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哲理寓言小故事12篇 哲理寓言故事,供大家參考。

哲理寓言小故事1
【釣竿】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道:「你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估先藛枺骸改阋灨妥鍪裁矗俊剐『⒄f:「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會說:好聰明的.小孩。錯了,他如果只要釣竿,那他一條魚也吃不到。因為,他不懂釣魚的技巧,光有魚竿是沒用的,因為釣魚重要的不在“釣竿”,而在“釣技”。
有太多人認(rèn)為自己擁有了人生道上的釣竿,再也無懼于路上的風(fēng)雨,如此,難免會跌倒于泥濘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為只要有釣竿就有吃不完的魚,像職員看老板,以為只要坐在辦公室,就有滾進的財源。
哲理寓言小故事2
1、情況不同
一只小豬、一只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guān)在同一個畜欄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小豬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小豬的號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并不大呼小叫。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呢!”立場不同、所處環(huán)境不同的人,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因此對別人的失意、挫折、傷痛,不宜幸災(zāi)樂禍,而應(yīng)要有關(guān)懷、了解的心情。
2、靠自己
小蝸牛問媽媽:為什么我們從生下來,就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殼的保護! 小蝸牛:毛蟲姊姊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么她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毛蟲姊姊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她啊。
小蝸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沒骨頭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他什么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蚯蚓弟弟會鉆土,大地會保護他啊。
小蝸??蘖似饋恚何覀兒每蓱z,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
蝸牛媽媽安慰他:“所以我們有殼??!”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3、鯊魚與魚
曾有人做過實驗,將一只最兇猛的鯊魚和一群熱帶魚放在同一個池子,然后用強化玻璃隔開,最初,鯊魚每天不斷沖撞那塊看不到的玻璃,耐何這只是徒勞,它始終不能過到對面去,而實驗人員每天都有放一些鯽魚在池子里,所以鯊魚也沒缺少獵物,只是它仍想到對面去,想嘗試那美麗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斷的沖撞那塊玻璃,它試了每個角落,每次都是用盡全力,但每次也總是弄的傷痕累累,有好幾次都渾身破裂出血,持續(xù)了好一些日子,每當(dāng)玻璃一出現(xiàn)裂痕,實驗人員馬上加上一塊更厚的玻璃。后來,鯊魚不再沖撞那塊玻璃了,對那些斑斕的熱帶魚也不再在意,好像他們只是墻上會動的壁畫,它開始等著每天固定會出現(xiàn)的鯽魚,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進行狩獵,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兇狠霸氣,但這一切只不過是假像罷了,實驗到了最后的階段,實驗人員將玻璃取走,但鯊魚卻沒有反應(yīng),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區(qū)域游著它不但對那些熱帶魚視若無睹,甚至于當(dāng)那些鯽魚逃到那邊去,他就立刻放棄追逐,說什么也不愿再過去,實驗結(jié)束了,實驗人員譏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魚。
可是失戀過的人都知道為什么,它怕痛。
4、神跡
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zhèn),據(jù)傳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常會出現(xiàn)神跡,可以醫(yī)治各種疾病。有一天,一個拄著拐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的'走過鎮(zhèn)上的馬路,旁邊的鎮(zhèn)民帶著同情的回吻說:“可憐的家伙,難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這一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zhuǎn)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祈求?幫助我,叫我沒有一條腿后,也知道如何過日子?!痹囅耄簩W(xué)習(xí)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納失去的事實,不管人生的得與失,總是要讓自己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不再為過去掉淚,努力的活
哲理寓言小故事3
【神跡】
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zhèn),據(jù)傳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常會出現(xiàn)神跡,可以醫(yī)治各種疾病。有一天,一個拄著拐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的走過鎮(zhèn)上的馬路,旁邊的.鎮(zhèn)民帶著同情的回吻說:「可憐的家伙,難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這一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zhuǎn)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祈求祂幫助我,叫我沒有一條腿后,也知道如何過日子?!?/p>
試想:學(xué)習(xí)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納失去的事實,不管人生的得與失,總是要讓自己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不再為過去掉淚,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哲理寓言小故事4
人和蛇
有一個人看見一條蛇后,說道:“真是時候,壞東西,我要為這個世界除害了!”
