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資治通鑒》讀書筆記及感悟5篇 資治通鑒讀書筆記摘錄,以供參考。

《資治通鑒》讀書筆記及感悟1
《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的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共294卷,歷時19年告成。它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26年的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司馬光從幼年時期就好史學,為官后,將戰(zhàn)國和秦代的史事編寫成八卷,進給宋英宗,很受英宗贊賞,命他繼續(xù)編撰。為此特設一個史局,由他自己選用助手,他選定了劉恕、范祖禹和劉攽作為主要助手。當時北宋的局勢比較穩(wěn)定,政府收藏的書籍很多,他們可以任意參考。
《資治通鑒》中唐朝中后期的歷史很詳盡,有六十多章,可以看到一個大帝國怎樣慢慢地變成了分崩離析的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從代宗的放任開始,到唐德宗的無奈,有憲宗、武宗的振作,到昭宗的任人使喚。即使宰相有像陸贄、李德裕,也只能振作一時,而不能改變歷史變遷的常態(tài)。
在割據(jù)勢力強盛時,不得不緩緩而動。唐德宗開始武力削藩,導致李希烈、田悅、王武俊、李納等人叛亂。后來轉(zhuǎn)變態(tài)度,對藩鎮(zhèn)一味姑息。唐德宗即位之初,雄心壯志,圖強復興,實施革新。但一遇挫折,這些措施便消失殆盡。所以子曰:“三年無改父之道,可謂孝矣。”為政也是這樣,一開始不熟悉情況,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后措施才能有所興。
這是一部可以媲美《史記》的史學鴻著。千百年來,多少帝王賢臣、鴻儒大家都頻頻為其作注,足見其在史學界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大家都來看看吧!
《資治通鑒》讀書筆記及感悟2
司馬光與周威烈王論禮,司馬光認為:所謂禮教,在于分辨貴賤,排比親疏,裁決萬物,處理日常事務。禮教的根本所在是用名位來分別稱呼,用器物來分別標志。禮教中最重要的是低位高下的區(qū)分。由此以智家、韓家、趙家、魏家為例,智家之王智瑤有才而無德,最終遭到其他三家聯(lián)合滅族,由此得出治國治家者的確立,需審核德與才,以德為主,才為輔,由此方得長治久安。魏文侯作為一國之君,尊重游士,善用人才,謙于受諫,于是國泰民安,各方游士前來歸順,國立日益強盛,然至此,并未生野心,不接受韓、趙兩國任一方的請求聯(lián)合攻打他國,由此得到兩國尊重,成為三國之首。
我認為秦國的統(tǒng)一,前期有兩大貢獻者,一為商鞅,二為張儀。商鞅所實行的變法等等一系列措施,為秦國的統(tǒng)一提供了經(jīng)濟和軍事基礎,而張儀,四處游說,不懼死獨自進入楚國。張儀以之智謀瓦解了各國聯(lián)合抗秦的聯(lián)盟,并四處游說,以逐個擊破,為秦國的統(tǒng)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期也有兩大能將,一為魏冉,二為白起。魏冉擁立秦昭王,為他除去隱患威脅;舉薦白起為大將,向南攻取鄢、郢兩城,向東開拓地界到齊國,使各國向秦國俯首稱臣。秦國能夠更加強大,都是魏冉的功勞。然而秦昭王聽信范雎添油加醋的讒言,使得秦國失去一員大將。白起自被啟用以來,屢立戰(zhàn)功,為秦國打下了半壁江山,可謂是秦國不可或缺的一員大將。而范雎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誘導秦昭王,使得白起不得已白死與外,令人惋惜。
周朝之滅亡,歸結(jié)于其軟弱,安于現(xiàn)狀以及其自負感。周王室從建立以來一直保持著統(tǒng)率諸侯,號令諸侯的權(quán)利,于是,周王室認為無論諸侯再怎么互相吞并,征戰(zhàn),兼并,也不會去威脅他自身的地位。于是,使得各國的能力日益強盛,而周王室日益衰微。正是因為周王室的放任自如,才使得秦國有機可乘。各國的滅亡,不能歸咎于某一任君主,每任諸侯都有每任諸侯的特點,整個王室之流傳,會在某一時段因為一個王而強大,也會在某一時段因為一個王而衰弱。善用人才,謙于聽勸諫的君主更能使民心歸順,國家強盛,他國就不敢輕易侵犯。而不聽勸諫的君主,往往會把過錯歸咎于士人的身上。荀況說:“國家,集中了天下的利益和權(quán)。有道行的人主持,可以得到大的安樂,大的榮耀,成為幸福的源泉。無道行的人主持,卻帶來大的危險,大的拖累,有君王的地位還不如沒有。等到形勢極度惡化,即使想當一個普通老百姓,也做不到了?!?/p>
《資治通鑒》讀書筆記及感悟3
《資治通鑒》今年斷斷續(xù)續(xù)看了大半年,現(xiàn)在看到了東漢桓帝時期,一方面是文言文中有的術(shù)語、地名、典故不能理解,另一方面是歷史的特性讓人難以忍受。歷史中充滿了殺戮、背叛和陰謀,讓人時時感到憤怒。我又不能做到置身事外,沒有“大江東去”和“滾滾長江東逝水”之感,這是人的歷史,是我們祖先的故事。有些人身處王侯之位,還是那么貪心,為一己私欲,讓多少人死于非命。有的人為求官爵富貴,妄昧良心,迎合上意。反正只要當權(quán)者想搞一個人,不管這個人犯沒犯錯,總是會有其他人當槍手來解決這些問題。
我常常會想我處在當時的環(huán)境會怎么樣,我羨慕霍去病、班超以及漢高祖、漢武帝、光武帝等等人所取的成就,如果把我放在他們的位置上我能怎么樣。歷史上人和人的差距,一件事這個人不行,而另外一個人就能干成。
