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4篇 親愛的安德烈閱讀感悟,供大家賞析。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1
在《親愛的安德烈》之前,我未曾接觸過龍應(yīng)臺的作品,甚至在第一次聽聞這位作家時就無知地以為這是一名男性。
這份包含著深情與理智的家書令我震撼。更令我們深刻了解人世中親情的牽絆,不僅是當下的感動,亦是漸行漸遠的必經(jīng)路程。十八歲的我們和安德烈有著相似的生氣,亦有著相似的叛逆,我們在思想逐漸成熟階段的迷茫,害怕與父母溝通,因而往往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就我自身而言,我沒有安德烈的擁有偉大成就的父母,但我和他一樣,擁有一對愛我,護我,關(guān)心我,視我為掌上明珠的父母。在長輩中,舅媽與我的年紀較近,她曾有幾次對我說,她羨慕我的父母對我的教育方式。之前我還真未認真地想過,我的家庭教育是怎樣的。
我也曾不聽話被父親狠狠揍過,也曾無理地頂過嘴,也曾生氣的與父母冷戰(zhàn)過。記憶里,母親似乎從未對我發(fā)過大火,都是在我犯錯后屢次耐心地與我談話,告訴我道理;自我上小學起,父親也未再打過我,不知是我太乖了還是,他老了。我是一個淚腺很高的人,但不知為何父親只要一講我,我的淚就像潰了堤似的大水。
“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饼垜?yīng)臺的這句話令我很心酸,我在長大,父母卻在老去,這是自然規(guī)律。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2
忙于中考的那段時間,實在拋下了很多東西。如今,我在盞盞柔光燈下安詳坐落。捧起龍應(yīng)臺的《親愛的安德烈》一書,不作聲響,只留鼻息于靜謐之中,攜緩緩平靜的心,去閱讀它。
書中記述了母親龍應(yīng)臺與兒子安德烈三年來往36封家書。字里行間折射兩代人,兩種文明的思想深度,有關(guān)人生的思考,有關(guān)當下的社會,有關(guān)對國家的理性。
我尤為深刻的是十八歲的安德烈對母親說:“我可能會變成一個很平庸的人,有普通的學歷,很普通的職業(yè),不太有錢,也沒有名,一個最最平庸的人?!弊詈?,安德烈淡淡的憂傷夾雜在他那句朝母親的話中,“那么,你會失望嗎?”母親回信表示,她沒有關(guān)系,只要將來的工作讓你快樂滿足,感覺有意義,即使是給河馬刷牙都不打緊。{大意如此}
讀完后有朋友與我聊起這對話。她在網(wǎng)上來信,說了這么一句話:“我覺得我才是平庸的人?!北舜讼喔羯踹h,但我已察覺平庸二字是好友最不愿說出的。我大概知道她為什么了。讀書沒有大的成績,也沒有多么拼搏,更沒有特別惹眼的才藝。所以說平庸。那時我就好像被潑了一身的冷水,不禁顫抖,責問自己:那我呢?是否像她一樣是平庸的?
我這樣回答:“曾經(jīng)是,如今不再了。”龍應(yīng)臺是對的,無所謂地位高低,錢財多少,做著自己愿意之事,何來平庸?