蛇好像胸有成竹,一動不動,任人擺布。蛇敲抓起裝進了口袋里。為了證實蛇確實罪有應(yīng)得,這個人說道:
“你這個忘恩負義的家伙到了該死的日子,對你的仁慈就是犯罪,你的毒牙甭想再傷害我們?!?/p>
蛇和顏悅色地回答說:
“若是說到懲罰世界上所有的忘恩負義者,那就沒人能得到寬恕。瞧瞧您自己吧,反正我的命掌握在您手中,要殺要剮由您!您的利益、樂趣就是所謂的正義吧。把您的法律拿來下判決吧!死到臨頭我要坦率地說上一句:‘忘恩負義的代表是人而不是蛇!’”
一席話駁得這人張口結(jié)舌,他退后一步說:“你說的是一派胡言,我隨時可置你于死地,但現(xiàn)在就聽聽別人是怎么說的吧!”
“悉聽尊便。”蛇說。
一頭母牛正巧路過,這人趕緊招呼她。母牛過來后,這人把情況簡單地作了介紹。母牛說道:“區(qū)區(qū)小事也有必要問我嗎?蛇說得對,為什么要遮遮掩掩不肯承認(rèn)呢?這些年來,我總是養(yǎng)活著主人,沒有我的關(guān)照,他怎么能活得下去?我們?yōu)榱怂讶橹秃⒆幼髁藷o私的奉獻,恢復(fù)了他那因光陰流逝而逐漸衰老的身體。我的辛勞換得了他的需要和快樂。現(xiàn)在我老了,他就把我拴在一塊沒有草料的角落里挨餓,我要能吃到草該多好啊!假如蛇是我的主人,它會如此沒良心嗎?再見了,我沒什么可說的了?!?/p>
此人聽了這席話,十分驚訝地對蛇講:
“能相信她說的這一套嗎?這個說話瘋瘋癲癲的`家伙根本就沒有頭腦。我們最好還是聽聽公牛是如何說的吧!”
“可以,讓我們聽聽它怎么說?!鄙呋卮鸬?。
公牛一步三搖地走過來,聽了介紹后思忖著說,為了人類生存,長年來它承受著十分繁重的勞動,年復(fù)一年,日復(fù)一日。長年累月的耕作,給人們的原野帶來了五谷豐登的好收成,而換來的卻是無情的鞭撻,從沒有對它的勞作有半點感激之情。以后,它年老體弱,人們用它的血祭祀諸神時,還把這看成是對它的敬重優(yōu)待。
這人說:“快打住,這個討厭的家伙夸大其辭,就像個演說家,與其講公道,還不如說是告刁狀,不要理它!”
這會兒,樹也被請來作裁判,可沒想到,反而把事攪得更糟。
人們?yōu)榱苏陉柋苡?,把樹?dāng)成了很好的藏身處所。為了造福人類,樹美化了田野和公園,結(jié)出的累累果實獻給了人類;在一年四季里,樹給了人們春天的花朵,秋天的碩果,夏天的綠蔭和冬日的炭火。然而人們修剪枝條時對它動之以刀斧,甚至有一個農(nóng)民為了蠅頭小利便把樹給砍了,這就是樹得到的報答,樹本來是可以活得很長的。
聽到這里,這人感覺不對頭,知道自己理虧,忙解嘲地說:“我真是太傻,居然有功夫聽你們瞎磨牙?!闭f完把口袋里的蛇往墻上一摜,蛇被摔死了。
當(dāng)官的總是這樣辦事,他們害怕真理,認(rèn)為世界上萬事萬物生下來為自己服務(wù)是天經(jīng)地義的。若有人為自己辯解,肯定是十足的傻瓜。但應(yīng)該如何處理呢?
最好是遠遠地到另一個地方去申訴,或者干脆默不作聲。
哲理寓言小故事5
【靠自己】
小蝸牛問媽媽:為什么我們從生下來,就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殼的保護!
