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 篇1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概述
八年級下冊的物理學習將涉及到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原理,這些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本文將帶領讀者回顧一些核心的物理知識點,包括電磁感應、電動勢、電阻以及牛頓第三定律。通過深入理解這些知識點,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規(guī)律,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
一、電磁感應
電磁感應是八年級下冊物理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描述的是變化的磁場會產(chǎn)生電場,從而導致電流的產(chǎn)生。這個概念在發(fā)電機、變壓器以及許多其他電磁設備中都有著重要的應用。例如,發(fā)電機是將機械能轉(zhuǎn)化為電能的裝置,當發(fā)電機旋轉(zhuǎn)時,它的磁場與電場相互作用,產(chǎn)生了電能。
二、電動勢
電動勢是描述電源性能的一個物理量,它反映了電源內(nèi)部非靜電力做功的本領。電動勢通常用符號E表示,其單位為伏特(V)。電動勢的原理是,非靜電力(如化學力或摩擦力)做功,將其他形式的能量轉(zhuǎn)化為電能,從而在電路中產(chǎn)生電壓。
三、電阻
電阻是描述物質(zhì)導電性能的一個物理量,它反映了物質(zhì)對電流的阻礙作用。電阻通常用符號R表示,其單位為歐姆(Ω)。當電流通過物質(zhì)時,物質(zhì)內(nèi)部的電子會與原子發(fā)生碰撞,產(chǎn)生電阻。不同的物質(zhì),如金屬、半導體和絕緣體,具有不同的電阻特性。
四、牛頓第三定律
牛頓第三定律描述了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即每一個作用力都有一個相等的反作用力。在八年級下冊的物理學習中,我們主要關注物體間的相互作用,以及這些相互作用如何影響物體的運動。例如,當我們推動一個物體時,我們的推力會產(chǎn)生一個相反的方向上的作用力,使物體運動。
總結(jié)
八年級下冊的物理知識點涉及到電磁感應、電動勢、電阻以及牛頓第三定律等重要概念。這些知識點不僅是我們?nèi)粘I钪谐R姷奈锢憩F(xiàn)象的基礎,也是各種電磁設備和物理實驗的核心原理。通過深入學習和理解這些知識,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現(xiàn)象,提高我們的科學素養(yǎng)。同時,這些知識也是我們進一步學習高級物理學和工程應用的基礎。希望讀者能夠繼續(xù)深入學習這些物理知識點,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視野。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什么是彈力;
知道彈簧測力計的原理;
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實驗分析過程。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的道理。
教學重點:
力的`測量原理。
教學難點:
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2、你能舉例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嗎?
二、彈力
介紹:跳水,蹦床,蹦極,射箭?
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
a、鋼尺壓彎反彈;
b、拉伸或壓縮彈簧。
小結(jié):
1、形變:物體在力的作用下發(fā)生的形狀或體積的改變。
2、彈性形變:撤消外力后能恢復原來狀態(tài)的形變。
3、彈力:物體在受力發(fā)生彈性形變時,會對跟它接觸的物體施加力,這種力就叫做彈力。
三、測力計及其使用
1、測量力的大小的儀器叫測力計。
2、彈簧測力計:
原理: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構(gòu)造:彈簧、指針、掛鉤、刻度盤、吊環(huán)
3、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a、觀察:量程與分度值
b、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點,彈簧是否靈活
c、測量:不能超過量程
彈簧伸長方方向與受力方向一致,彈簧一要靠在刻度板上
沿力的方向靜止或勻速拉測力計
d、讀數(shù):數(shù)值+單位
四、相互作用力(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只要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了力,受力物體反過來也肯定會給施力物體一個力。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條直線上。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 篇3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產(chǎn)生的效果。
3、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學重點:
力的概念
教學難點: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學用具:
彈簧、鋼鋸條、氣球、磁鐵、磁針、大頭針、鐵塊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我們在這一章中要學習一個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常用的一個概念,也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這一章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力的一些知識。
二、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教師:我們常常提到“力”這個字,但是在物理學中所說的力的含義要比生活中所說的力的含義狹窄、確切得多。
人推車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來需要力;馬拉車需要用力。這些有力出現(xiàn)的實例中都伴有肌肉緊張,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緊張而來的。但在在大量情況下,雖然沒有出現(xiàn)肌肉緊張的情況,仍然有力存在,因為產(chǎn)生了和肌肉緊張相同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鐵石吸引這些大頭針,盡管沒有肌肉緊張,不是也有力存在嗎?(演示)
請大家舉出有力存在的實例。
請大家考慮,當有力存在(或出現(xiàn))時有幾個物體?
教師:有力存在時,一定有兩個物體發(fā)生了某種作用。吸引、拉、舉等等是對這些作用的.具體描繪。
吸鐵石吸引鐵釘,吸引就是吸鐵石對鐵休的吸引力。運動員舉杠鈴,舉就是運動員對杠鈴的力?;疖囶^拉車箱,拉就是火車頭對車箱的力??
