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家鄉(xiāng)風俗作文4篇 六年級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以供參考。

家鄉(xiāng)風俗作文1
對過節(jié)的興趣越來越淡了。春節(jié)便春節(jié),在冰箱里多放些東西,堅持幾天不去菜市場而已。中秋便中秋,買來月餅也不吃,做做樣子罷了??墒墙衲暧行┎煌耍兆拥南阄对斤h越濃的時候,我們剛好學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鴨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語言,侃侃而談中流露出對故鄉(xiāng)和兒時生活的眷戀,這種情愫抓緊了我,讓我也深深的陷進了對家鄉(xiāng)的懷戀之中。
家鄉(xiāng)的端午是有很多講究的。包粽子,粽葉有要求,新鮮的蘆葦葉,碧綠碧綠的,或者是槲葉,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端午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飽滿的蜜棗,花生仁,葡萄干,都早已泡好,勤勞的女主人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絲線層層纏繞,一個精致的粽子便誕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愛用火爐,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爐子上,能燜整整一個晚上。第二天孩子們一起床,揭開鍋,就是熱騰騰的粽子,屋子里,院子里頓時都彌漫著蘆葦葉和粽子的香氣。除了吃粽子,還要吃煮熟的大蒜,雞蛋。這幾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圓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不規(guī)則形狀的粽子,從顏色的搭配到形狀的組合,都煞是好看。熏艾蒿,我們這里離山遠,艾蒿都是從集市上買的,在端午這天掛在門楣上,過幾天干透了,取一兩只在屋子里點燃熏一下,至于熏的目的是什么,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說是熏蚊子的,我想可能還有更多的東西,比如蜈蚣,蝎子什么的,大概類似其他地方的熏五毒吧。帶香包,鮮艷的布料做成各種形狀的飾物,里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孩子們心愛的飾物,掛在脖子上不時的嗅一下。系五色線,手腕腳腕都要帶。但是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卻是黎明時分卻去田野里拔“圣草”了。這里說的圣草,加引號,是我實在想不出當時大人們怎樣說的。
長輩告訴我們,月宮里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搗藥,這些藥是要在端午前夜,灑在各種草木上,河水里。在端午這天太陽沒出來之前,這些藥還停留在草上,如果這時拔回來,熬制成水,用這水來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當然非常相信,天蒙蒙亮,我們就呼朋引伴的出發(fā)了,向著蒙著神秘面紗的田野,我們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圣使命。