小蝸牛:毛蟲姊姊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么她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毛蟲姊姊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她啊。
小蝸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沒骨頭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他什么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蚯蚓弟弟會鉆土,大地會保護他啊。
小蝸??蘖似饋恚何覀兒每蓱z,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
蝸牛媽媽安慰他:「所以我們有殼?。 ?/p>
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哲理寓言小故事6
表演大師有一位表演大師上場前,他的弟子告訴他鞋帶松了。大師點頭致謝,蹲下來仔細系。
等到弟子轉(zhuǎn)身后,又蹲下來將鞋帶解松。有個旁觀者看到了這一切,不解地問:“大師,您為什么又要將鞋帶解松呢?”大師回答道:“因為我飾演的是一位勞累的旅者,長途跋涉讓他的鞋事松開,可以通過這個細節(jié)表現(xiàn)他的勞累憔悴?!薄澳悄銥槭裁床恢苯痈嬖V你的弟子呢?”“他能細心地發(fā)現(xiàn)我的鞋帶松了,并且熱心地告訴我,我一定要保護他這種熱情的積極性,及時地給他鼓勵,至于為什么要將鞋帶解開,將來會有更多的機會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說啊?!比艘粋€時間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點,才是真正的人才。
4、鸚鵡一個人去買鸚鵡,看到一只鸚鵡前標(biāo):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二百元。另一只鸚鵡前則標(biāo)道:此鸚鵡會四門語言,售價四百元。該買哪只呢?兩只都毛色光鮮,非常靈活可愛。這人轉(zhuǎn)啊轉(zhuǎn),拿不定主意。結(jié)果突然發(fā)現(xiàn)一只老掉了牙的鸚鵡,毛色暗淡散亂,標(biāo)價八百元。這人趕緊將老板叫來:這只鸚鵡是不是會說八門語言?店主說:不。這人奇怪了:那為什么又老又丑,又沒有能力,會值這個數(shù)呢?店主回答:因為另外兩只鸚鵡叫這只鸚鵡老板。
這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領(lǐng)導(dǎo)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強,只要懂信任,懂放權(quán),懂珍惜,就能團結(jié)比自己更強的.力量,從而提升自己的身價。相反許多能非常強的人卻因為過于完美主義,事必躬親,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關(guān)人員,銷售代表,成不了優(yōu)秀的領(lǐng)導(dǎo)人。
哲理寓言小故事7
人各有所長
有一個國王,他生了五個兒子,老大叫智慧,老二叫工巧,老三叫端正,老四叫精進,老五叫福德。這五個兒子各有特長:老大富有智慧,老二心靈手巧,老三長得俊俏,老四辦事認(rèn)真,老五很有福氣。五兄弟常聚集在一起,各自夸耀自己的長處,每個人都認(rèn)為自己的長處是最重要的。
有一天,五兄弟又開始爭論,越爭越激烈,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后他們決定:大家分頭到別國游歷,各自干出一番事業(yè)。這樣的話,誰的本領(lǐng)大就一清二楚了。
老大來到一個國家,聽說這里有兩大家族,本來關(guān)系很好,卻為了一點小事而結(jié)仇,全國沒有一個人可以幫他們解開冤結(jié)。老大于是想出一條妙計,準(zhǔn)備解決這個無人可解的難題。
他買了許多禮物,送到其中一家,對那家主人說:“我家主人要我對您說:‘我們兩家失和,是因為下面的人干的壞事,才使我們結(jié)下仇怨。其實我們并沒有什么深仇大恨,今后應(yīng)當(dāng)和睦相處,互相幫助?!?/p>
這家主人聽了老大一番話,頗受感動。他說:“你家主人說得很對,其實我早就想和你家主人和解,但拉不下臉,又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中間人。這次你來,我很高興,請告訴你家主人,我一定按他的話去做。”老大告辭這家后,又買了一些東西,來到另外一家,說類似的話,這一家主人也高興得答應(yīng)和解。
于是,老大出面預(yù)定兩家主人見面的日子。到了這一天,兩家主人各自帶著家人聚集在一起,大家握手言歡。等大家追問和好的原因時,才知道這是老大想的辦法。兩家主人緊緊拉著老大的手說:“真是太感謝你了!我們多年以來一直作對,全國這么多人,沒有一個能調(diào)解。你一個外鄉(xiāng)人憑著聰明智慧,輕而易舉地就解決了。你對我們的幫助,我們永遠銘記在心。”兩家拿出了幾千兩黃金酬謝老大。老大便載著黃金,興高采烈地回國了。
老二來到另一個國家。他用木頭造了一個小孩,裝上機關(guān),按下開關(guān),小孩就會像真人一樣唱歌跳舞。老二帶著這個木頭人到處獻藝,并宣稱:“這是我的兒子,他會各種技藝?!辈痪?這個消息傳到國王耳中,他下令老二帶著兒子到王宮獻藝。
國王和王后坐在樓臺上觀看。只見這個小孩舞蹈優(yōu)美、歌聲動聽,讓每個人都看得目不轉(zhuǎn)睛、大聲喝彩。忽然,國王發(fā)現(xiàn)這小孩對王后做鬼臉,不由得火從心頭起,馬上下令侍衛(wèi)拿下小孩,要治他死罪。
老二連忙下跪說:“這孩子犯了什么罪,大王要懲罰他?”
