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保護隱私安全小知識3篇 安全與隱私保護,供大家參閱。

保護隱私安全小知識1
1、不要在網(wǎng)站提交個人信息。
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自己的隱私通常是自己無意中泄露出去的,因此不要輕易在網(wǎng)站上提交自己的信息,除了銀行網(wǎng)站,著名的電子商務網(wǎng)站之外,其他網(wǎng)站都不要提交自己真實信息;舉個例子來說,幾年前你可能在5460同學錄這個流氓網(wǎng)站錄入過自己的個人信息,今天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個人信息被復制到至少四、五個網(wǎng)站供人搜索查詢。
因此,在網(wǎng)站或社區(qū)系統(tǒng)提交自己真實信息的方法是不妥的。
2、發(fā)布文章,三思而后行。
在網(wǎng)絡上發(fā)帖子,寫博客,不要因為你的博客訪問人數(shù)少不會有人注意就寫一些自己的隱私信息,一篇文章一旦發(fā)布出去,就無法收回來了,文章會被存檔、轉載、甚至散布到很多你永遠都不知道的網(wǎng)站上,而搜索引擎的觸角會找到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任何一個角落,因此,寫文章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如果你不希望某些人看到你的文章,那么就不要發(fā)布它,因為文章遲早會被別人看到的。
3、使用安全的密碼。
如果一定要在網(wǎng)絡上保存自己的信息(例如電子郵件、私人日記等),那么一定要使用一個安全的密碼進行保護,所謂安全的密碼,通常情況下是長度多于6位,有字母和數(shù)字的不容易被人猜到的密碼。
4、個人電腦的安全。
自己使用的電腦,要有足夠的安全設置,打上最新的操作系統(tǒng)補丁,啟用防火墻,安裝殺毒軟件,不要訪問任何釣魚網(wǎng)站等等,確保個人電腦不被黑客入侵。
如果發(fā)現(xiàn)有被入侵的異常情況,應該在第一時間內斷開網(wǎng)線,然后再進行檢測和修復。
如何查詢自己的個人隱私是否已經外泄,這里也有一些技巧。
1、定期使用百度和Google搜索自己的真實姓名。
重點查看前三頁的內容,看看是否有和自己相關的隱私信息。
2、定期使用百度和Google搜索姓名+個人信息(如個人工作單位、學校、住址、電話號碼等)。
通過這種組合查詢,能較為準確的知道自己信息外泄的情況。
如果個人隱私已經泄露,該怎么辦?
1、如果是自己建立的網(wǎng)頁或者填寫的信息,那么直接登錄網(wǎng)站進行刪除操作。
2、如果發(fā)布在第三方網(wǎng)站,那么通過郵件或電話聯(lián)系對方網(wǎng)站管理員,要求其刪除個人隱私信息。
進過這些操作之后,就可以刪除已經在網(wǎng)站上索引的個人隱私信息,但需要注意的是,百度和Google的網(wǎng)頁快照依舊會保留這個信息一段時間(通常是幾個月),因此最好能通知百度和Google要求其在搜索引擎的緩存里也將隱私信息刪除。
保護隱私安全小知識2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有保留隱私的權利,保護孩子的隱私在青春期階段尤為重要。
這個階段的孩子,心思細膩,開始有建立自我空間的意識,很多內心的“秘密”無法與家長分享,無法與老師述說,無法與朋友暢談,這時他們會選擇不同的輸出渠道,比如記日記,向筆友網(wǎng)友述說等等。
我很反對家長偷看孩子日記,更反對看過后還要找孩子“政治談話”,用家長的身份逼迫孩子說出自己不想說的心里話,既然他們選擇寫在日記里而沒有向父母述說,那就表示這是他們自己選擇的輸出途徑,如果將這條發(fā)泄管道堵死,不但不能幫助孩子解決煩惱,反而會使他們內心積壓越來越多的消極情緒,對他們的學業(yè),精神狀態(tài)都很不利。
保護孩子的隱私權,就是保護他們的尊嚴,只有家庭成員互相尊重,才能為親子間有效溝通做基礎,所以,請家長把隱私的權利還給孩子。
保護隱私安全小知識3
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而且權利主體對他人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對自己是否向他人公開隱私以及公開的范圍和程度等具有決定權。
隨著社會文明進程的不斷推進,個人權利與人身尊嚴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隱私權已成為當代公民保護自身人格的一項重要權利。
科技手段和現(xiàn)代傳媒的普及,使獵取他人隱私、滿足好奇心理、或達到商業(yè)及政治目的的社會現(xiàn)象已屢見不鮮,如今,涉及隱私權的案例呈上升趨勢。
隱私權是什么?所謂隱私,指不愿告人或不便告人的事情。
隱私權的特征有:隱私權的主體只能是自然人,隱私權的內容具有真實性和隱秘性,隱私權的保護范圍受公共利益的限制。
得隱私權以及隱私觀念,它至少是一個人格尊嚴的體現(xiàn),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是必要的,它是重要的',它體現(xiàn)一個人,人格,人格尊嚴這樣一個東西。
“支配或控制隱私權”和別人分享、在總結由純屬我個人事件當中可以闡發(fā)出來的公共的意義叫做支配或者控制隱私的權利。
在我國現(xiàn)行法律中,只有《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講民事權益范圍中包括了隱私權 根據(jù)我國國情及國外有關資料,下列行為可歸入侵犯隱私權范疇:
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和電話號碼。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
3、非法跟蹤他人,監(jiān)視他人住所,安裝偷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
4、非法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未經本人允許公布其財產狀況。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記,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內容,以及將他們公開。
6、調查、刺探他人社會關系并非法公諸于眾。
7、干擾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對其進行調查、公布。
8、將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會公布。
9、泄露公民的個人材料或公諸于眾或擴大公開范圍。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會公開的純屬個人的情況。
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不要隨意透露自己的隱私,尤其是在網(wǎng)絡上。
同時要不辦或少辦什么會員業(yè)務,什么實名和職業(yè)認證業(yè)務等。
因此當知道自己的隱私被泄露了的時候,那自己的隱私權已經被侵犯了。
其次要主動積極、依法合法地保護自己受到侵犯的隱私權。
保護隱私安全小知識3篇 安全與隱私保護相關文章:
相關熱詞搜索:保護隱私安全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