回想起自己中考,我只能說我拋棄了很多,卻得不到一絲安寧。
相識三年,曾幾何時,我見過好友的她會對我不冷不熱。扭頭帶著滿臉的落寂走向與我背道而馳的地方,夕陽的余暉照耀她,卻只留漫不經(jīng)心的背影給我觀看,遙望。走到此步田地,是誰錯?是我。初三,我只有一個目的,跨進家里人,我的理想高校。我已習慣一個人,想一個人的將來,做一個人的夢。我肯花費一天去苦讀書,也不愿與她荒廢那一小時的閑聊;我肯割舍喜好投入題海中,也不愿與她分享剩余的空閑;我肯拼命裝出高傲,也不愿與她說其實我很累。
陪伴十幾年,曾幾何時,我見過父母和我坐一起吃飯,竟無一絲聲響。以前家就是全部,現(xiàn)在學業(yè)是我的天下。爸爸媽媽能領(lǐng)會到我。于是不知不覺,客廳的電視音量已調(diào)至最小,進出我房間的腳步已輕柔許多,我睡了家里已不再燈火通明??晌覅s不懂他們,寡言少語,不哭也不笑,木偶一樣。
時間那樣快,這場考試也結(jié)束了。回頭心里一陣陣疼痛,當初自己是那樣愚蠢,那樣平庸。冷落朋友冷落家人,日日做著令自己不痛快之事。后來我在假期中慢慢回復過來,與舊時好友聚會,與家里人去旅行,在書城里泡一天。
截止讀完此書,后知后覺。平庸不是說無權(quán)貴勢力,無錢財萬貫,無別人所無。而是過得滿意,慶幸和愉悅。
你不平庸,我們都不平庸,因為我們過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3
《親愛的安德烈》,兩代人身處不同國度地域之間的對話,媽媽雖然無法填補四年的空白,她選擇的是這樣的方式去主動了解兒子的十八歲,去參與兒子的成長,一封封信推倒了她和兒子之間那座無形的墻,兒子也通過書信第一次去認識了自己的母親。信是他們交流的橋梁,很真切,很生活,三年的通信時間,讓他們彼此進入了對方的生活、世界和心靈。
并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會像書中的MM。一樣缺失孩子成長中的四年,但為什么很多父母也漸漸對自己的孩子產(chǎn)生了距離感呢?比如你,比如我,會不會有相同的感受。什么時候我們開始陷入一種矛盾“孩子渴望父母的理解,父母希望孩子的體諒”?
自打記事起,我的父母就跟我們講他們以前的生活,怎么怎么樣艱苦,那時候的他們是多么努力地才熬出了頭,才有了現(xiàn)在的生活。我不是沒有感觸,只是我不了解那個時代,那段屬于父輩的歲月。初讀此書,我感受很深,文中的MM。也像我的父母一樣給安德烈講她的十八歲,她曾經(jīng)的那些過去。想必我們這一代人永遠也無法領(lǐng)會到那個時期的父母的艱辛。但每一代人都有他自己的路要走,我們也有我們要面對的世界,我們也知道要知足,我們也不想自己依賴著誰來過一輩子,來自外界現(xiàn)實的壓力也是上一代人難以想象的。
我們這一代人有與安德烈相同的思想和太多太多的共鳴,我也曾向安德烈那樣掙扎著尋找什么是我真正愛做的事情;我也曾戲謔地要求別人不要浪費糧食,只因非洲很多孩子不想我們那么幸運,他們死于饑餓,死于營養(yǎng)不良;我也曾質(zhì)問過自己,該不該給街邊的乞丐一些錢,為什么我也會陷于這種給與不給的猶豫中……我們90后在拋開一些輕狂頹廢的外殼后,你們是不是也應(yīng)該發(fā)現(xiàn)我們的閃光點?在面對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重重壓力時,我們希望聽到的還是那句像文中的MM。那樣一句話,“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是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是不是父母的疏于表達,還是表達了我們卻未能察覺呢?