國王說:“這小子竟敢當(dāng)著我的面,對王后眨眼睛、作怪臉。這不是戲弄我的王妃嗎?”
說這話的時候,又看到小孩也對著自己做鬼臉,就更生氣了,堅持一定要殺了他。
老二說:“如果大王一定要懲治他,就讓我親自動手吧!”說完就朝小孩的肩頭一扳,頃刻間,小孩變成了一堆木頭。
國王吃了一驚,過了好半晌才明白原來這小孩是木頭制成的假人。國王突然感到很羞愧,心想:“自己怎么會跟一個木頭小孩計較?”他佩服老二的技藝高強,對老二說:“你的手藝可謂天下無雙。我要賞賜給你億兩黃金,作為你的獎賞?!庇谑抢隙矌еS金高高興興地回國了。
老三來到一個國家,當(dāng)?shù)匕傩章犝f來了個美男子,都爭先恐后地前來觀看,姑娘們紛紛解下身上的金銀佩飾贈送給老三。老三每到一處,都有人請他吃飯,臨走時又有人送給他許多寶物。沒過多久,老三收到的禮物就堆積如山。他雇人抬著禮物,滿心歡喜地回家了。
老四來到一個國家,準(zhǔn)備去朝拜國王,碰巧遇上山洪暴發(fā)。在江邊,他看見一棵珍貴的栴檀樹隨著洶涌的江水上下翻滾。老四脫掉外衣,撲進江中,用盡全身力氣,把栴檀樹拖到岸上。當(dāng)時,國王正急需一棵栴檀木,老四便把這棵樹送進宮中,獲得了一百萬兩黃金的`賞賜。
老五等四個哥哥都走了之后,才慢悠悠來到一個國家。天氣太熱,他躺在一棵樹下休息,不知不覺睡著了。太陽漸漸西移,其它地方的樹蔭隨之而動,只有罩在老五身上的那片樹蔭絲毫不動。這個國家的國王剛過世,國王沒有子嗣,也無近親。朝中大臣正商議要找一位賢明有德的人當(dāng)國王。他們四處派出使者,尋訪有德之士。這一天,恰好有一位使者從老五休息的地方經(jīng)過,他見到這一奇景,心想:“這件事有些奇怪,日動影動,自古皆然。為何這位小伙子休息的地方樹蔭一直不動?看來這不是一個普通人,肯定是上天派他來做我們國王的!”他連忙奔回王宮去稟告大臣們。
大臣們聽說有這種事,便按國王的禮儀準(zhǔn)備了車馬儀仗,印綬冠服,出城迎接老五。老五便這樣當(dāng)上國王。他派出使者,接來四個哥哥,邀請他們共同治理國家。這五個兄弟各用所長,把這個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佛說:世上的人各有所長,只要執(zhí)著于自己的理想,孜孜以求,鍥而不舍,終能獲得大道。
哲理寓言小故事8
寓言王國是一個充滿情趣、幽默、勇氣、智慧和豐富想象力的地方,它把大自然的一切事物賦予了人類最廣泛的情感和基本的善惡觀。在我們嘲笑故事里丑角的滑稽時,不知不覺地感受到生活的真理。在教學(xué)過程中,我嘗試把一些耳熟能詳?shù)脑⒀怨适陆栌玫秸軐W(xué)教學(xué)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毛驢和青蛙
一頭驢子經(jīng)過一個荷花池的時候看到池塘里的青蛙生活得自由自在,它很羨慕,覺得自己每天辛辛苦苦還經(jīng)常挨主人的鞭子。終于有一天,它不顧一切地跳下去,卻差一點淹死。辯證唯物論認(rèn)為:物質(zhì)決定意識。這就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使主觀符合客觀,不做不切實際的幻想,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千萬不要盲從,別人生活得再好,也許并不適合自己。就像寓言中青蛙生活的池塘一樣,看起來很美好,但它不適合驢子,如果驢子一味要去,只能喪生。人生亦是如此。
二、馬和驢
有一匹馬和一頭驢共同為主人運送一批貨物。半路上,驢子累了,它請求馬幫它馱一點貨物,馬沒有答應(yīng)。最后,驢于終于累死了,主人不僅把驢子馱的貨物都壓在了馬的背上,而且還多了一張驢皮。
三、我要的是葫蘆
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小葫蘆長得很好,可是葉子上長了蚜蟲。有人勸他治一治,他說:"我要的是葫蘆,又不是葉子"。過了幾天,小葫蘆慢慢變黃了,一個個都落了。唯物辯證法認(rèn)為:事物的聯(lián)系是普遍的、具體的、有條件的。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結(jié)果,人們應(yīng)當(dāng)根據(jù)某種原因預(yù)見事物發(fā)展的結(jié)果。有了對后果的科學(xué)預(yù)見,才能正確指導(dǎo)自己的具體行動,促使事物向自己期望的結(jié)果發(fā)展。
四、自作聰明的驢子
