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7篇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供大家參考。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1
哲人和青年相遇了,倆人對人生的問題進行探討,既有故事又有道理。青年是和我們一樣有各種煩惱事的青年,我們跟著談話的節(jié)奏,反思對照自己的種種。
1.原因決定論到目的論
弗洛伊德的原因論認為現(xiàn)在是過去決定的,我們也習慣依賴于原因論。很多人埋怨父母埋怨過去,于是容忍自己安于現(xiàn)狀。你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決定我們的不是過去的經(jīng)歷,而是我們賦予經(jīng)歷的意義。
2.人際關系
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不與任何人競爭,只要自己不斷前進即可。
我們并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別人人也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待而活著。
3.把自己和別人的課題分離
可以把馬帶到水邊,但不能強迫其喝水。能夠改變自己的只有自己。
即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課題。對于學習而言,告訴孩子這是他的課題,在他學習的時候父母隨時準備給予幫助,但不妄加干涉。
4.批評不好,表揚也不行
批評和表揚都是居高臨下的狀態(tài),都是有能力者對沒能力者所做的評價,是上下級不平等的關系。而鼓勵和幫助,則是平等的橫向的人際交往。
5.接納自我,甘于平凡
人最大的不幸,是不喜歡自己。實際上誰都是普通人,普通并不等同于無能。
6.活在當下
如果把人生當成爬山,不是只有到達山頂才有意義。爬山的過程,我們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意義。如果沉溺于已經(jīng)逝去的過去和不確定的未來,卻不能著眼于可以努力的當下,其實是對現(xiàn)實的逃避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2
因為前面一有收獲或觸動,便不敢懈怠,立馬記錄,所以反而看到最后,不知道從何下筆去做一個很棒的
人生沒有因果論,它也不是一條既定的直線,即使沒有登上山頂也沒有關系,因為一路的風光已是最美的風景。學習接受自己平凡無奇,并不意味自己無能,反而說明更有勇氣接納自己。他人不是敵人,學會信賴他人,這樣活著不會太累,也能更加幸福。最后是想起了前兩天同事說的一句——“人生就是渡人渡己”。因為周圍的人是我們的伙伴,所以去幫助他人,擺渡他人,其實也是擺渡自身。不論如何,即使是主觀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貢獻,也能讓我們更接納、更愛自己,離幸福更進近一步。
人生或許沒有我們想的那么艱難,其實就是很普通,認真但并深刻,需要我做好每件事,過好每一刻。不論你快樂與否,優(yōu)秀與否,總有人討厭自己,所以最后希望我們能有被討厭的勇氣,不要只關注那個別三兩個人。自身關注的對象,決定自身眼中的世界。幸福很簡單,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擁抱自由平凡的人生。至于人生的意義?那就需要自己去賦予啦!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3
前段時間讀完了一本叫做《被討厭的勇氣》的書,書的副標題是“自我啟發(fā)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最開始,我并沒有注意到副標題,吸引我的是書里面新穎的小標題,例如“再怎么找原因也沒法改變一個人”以及“自卑情結只是一種借口”。這些充滿成長性的觀點正投我所好。
貫穿整本書的是心理學“三巨頭”之一的阿德勒的哲學思想,以對話錄的形式展現(xiàn)。書中有一智者,有一青年,智者象征著阿德勒,青年就像是個愣頭小子,沒大沒小地不斷質問和懷疑著智者的說法。
談起心理學,很少有人會不知道弗洛伊德,稍微深入點的還會知道榮格,但是大多數(shù)人聽到阿德勒的名字都會一頭霧水。阿德勒到底何方神圣?他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他在心理學歷史上的地位如何?這本書都給我們做了一一解答。
阿德勒最出名的著作大概要數(shù)《超越自卑》了吧,傳說阿德勒其貌不揚,身材矮小,成績還不好,三歲時弟弟死在他身旁,兩次被車撞,五歲差點死于肺炎,可以說命運多舛。他有足夠的理由自卑,但他卻成為逆襲的典范,并且一直致力于幫助別人超越。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4
看過阿德勒《自卑與超越》,并沒有了解他的
第一來自過去,甩開弗洛伊德塑造原生家庭媽媽的錯的鍋,重要的不是過去,而是你對過去的看法,從而把自我從過去中解脫出來;第二來自人際關系,我們太在意周圍人的期待與
把昨天留給過去,把明天交給未來,專注于眼前的瞬時瞬刻,我們都愛自己想象的很脆弱,也比我們想象的更強大,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就是現(xiàn)在。加油?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5
有人說要想真正理解阿德勒心理學直至改變生活方式,需要“相當于自身歲數(shù)一半的時間”。或許可以開始嘗試“不再從屬于縱向關系,不畏懼惹人討厭地自由前行?!钡诙瓮瓿傻淖x《被討厭的勇氣》并且把目前能夠理解到的問題點總結出來,我對阿德勒又理解了一點點,也還差億點點~
