歸去”!這個詞匯從陶淵明的“歸去來兮”取來,照應上文“一蓑煙雨任平生”。⑨如此灑脫,如此曠達,幾人能夠。他從老莊哲學、佛禪玄理中追求超越的解脫,他把老莊哲學從無限的時間與空間的立場看待人生的苦難與歡樂及世間是是非非的觀照方法,與禪宗以“平常心”對待一切變故、順乎自然的生活態(tài)度結合起來,求得個人心靈的平靜。

  蘇軾的朋友、詩僧參寥在《東坡先生挽詞》中寫道:

  峨冠正笏立談叢,凜凜群驚國士風。卻戴葛巾從杖履,直將和氣接兒童。

  正是從兩方面歸納了蘇軾的人格精神。他既嚴正又平和,既堅持了士大夫積極入仕、剛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保持了士大夫追求超越世俗、追求藝術化的人生境界與心靈境界的人格理想,把兩者融為一體,巧妙地解決了進取與退隱、入仕與出仕、社會與個人那一類在士大夫心靈上歷來相互糾結纏繞的矛盾,并在其文學作品中加以充分的表現(xiàn)。⑩蘇軾為后來在類似社會條件下生存的文人提供了一種典范,因而獲得他們普遍的尊敬。

  結束語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苦難難以避免,面對苦難,垂頭喪氣無濟于事,不如高昂頭顱在無路出找路,用豁達的心態(tài)化解人生的苦難,這樣才不至于迷失自我,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真正的自我。蘇軾以其人生經(jīng)歷和創(chuàng)作實踐,對這一哲理做了最好的詮釋。人生總是在反復和挫折中前進,我們必須微笑著看生活,于無路處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路。

蘇軾人生態(tài)度的詩句3

  論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

  王長輝

  摘 要: 蘇軾作為宋代一位十分重要的文學家和思想家, 他的人生態(tài)度給了后人以巨大的影響。他主張積極入世有為, 又不失靈活圓通;他主張義是人生追求的境界, 又認為應該義利常兼;他主張維護社會綱常代表的禮, 又不失人生的情趣, 越禮法而顯真情。蘇軾這種人生態(tài)度, 不僅是他個人修養(yǎng)的結果, 而且也是中國社會發(fā)展到一定時期的必然結果, 因此特別值得研究和重視。

  關鍵詞: 蘇軾;人生態(tài)度;出世與入世;義與利;禮與法 蘇軾(1037——1101)字子瞻, 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詩、詞、文、書、畫各個方面都有獨詣的成就。蘇軾是集儒、道、釋于一身的大家, 博采眾長并圓通加以運用。“ 達則兼濟天下, 窮則獨善其身”的儒家思想使他積極入世, 又不過分迂執(zhí), 道家的無為、齊物與釋家的通達使他淡泊名利, 縱情山水, 達到人生的超越。蘇軾的一生是迷一般的人生, 研究他的人生態(tài)度對我們深入理解宋代乃至宋代以后的中國文人的人生特點是極為有幫助的。