有一頭驢子為主人馱鹽,過河的時候一不小心掉進河里,等它爬上岸,它發(fā)覺背上的貨物輕了好多,它以為自己找到了竅門。第二次為主人馱棉花,過河的時候它故意掉進河里,沒想到棉花浸了水后,沉得差一點把它壓趴下。唯物辯證法認(rèn)為:我們在認(rèn)識事物,解決問題時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是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導(dǎo)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人們正確認(rèn)識問題、分析問題的基礎(chǔ),是人們正確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做事情不能生搬硬套,否則就會象這頭自作聰明的驢子一樣。
五、蚊子和獅子
一只蚊子和一頭獅子比賽誰更厲害,蚊子專門朝獅子臉上、鼻子周圍沒有毛的地方叮,獅子氣急敗壞地用爪子去抓,可是把自己抓得頭破血流卻并沒有抓住蚊子,最后只得認(rèn)輸。得勝后的蚊子得意洋洋地吹著喇叭飛走了,一不小心撞在了蜘蛛網(wǎng)上,做了蜘蛛的美餐。
六、獅子和老鼠
一只老鼠被一只黃鼠狼追得無處可逃,情急之下它跳到了一頭正在睡覺的獅子的頭上,黃鼠狼嚇跑了,它卻被獅子抓住了。它懇求獅子放了它,說以后獅子有難它會幫助獅子的。獅子放了它,卻對老鼠的承諾嗤之以鼻,它想我堂堂一頭獅子還用求一只小小的老鼠幫忙嗎?后來,這頭獅子被獵人用網(wǎng)罩住了,正在沮喪的時候,那只小老鼠來了,三下兩下便幫它把網(wǎng)咬破了,救了獅子一命。唯物辯證法認(rèn)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辦事情堅持一分為二的方法,對矛盾作全面的分析,既要看到事物的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反對看問題只看這一面,不看另一面的"一點論"。
七、米缸里的老鼠
一只老鼠找到了一個盛滿米的缸,它每天都到缸里吃米。米漸漸地少了,老鼠吃完米后要跳出米缸也越來越費勁。終于有一天,它跳不出來了,最后,水缸里的米沒有了,老鼠餓死在米缸里。唯物辯證法認(rèn)為:量變和質(zhì)變是事物的兩種狀態(tài),事物的量變是質(zhì)變的前提和必要準(zhǔn)備,質(zhì)變是量變的必然結(jié)果。這就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堅持適度原則,在我們需要保持事物性質(zhì)穩(wěn)定的時候,要把量變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內(nèi)。做事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否則事情做得過了頭,就會落得老鼠的下場。
八、三只仙鶴
三只仙鶴捉了一些魚,把沒有吃完的魚埋在了沙灘上。第一只仙鶴抬頭看了看,暗暗地記?。呼~埋在太陽底下。第二只仙鶴抬頭看了看,悄悄地記?。呼~埋在那朵雪白的云下面。第三只仙鶴往周圍看了看,默默地記?。呼~埋在那棵大柳樹旁邊。第二天,三只仙鶴都要找它們昨天埋好的.魚。第一只朝太陽飛去;第二只朝云朵飛去;第三只朝大樹飛去......辯證唯物主義在肯定物質(zhì)是運動的同時,也承認(rèn)靜止的存在,運動是無條件的,絕對的;靜止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fā)展,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寓言中的前兩只仙鶴,割裂了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guān)系,認(rèn)為世界是-成不變的,犯了形而上學(xué)錯誤。
九、木桶與木板
一只木桶因為自己能盛很多的水,很是驕傲。桶上的一塊木板提醒它:"老兄,如果沒有我們這些木板,你還能盛水嗎?"木桶不服氣,讓木板離開它。木板離開了木桶。木桶上有了一個大豁口,水一下子泄了出去。唯物辯證法認(rèn)為:整體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由部分組成,沒有部分就無所謂整體,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沒有整體也無所謂部分,任何部分離開了整體就失去了原來的意義。整體的性能和狀態(tài)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性能狀態(tài)及其變化,反之,部分也制約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guān)鍵部分的性能會對整體的性能狀態(tài)起決定作用。對于木桶來說,決定它的性能及狀態(tài)的最關(guān)鍵的部分就是構(gòu)成它的最矮的那塊木板。