什么是個體心理學和整體論?——心靈和身體雖然是不一樣的存在,但卻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個體,把人看作不可分割的存在和作為“整體的我”來考慮的方式叫作“整體論”。
人際關系的終極目標是什么?——“共同體感覺”:在英語中,共同體感覺叫作“social interest”,也就是“對社會的關心”。只要有兩個人存在,就會產(chǎn)生社會、產(chǎn)生共同體。把對自己的執(zhí)著變成對他人的關心就是終極目標。
人際關系的起點和終點是什么?——“課題分離”和“共同體感覺”。
“共同體”的范圍?——最小的共同體是“你和我”,最大的共同體是無限大。當人際關系遇到瓶頸時可以不用固執(zhí)于眼前的小共同體,小到你我,大到宇宙萬事萬物都可以獲取到共同體的感覺。
“橫向關系”是什么?——“雖不同但平等”。以親子關系為例,不可以批評也不可以表揚,就是橫向關系。從目的論的角度來講,表揚或者批評他人是“用糖還是用鞭子”的區(qū)別,其背后的目的都是操縱。
“對存在本身的感謝”是什么?——以親子關系為例,不將自己的孩子跟任何人相比,就把他看作他自己,對他的存在心懷喜悅與感激,不要按照理想形象去扣分,從零起點出發(fā)。
如何建立共同體感覺?——“自我接納”“他者信賴”和“他者貢獻”。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整體,正因為接受了真實的自我“自我接納”——才能夠不懼背叛地做到“他者信賴”;正因為對他人給予無條件的信賴并能夠視他人為自己的伙伴,才能夠做到“他者貢獻”;正因為對他人有所貢獻,才能夠體會到“我對他人有用”進而接受真實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納”。
為什么要做到自我接納而不是自我肯定?——自我肯定是優(yōu)越情結的產(chǎn)物,需要接受真的自我,而不是自我欺騙。接受事實存在,接受現(xiàn)實的“這個我”,對于可以改變的事情,拿出“勇氣”改變,才是自我接納。
為什么在社交關系中應采用信賴而非信用?——信用有附加條件,信賴無前置條件。信賴的反義詞是懷疑,從目的來看社交的目的是把別人當成朋友,決定背不背叛的不是你,那是他人的課題。你只需要考慮“我該怎么做”?!叭绻麑Ψ街v信用我也給予信任”,這只不過是一種基于抵押或條件的信用關系。
如何理解:“所有的人都能夠獲得幸福”但不等于“所有的人都幸?!保俊靶腋<簇暙I感”,能夠體會到“我對共同體有益”或者“我對他人有用”需要擁有“甘于平凡的勇氣”。
什么是“甘于平凡的勇氣”?——平凡即普通,但普通不等于無能。普通是不會刻意炫耀自己的優(yōu)越性,甘于平凡的勇氣即不會可以炫耀自己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6
在六月末的安靜夜里開始抽點時間看這本書,沒有恍然大悟的驚喜,也沒有相見恨晚的興致勃勃。但不妨我不急不慢地讀完它。讀到大概一半才真正明白標題的含義,要有被人討厭的勇氣。一開始我以為是很多人都不喜歡勇氣的意思。讀完,不是全部同意作者的觀點,但也有一些喜歡的章節(jié)和自己的賞析。
筆記1:當你急著奔向未來的時候,說明你已經(jīng)不喜歡現(xiàn)在了。
賞析:這句話在本書剛開始的所有文字中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過去三個月我非常典型的心態(tài)。我可能從未如此不活在當下,那種急迫讓我全然忘了生活。好在已漸漸復原。也許當我能夠安靜地聽清晨的鳥語時,我的心也逐漸恢復了寧靜。我開始慢慢喜歡現(xiàn)在了,我開始好好做飯了,我開始慢慢看書了,我開始漸漸控制不好的情緒了。雖然沒那么快抽離,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fā)展。
筆記2:任何經(jīng)歷本身并不是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我們并非因為自身經(jīng)歷中的刺激——所謂的心理創(chuàng)傷——而痛苦,事實上我們會從經(jīng)歷中發(fā)現(xiàn)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jīng)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jīng)歷的意義。
筆記3:人生不是別人賦予的,而是由自己選擇的,是自己選擇自己如何生活。
筆記4: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
筆記5:假如應征落選也應該去做。那樣的話,或許能夠有所成長,或許會明白應該選擇別的道路。總之,可以有所發(fā)展。
賞析:就好像最近很火的女團選秀節(jié)目,能成團,能備受萬眾矚目的永遠是少數(shù),可是她們勇敢地努力過爭取過,哪怕會失敗,嘗試過,總有成長。是鍛煉了才能或是勇氣,還是認清現(xiàn)實自己不適合走這條路,做過、參與過,都是成長,都有收獲。
筆記6:無論之前的人生發(fā)生過什么,都對今后的人生如何度過沒有影響。決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自己。
賞析:這句話有點太絕對。我覺得是有影響的,過去的經(jīng)歷、過去的選擇才讓我們走到現(xiàn)在這里。更為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不要讓過去不好的經(jīng)歷,影響現(xiàn)在的自己去獲得成功和幸福。我們可以對自己的生活掌握主動權,可以主觀干預,讓自己決定現(xiàn)在“此時此刻”所采取的心態(tài)和行動,從而掌舵自己的人生。
筆記7:不想成功VS不能成功
不是“不能成功”而是“不想成功”。簡單地說就是害怕向前邁進或者是不想真正地努力。不愿為了改變自我而犧牲目前所享受的樂趣——比如玩樂或休閑時間,也就是拿不出改變生活方式的“勇氣”,即使有些不滿或者不自由,也還是更愿意維持現(xiàn)狀。
筆記8:健全的自卑感不是來自于別人的比較,而是來自與“理想的自己”的比較。價值在于不斷超越自我。
問題1:控制怒氣是否就是一味忍耐呢?