  一、出世與入世觀

  蘇軾的思想集儒、釋、道于一身, 儒家思想占據(jù)了主導地位。同時佛道思想的影響也不可小視。正如李澤厚所說: “蘇軾不是佛門子弟, 也非漆園門徒, 他的生活道 路、現(xiàn)實態(tài)度和人生理想, 仍然是標準的儒家。“少年的蘇軾,,便已萌發(fā)了報國的熱情。宋史本傳記載:“母程氏親授以書, 聞古今成敗, 輒能語其要。程氏讀東漢5范滂傳, 慨然太息, 軾請曰: ‘軾若為滂, 母許之否乎?’程氏曰:‘汝能為滂, 吾顧不能為滂母邪!’”為了干一番經(jīng)世濟時的事業(yè), 蘇軾和其他士大夫一樣通過出入仕途來實現(xiàn)他的抱負。他的政論文充滿了新的政治思想。試前, 他上進策, 進論各二十五篇。秘書閣考試時, 作了《王者不制夷狄論》, 《禮以養(yǎng)人為本論》 等六論, 仁宗殿試時, 他認為當時國家的形式是“有治平之名而無治平之實” ,“ 方今之世, 茍不能滌蕩振刷而卓然有所立, 未見其可也”。蘇軾在作官期間經(jīng)常在他的文章中主張要以德治國、以仁治國?!叭舜鎰t德存,德存則無諸侯而安, 無障塞而固矣”。“ 區(qū)區(qū)之仁義,不足以易吾之大計也!” 蘇軾在貶居黃州之時, 屢因文字得罪, 自己也想“焚硯棄筆”。但還是寫了《荔枝嘆》 針砭時政,表現(xiàn)了他抱負不得實現(xiàn)的憤懣。但他沒有沉淪, 而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把入世的熱情轉化為個人情操風節(jié)的修養(yǎng)上來。蘇軾在思想上追求道家的乘時歸化返樸任天的出世態(tài)度。他親近自然, 縱情山水, 對自然的依戀, 使得他不得志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寄托。如《前赤壁賦》,所謂“哀吾生之須臾, 羨長江之無窮”, 浸透了作者對人生蒼涼感受, 表現(xiàn)了他對人生真諦的體驗與思考, 把有限的生命個體融入無限的大自然之中, 物與我一體, 共享明月清風的詩意。這顯然繼承了莊子玄學禪宗的浪漫精神, 超然物外, 遺世獨立, 從而達到精神的自由。外在的物象與內(nèi)在的情感合二為一, 用內(nèi)在生命去體悟外在的自然, 達到物與我的相融相應, 達到物與我的完美結合。正是因為蘇軾有道家那種“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人生意識, 所以即使在被貶也能處之泰然。從被貶黃州所作《鷓鴣天》就可以看出: 林斷山明竹隱墻, 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 照水紅蕖細細香。村舍外, 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涼。

  這種在不得志時都能幽默自己的無奈是很難的。蘇軾很喜歡陶淵明的詩, 很欣賞他的為人。他喜歡的是陶淵明所代表的一種理想的生活模式, 精神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蘇軾他自己也作了很多詩附和陶淵明。蘇軾在任杭州通判時, 曾在常州宜興購買田宅, 在南都接到了批準他在常州居住的詔命, 于是“ 歸去來兮, 清溪無底, 上有于仞山魑嵯峨。畫樓東畔, 天遠夕陽多。老去君恩未報, 空回首, 彈鋏悲歌。船頭轉, 長風萬里, 歸馬駐平破”。在黃州時便有“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余生” 的打算。后來游赤壁便希望自己可以“挾飛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長終”,蘇軾的這種道家的出世態(tài)度一直貫穿他晚年, 元佑六年, 蘇軾在杭州同參廖別離時說, 我們相約他年重返浙東, 退隱山林, 切莫違背這個美好愿望。在《八聲甘川-寄參廖子》詩,約他年東還海道, 愿謝公雅忘莫相違。在《贈王子直秀才》中期表現(xiàn)了理想生活, 那就是“ 萬里云山一破裘, 杖端閑掛百錢游。五車書已留兒讀, 二頃田應為鶴謀。水底笙歌蛙兩部, 山中奴婢橘千頭。幅巾我欲相隨去, 海上何人識故侯”。一種完全脫離官場的生活, 無拘無束, 逍遙灑脫, 了無牽掛的生活。這其實也是對現(xiàn)實的無奈的超越。蘇軾內(nèi)心深處還是一直纏繞著建功立業(yè)的思想。蘇軾一生并未真正的退隱和歸田, 但他始終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人格上的完善。他內(nèi)心的矛盾并不是脫離官場和脫離塵世所能解決的, 他身在官場, 卻能超脫于官場, 甚至置身事外?!捌鹞枧嘤? 何似在人間”, 人生的快樂既不在繁擾的塵世, 也不在高處不甚寒的天上, 而在大自然, 去享受大自然美景良辰帶來的精神愉悅。他那種月下起舞式的人生理想是渡盡劫波后返樸歸真的人生境界, 是一種雖平常卻蘊涵哲理的生命至境, 而這種境界只有蘇軾才能達到。