十、鷺鷥
午后,一只吃飽喝足了的鷺鷥在水邊散步。這時它發(fā)現(xiàn)了一條鯽魚,它想:我已經(jīng)很飽了。鯽魚趨機溜走了。過了一會兒,它發(fā)現(xiàn)了一條鲇魚,它想:剛才那條鯽魚我沒吃,我能吃這么令人沒有胃口的東西?鲇魚也溜走了。又過了一會兒,它餓了,到處找吃的,這次只有一條小泥鰍,它想:這小東西還不夠我塞牙縫的。于是小泥鰍也溜走了。傍晚,鷺鷥實在是餓得不行,只好捉了幾個小蝸牛充饑。唯物辯證法認(rèn)為:量變和質(zhì)變是事物發(fā)展的兩種狀態(tài),一切事物的變化發(fā)展都是從量變開始的,當(dāng)量變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又必然引起質(zhì)變。它要求我們要重視量的積累,堅持適度原則,更要不失時機地促成質(zhì)的飛躍。寓言中的鷺鷥就沒有抓住時機,致使機遇一次次從身邊溜走?,F(xiàn)實生活中我們應(yīng)該接受鷺鷥的教訓(xùn),做好準(zhǔn)備,抓住機遇,要知道,機會絕不會第二次來叩你的門。
十一、陷入泥坑的車夫
有-個車夫拉著一車貨物陷入了泥坑里,他求上帝幫忙。上帝說:你從車上跳下來,把車輪底下墊上一點草,然后邊吆喝著馬邊到車后推車......他照做了,車子果然從泥坑里出來了,他對上帝說:謝謝你,萬能的上帝!上帝說:你不用謝我,一切都是你自己做的。唯物辯證法認(rèn)為:事物的發(fā)展是內(nèi)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內(nèi)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據(jù),外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nèi)因而起作用。它要求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要從自身找出路,不要一味地等、靠、要。
十二、狐貍與蟬
蟬在大樹上鳴唱,狐貍想吃掉它,便想出了一個詭計。它站在樹下,極力地贊美蟬那美妙的歌聲,并誘騙蟬飛下來讓它看一看是什么樣的動物才能發(fā)出這么悅耳的聲音。蟬識破了它的詭計,便摘了一片樹葉拋下去。狐貍以為是蟬,猛撲過去抓住它。蟬說:"你以為我會飛下去,那就錯了,自從我看見狐貍的糞便里有蟬的翅膀后,我就時刻警惕狐貍。"辯證唯物主義認(rèn)識論認(rèn)為:感性認(rèn)識是理性認(rèn)識的前提,理性認(rèn)識依賴于感性認(rèn)識,感性認(rèn)識有待于深化發(fā)展到理性認(rèn)識。我們認(rèn)識世界的根本任務(wù)是經(jīng)過感性認(rèn)識上升到理性認(rèn)識,要完成這個任務(wù)必須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付出艱辛的勞動,善于觀察,善于總結(jié),運用科學(xué)的思維方法,才能得出正確的理性認(rèn)識,用以指導(dǎo)自己的實踐。
十三、空中樓閣
有個懶漢,家里很窮。有一天鄰居家的雞在他家里生了個蛋,他拿著這個蛋想:我用這個蛋去孵一只雞,雞再生蛋,蛋再孵雞,然后我把雞賣了,買只羊,等羊生一群小羊后再賣掉,買頭牛,等牛生一群小牛后......我把它們賣掉就可以有很多的錢,成為最富有的人,國王就會把他的女兒嫁給我。成了國王的女婿后,我要建世界上最漂亮的空中樓閣......想到高興處,他不禁手舞足蹈,一失手把雞蛋打碎了,"哎呀,我的空中樓閣。"馬克思主義認(rèn)識論認(rèn)為:實踐就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它是人們變革客觀事物的活動,必然引起客觀對象的變化,而不是純主觀的思維活動。這就要求我們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凡事只停留在想的階段,而不付諸行動,永遠也不會達到目標(biāo)。
當(dāng)然,還有很多我們非常熟悉的寓言故事,象掩耳盜鈴、刻舟求劍、鄭人買履、拔苗助長、庖丁解牛、守株待兔、狐假虎威等等,都可以信手拈來,把深刻、抽象的哲理寓于其中,幫助同學(xué)們更好地學(xué)習(xí)哲學(xué)。
哲理寓言小故事9
【寬容】