回答:我們應該學習不使用怒氣這種感情的方法,因為怒氣終歸是為了達成目的的一種手段和工具。首先你要理解,發(fā)怒是交流的一種形態(tài),而且不使用發(fā)怒這種方式也可以交流。我們即使不使用怒氣,也可以進行溝通以及取得別人的認同。易怒的人并不是性情急躁,而是不了解發(fā)怒之外的有效交流工具。所以要找到發(fā)怒之外的有效交流。我們有語言,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要相信語言的力量,相信具有邏輯性的語言。
賞析:在產(chǎn)生分歧或交流不同想法的時候,我是對的,并不代表別人就是錯的。如果做錯了,承認錯誤并不等于承認失敗,反而是謙卑和追求進步的表現(xiàn)。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7
1.我們的不幸是自己的錯,自己的選擇。原因論讓我們找各種理由逃避問題,假裝成是不可控制的外部原因導致的悲劇,讓自己變得獨特顯示地位吸引注意。應對:目的論思考問題。
行為目標是自立(我有能力)和與社會和諧相處(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2.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系,現(xiàn)在抑郁癥上升趨勢可以支撐,個人主義的強化削弱人際關系數(shù)量和質量減少幸福感。
自卑情結是借口(因為什么客觀事實所以我不能做到什么)。
權力之爭是想證明自己的力量。要勇于承認錯誤,沒有必要在人際關系中向別人證明自己認為的正確。
人是活在意義中的生物,確立目的后會企圖尋找各種借口逃避人生課題,編制人生謊言。
3.人生三大課題:交友,工作,愛。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中,分離自己與別人的課題,不要干涉別人,也不讓別人來干涉自己,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自己可以掌控人際關系的王牌。
4.分離是起點,共同體感覺是終點(把別人看做自己的伙伴并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不是世界中心,只是我認為的中心。付出才能找到位置,因為歸屬感是要靠自己的手去獲得(可聯(lián)系心理學中強人際關系網(wǎng)絡需要犧牲部分個人自由等事實)。
共同體范圍無限大,所以要跳出“杯中風暴”,尋找更大的空間,所以遇到困難要考慮傾聽更大共同體聲音(如從家庭到社會到國家)。
不要恐懼關系破裂,這是為他人而活的不自由生活方式。
反對縱向關系,提倡橫向關系(雖不同但平等),表揚是操縱別人,要鼓勵,幫助他人用己的力量解決(可以把馬帶到水邊,但不能強迫其喝水)。
有對共同體的價值就可以獲得勇氣;存在本身就有價值;由你開始去合作。幸福感就是貢獻感。
5.活在當下,人生就是一連串的剎那,旅行從踏出門就開始了。
把聚光燈對準此時此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改變。不活在此時此刻是人生最大的謊言。
共同體感覺是把對自己的執(zhí)著轉換成對他人的關心,從三點做起:自我接納,他者信賴,他者貢獻;人生意義自己決定,引導之星是他者貢獻。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7篇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相關文章:
★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4篇(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100字)
★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5篇(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100字)
★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7篇(被討厭的勇氣經(jīng)典讀后感)
★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心得個人所感3篇 安利一本書《被討厭的勇氣》
★ 《被討厭的勇氣》的讀書心得個人所感3篇(被討厭的勇氣經(jīng)典讀后感)
★ 優(yōu)秀熱門《被討厭的勇氣》讀書心得范文(被討厭的勇氣讀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