  二、“君子之所為, 義利常兼”

  人的生存與發(fā)展必然要形成一定的社會關系, 人在社會中, 必然與他人發(fā)生關系才能生存下來。人在社會交往中, 必然有一個準則, 這個準則儒家往往用“ 義”和 “利”來表述。義是指道義、準則, 利是指物質(zhì)利益、功利。孔子認為“義”和“ 利” 是對立的。他說: “君子喻于義, 小人喻于利”??梢娍鬃影丫优c小人的區(qū)別建立在在道德基礎之上。他還說:“ 君子謀道不謀食, 君子憂道不憂貧。” 孟子也將“義”視為一切行為的準繩。在孟子的道德評價體系中, “ 義” 是人們內(nèi)在的本性, 即使在生死攸關的選擇上也要求“ 義” :“魚, 我所欲也, 熊掌,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 義,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義者也。”從這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崇尚道義、不重私利的傳統(tǒng)美德, 這便是這種傳統(tǒng)美德的最高境界。義與利是對立的, 人的言行必須/ 惟義所在。儒家的義利觀已經(jīng)成為士大夫的價值取向和強制的人格規(guī)范, 儒家的的義利對立的觀點要求趨義避利, 把追求利益看成是一件可恥的事。這一種人生觀價值觀落實于人們的社會生活實踐, 必然帶來兩方面的負面后果:(1)重視倫理世界而輕視經(jīng)濟事務, 壓制商業(yè)的發(fā)展, 阻礙社會經(jīng)濟的正常發(fā)展。(2)蘊育了整個社會的偽善之習, 因為謀利乃人之本能, 是感性生命不可或缺的。蘇軾受儒釋道三家思想的影響, 并沒有完全繼承儒家的義利觀。在蘇軾看來, 義與利并不是對立的, 而是和諧統(tǒng)一的, 他說:“ 君子之為仁義也, 非有計于利害, 然君子之所為, 義利常兼, 而小人反是”。從這里可以看出, 蘇軾眼中的君子與孔子所說的君子是不同的, 孔子認為君子是“ 喻于義” 的, 而蘇軾認為君子是“義利常兼”的。他首次把“ 義” 與“利”統(tǒng)一起來, 他從自然的人性論出發(fā), 肯定了人欲的合理性。他在5東坡志林#養(yǎng)生難在去欲說: 昨日太守楊君采、通判張公規(guī)邀余出游安國寺, 坐中論調(diào)氣養(yǎng)生之事。余云: “皆不足道, 難在去欲”。張云:蘇子卿(注: 蘇武, 字子卿)嚙雪啖氈, 蹈背出血, 無一語少屈, 可謂了生死之際矣。然不免為胡婦生子, 窮居海上, 而況洞房綺之下乎? 乃知此事不易消除。.眾客皆大笑。余愛其語有理, 故為記之。這里記載的故事正是說人欲的合理, 也就是對利追求的肯定, 人們生活在這世界上, 需要穿衣吃飯, 需要舒適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 不食我們就不能保持自己的生命, 不色就不能保持種族的延續(xù)。因而人人都會考慮利益問題。蘇軾對“利”的肯定也是基于此的。當然蘇軾并沒有忽視“ 以義節(jié)利?!傲x”是一種行為原則, 這種原則表現(xiàn)在內(nèi)心是對欲望的控制, 表現(xiàn)在外是對言行舉止的嚴格要求。“ 義” 往往和“ 仁” 聯(lián)系在一起,“ 仁” 重在對他人, 而“ 義” 重在對自我。孔子所說的“ 仁”是義、禮、慧、信諸種美德的統(tǒng)帥, 是倫理世界的最高境界。人要達到“ 仁” 的境界, 必須提高道德修養(yǎng), 通過學習、遵守外在的禮法, 守住靈魂的安靜, 不為外在的物欲所引誘。通過內(nèi)在的修為, 把禮法內(nèi)化為人的本性, 達到 從心所欲不逾矩0 的境界, 把遵守禮法成為一種自覺。在《超然義臺記》中寫到:“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 皆有可樂, 非必怪奇?zhèn)愓咭?。哺糟啜酉離, 皆可以醉;果蔬草木, 皆可以飽。推此類也, 吾安往而不樂?”他認為人之所以不快樂, 是因為有欲望而不能得到滿足的原因, 減少欲望則減少痛苦;追求欲望則可樂常少, 而可悲常多。在他看來, “ 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人有謀利之心, 但不能僅僅沉溺于物質(zhì)上的滿足, 要享受更高的精神生活, 所以蘇軾認為, 去除了物欲, 就能得到物之可樂。而且要“ 游于物外”, 只有這樣才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亂。才能達到人生的超然。蘇軾的義利觀不同于理學家的“ 存天理滅人欲”的義利對立的觀點, 理學家“ 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想泯滅了人生的意義, 剝 奪了人的感性生活的權利。蘇軾的義利觀也不同于功利學派“ 義就是利, 利就是義”的觀點。蘇軾避免了以上兩種觀點帶來的缺陷和不足, 他“執(zhí)其兩端而用其中” , 達到義與利的統(tǒng)一。