一只小豬、一只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guān)在同一個畜欄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牠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牠的號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并不大呼小叫。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呢!
立場不同、所處環(huán)境不同的人,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因此對別人的失意、挫折、傷痛,不宜幸災(zāi)樂禍,而應(yīng)要有關(guān)懷、了解的'心情。要有寬容的心!
哲理寓言小故事10
寓言故事我們都看過很多,許許多多的寓言故事都告訴了我們很深刻的道理。寓言故事是文學(xué)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xùn)意義的故事。它的結(jié)構(gòu)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xùn)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人生哲理寓言小故事600字,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人生哲理寓言小故事600字1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毛驢媽媽叫小毛驢去幫她買米,小毛驢樂得一蹦三尺高,心想:終于可以幫媽媽做點事情了。她答應(yīng)一聲:“好!”就去山羊伯伯開的糧店買米去了。
小毛驢到了山羊伯伯開的糧油店,一進門,她就被各種各樣的米給吸引了,有金黃金黃的小米,有油光锃亮的黑米,有白花花的大米,還有毛驢媽媽最愛吃的糯米。小毛驢趕緊買下了米。
小毛驢一邊唱歌,一邊欣賞風(fēng)景,輕松自在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走著走著,她看見了小豬哥哥,小豬哥哥說:“毛驢弟弟,你的口袋漏米呢,估計口袋上有個小洞,快縫縫吧!”小毛驢掉頭看了看,看見路上漏的米不太多,也懶得卸下口袋看,就不屑地說:“漏那么點米,說明洞很小,不用縫。”說完她繼續(xù)向前走,小鳥妹妹在樹上嘰嘰喳喳地叫起來:“毛驢哥哥,你的口袋漏米呢,肯定口袋上有個洞,快縫一縫吧!”小毛驢依然不在意地說:“不用,不用,那個洞太小,漏不了多少米?!?/p>
漸漸的,小毛驢的步伐越來越輕快,剛到家門口,媽媽便問:“米買回來了嗎?”小毛驢滿心歡喜地說:“當(dāng)然買回來了?!苯Y(jié)果打開米袋一看,傻眼了,米全漏光了。小毛驢懊悔地說:“我真是應(yīng)該聽聽朋友的勸告呀!“
哲理寓言小故事11
狐貍想,如果能討得狼的歡心,得到狼的庇護,就沒有誰敢欺負它了。拿什么東西去討好狼呢?狐貍想到了羊,狼最愛吃羊了,把羊送給狼,狼一定很開心。
一天,狐貍看見一只羊,便把羊拐騙進狼窩,讓狼把羊給吃了。狼打著飽嗝,用贊賞的眼神看了一眼狐貍。狐貍心領(lǐng)神會,每天拐騙一只羊送給狼吃。
后來,羊識破了狐貍的伎倆,再也不上它的當(dāng)。
隔了幾天沒有吃上羊的狼,開始餓得發(fā)慌,見了狐貍,便責(zé)問起來。狐貍低著頭,想解釋點什么,可還沒有等狐貍開口,狼就急不可耐地說道:“你不能送來羊,送上自己也行,我就湊合湊合吧?!闭f完,狼張口咬死了狐貍,把狐貍給吃了。
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地去“填”別人貪婪的'胃口,最后“填”進去的,還有它自己。
哲理寓言小故事12
人世處處有苦惱
這個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的。
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
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保護自己,就不得不時刻防御。
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zhǔn)備斗爭。
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zhǔn)備隨處吃虧。
你總有知心的人、友好的人。一旦看到他們受欺侮、吃虧受氣,你能不同情氣憤而要盡力相幫相助嗎?