上述的例子說明,有力存在時,總有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發(fā)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一組物體是施力的,另一組物體是受力的。對一個力來說,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F(xiàn)在請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汽車對拖車的拉力;推土機對土的推力;起重機向上吊起集裝箱的力
教師: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對力的理解應注意以下兩點。這里所說的作用指的就是力。當有力出現(xiàn)時,應分清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尤其是注意認清哪個物體是受力物體。
三、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實驗:吸鐵石吸引大頭針。
2、演示實驗:鐵塊吸引小磁針的一個極。
四、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1)實驗:用手將彈簧拉長。
教師:彈簧受到拉力時變長了。
(2)實驗:手用力使鋸條變彎曲。
教師:氣球受到手的壓力時變扁了。這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1)教師:足球靜止在地面上,腳踢它時給它一個力,足球受到這個力由靜止變?yōu)檫\動。汽車關閉了發(fā)動機后,由于汽車受到阻力,速度逐漸變小,最終停下來??梢娏梢允刮矬w運動的速度變大,也可以使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小。
(2)教師:乒乓球向我們飛來,我們揮拍打去,球的運動方向變化了,又向?qū)Ψ降那蚺_飛去??梢娏€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五、練習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 篇4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什么是電阻,理解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屬性。
?。?)知道電阻的單位及其換算。
?。?)理解電阻的大小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有關。
2過程與方法
在探究決定電阻大小因素的過程中,體會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物理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對電阻與那些因素有關產(chǎn)生興趣,積極動手進行實驗或觀察實驗。
二、教學建議
(一)、課前預習:
?。ǘ?、課內(nèi)探究
通過預習,我們知道電阻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并且有大小之分,那么電阻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呢?讓我們來一起探究。
<一>、實驗探究,合作交流
閱讀14頁演示實驗,利用桌上的器材完成實驗,完成下列問題
探究問題:導體電阻的大小與橫截面積的關系。
設計實驗:
1你選擇的器材有:
2在實驗中通過什么現(xiàn)象判斷導體電阻的大???
3實驗步驟:(1)根據(jù)要求設計電路圖
?。?)根據(jù)電路圖連接實物圖
?。?)閉合開關,進行實驗
進行實驗并收集證據(jù):(各小組根據(jù)所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并做好記錄。)
分析論證:(認真分析實驗現(xiàn)象,你能得出什么結(jié)論?)
結(jié)論:
決定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是
評估:(請對自己的探究活動進行回顧、分析)
<二>、整理反思,歸納梳理
<三>、當堂達標,反饋提升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 篇5
1、細讀書,多設問,培養(yǎng)自學能力
教材的閱讀,主要包括課前閱讀,課堂閱讀和課后閱讀。
(1) 課前閱讀,有的放矢。
(2) 課堂閱讀,就是在進行新課的過程中閱讀,對于那些重點知識(概念、規(guī)律等)要邊讀邊記。對于關鍵的宇、詞、句、段落要用符號標志,只有抓住關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準確掌握所學的知識。
(3)課后閱讀,結(jié)合課堂筆記,在閱讀的基礎上勤總結(jié)、歸納。
2、細觀察,會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學習物理獲得感性認識的源泉,也是學習物理學的重要手段。初中階段主要觀察物理現(xiàn)象和過程,觀察實驗儀器和裝置及操作過程,觀察物理圖表、教師板書等。
(1)觀察要有主次
(2)觀察要有步驟
(3)觀察時要思考
3、勤實驗,會操作,提高實驗技能
實驗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它對激發(fā)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yǎng)觀察分析能力,提高實驗技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實驗應包括演示實驗,學生實驗、邊學邊實驗和小實驗。演示實驗起著潛移默化的示范作用,通過演示實驗可以通過分析物理現(xiàn)象,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 篇6
物理是有一定難度的學科,到初二才有物理。初二是物理的開始,對于從沒有接觸過物理的學生而言可能會感到一定的困難,這是正常的,只要掌握方法,適應物理的學習,還是可以學好的。
其實在開始學物理學科之前,對于物理涉及到的知識點未必就一無所知,小學的自然常識課和初中的科學課的部分內(nèi)容會在物理課中再次學到,也可能在化學課和生物課中再次學到。
初二物理是最簡單的,初三物理難度會更高,高中物理的難度又要比初中物理的難度高很多。因此,面對初二物理,不要有畏懼心理,要相信自己可以學好。
初二物理的大多數(shù)內(nèi)容是概念的記憶,也有部分內(nèi)容會涉及到定量計算,包括物體的運動、質(zhì)量和密度、力,定量計算的內(nèi)容都在第二學期(別的地區(qū)如果教學順序不同,可能在第一學期涉及這些內(nèi)容)。物理是理科,因此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只要概念能掌握,就不會有太大的困難。對于涉及到定量計算的內(nèi)容,需要把公式都記住,同樣要做到理解,知道公式中的每個物理量的含義,以及公式的適用場合。
上課認真聽講,作業(yè)認真完成,這是必須做到的。如果做作業(yè)的時候遇到不會做的題或者做錯的題,一定要想明白,補上知識點的漏洞才能真正學好。如果感覺有困難,還可以買輔導書多做題。
初三物理的難度較初二物理的難度更高,初中物理最難的幾個知識點都在初三物理,包括壓強、浮力、電功和電功率,這些內(nèi)容的概念就有一定難度,而且教學要求也較高。
總體而言,初中物理的難度還是較低的,對于智商高的學生,只要做到上課認真聽講,作業(yè)認真完成,就可以學好初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的難度要高很多,無論是從廣度還是深度而言,高中物理都明顯比初中物理難,如果想要學好高中物理,特別是在高考物理中取得高分,只靠聽課和完成作業(yè)是不夠的,必須買輔導書多做題,對于不會做或者做錯的題,應該問老師和同學,補上知識點的漏洞。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 篇7
光和眼睛
一、光的傳播
1、自身能夠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如太陽、螢火蟲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種均勻的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生活中應用光的直線傳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隊瞄準等。
3、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是最快的,真空中的光速c=×108m/s,光在不同的介質(zhì)中傳播速度是不同的
二、光的顏色
1、色散: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被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的現(xiàn)象,這說明白光不是單色光。
2、色光的三基色:紅、綠、藍;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發(fā)射的光決定的,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光決定的。顏料三原色是:品紅、黃、青。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c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在物體表面的反射有兩類:一類是鏡面反射,反射面是光滑的,如黑板“反光”;另一類是漫反射,反射面是粗造的,如我們能從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發(fā)光的物體。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物體在平面鏡中成的虛像、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的連線跟鏡面垂直、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5、球面鏡包括凸面鏡,如:汽車的后視鏡,公路拐彎處的反光鏡,主要作用是擴大視野;還有凹面鏡,如:太陽灶、手電筒的反光罩,作用是使光匯聚起來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zhì)進入另一種介質(zhì),它的傳播方向發(fā)生改變的現(xiàn)象。