  三、越禮法顯真情

  蘇軾是一位典型的士大夫, 他所信奉的“ 禮” 具有明顯的階級烙印, 也就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 但由于他吸收了釋、道家的思想, 他的“情”超越了當時的禮法使他身上散 著獨特的韻味。居廟堂之高, 蘇軾骨子里還是充滿了儒家的那種建功立業(yè)之情, 他是主張維護代表封建社會的根本利益的“ 禮”。正如有的論者所說:禮,作為標準貫徹于道德制度、儀式等方面發(fā)揮其對人的影響作用, 使之潛移默化, 讓人的思想、言行、活動都逐漸遵循禮的規(guī)定,這就是“禮” 的本質(zhì)。蘇軾曾言: “ 夫禮義之失, 至于君不君, 臣不臣, 父不父, 子不子, 其意皆以善為之, 而不知其義, 是以被之空言而不敢辭?!?顯然這是由其時代決定的。在不違背最根本“ 禮”之下, 蘇軾的性情卻是非常的率真、曠達灑脫, 也非常重/ 情0。也許因為這樣讓他不為當時社會禮法所容, 使他歷經(jīng)人生坎坷, 但也使他人生更為獨特。就其蘇軾所處的那個時代, 其思想還是較為開放的, 當時以二程為代表的理學思想已經(jīng)初具影響, “ 理學認為人生應當嚴肅, 而且要非常非常地嚴肅,除了日夜努力訓練自己成為圣人外, 不許可有其他意念。游戲和幽默都被視為罪惡, 比基督教清教徒和佛教苦行僧還要嚴厲?!?而蘇軾卻是一個幽默的人, 所以與理學格格不入。從蘇軾與程頤之間可以看出: 當司馬光死訊傳出時, 政府官員正集體參加一項慶典。大家認為應該馬上前去吊喪, 只有皇家教師程頤反對, 他說: 孔丘說, 哭的那一天不快樂。有人駁斥他:孔丘并沒有說歡樂的那一天不哭。.蘇軾幽他一默說:這都是西漢王朝死鬼叔孫通發(fā)明的怪禮。這也難怪程頤的門人會彈劾蘇軾, 但這也可以從中看出蘇軾的幽默率真的一面。世人在悲苦面前往往容易走極端, 不是被困難壓倒就是鍛煉成錚錚鐵骨。蘇軾在多次被貶之后, 并沒有消沉, 佛、道思想的融入特別是佛家的“無我”和道家的“齊物論” 使得他更加的灑脫, 更加徹悟人生。從而就沒有屈原的那種執(zhí)著, 杜甫的深沉, 也沒有李白的狂傲的飄逸。當時偏僻的黃州是一個落后的地區(qū), 蘇軾謫黃州時政治上不得意, 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又差,蘇軾處變不驚。蘇軾的曠達是他人難以企及的, 在他的《薄薄酒》 就可以看出: 薄薄酒, 飲兩鐘;粗粗布, 著兩重;美惡雖異醉暖同,丑妻惡妾壽乃公。隱居求志義之, 本不計較東華塵土北窗風。百年雖長要有終, 富死未必偷生窮。但恐珠玉留君容, 千載不朽遭樊崇。文章自足欺盲聾, 誰使一朝富貴面發(fā)紅。達人自達酒何勸, 世間是非憂樂本來空。