如果看到善良的人受苦受害,能無動于衷嗎?如果看到公家受損害,奸人在私肥,能視而不見嗎?
當(dāng)今之世,人性中的靈性良心,迷蒙在煙雨云霧間。頭腦的智力愈強,愈會自欺欺人。信仰和迷信劃上了等號。
聰明年輕的—代,只圖消費享受,而曾為靈性良心奮斗的人,看到自己的無能為力而灰心絕望,覺得人生只是一場無可奈何的空虛。上帝已不在其位,財神爺當(dāng)?shù)懒恕?/p>
人世間只是爭權(quán)奪利、爭名奪位的“名利場”,或者干脆就稱“戰(zhàn)場”吧。爭得了名利,還得抱住了緊緊不放,不妨豚皮老臉,不識羞恥!
享受吧,花了錢尋歡作樂,不又都是“將錢買憔悴”?天災(zāi)人禍都是防不勝防的'。
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為了爭奪而產(chǎn)生的仇恨狠毒,再加上人世間種種誤解、猜忌、不能預(yù)測的煩擾、不能防備的冤屈,只能嘆息一聲:“人生實苦!”
多少人只是又操心又苦惱地度過了一生。貧賤的人,為了衣、食、住、行,成家立業(yè),生育兒女得操心。富貴的,要運用他們的財富權(quán)勢,更得操心。
哪個看似享福的人真的享了福呢?
為什么總說“身在福中不知?!蹦??旁人看來是享福,他本人只在煩惱?。?/p>
為什么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呢?因為逼近了看,人世處處都是苦惱啊!
為什么總說“需知世上苦人多”?。孔铌`茸無能之輩,也得為生活操心;最當(dāng)權(quán)得勢的人,當(dāng)然更得操心。
上天神明,創(chuàng)造了有頭有臉、有靈性良心的人,專叫他們來吃苦的嗎?
大自然的神明我們已經(jīng)肯定了。久經(jīng)公認(rèn)的科學(xué)定律,我們也都肯定了。牛頓在《原理》一書里說:“大自然不做徒勞無功的事。不必要的,就是徒勞無功的?!闭軐W(xué)家從這條原理引導(dǎo)出他們的哲學(xué)。我不懂哲學(xué),只用來幫我自問自答,探索一些家常的道理。
大自然不做徒勞無功的事,那么,這個由造化小兒操縱的人世,這個累我們受委屈、受苦難的人世就是必要的了。為什么有必要呢?
有一個明顯的理由。人有優(yōu)良的品質(zhì),又有許多劣根性雜糅在一起,好比一塊頑鐵得火里燒,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燒又淬,再加千錘百煉,才能把頑鐵煉成可鑄寶劍的鋼材。
黃金也需經(jīng)過燒煉,去掉雜質(zhì),才成純金。
人也一樣,我們從憂患中學(xué)得智慧,苦痛中煉出美德來。
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p>
就是說,如要鍛煉一個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yǎng)成堅忍的性格。
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這是我們從人生經(jīng)驗中看到的實情。
哲理寓言小故事12篇 哲理寓言故事相關(guān)文章:
★ 經(jīng)典的人生勵志哲理的故事10篇(勵志哲理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