農(nóng)歷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氣涼涼的,清爽滋潤,周圍都靜悄悄的,你無意的一臺眼,也許就逢上鄰家來挖野草的孩子。相視一笑里,多少歡悅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這一天提前被驚醒了,那茁壯的青草上,露珠還在轉動,我們需要的草是有講究的,如貓貓眼,一摸眼就紅的那種草,今天不怕它,就采。還有車前草,節(jié)節(jié)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陽出來之前采回家,這樣那些神秘的藥才會有效啊。慌慌張張的回家去,抬頭看看天空,戰(zhàn)勝了太陽般的自豪?,F(xiàn)在想來,還覺得那種神秘如格林童話中的哪一篇,太陽一出,萬物回復原貌的神秘。
又要端午了,誰還會去野地挖草呢,給孩子洗澡,有專門的沐浴露了,粽子也懶得包了,吃不了幾個,干嘛哪么費勁,買幾個就好了嘛??墒牵诜N種過程里藏著的細心,樂趣,也買些就可以了嗎?在能親自做的時候,不要買了吧,因為一個簡單的“買”字,讓我們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東西啊。
家鄉(xiāng)風俗作文2
絢爛璀璨的元宵節(jié)緊隨著除夕結束的腳步到來了,我的家鄉(xiāng)是上海,一個繁華至極而又人人忙碌的都市,但在元宵節(jié)那天,卻別有一番風景,我始終忘不了那每年元宵節(jié)看到的一張張燦爛的笑臉,也忘不了明亮宛若星辰般的花燈。
黃昏之時,絲絲縷縷的云霞帶來了夕陽,太陽徐徐落下,在天邊渲染出粉紫交融的霞光,染了半邊天。道路上盡顯一派繁忙之景。我們家也如約而至,來到了每年必來的豫園燈會。人流不斷地涌動,仿佛吞噬了整座豫園,但依舊能看到花燈那柔和而又熾熱的光芒,聚集在一起,照亮了半個城。一路上推推擠擠地好不容易進了豫園,才見燈火通明的街道上掛著花燈無數(shù),柔美絢爛的燈光照亮了栩栩如生的圖案,眼花繚亂之際也滿是欣喜。還記得小時候賞燈時的懵懵懂懂,只覺花燈散發(fā)的光芒,和上面描繪的圖案是如此的美麗生動,內(nèi)心也不禁流露出歡喜,哀求著媽媽一個個都買下來?,F(xiàn)在長大了,看到這一番絢麗之景,正應蘇味道筆下的“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般昌盛璀璨,而那花燈的光芒也照亮了我的內(nèi)心與希望。每當花燈初上之時,眾人眼中便是欣喜和希望之情,我便閉眼祈福,期盼來年幸福美滿,平平安安的度過一生。睜開雙眼,便見萬千燈火擠滿了整個豫園,燈火明亮映襯著繁華昌盛的街道和駐足觀賞的人流,溫暖而又璀璨。元宵節(jié)花燈的品種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有的制成兔子樣,栩栩如生的雕刻,白色的皮膚上細致地刻上皮毛,放上柔和的白燈,孩童們愛不釋手地抱著,捧著,拖著……;有的是六邊形的,在亞麻布上描摹上優(yōu)美婉轉的景色亦或是古時候傳說中的片段,點上黃燈,別有一番風味;更有的是一條大龍盤旋在九曲橋下,一片片的鱗片映襯著湖水的清澈與波光粼粼,閃現(xiàn)出藍紫色的光芒,精致而又獨特的景色引來了許多游客爭先恐后地登上九曲橋,駐足觀看,留下美好瞬間。逛到那里都是華燈璀璨,人們的交談、歡笑聲摻雜著街邊商家的吆喝聲,熱鬧至極。大人們寵溺的看著孩童一手拖著兔子燈,一手吃著街邊的零食,盡呈一片幸福美滿之景,無盡的暖意流進了每個人的心里,讓這一個漫漫長夜變得美好而又短暫,唯有照片留住了我們最美好的時光。
其實賞花燈的由來傳說來自于漢明帝永平年間,當時的皇帝信仰佛教,恰逢蔡中薜姆鴟ü槔矗稱每年正月十五時,印度摩喝陀國眾僧云集,瞻仰迎佛舍利,觀賞花燈,是參佛的良辰吉日。明帝聽之,為弘揚佛法,決定每年的正月十五之夜,在寺院宮中“燃燈供佛”,所有人都得掛燈祈福。經(jīng)過了歲月的流逝,自然而然成了約定俗成的習慣。