  這種曠達之情是不被當時的迂儒所容的。他沒有脫離現(xiàn)實而去象道人那樣遁世而去隱居山林, 雖然是“人生如夢, 一樽還酹江月”,但在月圓之時他流露了他的真情發(fā)出了“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的感慨。蘇軾所表現(xiàn)出來的“ 情” 總是這樣帶有禪意。蘇軾是一個很重情義的人, 他與他三位妻子的相處和與其弟子由間的真情就是最好的證明。相隔多年, 他對亡妻王弗還是萬般思念否則就沒有那感人至深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 自難忘。千里孤墳, 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 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 正梳妝。相顧無言, 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 短松岡。

  這樣出于肺腑的誠摯感情是當時“ 滅人欲, 存天理”的理學所不能理解的, 泯滅人性的理學家們只一心想做圣人哪管你兒女情長。醉過的人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 醉后情最真, 正是中秋月圓蘇軾大此時他非常懷念他弟弟子由從《水調(diào)歌頭》可以看出: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表達了對弟弟蘇轍的懷念之情, 也是對人生的徹悟?,F(xiàn)實生活的變幻無常, 人生的浮浮沉沉, 蘇軾始終以其豁達的胸襟容納,這是一個智者對苦難的超越。他是一個儒、釋、道三教合流的典型代表, , 他的思想所體現(xiàn)出的人生態(tài)度成為了封建社會后期士大夫的普遍心態(tài)。[ 參考文獻] [ 1] 朱熹集注: 四書集注[M].長沙: 岳麓書社1985 [ 2] 李澤厚.美學三書[M].天津: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3 [ 3] 張瑞賢, 任志英編著.中華人物傳庫(宋卷)[ M].北京: 華夏出版社, 1996.[ 4] 李修生編著.中國文學史綱要(三), [M].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 5] 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M].北京: 中華書局, 1999.[ 6] 劉乃昌選注.蘇軾選集[M].濟南: 齊魯書社, 1981.[ 7] 吳楚材, 吳調(diào)侯編選.古文觀止, 2003.[ 8] 夏于全主編.唐詩宋詞元曲第二卷[M].呼和浩特: 內(nèi)蒙古出版社, 2002 [ 9] 李贄.四書評[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5.[ 10] 韓傳達選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 11] 啟良著.中國文明史(下)[M].廣州: 花城出版社2003.[ 12] 蘇軾.東坡志林[M].北京: 中華書局, 1991.[ 13] 李澤厚.論語今讀[ M].合肥: 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 14] 李中華主編.中國人學思想史[M].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5.[ 15] 柏楊.中國人史綱(中)[M].北京: 同心出版社,2005.[ 16] 孔凡禮點校.蘇軾詩集[M].北京: 中華書局, 1982.[ 17] 謝孟選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中)[M].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