2、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質(zhì)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騙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光從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氣時,折射光線將遠離法線,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當光空氣垂直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質(zhì)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3、光的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五、看不見的光
光譜上紅光以外的部分叫紅外線,它用于紅外夜視儀,紅外線測溫儀;光譜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線,紫外線驗鈔機。
六、透鏡與凸透鏡成像
1、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凸透鏡,它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2、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凹透鏡,它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
3、凸透鏡的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通過透鏡后會聚于一點,這一點叫凸透鏡的焦點,用字母“F”表示
4、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和應用
(1)焦距:用字母f表示,是指焦點到光心的距離;物距:用字母u表示,是指物體到透鏡的距離;像距:是指像到透鏡的距離,用字母v表示
(2)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和應用列表
① 照相機利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原理制成的
② 投影儀利用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的原理制成的
③ 放大鏡利用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的原理制成的
七、眼睛與透鏡
1、眼睛的作用相當于凸透鏡,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機,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wǎng)膜上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2、產(chǎn)生近視眼的原因是晶狀體太厚,眼的屈光本領過強,或眼軸偏長,來自物體的光成在視網(wǎng)膜的前面。近視眼需要配戴凹透鏡來矯正
3、產(chǎn)生遠視眼的原因是晶狀體太薄,眼的屈光本領過弱,或眼軸偏短,來自物體的光成在視網(wǎng)膜后面。近視眼需要配戴凸透鏡來矯正。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 篇8
第八章 力和運動
一、牛頓第一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
⑴牛頓總結(jié)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nèi)容是: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⑵說明:
A、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jīng)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來的,且經(jīng)受住了實踐的檢驗,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B、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涵: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么運動,物體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C、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tài)無關,所以力不是產(chǎn)生或維持運動的原因。
2、慣性:⑴定義: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
利用慣性:跳遠運動員的助跑;用力可以將石頭甩出很遠;騎自行車蹬幾下后可以讓它滑行。
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小型客車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帶;車輛行使要保持距離。
二、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稱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3.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會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即平衡狀態(tài).
4、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比較:
相同點: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不同點: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zhì)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是相同性質(zhì)的力。
5、力和運動狀態(tài)的關系:
物體受力條件
物體運動狀態(tài)
說明
受平衡力
力不是產(chǎn)生(維持)運動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是指速度大小的改變和運動方向的改變。
三、滑動摩擦力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滑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chǎn)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2、摩擦力分類: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滾動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4、、在相同條件(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5、滑動摩擦力:①測量原理:二力平衡條件
②測量方法:把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使木塊勻速運動,讀出這時的拉力就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③結(jié)論: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該研究采用了控制變量法。由前兩結(jié)論可概括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實驗還可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大小、運動速度大小等無關。
7、應用: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壓力、接觸面變粗糙、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
②減小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氣墊、磁懸浮)。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精彩8篇)相關文章:
★ 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教案8篇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全冊
★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工作總結(jié)7篇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總結(jié)范文
★ 八年級語文下冊個人工作計劃4篇(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工作計劃)
★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10篇(四年級下冊語文學期教學計劃)
★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11篇 冀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每課反思
★ 有關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工作計劃范文6篇 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工作教學計劃
★ 有關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工作計劃7篇(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工作計劃部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