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下面是會員“hrg8”分享的學生聚會致辭,以供參考。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25年前,大家因青春的緣分匯聚在一起,走過了xx中這片歷盡滄桑新土地,親歷了寒窗時光的堅持,也見證了我們共同描繪的五彩將來。在飄揚的五色旗幟下,年青的內心曾編織了無數(shù)美好的夢想。22年前,大家走出三山兩槽,在生疏的天空下頑強拼搏,打開了屬于你們波瀾壯闊的逐夢人生。
今日,再次相聚,我們以同學的身份,以家鄉(xiāng)情義、師生之情歡聚。這絕非普通的聚會,而是鄉(xiāng)情的溝通,友情的提升,是人生智慧和經驗的分享,更是積極能量的集合。就算聚會完畢,大家仍舊會各自考慮,卻會感受到從未有過的能量與激情。
人生雖有七十之稀,但轉眼間百年也只不過三十而已。在這七十年中,有十年如頑童般安心,十年如垂老般恬靜;五十年則除去晝夜,人生真正有效的歲月不過二十五年。曾記得在你們的講臺上那句話:“每一天都是一年中最好的日子。”每一日都值得我們愛惜!
如今,很多人已步入不惑之年,邁入人生輝煌階段?;仡櫯c展望交錯,也都充滿著深刻的價值。
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均有其規(guī)律,七年為一個發(fā)展周期。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任務與使命:1-7歲,性之初,天真爛漫,對世界充滿無窮好奇;7-14歲,邁進學習生涯,告別無憂的孩童時代;14-21歲,學習的關鍵期,打開思想的基本;21-28歲,成年之時,著手全面而有計劃的學習,尋覓理想的伴侶與職業(yè);28-35歲,邁進完善的新階段,建立穩(wěn)定的家庭與事業(yè);35-42歲,深入分析人生的價值,迎來人生輝煌;42-49歲,在發(fā)展上至高點,對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上有辭老、底下兒女,心里大量掛念;49-56歲,進到知天命的年紀,完成社會責任,孩子們成家立業(yè),人生趨于成熟,開始以更圓融、理性的心態(tài)去影響他人;56-63歲,創(chuàng)造新的人生階段,培養(yǎng)個人愛好,規(guī)劃未來日子,信念更加堅定;63-70歲,經驗豐富,自然能洞悉事情,更可深入分析傳統(tǒng)文化與家庭史,編寫回憶;70歲之后,順意前行,內心更加寧靜,逐漸透徹理解人生的價值,達到內心的滄藍,感受與自然、宇宙連接,最后感受到一種歸屬感。
二十年后,我們再相聚,屆時已近古稀之年。人生苦短,及時享樂顯得尤為重要。
行孝當以樂事。百善孝為先,行孝就是最大的幸福。不論年齡多少,喪失父母后,大家都似孤兒,真正的快樂亦難再得,因此需及時行孝。行孝的前提在于身心健康,保證父母的生活無憂;其次是心靈的關愛,給予他們精神的撫慰;最終,努力創(chuàng)造父母的心愿,讓他們?yōu)槲覀兊脑炀透械津湴粒瑫r不再為大家操心。我們當好好把握本身所經的每一個階段,對所有人來講,健康始終是最為重要的。身體是父母給予的珍貴禮品,我們應該倍加珍惜與呵護。
行教亦為樂事?!敖獭弊钟伞靶ⅰ焙汀拔摹苯M成,尊重孝道有文化便有教養(yǎng),相反再多的書本也難言有文化。修養(yǎng)伴隨我們一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致力于建設學習型家庭,人生最大的成就便是對子女的教育。通過教育,獲得人生智慧。智慧里的“智”源于日積月累的知識,懂得生活的奧義?!盎邸弊稚戏?個“豐”,中心為掃把,若從另一角度看,如同山字,底部是心。這是在告誡我們,每日都應清掃心靈的浮塵,若能像山一般沉穩(wěn)與寧靜,方能獲得精神與物質的雙豐盈。“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父母、教師、朋友、社會,他們都是引導我們的人,雖然方向已引導,但路程仍然要自己探索。每個人心里早就明白,知識就是方位,智慧在心中。
行道同樣為樂事。行道就是探索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探索生命的真諦。孟子曾說,朝聞道,夕死足已,足夠見道針對人生的關鍵性。只有持續(xù)發(fā)揚和理解,方可獲得道,得道則能多助。天地有道,人亦有道,處處皆有真知。以水為喻,瑩潤、謙恭,它愿容下萬物,適應任何環(huán)境,因此深受敬仰。行道,即練功,外功與內功同等重要。外功在于培養(yǎng)意志,頑強毅力;內功則在于真誠與信念,只有真誠才能有所成,修養(yǎng)讓人心態(tài)豁達。擁有如此的功力,才能獲得工作的成就,更貼近道理。行道必須恪守較好的道德操守,“德”字左邊是雙人旁,右邊是心與血,真正關心大部分人的事,才是真正有德的體現(xiàn),方能贏得他人的尊重與肯定。行道的過程,是利用我們的觀念、智慧與人生經驗去啟發(fā)后代,造就于大德,最后得道。
享有三樂,功德無量!
學生聚會致辭相關文章:
★ 升學宴學生致辭
★ 老同學聚會的精彩致辭發(fā)言稿4篇(老同學聚會簡短精美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