蘇軾人生態(tài)度的詩句3篇 欣賞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相關文章: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_无码熟妇人妻AV_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_国产AV寂寞骚妇

                        国产美女视频91|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 精品国产乱子伦一区| 欧美www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视频在线在亚洲| 亚洲特黄一级片| 国产精选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性色超碰| 99视频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日韩av电影免费观看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在线| 国产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av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妖精| 日韩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综合网| 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久久精品| 国产另类ts人妖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1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激情一二三区| 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在线| 狂野欧美性猛交blacked|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久久精品综合| 欧美日韩一区久久|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小早川怜子| 亚洲成a天堂v人片| 青娱乐精品视频| 精品1区2区3区| 亚洲6080在线| 午夜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一区高清| 在线观看免费一区| 亚洲欧美日本在线|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 天天av天天翘天天综合网色鬼国产| 亚洲va在线va天堂|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紧缚捆绑精品一区二区| 99精品欧美一区| 婷婷丁香久久五月婷婷| 色屁屁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欧美一级一级性生活免费录像|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北岛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黄色免费网站| 亚洲在线视频一区| 国内精品在线播放| 91丨porny丨户外露出|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ⅴ国产馆| 亚洲精品一线二线三线无人区| 1区2区3区精品视频| 制服.丝袜.亚洲.另类.中文| 亚洲综合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久久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a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动态图| 青青草视频一区| 国产乱妇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玉米视频成人免费看| 美女www一区二区|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国色天香| 国产一区福利在线| 日韩国产在线一|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桃花| 精品sm捆绑视频| 国产日韩影视精品|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高清免费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一区二区三区**美女毛片|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麻豆9l精品三级站| 免费精品视频最新在线| 久久嫩草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三区好的| 在线区一区二视频| 天堂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亚洲精华国产精华液| 9191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 久久久综合激的五月天| 精品福利一二区|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国产精品拍天天在线| 26uuuu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色| 久久久久九九视频| 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 亚洲国产人成综合网站| 午夜a成v人精品| 国产拍欧美日韩视频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奇米网| 欧美日韩成人综合天天影院| 日本欧洲一区二区| 欧美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色综合久久精品| 久草热8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看片| 欧美日韩亚州综合|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日韩欧美亚洲另类制服综合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成人6969| 欧美日韩极品在线观看一区| 麻豆久久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亚洲另类制服综合在线| youjizz久久| 国产亚洲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午夜久久福利影院|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777欧美精品| 91精品婷婷国产综合久久性色| 91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欧美在线短视频| 免费精品视频最新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精华液2区45|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高清免费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色| 欧美精品123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欧美肥妇bbw| 亚洲最新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色综合久久99| 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视频资源在线| 色综合一个色综合| 国产精品三级av| 亚洲电影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片在线观看| 91丨九色丨黑人外教| 亚洲伊人伊色伊影伊综合网| 午夜影视日本亚洲欧洲精品| 色综合一个色综合亚洲| 欧美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在线播放| 成人精品免费网站| 日韩免费观看高清完整版| 亚洲成av人片| 色一情一乱一乱一91av| 欧美顶级少妇做爰|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2020日本不卡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美女| 日韩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 亚洲国产毛片aaaaa无费看| 精彩视频一区二区| 午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综合视频网|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大尺度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理论片色戒| 色哟哟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区二区电影| 麻豆精品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 日本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免费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激情综合色播激情啊|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自拍| 国产精品77777| 不卡av电影在线播放| 狠狠久久亚洲欧美| 97se狠狠狠综合亚洲狠狠| 亚洲gay无套男同|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播放老司机| 欧美精品丝袜久久久中文字幕| 本田岬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亚洲午夜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第五页|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剧场电影| 中文字幕欧美日本乱码一线二线|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日韩精品| 亚洲男女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