賞花燈這一民間習俗經(jīng)過了歲月的蹉跎,見證了歷史的變遷,花燈的璀璨似萬千繁星般聚集在豫園,一盞盞花燈宛如人們一個個盛開的美好希望與寄托,驅趕了冬日的寒冷,溫暖了人們的內(nèi)心,似燈塔般照亮了前進的路途,指引了通往幸福的方向。愿將這一中華民族淵源流長的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繼承真正的中華文化。
家鄉(xiāng)風俗作文3
每逢除夕的下午,我便沉浸在一片其樂融融中;每逢除夕的晚上,我便沉溺于餃子的飄香中;每逢除夕的深夜,我便沐浴在人間煙火中……家鄉(xiāng)的除夕,沒有城市的繁華喧囂,卻處處飽含著樸素的靜好祥和。
除夕的下午,可謂是這個洛陽小縣城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街巷上,老舊得有些落魄的白墻黑瓦被紅紅的對聯(lián)所裝飾;超市里、肉鋪那兒,總是排著長隊;細細一聽每家院子里,總是傳來七大姑八大姨的一嗓子。外婆把幾斤重的餃子肉餡放進鐵缸子里,一股腦兒放上許多豆瓣醬,撒上幾把佐料,不僅要放蔥,還要放蒜,嫌味兒還不夠重,再把堆成小山似的姜混進去。這可不只是洛陽人的口味重,其實也是他們與眾不同的豪邁,就和流經(jīng)洛陽的黃河一樣,他們并不清澈見底,混雜著泥土黃沙,但也是這紅塵中的煙火紛亂、魚龍混雜讓他們有了獨一無二的豪爽、包容與開放。
餡料已做好,廚房里的濃郁的香味再也困不住,整個院子都是香味。把一大袋面粉倒進另一個大鐵缸,放入適量溫水,直接下手,把面柔和成型,一大盆軟軟的、糯糯的面就展現(xiàn)在眼前,隨之而來的是一股醇厚的面香。面團白得像瓷,兩種香味在空氣中相擁相撞,最樸素的食材,在鄉(xiāng)里人手中跟變戲法一樣,用手一揉,就成功詮釋了什么是色香味俱全。
要說什么最有技術含量,那就是包餃子了。因為要做夠一家人吃的,所以外婆通常都要找好幾個幫手哩!一個小廚房,黑壓壓的擠了五六個人,跟上街趕集似的,每個人邊包餃子,邊聊天,咋咋呼呼,好不熱鬧。外婆把一大缸子的餡料分了家,放到三個大碗里,做成了蘿卜餡的、韭菜餡的、蝦仁餡的;外公在用搟面杖搟餃子皮,每一塊面皮都是又大又??;媽媽、大姨二姨都在包餃子,挑起餡放在餃子皮中間,還不忘撈一勺辣子油,手指一動,餡與餃子皮相融合,面皮變得有了顏色,就像一位隱士,落入凡塵,就體會到了人間疾苦,也嘗到了甘甜。也是同理,再不近人情的異鄉(xiāng)客,來到這個小城鎮(zhèn),也會沉浸在那紅紅火火的辣椒油的香味中,被它如火般的熱情俘虜了真心,你一定會深深地愛上這煙火人間。經(jīng)歷了寒風的人,總喜歡這樣的光明熾熱。
冒著白煙的一盤盤餃子端上了桌,輕輕一吹,一咬,一咽,那種美味,迎合著白煙裊裊,恐怕是分不清夢境與現(xiàn)實,但味蕾感受到的滿足卻是肯定的答案——這是真實,要相信餃子的美味,人間的美好。
除夕的最后一刻,也是壓軸之時。提前來到房頂上,看到的是黑夜作幕布,萬家燈火為點綴的喧囂人間。最后的一秒,煙花在空中接二連三地綻放,五彩斑斕。即使一片漆黑,也仍會有每家的燈火充數(shù),和煙火照亮這個小城鎮(zhèn),把黑夜充作白天。
生活依舊如此循環(huán),除夕的白天依然忙碌,夜晚仍舊明亮。月亮與落霞親吻,來到人間漫步,得以見證這個小城鎮(zhèn)豪放、熾熱、溫暖的除夕。我便如此淪陷于家鄉(xiāng)的除夕了。
家鄉(xiāng)風俗作文4
在我的家鄉(xiāng)石塘,每到元宵節(jié),都會辦一次盛大的扛臺閣活動。那個晚上,這個平時幽靜的面朝大海的小漁村,變得極為熱鬧,熱烈的鼓聲鑼鳴,人們的笑聲,融在那陣陣的濤聲里;閃爍的燈火灑在青石板路和石屋上,與屋里的溫暖相互映襯,也映照得人們臉上一片燦爛。