其實父母表達過,我們只是不能接受他們表達的方式,是否你經(jīng)常聽到“撐不住了,想家了,就回來,爸媽給你做好吃的”,他們不會問你“工資多少”,只會喋喋不休地問“辛不辛苦,有沒有好好吃飯”。他們就像MM。一樣關(guān)心僅僅是我們,而不是我們的工作,我們的成就。永遠不要埋怨你們?yōu)楦改甘チ俗约?,因為父母早在有了你們后,便失去了他們自己。我這樣想過,是不是我的父母也像MM。一樣曾經(jīng)或者一直那么渴望想知道我的想法,是不是他們也疑惑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感到底是怎么產(chǎn)生的,是不是我曾經(jīng)無視他們做出的改變。試著問自己這些問題時,我不知不覺地站在他們的角度上去看,去體會,愧疚之感油然而生,我能做的到底還是微不足道的,原來父母為我們付出的要我們?yōu)樗麄冏龅氖露嗟枚唷?/p>
這些屬于兩代人之間的疑惑,我想在MM。這位母親與安德烈的對話中可以找到答案。希望每一位我們這代人,都能在為人父母之前去了解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微妙的角色轉(zhuǎn)換,把“孩子渴望父母的理解,父母希望孩子的體諒”轉(zhuǎn)化為“互相理解”。
附上書評:《親愛的安德烈》,兩代人身處不同國度地域之間的對話,媽媽雖然無法填補四年的空白,她選擇的是這樣的方式去主動了解兒子的十八歲,去參與兒子的成長,一封封信推倒了她和兒子之間那座無形的墻,兒子也通過書信第一次去認識了自己的母親。信是他們交流的橋梁,很真切,很生活,三年的通信時間,讓他們彼此進入了對方的生活、世界和心靈。愿借鑒書中之事,可以引領(lǐng)我們每一位父母,或以后將為人父母的,在處理與下一代之間的隔閡時有所啟發(fā)。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4
陸陸續(xù)續(xù)的最后讀完了《親愛的安德烈》,給我的最大震撼是書中那些關(guān)于父母與子女的溝通的描述,那些在我這樣的中國孩子看來新奇無比的教育且見解獨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個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爛漫的安德烈更是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書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滿了樂趣,他喝酒、聊天、聽歌、開Party、旅行,簡直是五光十色,豐富多彩,再來看看我們學生時代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學、沒完沒了地做作業(yè)、上不完的各種補習班,即使偶爾也有短暫的放松和娛樂,也大多是來去匆匆,蜻蜓點水,從來無法盡興,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愜意差得何止十萬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媽媽龍應(yīng)臺來安慰他,而當我們遇到這種狀況時,卻往往收獲的是家長和老師的聯(lián)合斥責;安德烈成功時,媽媽、弟弟和朋友會為他送去衷心的祝賀,但我們?nèi)〉玫某晒s永遠是理所當然,不足為奇,甚至在老師和家長眼睛里永遠是那樣微不足道,與他們的期望相距甚遠。這難道就是東西方教育理念的不一樣嗎?
菲力浦在第34封信《獨立宣言》中總結(jié)歸納出一個十分精辟的結(jié)論:歐洲人看人是看年齡的,只要滿十四歲了,連老師也要用“您”來稱呼學生。但是,中國的家長和老師卻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齡,而是刻意的去強調(diào)輩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經(jīng)長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媽媽或是老師身邊,他的身份就永遠只能是“孩子”,永遠不能得到尊重,永遠只能選取服從。難道在中國人眼里,孩子只能算一個成人們隨身攜帶的物件?
中國人之因此不肯尊稱一個14歲以上的少年為“您”,僅僅是為了保全那點少的可憐的面子嗎?順著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發(fā)現(xiàn)了一點,那就是中國的父母在夸贊孩子時總是對他的父母說:“你的兒子真厲害!”,“你的女兒真棒!”諸如此類,真是可笑,這到底在夸誰呢?別以為對方是“小孩”就能夠剝奪他的發(fā)奮和成就!“小孩”也是人,也是有資格獲得尊重的人,也需要平等的對待,難道所謂的“人人平等”在孩子身上就不適用了嗎?!由此看來,在東西方在對待孩子的觀念真的有著巨大的反差。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4篇 親愛的安德烈閱讀感悟相關(guān)文章:
★ 親愛的安德烈大學讀書筆記作文年3篇(《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的摘抄和感想)
★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范文3篇(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家長)
★ 名著書籍親愛的安德烈閱讀心得匯總6篇(親愛的安德烈讀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