歷史上也充滿著人性的光輝,有些人明知是死也會堅持正直,恪于值守,讓人心向往之。按現(xiàn)在的觀點來看社會是不斷進步,但是古人的觀點并非如此,因為社會的道德不會隨著科技的進步而提高,而且古人的社會生產(chǎn)力很長時間內(nèi)停滯不前,特別是我們中國很早就在各種技術(shù)上達到了很高的程度,所以也看不到社會的進步。而是有時候由和平轉(zhuǎn)向了戰(zhàn)爭,由人民安居樂業(yè)轉(zhuǎn)向了民不聊生,這是什么原因,是單純的馬爾薩斯陷井嗎?還是也有執(zhí)政者的錯誤,某些陰謀家的預謀,人性的陰暗。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社會的大環(huán)境終究會影響每一個人,我輩當自強,不能讓某些人的私利而使歷史再次走入陰暗的泥潭。
《資治通鑒》讀書筆記及感悟4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恢宏巨著,清代學者王嗚成讀了《資治通鑒》后,認為“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今年暑假我有幸讀了此書的白話版,受益匪淺?!顿Y治通鑒》書名的意思是“鑒于往事,資于治道”,它通過對事關(guān)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故事描述,以警示后人,所以這本書被歷代統(tǒng)治者所重視。
《資治通鑒》有不少生動而富有內(nèi)涵的故事,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是“齊威王談寶”的故事,魏惠王對齊威王說:“我國有12枚長寬各為一寸的寶珠,一顆便可照亮前后12輛馬車。”齊威王聽后笑著說:“我國雖然沒有什么寶貝,但是卻有四個人,一個大臣叫擅子,他將南疆邊城鎮(zhèn)守得無人敢進;一個大臣叫田玢,他鎮(zhèn)守著西部邊境,有他在,誰也不敢犯;另一個叫黔夫,他把徐州治理得井井有條;還有一個,叫種首,他把盜賊抓得干干凈凈,他們難道不比您的明珠更耀眼嗎?”魏惠王聽后覺得十分慚愧。
魏惠王貪愛稀世珍寶,而齊威王覺得人才是真正的珍寶。一個以“12枚長寬各為一寸的寶珠”為寶,一個以“國家的四位重臣”為珍。明眼人一看即知兩位君主之高下。是的,有了人才的國家,才會繁榮富強,才會立于不敗之地。
重視人才的故事歷來數(shù)不勝數(shù),古時有劉備三顧茅廬恭請諸葛亮出山統(tǒng)軍;管渡之戰(zhàn)許攸投曹,曹操不顧不整衣冠急迫出門相迎?,F(xiàn)在各個國家和地區(qū)對于人才的重視與爭奪就更加不用說了,香港地區(qū)有“優(yōu)才計劃”,讓有特長的人盡快取得香港身份;加拿大有技術(shù)移民,有一技之長的人可優(yōu)先入籍,而快速發(fā)展的祖國更迫切需要人才。因此要像故事中的齊威王一樣,把人才視如珍寶,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匯聚人才,才能造就越發(fā)強大的中國。
《資治通鑒》讀書筆記及感悟5
暑假,我讀了《資治通鑒》(譯本)?!顿Y治通鑒》原著有304萬個字,我覺得司馬光這個人真了不起,他能寫出如此規(guī)模宏大的歷史作品。這本書的時間跨度很長,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到北宋時期,整整一千多年的歷史故事都講遍了。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資治通鑒》這本書名字的由來。宋神宗讀了這本書,認為此書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戒來加強統(tǒng)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
書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毛遂自薦"。公元前262年,秦國派兵攻打趙國。趙國的兵力很弱,很容易被打敗。于是,趙王與平原君商議退敵的計策,平原君說:"楚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只要跟他們結(jié)成同盟,他們就會派兵來解圍。"平原君準備挑選二十個文武雙全的人去說服楚王,可是在眾多的說客中能文的人不能武,能武的人不能文。
最后挑來挑去還差一個人,這時有個叫毛遂的人主動要求一同與平原君前往楚國,許多人都嘲笑他自不量力。但是,平原君最終同意了他一同去楚國。第二天他們到了楚國,很多說客說了一上午都沒有說服楚王。毛遂走進宮殿對楚王說:"楚國有五千里土地,上百萬裝備精良的士兵,這些都是稱霸天下的資本,沒有那個國家可以抵擋。秦國打敗了楚國很多次,此時我們趙國和楚國若結(jié)成同盟,一鼓作氣肯定能打敗秦國。"就這樣,楚國和趙國結(jié)成同盟并打敗了秦國。事后,毛遂被封成上賓。
《資治通鑒》這本書把歷史寫得很有趣,通過對國家興衰、民族興亡的描述警示后人。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資治通鑒》讀書筆記及感悟5篇 資治通鑒讀書筆記摘錄相關(guān)文章:
★ 《馬說》和《資治通鑒》比較閱讀參考答案13篇(馬說資治通鑒對比閱讀)
★ 2022《資治通鑒》讀書筆記范文3篇 資治通鑒讀書筆記摘抄
★ 2022資治通鑒讀書筆記范文3篇(資治通鑒讀書筆記030-秦紀)
★ 《資治通鑒》讀后感范文合集3篇(資治通鑒章節(jié)讀后感)
★ 《資治通鑒》讀后感11篇(資治通鑒章節(jié)讀后感)
★ 《資治通鑒》經(jīng)典名著讀后感3篇 資治通鑒中的歷史智慧讀后感