扛臺閣,以前均是將八仙桌翻過來,四腳扎個頂篷,由青壯年男子用竹棍扛起,漁村的藝人用彩燈、彩帶,鮮花等把臺閣扮得花轎似的,十分艷麗。如今的臺閣用上了發(fā)電機、節(jié)日燈,其形態(tài)、色彩更勝往昔。每一扛臺閣均是一臺戲,由標致的童男童女扮演戲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逼真生動??概_閣時,火鑊開道(火鑊是把木柴放在鐵鍋里燒起來。),漁燈、臺閣在后,悠揚樂曲相伴,喜慶羅鼓壓陣。
正月十五一到,大人們很早叫醒小孩子來化妝。若她扮的是嫦娥,則兩條柳眉舒展開來,臉頰濃粉上裝還要抹上一絲金粉,額頭一點朱紅;身著一條粉白色絲帶裙,腳上一雙繡花棉布鞋。若他扮的是關公,則兩道粗眉在上方橫著,臉上涂了紅彤彤的腮紅,嘴邊掛個大胡須,長長的幾乎到了腳邊。這妝化得極艷,所以,不認真看,還真認不出是誰!有好幾次,側目瞥了一眼靠近我臺閣上的人,我愣是沒有看出來是老同學,后來下了臺閣被她認出后,她一路佯裝生氣唱著戲詞追著我回家。
晚上七點,村口的公路上,早已熱鬧起來,人們早就搶占好觀看的好位子,端著自家做的花生糖、棗糕、芝麻糖翹首企盼著。隨著鑼鼓忽地一聲響,禮炮“啪”的一聲在天空中綻放花朵。孩子們坐在家長為他們扛的臺閣里,一臉神氣。一旁的眾人趕忙把那些散著香氣的甜食扔上轎子,說著甜甜的祝福,“來年甜甜蜜蜜”、“長大了一定要生活甜美”、“日子要過得甜甜美美”……也有禁不住饞的孩子,趁大家不注意,剛剛還挺得直直的背,一下子彎了下來,一撕、一塞,便開始大快朵頤了。一時間,身旁的那些“各路神仙”、“英雄好漢”都成了“貪吃鬼”了!一直跟在我臺閣旁的奶奶,笑著看著我吃,她說:“吃一點沒事,吃了這些好‘福’果,就會有個好前程!”
長長的隊伍嬉笑到夜深還不肯歇息。元宵的火把一直跳動著熱烈溫暖的火焰。這火把、這笑聲、這圖景,無不向人們展示了石塘漁民祈望豐收、過上安樂生活的美好愿望。
說起這個習俗,就不得不提一提家鄉(xiāng)一直流傳的傳說。在石塘有座麒麟山,相傳當年有會噴火的麒麟居住在山里,因為它的火噴到的地方就有財富,可惜這對麒麟并不時常噴火,于是聰明的漁人便在正月十五這天,以鼓聲為號,拿起火把,扛起臺閣,在山前熱鬧地活動,引得麒麟也跟著興奮吐出火來,沒有想到,剛吐完火,它們便化身為了這座麒麟山。人們?yōu)榱思o念這對麒麟,也為了讓村子世世代代日子越來越好,便漸漸形成了習慣,演化成了這種慶祝的習俗。在這一天,燦燦的火把、笑聲、樂曲,成了最美的風景,讓我們每個人心里,都漾起濃濃的幸福,這幸福感,浸潤在每一個在外的游子心里……
家鄉(xiāng)風俗作文4篇 六年級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相關文章:
★ 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優(yōu)秀作文優(yōu)秀3篇
★ 寫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優(yōu)秀作文3篇(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滿分作文)
★ 思念家鄉(xiāng)的作文300字5篇 思念家鄉(xiāng)的優(yōu)秀作文
★ 實用家鄉(xiāng)寫景的作文4篇(寫家鄉(xiāng)景色的作文)
★ 家鄉(xiāng)的風俗話題作文5篇(家鄉(xiāng)的風俗主題作文)
★ 關于可愛家鄉(xiāng)小學生作文4篇 可愛的家鄉(xiāng)小學生作文
★ 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作文經(jīng)典10篇 二 十年后的家鄉(xiāng)作文
★ 家鄉(xiāng)的山優(yōu)秀作文7篇(家鄉(xiāng)的山作文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